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简报2011年第4期 - 滨州学院教务处

教学简报2011年第4期 - 滨州学院教务处

举报
开通vip

教学简报2011年第4期 - 滨州学院教务处2011年第4期,总第66期, 1年12月25日 滨州学院教务处 201 本 期 目 录 ? 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刊 文秘专业学生为滨州市两会服务,提高专业社会实践能力 ..................... 中文系1 “瞄准经济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 外语系3 以校地共建为契机,切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 .............................历史与社会学系5 抢抓机遇,密切合作,校地联动,共创共赢 ......................

教学简报2011年第4期 - 滨州学院教务处
2011年第4期,总第66期, 1年12月25日 滨州学院教务处 201 本 期 目 录 ? 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刊 文秘专业学生为滨州市两会服务,提高专业社会实践能力 ..................... 中文系1 “瞄准经济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 外语系3 以校地共建为契机,切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 .............................历史与社会学系5 抢抓机遇,密切合作,校地联动,共创共赢 .................................... 教育科学系7 贯彻学校人才理念,加快校地合作步伐 ...................................... 经济与管理系10 校企合作,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13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 化学与化工系15 人才培养探新路 校企合作谋新篇 .........................................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8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 生命科学系22 深化校地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 ................................................ 建筑与城乡规划系25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谋略校企双赢大计 .................................. 城市与环境系28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飞行学院31 《教学简报》电子信箱:jxddpgk@126.com 电话:3190030 ? 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刊 【编者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升本以来~随着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学校不断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2011年学校专门开展了“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立项”~立项14项~以项目形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半年来~各项目所在单位各显其能~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亲近业界~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开了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新局面。现将部分单位项目进展情况整理印发~以做交流。 文秘专业学生为滨州市两会服务,提高专业社会实践能力 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指大学生在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认识社会、参与具体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和文秘专科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大量文秘专业课程,如秘书学原理、档案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秘书实务等等。但这些课程的学习,主要还是在理论层面上。虽然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但真正把理论和社会结合在一起的机会委实不多。 滨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举办两会,两会期间需要较多的人员参与会议的组织和服务。作为市级政府,每年都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大量的节庆活动。这为中文系的学生服务滨州、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2011年10月底,中文系在市委有关部门领导的牵头下,和市人大办公室主任田立柱同志、政协办公室主任李凯同志分别进行了第一次接洽。见面后,李树棣主任对中文系的历史、现状、目前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设想及作了说明,表达了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服务滨州的意愿,就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参与“两会”的可能性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征求了对方的意见。人大、政协的领导对我系的这一设想表示了肯定,表示十分愿 1 意为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但两位领导也提出了一丝担忧:“我们以前都是聘请各单位比较成熟老练的同志来“两会”帮忙,学生们毫无工作经验,能胜任吗,”其实,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毕竟,对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来说,这是尝试是第一次,胜败如何,我们心里也没底。 回到学校,系领导班子对我们的教学水平、学生现状、师资队伍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大家一致认为:中文系有实力完成这一任务,但前提是得加紧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及综合素质。会上,教研科拿出了三步走的具体操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第一步,11月上旬,请党校副校长李延典同志给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上四节课的嵌入式教学:《秘书实务》;第二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徐慧文老师对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秘书礼仪》培训;第三步,“两会”前,请人大政协的同志来给确定参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11月中旬,中文系又和人大、政协的两位办公室主任分别就中文系文秘学生参与“两会”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两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最后甚至慷慨允诺:“如果做得好,你们有需要,以后每年可以安排2-3名学生到我们这儿长期实习。” 可以说,第二次的会谈我们收获很大:得知了“两会”召开的大致时间,了解了“两会”工作人员的主要分组情况及各小组的主要任务,对我们学生可能胜任的任务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方也给了我们一些合理化的培训建议。 目前,同学们的热情相当高涨,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第一,两会前1个月,中文系与两会组织者联络,明确参加会议服务工作的时间、人数和具体任务。要按照每十五名学生一个指导教师的标准,选派得力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带队教师要指导学生,和会议组织者沟通,及时反馈给学生,保证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出问题;第二,对学生的培训和教育要具体到位。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要严格纪律,统一行动,帮忙不添乱。服务过程中,系负责人要经常到现场巡视,听取会议组织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指导中文系师生的具体工作;第三,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时间学生的住宿问题(因为“两会”是在明年2月份,寒假期间召开);第四, 2 积极和对方联络,确定“两会”时间后,尽快通知学生返校,做好岗前培训。第五,服务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评选优秀学生,给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坚决确保本次实践锻炼的成功,为进一步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校地合作,必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加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的理解。系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更加强化服务滨州的思想和意识,扩大社会接触面,更好的改进教学和学生管理,使中文系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供稿) (中文系 “瞄准经济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外语系校企合作项目阶段总结 一、校企合作的已进行的项目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1.聘请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已与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嵌入式课程授课的协议。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贾卫兵、史丽娜老师,于6月1日、12月2日分别为我系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学生讲授了外贸实务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自己的工作中的案例,讲授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已有6个教学班总计230人次学生学习了此课程。 2.设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 北京丰荣集团为我系学生设立了企业奖、助学金。87名学生获得资助,其中7名孤儿每人得到了2000元的捐助,50名学生得到奖学金、30名学生获得的助学金,资助奖额四万四余元人民币。外语系与北京丰荣公司联合举行了奖学金颁发仪式。 3.与企业合办元旦晚会,加深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2012年元旦外语系与滨州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元旦晚会,晚会上外语系教职工、华纺职工与外语系学生同台演出。通过此项活动我系的教 3 职工及学生对华纺的企业文化及公司有了深入的了解,华纺对外语系的办学理念、办学成就及学生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双方表达了深入合作的愿望。 4(企业专场招聘会 2011年,在我系成功举办了2场企业招聘会。到场学生总计77人左右,达成签约意向学生10余人。为企业输送我校毕业生及解决学生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安排学生到去基地实习、见习 2011年,我系安排2007级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61人到华纺和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见习和集中毕业实习。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夯实了学科基础知识,真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从而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6.项目研发初见成效 我系与实习基地有效互动,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研发,仅2011年,成功立项的项目就有6项,分别是:(1)滨州学院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瞄准经济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2)滨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滨州市城市英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3)滨州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项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复合型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研究”。(4)滨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滨州市高校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商务外语人力资本开发互动研究”。(5)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黄河三角洲区域文化旅游翻译研究”。(6)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孙子兵法》新译”。这些项目的深入研究,将会大大促进商务英语教学产学研结合的广度和深度。 二、项目影响 1(以新型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和预期效应。以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企业、华纺股份公司、永泰贸易公司及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长期合作,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熟悉行业情况,进入行业工作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2(以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及经验为引领,可有力推动我系适 4 应新时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卓越工程师建设的发展。 3(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及涉及的大量人员,使我系的向心力更突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提高。 4(多方位合作为专业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提供了可能,为今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院专业教师已有与企业初步展开了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的合作的意向,预计会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三、下一步的打算 1.作为教学单位,期待能与企业有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2.作为系部,应该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等,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真实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3.作为学生本身,应该认识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并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外语系 供稿) 以校地共建为契机,切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 ——历史与社会学系校地共建工作汇报 根据学校要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系在2011年6月启动了与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的校地合作事宜。双方根据各自的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了合作事项。我系师生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运用我系专业优势以及师生的智力人力资源提升滨城区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将社区作为我系教学研究基地和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社会工作站,选取试点社区作为我系学生实践基地,并选派工作能力强、热心这项工作的社区主任、书记作为我系学生的实习督导和指导教师,参与到我系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活动之中。 校地合作启动以来,我系与合作单位积极探讨,按照合作协议展开了全方位的共建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启动了共建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共建单位的认可,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5 第一,紧扣共建理念,搭建合作平台。校地合作启动起来,合作双方领导非常重视,将共建事项列入工作计划。我系成立了以孙远方主任为组长的校地合作领导小组,将校地合作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将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列为我们的社区实践基地重点。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区级社会工作站,并选取了滨城区的7个社区作为我们的试点社区,在每个社区设立社会工作岗,聘请了各社区主任或书记作为我系学生实习的督导。2011年11月4日,我系与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校地合作基地及社会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校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滨城区领导与我校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第二,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双向培训。自校地合作工作启动以来,我系按照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根据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提出的培训社区干部的要求,我系利用资源优势,联系了山东大学李芹教授及济南市明星社区甸柳第一居委会陈叶翠主任为滨城区社区干部进行了关于社区理论和实务的培训班。培训班从前期准备到组织实施,我系领导和师生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培训效果受到滨城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三,精选试点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我系与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合作事宜的一项核心内容,即为滨城区为我系学生提供社区工作岗位,我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社区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目前我们已经与滨城区的政和、文汇、交运、化工、清怡、兴民、学苑社区共7个社区建立了联系,我系2009、2010级社会工作(本)学生分别在7个社区开始了专业实习活动,2010、2011级社会工作(专)学生进行了认识实习活动。2009级社会工作本科学生在兴民社区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活动效果受到社区领导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第四,服务地方发展,探索合作研究。在推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同时,我系教师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为地方发展服务,在充分的社区调查及与社区工作者沟通的基础上,就社区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我系与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探索合作研究的模式。申报了“滨州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滨城区城中村改造中居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共两项服务滨州研究项目,结合滨城区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整合高校和地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 6 发展。 经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我系校地合作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打开了局面,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思路,开拓校地合作新局面。 第一,积极推动校地合作的全面展开。目前我系校地合作在7个试点社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今后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探索增加合作社区的数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全面熟悉社区工作,掌握社区工作实践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增加合作单位的数量,与社团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 第二,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由于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水平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目前我系学生进社区开展的社区服务仍以行政化工作为主,专业服务数量相对较少。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社区领导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他们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给学生创造更专业的服务岗位;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带社会工作项目进社区,通过专业服务的开展,增加社区领导和社区居民对专业的认同。 第三,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我系要充分利用学术资源优势,与社区交流和沟通,就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索,积极申请研究项目,进社区组织案例教学,通过社区调查、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同时使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历史与社会学系 供稿) 抢抓机遇,密切合作,校地联动,共创共赢 ——教育科学系校地共建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大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整合高校和地方教师教育资源, 7 在全省建立20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并且要求“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采取高校与市地共建,以高校为主的方式组建。通过3至5年的建设,使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成为集教师教育教学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服务指导中心为一体的教师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升我省教师教育的层次、水平和综合实力。”黄河三角洲地区将以滨州学院为主与滨州市东营市全作共建省级教师教育基地。 在山东省进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好时机,我校适时推出了校地共建工作。作为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主体的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系以此为契机,加强了与当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在共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抢抓机遇,密切合作 2011年1月,2010年全省教师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在本次会议上,张志勇厅长提出了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要求。2011年2月,4月,教育科学系与人事处、教务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教育科学系也多次召开党政联系会,就如何落实《通知》要求及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进行研究。4月20日,滨州学院与滨州市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合作申报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项目。5月11日,滨州学院与滨州市教育局签署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基地协议。在此协议的指导下,教育科学系加强了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幼儿园的联系。分别与无棣县教育局、博兴县教育局、阳信县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同时与滨州实验幼儿园、华美双语幼儿园、育英学园、胜滨社区教育中心、滨城区逸夫小学、滨城区第一小学、清怡中学等达成继续进行合作的协议。9月28日,滨州学院与滨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教师教育基地合作协议书》,在协议中,双方就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智力引领三个项目明确了合作内容。该三项内容与我校正在进行的校地合作建设项目内容相同,涵盖了合作共建教师培养模式、吸收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师资到我校任教、我校师生到当地学校顶岗锻炼、为地方培训师资和培训校(园)长、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当地教育教学改革和合作申报国家级教研项目等校地共建内容。 8 二、校地联动,共创共羸 近几年来,教育科学系与滨州市教育局、滨州实验幼儿园、华美幼儿园、育英学园、滨城区第一小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专业与课程共建、实践锻炼、培训师资、教科研指导等方面实现了共羸。 首先,专业与课程共建有序进行。在历次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充分吸收幼儿园的专家和领导参与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参与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工作。2010,2011年,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时,我系邀请滨州实验幼儿园的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地教学观摩,滨州实验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诗画教学”已被我校学生深深理解与掌握,学生们对将来胜任幼儿园教学信心倍增;2011年,我系又邀请滨州实验幼儿园、育英学园的专家参与了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在涉及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论文上,如幼儿园小篮球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一线专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近几年来,我系学生均到以上三个幼儿园进行见习和实习,三个幼儿园也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其次,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方面有所突破。2008,2010年,我系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先后到滨州市第一小学、育英学园、华美双语幼儿园进行实践能力锻炼,2011年,我系闫芃老师到滨州实验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锻炼。通过实践,教师们了解和掌握了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熟识了行业发展现状、从业特点、从业内容及从业要求等内容。通过专业实践,切实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第三,在省培项目和市培项目方面成绩裴然。2008,2009年,我系先后举办了滨州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滨州市德育工作培训,共培训教师487人;2011年,中标举办了全省初中劳动技术教师培训,培训骨干教师50名。 第四,服务地方取得成效。我系教师积极参与服务地方行动,在教育教学、教科研和各种评审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华美双语幼儿园自成立起即聘任张道祥教授、王晓丽副教授和栾晓梅副教授为顾问。2009年,陈秀珍副教授为滨城区 9 第一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立项指导,2010,2011年,张道祥教授、程巍教授和孔令桐副教授参与滨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王晓丽副教授参与滨州市幼儿园教学能手评审,孔令桐副教授参与教师招聘面试,常华锋副教授到滨州实验学校进行教学、科研指导等。 三、再接再厉,注重效益 2012年,我系将在注重效益的前提下,继续与当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深化合作,在校地共建方面再创佳绩。第一,与滨州市各县区、东营市教育局和东营市各县区教育局进行联系,签署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基地协议书,使教师教育基地的服务范围覆盖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二,争取各级培训项目,同时使滨州市、东营市的教师轮训工作早日启动。第三,继续发挥我系教师在科研、理论指导方面的优势,为服务地方多做贡献。第四,继续邀请中小学、幼儿园的专家走进大学校园做兼职教授(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指导和培训方案修订工作。同时继续安排青年教师到幼儿园教学一线进行顶岗锻炼。第五,除做好见习实习等常规工作外,尽早落实与各县教育局的协议,派优秀学生到教学一线进行顶岗锻炼。第六,与滨州实验幼儿园和滨州实验学校在合作进行科研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总之,通过校地合作密切了我系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的联系,补充了办学资源,促进了校地深度融合,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科学系 供稿) 贯彻学校人才理念,加快校地合作步伐 ——经济与管理系校地合作经验谈 滨州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地方本科高校,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和谐治校”的五大战略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积极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工作,扎根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队伍建设、 10 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基础能力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为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经济与管理系积极贯彻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校地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我系与用人单位对接“零距离” 校地合作要求高校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为此,我们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借脑”,引入企业的参与和监控,一“出”一“进”,实现用人单位与我系“零距离”对接,为专业建设架起从教学通向实践的桥梁。在我校组织的大规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系专家组多次到滨州东慧 会计师 总会计师汇报材料会计师培训协议范本会计师求职简历模板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底稿高级会计师评审表模板 事务所、山东和美集团、东营银座餐饮集团等业界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调研,与企业高层领导和行业技术专家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准确把握产业、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要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内涵、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如根据企业提出的建议,对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测试的相关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增加菜点酒水方面的课程,做到课程设计与企业需要相吻合,使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零间隙” 按照学校部署,我系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探索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使产学研更好地结合,一方面大力面向社会,引进人才,把实践部门的专家“请进来”,以弥补实践教学不足的缺陷。专家们在向学生传授当前最新业务的同时,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东慧会计师事务所、和美集团、一松科技等单位多次选派技术骨干到我校任兼职教师或参与教学,充实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校青年教师岗位实践要求,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到行业一线的具体岗位上,针对专业发展方向与所教课程进行挂职锻炼,并将这一做法制度化。我们选派骨干教师柳海燕、刘其冰、刘金涛等老师和优 11 秀学生到东慧会计师事务所、华纺置业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挂职锻炼,以往一直待在学校的教师了解了市场,掌握了行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热点,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带有理论性,更带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挂职锻炼之后,其教学往往让人耳目一新,更受学生欢迎。通过挂职锻炼,使教师的实践水平得到新的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使教师把产业界的知识和技能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从而使教学与实践进一步有机融合,形成“零距离”的态势。此外,我系积极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经管系创业模拟实验室”,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进行仿真化教学,用“第二课堂”形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将市场发展的最新情况融入教学之中,减少专业知识从市场到课堂的“时滞”,使专业知识传授在网上与网下两个空间展开,增强了教学双方的互动。这样既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设有多个专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以滨州为骨干,遍布全省的校外实训网络的建成,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仿真练习;在假期,回到家乡,又能利用我系分布的校外实训网络,进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避免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社会实践时容易出现的“真空”状态,使他们多时空地接触社会。师生之间在教与学中、在学与研中、在产与学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三、毕业生上岗“零过渡” 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动手操作能力,为相关行业输送直接能够上岗的毕业生,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我系将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在技能教学上,推陈出新,打破技能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标准的老框框,把行业标准引入技能教学中,结合行业对各种技能的要求,设定学生的各项技能标准,使学生通过三年技能练习,达到行业标准,为进入用人单位后能直接上岗打好基础,即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对接。第二,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目前, 12 我们已经建成东慧会计师事务所、和美集团、一松科技、天河银座公司等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赴基地实习,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实践能力。一是学生就业有针对性,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能找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解决了新进人员因“水土”不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期的问题。第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我系按照社会需求办学,着力培养持有“双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的学习与考试创造条件。“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我系特别开辟了多种渠道的修学计划。学生除了完成专业学习外,还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高级营销员、助理会计师、IBM电子商务师、证券从业人员资格、导游人员资格等专业证书的考试。那些拥有“双证”的学生,在毕业之时都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更加紧密的校地联合办学机制——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深化与地方企业的“订单培养”合作,力求培养的人才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生产和管理一线中的实际问题,在企事业单位中能够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 (经济与管理系 供稿) 校企合作,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校企合作阶段性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整体部署,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的指导下,兄弟系院的支持下,物理与电子科学系积极探索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一、认识与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 13 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 依据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专业和教学工作实际,确定校企合作首先从以下方面先行探索实践:吸收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开设课程和指导学生实践环节;选派专业骨干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承包部分岗位,学生顶岗实习。 二、内容与过程 本学期先后聘请了山东移动通信公司成鑫等三位工程师讲授通信原理;姚延立讲师挂职常威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践;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渤海活塞集团林风华董事长就深入校企合作的一些事项达成意向。侧重介绍学生顶岗实习这一难点工作。 精心准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是我系学生实习的一次新尝试,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上学期末系班子专门数次开会商讨,分别多次邀请多家有关企业负责人来校洽谈,时宝国、许明清书记分赴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工作、生活、安全、交通、待遇等方面细节事务逐一实地考察,选定了两家专业对口、管理严格、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开展学生顶岗实习。(青岛三华惠海电子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为电源板加工与制造、生产。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是专业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制造商、服务商和电声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TS16949汽车供方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声学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成立了“电声联合实验室”,公司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两度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青岛三华慧海电子有限公司人事部为实习学生先行开展了一周的岗前培训,学生分三个组,分别进入SMT、AT、DIP车间,为海信集团加工生产1459、 14 1768两种类型主板。 在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学生主要承担振动线流程,从事微型扬声器放压环加工、组装工作,线长专门派PQC传授放压环技巧、进行质量生产培训,学生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适应了工作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认真组织,确保实效。实习之初召开顶岗实习工作动员大会,针对性地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实习期间,秦承宽、丁磊老师分别驻厂强化学生管理。 通过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有了全面提高、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提高了就业适岗能力。 三、小结与打算 校企合作涉及产学研,覆盖专业、课程、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任重道远,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决心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依托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技中心”、“服务滨州科学发展行动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等平台,深化顶岗实习内容,力争共建实验室,开展共享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努力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的深度、广度。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供稿)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化学与化工系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总结 “山东省无机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2006年会”在我校的顺利召开为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就业搭建了良性发展的平台,自此,化学与化工系与滨州及周边地区化学、化工企业的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今年学校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的立项和建设,着实加大了化学与化工系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师资、建立企业冠名班正有 15 序展开,校企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一、基本做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学校关于“加强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的教学指导思想,探索建立“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创新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能力与素质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把实验和动手能力、创新和研究能力、实践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把“面向化工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及化工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完善“互补双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自2007年起,学校分别与滨化集团、京博控股、东岳集团、双桥化工、渤海实业、天宏新能源、海洋化工、华润油脂、滨农科技等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华润油脂签订了职工培训基础理论培训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在管理体制上,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经费筹措等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同时在以上企业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打造了融学员实训、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行业共享、服务专业实训的“公共实训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过程中穿插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或生产实习,既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又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 二、主要成效 我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共谋计划、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谋就业等措施,进行全面合作,积极互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实验室已顺利展开 为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化工企业工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本学期,我们与企业已着手共建化工安全与环保、石油炼制两门课程。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努力 16 把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理论部分由我系教师完成,与工业生产联系密切的部分由企业工程师完成,期间,我系教师担任助教,跟随听课,较好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活动,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产、学、研”高度融合。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来我系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传经送宝。另外,校企共建实验室正有序展开,共建实验室的建设,在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同时,也将为校企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学习、深度合作、共同提高,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有效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优质平台。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09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110名学生分别在京博石化、天宏新能源完成了为期9周的半工半读学习。学生在9周内,采取半天上课半天做工的形式,完成理论及实践教学双重任务。通过实践,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实实在在做工,培养了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探讨,为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的顺利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 3.“企业冠名班”的设置 大二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认识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带领学生到知名化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然后知名企业来校进行宣传,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面试,建立“企业冠名班”。目前,在10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有两个企业建立了冠名班。为保证“企业冠名班”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激发冠名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企业领导、技术人员承担企业文化及部分其它课程,并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用来奖励和帮助优秀学生成长成才。既解决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了其热爱专业的热情和学好本领回报社会业的决心。同时,“企业冠名班”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了人才订单式培养,真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17 4.促进了交流与互信。通过校企合作和相互交流,不仅互通情况,学校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其素质的要求等相关信息,提高了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企业了解了人才培养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双方感情和友谊,扩大了共识,加深了互信,为更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几点体会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高等院校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要适应社会形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尤其要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下功夫,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实践实训需要,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2.加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依托企业,引入CDIO办学理念,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化学与化工系 供稿) 人才培养探新路 校企合作谋新篇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校企合作阶段性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我系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近几个学期,我系与青岛软件园、东营软件园、天津达内、中软国际、山东始创等多家单位就校企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并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安排数百名学生到以上企业参加实习或实训。通过实习或实训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项目开发能力,为以后 18 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校企合作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效巨大: 1、高质量就业 参加过校企合作的学生,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无论从就业城市、薪资待遇还是今后发展空间看,都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师资建设 通过近几个学期的的校企合作探索,我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双师型教师日益增多,教学和科研水平也逐步提高。 3、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我系借鉴企业项目所用知识、技能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分析企业项目,逐步改进与更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验项目等,使我系教学内容不落伍于行业与企业要求。 4、学风建设 校企合作对学风建设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真实的项目案例对于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企业文化与环境也能进一步影响学生。不管是请进来授课还是送出去实训,所有参训学生精神面貌、学习气氛都发生较明显的变换。 通过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初步尝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思考: 一、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促使校地双赢 近几个学期,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及毕业设计(少部分)向校企合作挂钩,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邀请企事业单位工程师来校为学生授课,企事业单位工程师担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二指导教师等方式密切联系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我们发现,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例如今年邀请山东师创的工程师来我系为学生讲授课程,授课内容为一个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参加训练的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气氛活跃,无一人迟到、旷课或早退,每人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对企业来说,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 19 有利于毕业生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所以,校企合作是促进双方发展、合作共赢的好方法、好模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重要的师资保障 近几年来,我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只有建设好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才能在校企合作中更好的指导学生。 经过几个学期,我系大部分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熟悉了解了相关企业,也了解了企业岗位职务要求,解放了思想,转换了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学校专业教研、教改活动,成为教学改革的骨干。 三、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使课程体系符合行业实际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 从2009级专科专业职业化改革到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我们都认真征求相关企业意见与建议,并将实训企业的课程体系经过征纳纳入到我系人才培养方案中来。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我系与部分企业共同研究开发实习实训环节课程,并将企业的真实项目纳入到实践教学中。经过修改整合形成的实践课程,案例真实、面向实际、能够较强的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形式多样是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我系在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上,一直坚持形式多样、因地制宜。近几个学期,我系与多家企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有效开展合作: 1、嵌入式课程 为保证学校教学的连续性,我系曾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我系进行嵌入式课程授课。该种方式一般是:前期理论课程由我系教师授课,学期中由企业工程师来校为学生授课,时间约为一周。授课内容为在前期理论基础上开展真实的项目开发。这种形式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例如我系曾邀请山东始创的工程师来系为学生进行嵌入式授课,授课内容为一个企业的真实项目。在七天时间 20 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如同一名真正的企业员工一样忘我的工作,没有一人迟到、早退。 2、学生到企业参加试训 到企业参加实训是另一个在真实环境中学习的方式。近几个学期,我系曾送超过百名学生到东营软件园、山东始创参加实训。参训学生在短期内变化非常大,从待人接物到动手实践能力均有较大转变。同时,经不完全统计,参加过实训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3、师生参加企业项目研发 校企合作需要合作共赢,师生共同参加企业项目研发是深受企业欢迎的一种模式,也是锻炼教师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好方法。我系选配有两名教师指导9名学生参加一个企业的项目研发。研发过程中,学生仍将上课,下课后就变成了企业的兼职员工,与企业员工不同的是学生在实验室做开发。企业工程师定期来校与教师、学生开会商讨项目进展。 4、引进企业项目,更新课程体系 企业项目针对性强、真实。我系近几年来,将部分合作企业的项目进行修改、整合,更新到我系的实验项目中。同时,根据企业项目中的知识、技能需求,也不断地修正我系的课程体系,保证所教内容在行业与企业中不落伍。 5、聘请企业工程师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二指导教师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我系与企业密切合作,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二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与项目开发经验丰富,在项目开发中由企业工程师把关,在理论研究、学术规范上,由我系指导教师把关。有效地结合了双方的长处,学生也能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真正学有所长。 五、齐抓共管,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我系校企合作工作由系领导负责,分别由系各科室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及部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近几年与各企业的接触、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 21 节,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确保我系教学更贴近行业、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通道,让校企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供稿)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1年7月,生命科学系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和蓝色经济区两大发展战略,结合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及滨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对生物医药及海洋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现状和山东省及周边省市海洋生物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及相关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情况的调查基础上,申报承担了“生命科学系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目前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取得了以下进展。 一、与企业共建课程 我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其特质之一就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加离不开地方的支持。我系于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聘请山东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的沈志强院长、研究员,高三阳副院长、泰山学者,为我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出谋划策,并为我系师生作学术报告。沈志强院长报告的题目是《现代生物技术进展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沈院长就生物技术的发展史、当今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知识技术化,技术产业化,产业财富化,财富知识化”的发展模式。高三阳副院长报告的题目是《励志照亮人生,学习改变命运——成长的历程》,高院长结合自身的学习成长经历,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进展,鼓励同学们要确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长成才。两位研究员的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受到了学院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22 本学期山东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管宇、吴信明助理研究员;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徐泽平副研究员;山东省无棣县林业局李庆军助理工程师等人与我系教师共同讲授《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鲜切花栽培》等课程,授课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 二、共建专业 校地合作可以使我校“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回馈地方”,建立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加强应用性专业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经我系申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企校共建本科专业推荐目录专业——海洋生物技术专业,我系与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共同进行专业建设的有关工作。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的沈志强院长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体系的确定与实施。 三、人力资源交流与援助 我系骨干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为企业开展有关培训活动,李玉玺讲师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顶岗锻炼,深入车间从事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工作。 刘俊华(女)讲师到滨州日升生物有限公司进行学习,丰富了实践知识,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四、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的复合型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当的智力含量。我系于2011年11月在恩康药业建立“滨州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滨州学院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基地”,2009级生物技术本科同学在该基地进行了生产实习活动。另外,我系与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山东恩康药业有限公司签订科研服务项目计划,2011年10月正式签署两项科研服务协议,分别为王君副教授主持的“发酵床垫料的研究与开发”和“绿色木 23 霉菌的研究与开发”项目,2009级和2010级生物技术本科的5位同学参与到项目中;2011年11月,我系王宝琴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益生菌发酵培养技术和芽孢耐热保护技术研究” 和“胶霉菌素生物测定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两个项目,目前项目进展良好,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参与其中。 经过半年的时间,我系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较为合理的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毕业生预就业锻炼及定向培养 以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恩康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万德酒业集团为主体,开展毕业生预就业与定向培养。合作企业每年6月份对我系专科的大二学生和本科的大三学生进行面试,确定人员名单,组建企业冠名班,然后和企业商定具体培训内容,同时,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学生修完我系专业课程学分,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然后上岗。针对企业要求和实际情况时间安排有所不同。 二、进一步共建专业和综合课程 结合我系新申报的海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吸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研究论证及后续工作,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体系的确定与实施。同时,广泛吸收企业人员和一线骨干参与到我系现有3个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参与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参与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及综合课程的建设中。 三、共建实习基地 与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稳定的毕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数每学年不少于20个;与山东万德酒业集团、山东滨州绿洲食品建立稳定的毕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数每学年不少于15个,与4家以上企业建立稳定的认识实习基地。 24 四、校地共建实验室和科研项目 共建食品科技、生物医药有关的校地共建实验室1-2个,共享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探索校地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与企业深入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创作机会使我系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多交流科研心得,共同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 五、加强人力资源交流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选派更多的老师顶岗锻炼,增强老师的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 (生命科学系 供稿) 深化校地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科技和资源等优势,加强高校同地方的合作,是履行高校职能,实现地方与高校双赢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根据我系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紧紧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这一办学定位,启动了共建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一、紧扣共建理念,搭建合作平台 校地合作启动起来,合作双方领导非常重视,将共建事项列入工作计划。我系成立了以左登华主任、王志金书记为组长的校地合作领导小组,将校地合作列入重点工作来抓。 2011年9月21日下午4时,滨州学院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校地合作共建培养应用型人才项目揭牌仪式在我院500人报告厅举行。纪洪波院长和穆炳生院长为“滨州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滨州学院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建实验室”“滨州学院见习就业基地”揭牌;系主任左登华教授代表滨州学院与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书;纪洪波院长向王兴锋、韩海令副院长颁发客座教授聘书。滨州学院与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培养应用型人才项目的开展,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联姻,拓展了合作的空间。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 25 把高校先进的技术理论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为我院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终达到联手协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双赢的合作目标。 经过广泛调研考察,我系在建筑、结构、规划、行业管理等方面邀请了省内外建筑与城乡规划实践工作中的知名专家走进校园,于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三日一周的时间举行了系列讲座。具体场次如下: (一)2011年10月27 日: 主讲人:韩海令,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业务副院长、总规划师、首席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职业资格高级项目管理师(CPMP)、山东省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建筑设计专家、首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勘察设计师提名奖、滨州市第一、二、三届突出贡献专家、滨州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评审委员会委员、滨州学院客座教授。 讲座题目:《建筑设计概览----点评国家优质设计工程》。 (二)2011年10月29 日: 1、主讲人:尹艳伟,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 讲座题目:《城市规划法规与实践》 2、主讲人:赵爱华,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讲座题目:《GIS的二次开发》 3、主讲人:罗飞雄,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博士。 讲座题目:《GIS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软件开发》 (三)2011年10月31 日: 主讲人:王兴峰,滨州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总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滨州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山东省建设工程资深评标专家。 讲座题目:《结构设计概览----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26 (四)2011年11月1 日: 主讲人:卞士雷,滨州市规划局滨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副书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讲座题目:《城乡规划发展趋势及滨州市规划特点》 (五)2011年11月2 日: 主讲人:杨学峰,市住房和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任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讲座题目:《建筑行业宏观发展方向》 二、提高认识,深化校地合作 建筑与城乡规划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校地合作,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走出去,让学生到现场接受实践锻炼。 让大学生到现场实习,有助于培养和强化其工程意识,锻炼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而是高校培养工科专门人才的一个必要环节。 大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论文):为更好地发挥合作办学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系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四个专业都可到合作单位实践锻炼,撰写毕业论文。根据双方签订的毕业设计(论文)协作书的要求,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水平作出评价,并可直接担任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评委。这种由双方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方向,使学生提前介入实际工作环境和科研任务中,并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锻炼。 通过把学生送出去,不但使学生得到了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还培养了学生行业精神与爱岗敬业精神。 2(请进来,让现场专家来校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在组织师生走出去接受现场锻炼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利用合作企事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为教学服务,把现场的技术专家请进来,通过组织与师生座谈、举办学术讲座、承担教学任务、聘任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来校指 27 导和参与教学活动。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合作单位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参与科研,充实实践教学,参与专业建设、教学管理。 3.互利互惠,共建专业和实验室 经过深入调研,学校与滨州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项目。建设内容: 人才定向培养:根据企事业单位需要和要求,通过开设冠名班等方式定向培养学生,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增加部分课程或环节,也可置换原有培养方案中的部分课程),学生毕业后,到地方就业。 实习基地建设:我们利用校企合作关系,在合作单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共建实验室:在我校共建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土工试验室(高等土力学)、水分析试验室、岩土工程相关试验室(水文地质学)。 4.选派教师进修,定岗锻炼,加速教师转型。 以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为基地,实施青年教师转岗培 -2名教师外出进修. 训,建立科研教学交流平台,每年选派教师1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行业背景和任职经历且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每年选派1-2名教师参与顶岗锻炼单位的生产、管理、服务、经营等一线工作, 对接“服务滨州科学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企业研发,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总之,我系将以校地合作为契机,以新观念新思维,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建设贡献力量。 (建筑与城乡规划系 供稿)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谋略校企双赢大计 ——城市与环境系服务滨州进展 28 自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以来,我系十分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争取利用有限的经费实现最大的效益,完善校地合作内容,提高校地合作建设绩效,主要工作如下: 一、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情况 我系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工科专业均需有实践基地支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系积极联系,对接,充实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内涵,新签订了2份合作协议。主要工作有: 1. 假期实训、顶岗和分流培养机制初步形成 加深与项目合作企业京博集团等的互动,本学期集团人力资源部孙国勇部长2次到我校协商双方合作和本科生实习工作,我系李甲亮、胡向明、耿晓恒等老师也到企业进行了对接,于本学年暑假安排了9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赴京博集团顶岗实训一个月; 于本学年第二学期安排了2008级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共14名毕业班同学到企业顶岗毕业实习至今,由在企业顶岗锻炼的耿晓恒老师带队。目前学生仍在企业,实习状况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达到了分流培养的目的,校企双方反响较好。 2. 围绕核心企业建立本科生实习基地群 为了节约实习经费,提高实习的效率,围绕核心企业,我系尝试建立满足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群。 1)京博集团实习基地群。以京博集团为核心,与集团附近的天宏新能源、先达化工和永鑫化工等三家化工企业对接,共同建立了博兴实习基地群,并于本学期完成了09级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充分保证了安全工程专业各类实习工作的开展。 2)滨化集团实习基地群。为满足2个工科专业特别是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要求,我系在市区建立了以滨化集团为核心企业的实习基地群,与滨化集团热电厂、滨化集团污水处理厂、滨州市自来水公司(东水厂)、中和水质公司、滨南污水处理厂、滨北污水处理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安排了09级环境工程专业的 29 认识实习,效果良好,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各类实习的开展。 3)市城管执法局、环保局实习基地群。与执法局下属的园林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以及环保局下属的滨州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各类实习的开展。 以上实习基地群建设,均根据专业特点,按照就近原则,克服了实习经费较少的困难,合理安排,保证了实习的质量。 二、开展企业定向(订单)培养人才尝试情况 在安排各类实习之前,我系与各企业就本儿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的规格、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在此基础上就实习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和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鼓励实习学生在实习企业就业,目前在现在实习学生中,有6人已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开始了定向(订单)人才培养试点,提高了我系学生一次就业率。 三、按照卓越计划的标准开展双向培养尝试情况 在安排外出实习学生时,实行双导师制,要求企业为每个实习学生指定有经验的现场人员为指导教师,我系为每个学生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双方密切交流,鼓励把学生毕业论文课题选在企业,真题真做,提高毕业论文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提高实践性、综合性、设计性课题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水平。 我系与滨州市安监局安全评价中心进行了对接,达成我系学生到安评中心进行实习、联合培养和与促进就业工作,该中心拟接纳4-5名学生进行培养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本学期,我系还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举办宣传工作培训班,各分局相关人员及我系部分学生参加了培训,效果良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 继续加强双方人员交流,我系继续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并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2名到学校做学术报告等。 30 2. 进一步强化双方的科研合作,结合服务滨州工作的开展,挖掘合作项目,充实合作内容。 3. 加强校地合作内涵建设,避免走过场,避免做表面文章,切实按校领导的精神落在实处,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果。 (城市与环境系 供稿)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飞行学院校企合作项目进展汇报 按照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方案实施计划,前期飞行学院组织专人赴大高通用航空城、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调查研究,与大高通用航空城、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交流学习,组织企业相关部门人员来我院商谈合作事宜,聘请相关专家做专题报告,共商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方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1年12月13日,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文、培训班经理韩勇强来校洽谈合作事宜,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探索交通运输(培养民航机务工程)本科“2+2”培养模式,理工科专科“2+1”、“3+1”人才培养模式。 2.实验室共建。与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和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互派专家进行座谈交流,深化友谊和合作,共同起草了滨州学院民航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和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协议细则。2011年11月分别与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和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建立共建合作机制,签署相关协议。 3.实践教学。2011年11月18日,组织7名实验教师和159名2009级学生参观大高通用航空城和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并使上述单位成为飞行学院教师学生实践基地。 4.教师顶岗锻炼。组织两位精干实验室管理教师毛国强和术守喜老师与2011 31 年7月赴大高通用航空城和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5.航模比赛。与大高航空城航空俱乐部合作事宜达成初步共识,大高航空城决定出资于2012年3月以滨州学院飞行学院航模队为主在大高机场举办“滨奥杯”航模表演邀请赛。 6.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力支持飞行学院申办CCAR-147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训中心上达成共识,将在大纲的编写、兼职教员的聘任和申报材料的撰写以及实训设备的共享方面给予配合和支持,聘请大高航空城滨奥飞机生产经营部丁丙魁经理和谭建经理为我院兼职实验和实习教师,聘请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培训部韩勇强经理为我院实践技能培训方面高级顾问。 今后一方面继续挖掘合作潜力,扩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互惠双赢,将生产工艺和维修技能引入日常实验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以CCAR-147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训中心作为合作重点,落实共建协议,完成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任务,尽快实现中心的申报。2011年12月底,赴山东航空公司洽谈,充分利用山东航空公司CCAR-147部机型培训执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航空机务维修行业高级技能培训。 (飞行学院 供稿) 报:院领导 送:各系 院 部 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印 32
本文档为【教学简报2011年第4期 - 滨州学院教务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5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