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

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

举报
开通vip

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 目 录 摘要 .....................................................................................3 第一章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3 1.1 连杆的结构特点 ..........................................................3 1.2 连杆的主...

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
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 目 录 摘要 .....................................................................................3 第一章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3 1.1 连杆的结构特点 ..........................................................3 1.2 连杆的主要技术要求 ..................................................4 1.2.1 大、小头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 ................4 1.2.2 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4 1.2.3 大、小头孔中心距 ............................................5 1.2.4 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 5 1.2.5 大、小头孔两端面的技术要求 ........................5 1.2.6 螺栓孔的技术要求 ............................................5 1.2.7 有关结合面的技术要求 ....................................5 1.3 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5 1.4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 1.5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9 1.5.1 工艺过程的安排 ................................................9 1.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0 1.5.3 确定合理的夹紧方法 ......................................12 1.5.4 连杆两端面的加工 ..........................................12 1.5.5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 ..................................12 1.5.6 连杆螺栓孔的加工 ..........................................13 1.5.7 连杆体与连杆盖的铣开工序 ..........................13 1.5.8 大头侧面的加工 ..............................................13 1.6 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3 1.6.1 工序安排 ........................................................13 1.6.2 定位基准 ........................................................13 1.6.3 夹具使用 ........................................................14 1.7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4 1.7.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4 1.7.2 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5 1.8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6 1.8.1 确定加工余量 ..................................................16 1.8.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6 1.9 计算工艺尺寸链 ........................................................17 1.9.1 连杆盖的卡瓦槽的计算 ..................................17 1.9.2 连杆体的卡瓦槽的计算 ..................................18 1.10 工时定额的计算 ......................................................20 1.10.1 铣连杆大小头平面 ........................................20 1.10.2 粗磨大小头平面 ............................................20 1.10.3 加工小头孔 ....................................................21 1.10.4 铣大头两侧面 ................................................22 1.10.5、扩大头孔 ......................................................23 1.10.6 铣开连杆体和盖 ............................................23 1.10.7 加工连杆体 ....................................................24 1.10.8 铣、磨连杆盖结合面 ....................................27 1.10.9 铣、钻、镗连杆总成体 ................................29 1.10.10 粗镗大头孔 ..................................................32 1.10.11 大头孔两端倒角 ..........................................32 1.10.12精磨大小头两平面 .......................................32 1.10.13 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孔 ......................33 1.10.14精镗大头孔 ...................................................33 1.10.16 小头孔两端倒角 ..........................................34 1.10.17 镗小头孔衬套 ..............................................34 1.10.18 珩磨大头孔 ..................................................35 1.11 连杆的检验 ..............................................................35 1.11.1 观察外表缺陷及目测表面粗糙度 ................35 1.11.2 连杆大头孔圆柱度的检验 ............................35 1.11.3 连杆体、连杆上盖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对称度的检验36 1.11.4 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 ........................36 1.11.5 连杆螺钉孔与结合面垂直度的检验 ............36 第二章 夹具设计................................................................. 37 2.1 铣剖分面夹具设计 ....................................................37 2.1.1问题的指出 .......................................................37 2.1.2 夹具设计 ..........................................................37 1) 定位基准的选择...................................................37 2) 夹紧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37 3) 夹具体设计...........................................................37 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38 5) 定位误差分析.......................................................38 2.2 扩大头孔夹具 ............................................................39 2.2.1 问题的指出 ......................................................39 2.2.2 夹具设计 ..........................................................39 1) 定位基准的选择...................................................39 2) 夹紧方案...............................................................39 3) 夹具体设计...........................................................40 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40 5) 定位误差分析.......................................................41 结束语: ....................................................................42 参考文献: ...................................................................43 致谢 ............................................................................44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9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41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42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评语 .................................43 外文原文及译文 ........................................................4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59 摘 要 连杆是柴油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而连杆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一章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1.1 连杆的结构特点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 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它在柴油机中,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连杆在工作中承受着急剧变化的动载荷。连杆由连杆体及连杆盖两部分组成。连杆体及连杆盖上的大头孔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装在一起。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连杆的大头孔内装有薄壁金属轴瓦。轴瓦有钢质的底,底的内表面浇有一层耐磨巴氏合金轴瓦金属。在连杆体大头和连杆盖之间有一组垫片,可以用来补偿轴瓦的磨损。连杆小头用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小头孔内压入青铜衬套,以减少小头孔与活塞销的磨损,同时便于在磨损后进行修理和更换。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质量,以减小惯性力的作用。连杆杆身一般都采用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型截面形状。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均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因此,在连杆部件的大、小头两端设置了去不平衡质量的凸块,以便在称量后切除不平衡质量。连杆大、小头两端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等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基本尺寸相同)。在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油孔(或油槽),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把气 缸体下部的润滑油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摆动运动副。 连杆的作用是把活塞和曲轴联接起来,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柄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动力。因此,连杆的加工精度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而工艺的选择又是直接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反映连杆精度的参数主要有5个:(1)连杆大端中心面和小端中心面相对连杆杆身中心面的对称度;(2)连杆大、小头孔中心距尺寸精度;(3)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4)连杆大、小头孔尺寸精度、形状精度;(5)连杆大头螺栓孔与接合面的垂直度。 1.2 连杆的主要技术要求 连杆上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为:大、小头孔及其两端面,连杆体与连杆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定位孔等。连杆总成的主要技术要求(图1-1)如下。 连杆总成图(1—1) 1.2.1 大、小头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 为了使大头孔与轴瓦及曲轴、小头孔与活塞销能密切配合,减少冲击的不良影响和便于传热。大头孔公差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4μm;大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12 mm,小头孔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3.2μm。小头压衬套的底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025 mm,素线平行度公差为0.04/100 mm。 1.2.2 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会使活塞在汽缸中倾斜,从而造成汽缸壁磨损不均匀,同时使曲轴的连杆轴颈产生边缘磨损,所以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公差较小;而两孔轴心线在垂直于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对不均匀磨损影响较小,因而其公差值较大。两孔轴心线在 连杆的轴线方向的平行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4 mm;在垂直与连杆轴心线方向的平行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6 mm。 1.2.3 大、小头孔中心距 大小头孔的中心距影响到汽缸的压缩比,即影响到发动机的效率,所以规定了比较高的要求:190?0.05 mm。 1.2.4 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 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影响到轴瓦的安装和磨损,甚至引起烧伤;所以对它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定其垂直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IT9(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的轴心线的垂直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8 mm)。 1.2.5 大、小头孔两端面的技术要求 连杆大、小头孔两端面间距离的基本尺寸相同,但从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大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9,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μm, 小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3μm。这是因为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轴连杆轴颈两轴肩端面间有配合要求,而连杆小头两端面与活塞销孔座内档之间没有配合要求。连杆大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正好落在连杆小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中,这给连杆的加工带来许多方便。 1.2.6 螺栓孔的技术要求 在前面已经说过,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急剧的动载荷的作用。这一动载荷又传递到连杆体和连杆盖的两个螺栓及螺母上。因此除了对螺栓及螺母要提出高的技术要求外,对于安装这两个动力螺栓孔及端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定:螺栓孔按IT8级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μm加工;两螺栓孔在大头孔剖分面的对称度公差为0.25 mm。 1.2.7 有关结合面的技术要求 在连杆受动载荷时,接合面的歪斜使连杆盖及连杆体沿着剖分面产生相对错位,影响到曲轴的连杆轴颈和轴瓦结合不良,从而产生不均匀磨损。结合面的平行度将影响到连杆体、连杆盖和垫片贴合的紧密程度,因而也影响到螺栓的受力情况和曲轴、轴瓦的磨损。对于本连杆,要求结合面的平面度的公差为0.025 mm。 1.3 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连杆在工作中承受多向交变载荷的作用,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因此,连杆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碳钢和合金钢;如45钢、55钢、40Cr、40CrMnB等。近年来也有采用球墨铸铁的,粉末冶金零件的尺寸精度高,材料损耗少, 成本低。随着粉末冶金锻造工艺的出现和应用,使粉末冶金件的密度和强度大为提高。因此,采用粉末冶金的办法制造连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制造方法。 连杆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材料的工艺性(可塑性,可锻性)及零件对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零件的形状及其外形尺寸,毛坯车间现有生产条件及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的可能性来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根据生产纲领为大量生产,连杆多用模锻制造毛坯。连杆模锻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体和盖分开锻造,另一种是将体和盖锻成—体。整体锻造的毛坯,需要在以后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其切开,为保证切开后粗镗孔余量的均匀,最好将整体连杆大头孔锻成椭圆形。相对于分体锻造而言,整体锻造存在所需锻造设备动力大和金属纤维被切断等问题,但由于整体锻造的连杆毛坯具有材料损耗少、锻造工时少、模具少等优点,故用得越来越多,成为连杆毛坯的一种主要形式。总之,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的选择应使零件总的生产成本降低,性能提高。 目前我国有些生产连杆的工厂,采用了连杆辊锻工艺。图(1-2)为连杆辊锻示意图(毛坯加热后,通过上锻辊模具2和下锻辊模具4的型槽,毛坏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形状。用辊锻法生产的连杆锻件,在表面质量、内部金属组织、金属纤维方向以及机械强度等方面都可达到模锻水平,并且设备简单,劳动条件好,生产率较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应用。辊锻需经多次逐渐成形。 图(1-2)连杆辊锻示意图 图(1-3)、图(1-4)给出了连杆的锻造工艺过程,将棒料在炉中加热至1140, 01200C,先在辊锻机上通过四个型槽进行辊锻制坯见图(1-3),然后在锻压机上进行预锻和终锻,再在压床上冲连杆大头孔并切除飞边见图(1-4)。锻好后的连杆毛坯需经调质处理,使之得到细致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以改善性 能,减少毛坯内应力。为了提高毛坯精度,连杆的毛坯尚需进行热校正。 连杆必须经过外观缺陷、内部探伤、毛坯尺寸及质量等的全面检查,方能进入机械加工生产线。 1.4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由上述技术条件的分析可知,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但是连杆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这就给连杆的机械加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必须充分的重视。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表(1—1)所示: 表(1—1) 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工艺装备 铣连杆大、小头两平面,每面留磨量1 铣 X52K 0.5mm 以一大平面定位,磨另一大平面,保证2 粗磨 M7350 中心线对称,无标记面称基面。(下同) 3 钻 与基面定位,钻、扩、铰小头孔 Z3080 以基面及大、小头孔定位,装夹工件铣X62W组合 99,0.014 铣 尺寸mm两侧面,保证对称(此机床或专用 平面为工艺用基准面) 工装 以基面定位,以小头孔定位,扩大头孔5 扩 Z3080 为Φ60mm X62W组合 以基面及大、小头孔定位,装夹工件,机床或专用6 铣 切开工件,编号杆身及上盖分别打标记。 工装锯片铣 刀厚2mm 以基面和一侧面定位装夹工件,铣连杆X62组合夹7 铣 体和盖结合面,保直径方向测量深度为具或专用工 27.5mm 装 以基面和一侧面定位装夹工件,磨连杆8 磨 M7350 体和盖的结合面 X62组合夹以基面及结合面定位装夹工件,铣连杆9 铣 具或专用工,0.10体和盖mm8mm斜槽 5,,0.05装 以基面、结合面和一侧面定位,装夹工 ,0。3件,锪两螺栓座面mm,R11mm,保R1210 锪 X62W 0 22,0.25证尺寸mm 11 钻 钻2—10mm螺栓孔 Z3050 , 先扩2—12mm螺栓孔,再扩2—,12 扩 Z3050 13mm深19mm螺栓孔并倒角 , 13 铰 铰2—12.2mm螺栓孔 Z3050 , 用专用螺钉,将连杆体和连杆盖装14 钳 成连杆组件,其扭力矩为100—120N.m 15 镗 粗镗大头孔 T6 8 16 倒角 大头孔两端倒角 X62W 精磨大小头两端面,保证大端面厚度为17 磨 M7130 ,0.17038mm ,0.232 以基面、一侧面定位,半精镗大头孔,18 镗 精镗小头孔至图纸尺寸,中心距为可调双轴镗 190,0.1mm 19 镗 精镗大头孔至尺寸 T2115 20 称重 称量不平衡质量 弹簧称 21 钳 按规定值去重量 22 钻 钻连杆体小头油孔6.5mm,10mm Z3025 ,, 双面气动压23 压铜套 床 24 挤压铜套孔 压床 25 倒角 小头孔两端倒角 Z3050 26 镗 半精镗、精镗小头铜套孔 T2115 27 珩磨 珩磨大头孔 珩磨机床 28 检 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 29 探伤 无损探伤及检验硬度 30 入库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小头孔和两端面,较重要的加工表面为连杆体和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孔定位面,次要加工表面为轴瓦锁口槽、油孔、大头两侧面及体和盖上的螺栓座面等。 连杆的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着主要表面的加工来安排的。连杆的加工路线按连杆的分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之前的加工;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后的加工;第三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第一阶段的加工主要是为其后续加工准备精基准(端面、小头孔和大头外侧面);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工除精基准以外的其它表面,包括大头孔的粗加工,为合装做准备的螺栓孔和结合面的粗加工,以及轴瓦锁口槽的加工等;第三阶段则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各项技术要求的加工,包括连杆合装后大头孔的半精加工和端面的精加工及大、小头孔的精加工。如果按连杆合装前后来分,合装之前的工艺路线属主要表面的粗加工阶段,合装之后的工艺路线则为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 1.5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5.1 工艺过程的安排 在连杆加工中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加工精度: (1)连杆本身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切削力、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 变形。 (2)连杆是模锻件,孔的加工余量大,切削时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并引起内应力重新分布。 因此,在安排工艺进程时,就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即把粗加工安排在前,半精加工安排在中间,精加工安排在后面。这是由于粗加工工序的切削余量大,因此切削力、夹紧力必然大,加工后容易产生变形。粗、精加工分开后,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可以在半精加工中修正;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变形可以在精加工中修正。这样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逐步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条件。 各主要表面的工序安排如下: (1)两端面:粗铣、精铣、粗磨、精磨 (2)小头孔:钻孔、扩孔、铰孔、精镗、压入衬套后再精镗 (3)大头孔:扩孔、粗镗、半精镗、精镗、金刚镗、珩磨 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则视需要和可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中间或后面。 1.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选用连杆的一个指定的端面和小头孔作为主要基面,并用大头处指定一侧的外表面作为另一基面。这是由于:端面的面积大,定位比较稳定,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孔的中心距。这样就使各工序中的定位基准统一起来,减少了定位误差。具体的办法是,如图(1—5)所示:在安装工件时,注意将成套编号标记的一面不 图(1-5)连杆的定位方向 与夹具的定位元件接触(在设计夹具时亦作相应的考虑)。在精镗小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孔)时,也用小头孔(及衬套孔)作为基面,这时将定位销做成活动的称“假销”。当连杆用小头孔(及衬套孔)定位夹紧后,再从小头孔中抽出假销进行加工。 为了不断改善基面的精度,基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的加工要适当配合:即在粗加工大、小头孔前,粗磨端面,在精镗大、小头孔前,精磨端面。 由于用小头孔和大头孔外侧面作基面,所以这些表面的加工安排得比较早。在小头孔作为定位基面前的加工工序是钻孔、扩孔和铰孔,这些工序对于铰后的孔与端面的垂直度不易保证,有时会影响到后续工序的加工精度。 在第一道工序中,工件的各个表面都是毛坯表面,定位和夹紧的条件都较差,而加工余量和切削力都较大,如果再遇上工件本身的刚性差,则对加 工精度会有很大影响。因此,第一道工序的定位和夹紧方法的选择,对于整个工艺过程的加工精度常有深远的影响。连杆的加工就是如此,在连杆加工工艺路线中,在精加工主要表面开始前,先粗铣两个端面,其中粗磨端面又是以毛坯端面定位。因此,粗铣就是关键工序。在粗铣中工件如何定位呢,一个方法是以毛坯端面定位,在侧面和端部夹紧,粗铣一个端面后,翻身以铣好的面定位,铣另一个毛坯面。但是由于毛坯面不平整,连杆的刚性差,定位夹紧时工件可能变形,粗铣后,端面似乎平整了,一放松,工件又恢复 变形,影响后续工序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是以连杆的大头外形及连杆身的对称面定位。这种定位方法使工件在夹紧时的变形较小,同时可以铣工件的端面,使一部分切削力互相抵消,易于得到平面度较好的平面。同时,由于是以对称面定位,毛坯在加工后的外形偏差也比较小。 1.5.3 确定合理的夹紧方法 既然连杆是一个刚性比较差的工件,就应该十分注意夹紧力的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及着力点的选择,避免因受夹紧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以影响加工精度。在加工连杆的夹具中,可以看出设计人员注意了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和着力点的选择。在粗铣两端面的夹具中,夹紧力的方向与端面平行,在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上,大头端部与小头端部的刚性高,变形小,既使有一些变形,亦产生在平行于端面的方向上,很少或不会影响端面的平面度。夹紧力通过工件直接作用在定位元件上,可避免工件产生弯曲或扭转变形。 在加工大小头孔工序中,主要夹紧力垂直作用于大头端面上,并由定位元件承受,以保证所加工孔的圆度。在精镗大小头孔时,只以大平面(基面)定位,并且只夹紧大头这一端。小头一端以假销定位后,用螺钉在另一侧面夹紧。小头一端不在端面上定位夹紧,避免可能产生的变形。 1.5.4 连杆两端面的加工 采用粗铣、精铣、粗磨、精磨四道工序,并将精磨工序安排在精加工大、小头孔之前,以便改善基面的平面度,提高孔的加工精度。粗磨在转盘磨床上,使用砂瓦拼成的砂轮端面磨削。这种方法的生产率较高。精磨在M7130型平面磨床上用砂轮的周边磨削,这种办法的生产率低一些,但精度较高。 1.5.5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是连杆机械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的加工精度对连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小头孔是定位基面,在用作定位基面之前,它经过了钻、扩、铰三道工序。钻时以小头孔外形定位,这样可以保证加工后的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较小。 小头孔在钻、扩、铰后,在金刚镗床上与大头孔同时精镗,达到IT6级公差等级,然后压入衬套,再以衬套内孔定位精镗大头孔。由于衬套的内孔与外圆存在同轴度误差,这种定位方法有可能使精镗后的衬套孔与大头孔的中心距超差。 大头孔经过扩、粗镗、半精镗、精镗、金刚镗和珩磨达到IT6级公差等级。 表面粗糙度Ra 为0.4μm,大头孔的加工方法是在铣开工序后,将连杆与连杆体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精镗大头孔的工序。这样,在铣开以后可能产生的变形,可以在最后精镗工序中得到修正,以保证孔的形状精度。 1.5.6 连杆螺栓孔的加工 连杆的螺栓孔经过钻、扩、铰工序。加工时以大头端面、小头孔及大头一侧面定位。 为了使两螺栓孔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平行度保持在公差范围内,在扩和铰两个工步中用上下双导向套导向。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粗铣螺栓孔端面采用工件翻身的方法,这样铣夹具没有活动部分,能保证承受较大的铣削力。精铣时,为了保证螺栓孔的两个端面与连杆大头端面垂直,使用两工位夹具。连杆在夹具的工位上铣完一个螺栓孔的两端面后, 0 夹具上的定位板带着工件旋转180,铣另一个螺栓孔的两端面。这样,螺栓孔两端面与大头孔端面的垂直度就由夹具保证。 1.5.7 连杆体与连杆盖的铣开工序 剖分面(亦称结合面)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由夹具本身的制造精度及对刀精度来保证。为了保证铣开后的剖分面的平面度不超过规定的公差0.03mm ,并且剖分面与大头孔端面保证一定的垂直度,除夹具本身要保证精度外,锯片的安装精度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锯片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0.02 mm,则铣开的剖分面能达到图纸的要求,否则可能超差。但剖分面本身的平面度、粗糙度对连杆盖、连杆体装配后的结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剖分面铣开以后再经过磨削加工。 1.5.8 大头侧面的加工 以基面及小头孔定位,它用一个圆销(小头孔)。装夹工件铣两侧面至尺寸,保证对称(此对称平面为工艺用基准面)。 1.6 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6.1 工序安排 连杆加工工序安排应注意两个影响精度的因素:(1)连杆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2)连杆是模锻件,孔的加工余量大,切削时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因此在连杆加工工艺中,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一定要分开。 1.6.2 定位基准 精基准:以杆身对称面定位,便于保证对称度的要求,而且采用双面铣,可使部分切削力抵消。 统一精基准:以大小头端面,小头孔、大头孔一侧面定位。因为端面的面积大,定位稳定可靠;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孔的中心距。 1.6.3 夹具使用 应具备适应“一面一孔一凸台”的统一精基准。而大小头定位销是一次装夹中镗出,故须考虑“自为基准”情况,这时小头定位销应做成活动的,当连杆定位装夹后,再抽出定位销进行加工。 保证螺栓孔与螺栓端面的垂直度。为此,精铣端面时,夹具可考虑重复定位情况,如采用夹具限制7个自由度(其是长圆柱销限制4个,长菱形销限制2个)。长销定位目的就在于保证垂直度。但由于重复定位装御有困难,因此要求夹具制造精度较高,且采取一定措施,一方面长圆柱销削去一边,另一方面设计顶出工件的装置。 1.7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正确地选择切削用量,对提高切削效率,保证必要的刀具耐用度和经济性,保证加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7.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粗加工时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毛坯余量较大。因此,选择粗加工的切削用量时,要尽可能保证较高的单位时间金属切削量(金属切除率)和必要的刀具耐用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 金属切除率可以用下式计算: Z ?V.f.a.1000 wp 3式中:Z单位时间内的金属切除量(mm/s) w V切削速度(m/s) f 进给量(mm/r) a切削深度(mm) p 提高切削速度、增大进给量和切削深度,都能提高金属切除率。但是,在这三个因素中,影响刀具耐用度最大的是切削速度,其次是进给量,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所以粗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首先考虑选择一个尽可能大的吃刀深度a,其次选择一个较大的进给量度f,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p 切削速度V. 选用较大的a和f以后,刀具耐用度t 显然也会下降,但要比V对t的p 影响小得多,只要稍微降低一下V便可以使t回升到规定的合理数值,因此,能使V、f、a的乘积较大,从而保证较高的金属切除率。此外,增大a可使pp走刀次数减少,增大f又有利于断屑。因此,根据以上原则选择粗加工切削用量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刀具消耗,降低加工成本是比较有利的。 1)切削深度的选择: 粗加工时切削深度应根据工件的加工余量和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刚性来确定。在保留半精加工、精加工必要余量的前提下,应当尽量将粗加工余量一次切除。只有当总加工余量太大,一次切不完时,才考虑分几次走刀。 2)进给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是切削力。因此,进给量应根据工艺系统的刚性和强度来确定。选择进给量时应考虑到机床进给机构的强度、刀杆尺寸、刀片厚度、工件的直径和长度等。在工艺系统的刚性和强度好的情况下,可选用大一些的进给量;在刚性和强度较差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小进给量。 3)切削速度的选择: 粗加工时,切削速度主要受刀具耐用度和机床功率的限制。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三者决定了切削功率,在确定切削速度时必须考虑到机床的许用功率。如超过了机床的许用功率,则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 1.7.2 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精加工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加工余量要小且均匀。因此,选择精加工的切削用量时应先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生产效率。 1)切削深度的选择: 精加工时的切削深度应根据粗加工留下的余量确定。通常希望精加工余量不要留得太大,否则,当吃刀深度较大时,切削力增加较显著,影响加工质量。 2)进给量的选择: 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进给量增大时,虽有利于断屑,但残留面积高度增大,切削力上升,表面质量下降。 3)切削速度的选择: 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小,切削力有所下降,而且不会产生积屑瘤和鳞刺。一般选用切削性能高的刀具材料和合理的几何参数,尽可能提高切削速度。只有当切削速度受到工艺条件限制而不能提高时,才选用低速,以避开积屑瘤产生的范围。 由此可见,精加工时选用较小的吃刀深度a和进给量f,并在保证合理刀p 具耐用度的前提下,选取尽可能高的切削速度V,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满足生产率的要求。 1.8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8.1 确定加工余量 用查表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 表3.2—25 表3.2—26 表3.2—27) (1)、平面加工的工序余量(mm) 单面加工方法 单面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表面粗糙度 毛坯 43 12.5 ,0.320IT12(12.5 40() 0粗铣 1.5 ,0.320) 0 ,0.100精铣 IT10(3.2 38.8() 00.6 ,0.100) 0 ,0.050粗磨 IT8(1.6 38.2() 00.3 ,0.050) 0 ,0.170 精磨 IT7(0.8 38() ,0.2320.1 ,0.025) 0 则连杆两端面总的加工余量为: n A,2,ii,1A= 总 ,=(A+A+A+A)2 粗铣精铣粗磨精磨 ,=(1.5+0.6+0.3+0.1)2 0=mm 5,0.55 00(2)、连杆铸造出来的总的厚度为H=38+=mm435,,0.550.55 1.8.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教程 人力资源管理pdf成真迷上我教程下载西门子数控教程protel99se入门教程fi6130z安装使用教程 》 表2—29 表2—34) ,1)、大头孔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铸造出来的大头孔为55 mm) 工序基 工序经济 工序名称 工序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表面粗糙度 本余量 精度 ,0.019,,0.019珩磨 0.08 65.5 0.4 H6() H6()0,065.5 ,0.046,,0.046精镗 0.4 65.4 0.8 H8() H8()0,065.4 ,0.19,,0.19半精镗 1 65 1.6 H11() H11()0,065 ,0.30,,0.30二次粗镗 2 64 6.3 H12() H12()0,064 ,0.30,,0.30一次粗镗 2 62 12.5 H12() H12()0,062 ,扩孔 5 60 (,1),59 2)、小头孔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表2—29表2—30) 工序 工序基本工序经济 工序 表面 最小极限尺寸 名称 余量 精度 尺寸 粗糙度 ,0.033,0.033 H8(),29.49(),29.49 精镗 0.2 1.6 00 ,0.052,0.052,29.29 H9(),29.29()铰 0.2 6.4 00 ,0.084,0.084 H10(),29.1(),29.1 扩 9 12.5 00 ,0.33,0.33 H13,20,20 ,20钻 钻至 12.5 00 1.9 计算工艺尺寸链 1.9.1 连杆盖的卡瓦槽的计算 ,, AAA增环为: ; 减环为: ;封闭环为: 320 A1)、极限尺寸为: 0 mn,1,, A,A,A,,0maximaximini,1i,m,1 = 30.20-4.95 = 25.25 mm mn,1,, A,A,A,,0miniminimaxi,1i,m,1 = 29.8-5.1 = 24.7 mm 2)、的上、下偏差为: A0 mn,1,, ESA,ESA,EIA,,0iii,1i,m,1 =0.20-(-0.05) =0.25(mm) mn,1,, EIA,EIA,ESA,,0iii,1i,m,1 =-0.20-0.10 =-0.30(mm) 3)、的公差为: A0 T,ESA,EIA000 = 0.25-(0.30) = 0.55 mm 4)、A的基本尺寸为: 0 AA,A= 023 = 30-5 = 25 mm A5)、的最终工序尺寸为: 0 ,0.25A= mm 25()0,0.30 1.9.2 连杆体的卡瓦槽的计算 ,, AAA1增环为: ; 减环为: ;封闭环为: 20 A1)、极限尺寸为: 0 mn,1,, A,A,A,,0maximaximini,1i,m,1 = 13.30-4.95 = 8.35 mm mn,1,, A,A,A,,0miniminimaxi,1i,m,1 =12.9-5.1 =7.8 mm 2)、的上、下偏差为: A0 mn,1,, ESA,ESA,EIA,,0iii,1i,m,1 = 0.30-(-0.05) = 0.35 mm mn,1,, EIA,EIA,ESA,,0iii,1i,m,1 = -0.10-0.10 = -0.20 mm 3)、的公差为: A0 T,ESA,EIA 000 =0.35-(-0.20) =0.55 mm 4)、A的基本尺寸为: 0 A= A,A012 =13-5 = 8 mm A5)、的最终工序尺寸为: 0 ,0.35A= 8()m 0,0.20 1.10 工时定额的计算 1.10.1 铣连杆大小头平面 选用X52K机床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1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100 mm 切削速度V= 2.47 m/sf 切削宽度 a= 60 mm 铣刀齿数Z = 6 切削深度a= 3 mme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475 r/min , 根据表3.1—31 按机床选取n = 500 /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2.67 m/s ,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L= 3 mm L1 = +1.5 =50 mm L2 = 3 mma(d,a)ee 基本时间t= L/f = (3+50+3)/(500×0.18×6) = 0.11 minj m 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 0.4×0.45 = 0.18 min a 1.10.2 粗磨大小头平面 选用M7350磨床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170选取数据 砂轮直径D = 40 mm 磨削速度V = 0.33 m/s 切削深度a= 0.3 mm f = 0.033 mm/r Z = 8p r0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58.8 r/min 根据表3.1—48 按机床选取n = 100 r/min ,则实际磨削速度V = Dn/(1000×60) = 0.20 m/s 磨削工时为:按表2.5—11 基本时间t= zk/nfz = (0.3×1)/(100×0.033×8) = 0.01 minj br0 按表3.1—40 辅助时间t= 0.21 mina 1.10.3 加工小头孔 (1) 钻小头孔 选用钻床Z3080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38(41)选取数据 钻头直径D = 20 mm 切削速度V = 0.99 mm 切削深度a = 10 mm 进给量f = 0.12 mm/r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945 r/min ,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1000 r/min 则实际钻削速度V = Dn/(1000×60) = 1.04 m/s , 钻削工时为:按表2.5—7 L = 10 mm L1 = 1.5 mm L2 = 2.5mm 基本时间t= L/fn = (10+1.5+2.5)/(0.12×1000) = 0.12 minj 按表2.5—41 辅助时间t= 0.5 mina 按表2.5—42 其他时间t= 0.2 minq (2) 扩小头孔 选用钻床Z3080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53选取数据 扩刀直径D = 30 mm 切削速度V = 0.32 m/s 切削深度a= 1.5 mm 进给量 f = 0.8 mm/rp ,则主轴转速n =1000v/D = 203 r/min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2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39 m/s 扩削工时为:按表2.5—7 L = 10 mm L1 = 3 mm 基本时间t=L/f=(10+3)/(0.8×250)=0.07 min jn 按表2.5—41 辅助时间t=0.25 mina (3) 铰小头孔 选用钻床Z3080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1选取数据 铰刀直径D = 30 mm 切削速度V = 0.22 m/s 切削深度a= 0.10 mm 进给量f = 0.8 mm/r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40 r/min , 根据表3.1—31 按机床选取n = 2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32 m/s , 铰削工时为: 按表2.5—7 L=10 mm L1 =0 L2=3 mm 基本时间t= L/f = (10+3)/(0.8×200) = 0.09 min j n 按表2.5—41 辅助时间t= 0.25 mina 1.10.4 铣大头两侧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77(88)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20 mm 切削速度V = 0.64 m/s 铣刀齿数Z = 3 切削深度a= 4 mm a= 0.10 mm/rp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611 r/min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78 m/s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a(d,a)L=40 mm L1=+1.5=8.5 mm L2=2.5 mmee 基本时间t= L/f= (40+8.5+2.5)/(750×0.10×3)=0.23 min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 0.4×0.45 = 0.18 mina 1.10.5、扩大头孔 选用钻床床Z3080 刀具:扩孔钻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54选取数据 扩孔钻直径D = 60 mm 切削速度V = 1.29 m/s 进给量f = 0.50 mm/r 切削深度a=3.0 mm 走刀次数I = 1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410 r/min , 根据表3.1—41 按机床选取n=4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Dn/(1000×60)=1.256 m/s , 扩削工时为: 按表2.5—7 L = 40 mm L= 3 mm L=3 mm 1 2 基本时间: 4033l,,t,,,1,0.23(min)j0.50400fn, D,dl,,(ctgk,1~2) 1r2 l,2~42 1.10.6 铣开连杆体和盖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79(90)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3 mm 切削速度V = 0.34 m/s 切削宽度a= 3 mm 铣刀齿数Z = 24 e 切削深度a= 2 mm a= 0.015 mm/r d = 40 mm p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03 r/min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2.47 m/s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22d,(d,2a)p L = = 17 mm 22da,a(da,a),Dappppp L1 = - +2 = 6 mm L2 = 2 mm 基本时间t= L/F = (17+6+2)/(148) = 0.17 min jiM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0.4×0.45=0.18 mina 1.10.7 加工连杆体 (1) 粗铣连杆体结合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74(84)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75 mm 切削速度V = 0.35 m/s 切削宽度a= 0.5 mm 铣刀齿数Z = 8 e 切削深度a=2 mm a= 0.12 mm/r p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89 r/min ,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 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2.94 m/s ,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L = 38 mm L1 = a(d,a)+1.5 = 7.5 mm L2 = 2.5 mmee 基本时间t= L/f = (38+7.5+2.5)/(2.96×60×8) = 0.03 minj n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a=0.4×0.45=0.18 min (2) 精铣连杆体结合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4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75 mm 切削速度V = 0.42 m/s 铣刀齿数Z = 8 切削深度a = 2 mmp a=0.7 mm/r 切削宽度a=0.5 mmfe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107 r/min ,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 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2.94 m/s ,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ae(d-ae)L = 38 mm L1 = +1.5 = 7.5 mm L2 = 2.5 mm 基本时间t= L/f = (38+7.5+2.5)/(2.96×60×8) = 0.03 min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 0.4×0.45 = 0.18 mina (3) 粗锪连杆两螺栓底面 选用钻床Z302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7选取数据 锪刀直径D = 28 mm 切削速度V = 0.2 m/s 锪刀齿数Z = 6 切削深度a= 3 mm 进给量f = 0.10 mm/r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50.9 r/min ,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7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2.94 m/s , 锪削工时为: 按表2.5—7 L = 28 mm L1 = 1.5 mm 基本时间t= L/f = (28+1.5)/(0.10×750×8) = 0.04 min j n (4) 铣轴瓦锁口槽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90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3 mm 切削速度V = 0.31 m/s 铣刀齿数Z = 24 切削深度a= 2 mm p 切削宽度a= 0.5 mm a= 0.02 mm/r e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94 r/min ,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1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33 m/s ,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L = 5 mm L1=0.5×63+1.5 = 33 mm L2 = 1.5 mm 基本时间t=L/f=(5+33+1.5)/(100×24)=0.02 min j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0.4×0.45=0.18 mina (5) 精铣螺栓座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90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3 mm 切削速度V = 0.47 m/s 铣刀齿数Z = 24 切削深度a= 2 mm p 切削宽度a= 5 mm a=0.015 mm/r e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42 r/min , 根据表3.1—31 按机床选取n = 1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49 m/s ,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L = 28 mm L1 = a(d,a)+1.5 = 19 mm L2 = 3 mmee 基本时间t=L/f = (28+19+3)/(150×24) = 0.02 min j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 0.4×0.45 = 0.18 mina (7) 精磨结合面 选用磨床M7130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170选取数据 砂轮直径D = 40 mm 切削速度V = 0.330 m/s 切削深度a= 0.1 mm 进给量f= 0.006 mm/rp r0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57 r/min , 根据表3.1—48 按机床选取n = 1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20 m/s , 磨削工时为: 按表2.5—11 zk/nfrzzb0b基本时间t= =0.02 min (=0.1 k=1 z=8)j 1.10.8 铣、磨连杆盖结合面 (1) 粗铣连杆上盖结合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74(84)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75 mm 切削速度V = 0.35 m/s 切削宽度a= 3 mm 铣刀齿数Z = 8 a= 0.12 mm/r e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89 r/min ,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 1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39 m/s ,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ae(d-ae)L = 38 mm L1 = +1.5 = 16 mm L2 = 2.5 mm 基本时间t= L/f=(38+16+2.5)/(100×8) = 0.07 min 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a=0.4×0.45=0.18 min (2) 精铣连杆上盖结合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4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75 mm 切削速度V = 0.42 m/s 切削宽度a= 0.5 mm 铣刀齿数Z = 8 进给量f = 0.7 mm/r e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07 r/min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 11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43 m/s ,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ae(d-ae)L = 38 mm L1 = +1.5 = 7.5 mm L2 = 2.5 mm 基本时间t= L/f = (38+7.5+2.5)/(110×8) = 0.6 min 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0.4×0.45=0.18 mina (3) 粗铣螺母座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8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3 mm 切削速度V = 0.34 m/s 铣刀齿数Z = 24 切削宽度a = 5 mm a = 0.15 mm/r e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03 r/min ,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 1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39 m/s , 铣削工时为:按表2.5—10 ae(d-ae)L = 28mm L1 = +1.5 = 17.5 mm L2 = 2.5 mm 基本时间t= L/f = (28+17.5+2.5)/(100×24) = 0.02 min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0.4×0.45=0.18 mina (4) 铣轴瓦锁口槽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90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3 mm 切削速度V = 0.31 m/s 铣刀齿数Z = 24 切削深度a= 2 mm p 切削宽度a= 0.6 mm a= 0.02 mm/r e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94 r/min , 根据表3.1—74按机床选取n = 1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33 m/s ,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L = 5 mm L1 = 0.5×63+1.5 = 33 mm L2 = 1.5 mm 基本时间t=L/f = (5+33+1.5)/(100×24) = 0.02 min 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 0.4×0.45 = 0.18 mina (5) 精磨结合面 选用磨床M7350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170选取数据 砂轮直径D = 40 mm 切削速度V = 0.330 m/s 切削深度a= 0.1 mm 进给量f= 0.006 mm/r p r0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57 r/min , 根据表3.1—48 按机床选取n = 1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20 m/s , 磨削工时为: 按表2.5—11 zk/nfrzzb0b基本时间t= = 0.02 min (=0.1 k=1 z=8)j 1.10.9 铣、钻、镗(连杆总成体) (1) 精铣连杆盖上两螺母座面 选用铣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90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3 mm 切削速度V = 0.47 m/s 切削宽度a= 5 mm 铣刀齿数Z = 24e 切削深度a= 2 mm a= 0.015 mm/r p f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42 r/min 根据表3.1—74 按机床选取n = 15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49 m/s , 铣削工时为: 按表2.5—10 L = 28 mm L1 = +1.5 = 17.5 mm L2 = 2.5 mmae(d-ae) 基本时间t= L/f = (28+17.5+2.5)/(150×24) = 0.02 minj mz 按表2.5—46 辅助时间t= 0.4×0.45 = 0.18 mina (2)、从连杆上方钻、扩、铰螺栓孔 a) 钻螺栓孔 选用钻床Z302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38(41)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0.99 m/s 切削深度a = 5 mmp 进给量f = 0.08 mm/r 钻头直径D = 10 mm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910 r/min ,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91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99 m/s , 钻削工时为: 按表2.5—7 L = 34 mm L1 = 1.5 mm L2 = 2 mm 基本时间t= L/f = (34+1.5+2)/(0.08×1910) = 0.23 min j n 按表2.5—41 辅助时间t= 0.5 mina 按表2.5—42 其他时间t=0.2 minq b) 扩螺栓孔 选用钻床Z302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53选取数据 扩刀直径D = 10 mm 切削速度V = 0.40 m/s 切削深度a= 1.0 mm 进给量f = 0.6 mm/r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764 r/min ,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764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0.40 m/s , 扩削工时为: 按表2.5—7 L = 34 mm L1 = 2 mm 基本时间t= L/f = (34+2)/(0.6×764) = 0.07 min j n 按表2.5—41 辅助时间t=0.25 mina c)铰螺栓孔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81选取数据 铰刀直径D = 12.2 mm 切削速度V = 0.22 m/s = 0.10 mm 进给量f = 0.2 mm/r切削深度ap 则主轴转速n = 1000v/D = 140 r/min , 根据表3.1—31 按机床选取n = 2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Dn/(1000×60) = 0.127 m/s , 铰削工时为: 按表2.5—7 L = 34 mm L= 2 mm L= 3 mm1 2 基本时间t= L/f= (34+2+3)/(0.8×200) = 0.23 minj n (3) 从连杆盖上方给螺栓孔口倒角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7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0.2 m/s 切削深度a= 3 mm p 进给量f = 0.10 mm/r Z = 8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750 r/min 切削工时为: 按表2.5—7 基本时间t= L/fn = (0.5+1.5)/750×0.10 = 0.03 min j 1.10.10 粗镗大头孔 选用镗床T68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铣刀直径D = 65 mm 切削速度V = 0.16 m/s 进给量f = 0.30 mm/r 切削深度a= 3.0 mm p 则主轴转速n = 000v/D = 47 r/min , 根据表3.1—41 按机床选取n = 800 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 = Dn/(1000×60) = 2.72 m/s ,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L = 38 mm L1 = 3.5 mm L2 = 5 mm 基本时间t= Li/fn = (38+3.5+5)/(0.30×800) = 0.19 min j 按表2.5—67 辅助时间t= 0.50 mina 1.10.11 大头孔两端倒角 选用机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7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0.2 m/s 切削深度a= 3 mmp 进给量f = 0.10 mm/r Z = 8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750 r/min 切削工时为: 按表2.5—7 基本时间t= L/fn = (0.5+1.5)/750×0.10 = 0.03 min j 1.10.12精磨大小头两平面(先标记朝上) 选用磨床M7130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170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0.413 m/s 切削深度a= 0.10 mm p 进给量f = 0.006 mm/r 磨削工时为: 按表2.5—7 lbzk/1000vffz基本时间 t= j bar0 =0.1×70×0.02×1.1/(1000×60)×0.413×0.006×20×0.1 =0.03 min 1.10.13 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孔 选用镗床T2115 (1)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镗刀直径D = 65.5 mm 切削速度V = 0.20 m/s 进给量f = 0.2 mm/r 切削深度a= 1 mm p 根据表3.1—39 按机床选取n = 1000 r/min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L = 38 mm L1 = 3.5 mm L2 = 5 mm 基本时间t= Li/fn = (38+3.5+5)/(0.20×1000) = 0.23 min j (2)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镗刀直径D = 30 mm 切削速度V = 3.18 m/s 进给量f = 0.10 mm/r 切削深度a= 1.0 mmp 根据表3.1—39 按机床选取n = 2000 r/min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L = 38 mm L1 = 3.5 mm L2 = 5 mm 基本时间t= Li/fn = (38+3.5+5)/(0.10×2000) = 0.23 minj 1.10.14精镗大头孔 选用镗床T211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镗刀直径D = 65.4 mm 切削速度V = 0.20 m/s 进给量f = 0.2 mm/r 切削深度a= 1 mmp 根据表3.1—39 按机床选取n = 1000 r/min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L = 38 mm L1 = 3.5 mm L2 = 5 mm 基本时间t= Li/fn = (38+3.5+5)/(0.20×1000) = 0.23 min j 1.10.15 钻小头油孔 选用钻床Z302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38(41)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1.18 m/s 切削深度a= 3 mm p 进给量f = 0.05 mm/r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1000 r/min 钻削工时为: 按表2.5—7 L = 6 mm L1 = 3 mm 基本时间t= L/fn =(6+1)/(1000×0.05) = 0.14 min j 1.10.16 小头孔两端倒角 选用机床X62W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7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0.2 m/s 切削深度a= 3 mm p 进给量f = 0.10 mm/r Z = 8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750 r/min 切削工时为: 按表2.5—7 基本时间t= L/fn = (0.5+1.5)/750×0.10 = 0.03 min j 1.10.17 镗小头孔衬套 选用镗床T211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镗刀直径D = 30 mm 切削速度V = 0.25 m/s 进给量f = 0.2 mm/r 切削深度a= 0.2 mm p 根据表3.1—39 按机床选取n = 1000 r/min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L = 38 mm L1 = 3.5 mm L2 = 5 mm 基本时间t= Li/fn = (38+3.5+5)/(0.20×1000) = 0.23 minj 1.10.18 珩磨大头孔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66选取数据 切削速度V = 0.32 m/s 进给量f = 0.05 mm/r 切削深度a= 0.05 mm p 根据表3.1—39 按机床选取n = 1000 r/min 镗削工时为: 按表2.5—3 nd基本时间 t=2L/(1000×60)v j =(2×38×2)/(1000×0.32) =0.47 min 1.11 连杆的检验 连杆在机械加工中要进行中间检验,加工完毕后要进行最终检验,检验项目按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进行。 1.11.1 观察外表缺陷及目测表面粗糙度 1.11.2 连杆大头孔圆柱度的检验 用量缸表,在大头孔内分三个断面测量其内径,每个断面测量两个方向,三个断面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即圆柱度。 1.11.3 连杆体、连杆上盖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对称度的检验 采用图(1,6)所示专用检具(用一平尺安装上百分表)。用结合面为定位基准分别测量连杆体、连杆上盖两个半圆的半径值,其差为对称度误差。 1.11.4 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 如图(1—7)所示,将连杆大小头孔穿入专用心轴,在平台上用等高V形铁支撑连杆大头孔心轴,测量小头孔心轴在最高位置时两端面的差值,其差 值的一半即为平行度。 图(1—7)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图 1.11.5 连杆螺钉孔与结合面垂直度的检验 制做专用垂直度检验心轴,其检测心轴直径公差,分三个尺寸段制做,配以不同公差的螺钉,检查其接触面积,一般在90%以上为合格,或配用塞尺检测,塞尺厚度的一半为垂直度公差值。 第二章 夹具设计 2.1 铣剖分面夹具设计 由连杆工作图可知,工件材料为45钢,年产量20万件。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需设计一套铣剖分面夹具,刀具为硬质合金端铣刀。 2.1.1问题的指出 本夹具主要作来铣剖分面,剖分面与小头孔轴心线有尺寸精度要求,剖分面与螺栓孔有垂直度要求和剖分面的平面度要求。由于本工序是粗加工,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2.1.2 夹具设计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在铣剖分面之前,连杆的两个端面、小头孔及大头孔的两侧都已加工,且表面粗糙要求较高。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按基准重合原则选Φ29.49H8小头孔与连杆的端面为基准。连杆上盖以基面(无标记面)、凸台面及侧面定位,连杆体以基面和小头孔及侧面定位,均属于完全定位。 2) 夹紧方案 由于零件小,所以采用开口垫圈的螺旋夹紧机构,装卸工件方便、迅速。 3) 夹具体设计 夹具体的作用是将定位、夹具装置连接成一体,并能正确安装在机床上,加工时,能承受一部分切削力。夹具体图如下: 铣剖分面夹具体图 夹具体为铸造件,安装稳定,刚度好,但制造周期较长。 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切削力的计算:,由《组合机床》(表7-24)得: 22502250 0.2420.2422aP===1902.538N 夹紧力的计算: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25)得: 用扳手的六角螺母的夹紧力:M=12mm, P=1.75mm,L=140mm,作用力:F=70N,夹紧力:W0=5380N 由于夹紧力大于切削力,即本夹具可安全使用。 定位误差的计算: 由加工工序知,加工面为连杆的剖分面。剖分面对连接螺栓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垂直度允差0.08);对连杆体小头孔有中心距 ,1900.1要求;对剖分面有0.025的平面度要求。所以本工序的工序基准:连杆上盖为螺母座面,连杆体为小头孔中心线,其设计计算如下: 1)确定定位销中心与大头孔中心的距离及其公差。此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的平均值,公差取相应公差的三分之一(通常取1/5~1/3)。故此尺寸为 ,190.30.010。 2)确定定位销尺寸及公差 本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固定销,结构简单,但不便于更换。该定位销的基本尺寸取工件孔下限尺寸Φ29.49。公差与本零件在工作时与其相配孔 0,0.012的尺寸与公差相同,即为Φ29.49。 3)小头孔的确定 ,考虑到配合间隙对加工要求中心距1900.1影响很大,应选较紧的配合。另外小头孔的定位面较短,定位销有锥度导向,不致造成装工件困难。故确 ,0.0330定小头定位孔的孔径为Φ29.49。 5) 定位误差分析 ,0.0330,? 对于连杆体剖分面中心距1900.1的要求,以Φ29.49的中心线为定位基准,虽属“基准重合”,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定位面与定位间存在间隙,造成的基准位置误差即为定位误差,其值为: ΔDw=δD+δd+Δmin =0.033+0.012+0 =0.045 mm ΔDw,,剖分面的定位误差 δD――工件孔的直径公差 δd――定位销的直径公差 Δmin――孔和销的最小保证间隙 此项中心距加工允差为0.2mm,因此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 连杆上盖剖分面的尺寸要求,螺母座面(工艺基准)为加工面的工序基准,同时亦为第一定位基准,对加工剖分面来说,它与工序基准的距离027,0.52及相应的平行度误差只取决于基准在夹具中位置。因为工序基准同时为定位基准,即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位置误差为零。所以对加工剖分面来说,定位误差为零。即当基准重合时,造成加工表面定位误差的原因是定位基准的基准位置误差。 2.2 扩大头孔夹具 由连杆工作图可知,连杆材料为45钢,年产量20万件。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需设计一套扩大头孔夹具。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2.2.1 问题的指出 本夹具主要用来扩Φ65.5的大头孔,大头孔的轴心线相对于小头孔轴心线有一定的尺寸精度要求。由于本工序是粗加工,在加工本道工序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2.2.2 夹具设计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在粗加工大头孔之前,连杆的两个端面,小头孔及大头孔的两侧面都已加工,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按基准重合原则选Φ29.29h7定位销与基面为定位基准,定位销限制2个自由度,基面限制工件3个自由度,大头孔的外侧面限制工件1个自由度,属完全定位。由于生产批量大,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缩短辅助时间,准备采用手动式滑柱钻模,采用了常用的圆锥自锁装置,装卸工件方便、迅速。 2) 夹紧方案 由于所加工的零件比较小,夹具的夹紧力与加工零件时的轴向力方向相同,为了装卸工件方便,采用手动式滑柱钻模。加工的大头孔为通孔,沿Z方向的位移自由度可不予限制,但实际上以工件的端面定位时,必须限制该方向上的自由度。故应按完全定位设计夹具。 滑柱式是一种带有升降钻模板的通用可调夹具,它由钻模板、三根滑柱、 夹具体和传动、锁紧机构所组成。使用时,转动手柄,经过齿轮齿条的传动和左右滑柱的导向,便能顺利的带动钻模板升降,将工件夹紧或松开。钻模板在夹紧工件或升降至一定高度后,必须自锁。自锁机构的种类很多,但用得最广泛的是圆锥锁紧机构。 3) 夹具体设计 夹具体的作用是将定位、夹具装置连接成一体,并能正确安装在机床上,加工时,能承受一部分切削力。扩大头孔夹具体图如下: 扩大头孔夹具体图 夹具体为铸造件,安装稳定,刚度好,但制造周期较长。 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由于本工序主要是粗加工大头孔,所以只对夹具的定位稳定性进行计算,及夹紧力和钻削力的计算。 扩孔时的切削力计算: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李洪 主编 )表2.4-69 0.7F,9.81,61.2dfkF0 扩孔时的切削力为: 0.7,9.81,61.2,6,1.3,1.2 ,5194.136 N.m 夹紧力的计算: 根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第三版 王光斗 王春福 主编)表1-3-11 2 Q,,dp/400 2 ,3.14,62,30/4 =90526 N 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考虑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K,KKKK1234 式中:—基本安全系数;取1.5 K1 —加工性质系数;取1.1 K2 —刀具钝化系数;取1.1 K3 —断续切削系数;取1.1 K4 '则 F,KF ,1.5,1.1,1.1,1.1,5194.136 ,10370.093 N '钻削力F小于夹紧力 ,所以该夹紧装置可靠。 Q0 5) 定位误差分析 ? 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本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固定定位销,结构简单,但不便于更换。该定位销尺寸与公差规定为与本零件在工作时与其相配孔的尺寸公差相同,即为 Φ29.49h7. ,0.0330,? 对于连杆体剖分面中心距1900.1的要求,以Φ29.49的中心线为定位基准,虽属“基准重合”,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定位面与定位间存在间隙,造成的基准位置误差即为定位误差,其值为: ΔDw=δD+δd+Δmin =0.033+0.012+0 =0.045 mm ΔDw,,剖分面的定位误差 δD――工件孔的直径公差 δd――定位销的直径公差 Δmin――孔和销的最小保证间隙 此项中心距加工允差为0.2mm,因此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 大头孔两侧面对中心距的要求:扩大头孔时,限制Z轴的转动是一挡板(工序基准),同时亦为第一定位基准,对加工大头孔来说,它与工序基准的距离49及相应的平行度误差只取决于工序基准在夹具中的位置。因为工序基准同时为定位基准,即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即基准位置误差为零,定位误差为零。 结束语: 通过对汽车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对粗加工大头孔夹具和铣结合面夹具的设计,使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机械加工的知识,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连杆件外形较复杂,而刚性较差。且其技术要求很高,所以适当的选择机械加工中的定位基准,是能否保证连杆技术要求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连杆的实际加工过程中,选用连杆的大小头端面及小头孔作为主要定位基面,同时选用大头孔两侧面作为一般定位基准。为保证小头孔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可采用自为基准的加工原则;保证大小头孔的中心距精度要求,可采用互为基准原则加工。 对于加工主要表面,按照“先基准后一般”的加工原则。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小头孔和两端面,较重要的加工表面为连杆体和盖的结合面及螺栓孔定位面,次要的加工表面为轴瓦锁口槽、油孔、大头两侧面及连杆体和盖上的螺栓座面等。 连杆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主要加工表面来安排的。连杆加工路线按连杆的分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之前的加工;第二个阶段为连杆体和盖的切开加工;第三个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 第二方面:主要是关于夹具的设计方法及其步骤。 (1)、定位方案的设计:主要确定工件的定位基准及定位基面;工件的六点定位原则;定位元件的选用等。 (2)、导向及对刀装置的设计:由于本设计主要设计的是扩大头孔夹具和铣结合面夹具,所以主要考虑的是选用钻套的类型及排屑问题,以及对刀块的类型,从而确定钻套和对刀块的位置尺寸及公差。 (3)、夹紧装置的设计:针对连杆的加工特点及加工的批量,对连杆的夹紧装置应满足装卸工件方便、迅速的特点,所以一般都采用自动夹紧装置。 (4)、夹具体设计:连杆的结构特点是比较小,设计时应注意夹具体结 构尺寸的大小。夹具体的作用是将定位及夹具装置连接成一体,并能正确安 装在机床上,加工时能承受一部分切削力。所以夹具体的材料一般采用铸铁。 (5)、定位精度和定位误差的计算:对用于粗加工的夹具,都应该进行 定位误差和稳定性的计算,以及设计的夹具能否满足零件加工的各项尺寸要 求。 (6)、绘制夹具装备图及夹具零件图。 参考文献: [1] 陈宏钧,方向明,马素敏 等编 典型零件机械加工生产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 [2] 王季琨,沈中伟,刘锡珍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1 [3] 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 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 [4] 李 洪 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北京出版社 1996.1 [5] 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编 机床夹具结构图册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3.6 [6] 龚定安,蔡建国 编著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7 [7] 孟少农 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9 [8]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修订组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 [9] 孙丽嫒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9 [10] 杨叔子 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9 [11] 王绍俊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81.5 [12] 刘文剑 曹天河 赵维缓 编 夹具工程师手册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12 [13]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 编 金属切削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0 [14] 邱仲潘 主编 计算机英语 科学出版社 2004.9 [15] 于骏一 主编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1 致谢 首先衷心感谢倪瑾老师,论文的选题、研究的方向和设计内容都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与热情的帮助。老师严谨细致的作风,丰富的理论知识给了我很深的启迪,使我受益匪浅。 我的论文是在你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我的每一点进步和提高都得益于老师的指导、鼓励、影响和支持;同时也使我在思维方法、工作作风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得到进步。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同学们~ 附件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 年级 年 月 日批准 专业负责人: 发给学生: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完成全部任务期限: 2011 年 5 月 日 3.任务要求: (1)、设计内容:制定年产20万汽车连杆加工工艺规 程,设计铣剖分面夹具及粗加工大头孔夹具。 (2)、图纸要求: 汽车连杆零件工作图,两套夹具装配图,夹具专用零 件图二到三张。 (3)、计算说明: 加工工艺分析、工艺尺寸计算、定位误差计算、切削 用量、工时定额计算、夹具精度分析、说明书、工艺卡。 4.实验(调验)部分内容要求: 5.文献查阅及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要求: (1)、翻译有关机械制造方面10000个字符以上的外文资 料,字数不得少于三千 (2)、查阅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 册、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床夹具图册、金属切削手册、 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毕业设计指导资料等(不少于十 五本资料) 6.发出日期: 2011 年 5 月 日 指导教师: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完成任务日期:2011年5月 日 主管院领导: 学 生: (签名)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学生: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附件3: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学生: 学号: 专业: 年级: 题目: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名: 日期:20 年 月 日 附件4: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评语 学生: 学号: 专业: 年级: 题目: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成绩: 组长签名:
本文档为【资料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打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0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