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

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

举报
开通vip

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 1 1.本土(Local) 一般来说,本土是一个相对于全球和地区的概念,译作本土或本地是最常见的。后来, 中国台湾的文化研究学者在重新认识这些经验的重要性之余,在修辞上也以"在地"这个概 念代替"本地"或"本土"。"在"这个似乎有"在场"(presence)的意思的字眼,说明了一 种可见性和现场性,即强调了跟日常生活的时空的相关,的确更有文化研究味道。 2. 表征(Representation) 这个英文单词在中文里可以按上下文意思分别译成"再现"、"表象"、"表征"、"表述"、 "代表"等等...

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
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 1 1.本土(Local) 一般来说,本土是一个相对于全球和地区的概念,译作本土或本地是最常见的。后来, 中国台湾的文化研究学者在重新认识这些经验的重要性之余,在修辞上也以"在地"这个概 念代替"本地"或"本土"。"在"这个似乎有"在场"(presence)的意思的字眼,说明了一 种可见性和现场性,即强调了跟日常生活的时空的相关,的确更有文化研究味道。 2. 表征(Representation) 这个英文单词在中文里可以按上下文意思分别译成"再现"、"表象"、"表征"、"表述"、 "代表"等等,因为它本身是个多义词。西方人对文学的本质最有代表性的解释为"文学是 对生活的摹仿",即文学是对生活的"再现"。亚里士多德把语言艺术、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 都归结为"再现",他甚至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说成是"再现"。不少西方的哲学家都曾经把 人???义为"有再现能力的动物",即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他能够创造和使用表征符号, 用符号来指代和象征别的事物,人类文化的意义世界就是由表征符号建立起来的。 Representation 不仅是自古以来美学和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尽 管政治学意义上的"代表"、"代议"与美学和符号学意义上的"表征"、"再现"内容有很大 的差异,但围绕"代表"这个概念,仍然可以找到一个相同的构架,即都有一个动作的主体, 一个动作的直接客体和一个动作的间接客体。假如我们现在把动词represent 译成"表述", 那么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考虑,即"谁在表述,,"表述些什么"和"表述给谁看"或者说"为 谁而表述"。除了要考虑以上所说的一种三角关系外,"再现"还因为对象的不同,方式的不 同和媒介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种类。这里所说??媒介,是"再现"所依赖的物质手段。正像政 治学领域的"议员"和"议会代表"有时并不能真正"代表"他们的选民一样,文学创作中 的"再现"( repre-sentation)和文学批评中的"表述"(repre - sent)也常常会扭曲其 再现和表述的对象。文学再现的不是客观实在,因为再现的过程中已经搀入了作家的意志。 3.波普艺术(Pop art) 波普艺术是一个有意的挑衅性的名词,它将"高级的"艺术与"流行( popular)文化融 合在一起。波普艺术有许多分支,差别在于艺术家使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的基本方式。一些 艺术家,例如霍克内(David Hockney ),最感兴趣的是这些形象的形式所激发的灵感,他的 很多油画都是探索形式而非主题的作品。另一方面,通过突出借助广告和其他商业艺术的形 象,大多数波普艺术都包含了某种批评。 4.博厄斯(Boas, Franz, 1858-1942) 美国人类学和??代语言人类学的奠基人。1899 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成 为美国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政治上,博厄斯强烈反对德国纳粹主义,反对种族歧视, 其思想一直影响到美国20 世纪50 年代的人权运动。20 世纪早期人类学能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博厄斯的努力:作为体质人类学家,他形成测量人类成长、发展以及体 质变迁的系统方法;作为语言学家,他提出记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土语言是民族志工作的中心任务; 而作为文化人类学家,他进行广泛田野调查,足迹遍及美洲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一为人类 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博厄斯对文化进化论提出挑战。在他看 来,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塑造自身物质、心理世界的能动力量,文化的复杂性使得得普遍文化 发展规则潜藏巨大危险;薄厄斯提出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一无??的历史,人类学是在研究"社 会生活现象总和"的基础上"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博厄斯是一名多产的人类学家,先 后出版六本专著和700 多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其主要著作有:《中部爱斯基摩人》(1888),(原始人的心 灵》(1911),《原始艺术》(1927),《普通人类学》(1938),《种族、语言和文化》(1948)。与 此同时,他还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人类学者。 2 5.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1) 皮埃 尔?布迪厄1930 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恩亚。他的主要著作:除了阿尔及利亚的一些 有关民族志调查以外,主要产生影响的作品有:《艺术的规则》(1965),《再生产:教育、社 会、文化》(与让一克劳德?巴塞朗合著,1970),《实践理论纲要》(1972),《分辨:趣味判 断的社会批判》(1979),《语言与符号暴那(1991)等。从布迪厄以研究对象为主体特征的那种 体现"嗜好"、"习性"( Habitus)的生活???践来看,布迪厄研究了对身世、相形的鉴赏能力, 以及围绕该能力的象征性斗争和文化再生产,即象征性分类的实践。布迪厄依靠马克思主义 和现象学,对结构主义、新康德主义展开了建设性的批评。虽然他在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 间、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之间发现的对立,成为他的理论思考的核心内容,但他发展实践理 论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这样的二分法,而不是在它们之中寻求一席之地。存在主义过分地夸大 了行动者的主观性、情绪性;结构主义则强调了规则对主观的制约。布迪厄力图在两者之间 寻求结合点,这也是他讨论实践与习性之间关系的基本焦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的这一 概念是18 世纪欧洲产业社会中经济资本派生出来的,根据他的分析来看,"文化资本"尽管 与可量化的经济资本不同,但它特指作为货币、财产等那种社会认知的资本,可以发挥其功 能的各种文化要素而言。这一"文化资本"在各种空间,即"场域"中能够获得,以知识、 教养、涵养、趣味、品位、资格、举止等形式构成身体的一部分(bodi 卜thing)。此外,"文 化资本"不仅仅是不可视的虚幻,它还包括诸如书籍、某种职业的资格等那种可以进行积累、 交换、继承的实际存在。嗜好作为某一社会的行动者所进行的各种评判的总体,它是全盘化 了的分类体系,并且该体系具有它自身的一贯性。马克思讲的是生产关系中的人的"异化", 布迪厄讲的是个人利害关系中的文化归属。布迪厄主张的是超越以往的那种客观(对象)理 论与主观(主体)理论之间二分法的局限性。 6.布朗(A. R. Radcliff 一Brown, 1881 一1955) 拉德克利夫一布朗是英国人,他的著作不多,主要有:《安达曼群岛岛民》(1922),《原 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社会的自??科学(1957),《社会人类学方法》(1958)以及与 福德(C. D. Forde)合编的《非洲的亲属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婚姻制度)(1950)。他与马林诺夫斯基分别 成为英国本世纪上半叶两个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学术领袖。布氏吸纳了斯宾塞的社会机体论 (social organism) 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从其中,布朗发展出他自己的社会结构一 功能主义理论。在他看来,社会是一个自我延生的机体或体系。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 受社会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准则的制约。与马林诺夫斯基一样,布氏很关注社会如何形成一个整体这个 问题,但他是从主体的外在因素出发谈论社会,把社会当成自外部形成的、把个人溶化为群 体的系统。他主张社会人类学者的任务在于对社会的构成的不同类型加以分类。但与马林诺 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不同的是,布朗的功能观更多地强调"社会整合"和"社会结构"。 布氏的功??论,探讨的是社会结构如何在时间的推移中保持自身的作用。"社会结构"在布氏 的功能论中,指的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并加以界定的社会制度的联结(ar-ticulation),或制 度形成社会架构。所谓"功能",指的是某个制度对社会整体中的延持起作用,犹如动物体的 器官对动物体整体的作用一样。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主张将社会人类学与社会学 结合起来,提出了功能与结构的思想。(2)从结构功能论的角度出发,拉德克利夫一布朗主张 在人类文化研究中应用自然科学中的归纳方法。 7. 采集经济(Gathering economy) 以采集大自然中天然生长的植物为生的经济。采集经济是最原始的经济,与狩猎活动同 为原始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形式之一。在原始群阶段,只有一些简陋的原始工具,只能利用 3 自然界现成的东 西维持生存。当时人类主要依靠双手使用棍棒和石???,通过采集水果、浆果、 根茎、苔醉、真菌、某种类型的泥土,捕捉昆虫、飞禽和鱼,以及猎取笆薜壤椿竦蒙嫠?必须的食物。多数采集食物的人群规模较小,每群约50 人。妇女通常采集植物和果实,男人 从事捕鸟、打猎和捕鱼。没有个体所有制。为了追寻和捕猎野兽,他们经常迁徙。他们没有 贸易和内部商业,也没有个人财富或阶级差别。 8.参与观察(Participant 一Observation) 人类学研究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被视为传统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征之一, 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创立。它要求观察者在较长时间内置身于被观察者的社区中, 通过参加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观察有许多优点:(1)它实际上是对 无文字民族进行民族志调查的惟一途径;(2)由于调查者长期置身于该社区当中,他就会对 当地所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3)融人社区生活可以提高调查者的信用度,还可以使调查者对 于社区成员的行为更加宽容;(4)调查者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5)观察所得不是他人的叙述而是第一手的资料;(6)在社区中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可以使 调查者更好地从当地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们赋予文化的意义。通过参与观察,调查者可以了解 到被调查社会的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中各因素间的功能联系。参与观察的不足之处在于:(1) 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其中一部分的效率并不是很高;(2)人类学家不停提问的行为很 可能会引起当地人的反感;(3)向他人解释参与观察也比较困难;(4)人类学家的出现有时会 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5)要证明观察者的结论是否正确事实上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参与 观察中,通常还要采用其他方法,例如统计学、家谱学、问卷法、访谈,等等。参与观察是 一种矛盾的方法,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当人类学家参与当地人的活动时,他就不再是进行纯粹 的观察了。大量的人类学作品就此进行了讨论。最为理想的是人类学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 两种角色:通过小心控制不停变换着的位置,他们明智地在参与和观察之间来回移动。 9.传统(Tradition) 作为传承某种特质的载体,传统如今是个人及社会进行表达、信仰、行为以求在未来提 升价值的一个范畴,说某样东西有"传统"含义就意味着它蕴含深意或有价值。然而,从历 史角度来看,它的本质是和现代性相对立的,同时会给它的意义带来负担。"传统"给"保护"、 "特别对待"、"关怀"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把某些东西划为"传统的"可能表明它能继续 存在,并且力量也逐渐变强大。那么,虽然"传统"属于想像的范畴,但它的出现却给社会 生活???来重大的影响。说某些东西是"传统的",也就是运用强大的社会力量来体现它的价值, 并且表明它所反映的情况是有说服力的,我们应给予关注。 "大传统"一带有强烈而正统的历史意识的都市生活方式或复合式生活方式。"小传统" 一通常指"农民"社区式生活方式中的地方性知识。从过去一直到现在,学者们对"传统" 的讨论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传统源于社会规则;社会将他们的文化标为"传统的"是为了 向其灌输意义和真实性。 10.船货崇拜(Cargo cults) 船货崇拜是 19 世纪-20 世纪中期在大洋州的许多土著社会中兴起的一种文化复兴运 动,在某些情况下,他还与千年至福运动(millenarianism)联系在一起(但不应该与千年 至福运动如欧洲的弥赛亚运动混同起来)。船货(cargo)这个词指的是由欧洲人占有的外国 货物。船货崇拜信仰者认为,这些船货本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终有一天,在祖灵(ancestral spirits)的帮助下,这些货物会以巫术一宗教的方式回到他们手中。船货崇拜是本土体系与 西方体系的一个非常奇特的融合现象,反映出在本土人民面对外来的殖民力量时的双重心态。 4 一方面,它具有非常明显的政治含义,在许多运动中,土著人民都以象征抵抗的方式直 接指 向西方殖民者及其政治经济的支配;与此同时,大部分船货崇拜现象需求的却是以西方物品 为代表的新式物品或工具。关于船货崇拜运动的研究,有彼得?沃斯利(Peter Worsley)的 《号角即将吹响:美拉尼西亚的船货崇拜研究》(1957)、布里芝(K. 0. L. Burridge)的《曼 布》(1960)、彼得?劳伦斯(Peter Lawrence)的《船货之路》(1965)、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旧世界的新生活》(1975)等著作。 11.大传统(Great tradition) 是指一个社会中占优势??文化模式,尤其是指体现为都市文明的文化模式。此概念由美 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于1956 年首先创用。他认为大传统和小传统是文明社会的两个方面, 前者指都市文明,后者指地方性的社区文化。概括地说,大传统是某种优势文明的文化形态 表现于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承规模。是与地方性社区的小传统相对而言。无论从文化形 态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考察,大传统的文化系统都显示出一种稳定、成熟、恢宏的气势,使 这文化的代代传承不易被别的文化冲击所打断。生活其中的人,传统性根深蒂固,一般不易 发生剧变。 12.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关于大众文化的理论属于大众社会理论的一部分,盛行于30 年代和40 年代的欧美社会 学界。在此,大众文化被视为与工业生产相联系而与民间文化(fork culture)相对立一民 间文化是人民自发生产出来的,而大众文化???受制于生产和分配的工业化手段(例如电影、 无线广播和流行音乐),是强加给人们的。这种理论因此倾向于把受众看做被动的消费者,这 些强加给他们商品的信息和目的,被放在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脉络中来读解,因而大众最终 被视为受到了新的大众传媒的操纵。 13.道格拉斯(Mary Douglas, 1921 一) 玛丽?道格拉斯1921 年生于意大利,道格拉斯既是一位伟大的女人类学家,也是少救 对整个人文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类学家之一。道格拉斯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刚果、扎 伊尔的部落文化,社会学所关心的"制度"问题,到经济学的"货币"、资本主义的"风险" 文化,她都作过深人的研究。不仅如此,她最杰出的一项贡献就是对西方学术传统中被认为 属于"神学"领域的《圣经》文本所做的分析。她的主要著作有:《卡塞的莱利人》(1963), 《纯净与危险》(1966),《自然的象征》(1970)等。道格拉斯通常被视为新结构主义的代表, 她的人类学理论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英国社会人类学的经验主义传统;二是法国列维一斯 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三是法国迪尔凯姆传统的比较社会学。她主张把符号一语言法则的分析 贯穿到社会分析中去,揭示社会运行的象征逻辑,因而在她的研究中形成两个关切点,"象征" 与"社会"。这以她最著名的作品《纯净与危险》为代表,在这本书中,她分析了不同文化对 "亵渎"的规定和某些食物的禁忌。她通过分析《利未记》中关于可食性动物("肮脏的") 与不可食性动物("洁净的")归类,来探究社会秩序是如何通过象征方式构造起来的。因此, 她尤其关注"畸形物"在文化秩序中所起的作用。不过,道格拉斯的理论也遭到一些尖锐的 批评,认为她的认识论脱不了源于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社会决定论"的嫌疑。但无论如 何,这种新结构主义的研究不仅影响了一批人类学家,也深刻影响到人类学之外的人文学者。 14.东方学//东方主义(Orientalism ) Orientalism 一般译做"东方主义"。这译法把 Orientalism 看成为一种呆板僵硬的政 治意识形态,忽略了萨伊德使用它时的更丰富流动的文化意蕴。萨伊德在给Orientalism 定 5 义时,指出它除了是一门"东方学"以外,还包括了所有在本体论上假设了"东方"、"西方" 的研究和论说,而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话语(discourse)所包含户种种权力关系。因此, 对萨伊德来说,Orientalism 作为一种话语远比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ideology)来得重要。 既然Orientalism 是独特于现代西方殖民主义(纵然它 亦挪用了不少现代之前的论述原素) 的一套体制和实践,把它和中国皇朝传统混淆,并不对当下的解殖问题有利??当Orientalism 意指一种话语时,可译做"东方论述",而当它只是指向一门学科时,则可译做"东方学"。 15.都市人类学(Urban anthropology ) 都市人类学考察的是都市的社会组织,它注重都市独有的社会关系类型和社会生活模式 并将其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进行比较。它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独立的分支学科始于 20 世纪 50 一 60 年代之间。与早期关于都市生活的研究不同的是,当都市作为研究的场景而不是研 究的现象时,都市人类学将人类学理念和田野调查方法运用到了实际研究当中。人类学家通 过以权力的更大的组织结构来分析都市的社会生活从而考察都市中小型的社会组织形式。都 市人类学还研究大型都市中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社会秩序紊乱、贫困、无家可归,等等。 虽然都市人类学早期受到了对都市生活研究的启发,但是它研究的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存 在的都市的社会生活,而不是都市生活本身。 16.杜梅齐尔(Gorge Dimi6 id, 18981988) 乔治?杜梅齐尔生于1898 年,法国人。杜梅齐尔的主要代表作有:《古代罗马宗教史》2 卷(1966);《神话与史诗》第1 卷《印欧神话史诗中观念形态的三种功能》等。杜梅齐尔的 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文化学,他以新颖的结构主义方法大大地开拓了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比较 宗教学。他致力研究的是印欧宗教神话系统。对他来说,比较宗教学的研究再也不是简单地 排列各种不同的神话,而毋宁是对它们进行结构的分析,从而梳理出对印一欧各个不同地区 都是相同的思维和观念形态的形式。杜梅齐尔的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在于他成功地发现了印- 欧神话系统的"三功能结构"。杜梅齐尔的研究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结构主义的,他以这种新的 方法着重探讨了历史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要想明???古代文明的历史,必须研究它 们的神话象征体系。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历史人类学"的兴起,杜梅齐尔因其在 理论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而重新受到一部分人类学家的重视。 17.反思人类学(Reflexive anthmpology) 对西方社会科学整体的反思或解构,实际上是建立在西方60 年代以来蓬勃开展的各种 社会反省运动的基础之上。在此大背景之下,年轻一代的人类学家开始反思自己专业的殖民 主义根基,进而反思理论性的田野工作的实质以及其中所蕴涵的布尔乔亚式的西方文化的偏 见。结果,马克思主义被重新引人到人类学的批判中来。从反思人类学看去,文化就是一种 竞争、一种暂时涌现出来的东西。文化不再被看成是社会精英人物特权式的占有,而是被看 成不论高低贵贱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所拥有的东西。对于反思人类学可以归纳为这样三 个相互联系??命题:其一便是以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出现了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转变;其 次便是相信,对异文化的生活方式的客观解释的建构,已经变得不太可能;第三个命题便是, 从道义上讲,有责任倡导文化的差异,并要为那些反抗西方化的人辩护。结果,"文化"而非 "社会"重新占据了这一代人类学家的研究视野。原来的进化论与相对论人类学,转而成为 文化生态学和象征人类学。前者走的是进化论的老路,强调文化对于人的需求和环境压力的 适应过程。而后者则从人文主义出发,主张文化不是一种谋生的机器,而是一种生活的形式; 是意义的来源而非蛋白质的来源;是受理念驱使,而非受基因驱使。并坚持文化需要给予解 释,而不是把文化解释掉。在反思人类学那里,客观性、中立以及公正性这类在学术制度中 6 占据支配地位的概念,在今天其效度都已经??位于有着情感、有着认知能力、有着切身体验 的社会行动者。旧的科学观在今天可以毅然决然地加以抛弃了,因为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我们都已生活在一个所谓后殖民的时代! 18.费边(Fabian) 乔 纳斯?费边(Johannes Fabian)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著作有《牙: 玛:堪特加的慈善运动》、《时间与异文化一人类学如何制造它的客体》、《语言与殖民权力》、 《下面来的历史》和《权力与操作》等。费边对于人类学的最核心的贡献就是,他对人类学 家写作背后的时间观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他明确地指出,到处不难看到,"时间的人类学"是 在建构它自己的客体,这些客体即是指野蛮人、原始人以及异文化。实际上,时间的世俗化 是理解进化的时间观的最为基本的东西。这里首先有必要介绍费边对时间的"直裂增殖式" 使用。在费边看来,从事田野工作的人类学家所使用的有关时间的概念,与向他提供信息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人所使用的概念大不一样。他所做的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构成人类学知识的田野调查的 实践,应该成为对人类学的话语做一般性分析的切人点。在人类学的民族志写作的话语中存 在有三种的时间:一种是所谓的"物理的时间"这是寻求对现实的一种客观记录,包括对田 野考察地点的人口生态和经济等状况的描记;在人类学的话语中,第二种意义的时间包括有 相互关联的两种。一种就是所谓的"世俗的时间",这种时间像是在发明时代和阶段,但它又 与所有的时代拉开距离。另一种就是所谓的"类型学的时间",这是指一种时间上的测度,但 它并非意味着转瞬即逝的时间,也并非指一种线性尺度上的点,而是依据在社会文化上富有 意义的事件,或者更确切地说依据这类事件之间的间隔。比如像??文字与无文字、传统与现 代、农民与工业、冷的社会与热的社会,等等;而第三种对时间的使用是指"互为主体性的 时间",这种时间观反映的是当下社会科学所强调的人的行动和交往的沟通本质。简言之,民 族志的现在就是用现在的时态而对其他的文化和社会所作的说明。某种习俗、仪式甚至是一 种整体的交换体系或者是一种世界观,都是以一个群体或部落或者是民族志工作者所偶然选 定的单位为基础的。费边坚持"反思"的立场而非"反映"的立场,他以为有两点理由:(1) 在人类学的话语中,将主体取消或者隐藏起来,常常会导致认识论上的虚伪。在人类学这门 学科中,一种"视觉一空间的逻辑" ( a visual spatial logic)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2) 功能论的主体、特殊主义的文化花园、量化论者的表格、分类学家的图示,所有的目标都是 在于围绕着客体或者客体的印象,以空间的关系而相互组织起来的知识为其出发点。一句话, 政治的空间与政治的时间不是自然的东西。它们都是权力的意识形态所建构出来的工具。 20.分支世系制度(Segmental lineagesystems) 是一种单系继嗣原理模式,用来解释无首领或无核心组织的社会的平衡功能。指部落组 织结构中的一种机制,是以单系血缘和亲属为基础,各类世系组织在军事冲突期间暂时会加 强团结。这种制度中,每个人分属多重的血缘分支,内部又包含不同的辈份层次,在不同的 关系中发挥其功能。人类学这类模式中最著名的要数埃文思一普里查德(E. E. Evens 一 Prichard)的《努尔人》(1940),他的理论比起其前辈的都要更为复杂,他们仅仅是看到了 一个家系层面上的平衡的对立面,而普里查德认为努尔人的社会组织建立在一个父系继嗣的 系统上,将每一个个体置于一个内??平衡的,由许多相互结合的分支和对立面组成的金字塔 结构中。原则上说,每一个层面的分支是联盟或敌对是由他们的相关的家系地位自动生成的, 或用一句中东谚语,"我与我的兄弟们对抗;我的兄弟和我与我的叔伯兄弟们相对抗;我的叔 伯兄弟、亲兄弟和我与世界相对抗"。这种体系下的社会控制被称为是由"互补对立" (Complementary Opposi-tion)体系加以保证的,它对社会冲突起到一种特殊的具有威慑力 的影响。对分支世系制度作出典范概括的是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除了互补组织原则 7 和冲突的内部调停需要之外,他指出分支 世系制度使家系的物理距离相互重叠,从而每个世 系单元都建立了对土地的权利和世仇间的相互责任。萨林斯还假定分支的社交原则,他注意 到世系分支关系的特性,只有相对于其对立面才会存在。最后,他论述了分支世系制度将??? 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努尔人》出版的20 年间,分支世系模式理论获得了极大的欢迎。然而, 它也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主要有:(1)理论上的整齐有序的组织结构和实际的无序状态间缺乏 一致性;(2)缺乏实际的社团功能,如资源的控制、婚姻、宗教祭祀、防御其他世系群和氏 族等;(3)世系隶属于许多部落社会的混乱方式,看起来只是一种出于经济和政治考虑的愿 望,而不是像其理论上所讲的与生俱来的。但是,分支世系理论还是有少量的捍卫者,他们 认为谨慎地使用它还是有意义的。 21.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古典人类学家。弗雷泽一生勤奋不辍,著 述极多。早期的了《图腾崇拜》(Totemism 1987) ,《图腾崇拜与外婚制》(Totemism and Ex ogamy 1910)成为权威性的图腾研究专著。将古典神话、《圣经》中的神话和??泛搜集的民族 志神话集合起来进行深人研究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 1910)一书更是成为类学的经 典之作,对20 世纪人类学及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永生的信仰和对死者的祟拜》(The Belief in Immortality and the Worship of the Dead 1913 --1924),是一部在世界范围 内描述和比较关于死亡的观念、信仰与习俗的著作。弗雷泽借鉴了孔德的人类智力发展系列 的理论,其资料收集与论述重在证明"巫术-宗教-科学"的进化公式,这也是他原始文化 研究的一贯思路。 22.弗里德里( Maurice Freedman, 1920- 19175) 莫里斯?弗里德曼是汉学人类学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1920 年生于英国伦教的一个犹 太人家庭。1948 年,弗里德曼获得硕士学位,其论文是:《东南亚种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以英属马来亚为例》(The sociology of race relations onSoutheast As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British Malaya)。从此,他??东南亚地区的种族关系,尤其是海外华人的家庭、 婚姻、宗教和文化发生浓厚兴趣。此后,弗里德曼夫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49 年1 月至1950 年 11 月期间,弗里德曼夫妇受殖民地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Coloni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委派,到新加坡从事"新加坡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和"新加坡马来人的家 庭结构"的田野调查工作。这两项调查报告分别于1957 年和1959 年出版,《新加坡华人的家 庭与婚姻》(弗里德曼著),《新加坡马来亚人的亲属关系与婚姻》(杰莫尔著)。弗里德曼于 1956 年以在新加坡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写成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弗里德曼在人类学上 主要有两个贡献:其一在于他用汉学人类学的经验来反思人类学的一般理论。他最有名的著 作都是研究华南宗族的:《中国东南地区的宗族组织》(1958),《中国宗族的与社会:福建与 广东》(1966)。在他之前,福武思和埃文斯一普里查德等人在非洲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 无政府、无国家社会中的"裂变宗族制"。弗里德曼认为这一范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因为在中 国这个集权式国家中同样存在宗族现象。不过,弗里德曼的雄心并没有达到初衷,因为他的 材料和论述都没有与他的"国家与宗族并存"理论相符合。但尽管如此,弗里德曼的宗族理 论已经成为汉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一般性框架,同时在一般人类学中,因其理论所具有的类似 "范式"的开放性,也赢得了相当的追随者。弗里德曼的另一个贡献在于他对中国民间宗教 研究所具有的启发意义,他于1974 年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和仪式》,他 认为,尽管中国民间信仰和仪式看起来相当散漫,但在表现现象之下,存在着一个"宗教秩 序",因此可以说存在着"一个中国宗教"。尽管??一假说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给汉学人类学 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总而言之,弗里德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他试图用中国这个"文 8 明社会"来反驳一般人类学的范式,即从"无文字社会"或"简单"中发展出来的一般人类 学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这种努力仍将是人类学者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 23.符号(Sign) 符号最简单的意义可以被理解成为象征或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只有当符号与所指事物 具有一定关系的时候它才能被称之为符号。因此,符号的性质是由它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 的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它本身的任何一种特质决定的。此外,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与 生俱来的,而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是可以被认知的。直接的物体,气味,触觉,书写及口头 文字,手势都可以作为符号使用。符号可以是相当直接的,例如岩石或树木;亦是高???抽象 的,例如思想感情,数学定理或音乐分句。因而符号是人们交往中格外重要的工具,它使人 们能够传达个人经验,思想信息以及其他的内部陈述。虽然人类也使用非语言符号,但是语 言是现存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和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皮 尔斯被公认为是现代符号研究的奠基人。 24.福忒思(Meyer Fortes, 1906-1983) 1906 年在南非开普省的布里茨敦出生在一个俄国犹太移民的家庭里。他是伦敦经济学 院的心理学博士,早年从事心理学工作。兴趣转变之后,追随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思等专攻人 类学。由于他有原有的心理学训练,在家庭和亲属关系的研究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是 他对人类学研究最不可磨灭的贡献。福戒思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在非洲,他与埃文思一普里查 德合编的《非洲政治制度》堪称是政治人类学的开山之作。他采取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 法,强调指出了在亲属制度的研究上应该把政治法律范围与家庭合伙家户范围分开。他的关 于非洲塔伦西人和阿散蒂人的调查报告使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和世系继承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但是,他的一些结论也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类学家的非议,认为非洲那些特殊情况不应 该提高到当做是普遍规律。他还从事过许多中国和日本的祖先崇拜等方面的研究。他的重要 著作有:《塔伦西人亲属关系网》(1949),《亲属关系与社会秩序》(1969),《时间与社会结构》 (1970)等。 25.父权制(Patriarchy) 这是指一种男性享有较高地位的文化。地位继嗣、财产继承一般都是从父方追溯。19 世纪的社会理论学家相对母权制提出了父权制用以研究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例如,德国政 治经济学家恩格斯认为父权制是在"希腊英雄时代"代替了母权制。社会进??结构中的父权 制和母权制概念不再被人们广泛接受。父权制如今是指男性对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团体享有主要的支配权。父权制有时与父系社会相关联,但是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证 明父系社会并不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必要条件。社会理论学家现在认为所谓的父系社会事实 上被其他的社会身份进行了分割。例如,占统治地位的民族、阶级和宗教的女性比占非统治 地位的民族、阶级、宗教的男性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目前,女权运动者正在理论 上和实际生活上对父权进行批判和纠正。 26.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26 一) 克利福德?格尔茨,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茨几次走访印度尼西亚, 对印尼的巴厘和爪哇进行了田野调查,巴厘和爪哇的这些田野工作孕育了大量的论文、著作, 同时也奠定了格尔茨的文化理论的基础。格???茨的文章多以短小精悍的论文形式发表,以论 文汇集形式发表的《文化解释学》(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集中反映了以探索人的 行为表现意义的格尔茨风格。格尔茨的学术生涯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最初对人 9 类宗教生活与符号体验感兴趣,后来致力于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到了晚年关注的重点又回 到符号与文化上。格尔茨的思想理论与韦伯(Max Weber)、帕森斯(T. Persons)和克拉克 洪有很大联系,特别是韦伯思想中的"行为"、"意义"、"理解"与"合理性"成为格尔茨理 论的主要前提。对格尔茨来说,文化是一个象征系统,是由象征有机地结合而形成的意义体 系。这里"意义"指的是包含认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它是具有知觉、观念、 理解、判断的一种包容性的概念。"象征"则被界定为所有事物、行为表现、事件、性质以及 关系都是传递某种"意义"的载体(vehicle)。任何一种物质、行为表现、事件、言语活动, 只要它是传递某种"意义"的话,那么它就是"象征"。但是意义又不是象征(物、体、行) 本身的内在属性,是人所赋予的。人则是生活在由自己编织的意义网络里的动物,人的行动 是一种传达意义的最直接的行为表现。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主张文化分析是寻求意义解释的 科学,其目的是"理解他人的理解"(Say-ing something of something)。由于人们常赋予 事物以特殊的社会意义,多数情况下事实是多重的,它一方面是'生性的事实"(brute fact), 即事物原初的属性。另一方面又是"人为的事实",即人们所斌予事物的象征意义,包括对行 为意义系统的分析、分析之后要对异文化的读者说什么,甚至也包括读者的理解。而"人为 的事实"只有在特定的脉络中才能得到比较切合实际的答案,但人们受其自身能力限制,使 我们在异文化经验研究领域里常常含混不清。因此,在进行一般性理论分析之前,我们首先 所面临的是如何"理解他人的理解"的问题。在方法论上,格尔茨的文化解释学是以当地人 日常的,却又往往被人(包括当地人)们视为司空见惯的行为事实作为对象展开他的文化体 系的分析。但格尔茨笔下的文化并不是运用概念符号的逻辑关系推论出来的一种静态文化, 而是动态的。虽然同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分析,格尔茨的文化解释学却是解读属于行为 者场景条件下的这一文本。关于"如何著述一种文化",格尔茨强调文化记述与叙述之间的"深 人浅出"(the thick and the thin, P. Shanlanan1984)的一种"转换文化版本"的解释科 学,即深人与浅出在一篇论文中同时并用的著述。深人,反映在深描,即在记述一个文化上, 他??地方或特定场景下行为者的共识;浅出则表现在他深描之后的解释上,即与读者之间易 于理解的表达方式。事实上这两种理性代表了两种著述文化的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完美结合 便构成了格尔茨的文化学。而有关我们记述了一种文化之后要干什么,在文化记述的基础之 上你要对人类文明说些什么的问题,解释人类学正在实验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通过异 文化研究,或者发人内省,或者引起文化批评。 27.葛兰言(Marvel Granet, 1884-1940) 著名汉学人类学家。1884 年生于法国东南部 Drome 省的一个小镇,师从著名汉学家沙 畹学习汉学。1911 年到中国做实地调查。1920 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 文有二《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古代之媵(ying 四声,陪嫁,妾)制》。在葛兰言 之前,西方汉学正统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方法,率先起来对??种方法进行纠偏的便是葛兰言。 他倡导用社会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撰写了《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 《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在西方汉学 中开创了崭新的社会学派。葛兰言对中国民间宗教和仪式的研究是从古代史和文化史入手的。 他的《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1919)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宗教发生学的惟一论著。他认为中 国民间宗教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是农业季节性庆典的社会衍生物。上古的《诗经》提供了 这一论点的证据,论述了自然界农作物的生长、衰落、收获的节奏如何成为民间仪式和信仰 的时空基础,在此时空基础上形成的祭祀具有社会意义,具有调节社区人文关系的作用。后 来,这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仪式活 动被统治者吸收、改造、蜕变为古代帝国所需要的官方象征 文化和宇宙观,服务于中华帝国的政治并为文本传统所记载。 10 28.工业人类学(Industrial Anthropology) 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已经在工业和企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 究尤其集中于美国企业文化的探讨上。其中,30 年代和 40 年代以组织行为研究著称的美国 人际关系学派(Human Re-lations School),留下了很多关于非正式文化模式如何影响企业 管理目标的民族志作品。而在较近期的企业文化研究里,人类学家进一步转到探究各种特定 的价值形貌与企业能不能达至其所设定的目标之间的关系上来。人类学的观点不论对本土的 还是国际性的企业都有助于人们作出适当的了解和应对,工业人类学的宗旨就在于为改进企 业的运作和效率而努力,故而尤其强调国际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功能位置。 29.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功能主义相信事物的实质、本质或第???原因是不可知晓的,而只有事物的现象和属性才 是可以知晓的。它主张排除实质论的概念,在相互依存、构成整体的诸因子、诸事物的联系 中把握对象,因而是一种实证主义的主张。功能主义人类学是继进化、历史主义之后差不多 在20 世纪20 年代出现的一种人类学方法论主张。并以波兰裔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1884 一1942)为代表。他坚持认为,现存的制度可以充分满足人 们的需要。而另一位英国的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一布朗(A. R. Radcliffe -Brown, 1881 一 1965),也是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巨匠。他则认为,个人的活动有助于集体活动的实现,因而具 有功能的意义。两者虽观点殊异,但习惯上都被称为是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大师。马林诺夫斯 基的观点基本上是整体论倾向的。(1)他反对传统传播论者通过文化元素分布的考察来重构历 史的做法,认为???一种活的文化都是功能和整合的一体,就如有机体一样,若不从整体的关 系上来研究,那么各个部分的文化也不能够理解;(2)就是它的文化与需要之间密切相关的 假设。换言之,每一文化的元素对其整体的文化
本文档为【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81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