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

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

举报
开通vip

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 篇一:从生态旅游谈环境容量 旅游管理(1)班 黄丽霞 学号:201114130113 从生态旅游谈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庞杂系统,实在质是应用生态学思想领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体系的有序发展。也是一种依附当地资源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提高、环境价值、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熏陶情操的文雅社会经济活动。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趣,也进步了自然...

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
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 篇一:从生态旅游谈环境容量 旅游管理(1)班 黄丽霞 学号:201114130113 从生态旅游谈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庞杂系统,实在质是应用生态学思想领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体系的有序发展。也是一种依附当地资源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提高、环境价值、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熏陶情操的文雅社会经济活动。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趣,也进步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位置。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最初渊源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运动。?长期生涯在大都市喧闹吵闹环境中的人们,发明投入大自然怀抱,去寻求一种安谧,安适,能够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憩。后来这种旅游方式逐步成为人们尤其是西方国度人们的旅 1 游时尚。“回归天然”的旅游,在最初时代是以自然环境为基本的,经常被称为“天然旅游”因为大做作的基准色是绿色,因而也被称为“绿色旅游”。在国外,这种方式还称为“软旅游”、“义务旅游”等。我国旅游学术界对这种旅游方法的名称达成了共鸣,统一采取“生态旅游”这一名称。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就义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协调,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遇与后世人相同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辈人本应公道地享有等同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发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条件下,为昆裔人建设和供给新的人文景观。? 生态旅游的内涵应涵盖以下多少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是以资源为发展基础的.生态旅游是为了观赏风景,野活泼物及历史文明.这里的资源应包含当地的历史文物及原寓居文化;特别的旅游念头和目的.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欣赏,介入,感触,学习,研究风景和动动物是主要的目标和动机;强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旅游活动应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减少当地资源的耗费,使当地资源得以永续的应用.强调保护的理念.生态旅游必须保护当代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对当地社区有贡献.生态旅游必须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并以经济回报 2 的方式对当地的保护工作及社区的发展有所奉献;是不是负责的旅游.不能破坏环境;当地社会的参与.;凸起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思。 (二)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在不破坏生态平衡,达到风景区环境质量要求,并能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时风景区所容纳的游客量。它包含有旅游环境生态容量和游客感知容量两个方面的分量。旅游环境容量也是指旅游景区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其生产能力、适应能力和再生能力等的同时还能支持一个健康发展机制的能力。容量代表的是人类活动的界限标志,如果超过此界限地就会退化。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 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是指旅游景区作为地域单元的可容纳某种事物的量。指的是旅游景 区生物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的容量,他代表一个景区可以容纳的旅游业资源利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最大限度。一旦超越,该旅游景区资源退化、游客满意度低,对该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无法避免。另外,不应忽视旅游环境中的社会容量和心理容量。这个定义意味着容量有两部分组成: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的休闲体验,具体内容涉 3 及生物物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四部分。 旅游景区因地域、季节、时间、开发利用者的行为、设施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设施的类型和管理水平的不同,环境容量也不同,而且环境本身还具有动态的特点。因此,在实践中不应该将旅游活动与人类其他的活动相分离。 (三)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特征 1、静态性与动态性 2、易观性和可量性 3、易变性和可控性 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容量的变化,只要掌握了其运动的规律及系统变化的特征,即可根据自身的目标与需要,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达到理想中的容量。容量是可控的,该特征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常表现在对旅游资源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上。当然可控性是有限度的,应在承认规律、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进行。 (二)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两个因素 1、旅游的环境生态容量 旅游环境生态容量即物理和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容量。旅游活动的强度应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游景点不受污染的范围内,要确定这个范围又要涉及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承纳量 4 ?生态环境承纳量 2、游客感知环境容量 游客感知环境容量指旅游者旅游时在不影响感受质量、在不破坏游兴的情况下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也叫做旅游者的心理承载能力。 倘若旅游地的游客人数长期饱和,主要景点总是超载,到处人满为环、拥挤不堪,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就会大大下降,达不到最初期待的旅游效果,会使旅游者认为该旅游地名不符实,从而影响了该旅游地的声誉,会使旅游地的回头客大大减少。因而在测算旅游地环境容量时应充分将该因素考虑进去。但是由于旅游者不同,他们的性格、年龄、性别、学识、经历、喜好不同,从而导致每个旅游者对拥挤的忍受程度也不同,为此要经过广泛的调查,来测量这个限度。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旅游景区的旅游者数量大,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就小,即二者并非一定成反比关系,这既要看旅游者对不同旅游地的心理需求,又要看旅游者在旅游时的心情。由于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融入了旅游者的主观心情,要测量旅游者心理承载力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广泛积累。 我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时刻保护生态环境,要想旅游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要考虑到环境容量,两者相辅相成。 篇二:游客容量管理技术导则 5 景区游客容量管理技术导则 1、适用范围 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了景区游客容量管理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各类景区规划、应急预案制定以及景区对游客容量的管理。区域或其他公共空间可参照使用。 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GB/T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663-9673和GB16153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GB/T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转自:wWw.CspEnGbo.com 蓬勃 范文 网: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用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6 3.1 游客管理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通过对游客容量、行为、体验、安全等的调控和管理来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吸引力,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 游客容量管理 作为游客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容量管理是指通过核定和公布最 大承载量,以此为前提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调控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流量监控、超载上报、疏导分流等一系列措施,以实现对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可以将游客容量管理理解为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核定与公布,游客流量调控两部分。 3.3 游客容量 游客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景区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感受、旅游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景区接待旅游人数的最大值。 按时段分,有日游客容量和年游客容量等,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本导则主要是对日游客容量进行核定、公布和调控。 3.4 空间容量 7 空间容量是指旅游资源依存的游憩用地和游览空间等有效物理环境空间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 3.5 设施容量 设施容量是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业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供水供电和安全卫生设施等的容量。 3.6 生态容量 生态容量是指在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景区可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 3.7 社会心理容量 社会心理容量是指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双方面对旅游活动的容忍上限、旅游活动对旅游地人文环境冲击的上限以及景区能够实施有效管理的上限。 4、总则 4.1 总原则 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实行景区游客流量调控管理,能够切实保障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与环境安全,促进旅游价值回归,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4.1.1 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8 4.1.2 坚持以同时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和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4.1.3 全面分析景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4.1.4 重点关注景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不同需求,结合景区内活动方式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定和调控。 4.2 工作准则 4.2.1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景区容量管理既要突出景区核心区域、关键时段,又要从整体上兼顾整个景区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在进行协调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所达到的综合接待能力。 4.2.2 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景区的游客容量会随着不游览结构、服务对象、景区环境改造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容量管理工作应在保持通常情况下相对稳定性的同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4.2.3 坚持监测预警与疏导分流相结合的原则。监测预警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游客流量超载现象的发生;一旦游客流量超载,应迅速上报并启动疏导分流机制。 4.3 工作范围 符合景区开放条件且已开始运营的所有景区都应当纳入 9 游客容量管理的范围。 容量管理应能够充分体现景区的综合性和完整性,生态容量和空间容量的核定以景区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的核定涵盖景区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并视实际情况拓展至间接影响区域。 4.4 工作依据 4.3.1 已颁布的游客容量管理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 4.3.2 科学研究判定的游客容量模型等。 4.3.3 已有性质、规模以及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相似景区的类比。 4.3.4 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 5、游客容量管理分析 5.1 分析内容 分析内容应包括:影响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的因素,可用于景区流量监控和疏导分流各环节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 5.2 分析重点 根据景区自身特点、景区所在区域特点以及景区内外环境的变化,确定容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内容应包括: a)价值观、旅游心理等变化所引起的游览结构和游客结 10 构的变化; b)季节、气候等引起的游览结构和游客结构的变化; c)扩建、改建、新建所引起的游览结构和游客数量与结构的变化; d)景区所在区域环境对游客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e)新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方法对容量管理的影响。 6、最大承载量的核定与公布 6.1 核定内容 最大承载量的核定是景区流量调控的基础和依据,核定指标应当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 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其中景区的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必须测算并得出明确结论。 最大承载量的核定按照木桶原理选最小值。 6.2 核定方法 最大承载量的核定应在搜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征求专家、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意见。最大承载量核定所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景区的范围。 6.2.1日空间容量 日空间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游客的日周转率,以估算出不同空间的日空间容 11 量。 例如:假设某游览空间面积为Xi平米,在不影响游览质量的情况下,平均每位游客占用面积为Yi平米/人,日周转率为Zi。则该游览日空间日容量为: Ci=Xi×Zi/Yi(人) 景区日空间总容量等于各分区日空间容量之和,即: C=?Ci=?Xi×Zi/Yi 6.2.2日设施容量 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 例如:假设一个影剧院的座位数为Xi,日周转率为Yi,则日设施容量为: Ci=Xi×Yi 景区日设施总容量为: C=?Ci=?Xi×Yi 其中旅游接待设施,如宾馆、休疗养院的日间系数建议为0.4。 6.2.3生态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较为复杂,应当至少考虑如下因素: a)土壤: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温度、土壤冲蚀与径流。 b)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年龄结构、稀有植 12 物的灭绝、植被的机械性损伤。 c)水:水中病原体的数目与种类、水中的养分及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 d)野生动物:栖息地、种群组成、种群改变、旅游活动对种群活动的影响。 e)空气。 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既成事实分析(After-the-Fact Analysis):在旅游行为与环境影响已达平衡的系统,选择不同的游客量压力以调查其容量,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b)模拟实验(Simulation Experiment):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c)长期监测(Monitoring of Change through Time):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作长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的改变。或在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 篇三:大型风景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的再探讨 大型风景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的再探讨 刘 益1,2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广州 510620) (本文发表在《旅游学刊》2004年第6期)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国外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果和特点,对我国广泛应用的旅游环境容量传统量测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进 13 行了评价,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修订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最后对旅游环境容量实践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公式;大型风景旅游区 一、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技术路线述评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力概念最早出现于生态学的研究,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1]。后来这一术语被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便形成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它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2]。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上述概念派生出来的一个具体概念,崔凤军将其定义表述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3]。 国外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美国学者韦格(J.Alan Wagar)出版了他的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韦格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 14 用量。1971年里蒙(Lim)和史迪科(George H. Stankey) 对游憩环境容量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提出:游憩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影响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此后关心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游憩环境容量研究的高峰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主要大学几乎都有学者研究环境容量问题[4]。 综观国外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总的特点是没有把着眼点放在“量”的概念上,而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改变是可接受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史迪科1980年提出的解决环境容量问题“首要关注点是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旅游环境容量的新思路——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的基本框架[4]。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根据,,,理论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方法(VERP—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美国林务局制定了“游憩机会序列”方法(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equence)、加拿大国家公园局制定了“游客活动管理规划”方法 (VAMP—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lan )、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协会制定了“游客影响管理”的方法(VIM—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 ),澳大利亚制定了“旅游管理最佳模 15 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5]。这些技术方法和模型在上述国家的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之间的矛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4]。 国内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相对较晚,赵红红(1983)、刘振礼和金健(1985)曾先后就旅游容量问题作了概念上的初步探讨和计算上的尝试;保继刚(1987)对于北京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作了一个较为详实的个案研究;楚 义芳(1989)吸收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的量测及其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刘晓冰等(1996)对国内外旅游环境研究,包括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作了系统综述;崔凤军等(1997)就泰山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了研究[6]。 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旅游局(2003)制订的《旅游规划通则》的附录A中,就是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并提出,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 附录中还列出了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量测公式: 日空间容量公式:C=?Ci=?Xi×Zi/Yi (1) C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数值上等于各分区(景点)日 16 空间容量之和; Ci为第i景点的日空间容量; Xi为第i景点的可游览面积; Yi为第i景点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览空间。 Zi为第i景点的日周转率。 日设施容量公式: C=?Ci=?Xi×Yi (2) 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 上述公式为量化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一个静态模型公式,仍然具有其局限性。为便于讨论,本文将这一公式(1)称之为旅游环境容量的传统量测公式。 对比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与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与应用走的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国外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是以游憩体验管理概念为出发点,其着眼点主要是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只有在非直接(管理游客)的方法行不通时,再来控制游客人数。我国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特别是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当中,基本上是以控制游客人数为着眼点,在应用旅游环境容量量化模型时,也是以游客人数为最终的指标。应该说,这两种不同的技术 17 路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和管理水平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国情特点。在人口数量大、旅游业发展迅速、人口整体素质较低、旅游区管理水平不高等国情因素制约下,现阶段以旅游者数量作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最终指标仍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旅游环境容量传统量测公式存在的主要缺陷 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传统的旅游环境容量量测公式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估算和景区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骆培聪(1997)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进做了定量分析[11],解庆林等(2000)对桂林七星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做了初步研究[12],刘庆友等(2003)对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 [13],郭静等(2003)对南京东郊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做了定量研究[14]。上述大型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量测公式的原理进行了定量测算。 应该说传统量测公式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增强了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和景区容量控制的可操作性。但笔者在旅游规划实践中发现,这一传统量测公式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在国内大量的旅游规划研究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如果对这一传统量测公式利用不当,甚至可能对景区管理产生误导作用,影响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笔者旅游规划实践工作的体会,旅游环境容量的传统量测公式主要存在以下缺 18 陷: (一)未能反映不同类型游客的旅游需求,具体表现在没有体现出不同性质旅游区在环境容量限制性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传统量测公式作为一种静态模型,基本上只适用于观光型的旅游景区。在《旅游规划通则》附录A中,与上述日空间容量相关的是日设施容量,这两个容量是捆绑在一起的,并提出:一个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取决于生态环境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这三者的最小值。而这种静态的捆绑恰恰是容易忽略不同旅游区性质上的差异性。实际上,对于一个观光型的景区来说,其设施容量弹性较大,刚性较小,对景区环境容量不起主导作用;而对于一个纯粹的度假区来说,其设施容量则表现为刚性较大,弹性较小,是旅游区环境容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单一的、静态的量测公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传统量测公式结构存在较大缺陷,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当中的应用范围较窄 传统量测公式的技术路线是将一个大的景区划分为若干个景点,分别计算各个景点的日空间容量(包括日周转率),然后将各景点的日空间容量汇总即得出景区的日空间容量。这一技术路线充分考虑了景区内部各功能分区和各景点的 19 基本空间标准的非一致性,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是单独测算各景点的日周转率则会将各景点之间完全独立出来,隔断了游客流在各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游客的重复计算,客观上会夸大整个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均质空间的风景区,内部由ABCD四个景点组成,而四个景点都是游客必游的景点,并且景区内部各景点之间是相互开放的。景区一天的有效开放时间为8小时,ABCD四个景点的瞬时合理容量均为100人,各景点每位游客的平均游览时间均为2小时,整个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为8小时。根据以上假定,可以推算出ABCD四个景点的日周转率均为4,景点的日空间容量均为400人。按照传统量测公式,风景区的日空间容量为各景点空间容量之和,即1600人。而实际的情况是,游客在A景点游览之后又会流动到B、C、D景点,B、C、D景点游客游览完之后也会相应转到其它三个景点,400人在景区内部流动了四次。这就会造成每个游客在四个景点都被重复计算了一次,对于整个风景区来说,一个游客实际上占用了四个游客的环境容量指标。因此,风景区总的日空间容量不是1600人,而仍然是400人。由于游客在景点之间是相互流动的,风景区接纳400人之后已经没有能力再接纳新的游客了。 上述例子所发生的情况在我国大型风景旅游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传统量测公式极易造成旅游环境容量的夸 20 大。只有当大型风景区内的各景点结合度较差,并实行松散式管理时(包括单独售票),传统的量测公式才具有实践上的意义。 三、旅游环境容量量测公式的修订 (一)适用范围界定 由于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体系,其影响因素也是相当广泛的,因此要给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是十分困难的。但对于一些性质相近的旅游区来说,建立一个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有助于科学确定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更好地平衡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容量 环境 旅游 管理 旅游环境容量解释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题 21
本文档为【如何管理旅游环境容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