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举报
开通vip

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2012年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什么是公共政策,一般说来:凡是致力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应看成是公共政策。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其本质是利益 利益分配的动态性有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 对公共政策的定义须强调:1、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

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2012年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什么是公共政策,一般说来:凡是致力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应看成是公共政策。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其本质是利益 利益分配的动态性有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 对公共政策的定义须强调:1、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3、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更直接地说,是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5、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整体性,政策是配套,就是指由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用以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分配功能在通常的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公共政策要素有: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4、政策模型;5、政策资 、政策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 源;6 美国政治科学家H?D?拉斯韦尔编写了《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并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处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失去权威性。 政策的向导是行为和观念的向导。 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核对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政府、第三部门等。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 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论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 提供政策主体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1、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2、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来鼓励和吸纳公民参与,失去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具体来说,这种作用大致包括:1、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智囊系统的构成:1、官方智囊机构;2、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 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机构;二是各种独立的、民间的研究机构;三是大学。 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他子系统的活动。 对政策过程的监控,即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贯彻实施与评估, 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 决策权力包括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纵向分化、政策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式两种具体形式。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助手。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为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和行政部门的分化。 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决断、智囊、信息、监控等子系统。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大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组成的。 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1、界定政策问题;2、确定政策目标;3、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 确定公共决策问题:公共决策问题、对公共决策问题进行分析。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有:专业性、统一性、整体性。 西方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 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方案;第二步是探索和研究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各种影响因素在确定公共决策问题时的作用政治组织的作用、国家民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拟定公共政策方案的原则有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效益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决策方案图谋标准。 政策执行的理论:1、行动理论;2、组织理论(最严密);3、因果理论;4、管理理论;5、交易理论;6、系统理论;7、演化理论; 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他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政策效果的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信息、分析、建议。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的评价类型有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又称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 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客观、全面地评价标准总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 政策评价标准主要有八个方面:1、投放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性;8、社会发展总指标。 公共政策评价方法:1、前后对比法;2、对象评定法;3、专家判断法;4、自评法。 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行动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4、有关人员的抵制;5、公共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6、公共政策评价的经费不易取得。 公共决策是一种特殊的决策类型,公共决策的思维方法同样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公共决策思维的一般类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立体思维。 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和间接性。 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 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常见的公共决策思维类型有完全理性思维、经济合理性思维、渐进思维、顺序决策思维、剧烈改变思维、无为思维、创造性思维、集体思维。 按现代系统研究开创者贝塔郎菲的定义: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复合体。 系统的属性可分为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 概括出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所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可行性。 “系统分析”最早由兰德公司提出并加以使用。 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斯科特、基恩提出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1、社会主体的知识化;2、社会组织扁平化;3、政策信息公开化;4、民主参与大众化。 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公共政策的理念从理性型转向发展型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必须树立发展型的政策理念,具体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了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公共政策体质,这主要表现为: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网络化的公共政策体制;2、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参与型公共政策体制;3、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 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1、教育政策创新;2、产业结构调整;3、财政政策变革;4、优化税收政策;5、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6、加强政府宏观调控;7、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社会组织层次化是错误的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综合型政策理念。 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会主体知识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社会组织扁平化。 关于知识组织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公共政策可以反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民主观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 念;4、创新超前观念。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网络化决策体制、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 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政策政策、金融政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有信息化、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有: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确定公共政策案例的立足点。 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完全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未来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的本质:公共问题的第一个本质特征在于其影响的广泛性;第二个本质特征在于其不可分性。 进一步认识公共问题的“公共性”特征,进一步引申开来,可理解为:1、公共性超越了私域范畴,存在于公域之中;2、公共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共同性,因为公共性往往受到时空界限和人员数量规模的限制;3、公共性直接表现为“社会共享性”。 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公共问题的纵向层次维度、公共问题的横向性质维度。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有: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属于公共问题的横向性质维度内容的是: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 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1、公共政策应该是问题取向的;2、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3、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4、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的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为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 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失去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因果理论:包括两类内容:一是把决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二把政策中潜在下因果假设合成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技术能力。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后过程。 顺序决策思维: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 扁平式组织:组织中自个职位的权力、责任都有明显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办事,组织内的所有职位都按权力等的进行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等的严密的指挥体系。 公共文化:从本质上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时期和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核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 公共决策体制: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础程序和制度。 公共决策问题:指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公共问题才成为公共决策问题。 社会问题: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 决策目标:是指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决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选择好的决策目标是公共决策的主要内容。(名)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浴盆模型:是人们把描述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的曲线。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的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价。 正式评价:指导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评价。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无为思维:指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头脑风暴法:它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在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 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在主体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补足的一种研究方法。 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分权制: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论述、问答: 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特征:1、政策问题:问题的性质决定了相关政策形成过程的性质;2、政策目标:要具有稳定性,伴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应变能力;3、政策方案:体现政府行为的备选方案,集中了统治者的意志;4、政策模型:将复杂的问题化为易处理的简单模式,易于理解、操作、模拟、优化;5、政策资源: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6、政策评价标准:综合性评价,因不同标准,无法有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7、政策效果:衡量和影响政策尺度,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8、政策环境: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9、政策信息:以质量和信息搜集会保证政策目标的优化。 论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必要性(包括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包括哪些内容)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途径: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具体来讲,政策理念包括:?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关系:1、公共政策的各个组织系统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各司其职。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而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2、公共政策系统要善于发挥科学决策体系的功能,首先必须郑重各个系统的独立地位和首创精神,不能搞行政干预或越级指挥,而各个系统也应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能,不能越能请示,或玩忽职守;3、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监控系统不能因强调自己的地位和专业职能,采用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去左右或干扰政策主体的意志或政策意向;4、科学决策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独立,各司其职的关系,又是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举例说明浴盆模型: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失效;第二阶段:偶然失效;第三阶段:耗损失效。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把这种曲线称为“浴盆模型”,安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后质的分析。 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答: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划分,确定各子系统;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决策领域;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实、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 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行。 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自的职责:1、信息系统职责:第一,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的收集、处理、分析、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后的情况与数据。第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和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反馈。第三,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2、智囊系统职责:?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决断系统职责:?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4、监控系统职责:?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促使政策内容切实行;?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中的地位:要探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地位,就难免要涉及到西方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及其权限划分;1、实行联绑制的国家:由若干个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同一国家的国家机构,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单位分别行使一定的权力;各成员单位有适用于自己所管辖区域的法律,在自己的管辖内独立行使职权;如美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在美国,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2、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一种国家结构;在该体制下,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如英国就单一制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形式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一般来说,英国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补充,但是地方政府有提出或反对某一法案的权力。英国是强调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的公共安全、治安、商品管制、教育、税收等等公共问题的决策权力都归地方政府所有。 中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行政行政管理机关。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授权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等;国务院以决定、命令、指示等形式出现的许多行政法规和规章,国务院通过全国人大授权立法制定的决定、规定和条例,同时也是国务院的政策文件。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是通过社会成员自学维护和集体行动来实现,它属于“公域“的范畴。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由拥有公共权威的公共机构来完成。其中,公共政策作为调控社会公共生活行为的准则,理所当然地要考试到公共利益的维护、增进和分配。 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如何转型:1、从公共文化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2、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对公共机构自利性的克服和自我约束;?对顾客取向和结果取向的强调;?对公众参与的推祟;?对开放观念的认同。 如何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公共政策不仅本身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而且它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体系之中。同时公共政策系统是动态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应明确问题和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再由政策主体通过政策分析选用一个满意的或最佳的方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在以下五个层次的公共政策中应用系统分析:1、宏观的国家整体系统分析;2、部门系统分析;3、地区系统分析;4、企业的系统分析;5、一项工程的系统分析。 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问题。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5、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走向。 西方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 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候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的胜利。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 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员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党还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试分析集体思维的优势和缺陷:优势:1、集体思维可以保证理论与知识后完整性;2、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3、可以避免个人决断中的自面性与主观性;缺陷:1、认为集体思维一定正确,做出后决定必定无懈可击;2、集体面对的决策是既定的,个人不必要对应重新考虑;3、集体内的成员是公正的;4、与本集体相对立的一点是软弱、无道理的;5、自个成员要对集体忠诚,不能有不同的目标;6、凡是偏离集体共识的目标,加以抵制;7、每个成员都要保卫集体,反对不同意见。 剧烈变革思维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剧烈变革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很多系统积攒许久的问题;缺点在于仅对决策的核心目标进行仔细考量,而相对关的那些相互配套的目标群却往往缺乏整体考虑,从而导致许多相互配套的决策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造成次要目标动作恶化的局面。 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否矛盾:不是矛盾的,渐进思维、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改变现实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它能便剧烈变革思维更加符合实际。 无为思维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界定公共决策的范围和边界,更好地促使决策的科学化;缺点在于它也是公共决策者为低效决策和决策匮乏开脱罪名的最好借口。 有人认为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试简述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就是一种有为。无为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物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政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物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这只虚构的驴子刚好被置于距两堆完全相等的干草垛同样远近的中心点。这头驴子终于饿死了,因为它始终无法决定何去何从,两垛干草的绝对平衡使这头驴子进退两难。巴拉姆驴子思维法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 “巴拉姆的驴子法”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优点有1、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2、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3、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4、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 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缺点有1、与会专家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2、与会者易受权威及潮流的影响;3、出于自尊心等因素,有的专家易于固执已见等。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1、便于独立思考和判断;2、低成本实现集思广益;3、有利于探索性解决问题;4、应用范围广泛。缺点有1、缺少思想沟通交流;2、易忽视少数人的意见;3、存在组织者主观影响。 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2、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3、效率。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人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8、社会发展总指标 公共政策未来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公共政策主体拥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其决策行为不能等同于企业等一般社会组织的决策行为;它们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配置,并以公共利益维护者和增进者的身份进行决策;?公共政策源起于解决公共问题的需要。这些公共问题具有不可分割性和社会共享性,从而在本质上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视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政策将对整个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并将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对其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才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乃是提供特定公共物品的过程;?作为公共政策的核心主体,政府不仅受特定国家特定时期文化背景的限制,它也通过公共决策行为、通过公共政策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而肩负着塑造公共文化、培育公共道德的使命。后两者对于公共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十分重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公共问题至少在三个方面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走向:?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公共政策将关注公共机构的能力问题;?公共政策仍将以政府为核心主体。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社会公平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物品;?如果仅仅将公平理解为规则的公平,将公共政策理解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那么公共政策事实上是在提供这样一些能够带来公平的规则或规范;?公共政策所提供的制度安排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效(即实现效率),但这是以公共政策能否提供基本的社会公平为前提的。4、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民主化也意味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 试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1、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显重要的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中国共产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它们大致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校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3、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各民主党派经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形成的有关决策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按规定程序审定后,以正式行活动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文件的形式送达有关部门,从而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单选 1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A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A(倾斜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权威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 )最早提出的。A拉斯韦尔 B西蒙 C伊斯顿 D史密斯 5((A)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政府主体 B(非营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 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A )。A(伙伴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被管理者 7. 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B),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A利益B权力C关系D. 制度 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C)两种具体形式。A.个人不负责制 B.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C.个人负责制 D.集权者 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A )A. 外脑 B. 助手 C.领导者 D.秘 书 10.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D )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B压力集团C社会团体 D行政 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C)。 A.协调 B.补充C.排斥 D.一致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A ).A. 共识 B.选择 C. 理解 D.互动 13(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A A(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B(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4(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C ) A(不闻不问 B(积极介入 C(公事公办 D(退避三舍 1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直觉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6(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B)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17. 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B )判断。A. 利益 B. 价值 C. 事实 D. 可行性 18.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D )所做的分析。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19.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A)所做的判断。A效果B结果C.结论D.方案 20(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A )的失效。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 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 21((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A(拉斯韦尔 B(史密斯 C(西蒙 D(克朗 22(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D)。A(互动模型 B(对策模型 C(系统模型 D(浴盆模型 23(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A(四 B(三 C(二 D(五 24(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D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A(戴维?伊斯顿B(西蒙C(克朗 D(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C )提出并使用的。A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C兰德公司D贝塔朗菲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 )。 A(社会主体知识化 B(社会组织层级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B )。 A(基础型政策理念 B(发展型政策理念 C(理性型政策理念 D(综合型政策理念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A )。 A(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C(公共事务 D(公共问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 )。 题 31((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32(公共利益是公众(B )的资源和条件。A(共同拥有 B(共享 C(独享 D(共同创造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二、多选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14(史密斯认为,(ABCD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 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BCDE)。A抵触型 B僵化型 C滞后型 D折扣型E结构型 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BCD)A(多样性 B(动态性 C(交叉性 D(突发性 17(公共政策评价由哪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ABCD)。 A规范 B信息C分析 D建议 18(对公共政策评价进行分类可以由这样几个角度:(ABC)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A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19、公共政策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20、( AC)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A客观 B适度C全面 D有效 21、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BD )A(参与 B(支持 C(阻挠 D(反对 2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AB ) 。 A(A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 D(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2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BCD ) 。 A(直觉 B(灵感 C(判断 D(顿悟 2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 。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ABD)。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随机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 26(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BC) A(战略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D(策略决策 27(决策支持系统由(AB)提出。A基恩B斯科特C克朗D贝塔朗菲 28(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社会主体知识化 B(社会组织扁平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 E(社会组织层级化 2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ADE )。 A(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B(公共政策可以反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发展 C(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D(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 E(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 A(创新超前观念 B(科学民主观念 C(公平优位观念D(效率优位观念 E(人本观念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CDE )。A(集权式决策体制 B(精英决策体制 C(多者博弈决策体制D(民主参与决策体制 E(网络化决策体制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ABDE )。A(产业政策 B(教育政策 C(科技政策 D(财政政策 E(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BCDE )。A(多变化 B(民主化C(高效化 D(科学化E(信息化 34(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BC)。 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D价值分析 35(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CD )。 A(全国性公共问题 B(国际性公共问题 C(管制性公共问题 D(服务性公共问题 36(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BCD)。A(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 B(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 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 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可行性C(权威性 D(管理性 37(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AD )。A(公共性 B 38(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BCD )。A(风险型公共政策案例 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 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D(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 大致包括两类内容:?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 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13(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5(公共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正式评价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16( 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7(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9(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0.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1(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就可以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22(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 F? 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6(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8(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W(基恩(Peter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 S. Scott)和彼德GG. W. 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9(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30(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1(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2(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35(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6(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四、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整体不仅表现在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的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规格;?多样性,其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合法性,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是一种行为导向也是一种观念导向,包括直接与间接引导?调控功能,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分配功能,政府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此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某基本一致者。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利益分配的主体,它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最能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者,政策的好不,正确与否,首先看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该政策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一般来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越小。 4、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说确定目标是分析前提、?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模型是对研究对象的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过程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中执行中?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 )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估、方案评估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7 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同时是多渠道获取的 5、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体系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6、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不能积极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调控各种利益的能力不佳、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7、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这些理论包括: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公共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主要包括: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的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8、1.公共政策系统构成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9.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10.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1. 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特别是在行使行政权时,总统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可以主持联邦政府日常工作和各种决策会议,决定美国的战略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发布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这些权力及其运用都属于政府制定决策的活动。为协助总统行使权力而设立的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等庞大的总统办公机构,大多数是代表总统进行决策领导的部门和总统决策的咨询部门。美国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咨询和执行性机构。内阁成员对政府有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总统一 人掌握了决定权。内阁各部下属的各个局,由常设的文官领导,他们通过自己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各种具体的实质性的政策制定中起到了主要规划者的作用。 ?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就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内阁制下的总理也为自己设置了一整套办公机构,主要用于政策的制定、协调和监督,因此,它们是政府机构中最有权威和影响的部门。 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经之路。议会通过提案、审议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国家,议会审议的大部分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政府还在许多方面通过"委任立法"的方式,自己"先行立法",后经立法机关批准,从而取得了本应由议会行使的一部分实际权力。总统制下的总统对国会的决定还具有否决权。政府的首脑也往往由作为控制议会数的执政党的领袖担任,他可以通过本党的议会党团左右议会的活动。这样,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权力和对议会的种种制约方式,使自己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处于主导地位,这也是当代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权力不断膨胀的重要表现。 ?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在美国,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 ?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一般来说,英国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 补充,但是地方政府有提出或反对某一法案的权力。英国是强调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的公共安全、治安、商品管制、教育、税收等等公共问题的决策权力都归地方政府所有。 12. 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它除了具有一般国家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以外,还具有领导、组织经济的职能;与此相关,其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涉及范围甚广。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实际权力大,政策内容广、职能部门多。同时,作为一个大国,由于管理层次多,各地差别大,地方政府也拥有相当的权力。 ?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授权立法、行政管理权、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等。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依法进行的;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 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总理召集和主持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在这两个决策会议上,总理对决策的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 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使一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通过这些部门行使的这些实际权力,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国务院各部门的身上。这些部门是政府权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它们实际控制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在一些政策制定活动中,它们甚至是主要的制定者。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在我国,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地方政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四个层级中,省、市、县三级政府管理的范围,特别是事权的范围,除军事、外交和戒严外,基本上与中央政府相似;政府的部门也基本与中央政府部门对应设置。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结构形式。一方面,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实行直接领导;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对地方政府的各工作部门也实行领导或业务指导。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地方政府的独立决策权力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普遍扩大了自己的管理权限。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时,要把中央的政策要求同本地区的情况相结合,制定指导本地区工作的具体政策。这种执行性政策,在表现和反映地区特点方面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留下很大的余地。 13.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候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 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的胜利。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 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14. 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员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党还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它们大致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 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各民主党派经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形成的有关决策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按规定程序审定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送达有关部门,从而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 15.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6.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 答: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职业团体。?群众团体。?工作团体。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因而,它们的这类活动也是我国人民群众有组织地参与和影响我国政策制定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获取他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组织的意见。工、青、妇群众组织还通过建立自己的全国、地方和基层组织,把工作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基层单位中去,在不同的决策层次上参政议政,努力把普通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同时又团结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延伸。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太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7(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如果公民个人之间相互议论的某个社会问题一经大众传媒的传播,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知道。?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经大众传媒传播后,社会公众很快了解这个问题,在未经形成公众方程之前决策者就可能已着手研究处理,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如果渠道不通畅,最终能提出的数量是有限的 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18(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是呈现长期性与阶段性。?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实施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 19(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效益标准,是根据投入产出关系评估决策方案质量的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用以评估方案涉及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要素。?方案的适应性标准,主要评估既定方案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决策方案力度标准,力度不够,解决问题就会“力所不及”。 20.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征, ?回溯分析,一般决策是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基础上,进行方案的优选?非零起点,一般决策是以零为起点的,而追踪决策所面临的对象和条件已经不是处于初始状态,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双重优化,一般决策的优选是从几个并列的方案中一次选优即可?心理效应,在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于追踪决策的影响理为强烈。 21( 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2( 简述史密斯模型。 答: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 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3( 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 答: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 24( 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是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过程。 25( 简述政策环境因素及其基本特征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 )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 (7 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多样性,任何一个政策(或政策系统)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其施加影响;?动态性,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是牌不断变化之中,?交叉性,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不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地表现在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上。 26、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 答?抵触型,政策执行者采取多种手段拒绝执行政策,其招术大致有硬顶和软拖两种,后一种更为常见?僵化型,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机械照搬?滞后型,政策执行者因观念、思想上的落伍,在一项政策执行中犹豫不决从而使政策落不到实处?折扣型,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进行取舍?结构型,因政策执行各部门之间,以及执行人员在分工合作中发生误会、矛盾; 27(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只有通过严格周全的手段加以客观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公共政策评价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28(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0-70年代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从1951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概念以来,以过一批杰出政策学家的不懈努力,政策科学已逐渐完成其学科化。?政府外部动力,复杂的社会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人们对政府活动的有效性问题反思。?政府内部动力,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政府内外的评价者创造了实践机会。?技术手段的完备,。 29(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 答:?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公共政策是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30(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投入工作量。?绩效。?效率。?充分性。?公平性。?适当性。(7)执行力。(8)社会发展总指标。 31(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32(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如政府针对市民养狗要进行决策,基本上可以有如下三种选择:?严格禁养;?有条件的养狗;?任意养狗.那么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究竟采取那种政策,在决策过程中便可以采用简单矩阵思维法:关键性能方案 社会安全卫生问题 文化伦理需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严格禁养,那么要对"文化伦理需求"支付高昂成本,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确实需要宠物狗慰藉心灵,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和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旦严格禁养,"打狗"过程将要受到很多抵触,成本高昂;如果任意养狗,也就是政府对养狗不介入,任其发展,那么将对社会安全和环境卫生产生严重影响,同样要支付高昂成本。狗咬人的事件,遛狗过程产生的垃圾等等,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成本范畴;有条件的养狗,对于社会安全和卫生问题和社会伦理需求问题,都可以较好的解决,只要这个"条件"设计恰当,而且执行有效,那么就将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一轮矩阵的筛选就可以得出结论,而现实中很多政府决策中,需要重复几次的矩阵思维法判断筛选,才能够最终得出决策的结果来。 33(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不矛盾。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当今绝大多数公共组织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它较为符合客观限定性条件,但渐进思维不等于优柔寡断,有的时候同样需要"当断则断“,同时,渐进思维具有条件性,当社会需要根本性变革时,渐进缓行似乎就不太适用了,因为这样会丧失许多机遇和造成更大的变革阻力,这时,剧烈的变革思维或称革命性思维就更加符合实际。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制定剧烈变革性的决策方案,有利于对问题的迅速解决。 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34(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就是一种有为。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 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 。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35(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 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36(案例分析:阅读材料,请参看教材第186-189页,回答问题:从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公共性角度分析六大悬念的各自原因。 答:一大悬念:革命先哲孙中山从公共利益出发,断定三峡的建设必将改变中国的面貌,让中国变贫为福,这既是一种灵感和直觉,同时也是一种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大悬念:缺乏整体思维和立体思维。 三大悬念:思维的校正。通过思想的碰撞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校正,避免由于决策的失误而损害公共利益。 四大悬念:立体思维,将建设三峡放在一个宏观的中国大背景下考虑。五大悬念:渐进思维。 六大悬念:集体决策,渐进决策。 37(系统的基本属性主要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 38(系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它是系统方法的出发点,主要是把公共政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综合性,必须进行综合的系统研究;?最优化,这是用系统方法实现政策目标的理想要求;?可行性,最理想化的政策在实践中并不一定是最具可行性的政策。 39(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答:?政策性指标,;?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时间性指标。 40(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答:?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划分,确定各子系统。?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决策领域。?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行。 41(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含哪些步骤, 答:?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量化;?系统评价。 42(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答:?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做出不同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解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平衡,而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改变;?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 43(如何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答: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公共政策不仅本身可以看成一各系统,而且它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其他系统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体系之中。同时,公共政策系统是动态的,系统的未来状态部分取决于过去状态;观察目前的行为和结果,是为了进行目前和未来的调节。因此,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如应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价值准则,提出众多的可行方案或替代方案,了解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有应急的计划等等,以供决策时参考。这些作业内容都需要由系统分析工作来完成。因此,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应明确问题和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再由政策主体通过政策分析选用一个满意的或最佳的方案。目前来看,系统分析已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在宏观的国家整体系统分析、部门系统分析、地区系统分析、企业的系统分析和单项工程的系统分析等五个层次的公共政策中应用系统分析。 44(简述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通过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体制、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内容的变革与调整,促进知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植和推动。各国政策创新的实践说明,政府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5(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答:?知识化与信息化;?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 46(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答:?人本观念,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公平优位观念,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科学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政策主体一定要树立科学政策理念;?民主化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民主参与者的大众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公开化以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使;?法制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确保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还需要政策主体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创新超前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政策主体必须树立超前观念。 47(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答: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以中国为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这些需要调整与创新的公共政策主要有:教育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能促使本国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48(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答:?引入案例分析,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引入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引入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育质量的提高。 4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 答:?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50(你如何理解燃油税的迟迟未出台,答:开征燃油税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其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减轻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理顺税费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燃油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油价居高和波动,导致燃油税实施条件的不确定。具体分析,请参看教材第261-262页 51(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答: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52(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公共机构的特性。 53(公共机构的特性是什么,答:?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54(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答:?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55(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答:民主化一直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我们的理解中,民主化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民主化也意味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 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并不单是指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它还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化;?公共政策诸方法的科学化。 56(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公共问题的本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和公共性。?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 57(如何培育公共文化, 答: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这些维度的共同点都在于,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它们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58(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如何, 答: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走向。
本文档为【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29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6KB
软件:Word
页数:5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01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