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

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

举报
开通vip

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 1(学习 学习是指个体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结构的构建过程。 2(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主要指计算机学习,它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某些智能赋予机器,把人的某些思维活动物化,让机器模拟人的某些智能,以代替和扩展人脑的某些功能。所以,人工智能也称为机器智能或智能模拟。机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改善其操作,并使之表现出智能的过程(Howard,1995)...

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
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 1(学习 学习是指个体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结构的构建过程。 2(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主要指计算机学习,它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某些智能赋予机器,把人的某些思维活动物化,让机器模拟人的某些智能,以代替和扩展人脑的某些功能。所以,人工智能也称为机器智能或智能模拟。机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改善其操作,并使之表现出智能的过程(Howard,1995)。简言之,机器学习就是计算机系统如何获得信息并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3(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指教学系统中,学生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的传授和接受者的主动构建而实现的。 4(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而机械学习即在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5(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6(效果律 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主律之一,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满意律);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烦恼律)。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 7(练习律 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主律之一,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经常对之进行练习和运用,则其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练习的时间越近,联结保持的力量也越大(应用律)。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不用的时间越长,则联结的力量减小(失用律)。 8(准备律 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主律之一,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于某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不实现则会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9(刺激分化 1 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10(惩罚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11(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那些与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包容性广、概括性高、稳定性强的引导性材料。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1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且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13(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14(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上得到满足。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 15(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行为指向在当前学校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行为指向未来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但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成就的大小决定所赢得地位的高低,同时又决定着自尊需要的满足与否。所以,它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16(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这说明学生对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17(问题情境 是相对于一定的个体而言的,是能够引起学习者的认知不平衡或认知冲突的一种情境。 18(成就动机 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土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2 19(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0(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1(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22(同化性迁移 同化是指不改变原有的经验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者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经验结构中去的迁移过程。 23(顺应性迁移 指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24(重组性迁移 重组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25(定势 通常是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 26(人类知识 该类知识经常以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计算机或其他载体来储存,构成人类所具有的信息总和。 27(个体知识 是某个体的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无论是人类知识还是个体知识,其实质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8(图式 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既可以是知觉性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 29(知识的掌握 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0(知识领会 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3 31(变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简言之,变式就是指概念或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32(技能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33(心智技能 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4(原型内化 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二、选择题 (一)选择填空题 1(根据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学习分为(ABC)三种。 A(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与 C(机器的学习 D(学生学习 2(有代表性的学习水平分类包括(A D)。 A(雷兹兰 B(冯忠良 C(奥苏伯尔 D(加涅 3(雷兹兰等在对多种有关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基础上,依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ABCD)。 A(反应性学习 B(反应性学习 C(综合性学习 D(象征性学习 4(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它可以分为(ABC)三种。 A(抑制性条件作用 B(经典性条件作用 C(操作性条件作用 D(经验性作用 5(综合性学习是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ABD)。 A(感觉前条件作用 4 B(定型作用 C(模仿作用 D(推断学习 6(象征性学习是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所特有,包括(ABC)三种。 A(符号性学习 B(语义学习 C(逻辑学习 D(技能学习 7(加涅将学习分为(A)六类。 A(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B(连锁学习、辨别学习、抽象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C(连锁学习、辨别学习、简单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D(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复杂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8(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C)。 A(接受学习 B(规则学习 C(发现学习 D(连锁学习 9(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B)。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简单学习 D(复杂学习 10(通常可利用(ABC)来探讨学习的电生理机制。 A(脑电图 B(诱发电位 C(微电极技术 D(神经递质 11(通常可利用(A D)来探讨学习的生化机制。 A(脑区域能量代谢 B(诱发电位 C(微电极技术 D(神经递质 12(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的基本观点是(B)。 柏拉图与理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C)。 A(所有知识都是有机体生来就具备的,认识是由感觉开始。 5 B(认识由感觉开始,知识是建立在由经验而获得的各种基本感觉的基础上的。没有经验,便不可能有知识。 C(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 D(所有知识都是有机体生来就具备的。人们只是在不能回想起心灵中已有的知识时才需要学习。 13(属于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哲学——心理学传统的学说大致包括(ABCD)几种。 A(感觉论 B(还原论 C(机械论 D(联想主义 14(属于柏拉图与理性主义这一哲学——心理学传统的学说大致(ABC)几种: A(先天论 B(活力论 C(整体论 D(外周论 15(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应建立在(ABD)的基础之上。 A(以形而上学为基础 B(以数学为方法 C(以思维为形式 D(以经验为内容 16(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是一个统觉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依次包括(DCBA)四个阶段。 A(方法 B(系统 C(联合 D(明了 17(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理论的要点是(BCD)。 A(学习是顿悟的过程 B(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C(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D(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18(桑代克认为,试误过程主要受(ACD)等“学习的公律”的支配。 A( 练习律 B( 反应律 C(效果律 D(准备律 6 19(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A)。 A( 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B( 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区别程度 C( 信息的强度 D( 信息的区别程度 20(赫尔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AB)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A(降低内驱力 B(满足需要 C(增强内驱力 D(需要缺失 21(赫尔认为,发生学习的基本条件是(AB)。 A(内驱力 B(强化。 C(训练 D(信息 22(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AB)两类。 A(应答性行为 B(操作性行为 C(有意行为 D(无意行为 23(斯金纳认为一个完整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模式由(ABC)组成: A(辨别刺激 B(操作行为 C(强化刺激 D(应答行为 24(下列条件作用中,属于消极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的是(AB)。 A(回避条件作用 B(逃避条件作用 C(操作条件作用 D(非条件作用 25(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 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A)。 A(消退 B(强化 C(刺激 D(应答 26(通过逐步(B)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7 A(消退 B(强化 C(刺激 D(应答 27(通过(A)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A(消退 B(强化 C(刺激 D(应答 28(在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是(A)。 A(回避条件作用 B(逃避条件作用 C(经典性条件作用 D(非条件作用 30(格式塔学派的经典实验是(B),其研究者是(D)。 A(猫解决疑难笼实验 B(黑猩猩香蕉实验 C(桑代克 D(苛勒 3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ABC)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评价 D(新知识的领会 32(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ABCD)等基本教学原则。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33((A)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A(期待 B(强化 C(反射 D(抑制 34(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影响最大的 是(AB)。 A(程序教学 B(行为塑造 8 C(强化原理 D(正强化 35(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B)的过程。 A(认知结构 B(完形 C(习惯 D(联结 36(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A)的过程。 A(认知结构 B(完形 C(习惯 D(联结 37(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构建良好的认 知结构常常需经过(AC D)三个过程。 A(获得 B(习惯 C(转化 D(评价 38(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它们是(A)。 A(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B(动机原则、反应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C(动机原则、结构原则、消退原则、强化原则 D(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巩固原则 39(发现学习法的提出者是(A)。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加涅 40(程序教学法的提出者是(B)。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加涅 4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虽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特别重视(B)。 A(学生认知地图的构建 B(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C(学生形成习惯 D(学生形成联结 9 42(位置学习实验的研究者是(C)。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托尔曼 D(加涅 4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C)的基础之上的。 A(社会人性论 B(性善论 C(自然人性论 D(性恶论 4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B)。 A(社会人性 B(自我概念 C(自然人性 D(尊重和自尊 4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尊重 B(性善论 C(自尊 D(性恶论 46(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这一根本特点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进而否 定接受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AC)错误认识。 A(将接受学习视为被动的机械的学习 B(将接受学习视为被动学习 C(将接受学习与创造性对立起来 D(将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对立起来 47(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于(A B C)。 A(它是新知识的锚,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B(为新知识提供支架 C(避免学生机械式学习 D(促进学生形成习惯 48((B)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 A(注意 B(学习积极性 C(意志力 D(需要 10 49(有无学习积极性经常从(A B D)等方面体现出来。 A(注意状态 B(情绪状态 C(心理状态 D(意志状态 50(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学习主要有(A B C)。 A(推力 B(拉力 C(压力。 D(动力 51(奥苏伯尔指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A B C)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动力 52(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 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A B C D)的变化而变化。 A(年龄及性别 B(个性特征 C(社会地位 D(文化背景 53(在学生的发展中,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的时期是(A);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最为突出的时期 是(B);认知内驱力最为突出的时期是(C)。 A(儿童早期 B(儿童后期和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4(班都拉把强化分为(A)等三种。 A(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B(正强化、负强化、自我强化 C(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替代性强化 D(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54(要想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A B C)。 A(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B(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C(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D(满足学生的需要 11 55(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A B)等途径来形成。 A(直接发生 B(间接转化 C(积极强化 D(消极强化 56(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A 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57(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C D)。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58(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A B)。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9(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学习迁移,属于(C)。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60(学习哺乳动物概念后,再学习灵长目的概念,属于(B)。 A(自下而上的迁移 B(自上而下的迁移 C(正迁移 D(水平迁移 61(经验整合可通过(A B C)等方式实现。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62(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知识可分为(B)。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2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D(个体知识和社会知识 63(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可以将知识分为(C)。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D(个体知识和社会知识 64(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知识可以分为(A)。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D(个体知识和社会知识 65(根据知识的使用意义,知识可以分为(D)。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D(个体知识和社会知识 66(知识表征的类型有(A B C D)。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67((A)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 A(命题 B(概念 C(关系 D(论题 68(加涅认为,图式一般具有(B C D)等基本特征。 A(刺激反应 B(含有变量 C(具有层次 D(促进推论 69(心理学家诺曼和鲁墨哈特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的掌握需经过(ABC)等阶段。 A(生长 B(重构 C(协调 13 D(控制 70(冯忠良提出了知识掌握的(A)三阶段理论。 A(领会、巩固、应用 B(生长、重构、协调 C(生长、协调、控制 D(生长、重构、控制 71(知识的领会是通过对教材的(A)来实现的。 A(直观和概括 B(识记与保持 C(具体化 D(直观和识记 72(知识的巩固是通过对教材的(B)来实现的。 A(直观和概括 B(识记与保持 C(具体化 D(直观和识记 73(知识的应用则是通过过程(C)来完成的。 A(直观和概括 B(识记与保持 C(具体化 D(直观和识记 74(奥苏伯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A)。 A(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列结合学习和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概念学习 75(奥苏伯尔根据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分为(B)。 A(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列结合学习和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概念学习 76(学过“萝卜”、“芹菜”、“油菜”等概念后,再学“蔬菜”这个概念,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派生类属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4 77(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B)。 A(概念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78(从整体上来说,知识的领会主要是通过对教材的(C)两个认识环节实现的。 A(分析与综合 B(抽象与概括 C(直观与概括 D(分析与比较 79(知识巩固的实质是(A)。 A(记忆 B(抽象 C(概括 D(应用 80(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有(ABCD)。 A(视觉编码 B(语音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81(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D)。 A(视觉编码 B(语音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82(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是(A)。 A(视觉编码 B(语音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83(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B)的方式存在的。 A(视觉编码 B(语音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84(对于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以(C)的形式进行加工的。 A(视觉编码 15 B(语音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85(知识的应用主要包含(ABCD)等彼此相连而又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成分。 A(审题 B(联想 C(解析 D(类化 86(骑车、跑步、游泳等活动,属于(A)。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87(打字、射击等活动,属于(B)。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88(跳水、自由体操、舞蹈等活动,属于(C)。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89(足球、排球等球类活动,属于(D)。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90(操作技能的学习依次可以分为(A)四个阶段。 A(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 B(操作的熟练、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模仿与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熟练、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模仿与操作的定向 D(操作的模仿、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 91(斯腾伯格将心智技能区分为(A)。 A(执行技能与非执行技能 B(基本策略技能与支持策略技能 C(认知技能、元认知技能和资源管理技能 D(识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16 92(一般策略的(A);宏观策略的(B);微观策略的(D)。 A(可迁移性大,可教性差 B(可教性和可迁移性均较好 C(可迁移性较差 D(可教性好,可教性差 (二)选择连线题 1(将下列论述与其出处用线段连接起来。(3分) (《荀子?儒效》)学习是一个“闻一见一知一行”的活动过程, (《中庸》)学习过程是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组成的。 (后人)学习过程是由“立志一博学一审问一慎思一明辨一时习一笃行”七步组成的。 2(将下列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柏拉图) 学习的官能训练说(沃尔夫) 学习的自然展开说(卢梭) 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赫尔巴特) 3(将下列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 刺激——反应说(华生) 接近性条件作用说(格思里) 内驱力降低说(赫尔)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斯金纳) 4(将下列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苛勒) 认知一发现说(布鲁纳) 有意义接受说(奥苏伯尔) 认知一目的说(托尔曼)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观察学习理论(班都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 5(将下列动机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阿特金森)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等) 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都拉)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6(将下列迁移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17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关系理论(苛勒) 分析一概括说(鲁宾斯坦) 符号性图式理论(霍利约克等) 产生式理论(安德森等) 结构匹配理沦(金特等) 情境性理论(格林诺) 7(将下列操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闭合回路理论(亚当斯) 图式理论(施密特) 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菲茨与波斯纳) 心智技能形成二阶段理论(安德森) 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加里培林) 8(将下列有关社会规范学习的理论与其代表人物用线段连接起来。 道德认知理论(皮亚杰)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 社会学习理论(班都拉)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 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产生的。 改正: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产生的,如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亦可引起行为的变化。 2(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生活方式越简单,其行为的先天成分就越小,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大。相反,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生活方式越复杂,其行为的后天成分就越小,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大,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小。 改正: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生活方式越简单,其行为的先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小。相反,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生活方式越复杂,其行为的后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小,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大。 3(接受学习是在主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现实能动的反映及发现创造,从而确立起相应的经验结构来实现的。 改正:接受学习中是学习者通过将传授者所传递的经验进行吸收加工和主动构建,从而确立起相应的经验结构来实现的。 4(发现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将传授者所传递的经验进行吸收加工和主动构建,而构建起一定的经验结构来实现的。 改正:发现学习是在主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现实能动的反映及发现创造,而构建起一定的经验结构来实现的。 5(意义学习即在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改正: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18 6(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改正:机械学习即在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7(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正确 8(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个体获得经验的两条途径,不存在高级与低级之分。 正确 9(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地图。 改正: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10(智力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运动技能是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改正:智力技能是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11(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 正确 12(惩罚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改正:负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3(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改正: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4(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正确 15(消退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改正: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16(消退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强化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改正: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即通过不予强化来减少某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17(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正确 18(编码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 改正:编码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 19 19(在学习的动力因素中,拉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 改正: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 20(在学习的动力因素中,压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 改正: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 21(在学习的动力因素中,推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 改正: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 22(外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改正: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23(内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改正: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24(一般而言,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可能性越小,效果越差。 改正:一般而言,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25(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阻碍作用。 改正: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26(视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改正: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27(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的。 改正: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的。 28(对于短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的。 改正:对于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的。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习是一个获得及其积累经验的过程,(5分)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个体在头脑中产生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2分)这种主观反映即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获得与积累,心理结构也就逐步地形成与发展起来。(3分) 2(试比较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行为变化与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的区别。 就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行为变化而言,其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而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的速度相对较快;疲劳、创伤等因素致使行为水平降低,而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行为水平,使之更熟练、更合理等;药物(如兴奋剂、镇静剂等)引起的行为变化持续时间较短,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相对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具有稳定性。比如,即使多年不骑自行车,只要稍加练习,即可恢复如初。总之,依据行为的变化来推断学习是否发生时,应注意上述区别 3(简述学习的作用。(5分) 20 第一,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3分) 第二,学习是个体的发展和人类进化的助推器。(2分) 4(简述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观点。(6分) 随着信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研究的进展,人们试图将人类学习的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2分)依据信息加工观点,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人、加工处理与输出。(2分)根据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1974)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即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记忆的信息加工)。(2分) 5(简述学生学习的派生性特点。(6分) 通过主动的构建而进行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派生性特点。(1分) 第一,学生学习的间接性 第二,学生学习的定向性 第三,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第四,学生学习的意义性 第五,学生学习的言语性 6(简述学习理论的学科性质。(6分)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它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2分) 鉴于学习理论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2分) 鉴于学习理论主要探讨行为(包括内部行为),并试图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变化,从而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又是一种基础理论。(2分) 7(简述学习理论的特定职能。(5分) 第一,学习理论要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与方法;(2分) 第二,学习理论是对有关学习法则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2分) 第三,学习理论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1分) 8(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理论的应用的观点。(7分) 关于学习理论的应用问题,奥苏伯尔的观点是有启迪的。(1分)他认为,虽说到目前为止,学习理论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否认的缺陷,但这决不意味着学习理论在应用于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着必然的或内在的限制因素,而仅仅是某些流行的学习理论的特征,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中发生的学习。(2分)在他看来,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都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科学所必须的,没有哪一个能代替另一个。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但必须更加注重应用。(2分)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说即便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也无法告诉我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但它确实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可行的起点。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关键因素,其可靠的答案大多数来自学习理论的研究。(2分) 21 9(简述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理论的要点。(6分) 第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2分) 第二,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2分)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3分) 10(简述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6分) 第一,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第二,刺激泛化与分化; 第三,恐惧性条件作用; 第四,高级条件作用。 11(简评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说。(8分) 在高级条件作用中,条件作用的发生不再需要无条件刺激的帮助,因而它极大地拓宽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范围。(2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往往都不是由无条件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高级条件作用,由与无条件刺激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2分) 以广告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为例,一些广告上的产品本来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广告设计者将这些产品与一些诱人的刺激形象以及一些赞赏性的语言匹配在一起,因而引起了人们对它们的好感与青睐。(1分)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有效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2分) 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1分) 12(简述刺激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6分) 第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4分) 在华生看来,学习的过程乃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间牢固联结的过程。不仅动物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人类的学习也在于形成习惯。 他认为,条件反射动作是动作的单元。复杂的习惯,就是由这种单元结构而成的。简单的条件反射反应和复杂的习惯反应之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所以习惯的形成也就是条件性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问题。 第二,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2分) 在学习的规律方面,华生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而不同意桑代克的效果律。 13(简述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的异同。(8分) 第一,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消极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2分) 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6分)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在个体作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个体实际经受了由厌恶刺激带来的痛苦; 在回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因有机体事先作出的反应而得以避免,个体并未实际遭受厌恶刺激的袭击。 正因为如此,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就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22 14(简述惩罚与消极强化的区别。为什么必须慎用惩罚,(10分) 第一,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2分) 第二,消极强化则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分) 第三,动物实验表明,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2分) 第四,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2分) 第五,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2分) 15(简述程序教学。(8分) 第一,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2分) 它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后,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能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顺序进人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4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2分) 16(简述顿悟学习的实质及其基本观点。(8分) 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2分) 其基本观点有两点:(6分) 第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第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第三,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17(简评完形——顿悟说。(6分) 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一试误说那样完整而系统,其实验范围也较有限,在当时的影响也远不及联结说。(2分) 但是,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分) 这对反对当时联结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前创造科学的学习理论体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分) 18(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8分)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分)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分) 第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 布鲁纳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后认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3分) 23 19(简述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8分) 第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分) 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1分) 第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分) 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分) 20(简述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6分) 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包括: 第一,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 第三, 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第四,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作结论的资料; 第五,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第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21(简述发现学习的特点。(10分)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情境性的探索学习,具有以下的几个显著性特点:(2分) 第一,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2分) 第二,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分) 第三,自我激励式的学习。(2分) 第四,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2分) 22(简述发现学习的意义。(6分) 第一,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2分) 第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2分) 第三,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分) 23(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8分) 第一,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组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4分) 第二,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2分) 第三,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2分) 24(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8分)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后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2分) 从客观条件来看:(2分) 24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也就是说,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4分) 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 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25(简评接受学习。(6分)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尽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而且便于储存和巩固。(2分)由此,奥氏所倡导的接受学习,对于反对布鲁纳的不问学生实际的发现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 但是,奥氏接受学习的含义,同样是模糊的,他未能弄清接受学习的本质,对于接受学习的评价存在夸大不实之处,因而同样不是一种完备的科学理论。(2分) 26(简述认知一目的说的基本内容。(6分) 第一,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3分) 第二,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3分) 27(为什么说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是规范学习的核心,(10分) 社会规范学习是知、情、行的整合,即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综合。通过认知学习形成对社会规范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情感学习产生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这种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状况构成个体对社会规范的基本态度倾向,决定着个体对社会规范的接受程度。这是规范学习的核心。(4分) 这里有三种情况:(6分) 第一,认识与体验不一致,表明有意义障碍或情感障碍存在,社会规范的接受程度就表现为依从性水平 第二,认识与体验相一致,表明个体学习过程中不存在意义障碍或情感障碍,社会规范的接受便处于认同性水平 第三,认识与体验紧密结合,并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为信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信念是情感与认知的结晶。社会规范学习便进人信奉性水平。 28(加涅认为,学习可以分解成哪八个阶段,(8分) 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2)领会阶段 (3)习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25 (6)概括阶段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29(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8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3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5分) 第一,自然人性论 第二,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第三,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第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第五,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30(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积极意义。(10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2分) 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 第一,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2分) 第二,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2分) 第三,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2分) 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是不正确的,是言过其实的。(2分) 31(简述人本主义关于学生中心的教学观。(6分)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2分) 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2分)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2分) 32(简述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5分) 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 第一,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2分) 第二,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2分) 33(简述建构主义知识观。(12分) 第一,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3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做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知识不是一劳 26 永逸、静止不变的,知识有其发展性、演化性。因为认识不可能有准确无疑的开始和准确无疑的终结。 第二,知识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3分)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或法则,知识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第三,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3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我们借助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和概念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每一个学习者的认识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过程。 第四,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3分) 建构主义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建构主义的知识主要是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知识和认识必须是有用的。科学的知识也是建构的知识,必须从特定的关系、兴趣和问题的角度得到验证,还必须证实它是具有“生存力”和“可操作性”的。 3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14分)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首先是从对传统学习理论的反思开始的。造成当今学校中的许多学习无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依据的有关学习假设是错误的。(2分) 学习的实质是: 第一,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4分)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在的信息纳人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第二,学习是主体建构的自组织循环系统。(4分) 学习在整体上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是建构主义从认知生物学、自组织系统理论和现代控制论思想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三,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4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习就像思维和认识一样是一种主体现实建构的自我控制的过程,这种积极的建构将是反馈的,并且在先前的结构和网络的基础上发生。因此,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34(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8分) 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来说明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基本观点。(2分) 目标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 (2分) 第二,把社会化和文化适应作为教学目标。(2分) 第三,将专业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2分) 35(简述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8分)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2分) 27 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2分) 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2分) 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2分) 36(简述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10分)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2分)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如果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发生。所以说,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4分) 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因为正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与那些使个体感到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学习期待。(2分)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的必不可少的成分。(2分) 37(简述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12分) 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第二,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第三,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第四,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第五,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第六,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38(简述成就动机的高低对人的行为的影响。(6分) 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3分) 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而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作出决策。(3分) 39(简述影响学生成败归因的因素。(10分) 第一,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2分) 第二,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2分) 第三,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看法。(2分) 第四,教师或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和归因,学生的性格类型,教育训练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归因。(4分) 40(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14分)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2分) 激发措施:(12分) 第一,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28 第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第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第六,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6分) 第一,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4分) 第二,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分) 42(什么是个体知识,谈谈你对个体知识的理解。(8分) 个体知识,是某个体的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无论是人类知识还是个体知识,其实质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4分) 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知识的产生基础和表现形式两个方而来理解: 第一,从知识的产生基础来看,它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产生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反映活动的主体与作为反映对象的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没有被反映的对象,即没有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作用,则头脑中不会产生任何反映。因此,知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客观性。(2分) 第二,从知识的表现形式来看,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是一种主观表征。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它又具有主观性。(2分) 43(简述知识的作用。(12分) 第一,知识是人们活动的定向工具。(2分) 知识对活动的定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任何活动都是有方向的,而方向又是由目的决定的。因此,确定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活动定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活动目的的确定又必须对活动的条件和情境等进行辨认,并预测各种变化的可能比而辨认与预测均需以有关的知识为依据。(2分) 其次,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作用于某种对象,使对象发生合乎要求的变化而完成的。(2分) 第二,知识是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2分) 能力作为一种个体心理特征,是对活动的进行起稳定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个体经验。这种个体经验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2分) 第三,知识的掌握程度制约着问题的解决水平。(2分) 44(简述知识学习和掌握的作用。 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掌握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分) 第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分) 第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2分) 第三,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2分) 45(简述直观及其基本特点: 直观是由反映事物的外表特征与外部联系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构成的。(2分) 29 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直观总是在一定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发生的。在实际教学中,用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刺激物,或者是实物,或者是实物的模像,或者是言语刺激;(2分) 第二,直观过程中总是包含有一定的感知活动,但不限于感知,还包含有想象、思维和记忆等成分;(2分) 第三,直观只能反映个别事物的感性特征与联系,只能提供领会概念与规则所必需的基础性的知识经验。若要形成相应的概念与规则,则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人的思维加工。(2分) 46(简述知识巩固的作用。(6分) 知识的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知识的巩固是积累知识的前提;(2分) 第二,巩固有赖于领会,领会也有赖于巩固;(2分) 第三,就知识的应用方面来说,也必须以习得知识的巩固为前提。(2分) 47(简述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识记是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记忆效果,首先要有良好的识记只要讲求方法,尊重识记规律,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1分) 第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1分) 第二,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1分) 第三,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1分) 第四,对材料加工的精细度。(1分) 第五,对所学材料进行合理组织。(1分) 第六,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1分) 第七,觉醒状态。(1分) 48(简述知识领会与知识应用的关系。(10分) 第一,知识领会与知识应用的联系 应用是在领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对知识领会的检验与发展就知识掌握而言,领会与应用在进程上是有顺序性的,不能任意违反。(2分) 第二,知识领会与知识应用的区别 知识的领会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化过程,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2分) 从认识活动的进程来说,前者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后者是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感性的过程;(2分) 从逻辑意义上来说,前者是归纳过程,后者则是演绎过程;(2分) 从思维过程的内容方面来说,前者在于通过对同类的一些具体事物的一系列分析,分别抽出这类事物的共有的一系列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这类事物的概念、原理、定理或法则等抽象知识;后者则要求把抽象知识本身分解为一系列本质特征,并在这些本质特征的指引下去分析具体事物,从中确定这些具体事物是否具有这一系列特征,从而判定这种抽象知识能否包括这些知识的具体化过程。也就是说,是把从一类事物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些具体事物。(2分) 49(简述知识应用的作用。(10分) 第一,应用是知识掌握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2分) 一方面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等。(2分) 知识的应用需以知识的领会与巩固为前提,因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可以检验知识的实际领会 30 水平与知识的巩固程度。(2分) 知识的应用不仅可以检验知识的领会与巩固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领会和巩固水平。 第二,知识应用能促进广泛的迁移。(2分) 第三,知识应用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分) 第四,知识的应用有助于能力形成。 50(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一般因素。(6分) 第一,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2分) 第二,问题的特征;(2分) 第三,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2分) 51(简述技能的特点。(6分) 综合技能的有关研究,可以归纳出技能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分)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2分) 第三,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活动。(2分) 52(简述熟练技能的基本特性。(5分) 一是流畅性 二是迅速性 三是经济性 四是同时性 五是适应性 5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不同之点。(8分) 第一,动作的客观性。 第二,动作的精确性。 第三,动作的协调性。 第四,动作的适应性。 54(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6分) 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第二,动作执行的内隐性。 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借助内部语言) 55(简述技能的作用。(6分) 第一,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第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三,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56(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动作的形成的五个阶段。(10分) 第一,动作的定向阶段; 第二,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 第三,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31 第四,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第五,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57(简述操作技能培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8分) 第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第二,必要且适当的练习; 第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第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8(简述动觉训练的主要策略。(6分) 第一,应用多种动觉训练方法; 第二,动觉训练方法与其他训练方法结合; 第三,动觉训练与其他感知觉训练结合。 59(简述心智技能的作用。(6分) 第一,心智技能是经验获得的必要条件; 第二,心智技能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第三,心智技能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之一。 60(简述社会规范的特点。(6分) 第一,社会规范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是用以衡量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作出判断的依据。 第二,社会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提出的,是依据社会组织自身的利益需要及价值观确定的,具有鲜明的社会制约性。 第三,社会规范随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组织的变更而变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 6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内涵。(6分) 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2分) 第一,社会规范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2分) 第二,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2分)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10分) 个体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适应有生理适应与心理适应两种:(2分) 生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行为的变化。(1分) 心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心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行为的变化。学习属于心理适应范畴,是一种以心理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3分) 显然,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适应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个体的反映活动及其身心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内在机制,个体的行为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外在表现。(2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一系列的反映动作在内部构建调节行为的心理结构的过程。由于心理结构作为行为的内在 32 调节机制而存在,因而心理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行为的变化而行为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2分) 2(试述学习的实质。(15分) 要把握学习的实质,首先应了解下面几点: 第一,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4分)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个体在头脑中产生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2分)这种主观反映即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获得与积累,心理结构也就逐步地形成与发展起来。(2分) 第二,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5分) 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是内在的,难以直接观察到。但由于心理结构是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所以其形成、发展状况可以依据个体的行为变化来加以推断,并最终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2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产生的,如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亦可引起行为的变化。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将学习简单地定义为行为变化的过程,这是不确切的。必须区分由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与非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就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行为变化而言,其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而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的速度相对较快;疲劳、创伤等因素致使行为水平降低,而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行为水平,使之更熟练、更合理等;药物(如兴奋剂、镇静剂等)引起的行为变化持续时间较短,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相对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具有稳定性。比如,即使多年不骑自行车,只要稍加练习,即可恢复如初。总之,依据行为的变化来推断学习是否发生时,应注意上述区别。(3分) 第三,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6分) 个体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适应有生理适应与心理适应两种:(1分) 生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行为的变化。(1分) 心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心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行为的变化。学习属于心理适应范畴,是一种以心理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2分) 显然,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适应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个体的反映活动及其身心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内在机制,个体的行为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外在表现。(1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一系列的反映动作在内部构建调节行为的心理结构的过程。由于心理结构作为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而存在,因而心理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行为的变化而行为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1分) 3(试述学习的作用。(15分) 第一,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8分)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物种进化水平不同,学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生活方式越简单,其行为的先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小。相反,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生活方式越复杂,其行为的后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小,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大。(5分) 人类处于物种进化的最高水平,人类的学习能力及其学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一切动物所不能比拟的。与生理成熟和先天遗传因素相比,学习的作用居主要地位。(3分) 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个体生理结构的生长、成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使人类个体从一个生物实体发展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3分) 33 第二,学习是个体的发展和人类进化的助推器。(4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习在其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学习的社会意义更为显著。学习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也是人类进化的助推器。人类有史以来就离不开学习,而人类以后的发展、演化更需要学习,人类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类学习史。学习与人类生存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学习是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4(试述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观点。(15分) 该观点由列昂节夫提出。(2分) 该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活动,人认识周围世界,形成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反过来,活动本身又受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2分) 该观点认为,一切活动的结构都是环状的,是由下面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一种环状结构,是由定向环节、执行环节与反馈环节组成的。(2分) ?定向环节(又称感受环节、内导系统或输人系统)(2分) 包括主体的感受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作用并传递到神经中枢的一系列的反映动作,这些动作是中介性环节,因为它们连接着刺激与反应。通过定向环节,可以揭示刺激的特征及其意义,认知新环境,并在头脑中建立起调节行为的定向映象。 ?执行环节(又称运动环节、行动环节或输出系统)(2分) 执行环节又称运动环节、行动环节或输出系统等,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加工并执行动作反应的过程。该环节是在定向映象的调节、支配下,紧接着定向环节而发生的效应过程,其作用是将定向映象付诸实施,对动作的对象施加影响。 ?反馈环节(又称返回系统或回馈式内导系统)(2分) 借助于返回联系以修正、充实原来传人的映象。其作用在于对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评定,进而矫正行动。 上述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一种特殊的系统,其中,学习的定向环节直接制约着执行环节,对于学习的进程及其结果具有决定作用。(1分) 学习的环状结构观点简要、概括地论述了学习发生的机制,将学习视为连续的、可调控的活动过程,这与实际是相符合的。当然,就环状结构中的每一环节而言,仍有待深人研究。(2分) 5(试比较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10分) 人类与动物学习比较而言,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有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但人类与动物的学习在本质上是不同的。(2分)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习的功能与动力来说,动物学习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其生理需要;而人类学习则是主动适应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满足其生理的和社会的需要。(2分) 第二,从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来说,动物主要是以直接的方式来获取个体的经验,或者主要依靠其先天遗传的种族经验,在学习内容的质与量方面也不可与人类相提并论;人类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以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并能够概括、抽象事物及其关系。(2分) 第三,从学习机制来看(动物的学习主要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学习环节较为简单;人类学习主要是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作用,第二信号系统给人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学习机制,也使得人类的第一信号系统不同于动物,并发展了更为高级的心理功能。(2分) 动物与人类的学习虽有共同点,但其本质是不同的。既不能抹杀二者的区别,把人的学习导向生物学化的方向,也不能盲目、绝对地否认动物与人类学习的连续性、共同性,把人的学习导向社会学化的方向。(2分) 34 6(试比较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10分) 机器学习主要指计算机学习,它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就是计算机系统如何获得信息并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分) 但是,人工智能不等于人的智能的复制,机器学习也不能等同于人类的学习,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机器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3分) 机器本身是人造的,工作程序是人编的,工作过程是受人控制的。因此,机器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具有自动性,但也需要有人的干预,绝对的超人的自动化是不存在的。 第二,机器也不具有人的思维的社会性。(3分) 机器不能模拟人的社会意识。机器不具有主观世界,没有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意识、情感、兴趣及其他心理活动等。 在对于人脑与电脑、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关系问题上,应进行辩证的分析,既不能把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限绝对化,也不能抹杀二者在性质上的差异。机器学习不等于人类的学习,而是人类学习的物化。机器学习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1分) 但是,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人类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新开端。通过将人的思维活动物化,并对人的某些认识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学习,揭示人类思维的内在机制。(1分) 7(试述加涅的学习分类。(13分) 加涅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2分) 智力技能: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习题。智力技能又包括一系列子类别,加涅依据学习的不同层次所划分的八类学习都可以视为智力技能。(2分) 认知策略: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如何选择性地注意、如何编码以便于提取、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迁移,诸如此类的调节控制过程都是通过认知策略来完成的。(2分) 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与智力技能类似,言语信息也包括复杂程度不同的一些子类别,最简单的是名称或命名,即了解、知道学习对象的名称或称呼;其次是用简单的命题来表达某一事实;还有一种是指由相互关联的事实、命题等构成的知识体系。(2分) 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该技能是在不断的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2分) 态度: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个体采取何种动作是受到态度影响的。个体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学习态度,比如通过某种特殊事件、通过模仿或其他亲身经历来形成态度。(2分) 加涅认为,每一种学习结果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其产生依赖于不同的内外条件。教学只有了解各种不同的条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结果的产生。应该说这一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 但是,加涅的五类学习的含义除态度以外,前四类的含义是含糊不清的,我们不能盲从。(1分) 8(试述冯忠良的学习分类思想。(10分) 冯忠良(1992, 1998)认为,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类:(2分) 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 35 相应的认知结构。具体讲,知识的学习是通过领会、巩固与应用三个环节完成的,每一环节又有其特殊的心智动作。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4分) 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有心智技能学习与操作技能学习两种。技能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为复杂,不仅包括对活动的认识问题,还包括活动或动作的实际执行问题。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同时还要能够实际做出动作。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2分) 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的学习既包含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问题,因此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复杂。(2分) 9(试述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10分) 第一,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4分) 从狭义的教育来说,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接受学习,这是由学生所处的教育系统的整体特性决定的。(1分) 狭义的教育即教学,是一种经验传递系统,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它是由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即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即学生及其学习活动)、作为传递对象的经验(即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1分)学生及其学习活动是该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学生的学习本性是由经验传递系统本身的整体特性以及学生在这种人际交往系统中的地位与职能决定的。背离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特性,受制于系统整体结构的基本原则,就难以准确、深人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也难以科学地揭示学生学习的本性。(2分) 第二,接受学习的构建本性。(6分) 经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反映客体时所产生的主观产物。因此,经验不是物,经验的传递也不同于物的传递,绝不能以物的传递模式来曲解经验的传递和接受学习。(2分) 物的传递是以现成的形式进行的,即传递的对象不改变性质,不改变存在的形式,仅仅发生位置的移动而已。在物的传递系统中,传递者处于主动给予地位,而接受者处于被动承受地位,传递对象在传递过程中不变质、不变形,接受者只需伸手、张口即可接受到。 经验的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于物的传递的,因为经验是主观产物,物是客观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经验进行一系列的变质、变形的处理后,才能进行经验的传递。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构建活动,接受者才能获取信号所表示的意义,即形成经验结构。(2分) 总之,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构建活动来接受信息,形成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学生学习的构建本性也越来越为研究者所认同,如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就非常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2分) 10(试析实际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这一根本特点存在错误理解的主要原因。(10分) 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这一根本特点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进而否定接受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错误认识: 第一,将接受学习视为被动的机械的学习。(4分) 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就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有所论述:“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在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他们的身上流过„„每逢这个源泉开放的时候,他们便把他们的注意当作一个水槽一样,放在他的下面,一点不要让滚出的东西跑掉了”(夸美纽斯,1632,1657)。在这里,夸美纽斯将知识比喻为溪流,从教师的嘴里流出,直接灌注给学生。这可以说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描述。注人式教学的根本错误就是以物的传递模式来曲解经验传递过程。(2分) 尽管人们对注入式教学的机械、被动性进行了批判和否定,但未能抓住其错误的根本所在, 36 而且更可悲的是,一些批评家非但没有为经验传递恢复真相,反而沿用同样的错误观点,否定教育的经验传递本性及接受本性,这无疑是一种将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泼掉的愚蠢行为。(2分) 第二,将接受学习与创造性对立起来。(6分) 个体获取经验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接受,一是通过发现。通过亲身实践而发现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妨碍创造性的产生,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1分) 真正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是具有科学的创造态度和创造力的人。而通过接受学习,个体不仅可以学到作为创造力的构成要素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可以学习到前人创造某种经验的科学态度。接受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2分) 此外,事实也证明,真正的发现与创造都是在接受前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的,仅依靠简单的创造技法的训练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稳定的创造性的。一味地强调让学生发现、创造而忽视接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2分) 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本性是由教育系统的本性决定的,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定接受——构建本性,必将导致否定教育,也将否定教育的发展。(1分) 11(试述学生学习的派生性特点。(15分) 通过主动的构建而进行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派生性特点。 第一,学生学习的间接性。(3分) 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因此,所获得的经验具有间接性,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间接性将反映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第二,学生学习的定向性。(3分) 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无论是传授经验还是接受经验,双方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这与依靠盲目的尝试而发现和获得经验是完全不同的。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传授经验,而学生又在教师的正确的符合规律的指导下接受经验,这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学生学习的连续性。(3分)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学习可以说,前面的学习为后来的学习提供准备、条件,而后面的学习又是前面学习的补充和发展。充分利用这种连续性特点来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的合理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第四,学生学习的意义性。(3分)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的意义性,另一是学习内容的意义性。学生要真正地接受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必须以有意义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接受经验,绝不是仅仅感受到媒体或信号的存在,而是了解这些媒体或信号所负载、表达的信息。传授者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讲解教学内容,学习者充分利用原有经验来理解新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另外,学习者所接受的内容是前人科学研究的成果,它们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意义的信息。接受这些有意义的信息,可以促使学生构建合理的、完善的心理结构。 第五,学生学习的言语性。(3分) 在经验传递系统中,传递经验的主要媒体是言语信号,这使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也能够超越狭隘的具体事物的限制,去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由低级、具体的水平向高级、抽象的水平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言语符号所标志的内容,并正确地利用言语来构建经验结构。 37 12(试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存在的三对争论。(10分) 经验主义传统强调行为的发展取决于经验,而理性主义则注重行为的先天的、预定的心理倾向,这就是所谓的后天与先天之争;(3分) 经验主义认为对行为的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理性主义则看重事物的整体性,这就形成了部分与整体之争;(3分) 经验主义认为经验证据和材料是致关重要的,而理性主义则强调通过预感、直觉和推理可以更有效的了解行为,这可以称为实验与推理之争。(3分) 这些争论对学习理论流派的形成关系极大。(1分) 13(试评价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10分)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虽然并不完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错误。(2分) 但是,联结一试误理论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联结一试误说不仅企图说明什么是学习,同时还试图指出学习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遵循哪些规律,学习又有哪些特点。(4分) 因此,联结一试误说的提出,对于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出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有促进意义的。联结一试误说的提出,有利于确立学习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的建立。(2分) 此外,联结一试误说的提出,引起了有关学习理论的一系列争论与研究,这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2分) 14(试述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式。(12分)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 (2分)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过程:(10分) 第一,信息流 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人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钟。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人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做出反应。 第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 38 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人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由此可见,期待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5(试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12分) 班都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2分) 班都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2分)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2分)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它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信息的保持主要依赖于两种符号系统:一是表象系统,一是言语系统)(2分) ?动作再现过程是第三个子过程。它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念的反应模式,把符号性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练)(2分) ?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2分) 16(谈谈你对知识的掌握的理解。(14分) 所谓知识的掌握,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分)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知识的掌握发生在知识的传递系统中。(2分) 知识传递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及传递知识的教学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第二,知识是活动对象的主观映象。(2分) 当代认知心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信息的获得必须经过主体对外来输人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生理与心理的转化才能实现。(2分) 首先要接收外界的信号,将信号本身所具有的物理能量转化为主体感受器官的神经冲动,并传至大脑中枢,以对外界信号进行感受与登录。(2分) 然后对传输信号的媒体进行分辨、确认,并依据原有的知识结构来理解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人的加工和转化,并依据信息本身的特性及联系,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分解、组合等活动,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2分) 第三,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而实现的。(2分) 17(试述提高教材直观与观察成效的方法。(10分) 直观是学生在实物、模像和言语刺激物的作用下,通过各种感官及大脑的复杂反映活动,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感性认识的过程。(2分) 第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分)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各有优缺点。因此,为了提高直观的效果,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问题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形式,注意词和形象的结合。 第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2分) 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分) 39 18(试述理性概括及其过程。(14分)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2分) 第一,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2分) 由于这种概括是根据某一现象或某一系列现象的本质方面而进行的,因此它是由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水平的概括。通过这种思维水平的概括,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感性阶段,而是深入到了事物的内在方面、本质方面,上升到了理性阶段。(2分) 第二,理性概括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在主体对感性材料自觉地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是通过思维过程而完成的。(2分) 第三,在教学条件下,理性的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实现的。(2分) 如果没有前人认识的指导,就难以确定概括的方向,难以区分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因素,从而也就难以确定事物的本质因素,难以获取科学的理性知识。(2分) 总之,通过感性概括,学生只能获得概括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题;只有通过理性概括,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2分) 19(简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4) 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2分)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如果这些感觉信息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2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2分) 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直接记忆中的信息会很快消失;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2分) 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问题的过程。在工作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进行学习和作出决策。(2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信息贮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2分)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知识巩固的全过程而言,它是起于瞬时记忆,经过短时记忆,而达到长时记忆。(2分) 20(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内在机制。(14分) 社会规范学习是由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为需要的一种内化过程。(2分) 第一,规范行为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2分) 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没有情境的作用,不可能产生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行为。规范行为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社会情境的影响。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对他人有影响的个人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规范行为本身就其生物学 40 意义来说,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可见,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2分) 第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2分) 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既不是原始的受刺激物作用下直接发生的本能行为,也不是主体对现实影响所发生的一般的个体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2分) 规范行为的发生,除了要有社会性情境这一外部条件作用外,还必须经过主体内部对行为价值取向的自主选择。(1分) 第三,既然规范行为需经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而发生,则主体内部必然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恰恰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2分) 第四,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1分) 41
本文档为【学习心理学试题库.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8KB
软件:Word
页数:7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