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举报
开通vip

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 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 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 的,像《春秋》...

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 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 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 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 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 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 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 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 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 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 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课本的传统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长达半个多世纪,大 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 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 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 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 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 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 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 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 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 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 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 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 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 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秦王嬴政元年(前246),原本一片静寂的骊山脚下突然热闹起来。一群身穿官衣的人领 着几个方士、拿着些千奇百怪的家伙绕着骊山走来走去;大队的士兵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使得围观的人只能远远地眺望。耳尖的听到里面的人嘴里念叨着“咒语”:什么“王曰”、“卦 云”等等不知所言的“之乎者也”,唯一能听懂的两个字就是“风水”。对此人们猜测纷纭: 方士!风水!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看上了这里,想把这里变成他的长眠之地了?这里的风水 确实不错:南依骊山,层峦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而且离秦都 咸阳(今陕西西安)也不算太远,后世子孙的凭吊也方便得很。只是哪个尊贵的人物能享受 得起这块宝地?疑问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要我看,这恐怕是大王(嬴政)给自己修的坟哩!”一位老者捻着花白的胡须说道。 “不可能!当今大王刚14岁,去年才登基,哪能这么着急呢?”有人反驳道。 “那可不好说。”老者对自己的猜测明显信心不足,抛出了这句有气无力的反驳后也就不 再言语了。 “是不是给去年五月刚刚升天的老大王(秦庄襄王子楚)修的啊?”又有人提出了一种 猜测。 “别胡说了,老大王死了都快一年了,哪有才下葬的?他早就葬在苣阳了。再说修坟可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老大王的身子又不是铁打的,哪等得了那么长时间?” “我倒是认为,”又一个白胡子老者压低了声音说,“这坟,是给当朝相国吕相爷(吕不 韦)修的。” “何以见得?”这句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好奇心,纷纷挤到老者身边要听个周详。 “如今朝上谁说得算?秦王吗?一个14岁的小孩子,毛都没长全,哪有说话的份?自从 老大王登基后,国家大权都落在了吕相爷的手里。可以说,现在是吕相爷的天下。吕相爷岁 数也不小了,恐怕该为自己百年之后做些打算了。” “此言有理,”许久未发一言的花白胡子老者赞同道,“我听说,当今大王其实是吕相爷 的骨血,老大王不过是白捡了一个儿子。有人说,老大王其实是被吕相爷和太后给气死的。” “真的假的?这不可能吧?” “你们没见过大王吧?去年他登基大典、满城巡游时我见过一次。他长的一点也不像老 大王。老大王长的虽不算好看,但也没有马鞍形的鼻子、鸡胸脯吧。大王长的倒跟旁边的吕 相爷有些相似呢。而且吕相爷看大王的那个眼神,嘿,倒还真有几分看儿子的感觉!大王管 吕相爷叫仲父,恐怕也不是白叫的吧!” “快别说了,这话传出去可是掉脑袋的事!你什么都没说,我们也什么都没听见。快散 了,那帮兵老爷过来了。” 日子在骊山脚下居民的猜测中平静的过去。那些当官的走后,骊山脚下又押来了许多囚 犯、奴隶,一个个光着膀子,在骊山北麓挥锹舞镐,不管冬夏,都干得热火朝天。一车车的 木料从陆上、渭河水不断地向这里运来。等到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这里已经初步奠定了陵寝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这26年对中华大地来说可谓是天翻地覆:秦王政九年(前238)九月,嬴政的母亲子楚夫人与嫪毐通奸并生下二子的丑闻东窗事发,嬴政怒不可遏,车裂嫪毐、放逐母后,并迁怒 于一手导演了此事的吕不韦。后在群臣的解劝之下,才强压怒火,暂且作罢,只是罢免了吕 不韦的相国之位。等到了第二年十月,年已27岁的嬴政颁下问罪诏书。吕不韦畏罪,服毒自 尽,被葬于河南北邙山。 吕不韦死后,嬴政开始了一统中国的脚步: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秦军攻破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韩王举国投降;十九年,大将王翦破赵;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 嬴政震怒,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燕国,二十一年,燕都蓟城(今北京)落入秦手;二十二年, 秦军掘开黄河大堤,河水倒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王束手就擒,当场处死;二十四年, 王翦率倾国之兵,横扫楚国,楚王被迫投降;二十五年,秦军北进,将燕与赵的北逃政权彻 底绞杀;二十六年,独立无援的齐国在秦军重重包围下作了拼死一搏,但终挡不住秦军的铁 骑,为战国时代做了最后的谢幕。 此时,脸上已经挂不住的汉武帝强忍羞愤,询问身边的史官司马迁,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司马迁算不得大官,一个太史令,吏禄只有六百石,却直言以谏: 首先,李陵是一位国士(只有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国士)!他一心想的就是 报效国家。 另外,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与数万匈奴军队奋战多日。虽然战败了,但是, 他立下的战功足以告慰天下。 再有,李陵这次迫于形势“诈降”,他是留得一命,日后见机报答汉朝。 司马迁还未说完,逆耳之言已让汉武帝怒不可遏,立即将司马迁投入监狱,定为死罪。 本来这场朝议是商量李陵之事,为什么汉武帝要迁怒于司马迁呢? 原来,汉武帝任命李广利出征匈奴,本就怀有私心,想让李广利立功封侯,自己好向爱 妃李夫人卖个人情。可是,李广利这次率三万军队出兵,杀敌一万多,损失近两万,这样的 战果让汉武帝无从加封。司马迁此时盛赞李陵,在汉武帝看来,就是借李陵之功指责李广利 无能,讽刺他误用李广利。 司马迁被捕入狱,定罪“诬上”。诬陷皇上,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当处死刑。司马迁秉 性耿直,贸然为李陵开脱,招来劫难。 汉武帝时代,触犯死刑的犯人,有三种选择:一是“伏法受诛”;二是拿钱免死;三是自 请“宫刑”(指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拿钱免死需要五十万,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 拿不出五十万为自己赎罪免死。因此,只剩下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死刑,二是“宫刑”。如 果选择死刑,已经开始著述的《史记》必将夭折;如果接受“宫刑”,一个“刑余之人”,必 将被天下人耻笑为贪生怕死。 司马迁却最终选择了宫刑。 西汉时期,很多人甘愿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司马迁也深知,屈辱的生比惨烈的死更加 可怕。因为: 身份另类,终身受辱。 接受宫刑之后,就成为不是太监的太监,再不能入士大夫之列,这对于一个血性男人、 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都是奇耻大辱! 司马迁最为可敬的一点是,为了撰写《史记》,决然选择宫刑,去承受人生屈辱的极限。 “自宫”(自请宫刑)不仅仅是身体的伤残,更是心灵深处永远的伤痛。从此之后,羞辱 与难堪将伴他一生。用司马迁的话说: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自宫”之后,他的 肠子一天到晚在转,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外出常常不知道该去哪里;一想到“自宫”的耻辱, 背上的汗立刻将衣服浸透(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才命相违,动辄得咎。 司马迁自视甚高,抱负极大。但是,“自宫”之后,即使有珠玉般的才华,圣贤般的品行, 也因为戴罪之身、刑余之人,再不能以此为荣耀了(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 司马迁的“才”和“命”形成了极大的悖反,让他深感锥痛,以至于“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动不动就受到无端指责;不做事则已,做了事反而更糟糕。可以想见,司马迁后半生背负着 “自宫”的重负,如何孤苦飘零,无所适从! 伟大灵魂成就历史地位 “自宫”之后,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了,而激扬文字的太 史公新生了。“新生”的太史公突然具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开始以饱受歧视的、社会最 底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看待历史。对那些是非成败、灰飞烟灭、否泰强弱、 日月盈亏,司马迁难免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感喟和智慧。从此,在他的笔下,不论是儿女情 长的项羽,还是老谋深算的刘邦;是出使西域的张骞,还是抗匈建功的卫青;是工于心计的 王美人,还是不露痕迹的汉景帝;都因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而血肉丰满,这就是所谓“成一家 之言”。 这种改变后的“一家之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 1. 脍炙人口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源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而《史记》之重,亦重于泰山。司马迁置屈辱、生死于脑后,成就史书中的“王者之作”,更 是作出了“重于泰山”的人生选择。 《史记》有一篇《季布列传》写道: 季布原是项羽手下的一员虎将,多次打败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项羽兵败自杀之后, 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宣布:胆敢窝藏季布者灭三族。季布躲到当时的大侠朱家家中 当奴隶。朱家为了营救季布,亲自到京城拜见刘邦最信任的太仆夏侯婴。朱家对夏侯婴说: 两主相斗,各为其主。季布作为项羽的部下,尽心尽责,那是他的本分。皇上能把项羽的臣 下都杀光吗?如今,皇上刚得天下就报私仇,怎么能显示宽广的胸怀呢?真把季布逼急了, 他逃到北边匈奴或者南方越人处,岂不是拿壮士资助汉朝的敌人?刘邦听后,立即赦免了季 布,并封季布为郎中(皇帝的侍从)。汉惠帝时,季布当了中郎将,阻止了吕后对匈奴用兵。 汉文帝时,季布又担任了河东太守,成为汉朝一代名臣。 在《季布列传》结尾,司马迁说:在项羽那样以勇猛著称的名将面前,季布能凭自己的 勇敢显露名声,可以称得上是壮士。但是,季布为了保全性命,在朱家家中当奴隶,这是多 大的耻辱啊!为什么季布不选择死亡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才,他把受辱不当作是一种耻辱, 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典军,搴旗 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 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 可见,司马迁对季布的认识、评价正是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生追求,何惧屈辱?能成大事者,在这一点上,概莫能外。 2. 司马迁面临宫刑之时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以钱赎罪。武帝时期,许多参加对匈作战 的将领犯了死罪都以此买命。司马迁拿不出五十万钱而惨遭宫刑,这使司马迁对金钱有了新 的看法。 司马迁继承了荀子的思想,承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非常 务实的观点。 《史记?货殖列传》认为:追求富有是人的天性。司马迁说:天下人忙忙碌碌,都是为 追逐利益而来。拥有一方土地的王侯,还嫌自己不够富有,何况是天下百姓呢?(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编户之民乎?) 我们民族的传统一向重义轻利,儒家提倡安贫乐道,言利者会被人们不齿。孔子在《论 语?雍也》中有一段名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孔子赞赏颜回安于清贫,也就同时贬斥了物欲和金钱。然而,不衣不食,何谈礼仪廉耻! 司马迁似乎有所洞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正当的,只要 是“取之有道”! 3. 司马迁刻画历史人物,入木三分;原因在于,司马迁从自己的经历中读懂了许多历史人 物,读懂了许多他过去认识不深刻的东西。 从来史官对本朝皇帝都十分敬畏,司马迁是个例外。高祖十年(前197),陈豨被逼造反。 刘邦亲率大军平叛,吕后利用陈豨事件诛杀了韩信。刘邦得知韩信“谋反”被诛一事后,派 人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萧何五千户,还派五百士兵作为警卫。文武百官得知萧何加封, 纷纷前来祝贺。原秦朝东陵侯召平却前来吊丧。萧何大惊,询问原因。召平说:相国的大难 从此开始了!你想,为什么皇上在外风餐露宿地平叛,你奉命镇守关中,不受征战之苦,反 而受到加封?因为韩信刚刚谋反,皇上怀疑你也有反意,所以加封你。希望你不要接受任何 封赏,把全部家财捐出来作为军费,皇上一定很高兴。萧何赶快依计行事。刘邦对萧何的这 种做法有什么反应呢?《史记》中《萧相国世家》写了四个字:上乃大悦。 萧何是什么人?他是刘邦早年在沛县时的上司,一向对刘邦关爱有加。刘邦起兵反秦, 萧何带领全族人一直追随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功臣争封,大臣们都主张曹参的功劳第一; 唯独刘邦坚持萧何的功劳第一。刘邦说,所有的功臣都是猎狗(功狗),唯独萧何是指挥猎狗 的猎人(功人)。(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 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可见,刘邦对萧何多么信任!但是,韩信 事件之后,刘邦对萧何也不放心了。“上乃大悦”四个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刘邦对开国功臣的 猜忌之心。把一个开国皇帝的心事剖析得如此深刻,二十四史中唯独《史记》能做到! 唐人刘知己说,写史要具备“三才”:史才,史学,史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史识。史识 是史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史书只是材料的堆砌。《史记》固然离不开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开 创之功,离不开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博闻广识;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铸就司马 迁修史的伟大灵魂。真正让司马迁区别于其他所有史家,让《史记》有别于其他所有史书的 关键,是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正是这种不幸遭遇,造就了司马迁的史识,铸就了司马迁的伟 大。 遭受宫刑之前,司马迁一心要当一个皇帝的忠臣、宠儿(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 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但是,惨遭宫刑之后,他沦落到太监 般的尴尬地步,被开除出社会正统之列。至此,他不再书生之见,不再人云亦云,而开始有 所怀疑有所批判,拥有了充满个人意志的识见和胆略,千古不朽的《史记》横空出世。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史学家和一部卓 绝的史学著作。这个让司马迁生不如死又死而后生的汉武帝,到底是草菅人命还是天威难测? 如此性情中人,是通过怎样复杂的斗争登上权力顶峰的呢?
本文档为【读史记之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09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