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举报
开通vip

常用方剂null第二节第二节 和解方null 凡是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作用,以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等病证的方剂,统称和解方。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范畴。null注意事项: 1.凡外感疾病,表邪未解,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甚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2.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使用。 3.治疗七情内伤,肝脾不和,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伤寒论》 null组 成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半夏9g ...

常用方剂
null第二节第二节 和解方null 凡是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作用,以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等病证的方剂,统称和解方。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范畴。null注意事项: 1.凡外感疾病,表邪未解,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甚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2.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使用。 3.治疗七情内伤,肝脾不和,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伤寒论》 null组 成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 炙甘草6g小柴胡汤null小柴胡汤主 治和解少阳。功 效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null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循经上炎——口苦、咽干、目眩 犯胃失和——心烦喜呕、不欲食胆热苔薄白,脉弦伤寒少阳证病机分析:小柴胡汤null君药臣药方解柴胡黄芩为少阳专药,透泄、清解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苦寒善清少阳相火 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null佐药半夏、生姜使药炙甘草和胃降逆止呕 调和诸药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御邪内传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和解为主,兼和胃气。null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苔白,脉弦。小柴胡汤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运用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null加减变化 腹中疼痛,去黄芩 + 芍药;口渴,去半夏+天花粉;胁痛 + 青皮、枳壳、木香。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桂枝。      null1.肝火偏胜,肝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使用。 2.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引邪入里。 使用注意 小柴胡汤null刘某,女,28岁。第一胎足月分娩。产后第七天, 体温突然上升到39.6度,恶露无臭气。曾用抗生素 治疗3天无效,症见恶露虽少,未净,腹部胀痛,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恶,胸胁胀痛,时太 息,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病案 热入血室,肝胆经气不利null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null第三节第三节 清热方null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分类:清气分热方、清营凉血方、清热解毒方、清热燥湿方、清虚热方。 null注意事项: 1.一般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且里热炽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2.要辨清热的性质、所在部位及病变阶段。 3.应分清热证真假,不可用于真寒假热证。 4.热为阳邪,热盛易伤津液,故注意救阴存津。清法皆用寒凉之药,易伤阳败胃,须注意保护脾胃功能。 5.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null 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栀子9g组成黄连解毒汤null黄连解毒汤主治泻火解毒。功效三焦火毒热盛证。null热扰心神——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伤津液——口燥咽干热易动血——吐血、衄血、发斑易致肿疡——痈疡疔毒湿热下迫大肠——下利湿热扰及膀胱——尿赤热迫胆汁外溢肌肤——黄疸三焦火毒 热盛证黄连解毒汤热毒壅盛三焦所致null君药臣药佐药使药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心经之热,泻中焦之火泻上焦之火,清肺热 泻下焦之火,清肾中虚火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null证治要点: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黄连解毒汤null 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均可用之。 运用null加减变化 便秘者, + 大黄;吐血、发斑者,+玄参、生地、丹皮;瘀热发黄者, + 茵陈、大黄;痈肿疔毒者, + 银花、连翘。null 黄连解毒汤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使用注意 黄连解毒汤null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为。nullnull第四节第四节泻下方null 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方。属“八法”中的“下法”的范畴。 分类:寒下方、温下方、润下方、逐水方、攻补兼施方 null注意事项: 1.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若表邪未解,里实已具者,要配合解表剂运用,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2.泻下剂除润下剂较为和缓外,其余均属峻烈,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月经期、病后体虚者以及亡血者,即使有可下之征,也应避免使用峻烈的泻下剂;有下窍出血史之人勿用峻泻,即使是润下剂不宜长期服用。null3.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服药期间忌食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饮食当以软、温热、清淡为宜,注意保护胃气,以免食复。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伤寒论》 null 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6g组成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 null热扰心神 — 神昏谵语; 热积内结 — 舌红苔黄而燥,脉沉实 热结肠胃 气机壅滞 热结津伤 — 口燥咽干,苔燥; 伤寒邪气内传 胃腑邪热与燥屎互结成实 — 大便秘结; * 证候特征:痞、满、燥、实。 化热大承气汤 脘腹痞满,胀痛拒按;阳明腑实证。主治null痞满燥实自觉胸脘有闷塞重压感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脉实有力。null君药臣药方解大黄芒硝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消除致病之因。方中生用并后下,其气更锐。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null佐药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积滞内阻,导致腑气不通), 并助芒硝、大黄加速积滞排泄。 方解泻下行气并重,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null证治要点: 痞、满、燥、实,舌、脉。《温病条辨》所言:“承气非可轻尝之品,……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大承气汤nullnull运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null加减变化 兼气虚,+ 人参;兼阴津不足者,+ 玄参、生地、麦冬; (增液承气汤)null1.原方厚朴的用量倍于大黄,但后医家也有用大黄重于厚朴的。痞满燥实俱重者。按原方用量比例;若痞满较轻而重在燥实,则选用减轻厚朴的用量。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3.孕妇禁用。 使用注意 null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第五节第五节祛湿方null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 使用注意:本类方剂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耗伤阴津。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均应慎用。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null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各5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各10g、 藿香15g、炙甘草12g组成藿香正气散null藿香正气散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功效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null湿浊内阻 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气机不畅外感风寒 卫阳被郁发热恶寒 头痛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湿浊内盛舌苔白腻病机分析: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null君药臣药方解藿香辛散风寒,化湿止呕,辟秽和中,升清降浊紫苏白芷 助藿香外散风寒, 兼可芳香化湿。 null佐药半夏厚朴使药炙甘草方解调和诸药陈皮大腹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行气化湿,宽胸除满。 茯苓、白术健脾运湿、和中止泻 桔梗宣肺利膈,以利解表化湿 null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上吐下泻, 舌苔白腻。藿香正气散null 适用于急性胃肠炎、感冒、流行性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运用加减变化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香薷;兼气滞脘腹胀痛者,+木香、延胡索;null藿香正气大腹苏, 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岚瘴并能驱。null第十四节补 虚 方第十四节null含义 凡以补虚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虚方。 分类 补气方 补血方 补阴方 补阳方 null使用注意1.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 。2.注意虚实真假。 3.注意脾胃功能。 4.注意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 5.对于较轻的虚证,可先用食补的方法。 6.补虚方应严格对证施用,切不可滥用。null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故补益五脏,重点在于脾肾,先后天旺盛, 则诸虚百损皆因治本而愈。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null 人参(党参) 白术 茯苓各9g 甘草6g组成四君子汤null四君子汤主治补气健脾。 功效 脾胃气虚证。null病机分析:脾胃气虚失运、失纳——饮食减少,大便溏溏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苍白,语声低微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 舌淡苔白,脉虚弱null 君臣 茯苓:健脾渗湿,补而不滞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白术:健脾燥湿,助运益气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佐方解使 益气与健脾同用,燥湿与渗湿共施; 补而不滞,利而不伤。null证治要点:补气之基础方 面色苍白,食少气短 , 四肢无力,舌淡苔白, 脉虚弱。四君子汤null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现代运用 null加减变化 呕吐者,+ 半夏; 胸膈痞满者,+ 枳壳、陈皮 ; 心悸失眠者,+ 酸枣仁; 兼肾阳虚者,+ 附子 。null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四物汤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null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组成四物汤null四物汤主治补血调血。 功效营血虚滞证。null营 血 虚 滞全身 血虚不荣 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妇科冲任虚损 血海空虚经水匮乏 冲任不固血行不利  月经不调,脐腹作痛病机分析:经少或闭经胎动下血, 漏下四物汤null 君臣 白芍:养血益阴,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 熟地:滋阴血,补肾填精 佐方解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正null证治要点: 头晕心悸,或妇女月经量少, 唇爪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或细涩。四物汤null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先兆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滞留;皮肤疾病荨麻疹、外科跌打损伤等属于营血虚滞者。现代运用 四物汤null使用注意 方中熟地滋腻,当归滑润,故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 null加减变化 兼气虚者,+ 人参、黄芪; 瘀血为主,+ 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 血虚有寒,+ 肉桂、炮姜、吴萸; 血虚有热,+ 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 妊娠胎漏,+ 阿胶、艾叶。 null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经带胎产俱可治, 加减运用在胸中。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null熟地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茯苓9g 泽泻9g 牡丹皮9g组成六味地黄丸null六味地黄丸主治滋阴补肾。功效肾阴虚证。null肾 阴 虚精髓不足——腰膝酸软,头目眩晕, 耳鸣耳聋,足跟痛, 牙齿松动,小儿囟门迟闭 虚热内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骨蒸潮热、盗汗、 遗精滑精、消渴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主证分析:六味地黄丸null补养肝肾 兼能涩精  补益脾阴 兼能固肾 臣 君 熟地:滋阴补肾 (重用) 填精补髓山药山茱萸三补 利湿而泄肾浊 减熟地之滋腻清泄虚热 制山萸之温涩淡渗脾湿 助山药之健运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佐方解null配伍特点六味地黄丸 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   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null证治要点: 腰膝酸软,头目晕眩,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六味地黄丸null 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更年期综合征、排卵性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黄褐斑、脱发、早衰、小儿发育迟缓等属于肾阴亏损者。现代运用 null加减变化 虚火明显者,+ 知母、黄柏; 兼脾虚气滞者,+ 白术、砂仁、陈皮。 兼肝阴虚者,+ 枸杞子、菊花;nullnull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气虚喘安, 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null 鲍某:女,38岁。一年前,因外伤失血较多发 生头痛头晕,心悸怔忡。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 每月月经来潮前后则头痛加重。此次来诊,证见头 空痛,眩晕耳鸣,须卧床休息,伴有腰膝酸软,全 身无力,舌质略红,两脉细弱无力。 请分析:①该患一年前患何病何型?来诊时又应诊为何病何型?②分析来诊时病机。③以何法治疗为宜。 病案
本文档为【常用方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598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03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