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民族文化之宗教

云南民族文化之宗教

举报
开通vip

云南民族文化之宗教null云南民族文化 之宗教云南民族文化 之宗教 巫术和宗教的区别巫术和宗教的区别第一、巫术是对自然力和神秘力量的崇拜,而宗教是对精神偶像的崇拜。 第二、巫术在崇拜活动和祭祀仪式等方式是采取师徒相传,基本上是家族式的。 第三、巫术对自然和人的解释是比较简单的,感性的。而宗教基本上都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自然崇拜:null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以图腾观念为标志,既是...

云南民族文化之宗教
null云南民族文化 之宗教云南民族文化 之宗教 巫术和宗教的区别巫术和宗教的区别第一、巫术是对自然力和神秘力量的崇拜,而宗教是对精神偶像的崇拜。 第二、巫术在崇拜活动和祭祀仪式等方式是采取师徒相传,基本上是家族式的。 第三、巫术对自然和人的解释是比较简单的,感性的。而宗教基本上都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自然崇拜:null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以图腾观念为标志,既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又包含氏族社会的某些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图腾作为氏族群体的名称。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氏族图腾相关的物类之间,有血缘或某种特殊的关系,并信仰此物类有超自然的神力,能够保护本氏族及其每一个成员。用氏族图腾的形象作为旗帜;将图腾绘画或雕刻在房屋、器物、立柱之上,或以图腾形象作为纹身的图案;它是氏族的标记,具有保护氏族成员抵御敌人的神秘力量。对于与图腾有关的植物、动物、器物,有各种禁忌,氏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图腾是氏族成员亲缘关系的标志,人们根据同一图腾相互认定为同一氏族成员,具有本氏族成员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的男女不得通婚,对保证族外通婚具有重要作用。null祖先崇拜 每一个民族都认为祖先的亡灵能够护佑儿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的灵牌灵位;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是头等大事;父母去世要请祭司举行盛大的祭奠。 一、服饰的颜色:黑色、白色、红色等二、左衽习俗:把左方视为北方,认为自己的老祖先是由北往南迁徙而来的 三、肢体饰:黥面、纹身等另外还有头饰和礼服null生殖崇拜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不同形式的生殖崇拜。云南民族的生殖崇拜显得抽象不够,缺少想像和象征,大多数以类似男女性器官的石头、钟乳石、山、洞穴、洼谷、幽泉等直接作为崇拜对象。有的则磨制、雕刻、或陶制成类似形状,公开供奉崇拜。这是人们自身繁衍的渴求。null普遍信仰以及基本内容灵魂观念是普遍信仰。尽管灵魂观念在各民族中的表现各有不同,但“人魂合一”的观念则是大体相同的:认为灵魂是人生命的精神体现;是死者意念和再生的精神体现。因此对魂魄有各种敬畏和与魂魄交流的方式。主要有:“招魂”(有称叫魂、喊魂),有为生者招魂和为死者招魂两大类。“送魂”,认为人死后,躯体消失了,魂魄依然存在,要通过送魂仪式,将亡灵送到另一个世界与祖先的灵魂相聚共处。“杀魂”,有的亡魂为非作歹,巫师可以看见这种作祟的鬼魂,用法术将其“杀死”。“勾魂”,为了报复仇人,用魔法将其魂勾走,使其生病以至死亡;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得到倾心爱慕之人的爱情,自己或请巫师将其魂勾来,与自己结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守魂”,亲友死后,要为之守魂,举行各种守魂仪式,使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以免四处游荡作祟;将死者的灵魂平安送到彼岸,求得生者的福祉。农业祭祀是基本内容。云南多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各民族都有大同小异的农业祭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种祭祀。形式不同,目的一致:祈求丰收。null起源 据彝文文献《勒俄特依》记载,苍天降下灵神果籽落于下界,经过三年九世后,终于长成了杉树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树非树,不能成人类始祖。直到阿居阿丛时代,山神得知必请毕摩祛除白、花、黑三秽后举行祭祀猪胛卜才能成为人祖,于是先后派遣豪猪、白兔、野鸡和蜘蛛作为使者去上界敬请额比斯乌毕摩,经过多次请求后,额比毕摩才同意下界作毕,额比毕摩在屋后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签、法笠、法扇,送给额阿孜三祖孙带着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经书来到了地界,为杉树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秽后举行了祭祀猪肿卜后,于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类的始祖。东巴教是纳西族普遍信奉的古老宗教,起源于原始巫教,同时具有原始巫教和宗教的特征。由于经文讲师被称作东巴,故名东巴教。“东巴”与香格里拉东巴教第一始祖“丁巴什罗”有关,丁巴什罗是原始苯教祖师“顿巴辛饶”的音译转读。可见纳西族东巴教的发展,与香格里拉苯教的流入有一定关系。null祭祀概述毕摩作毕:彝族每年都要举行三次以上的中小型作毕仪式。毕摩出去作毕时穿上法衣、戴上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铃、看上去显得比平时高大而威武。毕摩作毕时的说唱更是一种以彝族民间特有的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体裁,具有古朴、纯真、恐惧、高亢或低沉等变化无穷的腔调,令人听之感到殊属而神秘。   彝族毕摩的作毕仪式种类繁多,小型的作毕仪式只需要几小时,中大型的要几天几夜,特大的作毕仪式可达九天九夜。由于篇幅的关系,下面简要介绍五个大型作毕仪式现场。在这个大型作毕仪式中基本上是包括了大、中、小型的作毕仪式。通过介绍,读者就可以大概了解到彝族毕摩作毕仪式的部份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民间神秘而精彩大型作毕仪式--林木撮毕现场,领略彝族毕摩文化的神秘所在。 东巴的主要仪式:《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祭天、祭“署”(自然之神,与纳西人的祖国统一为同父异母的兄弟)、祭祖、祭风(超度殉情而死的痴男怨女)是东巴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由“东巴”司主持,在人家的院子和户外的平地、河边举行。祭天是对人类始祖、各路天神的崇敬;祭“署”则为了表达与自己和睦相处的愿望;祭祖则是为死去的先人指引通向“灵地”极乐仙境的路,避免鬼神的侵扰。“风”是纳西传说中专门引诱年轻的男女自尽的七个美丽的女鬼,“祭风”仪式在超度一对情死的恋人的同时,也为了赶走那些美丽的女鬼,期望不再发生下一次悲剧,虽然往往事与愿违。   东巴教没有寺庙神殿,也没有专职的祭司,东巴平时不脱离生产和民俗生活,只是在应别人之请时主持宗教仪式。纳西族的宗教和文化的继承、发展,东巴们功不可没传说纳西始祖丁巴什罗“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急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这就是今天仍然活生生被纳西人应用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 null白族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明代木雕“本主”像 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类型: 自然本主:如石头、树疙瘩、水牛、猴子、白骆驼等 神灵本主:如山神、谷神、猎神、龙王、太阳神等 英雄本主:杜朝选、段赤城、白洁夫人等 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南诏、大理国王及将领喜怒罗、阁罗 凤、李宓等 外族人本主:如郑回、杜光庭等 佛教、道教神本主:观音姐姐、关羽、李靖等社会功能:本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祸福之神。认为本主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特点: 一、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 二、本主崇拜的对象大多是对本民族有重大贡献或是受人 敬仰的人 云南民族地区的三大宗教云南民族地区的三大宗教null早在6世纪末至7世纪初就有印度佛教阿黎派僧侣来滇西北地区传播佛教。《光绪鹤庆州志·仙释》载:“唐赞陀哆尊者西域僧,自摩伽国来,又号摩伽陀,结茅于鹤庆之峰顶山”。又“元化寺在城南,昔蒙氏因梵僧赞陀卓锡通水,遂建此寺”(《光绪鹤庆州志·寺观》)。 佛教在云南传播最早的记载null汉传佛教汉传佛教约于公元7至8世纪间从我国中原地区和蜀地两路传入云南,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等地,为汉族及接受汉文化较早的一些少数民族所信仰。 传播历史条件:相当的汉文化基础 、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 传播契机:南诏劝丰佑时期国内矛盾激化、经济物质文化基础概括而言,中唐至宋元时期,汉传佛教在云南处于发展及鼎盛时期,明代处于极盛,清初也很兴盛。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经济萧条等原因,汉传佛教在云南渐趋衰落,大部分寺庙颓毁,僧尼零散流失,社会地位已远不如从前。 null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云南的传播:西藏地区的宗教历来对滇、藏、川交界地区的民族有深刻影响,如西藏地区本土宗教“苯教”,随着8世纪赤松德赞采取“灭苯兴佛“措施后,藏传佛教形成发展,并以强大的渗透力不断影响云南傈僳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宗教信仰。云南的藏传佛教和西藏佛教是一脉相承的,只是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本教的某些祭仪,并和当地藏族、 摩梭人、普米族……的自然神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派系繁多的藏传佛教,使藏传佛教在云南地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云南的藏传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传播条件:11世纪以后,云南藏族、纳西族和普米族相继进入封建制社会,各地封建割据势力次第形成。封建制社会中新兴的封建领主阶层觉得需要借助于一种统一的宗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因此藏传佛教一传入就得到了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大分支的传播和特点四大分支的传播和特点噶举派(白教):11世纪末开始从西藏和康区两路传入云南钦、中甸、维西、丽江、宁蒗永宁等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噶举派经元、明两代在云南藏区得到广泛传播和充分发展。至清朝统治迪庆地区后,黄教受到蒙人支持,强迫噶举派改宗黄教,从此噶举派在迪庆藏族地区日趋衰落,但在纳西族木氏土司直接统治的地区,噶举派却有所发展。见《光绪鹤庆州志》 特点:支派最繁多 主要寺庙:福国寺、指云寺、文峰寺、普济寺、玉峰寺、八蚌寺等宁玛派(红教):11世纪传入云南。宁玛派在元、明两代盛行云南中甸、德钦、维西等藏族地区,当时红教寺院林立,僧侣众多,是占主要地位的教派。至清代,由于黄教势力扩大,入藏的蒙古兵以武力支持黄教,强迫红教改宗,寺院也改为黄教寺院。从此以后,宁玛派的势力一蹶不振,它的宗教地位被黄教所取代。但红教在云南藏区历史久远,对云南藏族群众有深刻的影响,拥有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特点:组织涣散,分散发展,没有和地方官府势力密切结合,寺院小而分散,没有在当地形成一个稳定的寺院集团 主要寺庙:承恩寺、英珠寺、托拉寺、白塔寺、云顶寺、折崩寺等萨迦派(花教): 萨迦派传入云南蒗蕖、永宁等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的年代大约是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时代。(元朝忽必烈时期)元代,萨迦派在西藏、康区以及藏、川、滇交界的地区能达到盛极一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元朝中央政权的支持,所以它的兴衰是和元朝势力的强弱紧密相连的。元朝中期以后,蒙古皇室的统治力量衰弱了,萨迦派在各地的声势地位也很快低落下来。至清代,格鲁派(黄教)传入云南藏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萨迦派被排挤,从而声势地位每况愈下,寺院多被毁坏,僧侣日益减少。现在,云南萨迦派仅存在于宁蒗县蒗蕖、永宁两地,而且声势地位也远逊于格鲁派。 特点:与元朝政权联系紧密 主要寺庙:永宁格母山(汉称狮子山)下的萨迦寺、蒗蕖萨迦寺、挖开萨迦寺格鲁派(黄教):约在15世纪末传入云南德钦、中甸、维西以及宁蒗永宁等藏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明实录》记载)”。明中叶,格鲁派兴盛于中甸一带地区,至清初,格鲁派在云南中甸、德钦、维西等地已具相当规模,并发展到宁蒗永宁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清代,格鲁派受到清皇朝的大力支持,强迫其它各教派改宗黄教,因而格鲁派的寺院和僧侣人数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教派。 特点:与当地的世俗统治阶层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建立起寺院经济 主要寺庙:中甸归化寺、东竹林寺、德钦县的德钦寺、红坡寺(亦名羊八井寺)和宁蒗县永宁的扎美戈寺null南传佛教 具体地说,南传佛教是指佛教向南传到南亚、东南亚地区后建立的上座部佛教 。南传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西双版纳。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在今天景洪市建立了第一座该派佛寺——袜坝姐佛寺,后改名为“八吉寺”。唐开元十二年,缅甸景栋土司派比丘西维苏坦麻书那到景洪宣扬佛法,自此,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得到发展。 云南上座部佛教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由于信徒以傣族占多数,也名“傣族佛教”。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矛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洲及保山地区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和部分佤族,以及其他民族部分群众之中。 云南南传佛教的派别: 润派:因从勐润(今泰国清迈、景海一带)传入,故名。下分花园寺派和莲花寺派二支。注重教化民众。 摆庄派 :又名“寺院派”七世纪从缅甸瓦城传入德宏、保山地区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地区,教义戒律与润派的摆孙派相似,寺院建于村镇中心,僧人可食肉、乘车、骑马、入平民家。为今傣族地区佛教主体。 多列派:从左抵派中分出。戒律较左抵派宽松, 僧人常住于一寺,不云游移居。又分为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座四派。 左抵派:1894年由缅甸传入德宏芒市及瑞丽县少数崩龙族村寨。戒律严格,僧人衣食清苦,住处远离村寨,不入民宅。在家信徒不准吸烟、饮酒、从事烟酒贸易和饲养家畜家禽。 null南传佛教特点跨境文化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的跨境民族有16个,为全国之最,这种复杂而交错跨居的民族分布构成了中国西南边疆特有的地缘政治和跨境民族文化模式。跨境而居的民族,彼此间有天然的族源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文化在不同国度间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依托地方政权集团:在南传佛教本土化进程中,政权与神权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历史上南传佛教传播必然是依托于地方政治集团,从上至下地推广。 形成以“波章”管理系统为主的社会管理体系:为了便于管理佛教内部事务,更好地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傣族世俗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制度为摹本,逐步建立了制度严密、等级森严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不仅有僧团组织管理模式,而且有佛寺佛塔组织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其在少数民族社会领域有序发展。这也是南传佛教管理体系不同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管理体系之处。 null汉传、藏传及南传佛教之主要区别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主要区别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其主要区别是汉传佛教是显宗,而藏传佛教是密宗。 密宗之称为密,即是依著佛的密意来修持。而且密法在以前是不公开外传的,只限于师徒的口耳相传。密宗可说是佛教之中透过身,口,意三者,到达不可思议佛境的一个宗派。这种佛境就是“即身成佛”。密宗有三密作为把凭,重于实践,修法具体,使人容易快速“成佛”。 显宗所显,原亦是由佛心流出的密意,将此密意对凡夫加以表达,即是显的意思。 因此显宗所说,以理论为主,密宗所说以实践为主。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主要区别: 修行内容与目标上的差异: 南传佛教内容是三十七道品 、 主张“三学”、“八正道”,认释迦牟尼为唯一佛。目标是修罗汉果,得个人解脱。汉传佛教除“三学”“八正道”还有四摄六度,认为无数人都可成佛。成佛,普度众生。 教学上的差异:南传佛教主张“我空法有”拘泥于圣典之文句。汉传佛教主张“人法两空”对圣典文句的解释较为灵活。 修持方法上的继承和发展:汉传佛教独有菩萨思想。 传授教形式和度化对象上的差异:南传佛教度化对象主要是无远大志向只求自己除去烦恼,获得断灭涅槃的人,主张渐悟。汉传佛教度化对象主要是大智大慧,胸怀博大,追求普度众生的人,主张顿悟。 实践和求证上的区别:南传佛教的实践是厌离世间的,以众多美德作为戒条。求证方法是四禅八定,就次第定。汉传佛教的实践是积极人世的,戒律的根本精神在于心戒。求证方法除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外还有十地。 null基督教在云南的传播:   1874 年“马嘉理事件”后,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为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云南传教奠定了基础。 1881 年,内地会英籍传教士乔治.克拉克夫妇由上海绕道缅甸进入云南,经腾冲、保山到大理, 开办了在云南的第一个基督教教会 。 1883 年, 内地会英籍传教士索里仁等人由上海沿长江而上,经四川宜宾,到滇东北重镇昭通传教。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内地会、循道公会、浸信会浸礼会、五旬节会、神召会、安息日会、圣公会等基督教派相继派遣、增派传教士进入云南, 在滇东苗族地区、滇北苗族和彝族地区、滇西北傈僳族和怒族地区、滇西景颇族地区、滇西南拉祜族和佤族地区、滇南哈尼族地区建立和拓展传教区域。 1921 年,基督教在云南的内地会、循道公会、圣公会、五旬节会和青年会联合成立“昆明基督教联合会”, 划分传教范围, 确立了各教派在云南活动和分布的基本格局和以英国势力为主导的教会分布、活动状况,形成了“五派分滇”的局面。 null传播对象:基督教在云南士大夫阶层和汉文化比较发达地区的传教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但在当时处于中国中央统治边缘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落后封闭的少数民族中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信仰基督教人数较为集中、相对比例较大的民族有苗、傈僳、怒、拉祜、景颇、佤等少数民族。彝、哈尼、傣、独龙等民族也有一部分群众信教,但相对比例较小。 传播的主要原因:适应了这些少数民族的需要,满足人们特别渴望被“拯救”的愿望,帮助少数民族解决他们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抵制统治阶级的苛索以减轻对他们的压迫,使得基督教得以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迅速传播。 传播手段:1、以民族化的形式消除文化障碍。 2、创立少数民族文字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经典进行传播。null基督教的影响: 1、文化上的影响。创立文字和学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教,但是从客观上讲结束了长期以来无文字的状态和代代口传历史的落后状况。 2、生活习惯上的影响。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文明,帮助少数民族革除了一些陈规陋习、 提高生活水平。最常见的形式是指定了许多戒律和戒规。 3、医学上的影响:传教士扎根于社会的最底层,从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疾苦入手,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行善,传播了现代的医学观念和手段。如1926年,第一个苗族博士吴性纯将石门坎教堂简易药房建成为“石门坎平民医院”。null伊斯兰教在云南的传播: 1253年,忽必列率领蒙古大军平定大理,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云南。 1274年 ,忽必列派赛典赤·嶦思丁任云南平章政事(1274——1279),嶦思丁在昆明创建了12所清真寺。 赛典赤一家以其宗教世家的身份和政治地位为伊斯兰教云南的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首先是其家三代都为云南省平章政事,吸引大量穆斯林来云南定居。其次不少“回回”官兵被分配各地戍守,深入普通民众影响当地居民。 云南伊斯兰教各流派: 老教: 1、阁底木:在云南是最古老、人数最多、流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派,全省穆斯林中有90%属于该派。 2、依黑瓦尼:在云南历史最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传入。传入方式与哲赫林耶相似,传播地点主要是滇东北的昭通市和鲁甸县。 新教: 专指哲赫林耶,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传入云南,最初是由几个到西北学习哲赫林耶教理的穆斯林回到云南后传播的,主要分布在弥勒县和华宁县的盘溪镇、峨山县的文明村、个旧市的川之寨、通海县的大回村及墨江县的回辉村,昆明市区也有分布。null云南伊斯兰教的特点1、保留了早期逊尼派的特点。云南地处边疆,比较封闭,加上回族分布分散没有形成较大的聚居区,以及清末对云南回族进行毁灭性的屠杀,导致云南回族与外界联系很少,使得云南伊斯兰教得以保持最初传入时的原貌。 2、在教义、伦理方面与儒家思想结合的特点。伊斯兰教传入云南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以及穆斯林学者中有不少人习儒,就间接或者直接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并用儒家思想宣传、解释伊斯兰教义。如忠于主和忠于君的问题。 3、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云南伊斯兰教是在多民族文化环境中传播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疑会融汇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容。如清真寺建筑,从布局、艺术风格来讲,完全是与当地的特点相协调的。 4、注重文化教育的特点。在经营教育上,主张既精且博,云南伊斯兰教学者人才辈出,经书两通,马注、马德新、马联元、马坚等均是著名学者,他们译著涉及十分广泛:有宗教学、语言学、天文、哲学、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数量种类丰富。
本文档为【云南民族文化之宗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3675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08
浏览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