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07功和功率

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07功和功率

举报
开通vip

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07功和功率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 专题07 功和功率 一.2013年高考题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21题)2012年11曰,“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

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07功和功率
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 专题07 功和功率 一.2013年高考题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21题)2012年11曰,“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I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 g D.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2.(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17题)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6s-9s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 3(2013高考安徽理综第22题)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Ⅰ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求: (1)0~8s时间内拉力的冲量; (2)0~6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3)0~10s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4.(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16题)汽车以恒定功率沿公路做直线运动,途中通过一块沙地。汽车在公路及沙地上所受阻力均为恒力,且在沙地上受到的阻力大于在公路上受到的阻力。汽车在驶入沙地前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驶入沙地到驶出沙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5.(18分) .(2013高考北京理综第23题) 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 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 (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m;在预备运动中,假设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全部用于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t=2.0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l。取重力加速度g=I0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 求常量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 (2) 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 (3) 借助F-x 图像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 x1 和W的值 6.(17分) (2013高考四川理综第10题)  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kg,mB=0.2kg,B所带电荷量q=+4×10-6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电量不变。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 求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 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m/s2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EP=0.06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 二.2012年高考题 1. (2012·江苏物理)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2.(2012·山东理综)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3. (2012·福建理综)如图,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4. (2012·天津理综)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A.0~t1时间内F的功率最大 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 C.t2时刻后物块A做反向运动 D.t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 5. (2012·安徽理综)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A. 重力做功2mgR B. 机械能减少mgR C. 合外力做功mgR D. 克服摩擦力做功 mgR 6.【答案】D 6.(2012·四川理综)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 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 x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B.撤去F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μg C.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 (x0-μmg/k) 7.(2012·上海物理)质量相等的均质柔软细绳A、B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直至全部离开地面,两绳中点被提升的高度分别为hA、hB,上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分别为WA、WB。若                                    (A)hA=hB,则一定有WA=WB         (B)hA>hB,则可能有WAhB,则一定有WA>WB 8.(2012·上海物理)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1作用下,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若作用力变为斜向上的恒力F2,物体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且F1与F2功率相同。则可能有              (      ) (A)F2=F1,v1> v2            (B)F2=F1,v1< v2 (C)F2>F1,v1> v2            (D)F2
本文档为【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07功和功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9-05-28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