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举报
开通vip

[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1、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注释】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

[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1、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注释】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赏析 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冰霜正惨凄”~先 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送别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忧愁悲苦的。"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可以代表这类诗的基调。有没有人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 有~不多。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唱出豪迈的歌声呢?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一作"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应该指出~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臵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呢?我们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啊!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从诗的诞生至今~一千多年过去了。这漫长的年代已经抹去了许多王朝~却没有能够使这两句诗丧失活力~它至今还广泛流传~使读者为之拍案叫绝。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 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赏析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的许多古代贤王~他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后不见来者”~后代的贤君也将会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自己又怎么能见得着呢: 前代的贤王见不着~后代的贤君等不到~空有治国安民的理想~终一生不得实现~这该是多么令人忧郁的事情啊: 这首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的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恰当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不逢其时、独立悲叹的动人形象。 全诗的语句长短不齐~音调富于变化~更有助于表达诗人起伏强烈的慨叹之情。 4、《终南别业》-- 王维 【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 胜事:快意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 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赏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比较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首句点明地点——渭城。第二句写客舍。这两句诗~虽说无一句送别~但几乎都暗藏着一个“别”字。诗人将送别安排在一个清爽适人的环境中~使被送者产生留恋之情~使送者能达到挽留之意~更能体现两者的友情。三、四两句~明言送别。最后一句承前句而来~说明在渭城这样好的环境里~有朋友和你交流感情,要是出了阳关~满目荒凉~没有那一个是你旧日的朋友~还能有谁同你饮酒谈心,同时也向朋友暗示:阳关之外~没有朋友了~你可要多多保重啊:殷勤的叮嘱~深切的关怀~在这两句里显得十分深沉真挚。 这首诗由写景和抒情两部分组成~但两者又不可分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前两句写景~但写景之中又寓有留恋难舍之意。后两句主要是抒情~但抒情之中~却可以使人窥见未写之景。读了“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人们无论如何也会想到阳关之外广漠荒凉的景色~即使在唐代~人们读到最后一句~也颇有凄凉之感。诗中表现的感情很集中~很强烈~诗句也显得平易精练~易于表达送者朴素真挚的情感。 5、 宣州谢 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 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愁。 秋风万里送来南飞的大雁~面对这种景象应该在高楼上 酣畅地饮酒。 你的文章如建安风骨那样刚健~我的诗向南齐小谢的诗那样清新秀发。 全都满怀超逸的兴致~豪壮的情思飞扬横溢~想要登上青天把明月揽取。 抽刀斩断流水但水更加不停的流~举杯饮酒想消除忧愁但却更加忧愁。 人活在世上不符合心愿~明天就打散头发去摆弄扁舟。 赏析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两个长句激荡排比~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第三、四俩感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中间六句痛苦淋漓的抒发豪情意逸兴~前面的烦忧苦闷一扫而光。诗句自然照应了题中的谢楼和校书叔云~一则是恭维李云的诗文刚健遒劲~颇句建安风骨,二则是说自己的诗歌像小谢那样清新秀发。“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极其浪漫的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诗人再一次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来~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使他潇洒旷达外表下深藏着的悲哀更加深重。诗人时而把自己抛向欢乐的绝顶~时而使自己陷于痛苦的深渊。思想感情的急骤变化和艺术结构的起伏跌宕~在全诗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语言的健举豪爽和比喻的自然天成也为以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表率。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1]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译文2 长安大街上~下着小雨像酥油那样软润~野草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只是萌芽。 这是最值得称道的一年中春季最美好的时节~它远胜过皇城绿柳如云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又名《初春小雨》。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 景物典型鲜明、比喻贴切生动而构思精巧是这首诗的特点。早春的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最具典型的小雨与野草~将他们安排于同一幅画中~鲜明的表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比喻只有一个就是“小雨润如酥”~十分贴切的写出了小雨的软润状态~生动形象。将春雨、小草这些早春景物与尚未出现而又将要出现的“烟柳满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较情景中~并以“绝胜”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构思十分精巧。 7、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 称为“小李杜”。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 神~感情境界 深微 。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 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最后~让我们再以译读的方式来领略一下这首“爱情的绝唱”——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8、《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 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舏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9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 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10、范仲淹《苏幕遮》的赏析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注释]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赏析] 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舏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比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写“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不愧为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的千古名篇。
本文档为【[定稿]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