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举报
开通vip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防灾知识培训 ××地质环境监测站 2011.6 培训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二、地质灾害监测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五、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六、监测人、责任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危险性的简易评估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的危害 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防灾知识培训 ××地质环境监测站 2011.6 培训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二、地质灾害监测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五、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六、监测人、责任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危险性的简易评估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的危害 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河池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5种。 2.1 崩 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隙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崩塌多发生在大于45?的斜坡上,尤其以55?,75?的斜坡居多,一般较易发生在上陡下缓、表面凹凸不平的斜坡上,高峻陡峭的地形最有可能发生边坡岩土体崩塌坠落的现象。 •岩性:各类坚硬的岩石容易形成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1 崩塌的前兆特征 , ?有小崩小塌发生; , ?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 ?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 , ?出现热、气、水等异常; , ?动植物有异常。 崩塌分类及形成机理 •崩塌:岩土体以垂直向下移动方式为主。它的特点是从高处快速下落,前兆不明显,突然性强。 •崩塌方式可细分为 •(1) 倾倒式 •(2) 滑移式 •(3) 座落(错断)式 •(4) 鼓胀式 •(5) 垮落(拉断)式 倾倒式形成机理: 河流峡谷区,陡立岩质边坡段,因垂直节理与稳定岩土体分开,呈长柱形,受长期冲刷等,在重力作用下形成。 滑移式形成机理:在陡坡上,不稳定岩土体右向坡下倾斜的结构面或软面,因降雨、地震等触发,在重力下先滑后崩。 座落(错断)式形成机理: 在不发生倾倒失稳的陡倾边坡岩体,其下部为断裂部分(锁固端)在上覆长柱状岩体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错断,也即剪切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崩塌随即发生。 鼓胀式形成机理: 一般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坚硬岩体后缘已形成贯通性拉裂缝,在上部硬岩重力作用下,其压应力大于软岩抗压强度时,软岩将被挤出而发生向外鼓胀,最终形成崩塌。 显然,下部软岩能否向外鼓胀,是此类崩塌能否产生的关键。 垮落(拉断)式形成机理:仍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因风化或河流冲刷,将下部软岩淘成凹槽,上部硬岩则以悬臂梁形式突出来。 在突出岩体上,A点附近承受最大拉应力,且AB面剪力弯矩最大,但拉应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时,拉裂缝会迅速发展直至崩塌发生。 2.2 滑 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岩土体以水平向前移动方式为主。 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滑坡一般发生在自然斜坡、人工边坡等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2 •岩性:结构松散,抗剪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易软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页岩、煤系地层、及软硬相间的岩层的斜坡易发生滑坡。各种节理、裂隙、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顺坡缓倾的岩层面、裂隙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滑坡发生前的常见前兆特征 ?滑坡前缘出现裂缝,土体隆起,出现小崩小塌; ?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大加宽; ?岩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裂缝冒热气或冷气; ?泉水复活或干枯,水位突变; ?动物有异常。如蚂蚁、老鼠搬家,蛇出洞,鸡鸭惊恐、不回笼。 滑坡分类 •按滑动的力源不同可细分为: •后缘加载的推移式、 •前缘卸荷的牵引式、 •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引起的平移式等; 按滑体物质可分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 2.3泥石流 沟道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泥石流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为狭窄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周围山高坡陡、山体岩石破碎、植被生长不良,且山势比较开阔、汇水面积大,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倾斜平原或河谷阶地。 •泥石流易发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岩石相间互层易受破坏,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坡面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坡面较陡,限于30?以上斜面,下伏的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浅,有时略有汇水条件 2、坡上的坡残积土较厚、植被较发育 3、是在地下水作用和后续强暴雨下诱发。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灌木拔起、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强降雨使坡面土体失稳。 泥石流前兆特征 , ? 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 , ? 上游山谷中传来轰鸣声 ; , ? 有轻微的振动感; , ? 动物有异常。 2.4 地面塌陷 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 3 地质现象。根据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1)岩溶塌陷 由可溶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有石膏、盐岩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导致可溶岩上覆土体产生陷落的塌陷称为岩溶塌陷。 (2)采空塌陷 由人为形成的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产生陷落的塌陷称为采空塌陷。 岩溶塌陷产生的条件 •岩溶发育,有无充填溶洞(空洞),土洞、大裂隙等地下空间。 •上覆土体厚度不大,不超过30m。 •水文交替强烈,水位反复升降,大降深抽水,久旱后大降雨。 地面塌陷发生的常见前兆特征 , ?井、泉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 , ?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 ?地下有响声。 3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 •造成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第四条规定: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 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 万元以下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 •主要内容 •监测目的与作用 •监测现状 •监测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地质灾害监测目的与作用 •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通过对地质灾害点的持续监测,掌握其有关要素的变形变化,从而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大致确定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或时段,为预防地质灾害提供依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监测的作用 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一般都有一些前兆,如:出现地裂缝或已有的地裂缝加宽加长、出现地面下陷或鼓起、产生新的小滑塌、产生新的树木歪斜、泉水出现异常,等等 。这些变形变化给我们提供了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的可能性。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避让防治措施。 监测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群测群防,取得了很多成 4 功预报的例子。 2006年,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478起,共安全转移20566人;避免财产损失2.39亿元。 2007年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920起,安全转移37926人,避免财产损失5.5亿元。通过监测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群测群防。 2、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现状 • 地质灾害监测是一项较新的工作,近年来开展得比较普遍。目前,全国有各类地质灾害监测点6万多个,(主要是群测群防点)。利用专门仪器进行监测的点还不多。 • 地质灾害监测方式主要有人工监测、仪器自动监测。 • 监测工具:人工用皮尺、钢卷尺等,仪器监测主要是专用的监测仪表等。 • 目前一些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已采用仪器仪表监测,有些逐步实现自动化、高精度的遥测系统。 • 随着监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拓宽了监测内容,由地表监测拓宽到地下监测、水下监测等,由位移监测拓宽到应力应变监测、相关动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监测。 3、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 对广大农村或基层比较适用的、既实用又经济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是常用的两种: 、位 移 监 测 法 1 2、宏观地质调查监测法(异常情况监测法) 3.1 位移监测法 •监测两个监测点之间的变形位移量、位移方位与变形位移速率。需设立相对固定点。主要用于对裂缝、崩滑带、采空区顶底板等部位的监测,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之一。监测要用专门的记录表做好记录(群测群防记录本)。方法有: 埋桩法 监测滑坡体上的裂缝变化 埋钉法 贴片法 3.2宏观地质调查监测法 (异常情况监测法) 采用常规地质调查法,定期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引起的宏观变形形迹(如地裂缝的出现、发生及发展变化;地面沉降、下陷、坍塌、膨胀、隆起、建筑物变形等)和与变形有关的异常现象(如地声、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等)进行定时的观察记录,其记录表可参考地质灾害监测点记录表或群测群防记录本。 不稳定斜坡上有居民点,要对斜坡进行巡查、监测,注意观察地裂缝或其它异常现象的产生。 不稳定斜坡上及坡脚下有居民点,要对斜坡进行巡查、监测,注意观察地裂缝或其它异常现象的产生。 山坡上发现地裂缝、下陷、树木歪斜等异常,做好记录,及时报告。 危岩的监测,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上不去,危险,只能是远距离观察它的变化,如,开裂、掉块、位移等。 , 异常监测具有直观性强、适应性广、可信程度高的特点,不需要专门的仪器或工具, 5 是群测群防中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监测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出现明显变形迹 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 1、汛期要指定专人进行灾害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通知村民迅速转移 及时报告,请专业人员查看 监测要作好记录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数据有较大变化,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请专 业人员查看。 有险情时应作及时处理和应急避让。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主要内容 •1、地质灾害征兆识别 •2、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3、地质灾害应急避险 •4、填好防灾避险明白卡、做好应急 预案 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 1、识别地质灾害发生的征兆 •崩塌:暴雨或连续下雨, 动物异常,陡坡掉块、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陡崖出现新的破裂痕迹; 嗅到异常气味、听到摩擦错碎声。 •滑坡:暴雨或连续下雨,动物异常,斜坡前缘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坡上发展; 斜 坡前部发生丘状隆起,顶部出现张开的扇形或呈放射状裂缝分布; 斜坡局部沉陷; 斜坡上建筑 物变形、开裂、倾斜; 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 •泥石流: 暴雨或连续下雨, 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 沟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或轻微 的振动感; 沟侧发生崩塌滑坡等致使沟谷堵塞严重等。 动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出现裂缝导致池塘水位明显下降 2、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 •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 •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 •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利用塑料布铺盖滑坡后缘拉裂缝,防止雨水直接渗入 3、地质灾害应急避险 •按落实的责任人预规定预警信号发出警报 •组织群众按选定撤离路线撤离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临时避灾场地选择的原则 6 •1、不在沟口 •2、不在陡坡及陡坡下 •3、不在岩溶发育区 4、填好防灾避险明白卡、做好应急预案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构成 ,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 在上述监测网络中,目前发挥较大作用的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工作。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也称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广大群众直接参与,通过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完善的灾害报告制度和渠道,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巡查巡测、预报预警、抢险救灾等活动,达到预防地质灾害、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目的。 群测群防体系包括: 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指挥部、领导小组等); 有相应的人员组成; 有具体的要求(监测、问题处理、报告等); 有具体的制度; 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与防治等工作。 群测群防组织管理子体系框图 群测群防日常工作管理主要有: 监测人员管理、监测工作管理、质量检查、监测资料收集汇总、实战演练、宣传教育与培训、向上一级汇报、发布警报、组织群众防治与避让、组织抢险救灾等。 要特别强调监测人员管理:包括落实人员、掌握监测人员的分布、人员变化(要有各级的人员一览表) 、因人员变动(去打工、外出等)有欠缺的应马上增补人员。 1、根据当地国土局确定的监测频率按时监测,做好记录; 7 2、暴雨期间、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期间加密监测; 3、发现异常现象,除加密监测外,要马上向上一级报告; 群测群防有关人员,特别是地质灾害的监测员、信息员等人员达到“四应知”、“四应会”。 “四应知” , 应知辖区内灾害点数、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与人数; , 应知各灾害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 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 , 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 “四应会” , 应会在灾害点的主要位置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 ,应会简易监测方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 , 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初步判断; , 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 一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不发布预报; 二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不发布预报; 三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注意级; 四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 预警级; 五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预报级 五、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五条: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是每年的主汛期,一般是5月,9月份。在此期间,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监测和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 该文件的第三点意见指出: ,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近期内对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建筑物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排除隐患。对发现的危险点和群众提供的险情线索,要迅速作出危险性、危害性判断,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做好危险地区居民的转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大的高陡边坡,由责任主体排查和采取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要点 ,一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查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有加剧的情况; ,三查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 ,四查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 ,五查有关防治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1、注意村庄附近是否有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有新的隐患点要及时纳入作为监测点 8 2、注意排查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有加剧的情况 3、检查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 , (1)省级预案点 , 特大型地质灾害预案点为省级预案点,在预案中应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实施省级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每年均需开展省级预案点的汛前检查及监测工作的落实。建立监测查询制度, , 当出现重大险情时,及时向各级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并通知当地政府和防灾责任人,启动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 (2)市(州)级预案点 , 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预案点为市(州)级预案点,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市(州)人民政府和主要负责人。 , 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实施市(州)级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每年需开展市(州)级预案点的汛前检查及监测工作落实。建立监测查询制度, , 出现重大险情时,及时向市(州)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通知当地政府和防灾责任人,启动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 (3)县级预案点 , 小型地质灾害预案点为县级预案点,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县(区、市)人民政府和主要负责人, , 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县(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或相关部门落实县级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开展县级预案点的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完善地质灾害巡查制度、速报制度和值班制度。 , 组织各乡镇落实本县的群测群防监测工作,提出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监测责任人。 , 监测人员发现重大险情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启动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4、检查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 , 保证地质灾害监测的信息反馈及时,使监测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落实地质灾害报告制度,不漏报,不误报。 5、检查有关防治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 有关防治责任是指各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是: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制定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将每一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预防、监测工作的责任区。一旦灾情发生,应有针对性的、有条不紊地完成各自的职责任务,真正做到责任到位。 六、监测人、责任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危险性的简易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不可能象专业人员一样作出地质灾害危险性专业评估。 •如何认识和评估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危险性,有意识地预防地质灾害, •主要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应该注意的问题 9 2.一般不要在滑坡体上建房,若以古老滑坡体作为建设用地,必须确定滑坡已稳定,同时注意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否则极易引发顺层的滑坡滑动 3.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 4.在稳定的滑体上建房要控制古滑坡体上的建筑物密度 5.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蓄水塔 6.尽可能在房屋后留出安全空间 7.房屋靠近山坡坡脚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8.房屋后有填土时应注意 9.泥石流堆积区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10.切坡时应设立挡土墙,同时要设置墙体排水孔 11、不要在圈椅状汇水地上建房,容易遭受因汇水原因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危害 12、不要在坡度陡峭的山体下和在危岩的下方建房。 13、不要在已出现地裂缝的潜在地面塌陷区建房。 10
本文档为【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