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 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 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 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 研究居民消费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意义——————————— 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 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 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 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 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恩格尔系数    消费模型 一、 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 (一)消费问题 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二)消费与经济增长 传统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 1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 2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一)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 单位:亿元  (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年份 国内生产 总 值 总消费 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支出 占总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支出 占总消费比重       %   %   % 1978 3645.2 2239.1 61.43% 1759.1 78.56% 480 21.44% 1979 4062.6 2633.7 64.83% 2011.5 76.38% 622.2 23.62% 1980 4545.6 3007.9 66.17% 2331.2 77.50% 676.7 22.50%   1981 4891.6 3361.5 68.72% 2627.9 78.18% 733.6 21.82% 1982 5323.4 3714.8 69.78% 2902.9 78.14% 811.9 21.86% 1983 5962.7 4126.4 69.20% 3231.1 78.30% 895.3 21.70% 1984 7208.1 4846.3 67.23% 3742 77.21% 1104.3 22.79% 1985 9016.0 5986.3 66.40% 4687.4 78.30% 1298.9 21.70%   1986 10275.2 6821.8 66.39% 5302.1 77.72% 1519.7 22.28% 1987 12058.6 7804.6 64.72% 6126.1 78.49% 1678.5 21.51% 1988 15042.8 9839.5 65.41% 7868.1 79.96% 1971.4 20.04% 1989 16992.3 11164.2 65.70% 8812.6 78.94% 2351.6 21.06% 1990 18667.8 12090.5 64.77% 9450.9 78.17% 2639.6 21.83%   1991 21781.5 14091.9 64.70% 10730.6 76.15% 3361.3 23.85% 1992 26923.5 17203.3 63.90% 13000.1 75.57% 4203.2 24.43% 1993 35333.9 21899.9 61.98% 16412.1 74.94% 5487.8 25.06% 1994 48197.9 29242.2 60.67% 21844.2 74.70% 7398 25.30% 1995 60793.7 36748.2 60.45% 28369.7 77.20% 8378.5 22.80%   1996 71176.6 43919.5 61.70% 33955.9 77.31% 9963.6 22.69% 1997 78973.0 48140.6 60.96% 36921.5 76.70% 11219.1 23.30% 1998 84402.3 51588.2 61.12% 39229.3 76.04% 12358.9 23.96% 1999 89677.1 55636.9 62.04% 41920.4 75.35% 13716.5 24.65% 2000 99214.6 61516 62.00% 45854.6 74.54% 15661.4 25.46%   2001 109655.2 66878.3 60.99% 49213.2 73.59% 17665.1 26.41% 2002 120332.7 71691.2 59.58% 52571.3 73.33% 19119.9 26.67% 2003 135822.8 77449.5 57.02% 56834.4 73.38% 20615.1 26.62% 2004 159878.3 87032.9 54.44% 63833.5 73.34% 23199.4 26.66% 2005 183084.8 96918.3 52.94% 70906.2 73.16% 26012.1 26.8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 以1990年为分界线,前后约两个十五年中,1978─1990年,总消费占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下同)比重大体都在65-70%之间(个别年份稍低)。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状态。1990─2005年,消费率为60─65%之间,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但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度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总体消费水平低下。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我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2-65%。 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从上面资料看,九十年代以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21-23%,九十年代后快速上升到22-26%以上。与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二)消费模型 消费,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看,来源于可支配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一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资、税赋和政府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决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转移为个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GDP为Y,假定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为b,我们称b为GDP的个人分配系数。这样就得到: Yd=b×Y                        (2.1) 再假定个人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由此得到: C=a+c× Yd                      (2.2) C=a+b× c× Y                      (2.3)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消费模型,即式(2.3)。其中,a是自发性消费(维持最低生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必须消费)为常量,表明一个基本的消费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消费增量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 (2.4) 从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在边际消费倾向c一定条件下,消费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即GDP的个人分配系数b和GDP。 在GDP既定条件下,个人分配系数b决定了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b是政策参数,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研究表明,b波动区间的上限,也就是消费的最大限度,受预期投资影响。预期投资决定了预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预期收入影响。因此,消费不但取决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预期收入影响。 利用消费模型,我们来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中消费的特点及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特征,见表2-2及表2-3。 表2-2 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 单位:元 年份 职工平均工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1978 644 343.4 133.6 184 138 405 1980 803 477.6 191.3 238 178 489 1985 1213 739.1 397.6 446 349 765 1990 2284 1510.2 686.3 833 560 1596 1991 2477 1700.6 708.6 932 602 1840 1992 2878 2026.6 784 1116 688 2262 1993 3532 2577.4 921.6 1393 805 2924 1994 4797 3496.2 1221 1833 1038 3852 1995 5625 4283 1577.7 2355 1313 4931 1996 6280 4838.9 1926.1 2789 1626 5532 1997 6747 5160.3 2090.1 3002 1722 5823 1998 7668 5425.1 2162 3159 1730 6109 1999 8543 5854.02 2210.3 3346 1766 6405 2000 9552 6280 2253.4 3632 1860 6850 2001 11178 6859.6 2366.4 3869 1969 7113 2002 12869 7702.8 2475.6 4106 2062 7387 2003 14577 8472.2 2622.2 4411 2103 7901 2004 16729 9421.6 2936.4 4925 2301 8679 2005 19313 10493 3254.9 5463 2560 9410 2006 22112 11759.5 3587 6111 2848 1035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 表2-3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绝对数 指数 绝对数 指数 (%) (%) 1978 343.4 100 133.6 100 57.5 67.7 1980 477.6 127 191.3 139 56.9 61.8 1985 739.1 160.4 397.6 268.9 53.3 57.8 1990 1510.2 198.1 686.3 311.2 54.2 58.8 1991 1700.6 212.4 708.6 317.4 53.8 57.6 1992 2026.6 232.9 784 336.2 53.0 57.6 1993 2577.4 255.1 921.6 346.9 50.3 58.1 1994 3496.2 276.8 1221.1 364.3 50.0 58.9 1995 4283 290.3 1577.7 383.6 50.1 58.6 1996 4838.9 301.6 1926.1 418.1 48.7 56.3 1997 5160.3 311.9 2090.1 437.3 46.6 55.1 1998 5425.1 329.9 2162.1 456.1 44.6 53.4 1999 5854 360.6 2210.3 473.5 42.1 52.6 2000 6280.1 383.7 2253.4 483.4 39.4 49.1 2001 6859.6 416.3 2366.4 503.7 38.2 47.7 2002 7702.8 472.1 2475.6 527.9 37.7 46.2 2003 8472.2 514.6 2622.2 550.6 37.1 45.6 2004 9421.6 554.2 2936.4 588 37.7 47.2 2005 10493 607.4 3254.9 624.5 36.7 45.5 2006 11759.5 670.7 3587.1 670.7 35.8 43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 第一、以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 1990─2006年,消费中量入为出观念占主导地位,消费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同期人均GDP增长了7.7倍,人均消费增长5.9倍,其中农村人均消费增长5.0倍,城市人均消费增长6.5倍。消费水平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消费水平比为2.8: 1,2006年扩大到3.6: 1。 第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 1990─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9.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2倍,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低收入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导思想。低收入必然带来低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无疑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 贡献率是我们研究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所采用的一个指标。消费贡献率是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消费因素所占的比重。投资贡献率是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投资因素所占的比重。 表3-1为年消费、投资贡献率。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表3-1 年 份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贡献率 拉 动 贡献率 拉 动 贡献率 拉 动 (%) (百分点) (%) (百分点) (%) (百分点) 1978 39.4 4.6 66 7.7 -5.4 -0.6 1979 87.3 6.6 15.4 1.2 -2.7 -0.2 1980 71.8 5.6 26.5 2.1 1.8 0.1               1981 93.4 4.9 -4.3 -0.2 10.9 0.5 1982 64.7 5.9 23.8 2.2 11.5 1 1983 74.1 8.1 40.4 4.4 -14.5 -1.6 1984 69.3 10.5 40.5 6.2 -9.8 -1.5 1985 85.5 11.5 80.9 10.9 -66.4 -8.9               1986 45 4 23.2 2 31.8 2.8 1987 50.3 5.8 23.5 2.7 26.2 3.1 1988 49.6 5.6 39.4 4.5 11 1.2 1989 39.6 1.6 16.4 0.7 44 1.8 1990 47.8 1.8 1.8 0.1 50.4 1.9               1991 65.1 6 24.3 2.2 10.6 1 1992 72.5 10.3 34.2 4.9 -6.8 -1 1993 59.5 8.3 78.6 11 -38.1 -5.3 1994 30.2 4 43.8 5.7 26 3.4 1995 44.7 4.9 55 6 0.3 0               1996 60.1 6 34.3 3.4 5.6 0.6 1997 37 3.4 18.6 1.7 44.4 4.2 1998 57.1 4.4 26.4 2.1 16.5 1.3 1999 74.7 5.7 23.7 1.8 1.6 0.1 2000 65.1 5.5 22.4 1.9 12.5 1               2001 50 4.1 50.1 4.2 -0.1 0 2002 43.6 4 48.8 4.4 7.6 0.7 2003 35.3 3.5 63.7 6.4 1 0.1 2004 38.7 3.9 55.3 5.6 6 0.6 2005 38.2 4 37.7 3.9 24.1 2.5               2006 39.2 4.3 41.3 4.6 19.5 2.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关于净出口。净出口在经济总量中一直占较小比重,近年受贸易政策影响,比重下降。所以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这里暂不述及。 (二)贡献率分析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投资贡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重投资、轻消费,形成我国经济的特殊格局,成为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 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贡献率1994年达到谷底水平30.2%,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始终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投资边际效益下降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但是,我国经济需求不足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形成了即使在高投资政策下仍然没有高产出,经济增长持续缓慢。这个不足就是我们刺激消费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如果消费贡献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那么,再过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和质量,就可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过二十年,将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收入水平,预期收入是消费的主要来源,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称其为内部影响因素。消费习惯、产品质量、品种、价格以及服务,影响着消费选择,可以称其为外部影响因素。我国经济中需求不足,既有内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原因。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政府消费主要受政策影响且较难定量,前面已略有分析,在此不再赘言。下面仅从居民消费方面说明需求不足的原因。 (一)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滞后是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1990─2006年,人均GDP增长7.7倍,职工平均工资仅增长9.7倍,农民纯收入仅增5.2倍。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得以较快提高,消费水平取得明显增长。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我们牺牲掉的收入和消费增长的部分。从消费模型看,在既定GDP条件下,可支配收入高低取决于收入分配系数的大小。收入分配系数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低收入分配政策同时也是非工资性收入膨胀和非货币化消费增加的根源。 (二)价格机制改革快于收入机制改革影响消费需求增长。 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许多改革措施往往是以价格调整为契机的。价格机制成为政府和居民关注的焦点。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市场流通领域利益驱动和立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市场商品价格比较混乱,曾一度失控。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国内市场上的粮、糖、棉、钢材、汽车、家用电器、服装、航空客票、标准住宿费、电影票、公园门票、美容美发等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们的收入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我们的购买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从收入分配看,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私有经济业主仅占极小份额。所以工薪阶层是我们的消费主体。由于工资收入增长缓慢,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居民消费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造成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三)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是目前影响需求不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住房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这些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理态势,因为人们原有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惰性和情结在相当的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加上近几年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使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不明确,对收入的预期下降。这些因素使人们少支出多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在诸多改革措施中,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仍然未提到议事日程,同时又要面对下岗分流、子女教育费上涨等支出增加压力。因此,人们只能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 (四)影响需求不足的其他因素 1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效益低下,不利于收入增长,不利于消费增加。我国财政政策主要以投资为首选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当经济过热时就严格压缩投资,在经济低迷时就大量追加投资。这种政策的结果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甚至有许多项目一开工就亏损。投资严重浪费,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低效,从而造成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2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居民消费依靠对市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效用选择来实现的。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国际市场相比,质量存在一定差距。高、中、低档商品分类,不应当仅仅是价格差别,更重要的应该是质量和服务的区别。居民对进口商品的热衷就是对国内市场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一个规避。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以需求不足为特征的经济的缓慢增长,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也把扩大内需做为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省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刺激消费需求,及时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解决长期困扰经济增长的需求不足问题。如果需求不足长期存在,在投资手段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可能产生通货紧缩。目前经济运行中的通货紧缩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何拓展消费市场?如何刺激消费需求?如何克服和避免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将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长期发展战略。提高消费率并不是消极的压缩投资,以经济增长为代价换取消费的增加,而是积极地扩大消费,使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在经济适度增长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同时,注重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克服和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所造成的危害;注意防范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出现社会两级分化,要“效率”与“公平”并重,利用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保证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安定的社会大环境。 在政策操作上,具体地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尽快制订出台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个人分配系数,也就是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个人倾斜力度,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将工资制度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尽快提高政府公务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将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和子女教育等项费用计入工资,消除现存工资制度中的各种补贴和分配中的实物消费形式,实现货币化分配。建立起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同时,尽快完善其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 2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将近四分之三,所以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所以要逐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是农业的主要产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粮食价格仍有上调的空间,所以要提高粮食价格,保证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增加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及时足额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和失业救济金,健全社会保险机制,这是刺激消费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配以积极的财政税收调节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使收入向贫困居民转移。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低迷不振,是开征利息税的有利时机。通过利息税,不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收入再分配,还可以达到缩小城镇收入水平差距,从而增加有效需求。 4加快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 需求不足与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有密切关系。在刺激消费需求上,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从政策上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将消费提到与储蓄对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高度去认识,转变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习惯,培养人们形成积极的适度消费观念。同时大力开展消费信贷,改变消费信贷落后局面,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积极推广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的信贷形式,方式可以多样,方法应更加灵活。大力支持收入稳定的消费者进行提前消费。 六、结束语 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我认为既有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在扩大内需、解决需求不足的同时,还要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研究工作中,经济增长速度不应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它还应具有更加生动和丰富的内涵,应当是经济质量和成果的综合反映。发展与增长,是两个本质意义不同的经济指标,发展反映了经济的数量,增长应当是经济质量的反映。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主要是对经济质量和成果的关注。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我们也是以经济增长质量为出发点的。 参考文献 [1] 姜文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消费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 李丽娜,智艳芝,郭新茹. 浅谈我国投资和消费的失衡问题[J]科技和产业, 2007,(03). [3] 许进杰. 从收入分配反思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J]甘肃农业, 2006,(08).  [4] 郝正亚,王建忠,甄建岗.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贸, 2007,(11). [5]刘辉湘,李忠俊. 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 经济工作导刊, 2003,(14). [6] 孙丽文.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2,(04). [7] 何育静. 江苏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05,(01). [8] 尹世杰. 论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J]. 经济评论, 2004,(01). [9] 吴承业,陈燕武,王恒. 福建省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消费经济, 2005,(01). [10] 黄昌利,于晓玲. 浅论中国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4,(03). [11] 邓彦. 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12] 周学. 扩大消费需求:理论与现实[J]经济学家, 1998,(01). [13] 王一军,成国平,强莹. 扩大有效需求 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J]现代经济探讨, 1998,(08).  [14] Emmanue1Skoufias. Consumption smoothing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in Bulgari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Vol. 32 :PP.328-347  [15] John Asafu-Adjay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price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dence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Economics, 2000, (22) :615-625  [16] Yibing Zhao. Rural Reformation-the Key to China‘s E-conomic Recovery[J] .Asian Economic Review. 1999
本文档为【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4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4-21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