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谏 逐 客 书

谏 逐 客 书

举报
开通vip

谏 逐 客 书 谏 逐 客 书 (战国·秦· 李斯) 【课文说明】 本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发觉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本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了客卿对秦国的巨大贡献。秦国在兼并、罗多过程中对色乐珠玉兼收并蓄,而“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种做法不仅让人寒心,而且只能导致衰弱。文章说理...

谏 逐 客 书
谏 逐 客 书 (战国·秦· 李斯) 【课文说明】 本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发觉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本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了客卿对秦国的巨大贡献。秦国在兼并、罗多过程中对色乐珠玉兼收并蓄,而“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种做法不仅让人寒心,而且只能导致衰弱。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音调铿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康有为曾誉之为千古第一奇文。 【教学要点】 1、副词的意义和功能 2、介词和连词及其区别 3、论辩的语气及语气词的妙用 【课文讲读】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1)。昔穆公求士(2),西取由余于戎(3),东得百里奚于宛(4),迎蹇(jiǎnɡ)叔于宋(5),求丕豹、公孙支于晋(6)。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7)。孝公用商鞅之法(8),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9),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10),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11);北收上郡(12);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13);东据成皋之险(14),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通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延续)到今。昭王得范雎(15),废穰(ránɡ)侯,逐华阳(16),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同纳)(17),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注释】 (1)过:错。 (2)穆公:春秋秦君,姓嬴,名任好,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在位三十九年。 (3)由余:春秋晋人。入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 (4)百里奚:春秋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走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名,以五羖(公羊)皮赎他,用为相。 (5)蹇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迎为大夫。穆公出兵袭郑,蹇叔谏阻,不听。秦军为晋军在殽地击败。 (6)丕豹:春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用为大夫。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用为大夫。荐孟明于穆公,为人所称。 (7)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戎二十部落。 (8)孝公:战国秦君,名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商鞅:即公孙鞅,战国卫人,仕魏为中庶子。入秦,说孝公变法,为左庶长。定变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倡农战,使国富兵强。封于商,称商君。孝公死,为惠王所杀。(9)获楚魏之师:商鞅率兵攻魏,虏公子卬,大破魏军。魏献河西地于秦。商鞅获楚师事不详。 (10)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二十七年。 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张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使六国西向事秦。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 (11)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张仪与司马错争论,张仪主张取三川,司马错主张取蜀,惠王用司马错取蜀。当时张仪为相,故归功张仪。惠王死,武王立。命甘茂取宜阳,通三川,也归功张仪。三川,东周以伊水、洛水、黄河为三川。巴蜀,指今四川省。 (12)北收上郡:惠王十年,魏献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十五县。 (13)南取汉中:惠王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汉中,今陕西南部。九夷:楚地的各种夷族。鄢郢:在今湖北宜城县。 (14)成皋:在今河南汜水县。 (15)昭王:战国秦武王弟,名稷。并西周,用范雎为相。范雎:参前《范雎说秦王》篇。 (16)穰侯: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同母弟。昭王即位,年少,宣太后用冉执政,封为穰侯。 华阳:芈戎,宣太后弟,封华阳君。华阳,在今陕西商县。 (17)内:同纳。 【译文】 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里得到由余,东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部落,得以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裕兴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听命,诸侯国亲近服从。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并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占有汉中,包举众多夷族,控制楚国国都鄢郢;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地区,割据富腴的田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向西服属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去了穰侯,赶走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朝,杜塞了私家的弄权,侵占了诸侯国,使秦国建成了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劳。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啊?假使四位君主辞退客卿不接纳,疏远士子不任用,这是使得国家没有富裕的实际,秦国没有强大的声望。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18),服太阿(ē)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tuó)(19)。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同“悦”)(20),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jiù)(21),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22)、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zān)、傅玑之珥(ěr)、阿缟(ēɡǎo)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23),而随俗雅化(24)、佳冶(yě)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甕(wènɡ)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25),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26),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注释】 (18)昆山:即昆冈,出宝玉,在于阗(今属新疆)。随和之宝:相传春秋时随侯救了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称随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剖璞得宝玉,琢为璧,称和璧。说苑云.昔随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因号随珠.。”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玺也。明月之珠:即夜光珠。 (19)太阿: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干将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宝剑。注③集解见苏秦传。索隐越绝书曰:“楚王召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太阿也。”纤离:良马名。翠凤:用翡翠羽毛作成凤形装饰的旗子。灵鼍(tuó驼)之鼓:用扬子鳄皮制成的鼓。 (20)说:同“悦”。 (21)駃騠(juétí决提):北狄良马。 郭景纯注上林赋云“生三日而超其母也”。 (22)下陈:犹后列。 (23)宛珠之簪:用宛(今河南南阳县)地的珠来装饰的簪。簪,定发髻的长针。傅玑之珥:装有玑的耳饰。玑,不圆的珠。阿缟:东阿(在今山东)出产的丝织品。 (24)随俗雅化:随着世俗使俗变为雅。 (25)搏髀(bì闭):拍大腿以节歌。 (26)郑卫桑间:《礼·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桑间,卫国濮水上的地名。以上指当时民间的音乐。韶虞武象:韶是虞舜时的音乐。武是周武王时的乐舞,故称武象。以上指当时的雅乐。 【译文】 现在大王得到昆冈的宝玉,有宝贵的随珠和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立着翠凤旗,架起了鼍皮鼓。这几样宝物,秦国一样都不生产,王上却喜欢它们,为什么?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为玩好,郑魏的美女不能充实后宫,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作为采色。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列、娱乐心意满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织的衣服、锦绣的修饰品都不能进用,而化俗为雅、艳丽美好的赵女也不立在旁边。敲着瓦甕瓦器、弹着筝、拍着大腿唱呜呜以满足视听的,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击甕接近郑卫的音乐,不用弹筝而用韶虞的雅乐,这是为什么?要使情意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现在录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不是秦国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赶走,那末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在于人民,这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27)。今乃弃黔(qián)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 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28)。 【注释】(27)五帝:《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顓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28)黔首:以黑巾裹头,指平民。业:立功业。赍(jī几):给。 【译文】 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与粮食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东西不产在秦国而可以宝爱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多。现在赶走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百姓来加多敌国的力量,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国建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不能得到的。 【人物资料·作者小传】 李斯(?前208),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说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并六国,拜为客卿。佐秦王并六国,为丞相。定郡县制,建议焚毁诗书,变籀文为小篆。始皇死,与赵高定谋,矫诏杀始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后赵高诬斯谋反,腰斩咸阳市。 【史记·李斯列传】 1、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庑廡wǔ<名>】(形声。从广,无声。从广(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堂下周围的廊屋)◎庑,堂下周屋。——《说文》◎居大庑之下。——《史记》 2、会韩人郑国来闲秦,以作注溉渠,①注①正义郑国渠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傍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以溉田。又曰韩苦秦兵,而使水工郑国闲秦作注溉渠,令费人工,不东伐也。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③注③正义在始皇十年。 3、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①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注①集解新序曰:“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达始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 4、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 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① 注①索隐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李斯言己今日富贵已极,然未知向后吉凶止泊在何处也。 5、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6、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 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 【李斯论辩赏析】 ※ 李斯进谏之难——三不利 1、进谏对象不利——秦王政雄才大略,刚愎自用,而绝非昏庸暗弱、任人摆布之辈—— 说服难 2、进谏身份不利——李斯本人亦属客卿身份,亦在被逐之列,有“以公谋私”之嫌—— 取信难 3、进谏时机不利——君无戏言。逐客令不是尚在酝酿之中,而是已颁布实施,李斯本人 也已卷铺盖走人——挽回难 ※ 李斯进谏之妙——顺情入机,动言中务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称:“李斯之止逐客”,“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 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当时赶走客卿的主张,已得到秦王同意。李斯反对赶走客卿, 触犯秦王,所以称“批逆鳞”,却能“功成计合”,这跟“顺情入机,动言中务”有关。 心理把握,措辞之妙——他开头提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把“逐客”说成是“吏议”,使秦王政容易听下去,即所谓“顺情”。 接着逐一列举八位客卿为秦国富强做出的巨大贡献,却总是把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秦王政各位祖先摆在前面,正是要针对秦王政的“秦王”身份,和秦王政要继承祖先遗愿、光大祖先基业,从而称霸诸侯、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激发秦王政不能不冷静思考“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促使秦王政自然得出“逐客为过”的结论,即所谓“入机”。如此心理把握,正反比较,“逐客之过”昭然若揭,秦王政还怎能不怦然心动呢? 再如第二段从秦王爱好的色乐珠玉均不产于秦作为类比,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就是“动言中务”,同样紧紧把握秦王政的“国君”身份和要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促使秦王政当机立断,立即改正“逐客之过”。 2、情感转换,语气之妙——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秦之兴, 李斯鸣之。”李斯堪称秦国“其最善鸣者也。” 充分考虑到进谏之难,李斯必须首先从心理和情感上紧紧抓住、吸引、打动、征服秦王政。第一段列举八位客卿为秦国富强做出的巨大贡献,多为攻城略地,南征北战,可谓金戈铁马,势如破竹,气吞万里如虎。句子以四字为主,间以三字、四字、六字句,短促有力,义正词严,愤激之情喷泻而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既是咄咄逼人的反问,更是直击心弦的拷问。 对比第二段。以秦王爱好的色乐珠玉“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类比人才取舍,由国家大事转为身边琐细之事,由义正词严,满腔愤激转为和风细雨,由咄咄逼人的反问转为娓娓动听的设问,而且长短句间居其中,更显从容舒缓,委婉细腻,发人深思。“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轻轻提起而不回答,留给对方思考的余地;接着按照“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的思路而继续进行类比,然后与“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设问一并回答:“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其舒缓委婉,如君臣心灵沟通,如朋友促膝长谈。 3、雄辩严谨,逻辑之妙——○1、归纳推理;○2、类比推理;○3、演绎推理。 4、收放自如,结构之妙——第一段:昔穆公求士——放;此四君者——收。 第二段: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放;今取人则不然——收。 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这样波澜起伏,正是“飞文敏以济辞”(刘勰语),终于打动了秦王。 1
本文档为【谏 逐 客 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65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07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