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B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B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B模拟试题二: 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这是文学革命先驱者_周作人_提出的主张。 2.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_乡土文学__文学。 3. ____废名__的小说多写乡村儿女翁媼之事,冲淡朴讷,有禅味,意境构设又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4.1936年出版的何其芳、李广田和卞之琳三位诗人的合集,叫___汉园集_ 5. 李健吾曾以笔名...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B
模拟试题二: 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这是文学革命先驱者_周作人_提出的主张。 2.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_乡土文学__文学。 3. ____废名__的小说多写乡村儿女翁媼之事,冲淡朴讷,有禅味,意境构设又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4.1936年出版的何其芳、李广田和卞之琳三位诗人的合集,叫___汉园集_ 5. 李健吾曾以笔名_刘西谓___写评论,后结集题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名为《咀华集》出版。 6.“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是由苏联文学组织__拉普提出的机械论的文学主张,对我国左翼文学产生过影响。 7.延安文艺座谈会是__ 1942年5月__年召开的。 8.鲁迅曾为萧红的小说__《生死场》__作序,称其“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9.《果园城记》的作者是____师陀_____。 10.萧涧秋是小说____二月___ 的主人公。 二、 名词简释(每小题用大约五六十个字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梁遇春、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2. 新格律诗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早在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刘半农就倡议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和增多诗体。稍后,陆志韦又提出“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不是可怕的罪恶”的主张。1926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系统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诗的具体主张 ,要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押韵 ,每行诗的“音尺”(又称音步,英文feet的意译)数要相等,由调和的音节产生整齐的诗句。经过这样的倡导,格律诗成为新诗中的一种体裁。50年代,林庚提出一种节奏为上五下四的九言体的新诗建行设想。 3. 革命的浪漫谛克普罗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兴起于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1920-1929)。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新文学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任务主要侧重于"现代明族文化的重建与明族人格的重铸。"所谓"普罗文学"即以描写革命为指归的文学。 "革命浪漫谛克"或曰"英雄主义的革命浪漫谛克"。 1928年前后,普罗文学成为锐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涌现出来,许许多多的刊物(如《创造月刊》、《大众月刊》)等大量刊登普罗文学作品以蒋光慈(1901-1931)为代表的普罗文学作家凭着革命的高度热情和对背叛了革命的反动阶级的无比痛恨,要创建一种表现工农革命斗争的"新兴的文学"。在他们看来,这种文学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因此他们便去寻找自己的创作路线,这便是"革命浪漫谛克"或曰"英雄主义的革命浪漫谛克"。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个是它的兴起阶段,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文学青年作家创办文学社(如太阳社、创造社)为标志。 第二个阶段是普罗文学作家的"自我批评"阶段,以华汗为代表的作家首先意识到"革命浪漫谛克"倾向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所造成的普罗文学的种种弊端,而为了文学的发展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肃清"。 最后一个阶段是普罗文学在经过一段曲折道路后获得新发展的阶段,它是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分析派"的出现为标志。普罗文学的这三个阶段性特征恰是当时社会心理的反映。 瞿秋白最早提出"革命的浪漫谛克"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种批评,不仅反映在对此类作品的评论中,更多地体现在倡导革命文学、提倡文艺大众化的文章中,而更为深入地剖析和清算,则反映在马列文论的译介和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既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瞿秋白的文艺思想和左冀文学运动发展的曲折历程. 4. 新歌剧"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尝式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十余部儿童年歌舞剧及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1934年,田汉词)为其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其进一步发展,而大型歌剧《白毛女》(1945)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成型。其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姐》、《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伤逝》等一系列优秀歌剧的产生,使中国歌剧创作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5. 新感觉派 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三、 论述题(三题中选答两题,每题20分) 1. 略论阿Q的典型意义。 2. 阿Q这一个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边照出自己的或一形象来,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这是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一个方面。?阿Q的性格是丰富的。除精神胜利法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小说进一步把阿Q放在民主革命风暴中加以考察。当辛亥革命起来时,阿Q有着做革命党的要求。因为阿Q这样的农民,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性格必然会有发展,会从精神胜利法转为要求改善生活现状,获取温饱的实际行动。阿Q本来用度窘,很有不平,看见举人老爷、未庄男女害怕的神情,便对革命“神往”了:“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并且高叫“造反了!造反了!”不过,从阿Q土谷祠中的革命幻想曲来看他的这种“革命”,虽然有报复压迫者,获取现实物质欲求的积极意义,即从精神胜利到实际行动;但阿Q的革命思想中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取压迫者而代之等错误观念,而且,阿Q也还不可能完全抛弃精神胜利法,例如在决定他生死的画押时,仍以“孙子才画得很圆”来自解自嘲等。阿Q死得冤枉,死得糊涂,他直到最后看见围观者狼一样的眼睛,才开始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反省,而他的生命也就此结束了。? 小说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有深刻的描写。革命党进了县城,对封建势力毫无触动。“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只是改称了别的,而且都做了革命党了。在未庄,假洋鬼子成为革命的风云人物,他还介绍赵秀才参加了革命党,他们革命的业绩是到静修庵去把老尼姑当作清政府打了一顿,砸碎了一块龙牌,偷走了一只宣德炉。封建势力变为革命党,作为封建势力对立面的农民阿Q要革命而不准,反被当作抢劫犯送上了“大团圆”之路,就在偶然中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了。这是阿Q的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作为革命主力的农民群众,没有一个强大的宣传和启蒙运动,农民还处于不觉悟状态,而没有广大农民参加的民主革命,必然是妥协的,不彻底的,甚至是换汤不换药的。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这是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又一个方面。 3. 分析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意蕴。 这部小说基本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总体结构却又是象征的,是很有“现代派”味道的寓意小说。第一层:是比较浮面的,如该书出版序言所说,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具体讲,就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包括对内地农村原始、落后、闭塞状况的揭示,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讽刺。第二层:文化反省层面,《围城》从“反英雄”角度描写知识分子主人公,其视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并且用大量的笔墨客观而尖锐的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事态炎,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4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的气氛。第三层:哲理思考意蕴,这个层面蕴含着类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出现的那种人生感受或宇宙意识,那种莫名的失望感与孤独感,似乎有看破红尘的味道。方鸿渐的行为=进城→出城→进城→出城……这样的结构寄寓着作者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处处是围城。 4. 2. 巴金的《家》与《寒夜》艺术风格的异同比较。 3. 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巴金为我们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的家庭故事:主人公汪文宣为了整个家庭的生计而拼命工作,到头来却害肺病而死;而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曾树生中间的隔阂又使他难以调节、束手无策。 《寒夜》的写作是在1944年秋冬之际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一两个小时内开始的。小说的情节与作者的生活几乎是同步展开的,都是在抗战时候的陪都重庆,而小说也正是从空袭警报拉响时候写起。当巴金写完这部小说已经是1946年12月31日了——上海的一个寒冷的冬夜,而《寒夜》的结尾也是以一个寒冷的夜晚而结束的。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作者是有用意的,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充分表明了他在寒夜里对光明和温暖的强烈渴望。 小说《寒夜》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国事前途渺茫,人生不知去向,周围的一切如同浓浓的黑夜见不到一丝微光;而书中的每个人,尽管都说了很多话,可更多的是在自言自语,他们的心灵是孤独的、情感是压抑的,仿佛整个世界也被笼罩在一片无语之中。 阅读《寒夜》这部小说,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心情的沉闷,面对这种环境,从小说的开始到结尾你都想扯开喉咙痛快地高喊一番,然而你却像主人公汪文宣最后用手指扣着喉咙那样,发不出一点声音。 正如巴金在小说的后记中写得那样:“我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它们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际……”作者所指的是,在《寒夜》的写作中间,他失去了一个好友和一个哥哥,而他们又正是吐尽血痰后在寂寞中死去的。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人物命运,使巴金在《寒夜》的创作中十分投入,他始终与笔下的人物在情感上保持一致。巴金说他写《寒夜》的时候找到了写第一部小说《灭亡》时的同感,它们都是在情感激越的状态下完成的。正是因为有同小说中那样的经历,才促使巴金在寒夜中不断地去寻求光明! 《寒夜》是一部浸润着巴金先生巨大血汗和情感的小说,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切体会到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在那个叫人窒息的寒夜中寻求光明时的艰难。通过读巴金的这部《寒夜》,我从侧面也更好地了解了我们那段沉重的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四、 简评艾青的《手推车》(附原作)(20分) 手 推 车 ·艾青·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惟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弯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1月,艾青从有落雪感的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第一次踏上真正冰天雪地的北方土地,心里涌动的激情可想而知。他写下了长诗《北方》。以一个画者所擅长速写的那种洗练而有力度的造型语言,又写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 《手推车》只有短短的二十行,便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异常的简洁,没有多余的一个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实感,它们如手推车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唯一的轮子”发出的“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和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交织成为一个有声响有形色的北方的天野。诗的整个艺术情景和氛围与黄河两岸土地和人民沉重的悲哀十分一致,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亲缘。诗的沉重感,绝不是逃亡者的哀伤,更不是旅游者廉价的同情,是一个战士痛切的感情和准备战斗的热忱。 这首诗的情境和诗人着力刻画的手推车,我不但在诗人写这首诗的当时当地看见过,而且还在战火逼近的危急情况下,伴随过数以百计的独轮手推车颠簸在泥泞的布满深深车辙的路上,那使天穹痉挛的尖音至今仍在我的心灵里尖厉地啸响着。我深信,手推车的尖音当时曾使诗人的心灵痛楚地痉挛过。或许正是由于使诗人心灵痉挛的这种尖音,他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1938年初写的一些小诗,使我想到了一个作家或诗人,在日常生活和创作活动中的“主观经历强度”(J·R·封·萨里斯的一个观点),我的理解“主观经历强度”是指作家或诗人个人的素质、情绪和客观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应。不同的作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应。诗人艾青却能以从许多平凡的经历和事物中,引发出内心强烈的创作冲动,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完美的诗的情境和图像。艾青所以有溅射着灵感火花的“主观经历强度”,首先是他有着与祖国同命运的战斗者的情操;其次,由于个人素质,他对大自然的生灵和土地的苦难有着特别的敏感,这与他吃“大堰河”的乳汁和他本人的苦难经历有关;再其次,他有勾勒和塑造感觉世界的形象的敏感和功力。
本文档为【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B】,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9-20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