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举报
开通vip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 5期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 Y OF CHINA No. 5 � 2003 [收稿日期] � 2003�06�19 [作者简介] � 王英津( 1969- ) , 山东淄博人, 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研究人 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王英津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 � [摘 � 要] �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 其...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 5期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 Y OF CHINA No. 5 � 2003 [收稿日期] � 2003�06�19 [作者简介] � 王英津( 1969- ) , 山东淄博人, 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研究人 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王英津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 � [摘 � 要] �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 其对立性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 的反比例关系和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 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两者对立性和 统一性的基础和根源,表明两者关系的实质是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及其历史演变表明,两者的关系通常呈现出三大规律性特点,即政治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 政治权力的范围日 趋缩小;两者关系日趋法制化、明晰化;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的关系 及其规律性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政治权力;政治权利; 权力;权利 � � [中图分类号] � D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0�5420( 2003) 05�0091�08 � � 围绕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关系问题, 学 术界曾进行过广泛的探讨,也取得了许多有益的 成果。然而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 鉴于此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密切相 关,为探索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和路径, 本文 从政治学与宪法学相结合的视角, 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对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性与统一 性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性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 含义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一般认为,政治权力 ( Polit ical Pow er)是政治主体支配和控制政治客 体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而政治权利 ( Polit ical Rights)则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身份 或资格。从根本上说, 权利是人们所固有的。人 们在实现其各种利益的过程中, 常常产生各种冲 突。人们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保障自己的权利, 便希求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以便控 制冲突, 保障权利,这样,政治权力就适应社会的 需要而产生了。正如恩格斯所说, 政治权力是从 �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 [ 1]。因此,政治 权力一旦产生,便具有�公共权力�的性质,它被冠 以国家权力、政府权力的名义和形式。但是,这种 以�公共权力�形式出现的政治权力却常常被滥用 为�私权力�,这是因为:首先, 在其现实性上,政治 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个人的性质。国家、政府、 公共权力本身不过是抽象的存在, 代表国家以政 府名义行使政治权力的终极主体都是具体的个 �91� 人。当人们说国家和政府在行使政治权力时,实 际上就是这些具体的个人按照某种方式在行使政 治权力。政治权力的行使往往受到掌权者个人利 益的影响, 甚至出现掌权者利用公共政治权力来 为个人谋私利的现象。其次, 根据近代的人民主 权学说,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但人民由于人口众 多,不可能直接地、经常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而只 能将本源上属于自己的权力委托给人民选举产生 的政府,即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这种体制最 直接的结果就是在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人民)与国 家权力的行使者(政府)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分 离,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常常�引起政治失控 � � � 政治权力不是按照其所有者的整体意志,而是凭 着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运行, 以至出现政治 异化 � � � 政治权力在运行中发生异变,权力的行 使不利于权力的所有者或偏袒部分所有者�[ 2]。 以上因素, 常常使得一部分政治权力蜕化为社会 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侵害人们的政治权利, 这样 一来,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便产生了对立。在现 实政治中,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性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 1.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 在政治实践中,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争夺 或获取往往要通过斗争的形式, 这常常给人们造 成一种假象,即斗争似乎可以创造出政治权力或 政治权利。事实上, 斗争不会也不可能创造出任 何的政治权力或政治权利,因为新的政治权力或 政治权利能否增加, 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活 动能否增殖社会资源。所谓的通过斗争争取、获 得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从根本上说,只能是政治 权力与政治权利转移、转化和配置比例的重新确 定,充其量只能是通过斗争以某种方式更加合理 地划分与配置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而已。一般说 来,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社会的 政治权限总量(即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之和)是一 个定量;如果没有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和基于这种 发展而形成的社会资源的较大增长, 一个社会的 政治权限总量就不会有任何增加。在这种情况 下,政治权利的扩张只能以相应的压缩政治权力 来实现;反过来,政治权力的扩张也只能以相应地 压缩政治权利来实现。换言之, 两者在权限划分 与配置上的数量关系是反比例关系, 即如果国家 行使的政治权力在政治权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 大,则公民行使的政治权利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反 之亦然。正如斯宾诺莎所说: �每个公民或臣民拥 有的权利越少,国家权力就越大。�[ 3]需要说明的 是,如果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了社会财富的较 大增长,社会政治权限的总量就必定有所增加;在 这种情况下,两者并不必然地呈现出反比例关系, 有时可能会出现两者同时增加的情形, 有时可能 会出现一方增加而另一方并不减少的情形。 2.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 即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 这种制约通常表现 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权力制约权利�模式,另一种 是�权利制约权力�模式。具体分述如下: ( 1) �权力制约权利�模式。这种模式分为两 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没有异化的政治权力对政治 权利的制约。由政治权利转化而来的政治权力, 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和自身的运作模式, 政治权力 一旦形成, 它� 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支配力量�[ 4]。 即使在政治权力没有异化的情况下, 也必定会产 生它对政治权利的制约。另一种情况是异化后的 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利的制约。异化后的政治权 力,必然成为政治权利的异己力量,从而不可避免 地对政治权利进行侵害。后一种情况前面已有所 论,此不赘述。这里仅对前一种情况做进一步的 分析。在近代以来的社会里,国家大都要通过宪 法和法律来明确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和制约政治权利行使。主要 表现在:第一, 对政治权利行使目的的制约。政治 权利的行使只能出于善意, 而不能出于恶意。怀 着恶意去行使政治权利, 必将受到国家的惩罚。 第二,对政治权利行使程度的制约。即政治权利 的行使一定要适度,而不能过度。如果行使政治 权利过度, 通常会使政治权力所保护的他人合法 权益和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第三, 对政治权利行 使范围的制约。当一定范围的权利被赋予后,就 意味着告知了公民只能在该权限范围内行使, 超 越该范围便是越权。第四,对政治权利行使方式 的制约。政治权利的行使方式必须合法,违法行 使政治权利,则是国家所不允许的。 ( 2) �权利制约权力�模式。政治权力是基于 人民权利的基础上产生的,人民的权利是政治权 力的本源, �人民是权力的惟一源泉�和�原始权 威� [ 5]。权力被看做是权利的衍生物, 这种来自 �92� 于权利的权力必然受制于权利。在不同性质的社 会里, 政治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制约程度也是不同 的,在近代以前的专制社会里,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是相当微弱的。权利对权力约束机制的形成是在 近代以后, 并且这种制约主要是通过许多中介来 实现的,包括: 第一, 法律。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大 都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的职 权,以及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程序。宪法 和法律是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依据。第二, 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主要包括选举制、考任制和限任制。 如选举制,被选举人受到选举人的制约,在正常情 况下, 那些违背选举人意志的人自然不可能被推 上一定的职位。选举结束后, 选举人仍然通过监 督被选举人的行为,对被选举人进行制约。考任 制受到一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制约, 不达标者不可能被录用。 限任制在任职时间上受到限制, 年限一到公民再 另行选择自己合意的人出任官职。第三,社会舆 论。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它对政治权力 的制约�有着其他形式不可能替代的作用�[ 6] , 它 通过舆论载体 � � � 报纸、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 品、刊物、图书、网络等工具,可以把政治权力的逆 向运行及时向社会曝光, 让社会批评监督。西方 对新闻舆论有�第四种国家权力�之称。第四, 代 议机构。在西方, 有人把代议机构看做是人民控 制政府的根本途径,看做是法治的支柱。从目前 各国的政治运行机制来看,代议机构作为表达民 意的机构, 通常对政治权力有着强有力的监督。 第五,政党、群众团体和各种利益集团。西方政治 哲学认为,在国家和公民之间,并不是一个空旷的 地带, 而是充斥着政党、群众团体和各种利益集 团。这些团体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充当公民影 响和控制政治权力的桥梁。 二、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统一性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之间除了具有对立性的 一面外,还具有统一性的一面。这种统一性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相互依存 ( 1)政治权力是实现政治权利的前提和保障。 政治权力是基于实现和保障政治权利而产生的, 因为个体的力量是很微弱的, 不足以保护自己的 权利,不足以消除权利行使所遇到的障碍,不足以 保证自身利益的实现。公民为了实现自身的利 益,就结成特定的政治力量,通过这种特定的政治 力量,去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从而获取政治权力 并依据它来实现并维护自身的利益。政治权力的 形成和政治统治的确立,是公民获得政治权利的 政治前提。社会成员间政治权利竞争的关键是对 政治权力的获取和控制。政治实践也证明,只有 在政治权力的保障下, 社会才能保持一定的政治 秩序,使政治权利的实现获得稳定的环境;政治权 利主体才能保障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资格; 社 会政治生活才能按照特定的法律规定、制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程序规范进行,从而保证政治权利按照这些规范 予以实现。如果没有政治权力的保障,政治权利就 无从实现。反过来,如果政治权力的运行偏离了保 障政治权利的宗旨,政治权力便会得到改造。 ( 2)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的基础和源泉。根 据近代民主理论,权利是人民所固有的,权力是人 民授予的。就两者的关系而言, 权利更具有本源 的意义。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 政治权力来源于 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 是人民权利让渡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 最初产生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权 力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统 治阶级为了把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 内和调整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人民的政治权力 是从哪里来的? 唯物史观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人民的政治权力最初来源于人民的革 命的社会权力。简言之,人民的政治权力也是来 源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 3)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实现在一定场合 下互为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治权利的实 现依赖于政治权力的保障。当公民个体行使政治 权利时,可以自己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 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这后一种权利的行使, 对他人来说仅表现为一种要求。如果他人有实施 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而拒不履行时,公民个 体则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请求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强制他人履行。这 样,政治权利就借助于政治权力的强制力而得到 了实现。第二, 政治权力的实现常常借助于政治 权利的行使。现实政治中的代议机关, 大都具有 提案权和质询权等政治权力, 但是这种政治权力 �93� 必须借助于议员或代表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对提案 权或质询权等政治权利的行使, 才能形成并发挥 作用, 如我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对国务院的 质询权,这种质询权属于政治权力。但这种政治 权力并不能自行发挥作用,只有行使政治权利的 全国人大代表对国务院行使质询权(属于政治权 利)的人数达到法定数目时,才能形成全国人大常 委会对国务院的质询权,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 质询的政治权力只有借助于公民进行质询的政治 权利才能实现。 2�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相互转化 ( 1)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利的转化。这种转化 主要有两种方式, 即主动式转化和被动式转化。 主动式转化是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利的方向转化和 回归, 是指在既定的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划分 与配置基础上,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社会不再需要的政治权力加以削减, 使其转化 为政治权利或社会权利。这种方式正反映了马克 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国家回归社会并与社会相 统一的历史趋势。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政府、 大社会�改革以及村民自治改革,都是主动式的由 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利分化、转化的过程。被动式 转化是指由于公民为扩大其政治权利而不断进行 各种形式的斗争, 迫使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向公 民�返还�权力。这样便使一部分本来由国家行使 的管理社会的政治权力, 而改由公民来行使。随 着权力行使主体的变化,权力的性质也发生了变 化,即由政治权力转化成政治权利了。 ( 2)政治权利向政治权力的转化。这种转化 通常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和中介来进行。从政治运 行的现实来看, 在专制社会里,由于缺乏这种转化 的机制和中介, 故而政治权利很难或很少向政治 权力转化;但在民主法制社会里,公民个人以选举 等形式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的政治权利委托给自己的代表, 当所有公民委托 给代表的政治权利在代议机关中通过合法的程序 集中起来并达到法定数量的时候, 这些占有多数 票的政治权利便转化成了政治权力。当政治权利 被公民依法掌握和运用时,它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但当它所表达的意志一旦通过代议机关确认后, 它便转化为国家意志,从而具有了强制执行力,然 后分别由中央和地方以及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 掌握和运用。这便意味着政治权利在权能上发生 了变化,即由一种非强制性的参与资格转化成了 一种强制性的制约力量, 即政治权力。另外,由于 两者的界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 下为政治权力的东西, 在另一种条件下也可能为 政治权利,并且两者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如解 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在革命根据地体现 为政治权力,而在国民党统治区就体现为一部分 的政治权利,因为共产党当时没有掌握政权,故而 不能掌握和控制政治权力。但是, 通过斗争,当时 的国民党被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并承认共 产党有从事一定宣传组织工作的政治权利;共产 党所争取来的这些政治权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便转化为领导全国的政治权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 相互转化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 而是一个无 限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这是因为,两者转化的依 据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变化及其所导致的自 身需求的新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 步,公民个体大大增强了其应付自然或社会的能 力,这反映到政治领域里来,就是公民个体的当家 作主意识日趋强烈, 因而公民个体对政治权利和 自由的需求也愈加强烈。这时, 如果国家仍维持 建立政权之初的权力 � 权利模式, 显然无法满足 社会的需求, 因此,必须按照社会需求, 使政治权 力向政治权利不断分化、转化。 三、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 实质及规律性特点 研究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不仅要关 注其对立统一的外在状态,更应关注其对立统一 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性特点。 1�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基础与根源 在现实政治中,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本身往 往不是人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而只是为了实现 某种特定利益的手段。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曾经 指出,政治权力是�一个人为了取得某种未来具体 利益的现有手段� [ 7]。美国政治学家卡尔�多伊 奇也认为, 政治权力是 � 获得其他价值的工 具� [ 8]。政治权力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 �工具性�上,它在行使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某种预 �94� 期的价值目标。政治权力主体争取政治权力,其 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对于社会资源、财富、价值和 权力的分配权, 使这种分配符合自身的愿望和利 益。政治权利虽然表现为某一政治权利主体进行 某种作为或不作为、接受或拒绝接受某种作为或 不作为的资格, 但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这种资 格可使政治权利行使者获得某种利益。公民之所 以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最终目的也 是想使利益分配有利于自身。因此, 不论是政治 权力还是政治权利, 都指向一定的利益, 都是�对 利益所享有的资格� [ 9] , 都是获取利益的手段或 工具。因而,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即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具体说来如下: ( 1)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对立性是政治权 力与政治权利对立的基础和根源。这是因为:第 一, 利益目的的冲突决定了其实现手段的对立。 即利益资源总量的相对有限性, 决定了公共利益 与个体利益的冲突, 进而决定了其实现手段 � � � 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对立。在一个特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作为利益实体的社会资源总量是一 个定量,并且这个定量远不能满足整个社会不同 利益主体的需要。这样,社会中的不同利益主体 之间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然发生矛盾和冲突。 当不同利益主体间发生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关系 而又无力摆脱时, 为了使物质利益相互冲突的阶 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一种 源于社会内部但又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旨 在缓和冲突并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内的力量 产生了,这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就是国家权 力,即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公共利益的总代表, 但它是以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而存在的。对 于个体利益主体来说,他们�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 的特殊的、对他们来说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 符合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 这种共同利益是�异 己的� 和�不依赖� 于他们的��另一方面,这些始 终真正地同共同利益和虚幻的共同利益相对抗的 特殊利益所进行的实际斗争,使得通过国家这种虚 幻的�普遍� 利益来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 要�[ 10]。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就这样形成了。这表明,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之 间的对立与冲突的消灭,必须以结束社会资源的 相对有限状态从而结束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现 实生活层面的矛盾为前提。第二, 权限扩张本能 相互冲突。现代生物社会学认为, 作为社会的动 物,人同时具有社会性与动物性。尽管这两种属 性在人的身上表现为截然对立的状态, 但是,这两 种属性之间有着不可否认的内在联系, 人类同时 接受社会规律和生物规律的支配。�在对待权力 的态度问题上, 虽不可忽视外界环境与社会心理 因素的作用,但就其更深层的方面来分析,还交织 着人的生物因素。�[ 11]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从诞生 之日起就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可遏制的自我保存、 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本能欲望。历史唯物主义 也认为,物质财富的追求和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任何社会成员都有追求更优越的物质生 活条件的本能, 因为更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更有 利于社会成员的生存; 而掌握政治权力无疑会大 大改善掌权者的物质生活条件, 所以任何社会成 员总是设法取得、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本性中内蕴的自然本性和生物 因素, 政治权力总有一种自我膨胀和不断扩张的 趋势。�它总有着一种越出它自己的范围而发展 的本能倾向��和一种特殊诱惑。权力总倾向于 增加权力��它喜欢自己是一个目的而不是手 段。�[ 12]所以,人们追求政治权力的欲望, 常常体 现着人的生物因素与经济因素及其他各种因素的 综合作用。政治权力的本能扩张, 势必会侵犯政 治权利的范围界限, 而同时公民也总有一个不断 扩大其政治权利以获取更多利益的本能欲望和需 求。在社会的政治权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两者 由于本能的驱使都有扩张的欲望和行为,从而导 致了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冲突和斗争。 ( 2)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性是政治权 力与政治权利统一性的基础。公共利益以个体利 益为基础和前提,它�实质上是个体利益在一定社 会标准下的有机组合, 是具有扩张倾向的个体利 益有序协调、融合的结果� [ 4] ( P68)。公共利益是个 体利益的一般存在形式和保障手段, 它们是内在 相通、根本统一的。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相互依 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 是政治权力与政 治权利统一的基础, 也是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的客观依据。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在现实社会中 的相互转化,只是社会利益在公民与国家之间分 配比例的局部调整或一定程度波动的政治表现。 �95� 以上分析表明,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实质 上是利益基础上的矛盾关系, 两者的对立统一不 过是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 2�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历史演进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统一关系贯穿于 阶级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都是历史的范畴,其产生和发展都与阶级、国家的 产生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原始社会 里,由于还没有产生公共强制机关,也就无所谓政 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之分。那时的权利不具有政治 的性质,它只是以社会权利的形态存在并为全体 社会成员所平等享有。但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 政治权力的产生, 权利才具有了政治意义并逐步 从政治权力中分离出来。但是, 这时期的政治权 利只为统治阶级所享有,所谓的政治权力与政治 权利的划分与配置也只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 的,被统治阶级几乎与政治权利无缘。如古希腊 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曾认为,政治 权利的分配应以人们具有的门第、自由身份或财 富为依据。在中世纪的欧洲,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 利都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并成为教会推行宗教 统治的道德法令。可见,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基于经济和政治优势, 几乎拥有一切政 治权力, 一般社会成员基本上不享有政治权利。 尽管那时也有�公民�,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而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政治 权利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它直接导源于资 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统治 的需要。17、18 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 资产阶 级把摆脱封建桎梏和消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作为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于是创立 了�人权学说�, 从争取人权、民权、参政权和自由 权开始,进而向君主和贵族抗争赢得政权,从而成 为政治权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主要表现 在:第一, 这时期的政治权利不再局限于统治阶级 内部进行分配, 而是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 间进行分配; 第二,在这以前的剥削阶级社会里, 人们所固有的政治权利全部或部分地被剥夺了, 使政治权利淹没于政治权力之中并处于萎缩状 态。到了资本主义时期, 通过斗争、革命又全部或 部分地夺回了这些权利。为了保障这些夺回的权 利,防止其被重新夺走,就用宪法的形式将其固定 下来。随着政治权力的所有权与行使权的分离, 部分政治权力逐步转化为政治权利并重新回到公 民的手中。考察资本主义社会里公民政治权利的 范围, 可以清楚地发现其比以前社会里政治权利 的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来,许多国家的公民政治权利范围日趋扩大,法 律对政治权利的规定也越来越细, 形成了有机的 政治权利体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权力却 日益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尽管资本主义社会是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具有较 大的进步意义,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往 往以财产、教育程度、性别、种族、居住年限等各种 条件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的建 立,标志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又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对 政治权利也有某些必要的限制, 但在社会主义的 权能结构中逐步扩大政治权利比重、降低政治权 力比重的历史追求的价值是必须肯定的。[ 13] 3�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规律性特点 基于以上对两者关系的实质分析和历史考 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互动 关系中,一般存在着以下规律性特点: 其一,公民政治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而国家 政治权力的范围日趋缩小。 政治社会的发展证明,自奴隶社会以来,随着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权力日益集中,在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逐渐达到其最高点, 形成以专制君 主制为典型和顶峰的个人独裁制。自资本主义社 会后,政治权力开始进入渐进、曲折但又永不停止 地向政治权利转化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政治 权利在权力 � 权利结构中的比重日益递增, 直到 共产主义社会,一切政治权力都将完全转化、回归 为政治权利, 进而失去其政治性质, 成为社会权 利。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强调政治权力日趋萎缩 直至消失,并不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不存在 权力和权利了;而是说,那时不再存在阶级社会中 具有政治性质的权力和权利了。换言之,作为阶 级统治的政治权力不存在了, 但作为社会公共管 理的权力仍然是存在的;作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 管理的政治权利不存在了,但作为公民参与社会 公共管理的权利仍然是存在的。这与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论所揭示的未 �96� 来社会的情形是异曲同工的。 其二, 两者的关系及其界分日趋法制化和明 晰化。 在近代以前的专制社会里, 君主和国家是不 可分的,政治权力的扩张没有法律的限制,因而政 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界限范围相当模糊且不确 定。但近代以后, 两者的界限在其现实性上由模 糊走向明晰、由不稳定走向稳定,法律在两者关系 的调整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宪 法的产生及其在政治实践中的作用 � � � 人民用宪 法或法律把通过阶级斗争取得的政治权利固定下 来,防止其再被夺走。这样,宪法和法律就成了公 民权利的保障书,为此,列宁说: �宪法就是一张写 着人民权利的纸。�[ 14]概而言之, 宪法从根本上、 原则上划分并维护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界限, 并依此调整两者的关系,从而使两者的关系的日 趋具体化、清晰化、法制化和稳固化。 其三, 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平衡过 程。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权限划分与配置必须 与一定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 应。若划分与配置得较为科学、恰当,那么社会的 权力 � 权利结构就相对平衡, 社会秩序就相对稳 定;反之, 若划分与配置得不科学、不恰当,那么社 会的权力 � 权利结构就不平衡,社会秩序就动荡、 混乱。一般说来, 两者的关系需要维持一个平衡 点。打破这个平衡点, 往往会导致社会的权力 � 权利结构走向畸形。如果政治权力的比重过于扩 大,社会易于导向专制;如果政治权利的比重过于 扩大,社会易于流向无政府状态。两者相互作用 的过程,就是两者相互较量和平衡的过程。在较 量中平衡,在平衡中较量。因而这种平衡是一种 相对的、动态的平衡,而不是一种永恒的、绝对的 平衡。由于这种相对平衡,才使一个社会处于相 对稳定的状态之中; 也正是由于这种平衡是动态 的,才使一个社会的政治模式不断向前发展。 四、认知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 关系及其规律性特点的意义 研究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关系及其规律性 特点, 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 向,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说来: 第一,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政 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 设的根本问题, 又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核心问题。它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和基础问题,因为民主与法治是我国政治文明建 设的核心。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 存在着权力至上、义务为本、重国家而轻个人、重 特权而轻民主等人治的思想和行为, 这些思想和 行为从根本上颠倒了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的主仆 关系, 从而影响或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建 设的快速发展。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政治权 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对于我们树立权利本位的 思想, 克服权力至上的观念, 防止主仆关系的 错位, 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精髓,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意 义。 第二, 有助于科学地划分和配置政治权限。 既然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 动态平衡过程, 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政治 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使两者的权限划分与配 置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政治权力 与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何 科学地、合理地划分与配置两者的权限,需要不断 探索。即使经过研究和探索,寻找到了两者权限 划分与配置的某种平衡点,但经过一段时间,随着 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化,这一平衡点也会 被打破, 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也就是说, 两者的 权限划分与配置, 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相对 稳定的, 但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随着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很自 然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两者的权限做出某些必要的调整,都是正常的。 只要这种调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符合民主法治 原则, 就是进步, 而不是倒退。相反,一味地追求 扩大政治权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扩大 政治权利初衷的反面。这样的教训, 在历史上不 乏其例,我们切莫忘记。 第三,有助于拓宽权力监督的思路。从政治 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权力制约 权力�的局限性,使我们注意到: 要防止和抵制权 �97� 力的异化,还必须从权力的来源上控制权力, 即以 权利制约权力。否则, 不能有效地解决权力的异 化问题。这一认识, 托克维尔在其�论美国的民 主�一书中也曾提及,美国之所以能持久地保护民 主,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外,公民权利起了很大的 作用。[ 15]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也认为, 民主政治的最核心因素不是权力对权力的制约, 在这些因素中, 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社会团体、企 业、公民和个人。[ 16]我国学者郭道晖教授也曾提 出著名的�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理论。[ 17]研究政治 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对于我们开辟权力制约 的新思路,建立多方位的权力制约体系,防止权力 的异化,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与蔓延,加强廉政建 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 M] . 北京:人民出 版社, 1995. 172. [ 2] � 张文显.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 M ] . 北京: 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 1993. 304- 305. [ 3] � 斯宾诺莎. 政治论 [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24. [ 4] � 罗豪才. 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 [ C] .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7. [ 5] � 张宏生. 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 C]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373. [ 6] � 傅兆龙. 国家权力制约论[ M ] . 南京:南京出版 社, 1991. 214. [ 7] � 霍布斯. 利维坦 [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63. [ 8 ] � Karl Deutsch.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 M ] . Boston, 1974. 31. [ 9] � A. J. M . 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 [ M ]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123. [ 10]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1995. 85. [ 11] � 蒋云根, 茅华英.政治心理学[ M ] . 上海: 学林 出版社, 1994. 219. [ 12] � 马里旦. 人和国家 [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4. 10. [ 13] � 童之伟.国家结构形式论[ M] . 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 1997. 47. [ 14] � 列宁全集 (第 12 卷)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 50. [ 15]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M] . 北京:商务印书 馆, 1997. 360. [ 16] � 罗伯特�达尔. 民主理论的前提[ M ] .公共论丛 (第 1 卷) [ C] .北京 :三联书店, 1995. 148- 167. [ 17] � 郭道晖.论法的时代精神[ M] . 长沙:湖南人民 出版社, 1997. 295- 299. (责任编辑 � 林 � 间) On the Dual Relation between Political Power and Political Rights WANG Ying�jin (S chool of Internat ional S 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 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The relation betw een political pow er and polit ical rights i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T heir opposites are manifested by the opposite proportion relation on the division of lim its of authority and the tw o�way ex� change action on the polit ical performance betw een them. Their unit ies are manifested by their mutual de� pendence and change. T he basis and resource of the opposites and unity show that the essence of their rela� t ion is that of public benefit and personal benef it . T he relat ion and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display three laws. First, the limit of polit ical rights is broadening, and the limit of polit ical pow er is reducing. Second, their relat ion is becoming leg al and distinct. T hird, their relation is a balance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and hold the relation. Key words: polit ical power; political rights; pow er; rights �98�
本文档为【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326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27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