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举报
开通vip

【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 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文学评论 文学界囊 自导自演的傀儡戏 —— 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鲁博林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之"空城计",原本是属于作者 妙笔生花的虚写.而作者之所以凭空虚构出这一段情节,自导自 演了一场傀儡大戏,根本上是为了人物形象尤其是诸葛亮形象的 塑造服务的,而司马懿的形象在陪衬之余,也相应地发生了脱离...

【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 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文学评论 文学界囊 自导自演的傀儡戏 —— 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 鲁博林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之"空城计",原本是属于作者 妙笔生花的虚写.而作者之所以凭空虚构出这一段情节,自导自 演了一场傀儡大戏,根本上是为了人物形象尤其是诸葛亮形象的 塑造服务的,而司马懿的形象在陪衬之余,也相应地发生了脱离 历史而趋向民间的畸变.两者一主一辅,相映相成,共同唱了这 样一出流传千古的好戏. 关键词:三国,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 中国分类号:I207.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l1(2010)03一O062—02 刖旨 提起"空城计",在我国大概家喻户晓,而且闻之者大概立刻 会联想到诸葛孔明的智圣形象.然而学术界早有确证,这段描写 并非真实,而是作者罗贯中的虚构.那么,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 的作者罗贯中为什么要策划出这一幕虚景?而这样的一出匠心 独运的虚构,对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形象都产生了怎样微妙的作 用?这才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话题. 1空城计与历史的龃龉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开头就说:"晋平阳侯陈寿史 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可见至少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罗贯中是以正统的 历史着作陈寿的《三国志》作为创作蓝本的,自然给人一种尊重 史实的严谨态度.的确,和当时的许多历史话本小说相比,能做 到"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已经很大程度上的尊重 了原着框架结构.而"三分虚构"的部分,或者是适当的想象填 充,或者是玩弄春秋笔法,又或者是为服务于主旋律而凭空添加. 那么"空城计"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呢? 回顾陈寿的三国志,对于空城计几乎只字未提,相关事件也 仅以"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十一字带过,此后便直接过渡 到斩马谡.最初提及此事的是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的郭冲 《三事》,但注者随后驳斥了这种传说,并举出了司马懿当时屯兵 宛城,不在阳平为证,可推知诸葛弹琴退武侯一事为假.历来从 逻辑上为此出戏证伪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罗本此处虚写无疑. 然而着名的"失空斩"桥段中,"失街亭"与"斩马谡"一段与史实 是基本相合的,多出来的仅有"空城计"一截.可见三个部分形 成了"实一虚一实"的结构.显而易见,作者的虚笔,是为了挽回 街亭之败的主要责任人诸葛亮的颜面而设置.这一笔法不仅是 在"空城计"部分,在整部《三国志演义》中都是作为主旋律出现 的,所以有学者甚至认为此书"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 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因此,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形象也在空城 . 62.文学界 计中发生了突出的畸变. 2傀儡化和戏剧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在历史记载上从"失街亭"到"斩马谡"之间的空白,无疑使 "空城计"一段成为作者罗本贯中随心所欲自导自演的一场"傀 儡戏".换句话说,此时的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了作者的操纵被强行灌输了事先就已经流行的"尊刘贬曹"的主 流价值观,故而成了所谓的"傀儡人物".司马懿不仅被作者文 辞所贬,还不断自贬;诸葛亮不仅被他人言语神化,还不断自我神 化.这就形成一种戏剧化的脱离真实和故作姿态. 先看司马仲达.首先是作者客观用词的戏剧性,司马懿袭 来,作者日"蜂拥而来";后曹军败退,作者又云"鼠窜而还".司 马懿多心,见孔明旁若无人遂"看毕大疑";司马懿胆小,"见山谷 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一篇写下来几乎没什么好词.再看 出自司马仲达的言语.司马昭质疑诸葛亮有诈,仲达老先生却喝 ?宜速退."事后还颇为得意地"回顾二 斥小儿子说:"汝辈岂知 子日:'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作为全知全能者的读者 看到此处自然会大笑.岂知作者还不满意,最后在司马懿得知空 城计真相时候,还硬让他来一句自我贬损:"吾不如孔明也!"司 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说"吾不如孔明"之类的话说得最多的 一 个,其用心之昭然,可谓历历于纸上.事实上,不少学者已经达 成共识,史实上的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正面交锋中采取坚守战 术,忍辱含垢,最终拖死孔明并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胜利,本身 就说明了其谋略功绩均在诸葛亮之上.而此人又并非谦虚过度 或需逢场作戏,何必接二连三地自我贬损?很明显,与其说"吾 不如孔明"是发自司马懿内心的感叹.不如说是被作者强加的, 以此来烘托诸葛亮无与伦比的圣者地位.但即使作者极尽美化 与丑化之能事,还是漏掉了一点,因为司马懿的自贬反倒使他成 为一个气量大度的智者,客观上显出失败者孔明的轻侮傲慢,这 大概是介入角色过多的作者始料未及的. 再看看诸葛孔明.司马懿大军杀到,孔明只是"登城望之", 接着"传令",并无任何紧张神色与不安迹象,此后更是"披鹤氅, 戴纶巾","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俨然稳操胜券.再看孔明说 话,"吾自有计","必不弄险","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必不 能远遁",语气斩钉截铁,必来必去,虽然有放马后炮的嫌疑,但 已然一副志得意满,成竹在胸之相.尤其司马懿退兵之后,孔明 竞一"抚掌而笑",二"拍手大笑",简直是莫名其妙——前面自己 已说这是迫不得已,兵行险招.待司马懿真退了,作为败军之将, 本该长舒一口气然后火速回撤的孔明,竟然如此之快的将街亭之 败忘到脑后而抚掌大笑,实在有些失尽风范.难以想象一个真实 的诸葛亮在此情此景会有这样的反应的.而小说之所以这样写, 文学评论 很明显,也是作为傀儡操纵者的罗贯中先生的强加.这样一来, 侧面有司马懿的长叹歌颂和自我贬损,正面有孔明不知廉耻的拍 手大笑,诸葛形象立刻就从街亭一败的阴影中脱胎上升到神一样 的地位. 3妖魔化的诸葛亮和配角化的司马懿 从赤壁之战一路走来,孔明的妖魔化塑造已经并不陌生了. 鲁迅也说其"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是空城计中,作者对孔 明的妖魔化显得更加目空一切,甚至可以说更加无逻辑无理性无 厘头.回顾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烧曹营,气杀周 瑜,一连串计策可谓天衣无缝,即从情理上进行推演,这一切也是 有可能发生的.然而到了空城计,"瑶琴三尺胜雄师"的传说就 有点跟"情理"开玩笑的意思了.早有学者指出,以当时司马懿 的实力,刚刚赢得了关键性的一场胜利,又亲自统领十五万大军, 完全可以更自由灵活地调动军队以应对局面,"这其中的利害得 失,依司马懿的才智是算得清的."然而如此精明之人,竟然以如 此之理由干千净净地撤了,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另有学者认为司 马懿这是跟诸葛亮串通好了演戏,因为司马懿要是一冲动杀了诸 "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难免再次遭遇 葛亮,自己作为魏国"长城 先前被架空辞官的命运.因此他"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宿 敌诸葛孔明一马,岂不是同时也就为自己留出了生存与发展的空 间".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然而考虑到"空城计"一出既非 史实,罗贯中似乎也无意于塑造如此精明的司马懿形象,故而暂 且不论. 那么按照原文的情境,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从民间故事的角度 出发,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角色做脸谱化和极端化的处理:诸葛 亮是正面角色,是神,是在特定时空永远不败的个体;而司马懿是 反动派,是奸猾小人,是在神面前必败无疑小辈.所以司马懿撤 退的理由实在是一个配角的自言自语——在结局预先设定的情 况下,无论他说什么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民间故事的逻辑:先有邪 不胜正,后有为什么——而相应的"为什么"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如果非要从现实逻辑上解释,只能说此时的司马懿已经一定 程度上非理性了,与后来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如出一辙.此刻在城 楼上弹琴的活诸葛,无疑和"死诸葛"一样,扮演了一个魔性十足 的戏剧性角色. 相对而言,如果说诸葛亮是男一号,那么司马懿无疑是男二 号.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孔明是主角,司 马懿只是配角,顶多是配角中的大头而已.因为这一出的目的在 于挽救孔明形象,故而所有配角的表现有了一个共同的中心点, 即诸葛亮,从而形成了戏中众星拱月的效果. 首先看蜀国的"众官",作者写他们"尽皆失色","无不骇 然",再到"众皆惊服",一个个谄媚道"丞相之机,神鬼莫测"云 云.这样的场景,若是稍微拿捏的不好,就难免有乌合之众弹冠 相庆的感觉.但做为民间文学中脱胎的范本,读来只觉得亲切自 然,加之全书都作如是写,并不觉得突兀.再看司马集团,主要以 司马懿的帮衬为主.小儿子司马昭只说了一句话,只为引出司马 懿那番令他"悔之不及"的推理.司马懿说话也是必来必去的, "必中诸葛亮之计矣",然而事实让他的斩 譬如"必有埋伏",譬如 钉截铁反而显得可笑,这样一来作为头号男配角的司马懿就以自 己的出丑托起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司马懿越是可笑,诸葛亮就 越是光辉.可以说在罗贯中的精彩"导演"之下,各角色都顺理 成章地走上了这条为争取大众喜爱而不惜篡改原型形象的"商 业化"路线.而事实证明,"罗导"的确是很成功的. 4后记 一 个军败至如此地步几乎面临亡城即亡国危险的诸葛亮,最 后竟然能力挽狂澜,颇有点金庸笔下反败为胜的"独孤九剑"的 力道.然而正因此才虽败犹胜:一边是败得光荣,败得有风度,另 一 边则是胜得猥琐,胜得可耻.这样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描写,也许比单纯地写诸葛一路高歌猛进更富于戏剧性,于塑造 形象更见效力,其神化功用也更突出.无论其历史真实性如何, 由罗贯中所自导自演的这出好戏"空城计",以及戏中的诸葛亮 和司马懿的经典形象,经过历史的淘洗和传承,已经在民间传统 和民族文化中根深蒂固,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1980正 [2]《三国演义》,罗贯中着,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 [3]《三国演义悬案解读》,李绍先,李殿元着,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2004年 [4]《真真假假话三国》,作者出版社不详,北师大图书馆馆 藏N00404281 [5]<空城计新论——兼论罗贯中的"隐语"创作方法》,张 振昌,长春大学,2002年2月 [6]《三国志演义>诸葛亮形象生成史》,贯井正,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7]{=司马懿为何不进空城》,王宇清,《书屋》,2002年5月 15日 [8]《华容道新解——诸葛亮博弈之释析》,王子宽,厦门教 育学院,2005年6月 [9]《<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 研究所,jE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年 [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编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年 [11]《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装松之注,陈乃乾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1959年12月 (鲁博林,北师大文学院本科生) 文学界?63?
本文档为【【doc】自导自演的傀儡戏——浅谈《三国演义》“空城计”中的诸葛司马形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