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主的质量_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

民主的质量_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

举报
开通vip

民主的质量_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作者简介:帕特瑞克·海勒(#$%&’() *+,,+&)是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本文曾发表于 -.&,/ #.,’%’(0 1 23,4 5666 7。译 者:周红云,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国内处,博士。根据编辑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本文作了删改。——— 译者注。 民 主 的 质 量 8美 9帕特瑞克·海勒 周红云 译 ——— 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 引 言 56 世纪晚期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许 多国家完成了从威权主义统治到民主统治的 转变。如果人们采用林茨和斯特凡 (:...

民主的质量_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作者简介:帕特瑞克·海勒(#$%&’() *+,,+&)是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本文曾发表于 -.&,/ #.,’%’(0 1 23,4 5666 7。译 者:周红云,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国内处,博士。根据编辑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本文作了删改。——— 译者注。 民 主 的 质 量 8美 9帕特瑞克·海勒 周红云 译 ——— 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 引 言 56 世纪晚期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许 多国家完成了从威权主义统治到民主统治的 转变。如果人们采用林茨和斯特凡 (:’;<和 =%+>$;)关于实现民主的严格定义,那么今天 仍然有比 ?"年前多得多的国家,其民主只是 城市里的游戏。反过来,这一发展带来了关于 民主转型和民主实现的丰富的实证和理论文 献。但是,即使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民主转型 的条件和过程,我们也仍然只是刚刚触及到 后转型时期民主效率这一同样具有挑战性问 题的表面。正如林茨和斯特凡所指出的,即使 民主实现了,民主的质量仍有待通过提高所 有公民的最低经济水平以及深化公民对国家 生活的政治和社会参与而得到提高。 本文试图通过印度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 题。印度的例子对于民主深化理论具有以下 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印度在民主方面的总 体情况提醒人们民主不是直线发展的。印度 民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强大是非常著名的,但是,这些制 度的效率却越来越受到怀疑。"@年间几乎没 有中断的民主统治却基本没有减少印度普通 阶层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边缘化;(5) 在印度民族国家统一的制度的范围内,一幅 越来越分散的图景揭示了这个国家内部民主 发展的不同程度,或者用奥唐奈(AB C.;;+,,) 的话说,表明了公民权强度的差异。后转型历 史给印度带来的是民主化的多重轨迹。综上 所述,本文的中心理论观点是:为了理解民主 深化的条件,我们需要提出对民主化的其他 解释,探讨制度与社会过程之间的互动关 系。 我将后转型期的民主深化定义为民主的 形式、有效性和实质性这三个不同维度之间 相互加强的过程。在许多后发国家,社会和经 济条件共同限制了普通群体有效行使权利、 获取物质利益的能力。这经常导致出现这样 一个怪圈,即形式民主的无效带来更多的社 会紧张,反过来,这种紧张又引发专制政治和 “仇恨运动”。在印度,越来越高的种姓和社会 暴力发生率、政治犯罪、腐败的蔓延以及种族 沙文主义等都表明了民主国家的危机。然而, 在印度却有重要的例外。在喀拉拉邦,民主的 程序性、有效性和实质性的因素呈现良性循 环,实现了普通阶层(=3D.&/’;$%+ E,$00+0)的 政治和经济整合。喀拉拉邦的情况表明,在某 些条件下,有组织的社会要求和民主治理之 间可以相互加强。 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度为案例分析了民主的形式、实质和有效性三个维度的动态关系。印度 "@年 的民主历程对于减少大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收效甚微。而喀拉拉邦是个例外。在那里,民主 制度有效地管理了社会冲突并确保了底层阶级受益。相对于众多民主转型文献,喀拉拉邦的经验说明, 动员和再分配呼声有助于深化民主。 关键词:印度 喀拉拉邦 民主深化 民主转型 !! "##$年第 %期总第 %%&期 关于民主的争论 可以理解,关于民主转型的争论主要集 中在选举制度、宪政制度和程序制度的设置 上,其分析单位不可避免地是民族国家。然 而,尽管将分析集中在国家正式制度上的做 法有助于对政体进行分类并能将民主制度与 威权主义区分开来,但是,这种分析对民主深 化的概念化和理论化只提供了有限的分析途 径。由于制度和政治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塑造 的,无论在不同政策领域这个水平面上,还是 在不同国家这个纵深面上,它们的特征从来 不会完全同构。由于国家的影响是从其地理 中心和功能中心辐射出去的,因此,国家权威 和国家权威有效性在不同的地方有很不相同 的表现。正如“国家—社会”理论家们最近主 张解构国家一样,我们需要解构民主。按照 传统的定义,形式民主就是普选、定期的竞争 选举、国家机器对民选代表负责以及合法的 结社权。而有效民主就是民主在全社会得到 实施,不仅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 公民之间的公共关系也是如此。从功能和地 缘的角度来说,很多形式民主的的合法性程 度仍然极为有限。奥唐奈指出,在那样的民 主中,“民主合法性的要素以及公共性和公民 权是随着区域、阶层、性别和种族关系多样性 增加趋于减弱的”。公共空间消失了,被私有 化了的权力领域所取代。地方机构和官员被 老板、长官、酋长或领袖们掌控着。父爱主 义、庇护主义以及强制侵蚀掉了民主权威。 因此,我们必须超越议会、宪法以及选举这些 宏观制度层面,考察一下根植于国家和社会 之间的中间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制度以及协商 领域,看一看在这些地方“日常”民主形式是 繁荣的还是被破坏的。换句话说,我们需要 对民主进行政治社会学研究,需要特别认识 到正在运转的民主必须是有效的民主。 有效民主有两个相互联系的特征,即强 大的公民社会和有能力的国家。一个自由而 活跃的公民社会能确保在选举代表 (周期性 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不断的反馈与谈判中 存在协商,从而使国家及其代理人更负责 任。公民社会对于民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 它能延伸利益主张的范围和方式,而不仅仅 只有政治社会中的正式的利益表达。社会运 动、结社和工会将提出新问题,也能动员新的 社会行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不仅对更 多的利益表达的官僚形式是一种补充和平 衡,而且也创造出新的团结,在很多情况下, 这种新的团结将对现存的不平等带来特别的 挑战,从而有助于民主社会自身的发展。这里 的关键点在于,民主的健康程度是通过结社 模式的性质及其制度的形式特征来度量的。 然而,尽管这两个变量是互为条件的——— 结 社模式是以制度环境为条件的,而制度回应 是以结社活跃程度为条件的——— 但是,就像 它们之间的互动能相互加强一样,也能相互 破坏。 国家能力对于民主的有效性也是至关重 要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包括结社权和言 论自由的程序保障并不自动地转变成有效的 民主权利。公民身份并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 种关系。凡是不同社会类别之间的不平等明 显到会产生超越宪法的约束权威(庇护主义、 父权制、种姓制度)的形式的时候,公民身份 就无法实现。正如公民社会理论一直强调的, 只有当结社既区别于国家也区别于主要的社 会群体(家庭、宗族群体、血缘关系)时,结社 的性质才会出现。公民权和政治权有效行使 的前提条件是国家能够保护公共权威的公 平、统一和合理的执行。个人和团体必须受到 保护,免受那些可能限制或侵犯公民自由和 政治自由的专制国家行动及社会权威形式的 影响。创造免受非民主权威形式影响的公共 空间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文宪法和负责任的官 员,它还标志着韦伯所说的“合法统治”的分 布和地点从社会转向国家。在许多发展中国 家还处于充满斗争、尚未完成的状态,合法实 施公共权威的命令缺乏权威性,这造成了低 程度的公民权。这一问题是由国家权力受到 基础设施和权威性限制而导致的。从基础设 施的角度来说,国家机器——— 警察、司法和教 育系统——— 提供和保障公民权的能力不仅弱 而且分布不均。从权威的角度来说,国家合法 统治领域 (宪法规定的受到强制力约束和支 持的领域)受到其他势均力敌的权威资源的 竞争和削弱。 最后,在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更加认真地 对待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之间的区别。正如 马歇尔提出的,因为西方国家的民主化轨迹 经历了国民民主、政治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增 长阶段,所以,大部分政治科学家都将民主的 形式和实质方面当作是分离的连续现象。然 而,尽管对过程和结果的区分有启发作用,但 是,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很强的理由不将民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主的这些特征放在孤立的分析中来对待。 首先,人们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来说明 持续的深刻社会不平等将破坏结社自治的基 本逻辑,结社自治包含着古典自由主义守卫 程序民主优点的主张。正如韦兰德(#$%&’()) 指出的,“卑微贫穷迫使许多人与精英建立起 庇护—附庸联系,精英们为其提供最低的利 益和保护,以换取对自己的服从和政治支持 ——— 这就是放弃公民权的原因”。在许多发 展中国家——— 尤其是在所谓的非正式领域 ——— 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统治 和政治统治形式被复制的。那些存在于结构 层面和个人层面的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降低 了普通群体的正式政治权利的效用。 第二,在后殖民国家和后社会主义国家, 公民权是一次性地而不是逐渐给予的,民主 合法性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对分配正义的实质 要求。与欧洲国家的农民和工人不同,这些 国家的农民和工人被赋予政治权利是处在经 济发展的更早期阶段,公民权和财产权之间 的紧张程度非常尖锐。但是,在大多数发展 中民主国家,普通阶层的主要结社模式是庇 护主义或民粹主义,而不是通过社会公民身 份的扩张而形成的经济联合,这样的模式不 可避免会加剧社会紧张程度并威胁民主稳定 性。在拉丁美洲,有产者精英与工人、农民运 动的再分配要求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总是产 生威权主义。普热沃斯基(*+,$-.+/01)等人认 为,在东欧,民主的实现是与当局政府处理市 场转型的社会成本之效率紧密联系的。将民 主统治的有效性和生命力问题与实质结果联 系起来看,普热沃斯基等人指出,“无论在什 么时代,只要所有主要政治力量认为,若能在 民主制度框架内解决各政治力量的需求和矛 盾,他们就能改善其状况,这时,民主就能持 续下去。” 总而言之,对民主深化的理解必须认识 到民主规则的形式性、有效性和实质性维度 之间的复杂互动。如果形式上的公民权和政 治权不能得到国家权威的支持和认可,或者 在日常生活中被民主之外的权力所延缓或侵 犯,那么,这些权利就什么也不是。而有效的 结社权和代表权必定会对民主规则的合法性 作出实质性检验。 印度有效民主的局限 在许多议会联邦制中2 尤其是一个建立 在极端异质社会基础上的体制中2 民主的质 量注定有很大差异。在印度民族国家范围内, 民主统治的正式制度框架是非常稳定的。而 变动的因素必定体现在民主的有效性和实质 性维度。这些动态的关系必须通过具体分析 进行考察。喀拉拉邦的情况就处在各种可能 性排列的一端,而且代表了印度深化民主过 程中许多可能的途径之一。为了梳理出具体 的特殊性并辨别其中发挥作用的历史动因, 下面这部分在对印度的后转型民主化一般模 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试图提供具体情境下 的比较分析。 印度的民主制度已经经受了时间和社会 分裂的考验。民主的基本程序架构——— 具体 地说,包括宪法、结社权的保证、分权、国家和 邦层面的定期公开选举——— 都已经牢固地确 立了。尽管有最近出现的臭名昭著的种姓冲 突事件,但是,至少,民主制度不仅仅有助于 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使得人们能够 对竞争性选举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规则有一种 制度化接受和认同。尽管有 34"5—34""年的 威权主义统治时期,但是,在印度,民主倒退 的前景是非常渺茫的。即使不为别的原因,印 度主要的阶级,包括有产和职业阶层由于极 大受益于印度民主政治的慷慨赠与,他们也 会支持民主的。 然而,印度民主制度的有效性是一个全 然不同的事。即使从公民权这个词的最有限 的政治意义上来说,在印度的大片地区,公民 权的实践也是受到传统的社会控制形式限制 的。由于半数以上的农户是依靠地主来获得 土地或劳动的,庇护主义的关系仍然是普通 群体的生存策略。由于宗教化的排斥以及深 刻的等级关系,种姓制度以少有的社会和文 化控制程度深深地刻上了物质上的不平等烙 印。文化教育水平低以及受到由上层种姓等 级控制的国家制度的歧视性待遇都进一步限 制了社会下层的结社自治。印度民主的总体 景象非常类似于帕特南笔下对南意大利非公 民区的描述: 这些区域的公共生活是垂直的,而不是 水平地组织起来的。在这里,“公民”这个概念 是发育不全的。从个体居民的角度来看,公共 事物就是别人的事情——— 是老板、政治家的 事情——— 而与我无关⋯⋯政治参与是因为个 人依附或私人贪欲,而不是因为集体目的而 产生的。 !" #$$%年第 &期总第 &&’期 这并不是说,印度的民主制度都是没有 生命力的。过去的 #$年,印度经历了传统庇 护主义政治的消蚀。印度的形式民主和竞争 民主削弱了传统社会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产 生了新一代的政治家,并为成功动员新群体 创造了空间。但是,这些新出现的政治力量 更多地根植于社会裂缝中。动员的基础已经 从恩惠转变成民粹主义认同。这种模式在邦 与邦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种姓、宗教 社区以及种族(亚国家主义)的政治认同有明 显增强的趋势。这种模式已经影响了印度的 每一个邦,从而突显出两种广泛发展的重要 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国大党及其独霸选举的 衰落。更深层次的结构原因在于明显存在的 社会和再分配政策的失败。国大党在选举中 的主要地位通过巨大的垂直的有组织的关系 网维持着,这个网络聚集了一个大范围的利 益和群体。被 ()**+,-称为“嵌入的特殊主义” 的国家社会契约模式以牺牲国家提供公共产 品和制度改革能力为代价,为寻租利益培养 了温床。这些发展的失败产生了新的社会冲 突的源泉。 当选举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而且越 来越多的群体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进入政治领 域时,恩惠也逐渐与认同政治联系在一起 了。无论是多数人社区还是少数人社区,它 们对政府配额和特权的要求现在已经成了他 们的主要主张。这种狭隘要求的激增引发了 对优先权的疯狂的零和争夺,./*01/, 恰当 地将之描述为 “所有利益群体争夺平等机 会”。由于这种无序的特殊主义要求的泛滥, 政府联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从新亨 廷顿主义者到新马克思主义者,学者们已经 注意到邦的自主性受到侵蚀,其发展要求受 到削弱。 在这种民粹主义和有组织的分裂的政治 气候下,所有的政治形态都是规则的例外。 工会很少超越有组织领域 (大工厂和公共雇 员)的保护范围,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只变成 了地方老板实现政治抱负的工具。农会以大 农场主的利益为主。随着地方精英权利获得 公共合法性,底层阶级和种姓围绕经济问题 (除了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而进行组织的 努力总是失败。而且,尽管在过去 &$多年里 234蓬勃发展,但是,它们的覆盖范围还是 不均衡的。除了那些公共化特别好的例子之 外,它们影响公共政策的能力仍然是极为有 限的。 在缺乏具有凝聚力的下层组织的情况 下,大众政治就很少有纲领性的内容。例如, 5/*61,)7非常有说服力地表明,在 &88!年的 国家选举中,经济改革就是不成问题的问 题。“印度认同政治表达”反而成了大众政治 话语的主流,“印度认同政治表达导致大众动 员、暴动、叛乱、暗杀以及对圣地的亵渎和毁 坏。在普通人的理解中,认同的重要性远远大 于经济改革的意义”。 印度民主不能对物质诉求做出有效的回 应已经成了恶性循环,它正在毁坏民主治理 的合法性。由于国家不能提供基本服务,不能 保护人们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普通公民正 寻求传统网络的保护,且越来越容易受到替 罪羊政治的影响。就像奥唐奈在研究拉丁美 洲时说的那样,在不安全和不确定的环境中, 政治就变成了一种不团结的事情。私有化策 略越来越流行以及“一盘散沙”的政治反映在 大规模腐败丑闻的激增以及种姓主义暴力的 上升上。为了完成这个恶性循环,一个不能与 社会建立稳定有效联系的国家不得不越来越 依赖行政权力和行政强制,而不是民主参 与。在描述这种公共合法性的消蚀时,一个印 度政治学者这样写道,“一方面是一个越来越 无处不在的无秩序的霍布斯式的国家,另一 方面在印度农村地区的普通人之间弥漫着对 前途和暴力的恐惧”。 喀拉拉邦的民主 喀拉拉邦有着与其他地方相同的民主制 度形式。其大部分财政资源以及经济健康状 况取决于中央政府。其行政管理结构与中央 一样,最高层的官僚由中央委派。然而,在民 主的所有关键性方面,喀拉拉邦明显不同于 中央和其他邦。其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可以从 公众合法性的程度和范围上反映出来。用韦 伯的话来说,对公共生活的规范,工具理性权 威代替了传统权威。不仅个人在实现其民主 权利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力,而且, 下层群体也成功地融入了公共政治。更重要 的是,喀拉拉邦的民主已经带来了重要的实 质结果,即极为重要的再分配改革和福利国 家的扩展。这些实质性变化都是民主生活的 内在特征带来的,同时,它们也有助于加强国 家权威的有效性和公共参与的水平。 如果说喀拉拉邦的民主比印度其他邦运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转得更好的话,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 都具备了公民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与印度全 国 #"$ 的识字率相比,喀拉拉邦达到了 "%$。不仅连续多届政府维持了喀拉拉邦在 印度最高的教育支出比率,而且,与全国模式 相比,它还执行大众教育策略,强调普及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教育优先于中学教育。结果,传统上被边缘 化的群体,尤其是妇女等,都获得了正式参与 所必须的基本社会技能。这具体反映在喀拉 拉邦处于印度人均报纸发行的最高水平,以 及选举参与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 ’($。社团生活也因为基本公共物品的提供 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和食品补贴以 及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减少了物质依赖,从而 打破了传统的庇护网络。反过来,逐渐增加 的社团自治,尤其是下层群体的自治以公民 组织的密度和社团生活的繁荣反映出来。喀 拉拉邦人的生活似乎有一种不可抵制的联 合、合作和组织的倾向。喀拉拉邦有大量 )*+组织,如享有世界声誉的 “传播科学知 识”的组织、喀拉拉邦种姓自助及提高社团、 公立私立学校网络以及医疗领域也有类似的 组织。 然而,将社团生活与民主深化正向地联 系在一起是不够的。就像活跃的公民社会能 促进信任和合作一样,它也可能带来滋长寻 租和排斥认同的特殊主义。在一个普遍不公 平和政治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的社会环境 里,印度民主的开放性带来了极不寻常的合 作能力,而且给寡头联盟或者用鲁道夫的话 说是需求型群体政治带来很大的影响。利益 联合的狭隘性反过来破坏了公共物品的提 供,印度这个国家已经成了创造和再生“优势 分配网络”的工具。而且,尽管在多元主义政 治中不断发展的印度种姓制度和宗教社区促 进了对公共生活的普遍参与,产生了自助、文 化、教育、青年和妇女组织的大量形成,但是, 它们也加强了狭隘性(通常是排斥性)认同和 组织结构,从而维持了家长权威和等级制的 重要要素。 喀拉拉邦的种姓和社区仍然是社会认同 和公民参与的有力基础。但是,在政治领域 和公共权威表达中,这些结社的形式从属于 更大的联合体,尤其是以阶级为基础的组 织。据说,喀拉拉邦的协会组织化水平在全 国是最高的,与国家模式不同,协会不仅仅局 限于经济的正式领域。非正式部门的大量工 人也是有组织的。印度最大的协会是一个有 着 %(( 万会员的以下层农业工人为主的组 织。所有由政党发起的妇女、学生和青年的群 众组织也在喀拉拉邦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 作用。 对喀拉拉邦民主制度有效性的最好测量 就是其成功解决社会和经济紧张的程度。与 印度其他邦相比,喀拉拉邦的政治史在更大 的程度上受到公开的和有组织的阶级冲突的 影响。因为喀拉拉邦是印度比较穷和人口密 度较大的邦之一,分配性冲突尤其尖锐。在冲 突剧烈的 %"!(年代和 %",(年代,政府都是 短命的,农村抗议各地都是,工业领域的不稳 定是印度最厉害的。另外,喀拉拉邦社会结构 也严重分裂。在历史上,其种姓制度也是印度 分层最严格的,而且,它还是印度各邦中基督 教和穆斯林最大的集中区。最主要的种姓群 体有着强大的活跃组织,基督教和穆斯林政 党在喀拉拉邦联盟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亨廷顿的秩序模型来看,如此高的利益组 织和政治冲突水平是与治理和公民无秩序问 题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喀拉拉邦的社会和经 济分裂状况及其非国会所能控制的政治绝没 有威胁民主治理。喀拉拉邦的阶级冲突并没 有产生武装的纳萨尔派分子或其他革命团 体,而且,尽管喀拉拉邦的军事组织冲突不 断,但是,它们并没有卷入其他地方那种有组 织的暴力和军事网络。 在社会力量高度组织化和政治化的气候 下,喀拉拉邦一直保持着公民和谐性,而且, 在经济发展低水平背景下,公民和谐性更表 明了喀拉拉邦民主制度对于化解冲突的有效 性。从宏观层面来说,高度竞争的选举领域、 两极政治阵线权力的交叠以及对反对团体的 动员能力都有助于提高国家的责任性。在中 观和微观层面,稠密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权威 网络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在印度,地区级和村 级机构都与地方权力结构紧紧地缠绕在一 起,而且通常掌握在有土地的精英或者主要 种姓手中,与印度这种总体情况相比,喀拉拉 邦的许多机构,如区委员会、村务委员会、学 生自治会和合作社等都是各主要政治力量争 夺的热点。代表制度也直接渗透到经济生活 中。因此,喀拉拉邦经济图景的独特特征之一 就是代表劳方、资方和国家的三方自愿组织 在形成和协调各产业,包括农业中的劳资关 系、产业政策以及福利项目中发挥作用。 !" #""$年第 %期总第 %%!期 最后,在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绩效 之间存在一种清楚的对应关系。在几乎每一 个公共政策领域,喀拉拉邦的干预效果远远 超过了其他邦。教育、医疗以及补贴食品的 提供几乎覆盖了每一个人,而且,相比较而言 是没有腐败的。再分配措施,尤其是土地改 革、劳动力市场的规范以及社会保护模式向 非正式领域的扩展都大大降低了贫困水平。 尤其是 %&&%年的识字运动以及 %&&’年发起 的分权运动都是左翼倾向的 ()* 发挥力量 的结果。 如果说今天喀拉拉邦的民主运转的越来 越好的话,那是因为其公民都是活跃的和有 组织的,而且因为水平型社团超过了垂直型 社团(庇护式)。政治参与的这些模式反过来 有利于照顾到促进公共利益的要求,而不会 有利于满足那些寻租的狭隘和分散的要求。 如果印度的大部分公民社会都还深深地嵌入 在社会分裂中,那么,为什么喀拉拉邦的公民 社会却能决然不同于前民主社会结构呢? 印度和喀拉拉邦民主的社会起源 喀拉拉邦和印度民主所走的不同路径, 只能通过历史和结构分析得到理解。为了解 释 正 在 运 转 的 过 程 , 我 特 别 借 鉴 了 +,-./0-1-2-3和 45-60-7.以及 45-60-7.在比 较民主化研究中提出的两个相关但是不同的 分析框架。沿着巴林顿·摩尔的传统,他们 从强调阶级形成的因果重要性开始。特别 地,他们肯定了土地所有者与权威规则之间 的关系,而且承认资产阶级在促进民主改革 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他们又不同于摩尔,特 别强调资产阶级作用是实现民主必须但不充 分条件。尽管资产阶级通常是 “支持宪政和 代议制政府”,但是,它反对“将下层阶级融入 到政治中来”。宪政权利和代议制政府是保 护私有经济活动不受专制主义国家和君主的 勒索和独裁干预。但是,私有经济体现了资 产阶级与民主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和限度。 将政治权利延伸到无财产阶级则对经济财富 的集中造成潜在威胁。正是“下层阶级,尤其 是工人阶级——— 由于工会、工人阶级政党以 及类似的团体的组织和成长而得到发展和维 持——— 反霸权力量的增长,才是促进民主的 关键所在”。 +,-./0-1-2-3、45-60-7.等人的第二个分 析框架主要关注的是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 平衡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之 间的关系受到殖民统治的特定制度遗产的影 响。有效限制国家的压制和汲取能力的力量 平衡有助于拥护民主的力量产生。就这一点 而言,这种观点一定会和印度民主起源的传 统解释——— 制度决定主义相混淆。如果印度 民主主要被看作是资产阶级结构、宪法规则 以及英国遗留下来的代议制度等扩展的结 果,那么,英国其他殖民地的民主进行得不太 顺利——— 最著名的就是巴基斯坦——— 表明了 这种解释的不充分性。现存的制度结构当然 非常重要,但并非这些制度本身的作用。相 反,就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平衡影响到阶 级力量的平衡而言,二者之间的力量平衡对 于民主化的前景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公民社 会的稠密与强大在以下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 的:它创造出空间和组织,通过它们,普通阶 层群体能够在不受主导群体影响的情况下动 员起来,同时,它能约束国家的压制能力。 那么,摩尔、+,-./0-1-2-3、45-60-7.等人 的框架如何才能使我们清晰地理解印度的民 主程度呢?印度民主的实现将有利的制度环 境因素与普通群体的成功而有限动员结合起 来。作为民主转型的实践者,印度国民大会党 的形成明显受到英殖民统治所提供的虽然减 少了但并非不重要的结社权和代表权的促 进。直到 %&#"年代,印度国民大会党还是殖 民自由主义的产物——— 城市自由职业者的改 革派和经济精英的进步因素。只是随着甘地 的出现,国民大会党才将根扎入到农村,并形 成了一个有着广泛基础的合法的全国组织。 但是作为反殖民团体一部分而被动员的 “农民大众”实际上已经按照阶级和种姓被深 深地分割开来。农村的紧张让位于阶级调和 的民族主义逻辑。普通阶层,尤其是无土地劳 工、承租人以及贫穷的农民,他们的阶级地位 通常与独特的或底层种姓相一致,同样,他们 从来不会根据自己的主张将自己作为具有自 身利益和策略的独立的政治力量来动员。因 此,尽管印度向民主转型受到大众动员的推 动,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认为,它代表了一种 精英主导的协定,并因此由国民大会党占选 举多数而制度化。除了消灭较大的寄生地主, 土地改革的进行并不为人关注,而且,尽管有 产阶级的规模在扩大,土地所有权仍然主要 限于地方主要种姓。为了社区发展和民主化 而建立起来的地方制度,如,村庄委员会和村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民合作,因精英窃取而失败。总之,国家本身 陷入了社会集团间迁就融合的关系网络之 中,并因此削弱了进行改革的能力。 喀拉拉邦的民主是在非常不同的条件下 诞生的,并因此走上一条非常不同的路径。 为了理解喀拉拉邦民主模式与国家模式的不 同,人们不得不从这个邦的社会动员历史,尤 其是阶级动员占主导地位的早期开始。在 #$ 世纪上半叶,喀拉拉邦的社会动员围绕三个 不同的轴展开。以种姓为基础的协会领导的 社会改革运动直接对种姓制度造成的社会不 公和制度不平等提出了挑战,但是,由于缺乏 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停止了。一开始由 国大党领导的民族主义运动采取了民族运动 的阶级调和模式。最后,还有一些重要但是 极不成熟的农村反叛的例子,还有一些基层 组织支持土地改革的努力。 转折点出现在 "%&$年代。从印度国大党 迁就妥协纲领中醒悟过来后,喀拉拉邦的国 大党中的社会主义分子开始将民族主义和社 会改革运动与农村中的不满联系起来。在十 几年内,反对英国统治和南喀拉拉的独裁状 态的斗争已经变成了有着广泛基础的底层阶 级的运动,它将农业工人、贫苦农民以及城市 工人联合起来,共同与邦和土地精英结成的 殖民封建主义作斗争。国大党的社会主义者 ——— "%’" 年分离出来建立了印度共产党 (()*)——— 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形成了政治 上联合的阶级运动。在这个邦的北部,土地 冲突使得租负极重的佃农阶层 (其中许多为 穆斯林)与印度上层地主有权阶层进行对 抗。在特拉凡哥尔等地区,初始的阶级动员 采取了工会主义的形式。 在社会结构中阶级并非一开始就有。用 普热沃斯基简洁的话来说,阶级是在“斗争的 过程中形成的”。这些斗争形成了多个阵地, 正因为斗争确定了新的认同,从而影响了阶 级形成的过程。共产主义者将种姓改革运动 中的社会尊严和公正主题、土地运动中经济 补偿要求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的民主渴望编织 成对殖民主义和封建阶级 +种姓结构的意识 形态攻击。 印度共产党的早期成功更多地是社会运 动的成功而不是政党的成功。社会运动的成 功内在地依赖于创造所谓“集体行动框架”的 能力。这个党更多地受到事件和具体斗争, 而不是理论洞见的推动,积极地将现存运动 中的社会公正话语所表达的次属阶层 (,-./01234)认同的碎片转变成统一的社会政 治变革的阶级议事日程。列宁主义政党的纲 领和群众组织支持了运动要求,但是,正是这 个政党的文化活动揭露了传统社会秩序的不 公平和歧视。共产主义者通过发动群众组织 的联合策略并将自己扎根于公民社会中建立 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次级社团——— 在帕 特南的模型中,它们是公民能力的支柱——— 的兴起在喀拉拉邦有着极不相同的政治起 源。 共产党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运动和社会结 构中,这种策略上的成功只是事情的一部 分。一个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共产党是在一个 有利而极为独特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环境中运 作。比较来看,共产主义在喀拉拉邦的兴起是 一个相当和平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殖民政 治秩序的缝隙中,那时,殖民政治秩序正逐渐 地将有限的结社权和抗议权让位给殖民地的 臣民,而且,其自由的伪装约束了其最有压制 性的反应。尽管不时受到审查,共产党大部分 时间还是活动在公共领域,建立工会、农会、 学校、图书馆、文化组织和新闻机构的稠密网 络。如果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出现的相对有 利的力量平衡扩大了争论的范围,那么,它也 使得维持阶级动员的“齿轮效应策略”产生增 量收益成为可能。 国家——— 社会之间力量的平衡将进一步 有利于动员。一个形式民主的国家提供了一 个特别有吸引力的动员目标和途径,而且阶 级形成过程不可避免地与国家建构过程联系 在一起。 "%5! 上台的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 革,这些改革在接下来的 #$年里可能改变喀 拉拉邦农业社会结构的面貌。它还制定了以 后各届政府也无法回避的国家干预程度和社 会福利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更重要的是,关于土地问题的政 治潮流改变了。关于土地改革的争论变成了 以后 #$年的中心问题,各派政治力量最终联 合在一起推动改革。 动员与民主深化 喀拉拉邦民主的诞生必定刻着社会转型 逻辑的烙印。进入 "%!$年代,阶级斗争政治 占据了中心位置。在这个时期,佃农和地主、 劳资双方、上层种姓与下层种姓之间的冲突 非常尖锐。共产主义的议程是激进改革,它的 方法就是大规模变动和劳动者武装。国大党 !" "##$年第 %期总第 %%!期 吸取了共产党成功的组织经验,建立了自己 的群众组织。政治变成了大众动员的同义 词,喀拉拉邦经常像是处在没有治理能力的 边缘,过度动员威胁着超负荷的政治制度。 然而,由于阶级冲突是在已有的民主游 戏规则框架里进行的,这一游戏规则有着很 高的大众合法性,被所有主要的参与者接受, 因此,阶级冲突不会导致体制的崩溃和解 体。而且,规则过度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受到 邦层次政治特征的制衡。如果不是意识形态 意义的话,实质上价值不高但形式上非常重 要的在议会斗争中取得的成功使得 “资产阶 级民主”和改革纲领对于共产党来说具有实 际的可接受性。国家层面的印度共产党的弱 点在于取消了革命策略。左翼的社会动员虽 然有时也会与威权主义的反动调情,但是受 到国家精英坚持选举民主的制约。最后,尽 管土地共产主义确实带来了全面的土地改革 (%&!#年)以及农业劳动立法(%&!’年),这两 项改革几乎消除了有土地精英的物质和社会 权力,但是,这一过程却因为宪政程序、保护 私有财产以及持续很久的政治谈判被放慢了 速度。%&(#年代和 %&!#年代的大规模农民 动员为农业结构转型提供了动力。但是,这 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它,改革向前发展 着,并稳固地将国家嵌入到社会中。同样地, 阶级斗争也在排除诉诸革命暴力或者精英镇 压的范围内得到发展。 上述对民主化的解释指出了普通行动者 的核心作用并且强调了阶级形成的历史偶然 性和制度限制。阶级形成过程的重要性而不 是阶级行动者的结构特征因为以下事实得到 强调,即历史参与者不是产业工人阶级。相 反,历史参与者正是具有广泛基础的、松散结 合的农业阶级。这个阶级是因为社会运动的 集中、社会支配(种姓)和经济剥削(阶级)的 结构重合以及诞生于农业激进主义和议会政 治交叉点的共产党的策略成功而形成的。 社会力量和政治组织的历史关联提供了 打开民主政治新的可能性的重要切入点。如 果这一根本时刻改变了游戏场上的力量对 比,那么,它就不会无情地使喀拉拉邦走上民 主化道路。假如阶级利益和联盟不断地变 化,而且必须与其他的动员基础进行斗争,普 通阶级政治的有效性就必须得到解释。科里 ()*+,-)在关于西孟加拉邦印共 (马)的开创 性著作中提出,一个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有目标的政党 在聚集和维持底层阶级利益中起着关键的作 用。就像西孟加拉邦的共产党,“民主集中制” 实现了党内意识形态的统一,阻止了党派之 争,使底层阶级利益制度化了,增加了政府政 策的有效性,尤其在减轻贫穷方面。 然而,强调组织能力对于动员作用的政 党中心论仅提供了等式的一方。与共产党连 续 ".年在西孟加拉邦执政相比较,喀拉拉邦 的共产党只是断断续续地执政,甚至从来没 有连续两届执政。喀拉拉邦共产党的重要作 用更少表现为治理能力,而是动员能力。作为 社会运动党,共产党因此忙于占领公民社会 领域,建立群众基础的组织,满足需求,挑起 有效的不停的政治争论。这为普通阶层提供 了即使在非执政时期也能继续存在和发挥作 用的机会。 阶级与民主之间的密切关系 如果在喀拉拉邦,阶级要求的表达与民 主深化之间有正相关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才 能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一点呢?尤其是我们怎 样根据一些转型理论家提出的阶级为基础的 冲突政治文化一定会被动摇的论断来解释这 一点呢?用理想类型的术语说,民主是使国家 权威和公民相互制约的交换关系。这种关系 的粘合剂是功利和规范的:功利是指国家提 供公共产品用于交换公民的遵从和资源;规 范是指这种关系的力量 (公共产品的质量和 范围、公民遵从的程度)来自信任,在复杂和 不同的社会中,这种信任只有通过咨询和协 商过程来获得。 为了理解为什么这些过程在喀拉拉邦逐 渐加强,分析的关键在于认真地解析国家干 预和要求聚合的实际模式之间的关系。在一 个贫穷而且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这种要求实 际上是公共品,而且将屈从于现代官僚国家 的工具。比较而言,宗派运动或者以社区为基 础的运动使得特殊主义的要求可能相互排 斥。尽管这些要求的形式可能被民主地处理, 但是,实际还是通过庇护主义来达到这些要 求,众所周知,庇护主义对国家能力有腐蚀作 用,而且一定会危及普通阶层的结社自治。 喀拉拉邦阶级动员所发出的要求可分为 三类。第一类是土地改革的要求,它不仅要求 重新分配财产,而且同样重要地是,要求消除 地主制的社会经济基础。第二类是对工资工 人权利的正式化和保护。这一要求的目的在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于解除农业中的劳动关系形式,授权工人集 体交涉的权利。第三类是要求扩展基础性社 会服务,尤其是健康和教育,这些要求实际上 使共产党居先,并得到了各阶级的广泛支 持。从这些要求的内在特征来看,所有这些 要求等于扩展了福利国家的范围和特点。它 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公共合法性扩展到 印度其他地方仍然被非民主权威所控制的其 他领域(如种姓关系、非正式领域)。 在喀拉拉邦,阶级动员产生了公民。水 平组织的普通群体不受法团和强大的资助人 的意识形态的和社会的支配,它们能够主动 组织并公开表达要求。这种高水平的要求表 达本身受到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有利平衡 所促进,并使得国家进一步撤退出来。随着 每一次成功的干预,国家的权威和被正式确 认的利益群体取代了传统权力掮客的权威。 具有法定授权的福利国家取代了种姓为基础 的道德经济 (以不同的和不对称的互惠为特 征)。正式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和货币工资取代了实物交换。 根植于高度分层和严格种姓制度的劳动开始 由市场调节,而后者受到国家批准的协会工 人的谈判能力限制。嵌入到地主和商人老板 的超经济权利中的工作关系被劳动立法、劳 动检查和正式救济程序取代了,尽管是不均 衡的。获得教育和健康的机会表现的是公民 身份,而不是社会地位。而且,渐渐地,冲突 解决采取集体谈判、三方咨询以及司法审查 的方式。用 #$%%&的话说,喀拉拉邦的信任已 经从嵌在各种社会不公平中的人际关系网络 转变成求助国家制度,这种信任是从与国家 打交道的多次经历中获得的,使得人们相信 国家权威会实现其许诺。 在喀拉拉邦,阶级动员的政治、制度和结 构遗产仍然为民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 础。土地精英的社会和经济权力的侵蚀削弱 了仍然占据国家政治主要地位的大量分散的 和狭隘利益的表达。中介组织和机构的稠密 网络为自治社团和国家机构之间的互动提供 了多重机会。国家社会参与模式产生了见多 识广的和有参与能力的公民。福利授权、工 资立法、市场调节以及其他社会保护形式不 仅实质上将工薪人员从市场力量的原子化效 应中隔离出来,而且使得工薪阶级获得了相 当程度的制度化谈判能力。而且,大量的公 共产品的提供保证了基本的团结,包括中间 阶级对福利国家的支持。 结 论 在后发展条件下,对民主深化的挑战似 乎比对民主转型的挑战还要更大。无力的国 家、严重的经济不平等以及前民主时期权威 资源的弹性都使得将民主制度提供的政治机 会转换成公民权和物质利益的有效实现变得 非常困难。对于一些作者来说,这些障碍似乎 是不能逾越的。 然而,如果我们看一看国家以下层次,就 可能发现许许多多的民主化岛屿。尽管许多 发展中国家国家层次的条件可能不利于民主 化,但是,我们必须更加注意到国家以下的政 治力量的形成是如何改变国家—社会关系, 并产生提高民主的效果的。换句话说,民主可 以从下而上地建构。 喀拉拉邦的例子尤其具有启发意义。在 一个与欧洲社会民主极为相似的模式中,民 主的程序性、有效性和实质性维度一直在相 互加强。在社会分裂明显和发展水平极低的 背景下,这种动力被释放出来,而且伴随着而 不是替代了资本主义转型,这只能说明政治 过程具有独立的效果,尤其是普通阶层可以 发挥关键性作用。必要的前提条件是程序强 大的民主存在,它为普通群体的组织提供了 重要空间。但是,如果喀拉拉邦与国家模式不 同,原因必定在于国家社会互动循环,这种互 动是由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所引发的并产生 了三种效果。 第一,在一个以深刻的社会和经济不平 等为特征的社会里,底层阶级运动形成一种 凝聚的有组织的力量必定改变力量对比,使 之有利于普通团体,为再分配改革铺平道 路。这些改革反过来削弱了有土地精英的经 济和社会权力,并加强了低层阶级的结社自 治。 第二,阶级动员的逻辑——— 再分配冲突 ——— 使得国家撤出,而且为使民主国家做好 它应该做的,即提供公共品,创造了政治推动 力。基本服务的普遍供应以及制度改革都是 可见的。经济冲突的强度和持续的特征使得 持续的和日常化的国家干预成为必须。结果 产生了大量具有合法性和民主权威的制度。 国家有效调解分配冲突的能力加强了民主制 度的合法性。国家干预的另外一个效果就是 巩固了任何强大民主都具有的一个重要但多 被忽视的特质,即社会调节的市场经济。民主 !" #$$%年第 &期总第 &&!期 与市场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不是既定的,它是 历史构建的。历史上,资产阶级支持民主,是 因为民主提供了市场经济需要的责任性、第 三方仲裁以及按规则执行法律和合同。普通 阶级支持民主制度,是因为民主制度是获得 更公平财富分配和一定程度上保护免受经济 衰退影响的方式和手段。喀拉拉邦的经济依 然落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非正式 经济都受到调节和社会保护,这与印度大部 分经济中专制的劳动关系和社会脆弱性形成 鲜明对比。 最后,阶级政治的逻辑加强了公民社 会。这并不是来自许多公民社会理论家所强 调的小群体的信任和互惠的动力,而是因为 在冲突历史中形成的更广泛的团结而带来 的。一方面,循环往复的动员产生了消除传 统社会隔阂的组织和网络,并因此扩展和提 高了公共生活的结社范围和质量。另一方 面,以阶级为基础的动员创造了有助于妥协 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冲突形式。与其他形式的 要求表达不同,追求再分配的要求揭示了阶 级利益的相互依赖性。私有经济中的有凝聚 力的劳工运动能够而且确实策略性地采取 了行动,而且达成的妥协结果倾向于强调合 作和包容的社会政策。 (责任编辑:丁开杰) %%%%%%%%%%%%%%%%%%%%%%%%%%%%%%%%%%%%%%%%%%%%%%%%%%%%%%% 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成功举行 #$$" 年 && 月 #’—($日,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中央编译局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 主题为“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求是杂志社、北京大 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国防大学等理论研究部门和知名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 坛。在两天的会议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下的 &)个子课题分别介绍了各自 的研究提纲、研究计划以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子课题涉及经典作家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社会一般理论;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政党建设;民主和政治文明;意识形态、先进 文化和道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农业和农民问题;所有制和分配理论;全球化和时代 问题;社会发展;人的问题;宗教;民族;战争与和平问题;军队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研究中要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运用科学的方法 明确回答“四个分清”,从而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水平,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 业。另外,要严格区分对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类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对于那些歪曲甚至敌视、反对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要坚决予以回击,但对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术观点,应采 取宽容的态度,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与会者认为,此次论坛是全国近几年来少有的马克思主 义基本观点研究的盛会,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会议决定,下届论坛将于 #$$% 年在武汉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理 论”。
本文档为【民主的质量_来自印度的比较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375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12-10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