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举报
开通vip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第八讲 《牡丹亭?惊梦》 一、 中国古代戏曲基本常识: 由先秦宗教歌舞,到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到宋、金时期,中国才有了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和北杂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声腔系统。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 元明杂剧 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至金末元初始宣告成立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主要以北方的声腔系统来连缀曲文,登台表演。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带一个楔子。通常一人主唱...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第八讲 《牡丹亭?惊梦》 一、 中国古代戏曲基本常识: 由先秦宗教歌舞,到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到宋、金时期,中国才有了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和北杂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声腔系统。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 元明杂剧 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至金末元初始宣告成立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主要以北方的声腔系统来连缀曲文,登台表演。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带一个楔子。通常一人主唱。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 北杂剧创作及表演的高峰期是在元代前期,它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著名的杂剧作家及作品都出现出现在这一时段。据统计,现存元代杂剧剧目约有五百三十种,但大多散佚,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五十余种。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收元杂剧一百种,是一个颇受关注的元杂剧选本。元代已有“元曲四大家”之称(周德清《中原音韵》),这四大家分别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的《西厢记》,更赢得“天下夺魁”的美誉。另有所谓“元代四大悲剧”的说法,它们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后期之后,杂剧创作出现了衰微。在明代杂剧发展中,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为突出,它们分别是《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 (二)宋元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的出现可推至北宋末年。“南戏”是对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的简称。它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由于它最初出现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一带,所以又 称之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又因为它主要以南方的音乐曲牌来演唱,所以又称之为“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所以简称之为“南戏”。 元代南戏最重要的作品有“荆、刘、拜、杀”和《琵琶记》。前者被称为“四大南戏”,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乃至后世创作成就最高的戏曲作品,被称为“词曲之祖”。 (二) 明清传奇 是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的产物,是对明清时期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的称谓。 传奇自明中叶后出现大盛。最著名的作品当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在戏曲理论上,沈璟重格律、尚本色的戏剧理论,非常值得关注。 清代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南洪北孔”,即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它们把传奇创作推上了顶峰。乾隆年间出现的《雷峰塔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优秀的经典剧目之一。 清中叶后,出现“花、雅之作”,传奇衰微,地方戏开始大盛,中国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汤显祖及《牡丹亭》 (一)作者概况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所居书堂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创作的“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曲创作的高峰。 汤显祖出身于一个文人士大夫家庭。祖父汤懋昭,中年以后笃信道教;父亲汤赏贤,是位举行端方的儒者。汤显祖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文名卓 著。因不肯依附首辅张居正,所以直到张死后的1583年才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1591)年,天下灾异相连,汤显祖借机上了《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并于行文中婉转地讽刺了皇帝,为此,被贬为徐闻县典史,两年后,任遂昌县知县,在遂昌五年,他政绩卓著,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但他始终对朝廷的腐败政策持以严厉的批判态度,所以得不到当权者沈一贯等人的赏识。1598年,汤显祖投劾回乡。1610年,沈一贯等人借察政之机,以“浮躁”罪名,把汤显祖追论削籍。自此以后,汤显祖在临川过着隐居著述的生活,直到老死。 总体来说,汤显祖受儒、道、释多方面影响,思想较为复杂。他最初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罗汝芳,罗氏对程朱理学的叛逆和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对他的思想有较大影响。在南京任职的后期,他又结识了神交已久的著名禅师达观,即紫柏,,成为挚友,与此同时,他又读到了李贽的《焚书》,深表倾慕。辞官以后,他和李贽曾会于临川。李贽和达观在晚明思想界被称为“两大教主”(《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汤显祖也声言:“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达观)之雄,听李百泉(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可以说,在汤显祖的思想中,既有明末舒张个性的进步思潮的特点,又不乏传统文人入世出世之间的矛盾情结。 (二)《牡丹亭》的创作宗旨及其故事情节 据陈继儒《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二二〈牡丹亭题词〉》说,汤显祖的老师张位读了《牡丹亭》传奇以后,劝汤显祖说:“以君之辩才,握廛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闵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衿所笑,”汤显祖回答说:“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 情。”张位无言以对。 《牡丹亭记题词》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1、理学观念对杜丽娘的规训 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杜宝及陈最良为代表的理学观念。 (1)杜宝的思想和作为: 杜丽娘是杜太守夫妇的独生女儿,不仅才貌端妍,且对父母、老师十分尊敬和孝顺。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未曾去过后花园;白天睡一会,也要遭到父亲的训斥:“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杜丽娘工于女红,在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对鸟,都会引起母亲的担忧:“怪她衣裙上,花鸟绣双双。”为了使女儿将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杜宝决定对女儿延师相教。关于女儿受教育的科目,杜宝认为“男、女《四书》,他都成诵了。则看些经旨罢。《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他是个女儿。” 丽娘游园病后,杜宝埋怨老夫人云:“我请陈斋长教书,要他拘束身心。你为母亲的,倒纵她闲游。”老夫人云:“若早有了人家,敢没这病。”杜宝云:“咳,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个什么呢,”“忒恁憨生,一个哇儿甚七情,则不过往来潮热,大小伤寒,急慢风惊。” 杜丽娘还魂后,杜宝并不相信人会起死回生,所以在金銮殿上请求皇帝:“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 (2)老师的思想和作为:老师陈最良,是杜丽娘除父亲之外可接触的唯一男人,他更是一个迂腐的老学究。他向杜丽娘讲述《诗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其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伦理思想。如他说:“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正,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光,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二字,付于儿家。”他斥责杜丽娘不该游园时说:“论娘行,出入人观望,步起须屏障。春香,你师父靠天也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孟夫子说得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但如常,着甚春伤,要甚春游,你放春归怎把心儿收。” 2、杜丽娘的追求和结果。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杜丽娘表面上是一个标准 的封建淑女,但其对自由、对美的追求并未完全泯灭。老师讲了《毛诗》后,引发了她对自己被“禁锢”处境的伤感。在春香引逗下,她去后花园游玩。游玩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审美体验,更使她对自己被深深禁锢的人生状况的伤感。伤感之下,她在梦中与柳梦梅有了“美妙幽香不可言”的极乐体验。梦醒之后,现实一切如故。杜丽娘对梦中的景况终不可望怀。在“情”的激励下,她先寻梦,再题真、最后伤感而亡。死后,她的魂对“情”念念不忘,仍在执着地追求,终于与柳梦梅相遇,再度有了男女之乐。起死回生后,面对父亲的质疑,杜丽娘据理力争。后在皇帝的主持下,杜 丽娘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3、故事所蕴涵的主旨: 含有对理学教条观念纠偏的目的。在中国哲学史上,“情”和“理(礼)”的关系,一开始是“情”和“性”的关系。“先秦的人性论,虽大体上分为性与情的两个层次,但在本质上却多认为是相同的。”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二者关系发生了变化。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不节。”《孝经》援《神契》曰:‘性生于阳,以理执,情生于阴,以系念。’”此时 ”,大致相当宋人所说的欲,偏于恶的意味重,情、性关系出现了分的“情 裂。到了宋明理学时期,随着“性,即理也”命题的提出,情、性关系遂转变为情、理关系。在情、理关系认知中,理学家们虽然承认情之存在的必然性,指出“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朱熹《近思录》集注卷五)但却普遍把情看作消极的、恶的因素,从而置其于理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框架之下。理学家的这一认识,不仅使得情、理间的对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而且在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时,极易产生以“理”杀人的消极后果,此诚如清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所言:“此理欲之辨使君子无完行者,为祸如是也。„„此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为祸又如是也。” 《牡丹亭》传奇中,作者正是通过青春少女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离奇演绎,充分展现了对“理学”以“理”格“情”及以“理”灭“情”思想观念观念的纠偏。当然,作者对“情”之歌颂,并不在于提倡纵欲。杜丽娘还魂之后,对于柳梦梅的痴望。杜丽娘拒绝云:“姑姑,这事还早。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由题词之“理”到 此处之“礼”,正体现出作者对先秦时期“情”、“性”合一极美境界的追求。此亦即是作品以《诗经》启蒙及以《诗经》为药方的哲学依据。 (三)《牡丹亭?惊梦》赏评 1、曲文讲解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娇】„ 【步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今日穿插的好。 „贴?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 „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 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啊~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2、本出对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实现途径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由“游园”和“惊梦”两部分组成的。该出以杜丽娘内心情感的变化为经,以杜丽娘的深闺生活与明媚的春光间的强烈对比为纬,重点展示了杜丽娘青春觉醒的过程。这一觉醒主要通由两个渠道来展现: 一是春光的感召。在中国哲学史上,人性论一般分为“情”和“性”(理)两个层次。在人们一般看来,“性”为静,“情”为动,“性”如平静的湖面,而“情”则如湖面上荡起的涟漪。涟漪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因为外力触动的缘故。出于对此观念的认同,在《游园》中杜丽娘一出场,作者首先展现的便是一派春光明媚的场面:“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两句,就其字面含义来讲,属于单纯的景物描写。“梦回莺啭”句中,黄莺婉转的叫声将大地从沉睡中叫醒,周围是一篇烂漫纷繁、令人眼花缭乱的春光。“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句中,所谓“晴丝”,指的是春天明朗的日子里虫类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游丝,它们袅袅娜娜,使得大好春光似线如丝一般可触可感。这两句的景物描写表面来看,似为杜丽娘的出场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个环境,其中实际上则借鉴了传统的比兴手法,蕴涵着以春光之“晴丝”逗起杜丽娘之“情丝”的叙事功能。对此,清代的李渔心领神会,所以在《闲情偶记》中,他曾就此评点说:“《惊梦》首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情丝,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可谓惨淡经营矣。”换言之,在这一环境描写中,作者以同音相谐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段,以外在的“晴丝”勾出主人公内在的“情丝”,从而打破了个体原始的谐和状 态,迸发出“情”来。这是一个由“自在的存在”走向“自为的存在”的过程,这一过程即是人的青春意识的觉醒。此曲如此,该套其他曲子对“姹紫嫣红开遍”、“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的景物描写,也都隐藏着这样的诱发机能,此套用曲中杜丽娘的话语来讲,即“春色恼人,信有之乎~” 二是情绪的发展变化。“因春感情,遇秋成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戏曲里,对春的礼赞与“春去的忙” 的恐惧是往往交织在一起的。[千秋岁]中,秦观慨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西厢记〉中,莺莺一上场,即云:“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无语怨东风。”如此之故,《牡丹亭》对杜丽娘青春的觉醒,正是通过其探春——惜春——伤春的情感变化实现的。“春来”之际,杜丽娘虽然表现出“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的烦乱,但总体而言,在父母及老师的规训下,她的“春情”仍处于“情不知所起”的沉睡状态。这一状态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春光”感染下,首先引起的是主人公对自然之“春”的探求。探求中,杜丽娘梳妆打扮时“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的震撼,体现的正是对“青春”之美的发现与礼赞。所谓“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告白,正是对此“青春”正当性存在的宣言式说明。“青春”的发现,引起了杜丽娘对自身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的反省:“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恰三春好处无人见”。这一反省,进而引起了杜丽娘“惜春”情绪的发生,她在自己“独立小庭深院”与后花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间建立起了同病相怜的类比联想。联想的结果,使得杜丽娘“伤春”的情绪油然滋生:“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 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在此两渠道之下,这一出实,现了对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所以总体而言,在这一出中,杜丽娘的“游园”,不是对“姹紫嫣红”的审美,而是对自我青春价值的寻找与确证。“游园”的结果,没有导向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是撩起了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哀伤,一种无法迎春占先的青春焦虑,殷殷在目,跃然而出。这一切,便促成了杜丽娘“白日梦”的诞生。 3、艺术特征 1、绘景抒情,妙合无间;心理描摹,惟妙惟肖。 在游园中,作者紧紧扣住大自然美好春光对杜丽娘心灵的启示和情感的震撼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她的形象。特别是[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三支曲子,在写景的同时把杜丽娘的情怀烘托了出来,在情景的自然融合中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还特别注意寓情于景,并随景致的变化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步步娇]曲子,描写杜丽娘决心违反家规偷偷去游园,但礼教的规范及长期处于深闺的习惯,又使她心存顾虑:“停半晌,整花钿”,“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便含蓄细致地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又把其顾影自怜而又娇羞难胜的心理和天真烂漫的情态刻画无遗。又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借“晴”与“情”的谐音双关,以春景喻春情,既是绘景又是抒情,深院中难得一见的袅袅晴丝,与丽娘心中产生的一丝丝春情,都在摇漾飘荡,既显出她内心的寂寞,又表达出心灵深处对自由与爱情的朦胧渴望。[山坡羊]则以含蓄相间的语言,把丽娘难以压抑的热情 和梦想,以及深感自己十分孤独的幽怨心情,都以诗的气氛很细致地渲染出来了。[山桃红]以下写出梦中情人欢会,花神用落花惊醒幽梦,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色彩浓丽,气氛热烈。 2、语言上,汤显祖既注意保持元杂剧“本色”的优良传统,又注意发挥自己在满怀激情创作时的“灵气”,将自然真切的语言与个别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来,即所谓“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来神往,巧凑妙合”(王骥德《曲律》)。语言既自然真切,又婉丽精工,曲词往往形成诗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很适合作者以奔放的热情,去描绘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皂罗袍】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所公认的名句,“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不过是两个成语,“奈何天”、“谁家院”更不是什么艰深险奥的词句,然而,这四组词语一经组合,便将杜丽娘既惊诧于春光的无限美丽,又感叹春光易逝,惋惜春光被辜负的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准确完满地表现出来。而[山桃红]一曲虽是柳梦梅所唱,但仍是杜丽娘梦中所生,因此,仍是杜丽娘自己的感情和语言,“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如花美眷”是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赞叹自己的美丽,“似水流年”一变而为对生命之花绚丽而短暂的花期和时光流转的慨叹。确有“不思而至”的灵动,又妙合杜丽娘梦中的情思跳跃、超越常情的思维特点。无怪乎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林黛玉听了[皂罗袍]“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当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竟“仔细忖度,不 觉心痛神弛,眼中落泪。”
本文档为【第八讲:《牡丹亭惊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