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举报
开通vip

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篇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中国...

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篇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 1 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继续发展这种思想,他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在家庭教育中,他更是提出了易子 2 而教的主张,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即君子之所以不教子,是因势所不行,教者必以正道,如果儿子不肯听从,为父的必然发怒,伤害儿子的感情,儿子感情受到伤害,又会责怪父亲,你要我走正道,你自己却不如此,这样儿子又伤害父亲的感情,造成父子相伤,感情恶化,这就从反面说明了父亲的言行对儿女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地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他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也就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大都是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接受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 而,我国古代很多人写的家训、家书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来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 由于我国古代家书家训都是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写子女的教育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因此,很多观点都从自己切身体会说开去,这样无形之中对子孙起到了一种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崇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孔子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 3 学生冉求做事胆小畏缩,而仲由胆大冒进、好胜,针对他们两人不同性格特点,孔子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对冉求,孔子鼓励他要敢于前进,对仲由,孔子教育他要先退一步,不要冒失行事。这两个学生向孔子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作不同的回答,有弟子不明白为什么,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备受推崇,宋代袁采提出“性不可以强合”的思想,他认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父子兄弟了,但为什么还会造成家庭不合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对方个性。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合之根源也。既然父子兄弟个性各不相同,不可强求,就应求同存异,因材施教。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教育是一种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而发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自我教育这个环节才能完成,都应根据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实施教育。 四、运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循序渐进是指根据子女不同时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同我国重视早期教育的优良传统相一致,我国在很早就发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发展特点实施 4 不同的教育。如早在西周时期,周代贵族家庭就有一套按儿童年龄安排教育的程序,〈礼记内则〉对这一程序作了介绍:“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宋代司马光根据〈礼记内则〉的记载,还制定了幼儿教育的十年教学安排,如一至三岁学习数与方名,研练书法,七岁读〈孝经〉〈论语〉,八岁诵〈尚书〉,九岁诵〈春秋〉及诸史,十岁就读〈诗〉〈礼〉〈传〉,略通大意,逐步通晓经史之学。〈三字经〉中教育子女的程序为:“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正是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由经到子再到史的学习过程,为子女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尽管我国古代在实施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时有过于僵硬的倾向,但总的来说,根据儿童不同发展时期身心发展的情况实施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现代心理学已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应依据不同层次和阶段特点实施教育,因而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在我国现代仍有广泛的借鉴价值。 五、注重环境塑造的教育方法。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5 作用,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据司马光〈家范〉记载,孟子家曾住在靠坟墓附近,孟子常嬉戏为墓间 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这充分说明孟母重视选择优越的环境教育儿子家庭整体环境对子女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家庭传统家风的培养,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注重家庭整体环境建设的表现。颜之推就强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司马光在〈家范〉中提出:“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楚,不能不楚言也。”我国家庭教育中注重环境塑造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仍不失其现实价值。 我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直接陶冶着我们民族精神,锻造着我们民族性格,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动力源泉,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6 【后记】著名教育实践家皇甫军伟指出,家庭文化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一种潜规则,是一种民族意识。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家庭文化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内容。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魂,所以表征层面的东西都来自家庭文化在人们内心作用的结果,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缺乏的就是对魂的管理,以及对文化的探寻和回归。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经是乱经,所以导致孩子内心秩序的混乱。因此他认为,当今家庭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从历史和文化的空间,去发现面对未来的方向和出路。 家长的教育眼光至关重要,现在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眼光短视,我们的眼光放不出去,我们把有限理解成了终极,理解成了所有,所以才被局限。如果我们内心都有一种豁达和通透,我们面对孩子和面对自己,都要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教育只不过让每一个生命在不同的阶段去更饱满地体验自己。给这个国家人类带来这个个体本身生命价值的东西,这是教育所追求的,如果我们这么去看,不为一时的教育结果所喜所悲,那么我们的教育眼光就不会轻易被局限。 走进真正教育空间的人,他们是一种提前的觉醒,一种正面的力量,用一种让人舒服的姿态在推动教育。很多不醒的人,他们是以痛苦的力量在推动教育。教育如果是一台车, 7 有人用手推,有人用嘴推,推得满嘴流血。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构成家庭的两极,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中国的家庭教育不是更加西方化,而是去西方化,回归优秀传统。 教育要回归或寻找的不是“东方思想”或“西方思想”,而是教育科学本身。尤其在全球化的当下,地球已变成地球村,不要再在“中式”还是“西式”问题上纠缠;而是要区别出什么是正确教育,什么是错误教育。既要对传统文化有所坚持,又要博采众长,学习他人先进的东西。 篇二:简析“虎妈教育”中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11.21 简析“虎妈教育”中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 黄小胖?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本文尝试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虎式教育”中包含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虎妈教育”是否代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做出合理的判断。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族文化;功名教育;家长权威;虎妈教育 8 中华文化中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随着历史的不断积淀,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其中既孕育了“孟母三迁”、“唐太宗诫子”等一类的家庭教育佳话,也催生了许多在家庭教育方面颇负盛名的思想家,如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他的《颜氏家训》对中华民族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风气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几千年来,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华人移居国外,也在美国的华人群体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华裔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一书中自称‘中国虎妈’,用‘中国母亲式’的方法进行教育孩子。之后人们针对“虎妈教育”是否源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观点,展开了激烈论争。有的认为“虎妈教育”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在美国取得的成功,也有的认为“虎妈教育”充其量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某些理念和方法在美国教育背景下的部分运用而已。本文试图从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四个维度探讨“虎妈教育”中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虎妈教育”是否代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做出合理的判断。 1.教育价值取向——家族文化观 在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熏陶下,家族观念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真谛,就在 9 于用家族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教育子女。其中家族文化共同的中心点是“孝”和“忠”,“孝”就是孝亲,孝顺父母;“忠”就是忠君,光宗耀祖。 “孝道”是我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核心,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出发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强调从教“人伦”着手,侧重“孝道”的教育,力图通过“孝”观念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所以“爱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虎妈教育”中蔡美儿很重视对索菲娅和露露进行“孝道”的教育。当杰德50大寿时,布置她们给父亲撰写寓意深刻生日贺词;当婆婆弗洛伦斯生病时,让她们切身体验该如何用心对待生病的老人;当婆婆去世时,要求她们用心撰写悼词,体验对老人的尊敬、爱戴以及表达感激时的情真意切。这种把“孝道”作为教育内容,培养孩子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以“孝” 为本的思想。 中国家族文化中“忠”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在传统家族文化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家族“香火”能否兴盛的关键因素。所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家族文化中成为重要的内容,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虎妈教育”中蔡美儿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她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让家族荣耀得到良好的延续。为此,她在女儿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上投入 10 了大量的心血,不仅是家庭的全部收入,而且也是她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蔡美儿这种忠于家族荣誉,以家族的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具有浓厚的家族文化观念。 2.教育目的——功名教育观 中国教育史上“学而优则仕”的功名教育思想,始发于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发展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读书取仕’文教政策的不断强化。“科举入仕”是古时广大平民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最佳选择,也是“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最便捷途径。古人对科举考试趋之若鹜的强烈心态,使封建统治者招纳人才的目的与家庭教育光宗耀祖的追求达到高度统一。“学而优则仕”既成为一种有形的习惯,也成为一种无形的信仰。两千多年来,这种鼓励子弟抱定信念,发愤苦读,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支配着中国人的生活观念长盛不衰,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虎妈教育”所信奉的“牺牲当下幸福去换取所谓未来成功”的思想正是符合中国古代这种功名教育观,其核心价值是把“获得成功”作为教育的首义。在学业上,蔡美儿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要求女儿每门功课成绩都至少得 A+;在活动上,蔡美儿本着“光耀门楣”的思想,要求女儿要在活动中赢得金牌,获得好名声。可见,中国传统教育中以获取功名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对“虎妈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 3.教育方式——家长权威观 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一种按辈分等级,从上到下的压制模式。家长作为整个家族的最高长者,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体现为父母专制。在这种推崇“父为子纲”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父母呵护孩子的最佳办法,就是替孩子做正确的选择,子女对于父母的话,只能唯命是从,不能有半点违怨。 从这方面来说,蔡美儿的思想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的思想,所谓“典型的”就是指这种父母绝对权威,对子女严加管教,子女绝对服从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虎妈教育”中讲述了蔡美儿与女儿之间控制、抗争和妥协的小故事,体现了她的家长权威观。她在书中写到:“在中国的文化中,孩子质疑父母,不服从父母的管教,都是不被允许的。”? 4.教育方法 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方法。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虎式教育”。 4.1严慈相济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主张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既要求循循善诱,又强调严格要求,形成了古代家庭教育思想中严慈相济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提 12 出 “为人父,严济于慈”的观点,提倡家庭教育既要重视“慈”也讲究“严”;颜之推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即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主张威严中蕴含慈爱;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严与慈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严厉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虎妈教育”中蔡美儿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中“严慈相济”的教育方法,即教育女儿过程中严格要求与关心疼爱并重。她认为严教才是真正的爱,因此她列出十条严厉的家规,不允许女儿有休息日,要求她们一直练琴。她甚至把不听话的露露直接扔到气温只有-6?,寒风刺骨的室外。这些体现了她严厉的家教思想。另一方面,“虎妈”在生活中对女儿有着无微不至的关爱,她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女儿的教育中,把慈爱渗入到严教,呵护女儿的成长。“虎妈教育”中充分体现了严教与慈爱相结合的思想,是传统家庭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再现。 4.2及早教育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提倡早教,以使智慧及早显现,天赋得以挖掘,才能得以施展。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幼年时期进行教育 13 容易养成相对稳定的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而且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容易保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颁早教,勿失机也。”即他认为幼年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因为儿童心理纯净,可塑性强,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容易掌握知识。 “虎妈教育”中蔡美儿很重视对女儿进行早期教育。当索菲娅18个月时就认识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简写本并开始学弹钢琴,上幼儿园时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以及分数和小数,而露露六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可见,蔡美儿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早教的思想,在女儿幼年时期对其进行教育,使她们能及早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便“赢在起跑线上”。 4.3重视“勤勉”的培养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把“勤勉”摆在重要的地位。西汉大儒孔臧在《戒子书》中就告诫儿子“人之进退,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认为“志向”的高远是人前进的前提,但“勤勉”于行、持之以恒是前进的条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以苏秦刺股、文党投斧这些勤奋苦读的典故教育后辈。?他认为任何学习者都应该勤学,只有勤勉,才能学有所得。朱熹强调“着紧用力”,即教育学生学习时首先要抓紧时间,发奋苦读,其次要勇猛奋发,坚持不懈。可见,勤 14 勉好学的品质,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愿望,是家庭教育的焦点所在。 “虎妈教育中”蔡美儿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反复地练习,这样才能做到技能精通,然后人才会有自信心。按照她的观点,快乐的感觉来源于高超的技艺,而不是自由和放纵,要达到技艺炉火纯青的境界,家长就必须严厉,孩子就必须能够“吃苦”。她在书中认为“不停地弹上两三个小时,每天要练习6~7个小时,那才算得上是‘练习’”?可见,“虎妈教育”中蔡美儿秉承了蔡氏家族良好的家风,即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刻苦勤勉的态度,要求女儿学习训练? ? 梁海明译注:《颜氏家训》“教子”篇,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P9、P12。 邹强:《中国当代家衰教育变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9月。 ? 邹巧灵:《论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开掘》,《船山学刊》,2008年第4期。 时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5.总结 仅从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断定,“虎妈教育”在本质上属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蔡美儿坚持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观念,倡导功名教育观,秉承家长权威,运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女儿实施教育。这种教育观源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的集中反映。这些传统的儒家教育思 15 想,在经历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新中国的“移风易俗”、“批林批孔”后,逐渐淡出了中国家庭,但却完好地保存在解放前离开中国大陆的海外华人家庭中,并深深影响着蔡美儿的思想,也较为完整地体现在“虎妈教育”中,成为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当今的成功运用。 当今中国正在倡导新的教育观,一些教育行为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因此许多人不愿意接受“虎妈教育”。但是尽管现在中国母亲本意不想成为“虎妈”,但严峻的社会竞争和残酷的学业、就业压力,却迫使本属慈母的她们不得不将孩子进行“圈养”。因此,在教育观念的改革中,我们要关注“虎妈教育”,借鉴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以推动现代家庭教育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美儿著,张新华译:我在美国做妈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3月。 [2] 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家庭教育[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8年 [3]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9月。 [4] 曾繁旭,马李灵珊:虎妈真相[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07期 [5] 王建军: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 16 报(社科版),2001年2期。 [6] 杨善臣:试论我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特色[J],教育科学,1990年第3期。 篇三:家庭教育学 我国传统家庭家庭教育思想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讲稿整理 一、我国传统教育的目的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大学》寄托了 17 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教”文化(钱穆),在夏商之前,中国文化属于巫鬼文化,在周朝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中国文化进入宗法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族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维护父权、族权。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到了汉代,最高统治者“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得到高度的继承与发展,并代代相传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的文化。 宗法制社会是由父系家族构成的宗法关系首先是家族关系,以家族为本位。孟子云“积家而成国”儒家的思想”天下国家”“家国一体”的伦理思想都确定了家庭、国家、社会的关系。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中国古代,国家是家庭的放大,而人伦关系本质上也就是家庭伦理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类关系中,父子、夫妇、兄弟是关于家庭中的伦理关系,而君臣是对父子的仿效,朋友关系是对兄弟关系的类推。 因为国家是家庭的放大,所以以“家”为本位再进一步具体化,就是以个人的治理为本位。儒家经典《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18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神秀而后假期,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准则。奠定了历代重视家庭教育的理论根基。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侧重有所不同,统治者自西周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从其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嫡长子教育,家庭教育成为培养统治者的重要环节。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对孔鲤的庭训,父亲的教诲)奠定了士大夫“诗书传家”“以礼治家”的传统。,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家教伦理也逐渐由统治阶层向平民百姓普及。统治阶级认为通过百姓家教可以敦风厉俗,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维护社会稳定。 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历代帝王家教重在培养统治者,官僚士大夫家教以“修齐治平”为目标,倡导平民家教则为了敦风化俗、使百姓守分安命。 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 自先秦至近代,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表现出一定的承继性,具有重品德教育、重经纶教育、重胎教及童蒙教育等特点。 1. 以“孝悌”为主的封建伦常教育 19 伦常,我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封建时代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五种关系为五伦,认为这种尊卑、长幼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常道,称为伦常。 春秋时期: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重视道德教育 以德为本的教育主张。 真正的孝,体现他思想中有一定的民主性。(反对过度体罚,子女可以提建议)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句话的白化文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 20 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战国时期: 孟子: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的五伦之道。 “父子不责善”——性本善。 荀子: “隆礼”——在家庭中强调家长的至尊地位,重视家庭礼义,规定了繁琐的仪容举止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并对“子不从父命”规定了条件。——性恶论 其思想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礼法束缚不断加强的趋势。 韩非:教子必须严,”爱不如刑”,提倡父亲常用体罚。——法家思想 秦代: 李斯 严酷的法家思想 以法令的形式强行推行家庭伦理 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代:(西汉 董仲舒):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纲常体系确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上下级) 五常:仁、义、礼、智、信。(平级) 两者合起来,成为处理纵横关系网的基本要求。 (东汉)《白虎通》——三纲六纪 21 三纲:君臣、父子、夫妇。 六纪: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 变成了单纯的上下级关系,形成了无处不在的服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宋代: 理学 (儒佛道) 理学将封建伦常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家教伦理化倾向更加突出。 明清:程朱的文教政策强化了伦理道德教育 家教内容中充斥着伦理道德的说教。 顾宪成《家训》中将“五伦”视作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必须无条件服从,赞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观点。 “孝悌为本”的封建伦常教育历经各个朝代统治者的矫饰,致使家教伦理化达 到了顶峰。 2. 以“勤、俭”为主的处世道德教育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勤俭”被看作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品质。 (1)春秋时期“敬姜教子”——勤则善心生,逸则恶心生。 唯“勤”故能思“俭”,俭朴则善心生 敬姜是鲁国大夫公文伯的母亲,有一天,公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绩麻,就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要绩麻,季孙看了会生气的,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敬姜听罢儿子的报怨,训诫道:“夫民劳则思,思 22 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她认为,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或劳力,才能政清人和、国泰民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敬姜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敬姜的诫子家训是载于《国语》上的有名的家训,敬姜因这篇出色的《论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 (2) “俭”常与“约”相连,一个人能处处节俭,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制、自律能力。 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训诫他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中论述了:俭,为道德自律奠定基础,侈,为走向犯罪深渊准备条件。 “成由俭,败由奢。” 3. 以儒家经典为主的文化知识教育 夏商周三代的家学普遍偏重于天文、历法等应用科技知识。 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定为官方正统思想,百姓只有通儒经才能仕 途荣达。 世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重儒学而轻科技的社会心理由此形成。 魏晋南北朝:儒经仍是家学的主要内容,但文学、史学、 23 律学、医学、科技、玄学等也是家学的重要内容。 隋唐:科举制度确立 科举主要以儒家经典及诗赋等为考试内容,“取富贵”成为劝子读书的激励手段,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心态。 宋代:文教政策 学校、科举更为发达,读书作官被人们视为振兴门户的必由之路。 明清时期:加强了思想文化专治 尊经崇儒的国策以及八股文的兴起,将人们的思想统一于程朱理学。 三、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1、注重严、爱结合 《周易.家人》中有着丰富的家教思想,在教子之道上突出“严”字,为我国古代家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这里的严并不是随意打骂,而是有四层意思:一是家长在家庭中有至尊的地位。二是家庭成员各正其为、各尽其责。三是指家教之严并非仅仅是事后惩罚,更在于防微杜渐。四指严爱结合。光有严厉并不能让人真正心服,真正的教子之道还应该有爱。五是指家长要有威信,不光威严。 南北朝时颜之推第一次提出较为系统的家教理论,其中家教原则中重要的一条即为“威严而有慈”。父子间应该严肃,不可以因为过于亲密而不庄重,会使孩子对父母心生怠慢。父母子女间必须有骨肉之爱,但又不可简略必要的礼节,否则就做不到父慈子孝。颜之推还提出要戒溺爱,严教才是真 24 正爱子的体现。 2、强调以身作则。 《周易.家人卦》中就已提出“教子与律己相结合”。当家长的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有教子女的威信。以身做范虽主要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但同时也是对全体家庭成员的要求。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地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他认为子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大都是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接受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而,我国古代很多人写的家训、家书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来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这样无形之中对子孙起到了一种榜样的示范作用。颜之推《颜氏家训》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历来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提出培养孩子要像处理、使用木材一样,做到“各得其宜” 孔子十分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事胆小畏缩,而仲由胆大冒进、好胜,针对他们两人不同性格特点,孔子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对冉求,孔子鼓励他要敢于前进,对仲由,孔子教育他要先退一步,不要冒失行事。 25 4、注重启蒙艺术 我国古代家庭的启蒙教育重在启蒙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强调启蒙的途径和手段,甚至用现身说法来进行启蒙。如:岳母刺字。 5、运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循序渐进是指根据子女不同时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同我国重视早期教育的优良传统相一致,我国在很早就发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发展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 6、注重环境塑造的教育方法。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四、传统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 传统家庭教育: 正所谓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内容。我国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和《大学》中所奠定的政治——教育逻辑,使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呈现出厚重的政治色彩。纵观历朝历代可以看出传统家庭教育以促进子弟修身养性、立徳成人为根本。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 26 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评价:传统家庭教育虽然在内容、方法、原则上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其专制性对人性的压抑是严重的,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社会结构开始逐渐瓦解,与此相应,传统的家庭教育也逐渐崩溃,开始了转折和变革的历程: 1 、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西语、西技、西艺被引入家庭教育内容之中。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时期,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学洋务西语和西技,后来曾纪泽成为清末爱国外交家,曾纪鸿则精通算学,说明西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2、从家庭教育思想上看:1898年维新运动时期,家庭教育全面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如民主平等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提出“培养共和国健全人格”的目标,传统的子女观受到更深刻的批判;经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民主、平等的儿童观和子女管已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学成果,从而把家庭教 27 育建立在近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陈鹤琴。他以西方儿童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家庭教育的原则,成为我国家庭教育原则由经验型转为科学型的重要标志。 3、从家庭教育制度上看:受西方议会制度、法律制度影响,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设立蒙养院,招收3-7岁的幼儿。标志着近代家庭教育法制化的开始。 继承和发扬: 近代地主阶级改良派及先进知识分子在重视学习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同时,从未放弃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他们继承古代爱国主义传统并结合近代社会发展特点,构成了近代家庭教育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新特点。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赵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林纾说“汝能心心爱国,心心爱民,即属行孝于我”(《畏庐文集》),鲜明地表现了当时家庭教育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总评: 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是在社会结构近代转型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的,存在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教育在鸦片战争后百年间基本上转变为近代形态。但这种由外而内的被动转变是不彻底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8 1、近代家庭教育只在官僚、地主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知识分子等社会阶层中存在。 2、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尤其是“长者本位”等思想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 长者本位,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传统社会,以长者为本位,‘所有小 相关热词搜索: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 思想 试述思孟派的教育思想 古代幼儿家庭教育思想 29
本文档为【试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