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C程序文件汇编

3C程序文件汇编

举报
开通vip

3C程序文件汇编3C程序文件汇编 XXXX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预装式变电站系列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 程 序 文 件 汇 编 WE/CX/2009 依据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 实施规则:低压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CNCA-01C-010-2007编制 版本:B版 受控状态: 分发号:WE001 受 控 编写: 日期:XXXX XXX 批准: 日期:XXXX XXX 发布日期:XXXX 实施日期:XXXX 程 序 文...

3C程序文件汇编
3C程序文件汇编 XXXX电气设备有限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公司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预装式变电站系列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 程 序 文 件 汇 编 WE/CX/2009 依据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 实施规则:低压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CNCA-01C-010-2007编制 版本:B版 受控状态: 分发号:WE001 受 控 编写: 日期:XXXX XXX 批准: 日期:XXXX XXX 发布日期:XXXX 实施日期:XXXX 程 序 文 件 目 录 附件1 序文件名称 编 号 页 码 归口部门 号 1 文件控制程序 WE /CX-01-2009 4-7 办公室 2 记录控制程序 WE /CX-02-2009 8-9 办公室 3 管理评审程序 WE /CX-03-2009 10-14 生技部 4 资源控制程序 WE /CX-04-2009 15-18 办公室 5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WE /CX-05-2009 19-23 生技部 6 供应商选择评价和管理程序 WE /CX-06-2009 24-26 经营部 7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WE /CX-07-2009 27-31 经营部 8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WE /CX-08-2009 32-35 质检部 9 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程序 WE /CX-09-2009 36-38 经营部 10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WE /CX-10-2009 39-45 办公室 11 进货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WE /CX-11-2009 46-49 质检部 12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WE /CX-12-2009 50-54 质检部 1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WE /CX-13-2009 55-57 质检部 14 改进、纠正预防控制程序 WE /CX-14-2009 58-65 质检部 15 认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使用和管理程序 WE /CX-15-2009 66-68 质检部 16 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控制程序 WE /CX-16-2009 69-73 质检部 17 附表1(记录明细表) 74-75 18 附表2(作业指导书(规程)明细表) 76-76 19 20 21 22 - 2 - 文 件 修 改 记 录 附件2总页次 章节号 修改内容 修改依据 修改人 修改日期 76 - 3 - 一、文 件 控 制 程 序 WE /CX-01-2009 1 目的 文件是体系运行的依据,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所有使用部门/场所获得适用有效版 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含技术文件),包括适用范围的外来文件(含顾客文 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办公室是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文件的控制与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文件的编号 4.1.1 质量手册的编号规则 WE/ZS-**** 年份 质量手册缩写 企业代号 4.1.2 程序文件的编号规则 WE/CX- **-**** 年份 序号 程序文件缩写 企业代号 - 4 - 4.1.3 记录表格的编号规则 WE/JL-ZS *** (质量手册)标准要求条款号 质量手册缩写 “记录”缩写 企业代号 4.1.4 作业指导书(规程)的编号规则: WE/ ZY- **-**** 年份 序号 作业指导书(规程) 企业代号 4.2 文件控制原则要求 a、文件在发布前应得到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和充分性; b、必要时文件进行评审或更新并再次批准; c、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e、对外来文件识别控制其分发; f、作废、保留文件应登记标识。 4.3 文件的编制、评审与批准 4.3.1 质量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制,相关部门评审,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4.3.2 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由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相关部门评审,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 4.3.3记录表格及相关文件由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办公室统一编号、备案。 4.3.4 文件在评审、审批或使用过程中,对部门、人员提出的修改意见引起的文件的更改,由文件编制人员修改后重新批准发放。对编制、评审部门提出的不同意见,由文件审批人员仲裁。文件只有经授权人员批准后才能印发,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4.4 文件的发放 4.4.1 文件发放要确保文件使用部门、场所能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4.4.2 文件发放由文件归口管理部门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按发 - 5 - 放范围发放文件,并由领用人签收。 4.4.3 受控文件的发放,须加盖红色“受控”印章和受控编号,受控编号由文件归口管理部 门,按文件发放部门/人员固定受控编号,确保其唯一性,防止混乱。 分发号分配为:总经理001、经营部002、办公室003、质检部004、生产技术部005。 4.5 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4.5.1 各文件使用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文件要指定专人管理,文件保管要易于识别和检索,不允许在文件上作任何形式的勾划涂改。 4.5.2 当文件使用过程中破损严重,影响使用,需更换新文件时,经文件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交回破损文件,更换新文件,新文件仍沿用原文件受控编号,破损文件由文件管理员隔离存放,适时销毁。 4.5.3 当文件使用者将文件丢失,需补发新文件时,应说明原因,文件归口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补发新文件,新文件应给予新的受控编号,并由文件管理员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注明原分发号作废。 4.6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4.6.1 文件的适时评价或文件在使用过程中,任何部门/人员发现问题或不适用情况时,均可提出文件更改申请经原审批部门/人批准。必要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修改内容进行适宜的评审。 4.6.2 对经文件评审确认需要修改的文件,由原编制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审批单”并需要再次得到授权人批准。 4.6.3 文件更改由文件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实施,并按“文件发放登记表” 发放范围逐一更改,作好记录,防止漏改。文件更改要确保更改的一致性和相关文件得到同步更改。 4.6.4 文件更改分原页更改和换页更改两种方式,原页更改采用“划改”方式更改后须在更改条款后注明更改标记;换页更改后要同时收回原页。为有效记录和识别文件修改状态,每次更改后需填写文件的“更改栏”或“文件更改控制页”中相关内容。 4.6.5 外来文件的更改由原审批单位执行,公司无权更改。 4.7 为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换版后再发放新版文件的同时,由归口管理部门收回作废文件,并加盖“作废”印章,隔离存放,适时销毁。 4.7.2 若因任何原因保留作废文件时,均应加盖“保留”印章,并严格控制保留文件的数量。 4.8记录是一种特殊文件应按WE/CX-02-2009《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记录 - 6 - (1)WE/JL-ZS/4.2.3-01 受控文件清单 (2)WE/JL-ZS/4.2.3-02 文件评审表 (3)WE/JL-ZS/4.2.3-03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4)WE/JL-ZS/4.2.3-04 文件更改、申请、审批单 (5)WE/JL-ZS/4.2.3-05 外来文件登记表 (6)WE/JL-ZS/4.2.3-06 文件(记录)销毁登记表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7 - 二、记 录 控 制 程 序WE /CX-02-2009 1 目的 对记录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供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产品和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记录控制。 3 职责 3.1 办公室是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有关部门负责相关记录的收集与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记录的标识 4.1.1 记录用其题目和编号及时间进行标识。 4.1.2 每月、每年装订的记录,用其封面上的记录名称、编号和年、月进行标识。 4.1.3 档案袋中的记录,以档案封面的目录进行标识。 4.2 记录的贮存 4.2.1 记录的贮存应有适宜的环境,做到干燥、通风、防火、防潮、防虫蛀、防丢失。 4.2.2 记录的贮存应有固定位置,便于存取和查阅。 4.3 记录的编制、收集和保护 4.3.1 记录是在产品质量形成和体系运行过程中由活动的当事人填写产生的,在记录形成、收集、贮存、借阅、保管各阶段妥善保护,是各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 4.3.2 记录的填写要确保做到及时填写、字迹清晰、内容真实、完整,各种数据不得涂改,当笔误时,须采用划改方式进行更正并签字。 4.3.3 各部门的记录要指定专人管理,妥善保管。 4..4 记录的检索 4.4.1 各类记录、台帐、报表要依据记录形成的时间顺序按月(或年)装订成册,并在封面上写明记录名称、编号、年、月等内容。对于实施某一质量活动的记录,如内审、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和质量计划等,可专题编目,汇总保存。 4.4.2 当年的记录由记录收集部门负责保存,一年归档由办公室保存。 4.4.3 记录的借阅,须经记录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到期由记录管理人员负责收回。 4.4.4 记录的保管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对外提供复制的记录(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除外) - 8 - 须经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批准。 4.5 记录的保存期限 本公司根据产品特点、法规要求及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要求,认证要求、追溯期限、记录的使用价值等因素确定每种记录的保存期限,并在本公司“记录清单”中加以规定,除特殊记录(如:合格证、鉴定证书、设备档案、人事档案)外,保存期一般为三年。 4.6记录的处置 超过保存期的记录需销毁时,由记录管理部门填写“记录销毁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销毁处置,保存销毁记录。 5记录 (1)WE/JL-ZS/4.2.4-07 记录目录 (2)WE/JL-ZS/4.2.3-06 文件(记录)销毁登记表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9 - 三、管 理 评 审 控 制 程 序WE /CX-03-2009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及认证产品的一致。寻求改进机会和变更需求,确保方针、目标的实现和体系持续改进。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2 引用文件 (1)WE/CX-01-2009 《文件控制程序》 (2)WE/CX-02-2009 《记录控制程序》 (3)WE/CX-14-2009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4)WE/CX-10-2009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 职责和权限 a、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负责评审的领导工作; b、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负责评审的组织协调工作; c、办公室负责评审的准备,制定评审计划,收集汇总评价所需有关资料,并负责对评审后所需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d、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资料,并负责评审后所需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1评审计划 4.1.1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部审核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办公室于评审前半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 10 - a、评审目的; b、评审时间; c、评审范围和评审依据; d、参加部门及人员; e、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增加评审频次: a、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第三方认证前,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b、为满足招、投标需要或市场及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 c、公司组织结构、资源配置、产品范围、国家法规和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满足标准要求和方针、目标的实现; d、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的严重投诉违反法律法规,甚至连续投诉时; e、其他需要评审时。 4.1.4评审内容 a、对历次审核(包括第二、第三方审核)结论及其后续的纠正 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b、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及认证产品一致性进 行评价,包括对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c、 对最终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 合规性评价结果及认证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含顾客满意 不满意情况); d、对组织机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 e、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估;寻求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 - 11 - 施以持续改进. f、对公司业绩和绩效进行评估,寻求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 4.2评审输入 a、公司历次审核(内审和外审)结果; b、顾客反馈信息,包括顾客满意和不满意测量结果及建议、要求、报怨和投诉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及一致性,包括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结果及标志和证书的使用情况; d、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的有效性情况,包括审核及日常发现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验证结果及有效性;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验证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情况, 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标准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及影响认证产品一致性的变更; g、改进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3评审准备 4.3.1办公室在评审前15天,将管理评审计划下发有关部门进行准备。 4.3.2办公室按评审输入要求,收集汇总评审资料,准备必要的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应准备的文件包括: a、管理者代表准备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业绩改进建议报告; b、供销部准备市场分析报告,包括顾客投诉和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及市场变化、适用法律、法规变化,同行业对比等; c、质检部准备过程、产品实际质量情况报告,包括过程、产品的监视 - 12 - 和测量情况及结果; d、生产技术部准备公司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报告,包括资源配置需求、技术革新及引进和资源等需求; e、其他各有关部门准备本部门工作有关评审资料和需求; 评审前,办公室将评审有关资料下发有关人员。 4.4评审会议 a、评审参加人员有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时到会并签到; b、总经理主持会议并讲话,再次明确会议要求和重要性; c、按会议议程听取会议报告; d、各代表发言、讨论对评审输入进行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e、总经理进行总结发言,作出评审结论性意见(或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整理形成输出文件 4.5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会议输出包括以下有关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改进措施,包括对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资源配置、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b、与顾客要求有关产品的信息处理和改进及对现有产品符合性和一致性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要求,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要求。 4.5.2会议结束后,办公室将会议有关文件、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的要求等进行汇总,并写出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至相关部门,并登记、存档,本次评审输出作为下次评审输入。 4.6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 13 - a、各责任部门,根据评审输出要求,按WE/CX-14-2009《改进、纠正和 预防措施程序》要求,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实施改进; b、办公室跟踪验证其效果。 4.7当管理评审引起文件更改时,应按WE/CX-01-2009《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记录、文件(包括计划、评审资料、会议记录、评审报告等),应由办公室按WE/CX-02-2009《记录控制程序》归档保存。 5 记录 (1)WE/JL-ZS/5.6-08 管理评审计划 (2)WE/JL-ZS/5.6-09 管理评审记录 (4)WE/JL-ZS/5.6-10 管理评审报告 (5)WE/JL-ZS/8.2.2-43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活动表 (6)WE/JL-ZS/8.2.2-41 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14 - 四、资 源 控 制 程 序(WE /CX-04-2009) (一)、人力资源: 1 目的 对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符合性的工作人员,规定具备必要的能力并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 胜任本职工作。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与要求符合性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人员能力的确定、培训和管 理。 3 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人力资源的归口管理。 3.2 生产技术部、质检部配合办公室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包括: a、质量负责人和管理者代表; b、各级管理人员;(包括库房管理等) c、技术负责人; d、采购人员(包括对供应商评价人员); e、操作人员(包括包装、搬运和储存人员); f、验证人员,包括检验和试验人员,内部审核人员等; g、设备维修保养人员; 4.2 各类人员任职能力要求 本公司为确保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本公司对各类人 员提出任职能力要求; 4.2.1 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技术负责人) a、具备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b、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从事相关工作二年以上; c、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相关的事宜; d、经过相关培训,熟悉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性认证标志的管理和ISO9000 管理要求; - 15 - 4.2.2 管理人员 a、具备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b、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c、经过相关管理知识培训; d、熟悉ISO9001和3C标准要求; 4.2.3 技术人员 a、具备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b、从事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c、熟悉有关法规、产品标准、产品图纸,工艺过程; d、熟悉ISO9001和3C标准要求; 4.2.4 采购人员: a、具备大学以上学历; b、从事相关工作二年以上,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c、了解采购关键元器件、市场及供应商能力方面的信息,确保对供应商的控制; d、熟悉产品设计图纸规定的配套元器件规格、型号及关键元器件工艺及技术指标要求, 能熟练编制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采购计划; e、熟悉3C认证对关键元器件/材料一致性要求。 4.2.5 操作工 a、熟悉生产设备性能,掌握设备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生产设备; b、生产岗位操作工熟悉产品、产品图纸、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并严格执行; c、相关岗位操作工熟悉安全要求和防护技术要求; d、具备一定工作技能和经验; 4.2.6 检验、验证人员 a、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b、从事工作三年以上,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c、接受过相关培训并具备资格; d、熟悉产品图纸、生产工艺、技术要求,能熟练正确使用检测设备; e、熟悉并能实施ISO9000和3C标准要求; - 16 - 4.2.7 设备维修保养人员 a、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原理,掌握各种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及设备能力; b、具有从事设备维护保养的技能和经验; 4.2.8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如:电工、焊工、内审员等)除按要求进行相应 的培训外,还要对这类人员进行资格考核和认可; 4.3 各类人员任职能力的确定 4.3.1 办公室负责员工能力确认工作的归口管理,收集、管理与员工任职能力有 关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一切资料。并与所规定各类人员任职能力要 求进行比较,以确认员工是否具有胜任所从事工作的能力。 4.3.2 当员工能力不满足规定的要求时,应对该员工通过培训或其他措施予以满 足。如不能胜任则调离本岗位。 4.4 能力和意识的培训 4.4.1 培训计划需求的提出和批准 a、临时培训需经办公室确认,负责人批准后直接编制“培训实施计划”实施; b、培训计划由申请部门提出,年度培训计划由办公室综合分析,制定年度 培训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c、外委培训,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办公室审核,总经理批准; 4.4.2 培训形式 a、岗前培训; b、转岗培训; c、深化培训; d、外委培训。 4.4.3 培训的实施 a、公司培训由办公室组织,一般以各种教学培训班的方式集中培训; b、各部门组织的内部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实施; c、有关生产单位和职能部室负责或协助落实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4.4.4培训内容 a、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 b、质量环境意识和守法意识; c、ISO9000和3C标准知识; d、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等。 - 17 - 4.4.5 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本公司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经过培训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对需要持证上岗的岗位,在未取得上岗证或资格证书之前,不得从事相应工作。 4.4.6 培训记录 由办公室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员工教育、培训、经验的适当记录。 5 支持性文件 WE/CX-02-2009 《记录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1)WE/JL-ZS/6.2-11 年度培训计划 (2)WE/JL-ZS/6.2-12 主要岗位人员能力确认表 (3)WE/JL-ZS/6.2-13 培训实施计划 (4)WE/JL-ZS/6.2-14 培训实施记录 (二):基础设施: 7.1目的 确定、提供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7.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现设计、生产和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如工作场所、设备和工具、支持性服务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7.3职责 7.3.1技术部负责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设备、检试验设备设施定期检修、维护和保养。 7.3.2综合部负责办公设备和办公环境的管理。 7.3.3各部门业务人员负责本部门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7.3.4各部门负责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7.4工作程序 7.4.1基础设施管理 技术部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的《基础设施台账》,保存好基础设施的有关资料;技术部负责搞好基础设施的使用、维护与保养。必要时,安排计划检修、保养,确保进货检验、过程检验、组装生产、出厂产品检验和服务的顺利实施。 7.4.2基础设施的购置 - 18 - (1)如因生产、工作所需,需要购置新的设备、设施时,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经营部在信誉卓著的供应商统一购置。 (2)购置的设备、设施到货后,由技术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3)技术部将检查验收合格后的设备设施列入《基础设施台账》,并按6.3.4.1中的规定要求对新设备设施进行正常管理。 7.4.3办公场所及设备、通讯等附属设施,由综合部负责提供管理和维护。 7.4.4工作环境 (1)综合部应创造条件,为职工办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工作效率;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防暑降温设施等; (2)技术部应创造条件,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存储等必备的环境 (3)技术部应创造条件,为设计和技术服务及其相关活动创造符合要求的工作环境。 7.4.5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办公设备管理办法》 7.4.6相关记录 (1)WE/JL-ZS/6.3-15 基础设施台账 (2)WE/JL-ZS/6.3-16 设施检修计划 (3)WE/JL-ZS/6.3-17 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4)WE/JL-ZS/6.3-18 设施检修记录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19 - 五、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WE /CX-05-2009 1.0目的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顾客要求的确定、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确定并予以满足,争取超越顾客要求和期望增强顾客满意。 适用于与顾客有关要求的识别、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以及与顾客的沟通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1)WE/CX-01-2009 《文件控制程序》 (2)WE/CX-02-2009 《记录控制程序》 (3)WE/CX-14-2009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0职责权限 3.1 经营部是公司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识别并确定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对顾客有关产品要求的评审,包括评审资料的准备,评审的实施以及合同、订单(包括口头订单等)评审报告的分类、归档与管理; b、负责评审活动中的组织与协调,包括内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及与顾客的联络工作; c、负责合同的修订管理,确保将合同修订内容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 3.2生产技术部、质检部等相关部门参与评审活动。 4.0控制程序 4.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4.1.1公司采取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包括用途、型号规格、技术指标、 - 20 - 认证产品要求和质量控制等各种承诺,供顾客订货时选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所需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规格、型号、技术指标,数量、交货期、验证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交货方式、地点及纠纷处理等明示的、隐含的全部要求,从而达成协议或意向合同。 4.1.2当顾客有特殊要求时,只要不违反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及政府的规定、与认证产品一致应予以确定,公司承诺满足顾客的要求。 4.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4.2.1经营部在与顾客签定合同或接受订单之前,由经营部组织生产技术部、质检部等部门及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填写评审表。常规少量产品由销售人员征求生产技术部意见,在合同登记表上签字认可,不必填评审表。 4.2.2合同评审应满足以下相关要求: a、顾客对产品质量及其他所有要求,包括技术参数、技术指标、验收准则、交货期以及包装、交付方式和地点、服务、价格等方 面的要求予以明确规定; b、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已知预期或习惯规定的用途的要求,公司为满 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 c、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标准及法规规定的要求及公司 附加要求,应予以确定; d、公司有能力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 e、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情况及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在合同或订单中已得 到解决。 f、口头订单应予以登记并在实施前予以确认。 4.3合同(订单)的签订与管理 4.3.1合同的签订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 - 21 - 要求。 4.3.2所签订合同的条款含义描述确切,排除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条款。做 到公正、公平、互惠、互利。 4.3.3合同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a、产品的规格型号、技术指标与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 b、数量和计量单位及顾客提供财产的说明; c、价格、付款方式、服务要求; d、履行期限、交货地点、 e、验收条件和标准; f、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 g、双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人签字,加盖双方合用章或公章; 4.3.4经营部对已生效的合同,负责建档、编号、保管。 4.4合同信息传递 4.4.1经营部负责将合同文本内容与顾客沟通的内容以书面或其他方式,传递 到生产技术部。 4.4.2生产技术部将产品信息、相关注意事项、过程实现中的要求进行转换,下发技术文件、生产任务书等,以便在产品实施过程中予以实施控制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 4.5合同的修改 4.5.1合同的修改应经双方认可同意后进行修改,并填写修改记录,传递到有关部门执行。若重大修改应进行评审。 4.6经营部负责保存合同及评价记录,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4.7与顾客的沟通 4.7.1售前沟通 - 22 - a、当顾客提出需了解产品性能、用途时,经营部应及时向顾客提供企业产品标准或产品说明书及质保能力证书等,予以技术咨询,形式可以是面谈、电话、信函或传真等; b、当顾客要求提供相关样品时,经营部应尽快为顾客提供详实、具体、明确的答复或符合规定要求的合格样品,若无法及时满足,应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并协商解决; c、顾客来访时,经营部应负责做好妥善的接待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妥善解决顾客的要求,对暂时无法满足的,应有一个如实、明确的答复。 4.7.2售中沟通 a、在顾客定货时,应与顾客公平、公正地签定订货合同或协议,并按合同或定单的要求予以实施,对顾客提供的关键元器件、材料及技术资料应与认证产品一致,应在合同或协议中说明; b、当顾客要求了解生产过程时,经营部应向顾客介绍产品的生产过程。当由于我方原因不能及时发货时,应提前向顾客如实说明原因,与顾客达成谅解,若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按规定及时向顾客作 出赔偿,以赢得顾客的信任; c、当顾客要求查看生产现场时,应做好接待和陪同工作并介绍生产状况,解答顾客提出的问题; 4.7.3售后沟通 a、经营部应及时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含任何投诉)和国内外市场上的产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评价并填写《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b、管理者代表依照《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和《顾客投诉及处理记录》, - 23 - 召集有关部门分析、归纳、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令有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按《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及时处理; c、做好主动访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场访问或函访,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跟踪调查,建立重点顾客档案,不断争取新顾客; 5.0做好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活动和各种记录,按WE/CX-02-2009《记录控制程序》要求保存并管理。 6.0质量记录 (1)WE/JL-ZS/7.2-19 顾客来电来函意见处理登记表 (2)WE/JL-ZS/7.2-20 产品要求评审记录 (3)WE/JL-ZS/7.2-21 合同登记表 (4)WE/JL-ZS/7.2-22 合同修改记录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24 - 六、供应商选择、评价和管理控制程序WE /CX-06-2009 1 目的 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符合标准和认证产品要求和采购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采购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控制。 3 职责 3.1 经营部负责对供应商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控制的归口管理。 3.2生产技术部负责制订采购物资及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明细表和要求,为采购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3.3 有关部门参与供应商的评价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对供应商选择 4.1.1 生产技术部识别采购产品对随后本公司产品的实现过程及其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特别是涉及产品安全、环保、主要性能的元器件和材料,制定认证产品的“安全件和材料一览表”,作为重点选择控制范围。 4.1.2 对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和程序 本公司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质保能力调查阶段 由供应业务人员向供应商寄送“供应商质保能力调查表”或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供应商进行质保能力调查,并收集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3C”证书、检验报告等资信证明资料。具备下列条件的供应商可免除质保能力实地调查: a、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提供有效证书; b、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产品通过认证并提供有效证书或生产许可证; c、供应商能提供其他证明其能力和业绩的资料(如产品检验报告等); 第二阶段:样品检验/验证阶段 由供应商提供样品进行检验/验证,样品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长期供应商除外)。 第三阶段:小批量供货阶段 由供应商小批量供货生产车间试用,质检部进行检验/验证,合格为满足 要求。 - 25 - 4.1.3 合格供应商条件 a、供应产品具有3C证书,所供元器件和材料与认证产品一致; b、通过ISO9001认证具有证书或其他生产许可证; c、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 d、产品质量合格符合认证产品要求 e、具有一定规模生产能力和监测能力满足产品要求; f、交货及时、服务周到、价格合理、信誉良好; g、产品进货检验/验证合格; 符合以上条件者可评定为合格供应商。 4.1.4 对供应商的评定 4.1.4.1由经营部填写“供应商评定记录表”并填写质保能力,供货能力等评价意见并签章,质检部填写产品检验或验证记录并签章,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可列入合格供应商。 4.1.4.2由采购部门依据审批通过的“供应商评定记录表”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作为采购依据。 4.1..4.3 特殊情况,需脱离“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时,由采购部门写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作为零时采购依据,属于认证产品时,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必要时经认证机构批准,执行《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控制程序》。 4.1.4.4 对评定人员的要求 a、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熟悉3C认证要求; b、熟悉产品的标准、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 4.2 采购信息 4.2.1 本公司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采购工作坚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货 及时、服务周到”和“择优、比价、定点”的原则。 4.2.2 经营部根据生产需要和材料清单编制采购计划(或协议)内容包括: a、产品、型号规格、质量要求、验收准则; b、数量、包装、运输、交货期、价格及交付要求; c、法律、法规要求和纠纷处理; d、必要时提供有效检验报告(绝缘支撑件、母排、接插件等) 4.2.3 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执行。 4.3 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 4.3.1 本公司通过连续检控方式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监控内容包括: a、每批供货质量及连续批次交验合格率情况; - 26 - b、按时供货情况; c、售后服务情况,包括不合格品的处置和采取纠正措施等。 4.3.2 对供货质量表现出现问题的合格供应商,由经营部以“信息反馈单”形式通知对方,限期改进,对到期无明显改进的供应商,本公司采取加严检验、暂停订货或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等形式对供应商进行控制。 4.3.3经营部会同质检部和生产技术部每年须对合格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并分别在“合格供应商年度考评表”上签署意见并签章,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合格的继续保留合格供应商资格,不合格的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删除,并停止从该供应商处采购。 4.4 采购产品的验证 4.4.1 采购产品进厂后由库管员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有无合格证件等进行验证,是否与采购计划一致。 4.4.2 当顾客要求在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时,经营部应予以安排,规定放行准则,这种验证不能免除公司保证产品质量的义务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责任。 5 支持性文件 (1)5.1WE/CX-02-2009 《记录控制程序》 (2)5.2 WE/CX-16-2009 《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程序》 6 质量记录 (1)WE/JL-ZS/7.4-23 供应商质保能力调查评定表 (2)WE/JL-ZS/7.4-24 合格供应商名录 (3)WE/JL-ZS/7.4-25 合格供应商业绩及年度考评表 (4)WE/JL-ZS/7.4-26 信息反馈单 (5)WE/JL-ZS/7.4-27 采购计划 (6)WE/JL-ZS/7.4-28 采购合同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27 - 七、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程序WE /CX-07-2009 1、目的 对生产过程和过程检验予以有效的控制,以确保过程产品的符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预装式变电站系列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职责权限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以下方面的工作: a、负责根据策划的安排,顾客和相关法规要求提供产品信息安排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计划,组织生产调度,进行生产运行管理和安排。 b、配合办公室进行员工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质量意识得到提高,严格执行产品生产工艺、顾客要求并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和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c、负责生产所需的图纸、工艺、技术标准、验收准则和作业指导书等的编制,确保工艺、技术文件与产品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和一致性。 d、负责生产设施的归口管理,确保满足产品的生产控制所需能力。 3.2质检部负责元器件和材料、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验证工作,确保产品及零部件符合要求并与认证样品一致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负责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的监控及追溯性控制工作。 3.3车间负责执行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设备,保持文明、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坚持安全文明生产染。 4、工作程序 4.1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包括: a、生产过程及生产工序的控制; b、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c、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d、提供、维护并保养生产设施,以满足生产能力; e、生产过程与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检查和工业卫生检查。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服务的安排。 4.2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过程(工序)质量是人、机、料、法、环、检5M1E各因素综合作 - 28 - 用的结果,本公司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4.2.1生产技术部根据经营部传递来的产品销售合同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日常库存量,制定并下达“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提供型号规格、数量技术及元器件材料要求、交货日期等。 4.2.2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3),策划并编制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材料清单、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经审定后下达到生产车间执行。 4.2.3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均衡生产和文明生产为生产运作,创造文明、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4.2.4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确定关键工序,制定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对产品质量特性和过程参数进行有效控制;规定安全和产品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特性,为生产过程运作中重点控制提供依据。 4.2.5生产技术部负责为生产过程运作配置适当的生产和检验设备,组织各车间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确保过程能力和设备能力。 4.2.6质检部负责组织按规定的校准或检定周期对检验试验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检验和实验能力满足生产运作要求;按产品检验规范,对重要的产品特性形成过程实施监控,包括过程检验及例行检验和试验及一致性检查。 4.2.7经营部负责做好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工作及元器件、材料的采购供应及相关产品的控制工作。 4.2.8生产技术部配合办公室组织员工培训,确保从事对产品与要求符合性有影响的工作人员具备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4.2.9各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员工认真实施相关程序和作业标准,确保生产运作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做好生产、质量原始记录。 4.3生产工序控制 4.3.1一般工序控制:严格工艺纪律,执行“三按”制度,即必须按图纸、按标准、按工艺要求及相应法规进行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执行“三检”(即自检、互检、专检),并以专检为主。 4.3.2三检制度 a、首件检验 有首检规定的工序,每班开始生产或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工艺后生产的首件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合格后,由检验人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 验,填写首检记录,如不合格应进行返工或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检验员签字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b、过程检验(互检) - 29 - 每个工序由操作者进行互检,下道工序操作者检查上道工序合格后,在流程卡上签字后进行操作,对设置检验点的工序(见图4),加工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检验员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填写《过程检验记录》。对合格品,并且验证过程产品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检验员在检验记录单上签章后方可放行;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c、巡回监控(专检) 生产过程中,专职检验员应对操作者的自检和互检进行监督,认证检查操作者使用的设备、工装、辅具等是否正确,执行图纸及作业工艺是否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根据需要对产品进行抽检并进行一致性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操作者;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确保过程产品质量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4.3.3半成品检验中,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品时,检验员应及时通知操作者注意加强控制;应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以便督促责任部门适当的改进。 4.3.4质检部在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完成及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 4.4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确认 4.4.1特殊过程控制,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以后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或者加工后无法测量或需实施破坏性测量才得出结果的过程或仅在使用或交付后才能显现的过程为特殊过程。 4.4.2关键过程的控制 4.4.2.1关键过程包括: a、对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b、产品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 c、工艺复杂、质量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影响的工序。 4.4.2.2关键工序的识别和控制 本公司将成套开关设备的接线工序确定为关键工序进行控制, 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程或操作指导书,按照有关图纸加工,控制工艺参数,加强检验,并配备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对设备进行有效监控。 4.5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必要的工作环境是实现产品符合性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必要条件,工作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4.6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 30 - 4.6.1本公司根据需要,在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以适宜的方法(如标牌、区域、检验卡等)对产品进行标识,以防止不同产品的混淆和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进行合理使用和保管。 4.6.2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本公司制定并实施《3C认证产品标志使用管理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加施符合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防止认证标志的盗用、丢失及其他非法使用。 4.6.3产品标识 a、采购产品使用原生产厂的产品标识; b、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采用半成品、成品、区域、标牌、标签进行标识; c、出厂产品采用产品名牌予以标识。 d、对不同废弃物采用不同的标识予以区分,分别处置. 4.6.4现行状态标识 a、待检品采用待检标牌标识; b、合格品放入合格区以合格标牌、标签、检验报告单进行标识。 c、不合格品采用返工返修单、不合格标牌标识; d、待处理品采用待处理标牌标识; e、废品放入废品区,废品箱隔离标识;专物、专箱、专区,可回收不可 回收。 4.6.5追溯性控制 有追溯性的场合采用唯一性标识标在产品上做好记录以便追溯。 公司可追溯性场合包括 a、 紧急放行和让步放行的产品; b、 批准代用的元器件。 4.6.6各部门应保护好各种标识,不得随意拆除损坏,唯一性标识应 永久保存,以便追溯。 4.7顾客财产的控制 4.7.1当顾客提供财产时,应在合同或协议中说明,顾客财产包括元器件、材料、图纸文件、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运输服务和个人资料等。 4.7.2顾客提供的财产应由经营部进行验收登记 a、属于元器件和材料应经检验验合格后入库,单独保存按进货检验规程和库房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使用时只能用于顾客要求的产品,不能做为它用; b、属于图纸文件等技术资料供销部登记后转交给生产技术部处置; c、属于其他财产交办公室登记保存。 4.7.3顾客的财产应专门妥善保管,如发现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的情况,应及 - 31 - 时报告经营部,和顾客联系予以处置,保存记录。 4.8产品防护的控制 产品包括其组成部分,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地点期间,针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全过程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 a、生产过程中各车间应用合适的专用小车同、或器具进行搬运,对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损坏和混淆; b库房产品应按库房管理制度要求码放整齐,防潮防晒,分类管理,标 识清楚防止失效损坏; c、在运输发货过程中,经营部应严格按包装运输要求,采用专用车辆防 止磕碰、挤压、损坏,安全的交到用户手中; a、 在生产全过程直到交付到用户手中,应保护好标识确保产品完好, 产品交付时,如发现损坏公司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5、相关文件 5.1《安全操作规程》 5.2《成套电气开关设备生产工艺文件汇编》 5.3《成套电气开关设备过程检验规范》 WE/GF-02-2009 5.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WE/CX-26-2009 5.5《认证标志管理、使用控制程序》 WE/CX-28-2009 5.6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控制程序 WE/CX-29-2009 5.7《记录控制程序》 WE/CX-02-2009 5.8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WE/CX-09-2009 6、质量记录 (1)WE/JL-ZS/7.5-29 生产计划任务书 (2)WE/JL-ZS/7.5-30 装配生产流程卡 (3)WE/JL-ZS/7.5-31 顾客财产登记表 (4)WE/JL-ZS/9.0-56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记录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32 - 八、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WE /CX-08-2009 1 目的 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的精确度和不确定度已知,确保设备满足使用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套开关设备产品活动和服务和测量设备(包括仪器、仪表)的控制。 3 职责和权限 a、质检部是监视测量设备(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校准、管理及运行检查; b、各使用部门负责各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 工作程序 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维护、保养 a、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实际需要选择与测量能力相一致、相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制定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经营部进行采购; b、新购入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质检部委托国家认可的检验单位进行鉴定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并登记注册建立台帐; c、根据生产环境需要,由质检部给生产车间配备监视和测量设备,并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登记表; d、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使用和保存,防潮、防尘,并按维护保养制度进行维护、保养,搬运时应采取适宜的方法, 防止损坏; e、生产车间所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车间负责维护、保养,质检部所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质检部负责维护、保养; - 33 - 设备使用部门无权对经过校准鉴定的设备进行调整; f、监视和测量 g、质检部制定检验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各使用部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防止损坏。 4.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鉴定 a、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鉴定,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精密设备搬运、安装后应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b、质检部负责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周期表,包括设备型号、唯一性校准标识、产地、使用地点、校准周期和验收依据,按周期进行校准,保存校准记录; c、公司没有能力校准的设备、器具,由质检部委托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和鉴定,当不存在国际或国家基准进行自校时,应提供自校的依据,明确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d、没有经过校准或超过校准周期的设备、器具不准使用; e、各部门在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如发现监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立即报告停止使用,由质检部对已检验或试验结果重新评定其有效性,同时做好记录,质检部对使用中的设备,不定期用标准器进行对比,发现失准时应及时予以调整处置; f、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在使用前,应对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进行确认。 4.3运行检查 4.3.1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控制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运行检查是设备在校准周期内以简单有效的方法确定设备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措施。 4.3.2本公司制定并实施了WE/GF-13-2009《监视和测量设备运行检 查规定》,可采用对比、检测参照物、设立上下限报警点等方式进行运行检查。 - 34 - 4.3.3对某些需进行调整的测量设备,在使用时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在再调整。调整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调整,提供明确的作业指导书等,防止发生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并对运行检查的结果和调整等措施予以记录。 4.3.4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在使用或运行检查中失准或失效时,应能溯源到已检测过的产品,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包括对设备重新校准和对测量过的产品进行必要时的重新检验试验等,并记录所采取的措施。 4.3.5保证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4.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修理、报废 a、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中失准应停止使用,由质检部委托有修理能力的单位进行修理和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维修记录; b、严重失准无法修复的设备,由质检部提出申请,报总经理批准后报废; c、由与工作中使用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监视和测量设备损坏时, 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4.5质检部对校准设备应按WE/CX-02-2009《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做 好各种鉴定、校准、维修和运行检查的记录并保存。 4.6计量器具的管理按《国家计量法》规定执行,本公司检验试验设备校准 周期一般为一年。 5 支持性文件 (1)WE/CX-02-2009《记录控制程序》 (2)WE/GF-13-2009《监视和测量设备运行检查规定》 6 质量记录 (1)WE/JL-ZS/7.6-32 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 (2)WE/JL-ZS/7.6-33 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周期卡 (3)WE/JL-ZS/7.6-34 监视和测量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 35 - (4)WE/JL-ZS/7.6-35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周期计划表 编制: 刘军 审核:宋永立 批准:郝越强 2009-4-1 - 36 - 九、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程序WE /CX-09-2009 1 目的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以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顾客对公司产品和要求满足程度的感受的测量和评价。 3 职责权限 3.1经营部 a)负责与顾客和相关方联络,处理顾客投诉,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评价保存相关记录; b) 负责组织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测量公司质量体系的业绩。 3.2生产技术部 负责分析顾客和相关方反馈信息,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顾客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4.1.1经营部负责收集顾客和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4.1.2对客户以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的咨询、收集意见和建议,由经营部专人解答记录、汇集;暂时未能解答的,要详细记录并与有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4.1.3经营部利用外出的各种活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和相关方需求的动向,通过各种商品展销会,积极与顾客沟通,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本公司有关部门。 4.1.4经营部负责有效处理顾客投诉. 4.2顾客满意度测量 4.2.1经营部根据定期向顾客发送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调查表的回收率应达到50%以上,以便于统计分析。 4.2.2顾客满意度定量分析 采用打分加权平均法计算分析。 4.2.2.1分析方法 按照收回的顾客已填写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采用评分法,对所分析的项目 进行打分:很满意(A1)100分,满意(A2)80分,较满意(A3)60分,不满意(A4) - 37 - 0分。 4.2.2.2分析项目 产品质量(Q),服务质量(S),交货期(T),价格(C),即QSTC。 4.2.2.3加权系数产品质量K1=0.4,服务质量K2=0.3,交货期K3=0.2,价格K4=0.1; 4.2.2.4满意度计算 顾客总体满意度S%=S1%+S2%+S3%+S4%(?85%) 其中: KmA,ii1产品质量(Q)满意度S1%= ×100% m,i KmA,ii2服务质量(S)满意度S2%= ×100% m,i KmA,ii3交货期(T)满意度S3%=×100%% m,i KmA,ii4价格(C)满意度S4%= ×100% m,i m—满意度评价次数(各用户次数总和) i 4.3顾客满意度分析 4.3.1通过定量分析,找出满意的最好和最差的项,分析原因,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本公司需改进的方面,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改进,并监督检查其实施效果。提出顾客满意评价报告。 4.3.2顾客满意度分析评价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4.3.3对顾客反映非常满意的方面,应对本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及时通报表扬。 - 38 - 4.4顾客档案的建立 经营部对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所有顾客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订购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使用本公司产品反馈的信息等;以便了解顾客的订货倾向,及时做好新的服务准备。 5 相关文件 1)WE/CX-14-2009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 (2)WE/CX-05-2009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6 记录 (1)WE/JL-ZS/8.2.1-36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2)WE/JL-ZS/8.2.1-37 《顾客满意评价分析报告》 编 制:宋永立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1 - 39 - 十、内 部 审 核 程 序WE /CX-10-2009 1、目的和适用范围及依据 制定内部质量审核程序,按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及与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方针、目标,指标的实现。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审核依据:ISO9001:2008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运用法律法规及合同。 2 、引用文件 WE/CX-14-2009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WE/CX-02-2009 《记录控制程序》 WE/CX-01-2009 《文件控制程序》 WE/CX-16-2009 《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控制程序 》 3 、职责和权限 a、笡理者代表领导内部审核,批准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任命审核组长; b、办公室是内部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审核准备、实施和验证; c、被审核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d、审核人员实施审核。 4 、审核策划和准备 4.1审核流程 审核计划 审核实施计划 组成审核组 审核准备 首次会议 4.2审核时机 审核报告 纠正措施及验证 末次会议 不符合报告 现场审核 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前,对体系进行评价,确定是否申请正式认 - 40 - 证; b、当体系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动,组织机构变化,程序重大修改时及法律法规变化时; c、产品质量及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有较大波动,影响产品质量和认证产品一致性时。 4.3审核频次和审核准则 审核频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需要(见4.2)时增加审核频次。 审核准则:CNCA-01C-010,ISO9001,适用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 4.4办公室制订内部审核计划,应考虑: a、各部门体系要求执行情况和重要性; b、上次审核(包括外审)的纠正措施执行情况; c、产品质量状况及产品一致性和顾客相关方的投诉及法律法规遵守情况; d、审核不畅或不合格(不符和)项较多的应重点审核。 4.5审核计划内容和审批程序 4.5.1内容包括: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依据的标准和文件; c、审核时间和日程; d、审核部门及区域; e、确定审核组、审核员及分工; 4.5.2审核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 4.5.3由办公室编制审核计划,管理者代表批准提前7日下发到被审核有关 部门和人员,被审核部门如有不同意见,应在审核实施前三天提出予以修改。 4.6.0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要求 4.6.1审核员要经培训取得资格,由管理者代表聘任。审核员不能参加与自己 - 41 - 工作有直接关系的部门或区域的审核,保证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受审核部门所接受。 4.6.2审核员职责是: a、按审核计划要求实施审核工作; b、编制检查表; c、记录观察和检查结果并整理成书面资料; d、报告审核结果,编制不符合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4.6.3审核组长职责 审核组长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其职责是: a、全面负责各阶段审核工作的实施; b、有权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审核观察结果作出决定; c、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确定审核日程安排; d、代表审核组与被审核部门接触; e、提交审核报告和纠正预防措施建议; f、整理汇总审核文件记录等,并确认形成审核文件清单。 5 审核实施 5.1首次会议,由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时间不超过0.5小时,会议人员签到。 5.1.1会议参加人员包括: a、审核组全体人员; b、被审核部门或区域的负责人及其代表,陪同人员等; c、公司有关领导 5.1.2由管理者代表说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要求并宣布审核计划: a、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征求被审核部门意见; b、说明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日程安排; c、确定下次会议时间和参加人员; - 42 - d、澄清审核计划中需进一步强调的细节和不明确的问题; e、要求被审核部门确定陪同人员。 6 现场审核 6.1由审核员在陪同人员的陪同下,按计划日程进行现场审核。 审核原则包括: 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客观事实以证据为基础,可陈述论证,不含有任何猜想、推理成分; b、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都不能判为合格或不合格; c、依次递进审核的原则。实际有没有、做没做、做的怎样三个方面依次递进; d、独立公正原则。 6.2收集客观证据 在审核区域内通过面谈、审查文件、查看记录、检查现场,对操作人员活动进行观察以收集客观证据。 客观证据包括: a、存在的客观事实; b、与被审核方负责人的谈话; c、现行有效的文件和记录。 6.3对现场检查、观察的结果与被审核方代表交流,对发现的不符合 项(包括怀疑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审核发现记录。 6.4编制不符合报告:整理、评价审核发现结果,开出不符合项报告,判定不符合项性质,由被审核方确认。 6.4.1不符合项性质分为:严重、一般和轻微(观察项)三种。 a、严重不符合项;: ——活动和结果与QM严重不符; - 43 - ——造成系统性、区域性失效; ——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失效(如管理职责、机构、资源严重违法造成事故和产品一致性严重不符); b、一般不符合项: 凡明显不符合规定要求或对产品质量特性和法规有显著影响的不符合; c、轻微不符合项: 凡孤立的、偶发性的,并对产品质量特性和法规要求无显著影响易于纠正的不符合(观察项)。 6.4.2不符合报告内容 a、受审部门和负责人; b、审核员姓名和审核日期; c、不符合事实描述; d、不符合性质(类型)及标准条款; e、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 6.5审核员在当天将不符合项向组长报告,由组长审核确认,由被审核方负 责人签字。 7 末次会议 现场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召开会议讨论审核情况,确定不符 合项和观察项,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建议。 a、管理者代表召集原首次会议参加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末次会议,时间不超过1小时,会议人员签到; b、由审核组长宣布不符合报告,提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和责任部门确定完成时间,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等; c、由审核组长总结审核情况; d、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并保存。 8 文件分发及跟踪验证 - 44 - 8.1不符合报告发至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按WE/CX-14-2009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采取纠正措施,按时实施完成。 8.2由审核员负责跟踪验证其效果,验证有效果向管理者代表建议,按WE/CX-01-2009 《文件控制程序》纳入文件控制,若无效果应重新采取措施 直至解决。 9 审核报告 9.1跟踪验证结束后,审核组长根据跟踪验证情况和审核情况,及时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对QM运行情况作出评价。审核报告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审核报告内容包括: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依据; c、审核涉及部门及人员情况; d、审核起止日期; e、审核项目、不符合项(严重、一般); f、审核结论,明确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认证 产品的一致性和持续改进的业绩评价,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及实施完成 日期。 9.2审核报告发至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 9.3办公室保存所有审核文件和记录,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9.4审核发现的遗留问题(含观察项)作为下一次审核的重点检查核实项目。 10 质量记录 (1)WE/JL-ZS/8.2.2-38 内审检查表 (2)WE/JL-ZS/8.2.2-39 内审审核记录 (3)WE/JL-ZS/8.2.2-40 内审审核报告 (4)WE/JL-ZS/8.2.2-41 首末次会议人员签到表 - 45 - (5)WE/JL-ZS/8.2.2-42 内审审核实施计划 (6)WE/JL-ZS/4.2.3-03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7)WE/JL-ZS/8.2.2-43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活动表 (8)WE/JL-ZS/9.0-56 一致性检查记录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46 - 十一、进货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WE /CX-11-2009 1 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和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和产品一致性所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采购(含顾客提供)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和定期确认的控制。 3 职责 3.1质检部负责对采购(含顾客提供)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和定期确认检验工作,及检验/验证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工作。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提供采购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做为采购的依据。 3.3经营部负责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和报控并对供应商进行环境控制和影响。 4 工作程序 4.1进货检验方式 本公司根据采购产品的重要性、本公司的检测能力、检测成本及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检验方式和内容,包括: a、按本公司采购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全部或部分进厂检验; b、由供应商进行检验并提供合格证明资料,本公司验证; c、抽样送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4.2进货物资分类 4.2.1按物资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重要物资(A类)、一般物资B类)和辅助物资(C类)三类。 4.2.2重要物资(A类)是对最终产品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及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资,如:塑壳断路器、框架断路器、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隔离开关、 - 47 - 接地开关、高压负荷开关、互感器、母线、绝缘导线、绝缘支撑件、接线端子(N、PE)、接插件、热继电器、母线夹板以及高压绝缘件、功率补偿仪、电容器、电抗器、电力电子开关等类元件和材料及壳体有重大影响的材料。 4.2.3一般物资(B类)是对最终产品质量有影响,但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不会引起重大安全问题的物资,如:功率表、电流表、电压表、电度表、功率因素表、温控仪、按钮、信号灯、转换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类材料。 4.2.4辅助物资(C类)是对最终产品质量性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仅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标准件、扎带、粘块、色相标志、包装物等。 4.3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WE/GF-01-2009《元器件和材料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规程》,明确各种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的方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频次、抽样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判别依据等。 4.4进货验证程序 4.4.1经营部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资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填写“报验单”交给质检员进行检验。 4.4.2检验依据:进货检验规范、各自标准和说明书。 4.4.3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准则见WE/GF-01-2009《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货检验和确认检验规程》。 4.4.4质检员根据检验/验证规范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验证, 并填写各类物资的进货检验记录表。 4.4.5经检验/验证合格,由哭观库管员根据合格记录或标譆刞理入库手续。 4.4.6检验/验证不合格时,质检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4.7当顾客或其代表要求在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时,经营部应在采购信息中予以安排,规定放行准则。 4.5定期确认检验 - 48 - 4.5.1本公司为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能够持续符合规定的采购产品质量要求,由质检部负责每年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一次确认检验工作。 4.5.2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确认验证项目包括影响最终产品正常使用关键性技术参数及功能、材质。根据本公司现有实际检验能力及状况按公司WE/GF-01-2009《元器件和材料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规程》执行,并由验证人员做好确认验证记录。 4.5.3定期确认检验的项目、方法详见WE/GF-01-2009。 4.5.4当本公司不具备对供方提供产品进行确认检验的能力时,应向供方提出确认检验要求,并由供方向本公司出据产品确认检验合格相关的证据(如:检验报告等)或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确认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来证实其产品持续稳定的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是CNAS认可的试验室的有效检验报告) 4.5.5当发现确认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一方面,退货并对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的追溯该供应商以往提供产 品质量的符合性。 4.6属于变更后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应验证其变更审批文件,然后再进行检验验证。 4.7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一致性 本公司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和确认检验,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均需要从合格供应商处选购。质检员不仅要按规定进行验证或检验,还要查验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是否与型式实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的相一致。属与强制认证的关键元器件还要查验其获得认证的证书的有效性。 5 记录要求 - 49 - 质检部负责保持关键件检验和验证记录和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6 支持性文件 6.1《元器件和材料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规程》WE/GF-01-2009 6.2《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控制程序》WE/CX-16-2009 6.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WE/CX-13-2009 7 质量记录 (1)WE/JL-ZS/8.2.4-44 元器件进货检验记录 (2)WE/JL-ZS/8.2.4-45 原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3)WE/JL-ZS/8.2.4-46 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50 - 十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WE /CX-12-2009 1、目的和范围 1.1通过在产品生产终端进行例行检验,剔除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对产品产生的偶然损伤,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与认证产品一致。 1.2通过对产品进行定期确认检验,以考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而证实本公司质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1.3适用于公司生产线上最终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2、职责权限 2.1质检部是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a、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和有关标准及认证产品实施规则要求制定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例行检验规程《WE/GF-03-2009》高压开关设备例行检验规程《WE/GF-04-2009》预装式变电站例行检验规程《WE/GF-05-2009》,确定检验设备、检验依据、检验项目方法和接收准则等具体要求; b、按规定要求实施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做好记录。 2.2各有关部门配合质检部做好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工作。 2.3技术负责人负责最终产品特殊放行审批。 3、执行标准 a、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 b、GB7251.3-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三部分》; c、GB3906-2006 《3.6-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d、GB/T17467-1998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e、GB/T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共用技术条件》; f、CNCA-01C-010-2007《强制性认证产品实施规则—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 51 - g、GB/T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4、例行检验 4.1例行检验是指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的关键项目执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一般不再进一步加工,也称出厂检验。 4.2检验时机: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全部完成合格后,方可进行例行检验。 4.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检验项目和要求 4.3.1执行标准:GB7251,WE/GF-03-2009,CNCA-01C-010-2007 4.3.2检验项目和要求 a、外观检查:箱体及元器件外观(含涂覆层等)完好无任何损伤;型号规格与认证产品一致; b、结构检查:元器件布置和安装、一次母线制作和安装、二次配线和接线连接应符合工艺和标准要求,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c、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8mm 爬电距离?12.5mm; d、机械操作:进行不少于5次手动操作,灵活可靠无卡滞现象; e、通电试验:通电动作可靠,无误动作,符合电气原理图要求; f、电连续性检查:各导电部件接地可靠,接地电阻?0.1Ω; g、工频耐压试验:辅助电路之间 2000V/1S 无击穿或放电 主电路与地之间 2500V/1S 无击穿或放电 绝开关手柄与地之间 3750V/1S 无击穿或放电 h、绝缘强度试验:电路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每条电路对地标称电压的缘 电阻不少与1000Ω/V; i、防防等级IP30; j、3C标志加贴正确与认证产品一致性符合要求。 4.3.3抽样方法100%检验 4.4交流高压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例行检验项目和要求(也可在现场进行) - 52 - XGN KYN 6.3-12KV In=630-1250A Icw=80KA-31.5KA 4.4.1执行标准:GB3906-2006,GB/T11022-1999,WE/GF-04-2009 4.4.2检验项目和要求: a、外观检查:箱体及元器件外观(含涂覆层等)完好无任何损伤;型号规格与任务要求一致; b、结构检查:元器件布置和安装、一次母线制作和安装、二 次配线和接线连接,符合工艺和标准要求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c、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125mm 爬电距离,240mm; d、机械特性和机械操作: 机械操作连续分合,插入抽出5次无异常。机械特性:应符合主开关各自的技术条件规定。 e、通电检查:通电试验动作可靠无误动作或卡滞现象; f、主回路电阻测量:主回路电阻应满足技术条件和型式试验样机电阻值要求,至少应,200μΩ; g、工频耐压试验:主回路各相导体与地之间施加规定电压的80%历时1min干试验无击穿或放电(详见WE/GF-04-2009); h、绝缘强度:电路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绝缘电阻?50MΩ; i、充气隔室耐压试验(有充气隔室时)经受设计压力1.3倍1min试验。 4.4.3抽样方法:100%检验 4.4.4预装式变电站、执行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高压开关设备要求(也可在现场进行)详见WE/GF-05-2009 4.5例行检验全部合格后,授权质检员发放合格证,加贴认证标志,办理入库手续放行。检验不合格不准放行,按不合格程序处置。若顾客要求放行时应保留顾客放行的证据,还应考虑如下条件: a、放行产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 53 - b、放行产品不意味着可以不满足顾客要求; c、必须满足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否则不能加贴3C标志。 5 确认检验(详见WE/GF-03-2009) 5.1确认检验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为验证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 求,确认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符合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抽样检验。 5.2确认检验频次 公司确定确认检验每年一次,根据产品或产品质量状况,由质量负责人安排质检部执行。 5.3检验依据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GB7251,CNCA-01C-010-2007 5.4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和接收准则为现行产品标准中型式试验除坏性试验外的项目。 5.4.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按CNCA-01C-010-2007要求执行或技术监 督局抽检报告; 5.4.2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XGN KYN 本程序4.5.2条中的条款规定适高压用于高压成套设备确认检验要求按GB/T11022和GB3906相关要求执行,见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 其中机械操作开关应为50次手动操作试验,手车和联锁机构应为分、合、抽、拉25次试验。 5.4.3抽样方法:各抽样1台试验 5.4.4低压/高压预装式变电站,执行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高压成套开关设备要求及GB/T17467相关要求。 6、当确认检验不合格时,由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主持召开会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同时停止该产品的生产进行整顿,确保不合格产品不生产不出厂。 - 54 - 7、质检部保存所有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有关记录和3C标志加贴和变更的记录,确保认证产品一致性。 8、支持性文件 ,1,WE/CX-13-2009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WE/GF-03-2009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规程》 (3)WE/GF-02-2009 《产品过程检验规程》 (4)WE/GF-04-2009 《高压开关设备例行检验规程》 (5)WE/GF-05-2009 《预装式变电站例行检验规程》 9、质量记录 (1)WE/JL-ZS/8.2.4-4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成品)例行检验记录 (2)WE/JL-ZS/8.2.4-48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确认检验记录 (3)WE/JL-ZS/8.2.4-49 高压成套开关设备例行检验记录 (4)WE/JL-ZS/8.2.4-50 高/低压预状式变电站例行检验记录 编制:刘军 审核:宋永立 批准:郝越强 2009-4-01 - 55 - 十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WE /CX-13-2009 1 目的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不符和要求的活动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采购物资进厂,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到产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不符合)品的控制。 3 职责 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 3.2经营部及生产技术部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3.3责任部门/人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和纠正措施实施工作。 3.4总经理负责已出厂产品不合格品的审批。 3.5质量负责人负责过程不合格品的审批。 4 工作程序 4.1不合格(不符合)品是指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和活动。 4.2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确定不合格品的控制要求、项目和控制方式。 4.3本公司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d、对纠正后的产品应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4.4不合格品的判定、记录、标识和处置 4.4.1在进货检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中,当发现不合格品时,由质检部检验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通知责任部门。 4.4.2责任部门在接到质检部通知后,负责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数量,将不合格品和合格品隔离存放。 - 56 - 4.4.3由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防止混用。 4.5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当出现不合格情况时,除允许由质检人员评审处置外,其他不合格品按下列程序进行评审处置和反馈: a、由质检部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一式两份,提出处置意见,经授权人员审批后,报送责任部门。 b、责任部门按经审批的处置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后,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处置结果栏”后,一份自存,一份反馈质检部。 c、产品活动、服务不符合法规要求作应停止工作按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程序处置。 4.6 原材料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6.1 对一般原材料或元器件不合格品,质检部可直接处置方式有: a、拒收或换货; b、让步接收。 4.6.2 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合格应进行评审,经评审采取拒收的元器件、原材料,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未进厂的停止进厂,进厂的由供应商运回。由供销部负责以“信息反馈单”形式同供应商联系,促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同类不合格再次发生,并将不合格情况记录在供应商档案内。 4.6.3 对经评审让步接收的供应商产品,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可作让步接收处理,保持唯一性标识以便追溯。 4.7 过程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7.1 对过程产品不合格品,经评审可能的处置方法是返工、返修或让步接收。 - 57 - 4.7.2 对返工、返修处置的不合格品,质检人员直接评审,返工、返修后经质检部重新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8 成品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8.1 对成品不合格品,经评审可能的处置方式有: a、返工或返修; b、改做它用; c、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顾客批准,可让步放行或接收。 4.8.2 本公司交付顾客的产品都是满足产品设计目标和标准的,同时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确保不合格品不加贴认证标志。 4.8.3 当在交付或在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由质量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并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的影响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4.9 对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4.10 由质检部和相关部门负责按《记录控制程序》保持不合格的性质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批准的、让步的记录。 5 质量记录 (1)WE/JL-ZS/8.3-51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2)WE/JL-ZS/8.3-52 返工、返修单 (3)WE/JL-ZS/8.2.2-43 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活动表 (4)WE/JL-ZS/7.4-26 信息反馈单 (5)WE/JL-ZS/8.3-53 产品报废审批单 编制:刘军 审核:宋永立 批准:郝越强 2009-04-01 - 58 - 十四、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WE /CX-14-20089 1.0目的和适用范围 查明实际发生的不合格、不符合发生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消除,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再发生;查明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与以消除,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发生;通过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和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及认证产品变更的监控,收集各方面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寻求改进机会,确定改进方向予以改进,持续改进QM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及业绩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适用于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QM的持续改进。 2.0引用文件 (1)WE/CX-01-2009 《文件控制程序》 (2)WE/CX-02-2009 《记录控制程序》 (3)WE/CX-10-2009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4)WE/CX-03-2009 《管理评审程序》 (5)WE/CX-13-2009 《不合格控制程序》 3.0职责和权限 a、生产技术部是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分析有关信息,组织对QM、产品、过程持续改进评审,对存在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并验证其效果; b、管理者代表领导、组织、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策划与实施;c、经营部负责有效的处理顾客和相关方意见、抱怨和投诉; d、各部门负责收集有关质量信息和反馈,并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 - 59 - 防措施。 4.0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4.1.1对实际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不符合和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再发生。纠正措施与所发生不合格不符合产生影响的程度相适应,应考虑对下道工序和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 4.1.2识别和确认存在的不合格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和评审。 a、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及重大质量事故; b、顾客和相关方要求、意见、抱怨、投诉和顾客满意度调查发现的不合 格不符合; c、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的严重不合格(含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一致不符合); d、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的不符合; e、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实施与标准法律法规要求的不符合; f、其他与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不符合; 对以上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汇总、分析、确认并评审其影响程度,由责任 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 4.1.3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情况,找出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采取纠正措施予以实施。 a、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实施与标准要求的不符合; b、管理评审及数据分析发现的不符合; - 60 - c、其他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不符合; d、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及标志不合格不符合情况等; 4.1.3.1对4.1.2中(a)所发现的不符合(不合格)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活动表,质检部(或审核员)填写不合格事实(填写描述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填写纠正措施栏)并予以实施,质检部跟踪验证其效果,将验证结果填写在验证栏。 4.1.3.2对与4.1.2中(b)顾客要求投诉引发不合格不符合,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质检部或审核员验证后,由经营部及时通告顾客,确保顾客满意。 4.1.3.3对于4.1.2中(c)供方产品或服务不合格不符合,质检部验证后,由经营部通知供方采取纠正措施。 4.1.3.4对于4.1.2中(d、e、f)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的不符合,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报告,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程序执行; 4.1.4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4.1.4.1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后,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确定完成日期,有责任部门实施。 4.1.4.2责任部门制定实施对策,由责任人按时实施完成。 4.1.4.3责任部门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由质检部进行跟踪验证其效果。验证要点: a、主要实施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b、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新的对策加以解决; c、验证效果明显,建议管理者代表形成(或更改)文件,加以巩固完善,按WE/CX-01-2009《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若无效果,再分析采取新的,直至解决。 - 61 - 4.1.5纠正措施形成的记录按WE/CX-02-2009《记录控制程序》予以保存、管理。 4.2预防措施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考虑所承担的风险、利益和成本要求。 4.2.1识别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及其原因,质检部应及时重点分析如下的信息: a、供应的质量统计(业绩登记表)、产品的质量统计分析(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等)、市场分析报告,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及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结果统计等; b、以往审核(含外审)和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及验证记录; d、数据分析结果。 对以上的情况和信息及日常体系运行中的监督检查信息,了解体系运行情况的有效性,过程、产品服务质量发展趋势和顾客互利关系的要求和期望,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和原因。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有管理者代表召集检查人员、审核人员、生产技术部、供销经营部等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活动表,由责任部门采取对策予以实施。 4.2.3预防措施的评审、实施和验证 预防措施的评审、实施和验证的程序和方法按4.1.4要求执行。 4.3纠正和预防措施流程(见后页流程图) - 62 - 4.4改进 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策划、纠正和预防措施及评价的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确保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4.4.1持续改进的策划 a、管理者代表组织生产技术部有关人员,利用方针、目标、合规性评价、审核结果(内、外审)、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结果等各种信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工具(因果图、排列图、 控制图等)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寻求改进机会或变更需要,采取措施制定对策、步骤和方法予以改进,确保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及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b、公司总经理宣传质量方针、目标及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 重要性,要求全体员工围绕方针目标和顾客相关方及法律法规要求满意展开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改进的氛围,达到全体员工都参与改进的风气,确保改进的实现。 4.4.2持续改进的分类,改进的实施和验证 4.4.2.1日常改进:(对现有过程的小步伐改进),一般的小改小革,过程活动的小部分改进,由原来的班组、工段、车间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进。 纠正—针对不合格不符合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使其符合要求(如返工等)。 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和发生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4.4.2.2重大、长远的改进项目:导致现有过程、产品的改变,新过程实施的 - 63 - 突破性项目或资源要求的重大变化,在策划实施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阶段: P——策划阶段 D——实施阶段 C——检查阶段 A——改进阶段 a、策划阶段(P)—确定改进项目、目标和总体要求;按4.1.2识别、确认存在的不合格,按4.2.1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及原因,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分析现有状况确定改进项目制定改进目标,确定项目承担部门和人员,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等资源,规定计划完成时 间等,由责任部门实施; b、实施阶段(D)—计划落实和实施;分析现有体系过程状况及(人、机、料、法、环)现状,根据目标、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对策,配备人员予以实施; c、检查阶段(C)—根据目标计划进度要求,对过程、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d、改进阶段(A)—根据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跟踪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达到预期的要求有效果应形成文件;按WE/CX-01-2009《文件控制程序》,予以管理控制进行SDCA循环。如无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应重新策划、改进直至解决。 4.4.3需要改进的机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技术改造——新技术改进,技术革新; b、工艺优化——新工艺、新材料的改进、引进等; c、资源优化——新设备、技术人员引进、培训更新等; - 64 - d管理的优化——现代科学管理、体系的改进等。 4.4.4强制性认证产品的技术、工艺、结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重大改进应经原设计部门审批并取得认证机构确认,确保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4.4.5持续改进形成的有关文件、记录应按WE/CX-02-2009《记录程序》予以保存和管理,作为体系和业绩改进的证据。 5.0质量记录 WE/JL-ZS/8.2.2-43 不符合(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活动表 编 制:刘军 审 核:宋永立 批 准:郝越强 2009-4-01 - 65 - 纠正和预防措施流程图: 实际(潜在)不合格 发生 实际(潜在)不合格 确认认 实际(潜在)不合格原因 分析 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措施评审批准 措施实施 过程监控 验证效果 YES NO 巩固措施 重返原因分析 编制:刘军 审核:宋永立 批准:郝越强 2009-04-01 - 66 - 十五、认证标志的管理和使用控制程序WE /CX-15-2009 1.0目的 建立认证标志的管理和使用程序,对3C认证标志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符合国家强制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强制性认证产品、低压成套开关设备、3C标志的管理和使用。 3.0职责 a、质量负责人负责3C认证标志的申请和保管; b、质检部负责3C认证标志的领用和使用记录的保存; c、产品最终出厂放行人员负责3C认证标志的加贴; 4.0工作程序 4.1 3C认证标志的申请使用 4.1.1质量负责人填写申请书向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的统一规格和数量到认证认可委员会指定的机构购买3C认证标志。 a、质量负责人将申请书和认证证书副本到认证认可委员会指定的机构购买3C标志; b、若委托他人申请使用的由受委托人持申请书、申请人(质量负责人)的委托书和认证证书副本向认证认可委员会指定机构购买3C标志; c、以函件或电讯方式申请使用标志的应向指定的机构提供申请书、认证证书副本的书面或电子文本; d、申请书应填写标志的尺寸、规格和数量并交纳相关的费用;标准/尺寸、规格同颜色,表1: 表1: 单位mm 尺寸 规格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颜色 白色底版黑色图案 A(横向) 8 15 30 45 60 白色底版黑色图案 A1(横向) 7.5 14 28 42 56 白色底版黑色图案 B(纵向) 6.3 11.8 23.5 35.3 47 白色底版黑色图案 B1(纵向) 5.8 10.8 21.5 32.3 43 若印刷模压在产品或铭牌上加贴的标志其底版和图案,可根据产品的外观或铭牌的总体 - 67 - 设计情况,合理选用; e、非标准标志的尺寸规格,可与表1的规定不同,但必须与表1规定尺寸成线形比例; 标志图案比例如图所示: A CCC B1 B A1 4.2 3C认证标志的领用 根据生产任务单和最终出厂检验合格与认证产品一致的产品数量,由授权放行的质检员填写3C标志领用单,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领去等量的3C标志并签名登记。 4.3 3C标志的加贴 4.3.1 经出厂检验(按产品标准要求)合格的认证产品,由授权放行的质检员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加贴3C认证标志。 a、本公司产品统一规定加贴在产品铭牌上方1-5厘米处; b、也可加贴在产品外包装明显的位置上; 4.3.2 凡出厂检验不合格或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批准的产品不准加贴3C认证标志。 4.3.3 超过认证有效期的产品或不属于强制认证的产品(如:申请单元以外的产品或与认证产品不一致的产品等)不得加贴3C标志。 4.3.4 在广告、产品介绍等宣传材料中,使用认证标志的应经质量负责人批准,不得利用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其印刷的标志尺寸规格应符合规定要求。 4.4 标志的管理 4.4.1 认证标志购买后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登记保管。 a、建立购买登记表(台帐)标明标志规格尺寸、数量、日期; b、建立3C标志领用表、详细记录、领用日期、规格尺寸数量、加贴在何种产品上, - 68 - 领用人、批准人等; 4.4.2认证标志由质量负责人妥善保管,做到帐、物、卡相符。注意防潮防盗,防止丢失,无关人员不得领用3C标志。 4.4.3 当3C标志损坏不能使用时,应如数交回妥善保存,并在领用表上注明原因,重新领用填写领用单以旧换新。 4.4.4 当3C标志丢失时,应及时报告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追回,如确实无法追回时,应在领用登记表上登记注明丢失原因,规格尺寸和数量、责任人和质量负责人签字。 4.4.5认证标志如领用数量不足时,应由授权放行人员办理增领手续重新领用,若有多余的标志应及时退回质量负责人进行登记、销帐。 4.4.6认证标志严格按国家认证标志管理规定进行保管,不得转让、伪造、买卖和冒用,违者严肃处理。 4.4.7 采购进厂的电器元器件由采购人员和入库管理人员认真核实3C标志,无标志的产品禁止入库和报销费用。 4.4.8 公司采用蚀刻、丝印标志产品铭牌同时按下述要求进行控制。 a、进厂进行验证; b、并每年进行年审; c、使用进行登记审批。 4.4.9 使用一般标志应申请向CCC标志管理中心购买。 5.0记录. WE/JL-ZS/9.0-54 3C标志名牌使用登记表 编制:刘军 审核:宋永立 批准:郝越强 2009-04-01 - 69 - 十六、认证产品一致性和变更控制程序WE /CX-16-2009 1 目的 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和变更进行控制,确保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检查包括:认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认证产品的结构、认证产品的铭牌、标识等一致性检查,及认证产品发生变更时的申请、批准和执行。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对认证产品一致性负总责,负责在认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材料、结构等因素变更的审批和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3.2质检部负责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材料的检验验证和一致性检查,并负责对认证产品的结构、铭牌和标识一致性进行检查。 3.3质检部负责按照工艺、技术文件与产品设计要求对认证产品生产全过程与样机的一致性和与标准的符合性进行检验。 3.4车间负责生产、调试各过程中对认证产品的半成品一致性进行识别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4.1本公司对实施强制性认证批量生产的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获证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四个一致”: a、认证产品的标志与型式试验检测报告上标明的应一致; b、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检测时的样品一致; c、认证产品所用关键元器件及材料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所确认的一致; - 70 - d、认证产品的规格型号及名牌与型式试验样机一致。 4.2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应从销售、采购、生产装配、检验、包装全过程控制应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 4.2.1设计输出包括: a、总装配图; b、部件图; c、零件图; d、产品标准; e、包装图样及文件; f、产品特性(名称、型号规格等主要参数); g、产品说明书; h、合格证; i、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明细表。 4.2.2设计更改应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 a、产品安全特性、技术参数、结构、型号规格、标记铭牌和关键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的变更,应由该产品设计组技术人员进行并经评审,确认提供分析报告,由质检部检验验证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认证机构申请批准后方可变更; b、当适用国家标准、技术规则或认证实施规则变更时,应向认证机构申请批准后方可变更; c、当主电路中关键元器件(起分断、隔离作用的主开关)和关键材料(母线夹、母线框、绝缘子、接插件、母排等)变更时,应向认证机构申请批准后方可变更; d、当主电路(主进线柜、独立安装的单柜)的主开关以外的关键元器件(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需变更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 - 71 - 准,保存记录备查,以便追溯; e、认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变更,属于强制认证产品必须有有效的CCC证书,属非强制性认证产品,应有有效的检验报告或许可证方可使用,若属于元器件本身变更,应先索取有效的变更审批文件。 4.3销售合同签定时应保持与认证产品一致 a、顾客对产品要求应与认证产品型号规格、技术指标、结构等要求一致; b、当顾客要求提供元器件时,其关键元器件、材料应与认证产品一致; c、在产品要求评审时发现不一致时,销售人员应和顾客协商,确保与认证产品一致; d、当不能取得一致时应按4.2.2相关条款执行。 4.4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一致性检验验证 4.4.1质检部负责按照《认证产品安全件和材料一览表》所列的元器件、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检验或验证的内容有: a、生产厂家、产品规格、型号、容量和性能等; b、属于强制认证的关键元器件、材料应选用认证或认可的配件; 注:如供应商提供的是获证关键元器件、材料,在其发生变更时,先查验变更的文件和认证机构批准的证明资料,方可按本条款进行检验或验证。确保本公司认证产品的安全性。 4.4.2对于不符合上述两条规定要求的认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质检员不予检验或验证,并报告技术负责人与供应商协商处理。 4.5生产过程的一致性检验 4.5.1车间的生产、调试人员和过程的检验人员,要对认证产品的一 致性进行识别和验证,内容包括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产品结构、产品铭牌、标记等,识别或验证的结果予以记录。 - 72 - 4.5.2当认证产品关键的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发生变更时,即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时,在变更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按4.2.2相关要求执行。 4.5.3认证产品变更的申报报告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报送认证机构确认。 4.6认证产品一致性的最终检验 4.6.1质检部的授权质检员负责按认证产品的规定要求对产品一致性进行一致性最终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方可放行,然后进行包装和加施认证标志。检验结果填入检验报告。 4.6.2当发现产品一致性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要记录并报告技术负责人。如发现产品虽然符合一致性要求,但是不符合其他规定的要求时,则按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7认证标志控制 本公司制订并实施WE/CX-15-2009《CCC产品强制性认证标志管理和使用程序》,确保每批出厂的产品都能符合设计目标和规范的要求,并且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确保认证产品型号/规格变更或其他变更及未得到认证机构批准的不加施认证标志,确保不合格品不加贴认证标志。 4.8认证产品的变更申请 4.8.1变更申报时应报如下资料: a、变更申请书; b、证书复印件; c、一致性声明; d、企业自我声明; e、技术负责人批准报告; f、必要时提供样机。 - 73 - g、母排、绝缘支撑件、主电路接插件变更应提供CNAS认可的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 4.8.2当获得认证机构的变更批准之后,应及时将变更的有关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变更相关文件。 5 支持性文件 5.1《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WE/CX-11-2009 5.2认证产品《安全件和材料一览表》 5.3《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WE/CX-07-2009 5.4《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WE/CX-12-2009 5.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WE/CX-13-2009 6 质量记录 (1)WE/JL-ZS/9.0-55 产品变更审批单 (2)WE/JL-ZS/9.0-56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记录 编制:刘 军 审核:宋永立 批准:郝越强 200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 74 - 附 表1:记 录 明 细 表(1) WE/JL-00-00 NO:1/2 序记 录 名 称 编 号 保存期 归口部门 号 1. 受控文件清单 WE/JL-ZS/4.2.3-01 3年 办公室 2. 文件评审单 WE/JL-ZS/4.2.3-02 3年 办公室 3.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WE/JL-ZS/4.2.3-03 3年 办公室 4. 文件更改申请审批单 WE/JL-ZS/4.2.3-04 3年 办公室 5. 外来文件登记表 WE/JL-ZS/4.2.3-05 3年 办公室 6. 文件(记录)销毁单 WE/JL-ZS/4.2.3-06 3年 办公室 7. 记录目录 WE/JL-ZS/4.2.4-07 3年 办公室 8. 管理评审计划 WE/JL-ZS/5.6-08 3年 办公室 9. 管理评审记录 WE/JL-ZS/5.6-09 3年 办公室 10. 管理评审报告 WE/JL-ZS/5.6-10 3年 办公室 11. 年度培训计划 WE/JL-ZS/6.2-11 3年 办公室 12. 主要岗位人员能力确认表 WE/JL-ZS/6.2-12 3年 办公室 13. 培训实施计划 WE/JL-ZS/6.2-13 3年 办公室 14. 培训实施记录 WE/JL-ZS/6.2-14 3年 办公室 15. 基础设施台账 WE/JL-ZS/6.3-15 3年 生技部 16. 设施检修计划 WE/JL-ZS/6.3-16 3年 生技部 17. 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WE/JL-ZS/6.3-17 3年 生技部 18. 设施检修记录 WE/JL-ZS/6.3-18 3年 生技部 顾客来电来函意见处理登记19. WE/JL-ZS/7.2-19 3年 经营部 表 20. 产品要求评审记录 WE/JL-ZS/7.2-20 3年 经营部 21. 合同登记表 WE/JL-ZS/7.2-21 3年 经营部 22. 合同修改记录 WE/JL-ZS/7.2-22 3年 经营部 23. 供应方质保能力调查评审表 WE/JL-ZS/7.4-23 3年 经营部 24. 合格供应商名录 WE /JL-ZS/7.4-24 3年 经营部 25. 合格供应商业绩及年度考评 WE /JL-ZS/7.4-25 3年 经营部 26. 信息反馈单 WE /JL-ZS/7.4-26 3年 经营部 27. 采购计划 WE/JL-ZS/7.4-27 3年 经营部 28. 采购合同 WE/JL-ZS/7.4-28 3年 经营部 - 75 - 附 表1:记 录 明 细 表(2) WE/JL-00-2009 NO:2/2 序号 记 录 名 称 记 录 编 号 保存期 归口部门 29. 生产计划任务书 WE /JL-ZS/7.5-29 30. 装配生产流程卡 WE /JL-ZS/7.5-30 3年 生技部 31. 顾客财产登记表 WE /JL-ZS/7.5-31 3年 生技部 32. 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 WE /JL-ZS/7.6-32 活期 质检部 33. 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周期卡 WE /JL-ZS/7.6-33 5年 质检部 34. 监视和测量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WE /JL-ZS/7.6-34 3年 质检部 35.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周期计划表 WE /JL-ZS/7.6-35 3年 质检部 36.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WE/JL-ZS/8.2.1-36 3年 质检部 37. 《顾客满意评价分析报告》 WE /JL-ZS/8.2.1-37 3年 质检部 38. 内审检查表 WE/JL-ZS/8.2.2-38 3年 办公室 39. 内审审核记录 WE/JL-ZS/8.2.2-39 3年 办公室 40. 内部审核报告 WE/JL-ZS/8.2.2-40 3年 办公室 41. 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WE/JL-ZS/8.2.2-41 3年 办公室 42. 内审审核实施计划 WE/JL-ZS/8.2.2-42 3年 办公室 43.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活动表 WE/JL-ZS/8.2.2-43 3年 办公室 44. 元器件进货检验记录 WE /JL-ZS/8.2.4-44 3年 质检部 45. 原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WE /JL-ZS/8.2.4-45 3年 质检部 46. 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 WE /JL-ZS/8.2.4-46 3年 质检部 4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成品)例行检验记录 WE /JL-ZS/8.2.4-47 3年 质检部 48.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确认检验记录 WE /JL-ZS/8.2.4-48 3年 质检部 49. 高压成套开关设备例行检验记录 WE /JL-ZS/8.2.4-49 3年 质检部 50. 高/底压预装式变电站例行检验记录 WE /JL-ZS/8.2.4-50 3年 质检部 51.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WE /JL-ZS/8.3-51 3年 生技部 52. 返工、返修单 WE /JL-ZS/8.3-52 3年 生技部 53. 产品报废审批单 WE /JL-ZS/8.3-53 3年 质检部 54. 3C标志名牌使用登记表 WE /JL-ZS/9.0-54 3年 质检部 55. WE /JL-ZS/9.0-55 3年 质检部 产品变更审批单 56.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记录 WE /JL-ZS/9.0-56 3年 质检部 - 76 - 银川维益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WE/ZS-B-2009 程 序 文 件 依据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 实施规则:低压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CNCA-01C-010-2007编制 分发号:WE001 2009-04-01颁布 2009-04-01实施 银川维益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77 -
本文档为【3C程序文件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6KB
软件:Word
页数:76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