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绩效管理与激励

绩效管理与激励

举报
开通vip

绩效管理与激励null《绩效管理与激励》《绩效管理与激励》 讲义绩效管理与激励绩效管理与激励主讲人: 朱火弟 课程要求一:课程要求一:学时:48学时 教材:方振邦:《绩效管理》 教学参考书: 胡八一:《8+1绩效量化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郭济:《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韩】刘朗道: 《综合绩效管理革命》,新华出版社,2005.1; 鲁百年: 《全面企业绩...

绩效管理与激励
null《绩效管理与激励》《绩效管理与激励》 讲义绩效管理与激励绩效管理与激励主讲人: 朱火弟 课程要求一:课程要求一:学时:48学时 教材:方振邦:《绩效管理》 教学参考书: 胡八一:《8+1绩效量化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郭济:《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韩】刘朗道: 《综合绩效管理革命》,新华出版社,2005.1; 鲁百年: 《全面企业绩效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美】马歇尔 • W•迈耶 : 《绩效测量反思:超越平衡计分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加】马里 • P•莱瑟姆等 :《绩效考评----致力于提高企事业组织的综合实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 张建国等:《绩效体系设计----战略导向设计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课程要求二:课程要求二: 注意:   本课程期末不安排复习时间!所有重点内容均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体现。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授课:32学时 课程设计实验:16学时 重庆理工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社会适应性强,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定位,试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制订相应的绩效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0、引言 第一章:绩效管理慨述 第二章: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章: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第四章:绩效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目标管理 第五章:绩效辅导(沟通) 第六章:绩效评价(主体、指标、方法的选择) 第七章:绩效考核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设计 第八章: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第九章: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第十章:激励理论综述 第十一章:委托代理理论在绩效与激励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薪酬管理(激励强度)null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期待合作愉快!!!0、引言:0、引言:讨论: 你们认为本课程结束,应该如何考核才能真实反映你学习本门课程的绩效?第一章 :绩效管理慨述第一章 :绩效管理慨述 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 绩效评价(绩效考评、绩效评估)是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可能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可见,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评价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一、绩效的涵义及其结构一、绩效的涵义及其结构1、绩效的涵义 : 学术界对绩效内涵的看法并不统一,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1)Bernardin等人(1984)的定义,他们认为,绩效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上生产出的结果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 2)Campbell,McCloy,Oppler和Sager(1993)提出的观点,认为绩效是员工自己控制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即过程与结果。 2、绩效的结构: 1)1978年Katz和Kahn提出的三维分类法 :(1)加入组织并留在组织中;(2)达到或超过组织对员工所规定的绩效标准;(3)自发地进行组织对员工规定之外的活动,如与其他成员合作,保护组织免受伤害,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建议,自我发展 等。 2)1990年,Campbell等人把绩效划分为8个独立的成分,即:工作特定的任务熟练程度;工作非特定的任务熟练程度;书面与口头交流的任务熟练程度;努力;遵守纪律;为团体和同事提供便利;监督与领导;管理。 3)Borman(鲍曼)和Motowidlo(莫托维德罗)等人把绩效分为任务绩效 和关系绩效。 2、绩效的特性: 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二、企业绩效的判定二、企业绩效的判定(一)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企业管理的整体观念 2)忽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人的六求:求职 求财 求官 求权 求名 求成 (22) (25) (28) (30-40) (35-45) 企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创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3)缺乏合适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人才 4)缺乏核心竞争力 5)企业规划是否采用了保龄球原则(二)企业绩效的来源(二)企业绩效的来源1、目前企业界有四种价值观: (1)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美国 (2)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创造和维持社会的和谐,即为了员工的利益而经营 -----日本、德国、瑞典 (3)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顾客( 如何理解?)。 (4)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适度与均衡。 -----美国(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 2、企业赢利模式2、企业赢利模式网络竞争:营销网络 人才竞争: 成本竞争: 品牌竞争: 服务竞争: 创新竞争: 3、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生产导向 产品导向 销售导向 营销导向 需求导向 4、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 1900年初:杜邦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ROI),主要考察企业投入资源与获取收益之间的关系; 1920年:Geffrey、Chandler H.Thomas Johnson 提出传统财务慨念,即利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时代; 1980年:质量控制(ISO9000/TQM/EFQM)-----以产品为导向的工业时代; 1989年:Keegan 、Eiler、Jones提出价值巨阵/成本和非成本,考虑企业内部与外部平衡的方法; 1990年后期:强调知识资产驱动、无形价值的管理; 1991年:Lynch R. 、 Cross K.提出战略度量和报告技术(SMART金字塔),实现跨部门度量; 1992年: Kaplan、 Norton提出平衡计分卡 1996年: Kaplan、 Norton把平衡计分卡发展到重视发展战略和经营活动上; 2001年:Neely A.D. 、Adams C. 、Kennerley提出绩效棱镜的慨念,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战略的制定、企业的流程、各种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三)企业绩效的层次(三)企业绩效的层次总体企业绩效 团队(部门)绩效 员工个人绩效(四)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 传统方法:(四)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 传统方法:(1)沃尔评分法:通过选取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净资产/资产、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帐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即确定财务比率的权重和标准比率,再结合实际的财务数据,就可得出企业绩效的总分值=权重*实际比率/标准比率之和。 (2)坐标图评价法:偿付能力与盈利能力两个指标来衡量 (3)雷达图评价法:企业的成长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生产性五个重要指标,而其每个指标又包含若干子指标以其与行业标准值相比较。 (4)杜邦分析评价法: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它将企业重点考察的财务比率层层分解,一直到最基础的财务数据。 (5)“A记分”绩效评价法:对企业不好的指标进行评价,将一些定性的指标定量化。 (6)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应大于流动负债 损益表:经营收益(=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费用))、经常收益(=经营收益-财务费用)为正,且当期收益(=经常收益-经营外收支净额)为正,表明企业经营正常 (7)相对值指标绩效评价法 企业安全率评价法: 财务比率诊断表:(四)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 现代方法:(四)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 现代方法:六西格玛(6σ)法: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寻找决定品质的关键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100万个产品只有3~4个次品的完美品质。 经济附加值(EVA)法:税后净营运利润-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 平衡计分卡法:财务指标、顾客满意度、内部营运、学习与创新 (五)组织最佳变革时机---卡兹(Katz)的组织寿命学说:(五)组织最佳变革时机---卡兹(Katz)的组织寿命学说:三、员工绩效的判定三、员工绩效的判定(一)员工个人绩效的影响因素: 勒温(Lewin)的场论: B:个人的绩效; p: 个人的能力和条件e: 所处的环境 (二)员工个人绩效的判定: 1、体力工作者的工作及其生产率 ------------泰勒 2、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及其生产率取决于如下六个主要因素---彼得.F.德鲁克 1)任务是什么? 2)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产率,同时要有自主性; 3)不断创新必须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 4)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持续不断的教导; 5)不只是量的问题,质也一样重要; 6)知识工作者必须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必须使知识工作者在有其它机会时,愿意为组织工作。 3、企业经营者管理工作的九大特性: 1)权力性;2)知识性;3)成果的无形性;4)效果的间接性; 5)随机性;6)创新性;7)二重性; 8)效益的滞后性 9)信息不对称性。(三)员工在同一岗位对企业的贡献年限---库克(Kuck)曲线:(三)员工在同一岗位对企业的贡献年限---库克(Kuck)曲线:(四)员工与企业的最佳配合---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四)员工与企业的最佳配合---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第二章: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章: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一、绩效管理的作用-----战略地位一、绩效管理的作用-----战略地位二、绩效管理的作用---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二、绩效管理的作用---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三、绩效管理是企业价值分配的基础(如图1)三、绩效管理是企业价值分配的基础(如图1)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 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企业家、 劳动 新经济时代:资本、企业家、 劳动、知识经营绩效述职报告体系;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以素质模型为基础的潜能评价体系; 以任职资格为基础的职业化评价体系; 以绩效循环为基础的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四、绩效管理是构建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工具四、绩效管理是构建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工具五、绩效管理是提升管理的有效手段:五、绩效管理是提升管理的有效手段:1)提高计划管理有效性; 2)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3)暴露企业管理问题。 第三章: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第三章: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绩效目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一、组织绩效一、组织绩效二、流程绩效二、流程绩效三、岗位绩效三、岗位绩效第四章: 绩效计划/目标管理第四章: 绩效计划/目标管理一、绩效计划的目的与内容 1、绩效计划是由管理者与员工根据既定的绩效标准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的过程。 2、绩效标准与绩效目标的区别: 绩效标准是针对特定的职务工作而言的,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应达到的各种基本要求,它反映了职务本身对员工的要求。 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绩效目标则是在绩效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员工现有的绩效水平,它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具体要求。 3、绩效标准的内容及对应的确定方式和绩效评价内容:4、绩效标准的特征4、绩效标准的特征(1)基于工作本身,即工作分析的结果; (2)体现的是工作执行情况可以接受的绩效水平(合格标准); (3)是一般员工可达到的; (4)是公开的,且是十分明确的; (5)由管理者与员工双方沟通协调并取得认同后再出来制定; (6)尽可能具体,并可衡量; (7)要有时间的限制; (8)绩效标准的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并没有固定标准; (9)绩效标准是可变的; (10)绩效标准应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5 、绩效目标设立的框架5 、绩效目标设立的框架二、如何确定绩效目标二、如何确定绩效目标(一)确定组织目标 企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企业经营成功的指标; 产品品牌形象等。1、企业业务重点与KPI[1]1、企业业务重点与KPI[1]1)常见的业务重点: 市场领先; 客户满意; 技术创新; 利润保证; 产品领先等。 2)KPI的确定方法:(1)基于企业愿景与战略的成功关键设计法 (2) 标杆基准法(Benchmarking) 以本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声望的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为基准,分析其绩效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本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 1、企业业务重点与KPI[2]1、企业业务重点与KPI[2](3)综合平衡记分卡(Banlanced Scorecard) (二)部门业务重点与KPI(二)部门业务重点与KPI1、按组织结构分解KPI(如图1) 2、部门业务重点与KPI设计模型(如图2)(三)岗位PI与关键行为(三)岗位PI与关键行为1、设计模型 2、如何设计?四、绩效目标衡量原则四、绩效目标衡量原则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基于时间的。 SMTABC:具体的、可衡量的、定时、可实现、以竞争对手为标杆、以客户为导向。 5W2H:WHAT、WHY、WHERE、WHEN、HOW、HOW MUCH SUMMIT:具体的、有用的、可管理的、具整合性的、有形的五、量化管理 五、量化管理 1、量化管理的作用: 美国的威廉.A.希曼和约翰.A.林格尔的研究表明:量化管理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密切相关,量化管理的公司,其3年的投资收益率为80%,而非量化管理的公司,其投资收益率为45%。 2、量化管理与绩效的关联:    量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战略落地;   量化管理有助于公司各部门协调一致; 量化管理加强了公司的预警和预测能力; 量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3、量化管理的误区: 测评与考核;    目标分解与捆绑; 指标与目标;     管理者与IT系统。第五章: 绩效辅导(沟通)第五章: 绩效辅导(沟通) 绩效沟通指管理者与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分享各类与绩效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一、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 沟通:交流信息、处理各类书面文件等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协调、人员配备和培训等; 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 成功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晋升最快的人; 有效的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业绩最好,下属最满意的人。二、绩效沟通特点与方法:二、绩效沟通特点与方法:1、特点: 1)主管辅导员工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绩效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支持员工达成出期设定的目标与计划;协调、调配相关资源,了解和监控目标实现的过程。 2)观察和辅导、收集、记录员工“行为/结果”关键事件或绩效数据。该数据提供绩校评价的事实依据;提供改进绩效的有力依据;有助于诊断员工的绩效;劳动争议中的重要证据。记录的原则: (1)  基于事实,经可能的描述事情的经过; (2) 语言简洁、扼要,突出重点; (3) 特定事实取向。 3)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 2、绩效辅导的方法: 定期的书面报告; 一对一正式会谈; 定期的会议; 走动式管理。三、绩效沟通技巧三、绩效沟通技巧1、沟通的过程 有效沟通过程包括七方面的基本要素: 沟通目的: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信 息 源:沟通行为的发出者 信息本身:信息数量、内容 媒 介:信息传递方式 接 收 者:要考虑听者的愿望 反 馈:体现听者的反应 环 境:沟通的物理环境及企业的软环境 2、建设性沟通 指建立在不损害、甚至改善和巩固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具有解决特定问题的作用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沟通。 1、 建设性沟通应坚持沟通信息的完全性和对称性原则,不要说话,说半句。 2、规范沟通行为的关键原则------三个合理定位原则: (1)对事不对人;(2)责任导向;(3)事实导向 3、积极倾听的技巧: (1)解释;(2)向对方表达认同;(3)简要概括对方表达的内容; (4)综合对方表达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 (5)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 大胆的设想四、绩效反馈四、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使员工了解自身绩效水平的各种绩效管理手段,是绩效沟通的主要形式。绩效反馈的最重要实现手段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心理学家认为,反馈是使人产生优秀表现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1、绩效反馈的类型: 正面反馈:针对正确行为的反馈(肯定、表扬); 负面反馈:针对错误行为的反馈(消极的批评,常含抱怨之词); 中立反馈:针对错误行为的反馈(积极的、建设性的批评)。 2、如何对错误的行为进行反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亨得利.文辛格对批评的研究发现,七个要素能够促进建设性的批评: (1)建设性的批评是战略性的; (2)建设性的批评是维护对方自尊的; (3)建设性的批评是发生在恰当的环境中的; (4)建设性的批评是已进步为导向的; (5)建设性的批评是互动式的; (6)建设性的批评是灵活的; (7)建设性的批评能够传递帮助信息的。3、如何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反馈3、如何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反馈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反馈应遵循如下原则: (1)用正面的肯定来认同员工的进步; (2)要明确地指出受称赞的行为; (3)当员工的行为有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反馈; (4)正面的反馈中应包含着这类行为可能对团队、部门乃至整个组织的绩效造成影响。 4、有效的自我反馈机制 有效的自我反馈是指在建立一套严格的、明确的绩效标准的基础上使员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标准对照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使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5、绩效反馈面谈5、绩效反馈面谈(一)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 (1)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达成共识; (2)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本阶段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促进员工改善绩效; (3)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4)修改或协商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 (二)绩效反馈面谈的前期准备 (1)管理者一方的前期准备: A: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设计面谈的过程(如何开场、让员工了解上一阶段工作情况); C:收集整理面谈中需要的信息资料。 (2)员工一方的前期准备: A:收集整理面谈中需要的信息资料; B:草拟个人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和下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计划等文件; C: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腾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绩效反馈面谈。 (三)绩效反馈面谈中注意事项 (1)坦诚相见;(2)耐心解释;(3)给员工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和机会; (4)充分激励员工;(5)不要怕承认错误;(6)形成书面记录。第六章: 绩效评价第六章: 绩效评价一、评价主体的选择一、评价主体的选择(一)原则: 1、评价内容必须基于评价者所掌握的情况; 2、对所评价岗位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3、有助于实现一定的管理目的。 (二)不同评价主体的对比(三)评价者的培训(三)评价者的培训1、评价者培训的目的: 统一认识,强化绩效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统一各评价者对评价指标、标准的理解; 使评价者理解具体的评价方法、表格和评价程序; 消除评价误差和偏见,避免评价者误区的发生; 帮助管理者学习如何进行绩效反馈和绩效指导。 2、绩效评价中易出现的问题: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由于整体印象而影响个别特征性评价的倾向) ; 逻辑推理倾向(logic error,由于对具有逻辑关系的评价要素进行评价时使用简单逻辑 推理造成的误差);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近期效应; 光环效应; 溢出误差(上一评价周期的结果对本评价周期的影响); 宽容化倾向(leniency tendency,评价者为爱护下属和避免引起评价争论而造成的); 完美倾向(strictness tendency,过分严格而造成的) ; 中庸之道(central tendency,中心化倾向); 好恶倾向(个人偏见); 轮流坐庄倾向、人际关系化倾向; 年龄、性别倾向,等等。3、评价者培训的的内容与实施方法3、评价者培训的的内容与实施方法(1)内容 评价者误区培训; 收集绩效信息方法的培训; 绩效评价指标培训 绩效标准的确定培训 评价方法培训 绩效反馈培训 (2)实施方法 评价者培训时机(刚刚到任、绩效评价之前、修改绩效评价办法之后、日常管理培训的同时) 实施的形式[课堂讲授、实战培训(案例)、培训总结]二、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二、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一)相关概念: 评价指标:评价因子或评价项目,其构成要素如下: 指标名称:评价指标内容的总体概括 指标定义:揭示评价指标关键可变特征的指标内容的操作性定义 标志:用于区别评价结果各个级别的特征规定 标度:用于揭示各个级别之间差异的规定。分为四种: (1)量词式,如:“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 (2)等级式,如:“优、良、中、差”等 (3)数量式,如:“1分、2分、3分、5分”等 (4)定义式,如:画表描述 如:评价指标:协作性 指标定义:与同事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 (二)对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二)对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内涵明确清晰 具有独立性 具有针对性(三)评价指标的分类(三)评价指标的分类1、按绩效评价的内容分类: 工作业绩评价指标 工作能力评价指标 工作态度评价指标 2、软指标和硬指标 软指标(专家评价):以主观评价就能得出评价结果的指标 硬指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学手段求得评价结果,并以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指标 软指标和硬指标:(1)工作业绩评价指标(1)工作业绩评价指标(2)工作能力评价指标(2)工作能力评价指标(3)工作态度评价指标(3)工作态度评价指标(四)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与依据(四)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与依据1、原则 目标一致性 独立性与差异性 可测性 2、依据 绩效评价的目的 被评价者的工作内容与绩效标准 取得评价所需信息的便利程度(五)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五)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职业资格要求,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该职位员工应具有的能力与条件,以此构成绩效评价指标) 个案研究法(从典型个案中导出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专题访谈法 经验总结法(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设计原则: (1)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 (2)少而精 2、设计步骤: (1)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库 (2)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 (3)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三、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三、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一)绩效评价方法 1、比较法 (1)排队法(ranking method),分为直接排序、交替排序。 优点:解决宽容化倾向、完美倾向、中庸之道问题; 设计与应用成本低,易于使用。 缺点:主观性强、随意性强,评价结果易引起争论; 可能造成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 无法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对员工行为引导不明确; 当员工绩效水平相近时,很难排序,容易发生晕轮效应。 (2)两两比较(排队法的另一种形式) 优点、缺点同上,适用于评选最佳员工; (3)人物比较法(将其他员工与特定的标准人物比较) (4)强迫分配法2 、量表法(根据各种客观标准确定不同形式的评价尺度而进行的)2 、量表法(根据各种客观标准确定不同形式的评价尺度而进行的)(1)图示量表法 (2)等级择一法 (3)行为锚定量表法 (4)混合标准量表法 (5)综合尺度量表法 (6)行为对照表法 (7)行为观察量表法3、目标管理法3、目标管理法优点:应用广泛,有效性高,公平性强,实用且费用不高;由于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有利于员工与管理者沟通。 缺点:目标的确定比较难; 比较费时 目标有时很难被员工接受 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 倾向于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绩效的实现 绩效标准因员工不同而不同,因而缺乏相互比较的基准4、描述法4、描述法(1)能力记录法 (2)态度记录法 (3)工作业绩记录法 (4)指导记录法 (5)关键事件法(二)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和选择(二)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和选择1、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2、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工作的特征(工作的程序化程度、独立性程度、工作环境的变动性程度) 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成本 制度实施的最终目的 企业文化 员工接受的程度讨论讨论谈谈你对公平的理解,应如何解决? 如果老总的亲信考核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作为上司的你应如何处理?第七章 绩效考核制度设计 一、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七章 绩效考核制度设计 一、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1、公开与开放的原则 2、反馈与修改的原则 3、定期化与制度化的原则 4、可靠性与正确性的原则 5、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二、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二、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基本内容 绩效管理制度一般应由总则、主文和附则等章节组成,并包括以下内容: 1)慨括说明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原因、重要性和必要性; 2)对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绩效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4)对各类人员绩效考评的方法、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绩效考评的类别、层次和考评期限; 6)对绩效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统计口径、填写方法、上报期限,以及对考评结果偏差的控制和剔除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做出明确规定; 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年度绩效管理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 9)对绩效考评中员工申诉的权利、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对绩效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相关问题做出必要说明。 2、基本要求: 1)全面性与完整性;2)相关性与有效性;3)明确性与具体性;4)可操作性与精确性;5)原则一致性与可靠性;6)公正性客观性;7)民主性与透明性三、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方法三、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方法1、影响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的因素 1)企业文化:职能型工作文化强调明确的组织结构与职责,绩效考核更注重结果;流程型工作文化强调以顾客为导向。 2)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绩效考核制度不同。 3)绩效考核的目的。 2、方法---------分类分层考核体系 分类(按工作性质 ):技术、管理、营销、事务等; 分层(按职位职级 ): 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 中层管理者:“把事做正确” 基层管理者:“正确地做事” 如何理解? 3、考核等级及其优缺点: 五级:杰出(S)、良好(A)、标准(B)、一般(C)、需改进(D) 四级:杰出(S)、良好(A)、一般(C)、需改进(D) 三级:优良(A)、标准(B)、不足(D) 第八章: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第八章: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强有力的组织和责任体系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成功实施绩效管理要诀: 技术:绩效目标体系、绩效管理程序和方法、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组织:组织责任体系。 人 :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与支持;其他各级管理者的对于绩效管理理念、方法的掌握和推动。 环境:企业文化、组织氛围、绩效结果的挂钩第九章: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第九章: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一、绩效改进计划 1、内容 2、执行情况 二、绩效评价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运用 1、员工分配 2、招聘决策 3、人员调配 4、人员培训与开发 培训评估:效益差额法(培训后与培训前的差)第十章: 激励理论综述 第十章: 激励理论综述 1.1 管理学对激励问题的研究 1.1.1 早期的激励理论 泰勒所首创的科学管理的激励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透过工作的研究与设计,来协助工人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进而取得最大的物资酬劳。该理论说明了:①激励是有选择性的;②激励是有时效性的;③激励的复杂性和能动性。 1.1.2 现代的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或保障的需要、社会(归属和获取别人认可)的需要、尊重(内部尊重、外部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 null(3)阿德弗尔的ERG理论: E、R、G分别代表生存(Existence)、关系(Relatedness)、成长(Growth)三词。ERG激励理论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压缩为这三个层次。ERG理论假设激励行为是遵循一定的等级层次的,这类似于马斯洛理论,但二者又有两个重要的区别:首先,ERG理论认为在任何时间里,多种层次的需要会同时发生激励作用;其次,ERG理论明确提出了“气馁性回归”的概念,它认为如果上一层次的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的话,个人就会感到沮丧,然后回归到对低层次的追求。ERG理论较之马斯洛的理论相对更新,更有效地解释了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4)弗鲁姆的效价-期望理论 : 动力(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5)波特—劳勒模型:1.1.3 当代激励理论 1.1.3 当代激励理论 (1)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人在工作环境中有三种主要的动机或需要。即:①成就的需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②权力的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③社交的需要: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愿望。 麦克莱兰提出了四种方法来增进个人的成就需要:第一,以成功的人士作楷模;第二,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成就反馈;第三,改变自我观感;第四,控制遐想。麦克莱兰的研究还发现,权力需要对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结果/投入(自己)=结果/投入(他人) (3)归因理论与轨迹控制 null(4)主管人员激励理论 在主管人员的激励和报偿问题方面的杰出专家之一佩顿(Arch Patton),找出了一些他认为对主管人员特别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些因素是:①工作的挑战性;②地位;③取得领导身份的强烈愿望;④竞争的鞭策;⑤恐惧;⑥金钱。 (5)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激励理论: 1.1.4 管理学的激励理论小结 1.1.4 管理学的激励理论小结 1.1.5 激励理论的新发展 1、对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研究现在多从物质激励角度进行分析,而忽视了精神激励,更没有进行组合激励研究。 2、对普通员工激励的研究较多,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研究较少;对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激励研究较多,对企业外部宏观层面的激励研究较少。 思考:激励理论对绩效薪酬的影响?第十一章 委托代理理论在绩效与激励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委托代理理论在绩效与激励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委托—代理理论是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的,也被认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及企业内部科层结构之间形成了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可能不一致及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委托人无法准确观察代理人的行动,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关系是作为一种契约关系,是一个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或一些人)为他们的利益而行事,并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如果相互关联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那就有理由相信代理人就不可能总是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委托人为了限制这种利益的偏离,必须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代理人的积极性。在某些情况下,委托人发现支付一些资源(担保成本)给代理人,将会使代理人不采取损害委托人行动,或者,如果代理人采取与委托人一致的行动,委托人会给予适当的补偿。然而,一般来看,对于委托人或代理人来说,在零成本条件下,确保代理人作出对委托人而言的最优决策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数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总要支出正的监督成本和约束成本,而且,代理人的决策和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之间总会有一些偏离。这种偏离导致的委托人的效用水平下降的货币量,也是代理关系的成本,詹森和麦克林称之为“剩余损失”。法马和詹森[70]认为从事管理人员的代理成本和承担风险的代理成本的不同是决定可供选择的组织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两个经典的博弈模型1、塔克的“囚徒困境”模型警察与小偷的故事: 假设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闯民宅被警察抓住,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房间内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察给出的政策如右表。 (抵赖,抵赖)---帕累托最优 (坦白,坦白)---占优战略均衡2、智猪博弈模型 一个猪圈里养着两头猪,在猪圈的一端放置一个猪食槽,另一端安装一个安钮,它控制着猪食的供应量。 假定:按一下安钮,就有8单位猪食进槽,但按动安钮需支付2单位成本; 若大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吃到7单位食物,而小猪仅能吃到1单位食物;若小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和小猪各吃到4单位食物;若两猪同时到达食槽,则大猪吃到5单位食物,而小猪仅能吃到3单位食物;假定:小猪是理性的,则会选择“等待”, 而大猪也是理性的,它预测小猪会选择“等待”, 则大猪会选择“按”。第十二章 薪酬管理(激励强度)第十二章 薪酬管理(激励强度) 薪酬:个人参与社会劳动所获得的报酬(组织对个人的劳动付出的报酬或补偿) 薪酬管理:是企业工资的微观管理,是企业在国家的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 一、薪酬的构成:一、薪酬的构成:1、基本薪酬:正常劳动的报酬(基本工资)1、基本薪酬:正常劳动的报酬(基本工资)2、辅助薪酬:对基本薪酬的辅助,基本薪酬无法直接体现的部分。2、辅助薪酬:对基本薪酬的辅助,基本薪酬无法直接体现的部分。内容: 特点: a、对基本薪酬起辅助作用,是基本薪酬的动态补充 b、形式、数量灵活多变,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3、员工福利:基本薪酬和辅助薪酬的重要补充3、员工福利:基本薪酬和辅助薪酬的重要补充(1)福利形式: (2)特点: a、滞后性:延期支付; b、公平性; c、避税性:避税的功能; d、选择性:从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选取; e、动态性。二、影响薪酬的因素二、影响薪酬的因素三、相关薪酬理论三、相关薪酬理论1、生存工资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经济学家): 工资=劳动力的自然价格 自然价格: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在生产的最低费用 亚当·斯密认为:工资↑> 自然价格,人口↑→ 劳动力供>求 → 工资 ↓ 工资↓< 自然价格,人口↓(饥饿) → 劳动力供< 求 → 工资 ↑ 大卫·李嘉图认为:工资存在两条线,即自然价格线和市场价格线,市场价格 线始终围绕自然价格线波动,称之为薪酬之率 。 缺陷:不能解释同一地区或国家的工人之间的薪酬有差异 2、工资基金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经济学家): 工资=老板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这种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若在一定时期内就业人数↑,则薪酬↓,反之就业↓,薪酬↑。 缺陷: (1)薪酬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不符合事实 ; (2)劳动力数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3、边际生产力理论---克拉克(美国经济学家, 19世纪70年代) 3、边际生产力理论---克拉克(美国经济学家, 19世纪70年代) 工资=最后雇佣那个工人所带来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效益) =老板获利最大时,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生产率(收益率) 原因: (1)效用:适用性 (2)边际效用:每增加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投入所带来的效用随投入数的增加而不断递减是一条客观规律。 优缺点: ⑴工资等于资本家获利最大时,最后雇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价值; ⑵将薪酬同生产连系起来了,生产率提高,薪酬就增加; ⑶工资只取决于老板,工人是被动的; ⑷仅适用于长期薪酬理论的解释; 何时需要增加人员?4 、均衡价格论---马歇尔(经济学家,美国, 20世纪初)4 、均衡价格论---马歇尔(经济学家,美国, 20世纪初)薪酬(工资)=劳动力供求平衡时的价格 理由:1)需方(老板),薪酬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它呈递减趋势; 2)供方(雇员),薪酬取决于: 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养家糊口、培训、教育费用) b、劳动力的负效用或闲暇效用; 3)上述两者呈相反关系,最后平衡于交点。 解释: 1)薪酬取决于供求双方力量对比,这是完全竞争,雇主是强者,工资通常很低; 2)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最后收敛于一点; 缺陷:适用于短期薪酬解释。W05 、谈判工资论---庇古(英国经济学,20世纪中叶) 5 、谈判工资论---庇古(英国经济学,20世纪中叶) 工资=劳资双方力量的对比 =等于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的结果 运用过程: 1)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总希望工资越低越好。但他有一个工资的接受范围; 2)工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总希望工资越高越好,但也有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3)资方的最后工具(手段)是关闭工厂,工人的最后手段是罢工,资方权衡增资与关门的得失而让步,工人则权衡自己的忍受力而退让。最后达到妥协线(成交点) 解释: 1)均衡论是市场经济完全竞争的反映,谈判薪酬论,反映市场中不同主体的力量对比,它取决于市场均衡之处的交涉与权利斗争。 2)集体谈判在我国的局限性。工会不健全,宪法不允许。 3)适用:确定短期工资的最好理论,与边际生产力工资论有深厚的内在联系。 4)劳资双方力量始终不对称,劳弱资强。立法应支持弱者。6 、效率工资论--- Akerlof,Stigliz等(20世纪70年代 末到80年代初中期)6 、效率工资论--- Akerlof,Stigliz等(20世纪70年代 末到80年代初中期)薪酬可作为增进利润的有效手段,即提高工资可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理由: 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力图通过降低薪酬以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雇员追求利润最大化,力图提高工资来达到自身目的);其实提高薪酬也可能增加利润。”如果增加△W↑< △f↑(效益、利润),即可达到,只有△W↑> △f↑, 才可能降低利润。因为薪酬有增值性,往往是△W↑,带来△f↑↑。 解释: 为何提高薪酬可带来生产效率提高呢?原因有四,即薪酬通过刺激效应、递向选择效应、劳动力流动效应和社会理论效应发生影响的结果。 1)刺激效应:高于其他企业的薪酬,可增大被解雇劳动力的收入损失,从而劳动者尽心尽力。 2、递向选择效应是指工人的生产率与其愿意接受的保留薪酬成正比。如果某企业降低薪酬,求职者平均生产率将随之降低,导致高生产率工人离职。 3、劳动力流动效应是指辞职率增加,增加雇佣和培训成本。 4、社会伦理效应是指如提高薪酬,就能通过工人的公平观念和回报观念而提高努力程度,从而提高生产率。7 、分享经济论---魏茨曼(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7 、分享经济论---魏茨曼(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将员工薪酬与老板企业经营的效益指示挂起钩来 (例:拿出利润的一定百分比,分给员工,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 为治理失业严重而提出的薪酬改革理论。 1)抑制了“滞涨”。因员工收入与利润挂钩,对老板始终有利,多了人,就多了收益,不再解雇员工,失业问题得到抑制。 2)员工积极性增长。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提高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感,更关心企业。成了群体激励计划。 3)改善了劳资合作关系。员工士气提高,旷工率下降,彼此合作意向加强。劳资沟通了关系。四、薪酬制度设计四、薪酬制度设计1、原则: 1)公平性原则------------劳酬对等; 2)竞争性原则------------外部劳动力市场; 3)激励性原则------------ 效率优先; 4)经济有效性原则------企业的支付能力; 5)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规定。 2、策略:3 、薪酬福利政策的策略组合原则3 、薪酬福利政策的策略组合原则表1:报偿策略与员工年龄层次的关系表2:报酬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4、企业薪酬制度的制定与实施4、企业薪酬制度的制定与实施(1)企业工资制度制定的方法: (2)企业工资制度制定的程序:(3)确定工资等级(3)确定工资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同学们一学期以来的支持与理解! 祝你们好运!谢谢同学们一学期以来的支持与理解! 祝你们好运!
本文档为【绩效管理与激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950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8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2-11-28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