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

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

举报
开通vip

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 参与办案专家披露“高承勇变态奸杀11女”动机 杀死11人的甘肃白银的“变态连环杀人案”嫌犯高承勇,终于在28年后落网。 媒体们拼凑出的图像却无法解释凶手为何如此残暴:一方面高承勇为人老实、家庭幸福,儿子双双考上大学,有着不错的工作;而另一边,其第一次犯案时刚刚结婚生子,儿子十岁那年又疯狂犯案四起,其中更有一个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小女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专家、甘肃政法大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家武伯欣曾参加过该案研究分析,同当地办案人员一起进行犯罪心理研判。当时的办案...

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
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 参与办案专家披露“高承勇变态奸杀11女”动机 杀死11人的甘肃白银的“变态连环杀人案”嫌犯高承勇,终于在28年后落网。 媒体们拼凑出的图像却无法解释凶手为何如此残暴:一方面高承勇为人老实、家庭幸福,儿子双双考上大学,有着不错的工作;而另一边,其第一次犯案时刚刚结婚生子,儿子十岁那年又疯狂犯案四起,其中更有一个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小女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专家、甘肃政法大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家武伯欣曾参加过该案研究分析,同当地办案人员一起进行犯罪心理研判。当时的办案情况是怎样,高承勇到底出于怎样的犯罪心理,作案的动机和心态到底会是怎 1 样,武伯欣向成都商报记者给出了他的答案。 性变态作案时如机器 Q:您当时如何参与这个案子的侦查工作, 武伯欣:我们在公安大学有测试点,甘肃政法学院也有一个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生点,我在那担任导师组组长,所以带着研究生过去作为一个重点案件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2010年时我们到达过案发现场,和一线侦查员、公安干警一起研判,从犯罪心理痕迹、变态心理学科角度给出了各种意见,甘肃省公安厅的很多负责人也一起座谈,这个案件的整个过程是一直关注的。 当时的技术手段、工作方式有局限,白银的人口稀少,各方面的条件受到局限,技术条件也达不到,加上作案手段的娴熟,案件的侦破难度肯定是增加的。性变态杀人并不是特例,在这之前我们用心理测试仪侦破过两起十五年前的疑案,其中也有杀5人的。 心理测试技术一般对疑难、久侦未破的案件作用明显。如果当时白银有比较符合研判的犯罪嫌疑人,排查上来了,就可以做测试,可惜没有。 2 Q:凶手为何选择这些对象作案, 武伯欣:这起案件性质上是性变态连环杀人。性变态是指在人群当中,性满足对象和性满足方式与众不同,心理和行为偏离的正常人的规律和特点。这种变态心理和行为特征,高承勇都具备。 性变态犯罪的发生前奏基本是一样,外界诱惑、发生性冲动。但他对于外界诱惑的感受跟普通人肯定是不一样的,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普通的程度,或者有一些反应。 而对他来说,只要符合他的那个点就会被诱发,不可遏制。比如性诱惑的人对于他有统一的特征:年轻的女性、身材相对圆润、服装色彩鲜艳,就跟动物世界物色对象一样。 性变态犯罪的习惯与众不同的,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切/割喉,强奸或奸尸,身中数十刀),形成一个心理行为的动力定型。满足对象都是女性,并没有朝向动物、娈童等演化。动力定型指人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就跟机器一样,只要一个 按钮就像印刷机似的进行下去。心理行为定型了,只要有机会,就抑制不住,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Q:这系列案件中,8岁女孩似乎不符合他一贯的作案模式, 武伯欣:作案者的对象是20-30上下的成年女性,并不是小孩。我们认为,8岁女孩的案子是一个独立的偶然的案件。 3 换句话说,就是赶上了。他最初瞄上的对象不是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成为他实施犯罪的障碍,所以他把她弄死,也发泄了,但手法(用皮带勒死)跟其他几起有出入。 2002年以后停止犯案,也还不是定论,我们现在掌握的案件不一定就是全部。他不是在白银一个地方,还在外地犯罪,在包头有两起。可能有些案件因为实际因素并没有实施,导致犯罪动机中止,有些行为并不是都成功了,也许他本人还有交代。离结案还有距离,不好说有没有其他案件。 作案疯狂而节制 Q:高承勇和你们之前的研判是否符合, 武伯欣:凶手作案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极大的冷静。比如作案残暴但非常有节制,没有造成扩散,在一个时段发泄之后收敛得很快,躲藏得也很快,过了风口又继续作案。他表现出的心理素质超乎常人,一而再再而三不动声色地犯案,除了1998年以外,犯案时间都有所间隔。 我们当时分析,凶手年轻时就偏内向,心理素质稳定、言谈举止沉稳,这和现在披露出来的情况是一致的。 高承勇参与过空军飞行员的招飞,说明他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条件。虽然他最后没选上,但毕竟通过了初选。招飞的特定要求和各种测验要求是很高的,他当时还只 4 是高中生,能够作为后备空军飞行员的条件,说明他具备一定条件。 Q:如此冷静的嫌犯为何会在案发现场留下很多线索, 武伯欣:有恃无恐是性变态的作案特征,即使周围有人、车等其他干扰因素,都不影响犯罪,这和一般的性犯罪是不一样的。比如强奸,都是生怕别人发现,在夜色掩盖下进行,但是高承勇选择了白天,而且直接在受害人家里进行。 他选择一个人,必须要满足他的性需求条件,不是随便找一个人强奸。而且他不是达到强奸目的即可,也不是怕被发现把人弄死,而是带有强烈的性虐待需求,刀光血影和死亡都加强了这种快感。 性变态即使懂法,但作案时脑海中没有法律,犯罪心理的强度超出法律对他的约束,在犯案时处于疯狂的状态。根据我们的办案经验,性变态案件也不像普通案件会提前预谋,掩盖犯罪痕迹,往往宣泄完了不收拾现场,所以遗留了很多线索。 Q:性变态作案一般有怎样的特征, 武伯欣:性变态有十几种,有性抗拒、性虐待,还有窥阴癖、恋物癖等等。高承勇属于性虐待,一般由窥阴癖发展而来。我们以往办案的经验,年轻的时候扒女厕所,对女人有 5 特殊的癖好,之后程度可能会加深。 作案人随着年龄增大,经验、心理素质等不断增强,每一次作案也是对其性变态的强化,我们称为动机助长作用。也就是说,作案成功一次,对其犯罪动机就强化一次,每一次成功的反馈都对下一次的作案起到了强化作用。动机的不断强化助长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这在盗窃、诈骗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也是一样。 1998年嫌犯突然出现了频繁作案,我认为是特定年龄段性的需求和选择。这时高承勇34岁,性渴求更加强烈,符合这个年龄段性的“如狼似虎”。犯案手法也升级(切取性器官或身体组织),是犯罪行为自我强化,表现最充分的一个年龄段。 正常夫妻生活满足不了特殊性需求 Q: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第一次杀人, 武伯欣:现在媒体报道的红衣女子可能和初恋情结有所关联,想得到的不可求,可能会助长性变态的因素,但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因素。 性变态者的行为,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正常人理解不了。比如公交车猥亵,有时候是有身份的人,大家都理解不了他 6 为什么干这事,他自己也并不一定能找出确切的原因。 从审讯心理学来说,即使他交代出当时心理,但现在离当时作案心理已经不一样,交代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原因。人的心理规律有种叫行为合理化,明明是错误的,但是解释时都会寻找合理化,这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撒谎,心里虽有不安,但时间久了就会认可自己的行为。 Q:一个刚结婚生子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犯案, 武伯欣:结婚生子对性变态的人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正常的性生活满足不了他,他有的是一种特殊的需要,一旦发生压抑不住。以前也有案件体现,犯人最初发生夫妻关系时就会有非常态的、特殊的性满足要求,但得不到满足,然后寻求其他出口。 现在还不知道高承勇夫妻生活中是否有所表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虽然结婚生子,但实际上他已经形成了变态心理的特征,性变态的行为特征改不了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性变态犯罪家庭生活正常,能在家庭中表现得尽职尽责。比如高承勇有时候出没不定,但大体还是保持稳定,能够照顾到家庭。从成长经历上看,他原来成绩就不错,他的家庭成长氛围比较向上,相对文化程度还比较好。 他自己的行为没有对家庭产生恶劣影响,跟作案一样,他 7 在生活中也做得很到位,冷静、节制。 一个家庭正常的人,可能因为什么形成这种扭曲的心理, 武伯欣:同性恋以前在国内也算性变态,一般产生于幼儿期,因为生长环境客观造成,也有特定年龄段的性教育出现问题。国内对孩子的性教育很无知,但孩子会自己摸索,就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 性变态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产生的年龄在心理断乳期,或者叫第二反抗期,一般在12岁以后。处于这个第二反抗期的孩子已经半独立,性探索意识很强,对家长多持有排斥、反对和回避,所以12岁以后在犯罪心理学都是很敏感的时期,也容易在这个年龄段出现少年犯,比如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群体。 掌握性变态心理,有利于识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但现在的宣传对性还是保持的相当距离,不宣传知识怎么科学去理解掌握,去辨别呢,1987年我们写过一本书《变态心理与犯罪》,但我们的研究也没转化为生产力。 心理学有一百多个分支学科,国际上发展了上百年了,但是在我国的知识普及和社会应用,特别是公检法的执法者知识都不足,影响到侦查审理案件。我们国家对心理学不是很重视,改革开放以前都是伪科学,现在重视程度也不是特别高,心理学招生比较难,不景气。 8 Q:性变态杀人会被认定为精神病吗, 武伯欣:精神病是心理生理都瓦解了,他的大脑指挥系统已经控制不了。性变态偏离了正常人的行为,已经划入异常,但不属于精神病,也不属于双重人格。 性变态的认知很正常,和普通人没区别,行为是在自我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而且作案之后他非常明白自己的行为,只是他有和常人不同的特殊需求,所以他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9
本文档为【白银连环杀人案 白银杀人案的专家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8-31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