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

举报
开通vip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 2008年4月 第4期总第170期 理论学刊 TheoryJournal Apr.2008 No.4Ser.No.170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囊 张兵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兴起的针对贫困代际之间维持、延续原因进行探究的理论流派。该 理论试图从贫困群体内部因素诸如贫困文化、人力资本、教育、社会关系网络、生活环境等,来探讨贫困在贫困群体 内部存在的长期性、持续性、复杂性的原因,开创了贫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
2008年4月 第4期总第170期 理论学刊 TheoryJournal Apr.2008 No.4Ser.No.170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囊 张兵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兴起的针对贫困代际之间维持、延续原因进行探究的理论流派。该 理论试图从贫困群体内部因素诸如贫困文化、人力资本、教育、社会关系网络、生活环境等,来探讨贫困在贫困群体 内部存在的长期性、持续性、复杂性的原因,开创了贫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贫困;/g际传递;代际流动;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8)04—0046一04 2l世纪初期兴起的代际传递理论是近年来在 西方反贫困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中具有较大影响 的理论流派。该流派以世界上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 的南亚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亚地区、南美和 加勒比海地区以及芬兰、美国等国家的特殊贫困人 口和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的家计调查方式,搜 集有关的各类影响贫困的时序数据,通过统计和构 建计量模型,探讨贫困的代际传递原因、内容以及相 关因素等,并为这一地区反贫困战略和政策的制定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理论支撑。 一、贫困代际传递界定及原因 在人类学研究中发现,拥有大致相同年龄、辈分 关系的人群往往会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具有相 同的倾向性,并把拥有这一特征的群体称为“同 代”,而把不同辈分关系的群体在价值观念和行为 方式上的差异性,通常称为“代沟”。 较早对贫困代际传递的解释有:(1)文化贫困 假说。文化贫困是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知识 水平、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修养、思想道德品质、价值 观念、主体性、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趋势上落后 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到自身生存与发展 的落后状态。刘易斯通过对墨西哥贫困社区、家庭、 个人等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比较研究发现,文化因素往往是导致贫 困产生、延续的重要原因。他认为,穷人在长期的贫 困生活中会形成一整套的特定文化体系,这种文化 体系往往导致穷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文化和生活方式 的相互隔离。这种脱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一旦 形成,便会对贫困个体产生影响,尤其是对贫困者后 代产生重大影响,形成自我维持和不断被复制,导致 贫困的恶性循环。(2)政策贫困假说。美国经济学 家米德(1992)认为,长期接受福利救济的贫困家庭 成员会形成一种政策依赖心理,从而失去了创新精 神和努力工作的热情,陷入政策福利救济的贫困陷 阱。(3)经济结构贫困假说。该学说强调经济结构 的变动引起的劳动需求结构变化,从而使贫困家庭 无法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而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他们认为,贫困家庭经济资源的缺乏阻碍了儿童人 力资本的发展,使其子女人力资本含量较低,致使下 一代再次陷入就业困境,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综 合以上假说,可以将“贫困代际传递”界定为:贫困 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因素和条件,在贫困家庭内部 由父辈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辈贫困 境遇的过程。 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演进轨迹 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是社会学和经济学关 注的重要话题,而且从理论渊源上可以追溯到马克 思、韦伯等思想家。马克思关于“自在阶级”和“自 为阶级”的著名概念,以及韦伯关于“阶级”仅仅是 某一种共同行为可能基础的探讨,都强调了社会分 层结构和相应群体贫困之间的关系。 社会分层理论认为,一个阶级或阶层的社会地 位是基于职业地位、教育水平、财产、收入、权力等基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BJY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06JA790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6 万方数据 础上形成的,并且处于不同社会阶级或阶层的收入 存在较大的差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资本积 累一般规律及其趋势写到:“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 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 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 和道德堕落的积累。”⋯‘P743一似’在这里,马克思实际 上从社会分层、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视野,指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实质: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占有社会财富 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也不断再生产出受奴役、受剥 削、受贫穷困扰的无产阶级。因而,帕金认为,社会 分层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一种不平等,而且还是一 套保证处于优势位置之家庭通过代际传递,使子代 报酬与父辈具有连续性的制度安排。早在1877年 基尔坦通过代际之间个人特征(如身高、教育年限、 收入等)的回归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获得代际收入的相关系数来 度量代际之间的地位、收入变化之问的关系,并依此 分析社会阶层之间代际流动的状况,从而引起了社 会学对代际流动问题研究的广泛兴趣。 社会流动理论认为,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等 级有序的阶层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收入等主要 由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决定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 封闭性社会(或传统社会);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 社会位置、收入等主要取决于自己后天的努力(如 受教育水平和技术技能等),则这个社会就是开放 型社会(或现代型社会)。在一个“开放型社会”中, 个人的地位、收入等有较多的变动机会,穷人及其后 代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摆脱贫困,实现向上的社 会流动。反之,在一个流动率较低的“封闭社会”, 个人的地位、收入等变动较为困难,穷人及其后代陷 入“贫困陷阱”的可能性较大。美国社会学家布劳 与邓肯于1967年出版的《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认 为,一个人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它可能受个人的天 赋才能、后天努力和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它将 被访问者16岁时父辈的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界定 为“先赋性”变量(继承性因素),把被访问者(年龄20 —64岁的男性)获得的受教育水平、初始职业地位和 目前的职业地位称为“自获性”变量(后致性因素), 并以邓肯发明的社会经济指数量化了父辈与被访问 者本人的职业地位。通过复杂而严谨的递归模型分 析,计算出了各种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对被访问 者目前职业地位的影响程度。根据布劳和邓肯的地 位获得模型,一个人的社会出身,如果以父辈的教育 程度和职业地位为指标,可以解释约20%儿子的职 业地位的变异量。反过来看,即表示一个人的职业地 位约有80%不受其父辈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的影 响。这也意味着,社会出身以外的因素对个人职业地 位影响远大于社会出身的影响(许嘉猷,1981)。 经济学对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主要从代际收入弹 性视角来分析个人在总体收入分配中的位置在多大 程度上由他上一代的位置决定,或者说父辈收入如 何影响了下一代的收入。较早关注收入代际流动的 有Atkinson、Tfinder和Maynard(1978),他们用英格 兰的约克郡307对父子的资料得到1975年父亲的 收入与1975—1978年儿子收人的相关系数为0.17。 此外,BehermanandTaubman利用NAS—NRC双胞 胎样本估计的代际收入对数的相关系数大致为O.2。 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学模型构建系统阐述代际收入流 动是从贝克尔(1979)和汤姆斯(1986)的两篇文章 开始的。贝克尔和汤姆斯通过建立代际传递经济模 型,并将美国两代人的平均收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 了美国父辈与子女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为O.2。据 此认为,父母的收入水平(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子女的收入水平,其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父 母的收入水平决定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 子女的就业机会;二是父母通过不健全劳动力市场 影响子女的就业。当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工作机会 的搜寻成本很高时,父母为子女提供了与劳动力市 场联系的通道,同时,也为子女找工作提供了更多的 金融支持∞』。吉登斯(1973)认为,贫困代际传递在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显著不同。这是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财产制度可以使资产阶级 的权力和经济优势传递给下一代,而无产阶级也会 把地位劣势和贫困传递给下一代,而社会主义国家 则不同,即使有些领导者拥有对集体财产的管理和 控制权,但这种优势却不能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社会 主义国家的地位优势只能通过后天努力和教育来实 现。周雪光(2002)认为,社会分层理论主要以发达 工业国家,尤其美国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认识社 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分层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理 论本身存在严重的不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国内贫困 代际传递问题开展了研究,陈婴婴(1995)使用布劳 和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对城镇与农村个人地位获得 过程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模型对农村社会代际传递 解释力较低,对城市地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他认 为,父辈地位对下一代影响的弱化原因在于中国社 会正经历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也存在地位 获得模型没有把社会结构要素纳入分析视野有关。 47 万方数据 因而,一些学者研究的共同趋向是把忽略的社会结 构、制度因素纳入分析模型,如引入户口类型这一变 量考察户籍制度对地位获得的影响(陆学艺,2004) 以及从工作单位角度考察城市地位获得过程等(林 南和边燕杰,2002)。在中国,虽然父辈的职业地位 对子女的职业获得不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父辈工 作单位所有制部门往往对子女职业产生重要影响。 这说明,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不仅在我国存在,而且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贫困代际传递假说及其机制 在贫困代际传递机理和原因的研究中,除了社 会代际流动、贫困文化、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 寻找原因外,还形成以下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假说:. 1.代际遗传假说。理查德·赫伦斯坦(1973) 认为,穷人的智商低于不贫困的人,而他们又会与智 商较低的人结婚,从而养育出智商更低的下一代。 因而,遗传因素就会使贫困者陷入低智商、贫困、福 利依赖的“贫困陷阱”之中。 2.教育贫困假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 育是增加人力资本和改变贫困状况的关键因素,贫 困的家庭往往是父辈没有接受教育(人力资本含量 少,家庭收入较低),也使其子女不能接受与其他社 会成员同等的教育水平,从而使他们重蹈父辈的贫 困境遇。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J·甘斯认为,贫困 者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他们天赋较低,或者是由 于他们不愿意为接受较高教育培训而付出代价,因 而只能担当一些重要程度较低的职位,低职位决定 低工资,低工资决定他们始终处于贫困状态。 3.社会排斥假说。“社会排斥”是指社会成员 被排除在一般社会大众所能享有和参与的各种社会 活动之外,从而失去获取正常经济收入的机会和权 力。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93)认为,贫困应被理 解为个人、家庭和部分群体的资源(物质的、文化的 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其他社会 成员正常的社会生活方式之外。据此,英国学者汤 森(1979)提出了“社会剥夺”概念。世界银行在 (2000/2001年世界发展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指出,贫困不仅仅 指收入低微和人力资本的不足,它还包括人对外部 冲击的脆弱性、缺少发言权以及被社会排斥在外。 因而,社会排斥假说认为,贫困家庭及其子女被排除 在正常社会活动之外,从而使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 的机会,导致贫困链条不断被复制出来。 4.能力贫困假说。能力贫困假说是由阿玛蒂 亚·森提出来的。森(1993)认为,应该改变过去以 48 传统个人收人或资源的占有量为参照来衡量贫困的 做法,引入关于能力的参数来测度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核心意义是必须考察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功能方 面的实际能力,因为贫困家庭及其子女由于能力的 缺乏才是导致贫困的根源。因此,森强调,解决贫困 和失业的根本道路是提高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单纯 发放失业救济。 国际持续性贫困研究中心(CPRC)对贫困代际 传递的机制和因素作如下概括: . 1.人口与健康因素。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 部分早已为经济学家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 国发展署等国际组织也将健康视为人类发展的重要 目的之一。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健康决定收入差 距说(incomeinequalityhypothesis),不仅把健康视为 决定个人收入和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而且是社会 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传递因素有:(1)父 母或监护人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态度与品质等; (2)家庭结构、子女数量及出生秩序;(3)慢性疾病 与遗传疾病情况;(4)生育与养育过程(包括产妇及 婴儿保健和营养);(5)营养状况(如身高、体重和体 质指数等);(6)儿童受教育程度与心理素质,等 等¨J。贫困家庭父母对子女健康影响途径有:胎儿 营养、不利因素在生命过程的积累、医疗资源的不可 获得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H】。研究发现,与富人 相比,穷人由于受到收入和信贷约束,他们无力支付 即使是一些长期看来具有很高健康回报率的医疗卫 生投资(如注射疫苗等),从而使他们的健康变得更 加脆弱。这些因素往往成为他们未来以及其子女陷 入“贫困陷阱”的重要原因。 2.社会关系网络因素。经济社会学家研究代际 传递中发现,社会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 之一,它能给拥有者带来相应的收益和机遇。因而, 父辈的经济状况能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下一代的 收入。若父母为高收人群体,其社会关系网络主要 集中于高收人群体,其子女在这一社会网络中成长, 就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这种网络关系,更易于进入高 收入行业工作。相反,如父母为低收入者,其子女进 入高收入群体就会面临社会关系网络障碍,导致父 辈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国学者姚先国、赵秋丽 (2006)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路径研究发现,城市中 社会关系网络与收入相关系数为0.043,农村中社 会关系网络与收入相关系数为0.146,说明农村的 社会关系网络对代际收人的传递影响较大。学者杨 婕娱(2007)认为,社会关系网络的运用会产生一种 万方数据 “马太效应”,使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3.教育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 的教育状况是影响就业和收入代际传递的重要因 素。这是因为贫困家庭由于种种原因而难求温饱的 情况下,他们的子女也会陷入教育的贫困,而教育是 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不足(知识 和技能等缺乏)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 导致无法就业或者从事低收入的岗位,从而导致他 们重复父辈的贫困境遇。综合开发国情研究中心主 任丁四保(2006)认为,“因教致贫与因贫而不能受 教”是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魏成龙、吴 建涛(2006)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人均纯 收入中的贡献率约为62.38%,并认为,人力资本存 量的增加可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 高农村整体收益水平,有利于摆脱农村贫困代际传 递的循环陷阱。 4.生活环境因素。贫困家庭所生活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是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 因。这是因为恶劣自然环境以及缺乏公共物品供给 的社会环境,会导致贫困家庭生产和生活成本增加 和风险加大。因此,贫困家庭本身的脆弱性以及面 临的各种风险的增加会提高贫困家庭成员陷入贫困 的概率。具体来说,生活环境因素包括:(1)低质量 的自然资源;(2)生态环境破坏;(3)自然灾害(如洪 涝、干旱、地质灾害等);(4)交通、通讯条件不畅通; (5)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缺乏;(6)存在社区安全隐患 与家庭暴力,等等。 四、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趋势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研究表明:出生于贫困家庭 的儿童比出生于非贫困家庭的儿童在长大成人后陷 入贫困的比率要高得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2001)在《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中指出, “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各项政策需要在具有巨大发 展潜力的儿童早期实施才最为有效。”中国政府在 “十一五”规划中也正式提出:“要注重对贫困家庭 子女的扶助,通过寄宿学习、家庭寄养、社会托养、免 费职业教育等,改善其成长环境,防止贫困代际传 递。”这说明“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不仅受到国际社 会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 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国内对这一问题研究还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是对贫困 存在的长期性、持续性原因做出的重新解释,其研究 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随着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以 及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 作用机理以及贫困代际传递因素的相关系数验证 上,更多地借用人力资本理论、制度分析方法以及计 量经济学模型,对其做出理论解释和实证性验证。 2.贫困代际传递研究可分解成两个相互联系的 问题:一是代际传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现有的研 究文献主要强调代际之间传递内容包括人力资本 (特别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健康和营养。随 着遗传性疾病、损伤和传染性疾病,尤其艾滋病在不 少发展中国家的泛滥,这一因素对贫困代际传递影 响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此外,金融、实物资本和 债务(消极遗产)可以通过继承方式从上一代传到 下一代。因而,财产代际相传、债务周转和抵押劳动 也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研究的新课题。二是影响贫困 传递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原因使得出生于贫困家 庭的成员处于贫困,成年后仍无法摆脱贫困,甚至将 贫困再传递给下一代?这些因素与贫困代际传递相 关系数(相关程度)如何计量?这些问题将成为贫 困代际传递研究需要做出解释和回答的问题。 3.儿童贫困既是贫困代际传递产生的原因,也 是贫困代际传递的结果。因而,儿童贫困是贫困代 际传递研究的核心和侧重点。儿童贫困意味着儿童 成长过程中缺乏接近资源的机会,而这些资源对他 们的成长和摆脱贫困陷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 资源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制度等。贫 困代际传递研究者认为,遏制儿童贫困不仅是打破 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关键环节,而且也是实现社会 发展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pJ。,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郭晓君.文化贫困:内涵与界定[N].人民日报,2003一03 一16. [3]邢春冰.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流动[J].经济研 究,2006,(9). [4]李晓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 学报,2006,(2). [5]魏成龙,吴建涛.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经 济学动态,2006,(12). 作者简介:张兵(1962一),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发 展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张蕴萍 49 万方数据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 作者: 张兵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刊名: 理论学刊 英文刊名: 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2008(4)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5条) 1.魏成龙;吴建涛 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 2006(12) 2.李晓明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期刊论文]-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3.邢春冰 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流动[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6(09) 4.郭晓君 文化贫困:内涵与界定 2003 5.马克思 资本论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晓明.LI Xiao-ming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期刊论文]-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 2. 李晓明 出生贫困就永远贫困吗?——国外学者关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2008(6) 3. 覃凤琴 破解"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2) 4. 李晓明.LI Xiao-ming 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中国反贫新目标[期刊论文]-宁夏党校学报2006,8(5) 5. 谢勇.李放.XIE Yong.LI Fang 贫困代际间传递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期刊论文]-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8(1) 6. 王瑾.Wang Jin 破解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探析[期刊论文]-社会主义研究2008(1) 7. 王爱君.肖晓荣.WANG Ai-jun.XIAO Xiao-rong 家庭贫困与增长:基于代际传递的视角[期刊论文]-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学报2009(4) 8. 马新 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管理2009(1) 9. 李晓明.LI Xiaoming 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期刊论文]-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 10. 毕瑨.高灵芝.Bi Jin.Gao Lingzhi 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流动理论的视角[期刊论文 ]-甘肃社会科学2009(2) 引证文献(1条) 1.毕瑨.高灵芝 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流动理论的视角[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 2009(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lxk200804012.aspx
本文档为【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826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4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12-06
浏览量: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