首页 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

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

举报
开通vip

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 id=“artibody”> 摘要: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前者属于语言艺术,而后者则属于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二者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艺术领域,中国古代画论较多的论述了二者间的关系。苏轼认为唐代王维的画与诗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与画的融合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历程。题画诗的出现是最早诗与画融合的产物,随之而后则是画家们把诗作为画的题材。此后,便是以作诗的方法来作画。诗与画的融合在内在精神上所取得的共鸣,极大的促进了诗画意境的融合,扩展了中国...

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
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 id=“artibody”> 摘要: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前者属于语言艺术,而后者则属于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二者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艺术领域,中国古代画论较多的论述了二者间的关系。苏轼认为唐代王维的画与诗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与画的融合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历程。题画诗的出现是最早诗与画融合的产物,随之而后则是画家们把诗作为画的题材。此后,便是以作诗的方法来作画。诗与画的融合在内在精神上所取得的共鸣,极大的促进了诗画意境的融合,扩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关键词:中国画;题画诗;诗意画 诗意的追求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向。从宋代起,这种倾向就开始表现的突出,并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刻。诗与画的融合在形式上以题诗于画面为标志。对于绘画来讲,这既是对再现的局限性探索,也是在内涵拓展上作出的主动探索。从元代后,这几乎成了中国画的惯例,使得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空间获得了无限的拓展与延伸。 诗意的追求,与宋画对于“理”的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宋人发现,在对万物之“理”的探索中,越是深入,越是接近于诗的趣味与意境。中国画对于诗意的借鉴,使得其有了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宋代文人提倡的以“意”观画的观念,在诗对画的影响中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一时期,诗画一体的概念得到认可。宋人喜欢将诗与画合而论之。正所谓“诗画本一律”,“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人从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追求的一致性角度提出“诗画本一律”等观点,这些观点并没有标明诗画的融合,但这些观念却很好的拉近了诗与画的关系。 宋代,题画诗已显突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在题画诗兴起的同时,画家们也开始向诗歌学习,以对诗境的表现作为自己艺术的追求。随即“诗意画”开始逐渐兴起。题画诗与诗意画促进了诗与画内在的彼此渗透与融合,也让诗与画之间的意境融会贯通。在山水画领域,诗与画的融合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诗意画是画家从诗文中获取灵感,得到绘画题材,表达诗文中深刻内涵的一种绘画。而在山水诗意画中,山水诗境取代画家对真实的事物的体悟,直接给画家以诗意的启迪。 随着诗与画的进一步融合,诗意画进入了更为成熟的阶段。许多画家开始注重对山水诗意画的研究。画家们意识到,山水画能替代自然景物,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画家们除了对山水的真实描绘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决定山水画价值的不在写实,巧妙的构思,而是是否符合诗意的要求。诗与画的内在结合,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话。这就是,画面上并没有题诗,却有诗的意。 在宋代,诗与画之间彼此的影响与借鉴得到人们的接受。山水诗境成为山水画的追求。题画诗注重诗情对画意的点化和提炼,诗意画侧重绘画对诗意的感悟与表达。诗的意境对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家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以诗人的眼光看到眼前的自然山水。他们学习前人画家的山水图式,他们用诗人的眼光去弥补被自然所忽略的东西。绘画所不能表达的东西,通过诗来填补。诗与画的这种融合,使人们的审美得到了扩展,且影响了画家与诗人的审美取向。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诗与画最终在自然山水的态度中走向融合。“画与诗的融合,即人与自然的融合”。在画与诗的融合中,人们将人文主体介入自然山水,在将诗融入山水世界的过程中,将人文精神注入到自然山水中。中国人文精神之根本和精华,在于“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融合。宋代后,中国诗画在内在精神上有了充分了交流沟通,在外在的表现下——题画诗与诗意画大量出现的情况下,他们在内在意境上彼此交流融合。宋代起,自然山水景物的人文化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在此背景条件下,自然山水成为诗画艺术的交织点。 宋代题山水画诗的大量出现,表明使人们将山水画看做是自然山水的替代者,山水画的内容引发了他们的山水诗情。而题山水画诗的兴起与繁荣,则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山水画。此时,山水诗意已经进入绘画作品中,并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接受,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深入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在内在精神上达到的攻势,也推动了诗画意境的融合。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出现种种不同的表象。艺术意境的创造,是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感的象征。在中国画和诗中,画家诗人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抒情。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心。诗由感而见,这便是诗中有画;画由见而感,这便是画中有诗。欧阳修的古诗《盘车图诗》中“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遁形。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从中我们可看出诗画融合的事实。自然景物见于绘画,皆因魏晋玄学与自然的关系。魏晋玄学对自然的发现,提供了两者融合的连结点,但也只是精神上、内容上的连结。文人画进入画坛,使得诗与画从精神内容上的融合发展到向形式上的融合。诗与画的融合,当以画为主,画因诗的感动力与想象力而将意境变得更加深远。 诗与画的融合的意义就在于画与诗在艺术门类中属于两极相对的地位。任何艺术都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的,绘画不仅仅是“再现自然”,它以“再现自然”为基础,所以趋向客观;而诗也是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以“抒情言志”为基础,所以趋于主观。画以再现自然为基调,所以决定画的机能是“见”;诗以“抒情言志”为基调,所以决定诗的机能是“感”。画是“见的艺术”,而“诗是感”的艺术。在美的性格上,画是冷撤之美,而诗则是温柔之美。诗与画同属艺术范畴,但在精神上则有其相通之处。古希腊时代的西蒙尼底 斯曾说过“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话”;黑格尔认为诗有音乐的一面,也有绘画的一面。把诗与画直接融入在一个画面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只有在中国画中才能表现出来,而在西方绘画中却不曾有过。诗画在内在精神上的结合,推动了诗画意境的融合。“诗意”的追求,极大了拓展了中国画在表现空间和艺术深度。 【参考文献】 [1]朱良志.扁舟一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叶青.应物传神---中国画写实传统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意境.宗白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本文档为【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