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益阳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益阳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举报
开通vip

益阳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益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益 阳 市 水 利 局 2010年8月 目 录 一、现状分析    1 (一)区域概况    1 (二)水利现状    2 (三)“十一五”水利建设成就    2 (四)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4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规划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总体思路    9 (四)发展布局    10 (五)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0 (六)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12 (七)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

益阳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益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益 阳 市 水 利 局 2010年8月 目 录 一、现状分析    1 (一)区域概况    1 (二)水利现状    2 (三)“十一五”水利建设成就    2 (四)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4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规划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总体思路    9 (四)发展布局    10 (五)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0 (六)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12 (七)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15 (八)主要重点项目    16 三、保障措施    16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    16 (二)依法治水    16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17 (四)落实项目资金    17 (五)推进科技创新,注重水利人才培养    17 (六)切实做好前期工作    17 四、附件    18 附件1:益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汇总表    18 附件2: 益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列入中央及省重点单项工程表    18 一、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⑴地理位置 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跨越资水中下游,处沅水、澧水尾闾,环洞庭湖西南,系由雪峰山余脉和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倾斜地带。自西南至东北,依次为安化县、桃江县、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全市地形西高东低,成狭长状。地理坐标为东径110°43′02〞~112°55′48〞,北纬27°58′38″~29°31′42″。总面积12144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5.74%。其中山地占39.71%,丘陵占10.05%,岗地占6.70%,平原占32.44%,水面占11.10%,总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40 km2,人口40余万。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区,属雪峰山余脉;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南部山区最高海拔1621m,北部湖区最低海拔-1.2m,南北自然坡降为9.5‰。 ⑵气象水文    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年降水偏丰、6-7月多雨成灾,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6.1℃—16.9℃,日照1348~1772h,无霜期263~276d,降雨量1230mm—1700mm,适合于农作物生长。 益阳水资源丰富。山丘区有资江东西贯通,平原地带河网纵横、湖泊棋布,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478.8mm,多年平均径流量96.2亿m3(不包括过境客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96.2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70 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1%。全市年均过境水资源总量2214亿m3,是本市自有水资源量的20倍。其中资江约1609亿m3,接纳资江653km干流2.8万km2的主要来水。据测算,仅益阳市资江可供发电贮量就达216.6万kw,在益阳市资江干流上已建、在建或拟建的水电站有:柘溪电站(已建)、东坪电站(已建)、珠溪口电站(已建)、金塘冲电站(拟建)、马迹塘电站(已建)、白竹洲电站(在建)、修山电站(已建)、史家洲电站(拟建),合计开发量已达159.59万kw。 2、社会经济 全市辖南县、桃江、安化三县和沅江市 ,资阳、赫山、大通湖、高新四区,共有76个乡,53个镇,23个街道办事处,3389个村民委员会,343个居民委员会,34204个村民小组。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4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16万人,全市耕地面积398.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69.8万亩。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8元。 (二)水利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市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下,广泛、深入、持久地掀起了兴水利、除水害、保水土的治水高潮,成效十分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9年底,全市有一线防洪大堤901.35km,大堤涵闸577座,在册堤垸20个,其中重点垸4个(长春垸、烂泥湖垸、大通湖垸、育乐垸);蓄洪垸6个(民主垸、共双茶垸、南顶垸、南汉垸、和康垸、同兴垸);一般垸10个(城关垸、牛潭河垸、花果山垸、新桥河上垸、永申垸、北峰山垸、目平湖垸、净下洲垸、畔山洲垸、永新垸)。其中已平垸行洪单退的有目平湖垸、畔山洲垸,保护面积470万亩,保护人口240万人。全市有各类水库517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小Ⅰ型水库75座,小Ⅱ型水库433座,可蓄水5.5亿m3;各类塘坝5.0061万座;电力提灌机埠2381处3156台23.17万KW,全市各类水利设施的蓄、引、提水能力28亿m3;有效灌面积328.6万亩。                                                                                                                                                                                                                                                                          (三)“十一五”水利建设成就 1、“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 2006年至2009年,中央及省级已累积投入10.2亿,预计“十一五”中央与省级投资将达到14亿元,全市“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总投资可达42.9亿元。整体包括完成新建设堤防0.637km,加固堤防204.453km,河道整治77.3km;完成9座中型水库、18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7处大型排涝泵站枢纽工程更新改造;完成水利血防工程项目127处;兴建供水工程457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4.7万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7.4km2。完成水土保持工程1万多处,营造水保林面积658.4km2、经果林面积91.3km2。 2、“十一五”总体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时期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水利发展最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的时期。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丰富 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视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坚持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⑵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堤垸建设成绩突出:洞庭湖二期治理顺利结束,我市901km堤防得到不同程度的整修加固。4个重点、10个一般垸、6个蓄洪垸抵卸洪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城市防洪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一线防洪大堤达标堤段已完成13km。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明显加强:全市山洪灾害预报系统、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已初步启动,山洪灾害易发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抗御山洪灾害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防洪排涝及灌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目前共有排灌泵站1374处,装机23.8万kw,有效灌溉面积328. 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88.46万亩;全市共建水库总库容41亿m3,兴利库容27亿m3,9座中型、18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业已完成,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稳步推进。 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市已初步建成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市、县(区)、乡三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已初步建成,堤防管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河湖整治初见成效:南洞庭湖、资水尾闾疏浚,藕池东支砍矶扩卡等项目基本完成;河道砂石采挖治理有力,涉河项目工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有序,河道行洪隐患日渐减少,中小河流治理已启动试点。 ⑶民生水利成效显著 安全饮水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市共兴建供水工程457处(其中:集中供水412 处、分散供水45处),完成国家投资16998万元,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4.7万人。 水利血防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已完成抬洲降洲、堤防护坡、沉螺池及涵闸改造、渠道衬砌硬化等水利血防工程127处,完成国家投资5646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塘坝清淤工程项目正在实施;7处大型排涝泵站枢纽工程更新改造已基本完成,4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正在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桃江、赫山、南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进展顺利。 农村小水电及代燃料工程稳步加快:地方小水电装机125.1万kw,年发电量56.841亿kwh。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土流失面积317.4km2得到治理;完成水保工程1万多处,营造水保林658.4km2、经济果木林91.3km2。 ⑷水利建设管理成效显著 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有了切实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水利建设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⑸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全市51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已全部完成定编定员工作,水利队伍稳定;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不断加强,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四)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 ⑴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建设 ①人口持续增长对水利的要求 “十一五”期末我市人口预计达478万人,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水和食物的安全,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②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长率预计13%左右。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资产与财富的加大,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同时,用水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也增加,以及用水结构、用水方式等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对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保护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利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城市化水平将会显著提高,对供水安全、城市防洪安全以及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景观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④粮食用水安全需求 益阳市2010年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为577.5万亩。现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农业用水的利用率较低(仅0.35左右),农业抗御旱灾的能力不强,影响粮食安全,尤其是桃江、安化、赫山等山区的干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区域内的农业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 至2015年,益阳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618.8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5。因此,需要恢复原灌区灌溉规模并对老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同时需要新建灌区工程、水源工程,进一步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满足粮食用水安全需要。 ⑤水生态环境安全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目前,全市主要河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质污染,有的地区出现了水质型缺水。经济和人类活动导致水环境的日益恶化,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在耗用大量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废污水。需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需求,合理确定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规划布局,保证全市的水生态环境安全。 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水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水利改革,不断推进水权制度和水市场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将有力地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形成和确立水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体系,并最终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和规范水市场,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权转让制度等创造条件。 ⑶科技进步与能力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同时在水利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科研、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支基础扎实、作风过硬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水利科技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为依法治水、科学治水,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快水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⑷对水利基础地位的认识明显提高 益阳市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特别是经过95、96、98连续几次大洪水的考验后,我市各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每年增加,水利的基础地位已日益深入人心。 2、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全市水利基础设施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还存在许多制约水利发展的因素。 ⑴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还存在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防洪安全保障程度还不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出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还不强。 ①现有堤垸防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未达到设计标准,不能满足防御较大洪水的要求。且现有的设计防洪标准是按1954年实测的最高洪水位确定的,而我市历史最高洪水位(96、98)已超过54年最高洪水位1.28m,如遇较大洪水,我市防洪形势将相当严峻。中心城区防洪堤尚有35km未完成。 ②蓄洪垸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国家投资政策因素,长期以来蓄洪垸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各类分蓄洪工程措施欠缺,远不能达到分蓄洪水的要求,严重影响垸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稳定。 ③湖区排涝能力低,内涝灾害仍然频繁。排涝泵站大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设备落后,老化严重,加之江湖水情变化加快,泥沙淤积,河湖床抬高,同频率洪水水位增高;农村用工政策变化;排水渠道长年失修,淤塞严重,排水不畅等原因致使湖区排涝能力低,渍涝灾害频繁。 ④山丘区防洪能力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市山区已建中、小型水库517座,但绝大部分水库以灌溉或发电为主,防洪库容缺失偏低,水库的防洪作用有限。由于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以土石坝为主,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工程标准普遍偏低,加上后期管理及维修经费不足,大部分工程老化失修,长期带病运行。据调查统计,按照部颁标准衡量,全市有三类病险水库220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已进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11座(已有18座进行除险加固)。这些病险水库每年只进行了应急度汛处理,一旦出险,将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同时,山丘区城镇防洪工程建设薄弱,绝大部分城镇未设防,抵御洪水能力仅5~10年一遇,部分城镇抵御洪水能力不足5年一遇,不能适应城镇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我市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几乎年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但一直没有制定如村民移居、集中安置等有效的根治措施,严重威胁山洪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山丘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⑤应对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低。目前我市应对突发性水旱灾害的应急体制机制不完善,缺少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在遇到重大突发水旱灾害时很难有效应对。 ⑵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要求相比,民生水利的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①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繁重。全市目前仍存在272万饮水不安全人口,需进一步下大力气加以推进。 ②城市缺水问题日益显现,城市备用水源建设需尽早谋划。 ③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迫在眉睫,开展内河湖清淤势在必行。 ④湖区血吸虫病疫情不容乐观,水利工程结合血防灭螺建设任务仍相当艰巨。 ⑤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小水电建设及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重道远。 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 ①水资源管理监督保护、水质监测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②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③农田水利、抗旱水源、平原水库、灌区建设、塘坝建设还远未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⑷水土流失及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 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33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8.9%,崩岗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繁重,水土保持监测措施有待落实。 ②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排水河渠疏浚清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③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有待开展。 ⑸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行业能力还不能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需要。 ① “多龙管水”的体制尚未理顺,水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不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有效实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保护。 ②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水价格体系与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现行水价偏低,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③水利基础性工作仍很薄弱,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信息化系统尚未建成,水雨情监测体系、洪雨水预报预警及传输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滞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迟缓,成果转化率低。 综上所述,“十二五”水利发展和改革既有了坚实的基础,却又面临繁重的任务。水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认真谋划,使水利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和资源支撑,促进益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2、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对水利需求及投入的能力,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使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在适度超前的前提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强化政府对水管理职能的协调,根据水利基础设施防洪、排涝能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条件,协调各行各业对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供给、纳污的需求,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 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 4、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 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河湖生态,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综合兼顾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项目为支撑,以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现代水利为总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规划体系,优化结构布局,增强服务功能,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努力探索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 1、防洪减灾方面 贯彻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点加强河道整治、堤防加固、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工程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立洪水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 2、民生水利方面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人人享有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成果。重点加强农饮安全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水电代燃料、农村电气化、小型农田水利、水源工程建设、水利血防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 坚持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并重,着力解决好由耗水型社会向节水型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问题,始终将节水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水资源按需分配、定额管理、按方收费等手段,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全面推行节约用水、节水灌溉模式,不断完善全社会各行业的节水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使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迈上新台阶。 加强水资源保护,科学确定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的纳污总量和自净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推广循环用水机制,达到恢复、改善乃至提高水体功能,保护好水资源,治理好水环境的目的。 4、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方面 通过采取基本农田改造,种植经果林,水保林,封山禁伐等手段,完成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和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努力改善因水利建设带来的生态恶化的环境,逐步扭转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四)发展布局 1、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一是按资水流域、藕池河水系、东洞庭湖、南洞庭水系进行布局,突出流域水利特点以及流域发展的思路与重点;二是按山丘区和湖区进行布局,结合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部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水利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2、统筹城乡水利发展,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城市水利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防洪抗旱减灾 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立健全洪水管理、抗旱应急管理等制度,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切实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江大河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划规定的防洪标准,县级以上城市防御50年一遇洪水,重点建制镇防御20年一遇洪水,重点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防御20~50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20~50年一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重点低洼区排涝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重点地区、重要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抗旱能力逐步提高。 2、民生水利 饮水安全:到2015年,全面解决全市27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集中供水普及率;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供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大大改善,村镇供水普及率达到70%。 大中型灌区改造:骨干工程配套率达80%,完好率达90%,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5提高到0.5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5提高到0.5左右。 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全面开展病险水闸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库(闸)比例进一步降低。 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骨干工程配套率达80%,完好率达90%,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提高到0.5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5提高到0.50左右。 农村水电: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地区的小水电代燃料问题,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2万kw。 3、水资源开发利用 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要城市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度;启动一批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加强雨水集蓄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年供水能力5亿m3,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亿m3。 4、水资源节约保护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基本完成资水及其一级支流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轻度干旱年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有保障,工业用水保证率达到80%;中度干旱年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达到80%;严重干旱年居民生活用水有保障。万元GDP用水量不超过4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超过80m3,城市管网漏损率不超过10%。 完善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核定纳污能力,建立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建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实施有效监督。主要指标:水功能区达标率90%,城市饮用水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5、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在生态脆弱的流域和地区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的有效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十二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k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0km2;部分生态脆弱或生态严重损坏的河流得到初步治理;湿地面积得到合理恢复。 6、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等。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水利管理单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科技建设等。 8、水利改革与管理 水价改革:非农业供水价格实现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农业供水价格以合理补偿成本为目标,逐步达到保本水平,初步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 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以“股、卖、包、租”形式完成改制150处,着力建立村级供水协会和灌区用水合作组织,重点解决小山塘、小灌渠的管理问题,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水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探索新时期水管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形式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到2015年力争以水电开发为主体的民间水利投资占水利总投入的25%。 (六)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市“十二五”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水利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出发,针对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全面提升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1、防洪抗旱减灾方面 (1)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继续推进洞庭湖综合治理、重点垸及重要一般垸堤防加固、三口河系综合整治,三峡后续工程建设。 (2)控制性枢纽工程:金塘冲水库电站、木榴水库、赤磊洪道、资水尾闾团洲拦水坝。 (3)行蓄洪区建设:加紧实施共双茶垸、大通湖东垸、民主垸等蓄洪垸围堤加固和安全建设,加快推进南鼎垸、和康垸、南汉垸围堤加固及安全建设。 (4)其他江河治理:安化、桃江、资阳、赫山资水治理。 (5)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平原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清淤改造、小型水源工程、水库塘坝机电井及引提调水等其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6)中小河流治理:塞阳河、枫树塘河、志溪河、沾溪河、洋溪河、獭溪河、伊水河、五七河、南茅河、金盆河等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7)山洪灾害防御: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加大移民安置建设力度。 (8)清淤疏浚工程:在加大外河、外湖疏浚力度的同时,重视内湖、内河及垸内渠系的清淤疏浚。 (9)城市防洪:益阳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续建、北峰山垸加固工程,桃江、安化、南县城防工程。 (10)除涝工程:黄家湖综合治理、中型电排站建设。 2、民生水利方面 (1)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全市27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桃花江灌区、新河灌区。 (3)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鱼形山、煤衡、克上冲、梓山村、碧螺、美人窝、廖家坪、红岩、迎丰、胭包山等。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梓山村、廖家坪、红岩、迎丰、烟包山、桃花江、鱼形山、碧螺、克上冲等9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建设;罗溪、高洞等54座小1型病险水库,推动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5)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东口闸、阳罗闸、船形山水闸等6座大型水闸,76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6)大、中型灌排泵站新建与建设:黄家湖、水矶口、瓦岗湖等大、中型泵站新建及沈家湾、鱼尾洲、大丰、南门桥大型灌排泵站改造续建。 (7)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赫山、安化、桃江、资阳新建、改建水电站及变电站、线路更新改造。 (8)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赫山、桃江、安化等23个项目区建设。 (9)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赫山、桃江、安化。 (1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赫山、桃江、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为主的全市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小型灌区建设。 (11)水利血防工程:以渠道护坡、沉螺池灭螺为重点内容的建设工程。 (12)民生水利其他项目:小型泵站新建与更新改造工程。 3、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1)重要水源工程:桃花江第二水源工程。 (2)调水、引提水工程:黄材水库、梓山村、鱼形山水库等补水工程。 (3)城市供水工程:桃江、沅江、南县主要城镇的供水工程建设。 (4)非常规水源工程:全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5)新灌区建设:大通湖、安南、新河、三仙湖、长春、团洲、藕池、美人窝、共双茶、草阳、黄南等灌区。 (6)平原水库建设:见表1-5。 4、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 (1)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全市高效节水灌区建设。 (2)节水型社会建设:东部新区等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3)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资江干流及全市重点水库、湖泊、河流水源保护工程。 (4)其他工程:重要水源水质监测工程。 5、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方面 (1)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安化、桃江、赫山、资阳、沅江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主要内容。 (2)脆弱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全市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洞庭湖生态修复工程。 (3)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全市共607处农村排水河渠清淤疏竣。 (4)崩岗治理:桃江、安化崩岗治理工程。 (5)坡耕地治理:桃江、安化、赫山、资阳坡耕地治理工程。 (6)地下水保护工程:全市主要城镇地下水禁采封井保持、监测工程。 (7)其他:桃花江、克上冲、碧螺、梓山村、红岩、迎丰桥、石牛潭、廖家坪、大通湖、鱼形山、胭胞山、三仙湖等水库风景区建设及岩溶塌陷治理。 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方面 (1)水文、水资源、水保监测设施建设:全市水文监测、遥测,水文测站、水雨情调度系统、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 (2)防汛抗旱通讯建设:建立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3)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全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及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4)防汛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抢险物资储备中心,重点库(围)、基础水管会基础设施建设。 (5)科研教育:人材培养及水利科研项目的推广。 (6)前期工作:规划编制,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7)水利改革与能力建设:水利改革与管理建设。 (七)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1、强化水利管理 一是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二是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划定地下水功能区,核定各地区的开采量控制指标,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加强水域岸线管理、采砂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取水口管理。 四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主要河流和重要地区风险图,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强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探索资水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建立水务管理一体化机制。 二是建立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三是推进水价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 四是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推进内部改革;落实农村集体组织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 五是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建立市级水利投融资机构。 3、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一是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是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 三是深化水利行政许可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 四是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4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一是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费、落实人员。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行业培训,提高行业人员业务素质。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是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机制,开发、使用新材料、新技术。 四是加强水利经济综合经营,大力发展湖洲种植、水面养殖,建筑材料等产业,加大水利风景区建设力度。 (八)主要重点项目 1、重点项目的确定 重点项目是指在对解决区域内重点水利问题具有突出作用,或对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要发展领域起关键作用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统筹考虑重点与一般、续建与新建、中央与地方投入等关系,优化项目结构,确定“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对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有显著作用的饮水安全规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型灌区重点治理与节水改造工程、防洪工程、农村小水电建设工程等项目。 2、主要重点项目 见附件1、2。 三、保障措施 为确保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必须理清思路,加强调研,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改革创新,认真组织,加强监督。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 “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把人水和谐作为我市水利发展的核心理念,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科学处理好人水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综合管理洪水转变,积极探索高效的管理措施,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控制排污行为,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使水利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依法治水 依法治水是实施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围绕制度建设和加强行业管理,制订出台关于水权管理、水权转让、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排污控制、流域水资源管理、城市水务管理、水价计价等政策。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促进的保障我市水利事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水利工程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从规划、政策和投资入手,切实加强对水利建设管理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行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四)落实项目资金 落实水利投资是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按照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拓展新的资金渠道。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批准特许经营权、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和提高回报保障等措施,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城镇供水、污水处理、中小水电等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 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拉动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水利建设的支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水利、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平整等部门资金捆绑使用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等规费征收工作,并确保水利规费收入全部用于水利投入。 (五)推进科技创新,注重水利人才培养 建立水利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培养战略,采取紧缺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一支强责任、精业务、懂管理、会协调的满足现代水利需要的水利队伍。 (六)切实做好前期工作 完善以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全市防洪规划为基础、流域规划和专业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加强水利规划的编制、审批、发布、实施、评估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强化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利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民主参与、科学决策氛围。加强水利发展与改革中重大问题研究,为水利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继续加强水利前期工作管理,做好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论证,推进水利勘察设计招投标;引进水利前期项目咨询评估竞争机制,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加大前期经费投入,抓好必要的项目储备,做到准备一批,开工一批,见效一批。 四、附件 附件1:益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汇总表 附件2: 益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列入中央及省重点单项工程表
本文档为【益阳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31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