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生班《财政学》课程

研究生班《财政学》课程

举报
开通vip

研究生班《财政学》课程null经济学 学科综合水平经济学 学科综合水平《财政学》 主讲:龚仰树null共八章,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第一章——财政职能 第二部分:政府支出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null第三部分:政府收入 第四章——税收原理 第五章——税收制度 第六章——国债理论与管理 第四部分:预算与平衡 ...

研究生班《财政学》课程
null经济学 学科综合水平经济学 学科综合水平《财政学》 主讲:龚仰树null共八章,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第一章——财政职能 第二部分:政府支出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null第三部分:政府收入 第四章——税收原理 第五章——税收制度 第六章——国债理论与管理 第四部分:预算与平衡 第七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第八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章 财政职能第一章 财政职能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1、基本概念 市场失灵——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缺陷——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null2、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 五个方面: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概念 公共物品——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null2、公共物品基本特征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生产水平既定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 3、公共物品的提供 政府提供,其原因:两个特征导致联合消费,从而都想搭便车。null4、免费搭车行为概念 免费搭车行为——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三、社会公共需要 1、概念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的需要。null2、范围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公安、防务、外交、普及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 (2)半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等。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电、铁路、电力等,基本上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共同的外部条件。null3、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众共同需要 (2)公共物品的共同享用 (3)享用时无需付费(或少量付) (4)政府来解决 (5)来源于Mnull四、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1、社会部门分类 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与市场部门(私人部门) 2、两大部门最优资源配置原理 (1)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其切线斜率是生产方面的边际转换率。 (2)社会无差异曲线 其切线斜率是消费方面的边际替代率。null公共部门产出私人部门产出ABCDS4S3S2S1A:最佳配置点 B:资源充分利用,但过度配置到公共部门,S2不如S3 C:资源充分利用,但过度配置到私人部门,S2不如S3 D:资源利用不足null(3)最优资源配置点 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 (4)实际资源配置点 实际资源配置点可能不在最优资源配置点。 随时间推移,资源配置点可变。第二节 财政职能第二节 财政职能一、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1、含义 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2、财政四职能 (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 (3)经济稳定 (4)经济发展 要求掌握这些职能的含义。null二、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1、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时期 ——分配、监督 2、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分配、监督、调节 3、市场经济时期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第三节 政府失灵第三节 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1、概念 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 2、表现 (1)短缺和过剩;(2)信息不足;(3)官僚主义;(4)缺乏市场激励;(5)政策多变。null二、政府失灵的原因(三个方面)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1)投票规则缺陷引起 两类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实际很难实施) 多数票规则(不一定有效,如循环投票现象,见下页) (2)行为主体动机引起 (3)利益集团存在引起 循环投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循环投票问题 A B C A B C A C B A B C C A B效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ABC投票者3投票者1投票者2null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1)缺乏竞争引起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引起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其中:寻租行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一、财政支出分类方法 1、按支出用途:基建支出等。 2、按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补偿性支出(如过去折旧基金安排挖潜改造支出)、积累性支出(如基建支出、增拨流动资金等)、消费性支出(行政、文教等)。 3、按动态的再生产:投资性支出(投入下期再生产)、消费性支出(当期消费)。null4、按费用类别(国家职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5、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二、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就业,执行资源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1、财政收入(或财政支出)/GDP 2、财政支出/GDP更反映实际情况 因为:(1)反映了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2)反映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null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1、财政支出增长是一条规律 2、理论解释 (1)政府活动扩张论 强调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2)梯度渐进增长论 强调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null(3)经济发展阶段论 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多;中期阶段:对私人投资补充;成熟阶段:公共支出转向教育、社会福利等。 (4)官僚行为增长论 官僚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增加。null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1、财政支出结构概念 财政支出结构——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2、政府职能 简化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3、变化特点 经济建设支出下降,社会管理支出增长。null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1、判断结构合理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经济发展阶段及追求的目标 (2)各支出项目的相对增长 2、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预算内投资下降;消费性支出过大。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null三、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 1、财政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 政府消费可能具有负的增长效应,政府投资支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环境。 2、财政支出结构的排挤效应 从私人投资增减看,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其影响不确定。 从国民收入增减看,政府的资本性支出不易产生排挤效应。3、财政支出结构的储蓄效应3、财政支出结构的储蓄效应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1、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目标,提出各种方案,计算成本和效益,比较并选择最优项目。 2、成本-效益分析过程 政府确定备选方案;政府选择项目。null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 (1)效益和成本的确定 (2)贴现率的确定 (3)时间期界的确定 (4)优先次序的确定null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概念:计算有形成本,以最低为准选择。 步骤:比较简单。 三、公共定价法 1、概念 包括:纯公共定价(主要针对自然垄断行业);管制定价(主要针对竞争性管制行业)。null2、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 定价水平——政府提供每一“公共物品”的收费是多少。 定价体系——将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考虑进来的各种定价组合。 3、公共定价的三种方法 在自然垄断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递减。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会出现亏损,需要财政补贴。 公共定价的第一种方法:平均成本定价,因未能实现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故存在效率损失,但企业可收支平衡。公共定价的第一种方法:平均成本定价,因未能实现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故存在效率损失,但企业可收支平衡。ACMCMUMR垄断者利润最大化平均成本定价边际成本定价,阴影为亏损公共定价的第二种方法:二部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净得益=ABP,二部定价法净得益=ABP+BDC公共定价的第二种方法:二部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净得益=ABP,二部定价法净得益=ABP+BDCACMCMUMR平均成本定价边际成本定价ABPCD固定收费的“基本费”按边际成本支付的“从量费”公共定价的第三种方法: 负荷定价法——对不同时段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公共定价的第三种方法: 负荷定价法——对不同时段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null四、政府采购制度 1、概念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制度。 2、政府采购制度在三个层面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3、政府采购制度程序 确定采购要求;竞标并签约;执行 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下载采购合同模板下载简易采购合同下载采购合同范本免费下载下载农副产品采购合同 。 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 和社会保障支出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 和社会保障支出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 一、财政投资的特点和决策标准 1、财政投资特点——社会利益最大化 2、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 (2)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 (3)就业创造标准 前两个强调资本要素,后一个强调劳动力要素。 null3、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就业创造标准,原因主要有: (1)劳动力资源不容浪费; (2)我国劳动力丰富; (3)失业有社会不安定因素; (4)有利于公平分配。 二、经济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分类 可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null2、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特点 (1)规模大 (2)沉没成本高 (3)可竞争性差 (4)债务偿还期长null3、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融资方式 (1)政府投资、无偿提供——税收 (2)政府投资、非商业性经营——收费 (3)财政投融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多渠道筹资,有偿投资 (4)建设-经营-转让投资null三、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资 1、财政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我国农村人口多,发展落后 (2)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3)农业部门生产率低,自身积累不足 (4)许多农业项目适合政府投资null2、财政投资的重点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2)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null3、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 (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实行“三补贴”政策 (3)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5)加强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 (6)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制度 1、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措资金,向老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 2、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 保险市场失灵,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null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成 四个方面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在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又最重要。 4、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模式 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5、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 null二、社会保障支出 1、现状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率在提高。 2、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因素 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趋势 增加。第四章 税收原理第四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问题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凭借国家权力,颁布法令 2、无偿性——不必直接偿还 3、固定性——征税前已规定征收要素 二、税收术语 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null2、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征税的根据 另有: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3、课税标准——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 4、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null(1)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不分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定额税率——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累进税率——根据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可以进一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null(2)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若征税额5000,则: 按全额累进税率征税: 5000x30%=1500 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1): 100x10%+900x20%+4000x30%=1390 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2): 5000x30%-110=1390 若征税额5000,则: 按全额累进税率征税: 5000x30%=1500 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1): 100x10%+900x20%+4000x30%=1390 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2): 5000x30%-110=1390null(3)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名义税率——税率表所列的税率。 实际税率——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 边际税率——原意是按边际效用原则设计的税率,实质上是按纳税人收益多寡分等级课税的税率。 平均税率——在适用多税率时的平均负担率。null5、起征点与免征额 减轻纳税人负担的:起征点、免征额、减税、免税。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免征额——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加重纳税人负担的:附加、加成。 6、课税基础——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null三、税收分类 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财产课税 2、直接税、间接税 3、从量税、从价税 4、价内税、价外税 5、中央税、地方税第二节 税收原则第二节 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1、税收原则概念 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中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制优劣、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标准。 2、税收原则的理论发展 亚当.斯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 瓦格纳: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null二、税收的效率原则 1、税收的经济效率 (1)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税收经济效率——政府通过税收向公共部门转移资源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经济的扭曲所造成的损失最小。 (3)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见下图1 图1:阴影为效率损失 图2:替代效应为效率损失 图1:阴影为效率损失 图2:替代效应为效率损失 哈伯格三角DSS'ABQPnull2、税收的制度效率 指税收制度的运行效率,用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来衡量。 (1)质量指标:集中性指标、侵蚀性指标、时滞性指标、执行性指标。 (2)成本指标:管理成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政治成本。null三、税收的公平原则 1、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1)横向公平——某种税同等地对待同样的人。税前两人若相同福利水平,税后也应相同。 (2)纵向公平——税制如何对待福利水平不同的人。纳税人因交税而产生的福利损失是均等的,有等比例牺牲和等边际或最小总量牺牲。 均等牺牲要求累进税制。null纵轴:收入的边际效用;横轴:收入。 低收入纳税人(税前ob) 高收入纳税人(税前OB) 等比例牺牲交税pb,等边际牺牲交税fb 等比例牺牲交税PB ,等边际牺牲交税FB m M k g d G K D o p f b O F P B 等比例牺牲要求: 等边际牺牲要求: pbdk PBDK fg=FG 税后收入同时相等 obdm OBDMnull2、判断一个人是否应比另一个人多纳税 (1)受益原则——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 (2)能力原则——纳税人纳税应与其支付能力成正比 能力测定标准:所得标准、支出标准、财富标准。第三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三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概念与特征 1、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易中,纳税人通过买卖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对方的经济现象 2、转嫁特征 (1)与价格升降有关 (2)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3)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 3、税负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最终落脚点 4、转嫁与逃税区别 合法与违法,税负的转移与税收的损失。null二、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抬高销售价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后转——压低进货价将税负转嫁给供应商 3、消转——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自我消化税款 4、税收资本化——买方对以后能增值的某些商品,预先从交易价格中扣除税款(即压低价格成交)。null三、税负转嫁条件 1、供求弹性大小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不易转嫁。 2、税种性质 商品税易转嫁;所得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宽的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不易转嫁。 null4、经营者利润增减 价格升降会影响销售量,因此是否转嫁还要看总利润的增减。 四、税负转嫁的影响 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 2、税负转嫁影响税收政策的效果 3、税负转嫁强化纳税人的逃税动机第四节 税收负担第四节 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基本含义 1、税收负担——税收收入与税基的比例 宏观税负(税收比率)——税收总收入/GDP 微观税负——纳税人纳税额/计税依据 2、税收比率一般趋势 经济发达国家高;中等收入国家上升幅度大;各国有差异。null二、拉弗曲线 1、含义 2、说明的关系 (1)高税率不一定高收入;(2)取得同样的税,可有不同的税率;(3)最优点理论上存在。 税收税率第五节 最适课税理论第五节 最适课税理论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 1、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最适课税理论的基石 已明确知晓个人偏好与市场结构;假定政府税收行政效率高;社会福利函数是目标函数。null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相互补充 因为两类税各有特点。 2、税制模式选择取决于政府政策目标 如强调公平应选择所得税为主,强调效率应选择商品税为主。null3、逆弹性命题 在课征商品税时,税率应与商品价格弹性呈反比。因为价格需求弹性大,超税负担就大,所以税率应低一些。弹性大 三角形大弹性小 三角形小 DSS'null4、开征扭曲性税收 在商品税中,理论上中性税收最好。但市场有缺陷,故需要政府的校正税。 5、所得税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6、最适所得税率应呈“∩”型 提高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取得较多财政收入;同时降低高、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和促进公平。超税负担财政收入税率金额第五章 税收制度第五章 税收制度第一节 税制类型与结构 一、税制类型 1、税制类型——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 2、单一税制——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 3、复合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 二、税制结构 1、概念 税制结构——一国各种税的总体安排。 税制模式——一国税制结构中主体税种的选择。 null2、税制结构的演变 简单直接税——间接税——发达直接税 3、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征管能力 (3)财政支出结构 (4)税收政策目标 (5)他国示范效应 第二节 税制体系第二节 税制体系一、商品课税 1、商品课税一般特征 (1)课征普遍 (2)以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实行比例税率 (4)计征简便 2、增值税优点 (1)避免重复征税 0 30 70 100 0 100ABC全能工厂null(2)互相监督,减少偷漏税 (3)税额不受流转环节影响 (4)不受兼并分立影响,保证税收稳定 (5)出口退税方便 3、增值税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不抵扣固定资产价款 (2)收入型增值税——可抵扣当期折旧 (3)消费型增值税——可抵扣当期购进固定资产价款null4、增值税计征方法 (1)加法 (2)减法(扣额法) 税额=(售价−进价)x税率 (3)扣税法 税额= 售价x税率 − 进价x税率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null二、所得课税 1、所得课税一般特征 (1)税负相对公平 (2)不重复征税,不影响商品相对价格 (3)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见下页涉及国际税收) (4)课税有弹性附加:国际税收知识附加:国际税收知识税收管辖权: 属地原则——地域管辖权 同时实行 属人原则——居民管辖权 公民管辖权 重复征税减免方法: 扣除法;免税法;低税法;抵免法。null2、所得税类型 (1)分类所得税 (2)综合所得税 (3)分类综合所得税 三、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一般特征 1、课税公平 2、促进社会节约 3、课税不普遍第三节 税制改革第三节 税制改革一、基本问题 1、税制改革概念 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 2、税制改革原因 目标太多;存在独享税收减免规定;单个税种税率多;不能实现再分配;税制与其他政策不一致;与其他国家税制不协调;长期未能根据经济变化调整;相同税基课多种税;税法复杂。null3、成功税制改革的评价标准 (1)政府目标实现程度 (2)税制改革可持续性 (3)税制改革副产品情况 4、成功税制改革的条件 税制改革领导者能力;行政首脑支持;相关措施配合;稳定的经济;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约束条件。null二、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 1、 1994年税制改革主要原因 (1)税负不均 (2)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不规范 (3)税收调控不适应生产要素进入市场 (4)地方税收不健全 (5)内外资企业两套税 (6)税收征管落后null2、1994年税制改革总体指导思想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 null3、 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加强税收宏观调控 (2)公平税负 (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 (4)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5)简化、规范税制 (6)保持原税负总水平 (7)严格控制减免税null4、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流转税方面以增值税为核心 (2)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 (3)统一个人所得税 (4)调整、撤并和开征一些税种 三、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思路 宽税基、低税率、差别待遇、严格管理。我国1994年税收体系我国1994年税收体系流转税类(6个):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税(立法中) 所得税类(4个):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 资源税类(1个):资源税 财产税类(3个):房产税、契税、遗产税(立法中) 土地税类(3个):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 行为税类(5个):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船使用税、船舶吨税、筵席税第六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 第六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 第一节 国债的功能与负担 一、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可有四种方式,发行国债是我国目前可用的办法,其副作用也较小。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null二、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1、国债的负担 (1)债权人负担 (2)债务人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 2、国债的限度——国家债务规模最高额度 债务规模度量包括;国债总额、当年发行量、当年还本付息额。null衡量国债限度的两个指标: 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 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量/财政支出 3、国债规模制约因素 认购人负担能力;政府偿债能力;国债使用情况(方向、结构、效益)。 每年国债发行量每年国债发行量国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国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90年代以来国债依存度 单位:%90年代以来国债依存度 单位:%90年代以来国债负担率 单位:%90年代以来国债负担率 单位:%第二节 国债制度与管理第二节 国债制度与管理一、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1、国债种类 国家借款与发行债券;内债与外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2、国债结构 一国各种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期限的有机结合。null二、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1、国债的发行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卖方式;连续经销方式;直接推销方式;综合方式。 其中,招标发行有: 价格招标和利率招标 美式招标和荷兰式招标。null2、国债的还本付息 还本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抽签轮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市场购销、以新替旧。 偿还资金来源:偿债基金、财政盈余、预算列支、举借新债。 付息方式:按期分次支付、到期一次支付。null三、国债发行价格与国债利率 1、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2、国债利率 利率高低以保证国债顺利发行为基准。null四、国债市场 1、发行市场 2、流通市场 按场所: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 按方式:现货交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3、国债市场作用 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调节社会资金运行。 4、国债二级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第七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七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 一、国家预算的组成 1、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功能是反映财政收支状况。 2、国家预算的类别 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等。 3、国家预算的组成(见下页图)null国家预算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省总预算省本级预算市总预算市本级预算县总预算县本级预算乡预算其他省总预算null二、国家预算的原则 1、公开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 4、统一性 5、年度性 预算年度——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null三、预算制度的完善 1、编制部门预算 按部门编制预算,全面反映部门预算内、外的收支活动。 2、强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可以对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等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 3、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指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按规定取得的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其支出通过财政编制预算统筹安排。第二节 国家预算法第二节 国家预算法一、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 1、国家预算法含义 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2、我国国家预算法指导思想 强化预算法律约束;规范管理程序,明确权责;预算管理与经济发展结合;法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null二、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程序 1、预算编制 整个预算工作的开始。 2、预算执行 贯穿于整个预算工作,是重要环节。其中,预算调整是一项重要程序。 预算调整——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需较大地增支或减收,重新安排并完成法律程序。 3、决算 预算工作的总结。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 1、概念 预算外资金——按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允许地方财政和事业行政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2、预算外资金范围 过去有四大类,现在主要包括:地方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null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管理的新措施有: (1)范围重新界定; (2)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 (3)控制收费和政府基金; (4)建立预算外资金预决算; (5)规定预算外资金使用范围。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1、分级分税体制的特征 规范化、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是一级预算主体。 2、分级分税体制的基本内容 (1)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划分各级事权,并依此划分支出;(3)收入实行分税制;(4)实行预算调节制度;(5)体制稳定,集权与分权关系可有一定调整。null二、收支划分的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收入划分受支出划分制约,即受公共需要受益范围制约。 2、集权与分权关系 由各国政体和国情决定。null三、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事权和支出划分 需了解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的任务。 2、收入的划分 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3、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和结算事项处理 5、过渡期的转移支付null四、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思路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职责 2、规范收入划分 3、调整集权与分权关系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八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八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节 财政平衡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1、概念 财政平衡——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有结余、逆差和相等三种结果。 2、财政平衡的理解 (1)追求基本平衡;(2)要有动态平衡观念;(3)要有全局观念;(4)中央与地方的平衡。null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政府支出、企业支出、个人支出形成社会总需求 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是社会总供给的表现null三、财政不平衡的原因 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不平衡是经常的。有经济、制度、客观、人为等因素。 1、外部冲击 2、无弹性税制 3、国有企业经营状况 4、意外事件第二节 财政赤字第二节 财政赤字一、概念 1、赤字——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2、财政赤字——在财政年度,预算是平衡的,但执行中因各种因素影响,致使决算出现赤字。 3、预算赤字——在财政年度,预算安排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 4、赤字财政——政府有意识利用预算赤字,来减缓以致消除经济波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null二、财政赤字规模 1、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指标 赤字依存度=财政赤字/财政支出 赤字比率=财政赤字/国内生产总值null2、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 (1)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 (2)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 (3)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力的未利用程度 (4)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 (5)国际贸易的逆差程度 (6)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 (7)公众的牺牲精神null三、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2、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3、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赤字的排挤效应——财政赤字或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拉动效应——财政赤字或支出增加带动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对历年试卷的分析对历年试卷的分析题型情况: 一、2001年至2006年 1、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论述题(或论述与计算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2007年至2009年 1、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论述与计算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null名词解释(*未在各章后的名词解释出现,红题超2004年后教材内容) 1999年:市场失灵*、预算体制(教材:预算管理体制) 2000年:税收支出、政府采购制度 2001年: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国家预算 2002年:税收转嫁(教材:税负转嫁)、财政赤字* 2003年:财政政策、税收中性 2004年:分类所得税、寻租行为 2005年: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税收转嫁(教材:税负转嫁)(重复) 2006年:公共产品*(教材:公共物品) 2007年:综合制所得税(教材:综合所得税) 2008年:税收中性(重复) 2009年:价内税与价外税null简答题(红题超2004年后教材内容,其余各题均在各章后的复习题出现) 1999年和2000年没有财政的题目 2001年: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2002年:我国目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目标。 2003年:简述国债的功能。 2004年:我国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2005年: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2006年: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使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2007年:简述我国政府对农村与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 2008年:社会公共需要的特点。(重复) 2009年:简述国家财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论述题历年未出现财政的题目 null2007年的单项选择题(2小题)(红色为答案) 一、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察以下税率形式 :①定额税率;②名义税率;③实际税率;④关税税率;⑤边际税率;⑥平均税率。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二、商品税的一般特征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 : ①课征普遍 ;②以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③一般实行比例税率; ④计征简便; ⑤实行累进税率。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null2008年的选择题(2小题)(红色为答案) 一、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财政支出分类,属于国家职能类别的是 。 A、国防费 B、补助金 C、抚恤和社会救济金 D、流动资金 二、最适课税理论认为,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字型,即 。 A、高收入者应适用高税率 B、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 C、低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 D、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都适用高税率 null2009年的单项选择题(2小题)(红色为答案) 一、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负担转嫁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①前向转嫁,又称“顺转”;②后向转嫁,又称“逆转” ;③消转,又称“自我消化税款” ;④税收资本化。但是,在严格意义上, 不属于税收负担转嫁。 A. ② B. ③④ C. ③ D. ①② 二、以下各项哪些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①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 ;②替代私人投资; ③调节经济; ④筹集建设资金; ⑤从事公开市场业务。 A. ①⑤ B. ①② C. ②⑤ D. ①③④ 本课程结束 本课程结束 再见
本文档为【研究生班《财政学》课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065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0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