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认知论情绪和情感

从认知论情绪和情感

举报
开通vip

从认知论情绪和情感【摘要】目的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与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既是在有机体的种族发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西方心理学著作常常把无限纷繁的情绪和情感概称为感情。本文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认知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4-03 daiyi chun zhangsongtao 1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1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

从认知论情绪和情感
【摘要】目的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与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既是在有机体的种族发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西方心理学著作常常把无限纷繁的情绪和情感概称为感情。本文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认知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4-03 daiyi chun zhangsongtao 1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1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情感不是自发的,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由外刺激和内刺激组成。外刺激指的是有机体以外的刺激。内刺激指的是有机体的内在刺激。内在刺激有的是生理性的,有的是心理性的。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当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或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由此可见,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1.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情绪通常是指有机体在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联系着,是人类所特有的。作为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 情绪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绪的变化一般都受已形成的情感所制约,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表现,因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1.3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情感与认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特性的反映,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人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首先,情感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情感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直接引起情感,要以认识为中介,古语说:“知之深,则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对同一事物,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相应产生的情感也很不相同。就同一事物而言,一个人由于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情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其次,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认识过程。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激励认识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的牢固性,推动劳动和创造,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1 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的各种表现都有一定的信号意义,这种信号意义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通过这种非言语表达方式,人们彼此之间可以传递信息,达到沟通,互相交往的目的。成人通过口头言语传递信息时,表情的信息可以补充、完善言语信息。 2.2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激励人的行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状态兴奋水平,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推动人们去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情绪的动机功能还体现在增强内驱力的作用,成为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2.3 感染功能 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的感情的沟通正是由于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情。 2.4 组织功能 情绪情感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情绪情感的组织功能表现为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的协调、促进作用和消极情绪情感对活动的破坏、瓦解作用。 3 情绪理论 3.1 情绪外周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同的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他们都认为情绪刺激物刺激情境,引起了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从而产生了情绪体验。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主要功绩在于,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并推动了关于情绪机制的大量研究,但这一理论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在理论上引起了很多争议。 3.2 评定―兴奋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果是“有利的”,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试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的”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试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的“刺激物”,人们就予以忽视。 “评定―兴奋”说是影响深远的情绪理论。阿诺德第一次将高级认知活动与情绪的产生联系起来,为情绪的研究开避了一条新的途径。 3.3 认知―激活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个体对他的生理变化和刺激性质两方面的认知,是形成情绪经验的原因。所以他们的理论称情绪二因论或称情绪归因论。 沙赫特的研究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认知理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4 动机―分化理论 动机―分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生理机制,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3.4.1 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他认为内驱力本身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推动行动,内驱力只有在情绪这个放大器的配合下,才能成为推动人去行动的强大动力。内驱力带有生物节律活动的刻板性,情绪反应确比内驱力更为灵活,它可以脱离内驱力而独立地起动机作用。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而人格系统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在这庞大的人格系统中,认知系统起比较和辨别活动。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活动提供线索。 3.4.2 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产生于面部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面部表情是情绪体验的激活器。伊扎德详细说明了这一过程,外界刺激事件引起感觉皮层(中层)和边缘系统的兴奋,激活在下丘脑或杏仁核内贮存的先天情绪模式,从而在面孔上显露为一种具体情绪的表情,这一表情活动,向脑内反馈引起皮层的整合活动,从而产生情绪体验。 动机―分化理论确立了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相对独立的地位。该理论说明了情绪产生原因和情绪功能,是目前最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 4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4.1 情绪的存在状态 情绪状态指的是在某种情境或事件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情绪状态有心情、激情和应激等三种类型。 4.1.1 心境 心境是一种具有渲染性,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就是平常说的心情。 心境从其发生的强度来看是微弱而平稳的;从其延续的时间来看,持续时间是较长的,可以少则几小时、几天,多则数年;从其影响的范围来看,它具有非定向的渲染性,愉快、喜悦的心情,会给人们的整个生活染上快乐的情绪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某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等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的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希望和信心,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失去平衡,有损于健康。 4.1.2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盛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双目怒视,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等;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范围会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力减弱,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 激情通常是由强烈的欲望和明显的刺激引起的。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失恋、受人侮辱、突然的危险情景等都会引起激情。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的身心巨大潜力,奋不顾身地工作和学习,消极的激情常常会使人惊慌失措或盲目行动。为了控制消极的激情就必须用理智和意志加以调节,进行合理的释放与转移。激情与艺术创作,科学发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1.3 应激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人们在不寻常的紧张状况下会把人体的各种资源(首先是内分泌资源)都动员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这时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属于应激状态。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在各种紧张刺激影响下会导致一系列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人体全身性反应,这种反应持续一定时间就会产生全身性适应综合症。 4.2 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4.2.1 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道德需要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人脑中的反映。每个人都是以社会道德去感知、分析、评价自己及别人道德行为的。当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满意、愉快等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不满足或内疚等消极的情感。道德感是伴随着人们的道德认识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动力作用。道德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不同的道德感。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的不同,各阶级都有自己的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需要,产生了不同的道德感。 道德感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按照道德准则的要求,正确地去衡量周围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自觉地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4.2.2 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等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例如,当人们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或受到新的启发时,就会产生好奇心和新异感;当人们获得认识活动的成就时,就会产生喜悦;当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发现了事物的矛盾时,就会产生怀疑;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所作的判断论据不足时,就会产生不安;当人们确认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自信。总之,随着认识过程中求知需要满足与否而产生不同态度的体验就是理智感。 理智感是推动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强大动力。其作用的大小同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愿望有关。 4.2.3 美感 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事物美的评价既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 美感总是由一定对象引起的。一方面是自然景物和人类创造物中某些美的特征能引起人们愉快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道德行为中某些良好的特征,也能引起美的体验。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有可能一致,也有可能不一致。美感虽然由事物的感性特点引起,但却受本质内容制约。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从认知论情绪和情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26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