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

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

举报
开通vip

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刘师培,在“普及教育、启迪民智”思潮影响下,形成了普及教育的思想体系: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文字改良为筹普及教育的第一策、编国文课本为普及教育之第一要义,并进而提出普设学校的具体措施。他力图废除旧式师塾式的教育,建立一套较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他的普及教育的思想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刘师培 文字改良 编文典 白话文 普设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

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
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刘师培,在“普及教育、启迪民智”思潮影响下,形成了普及教育的思想体系: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文字改良为筹普及教育的第一策、编国文课本为普及教育之第一要义,并进而提出普设学校的具体措施。他力图废除旧式师塾式的教育,建立一套较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他的普及教育的思想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刘师培 文字改良 编文典 白话文 普设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67-0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无国民意识,无国家观念,对于国家即将被瓜分的局面,表现得极其麻木。为了挽救低弱无知的国民程度,启迪民智,以救国保种,出现了“普及教育、启迪民智”的思潮。此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刘师培明确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为中国前途计,必先筹教育普及之方。”[1] 一、“用俗语、造新字”乃“筹教育普及之第一策” 刘师培在其《中国文字流弊论》中首次提出普及教育的两项措施,即“宜用俗语;造新字。”[2]这两点是他从改良文字的角度提出来的,用“俗语”即是主张“言文合一”。“言语与文字合,则识字者多,言语与文字离,则识字者少”,刘师培考察欧洲的教育史进一步说明“言文合一”的好处:“欧洲当十六世纪以前,学校之教科,仅诵古人之书籍,而本国语言卒未见于文学”,但是自从欧洲十六世纪教育家达泰氏“以本国语著作”后,国民精神就“因之畅达”、[3]国民教育就因之而“以兴”,[4]刘师培所说的本国语言即是指口头语言,然而中国通行之文字“则偏重古文”,“此识字者所由日少也”,因此说,“盖语言与文字合则识字者多,语言与文字分则识字者少”。由此刘师培推断,“就文字进化之公理言之,则中国自近代还必经白话兴盛之一阶段”。[5]要想向欧洲那样使国民教育兴盛,则“非用白话未由”,具体措施是“宜仿杭州白话报之例,词取达意而已,使文体平易近人,智愚悉解。”[6]刘师培同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增造新字势在必然。然而“中国则不然,物日增而字不增,故所名之物,无一确者。”特别是近代,中外交流频繁,西方事物、学理大量涌入,“今者中外大通,泰西之物多吾本国所本无,而中国乃以本有之字借名之,丐词之生,从此始矣。”因此增造新字以名新物势在必行,“今欲矫此弊,莫若于中国文字之外,别创新字以名之,循名责实,使丐词之弊不生。”[7]别创新字以名新事物,这就使人们能对出现的新事物,以及从西方传入的新的文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易于接受它们,并能使它们得以普及,以此达到启迪民智的目的。因此“此二策行,庶中国文字可改良矣,非筹普及教育第一策哉。”[8] 刘师培作为一位国学大师,他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到汉字存在的弊端,他所提出的两项文字改良的措施也非传统思路桎梏下的中国文人所能想到的,文言在中国古代是一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权威的象征,刘师培提出改良文字,提倡可以用俗语、造新字,这就破除了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字观念,为口语词汇进入书面语,使白话转化为书面语、取代文言文成为可能,并能进一步促进思想文化的变革。 二、“今欲普及教育,当以编文典为第一义” 用俗语造新字对于普及教育能产生很大的作用,但当文字改良以后,又该怎样做才能 达到教育普及的目的呢,刘师培认为:“今欲普及教育,当以编文典为第一义”。[9]这一思想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国文教育所提出来的,他指出儿童授字之初有三戒:“一曰不经用之字宜戒,二曰过深之字宜戒,三曰点画繁之字宜戒。一言以蔽之,曰授字有秩序而已”,[10]主张循序渐进的教授儿童识字。而国文文法的教授同样也应是有章可循。然而,传统教育体制下教授儿童作文是毫无秩序的,“儿童之初学作文也,亦仅授以唐宋文数十篇,使之诵习”,所以中国人对于国文文法是“知其所当然,不知其所以然”, [5]因此“秩序二字为今世言教育之首务”。[11]刘师培通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古代的国文教授法,并借鉴西方的文字教授法,指出了中国国文教授无规则、无秩序的原因在于“无课本”。“中国旧无文典,而康熙字典于经见之字,十居四五其不适用于教课”。[12]所以要想有秩序的教授儿童,就必须按刘师培所设想的教授国文的原则,编成文典,即国文课本。 中国古代也有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法之书,但“无一佳者,其稍有可观者,其文谱乎~其中于隐显奇偶诸法析之甚详,然此仅可供修古文者之取法耳,至于为学国文者之阶梯,则殊不然”。[13]因为教授儿童用的中国国文“正坐雅俗之分太严”,所以他主张:“今之编国文课本也,正所以革其弊耳”。[14]这是刘师培编写国文课本所主张遵循的第一条原则:革除正坐雅俗之分太严的弊端,也即是主张编写国文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时,要尽量的使之通俗化,口语化,使儿童接受也易,教育普及的效果也会更明显。在国文教材中,革其雅俗之分太严的弊端,这就对传统的文言教育提出了挑战,对白话文在教材上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宜先修中国固有之论理学,而以西国之论理学参益之”,这是刘师培提出的编写国文课本应遵循的第二条原则。他指出“中国国文所以无规则者,由于不明论理学故也”,但是中国上古之时却将论理学付诸于实际,所以上古之时的教育是有规则、有秩序的,“一曰学校有秩序,”“二曰学科有秩序”,“由此二者观之,则古代所谓教育者,教有定程,课有定业”。[15]具体到国文一科“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辩志通考,盖离经者,即分析经理也,辩句者,即辨别句读也。故易曰言有序,诗曰出言有章。非古人重视国文之证乎,惜后人不能师古人之意耳”,因此刘师培主张:“今欲正中国国文,宜先修中国固有之论理学”。从中国三代之时寻找到良法美意,并主张予以恢复。同时他也看到了西文教科书的有序性,“西人之于文字,皆有一定规则,不可稍违”,所以编写教材还需以“西国论理学参益之”,一言以蔽之,“编国文课本当参酌东西文之法以为之”,以此能够达到“循名责实”。[16]作为一位国学功底深厚的人,刘师培看到了中国传统国文教育无规则性、无秩序性的弊端,并且从中国三代之时和西方的教科书中找到了有序授业的根据,主张在编写教材时应恢复和采纳。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刘师培还明确提出了白话教学的主张,“演事之词又以白话为最便。”[17] 刘师培看到了中国传统国文教育的无序性,抨击这种无序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危害,由此他提出要按一定的原则编写新国文课本以适合儿童教育,力图给中国建立一套语法系统并从小学教育起就开始加以灌输。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师培普及教育的思想是逐步深入的,开始是文字改良,继而是教授儿童识字、作文要有秩序,要求编成文典进入实用。在这个思想体系中,白话文的运用是贯穿始终的,由“宜用俗语,造新字”到教授儿童以白话“演事”,都为白话文在教育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当中国出现以白话为主的报刊时,刘师培就开始大力提倡白话文、创兴白话报。 三、“学校不难普设而教育不难普及也” 在1904年6月3日的《警钟日报》上,刘师培发表一篇《教育普及议》专谈普设学校以达普及教育之目的问题。他指出近代以来,普及教育之呼声不绝,筹教育普及之方不断出新,然而却仍然没有达到普及的目的,溯其原因,在于“塾师为之障也,夫学校之设已及数年,然合一二商埠外,教育之权大抵仍操于塾师之手。而世之为塾师者,复墨守旧章,因 循不革,虽有良法美意,莫知适从”。[18]刘师培从优胜劣汰的原理出发,指出“教育能改良者必为学界所尊仰,不能改良者,亦惟有咨嗟叹息,稿饿版下而已”,为挽救中国前途,必须改良教育,寻找教育普及的方法。刘师培从“筹学费”、“设学校”、“延教员”[19]三个方面发展了自己普及教育的思想体系。 刘师培通过考察日本及欧美各国的教育体制,得知其学校所需各种费用皆出自民众,主张仿日本及欧美各国,在民间征收筹建学校及学校正常运转的各种费用,具体做法是,假设一个大郡之中有住户十万,那么就把这十万户中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月之中,按照“上户抽费五十文,中户抽费三十文,下户抽费十文”,的标准收费,“合十万户统计之,所得之款可得三万六千缗(约四千元)”。[20]对于收费时可能遇到的阻挠,他提出设立预决算表,实施财务公开的措施,“未收学费之时,先设预算表以计之,以示征敛有制,于既收学费之后,复立决算表以计之,以示出纳之有程”。[21]如此则使交费之人民“晓然于一郡之财皆以供一郡之用,决无中饱之虞”,这样就能够使纳费者“悉勇跃争先”。然后用这些收取的费用创办学校,“以各地之财供各地学校之用”,[22]费用已从各区住户中收取,所以各区学生入学者“悉可不取修金”,[23]刘师培所主张的学校是义务教育制的。同时刘师培还运用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关系的原理,指出“即有入学之权利者,亦必有担任学费之义务”,[24]督促各区之民众积极交费以创办学校,普及教育, 收费之后,刘师培预算了一所学校每年所需费用,包括租校舍、聘请老师、购买书籍、膳金及各种杂用之款,大约“仅费千金”,[25]以四千元计之,则可以设四十所小学,具体做法是,将一郡“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区,每区各设小学八所”。[26]需要指出的是他所主张设立的学校规模很小,“每校之中,学额以百人为限(扩张之后自可增加)”。[27]就是这样,每郡受普通教育的儿童也可达到四千人,而且刘师培所主张设立的学校基本上是不收取费用的,“舍薄收学费外,于子弟入学者,悉免修金”。加上在学校受的是普通教育,小学毕业之后,中学、大学可逐级而升。因此他推测入学的人也肯定会很多,教育有望得以逐步普及。刘师培还特别提出,“不得以此区之学徒入他区之学校”,[28]即不得跨区入学,因为学校是免交修金的,跨区入学将给各区学费的收取带来不便,然而从一思想中也可以看到今天分区就读教育体制的萌芽。 对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的聘任问题,从传统教育体制向近代教育体制转变,以前的塾师不能胜任,而能够胜任的老师又极少,况且废除私塾教育制度之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塾师的生计就会成为问题,恐其会成为小学创办的阻力,“小学既经普设,必失其糊口之资”,“恐塾师之梗议”,但如果仍然聘用塾师为小学教师,则于“教育前途亦有妨碍”。[29]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师培提出了兴办小学师范培训班的思想,“于小学未立之前,先设小学师范速成科数所,择本书有常识而负名望者延为教习”,使“昔之为塾师者各受科学一门,以合于小学教科之用”。[30]培训期为三个月,结束之后,即可聘为小学教员,“每月可得十元”,至于“穷老寒迂不能胜教育之责任者,则用为收学费委员”,从而“使之各得其所,则怨,亦可不兴矣”。[31]这样既解决了小学设立之后的师资问题,促使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塾师向近代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者演变,又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免去了设立小学的后顾之忧,推动传统教育体制向近代教育体制转变。如果能解决好“筹学费”、“设学校”、“延教员”三个问题,刘师培说:“则学校不难普设,而教育不难普及也,盖居今日之中国,舍实行强迫教育外,决无良策之可言”。[32] 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是环环相扣的,先是对文言的权威提出挑战,指出中国文字存在严重弊端,针对此提出“宜用俗语,造新字”的思想;继而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向无规则,国 文教育毫无章法可言,贻误青年,阻碍教育的普及,提出依照“中国固有之论理学”,并以“西国之论理学参益之”的原则,编成“文典”,即国文课本,循序渐进的教授儿童识字和作文文法,且主张用白话教授作文文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关头时,就大力提倡应用白话文、创办白话报,以启迪民智、普及文明;最后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创办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来,一步一步地推动传统的教育体制向近代教育体制演变。 参考文献: [1][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教育普及议[N](警钟日报,1904-6-3( [2][6][7][8]中国文字流弊论[A](刘申叔先生遗书[Z],第46册( [3][5]论白话报与中国前途之关系[N](警钟日报,1904-4-25( [4]论文杂记[A](刘申叔先生遗书[Z],第53册( [9][10][12][13][14][16][17]国文杂记[A](刘申叔先生遗书[Z],第53册( [11][15]论中国古代教育之秩序[N](警钟日报, 1904-5-18(
本文档为【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