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技术指南

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技术指南

举报
开通vip

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技术指南靖那路 C30及以下混凝土和M15及以下砂浆用 人工砂施工技术指南 1总则 1.1 靖那路全长约86.339km,双向四车道,受地形限制,沿线构筑物较多,局部路段桥隧比例较大,需要大量的中粗砂,而沿线只有少量的河砂,难以满足工程所需,为解决工程建设与原材料的矛盾,特制定本施工技术指南,旨在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石灰岩制备人工砂,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1.2 本施工技术指南适用于靖那路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合砂的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及M15及以下强度等级砂浆。 1.3 本施工技术指南编...

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技术指南
靖那路 C30及以下混凝土和M15及以下砂浆用 人工砂施工技术指南 1总则 1.1 靖那路全长约86.339km,双向四车道,受地形限制,沿线构筑物较多,局部路段桥隧比例较大,需要大量的中粗砂,而沿线只有少量的河砂,难以满足工程所需,为解决工程建设与原材料的矛盾,特制定本施工技术指南,旨在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石灰岩制备人工砂,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1.2 本施工技术指南适用于靖那路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合砂的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及M15及以下强度等级砂浆。 1.3 本施工技术指南编制主要参照《建筑用砂》GB/T14684-2001、重庆市地方标准《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50/5030—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0-95以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的研究成果、《云南省人工砂技术标准及应用规程》、北京的《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上海《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等。 1.4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以及按本施工技术指南配制混凝土和生产混凝土制品时,除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 天然砂 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2.1.2 人工砂 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2.1.2.1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2.1.2.2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2.1.2.3 机制砂混凝土: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2.1.2.4 混合砂混凝土:用混合砂作为细骨科配制的混凝土。 2.1.2.5 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90mm的混凝土。 2.1.2.6 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 2.1.2.7 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2.1.3泥块含量 人工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um的颗粒的含量。 2.1.4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 2.1.5 细度模数 衡量砂粗细度的指标。 2.1.6 压碎指标 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2.1.7 轻物质 表观密度小于2000 kg/m3的物质。 2.1.8 碱集料反应 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2.1.9 亚甲蓝MB值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u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 2.1.10 砂当量≥60% 2.2 符号 2.2.1 uf ——细度模数。 2.2.2 wf ——含粉量。 2.2.3 Yi ——压碎率 2.2.4 Sy ——压碎指标值。 第一部分 机制砂生产指南 3 机制砂生产及检验 3.1 机制砂生产 3.1.1 制砂场的确定 制砂场由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确定,确定的依据为岩石的特性、储量及分布情况。首先由施工单位提出推荐意见,经监理和施工单位现场取样,检测岩石的抗压强度、岩性,分析测试合格后,经业主和监理同意后方能确定石料场和制砂场。对于覆盖土层较厚、夹层含泥较多、母岩强度低以及岩石分层成片状等质量差的矿山应避免就地建场。岩石抗压强度和S03含量应符合规定。应使用洁净、质地硬质、无软弱颗粒及风化石的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等岩石生产机制砂,严禁使用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生产机制砂。 (一)石场:石场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石料加工现场集料堆放场地地面必须全部硬化,场地布局合理、分隔清晰、排水设施完善;设有专用的石料堆放场和块石分拣区;设置专用废料堆放场地。拥有固定的宕口,其宕口石料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技术规范质量要求。 (二)生产线要求:采用二级以上破碎,二破必须采用反击破碎机;在一级颚式破碎机前,采用筛能除10cm以下小块石及泥土、杂质的振动喂料装置,无振动喂料装置的,必须在宕口或原料堆场设置相应筛分装置进行筛分选料或人工选料;在一破和二破之间增加冲击整形破碎设备,以降低针片状颗粒含量,改善石料颗粒形状。 (三)在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等环节至少配置二级以上的吸尘装置;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应采用水洗装置。 (四)石场必须具有足够的集料堆放场地,一般堆场不小于5千吨人工砂,场区道路、堆放场地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生产场地与原料、成品料的堆放场地分开,不同规格集料严禁混杂堆放。 (五)成品集料贮存、运输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覆盖,避免二次污染。 3.1.2 石料开采 (1)石料场确定后,开采中必须清除表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 (2)岩石开采破碎度要好,以符合机制砂的喂料要求。 3.1.3 机制砂生产 (1)制砂机安装应离采石场爆破区150m~200m以外,确保开采与制砂作业的安全。 (2)建议的制砂设备包括:1台喂料机、2台鄂式破碎机、1台立式冲击破碎机、2台振动筛、一台洗砂机及配套的传输设备。 (3)制砂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宜通过水洗除粉、旋风收集装置或者静电收尘系统进行调整。 (4) 制砂中用的振动筛应根据在制砂过程中的磨损以及机制砂质量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更换。 (5)加工好的机制砂在连续10次(每小时抽样1次)抽样检测,至少有9次的细度模数与10次抽样的细度模数平均值相差不大于0.2。 3.2 机制砂的生产检验 3.2.1 机制砂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和压碎指标; (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出厂检验项目,另增加母岩抗压强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有害物质含量、碱活性等项目。 3.2.2 每批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 (1)出厂检验以400m3或600t为检验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2)出厂检验包括生产单位自检和施工现场复检。 3.2.3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1)新产品投产和老产品转化时; (2)原料资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 (3)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4)交通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时。 3.2.4 在检验中,当各类项目的全部检验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时,该批砂评定为合格;在检验中,如有某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则允许复检。复检方法为:从同一批未经检验的砂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检验,当双倍数量的试样复检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时,则该批砂评定为合格;复检结果仍有一项目不合格时,则该批砂评定为不合格。 3.3 机制砂出厂时,供需双方在厂内验收产品,生产厂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 (1)母岩的岩性、母岩抗压强度、砂的级别、规格和生产厂名; (2)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 (3)出厂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 (4)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 (5)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 3.4 使用机制砂生产混凝土或者制品时,应按机制砂出厂检验同等批量进行现场复检。复检的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实验、砂当量)、压碎指标。 3.5上述证件不齐全或进场复检项目不合格的机制砂不得使用。 3.6 机制砂在堆放、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物、粉尘飞扬,并应按岩性、级别、规格分别堆放和运输,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0m。 4 质量要求 4.1 用作生产机制砂的岩石应质地坚硬,其母岩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变质岩不宜小于80MPa,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 4.2 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本施工技术指南要求C30及以下混凝土用Ⅲ类或以上类别的机制砂。 4.3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Uf分为粗、中、细三级,其细度模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4.4 颗粒级配:机制砂按600u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1), 其颗粒级配应处于表1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机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600u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不大于5%。 表1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区 Ⅰ区 Ⅱ区 Ⅲ区 9.50mm 0 0 0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40~5 30~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um 85~7l 70~41 40~16 300um 95~75 92~65 85~55 150um 100~85 100~80 100~75 注: (1)当采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区不符合表2的要求时,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经监理认可后方允许使用。 (2)配制强度等级大于C20、小于C30的混凝土,及有抗渗等要求的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3)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 4.5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机制砂中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限值(Ⅲ类) 项 目 指 标 MB<1.40 或合格 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10.0 泥块含量 (按质量计,%) ≤2.0 MB≥1.40 或不合格 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5.0 泥块含量 (按质量计,%) ≤2.0 注:当MB<1.40,石粉含量大于10%但小于等于15%情况下,根据使用部位和用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现场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4.6 有害物质 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Ⅲ类) 项 目 指 标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 <2.0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 <1.0 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03质量计,%) <0.5 氯化物(以Cl—离子质量计,%) <0.06 注:(1)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0%。 (2)机制砂中如发现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4.7 压碎指标 机制砂的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应不大于30%。 4.8 表面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4.9碱集料反应 对重要结构部位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程,必须按GB/T 14684-200l《建筑用砂》规定的试验方法或进行集料的碱活性检验,确认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4.10 磨光值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 5 试验方法 机制砂的取样、试样数量、试样处理、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4684—200l《建筑用砂》的第6章的有关规定以及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规定。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第6章的有关规定。 第二部分 使用指南 6 配合比设计 6.1 原材料 6.1.1 机制砂、混合砂的性能应符合上述关于Ⅲ类砂的要求。 6.1.2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使用地表水、地下水及经处理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技术规定。 6.1.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用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检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机制砂混凝土所用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应根据混凝土使用环境与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 对小于C15的混凝土及砂浆宜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为32.5级的水泥。 6.1.4 机制砂的级别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择,宜优先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5~3.2,石粉含量小于10%。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的砂率后使用。 6.1.5 当采用的机制砂级配不符合本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或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考虑采用机制砂与适宜细度模数的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掺配的混合砂,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混凝土。 6.1.6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 6.1.7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宜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6.1.8 混凝土用粉煤灰或其它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6B159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范要求。 6.2 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 6.2.1 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中、细河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其力学性能指标可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采用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规程》的规定,还可以采用其它有关地方规程、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6.2.2 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机制砂自身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按所选水灰比及碎石最大粒径通过试验确定,不宜按天然砂混凝土的砂率的取值方法选取。 6.2.3 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一般较天然砂混凝土高2%~6%,用于泵送混凝土应相应增加砂率。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良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 6.2.4 机制砂配制混凝土时,当石粉含量较大时,宜配低流动性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中,宜采用较低砂率。 6.2.5 机制砂石粉含量的控制,应根据本施工技术指南第4.5条,控制在10%以内。配制小于等于C20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适当提高,但应通过试验确定。 6.2.6 机制砂配制预应力混凝土时,应考虑机制砂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收缩值的影响。 6.2.7 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与相应天然砂混凝土相比,当用于少水泥用量(小于350kg/m3)混凝土时,用水量宜适当减少,当用于多水泥用量(大于450kg/m3)混凝土时,用水量宜适当增加,减少与增加量由试验确定。 6.2.8 机制砂砂颗粒由于棱角尖锐和表面较粗糙,因而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较大泌水率,且对用水量敏感,可以通过掺加减水剂、引气剂或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等加以改善。 6.2.9 机制砂配制泵送、大流态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的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配制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引气高效减水剂;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时,宜使用缓凝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高温施工宜使用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低温施工宜使用早强(高效)减水剂。选定外加剂品种前,必须与使用的水泥进行化学成分和剂量适应性检验。 6.2.10 机制砂配制泵送、大流态混凝土时,在掺用外加剂的同时,宜掺用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等矿物掺合料。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粉煤灰。在配制粉煤灰混凝土过程中,要求与基准混凝土和易性等同,需要求28d龄期强度相当。粉煤灰按其品质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其技术指标参见表4: 表4 粉煤灰质量技术指标 序号 质量技术指标 粉煤灰级别 Ⅰ Ⅱ Ⅲ 1 2 3 4 5 细度(%)不大于 烧失量(%)不大于 需水量比(%)不大于 三氧化硫(%)不大于 含水率(%)不大于 12 5 95 3 1 25 8 105 3 1 45 15 115 3 不规定 (1)Ⅰ级粉煤灰用于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及跨度小于6m的先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Ⅱ级粉煤灰主要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和轻集料钢筋混凝土及C30以上的无筋混凝土。(经专门试验,或与减水剂复合,也可当I级粉煤灰使用)。Ⅲ级粉煤灰主要用于无筋混凝土和砂浆。 (2)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的35%,且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超过20%。 (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粉煤灰最大掺量不宜超过20%。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不宜大于15%,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不宜大于10%。 (4)无筋干硬性混凝土和砂浆中,粉煤灰可适当增加,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宜超过40%。 6.2.11机制砂砂浆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中、细河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机制砂砂浆配合比设计除应采用JGJ98-2000、J6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还可以采用其它有关地方规程、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6.2.12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l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标准的规定。 7施工 7.1 原材料质量检查与控制 7.1.1 水泥 (1)本施工技术指南要求使用的水泥必须是旋窑生产的熟料,各项指标应完全达到国家指标的要求; (2)对于袋装水泥必须做好防雨、防潮处理,散装水泥必须单设储料罐存储水泥。 (3)水泥使用前应进行复检,复检由监理、施工单位按批量和编号在施工现场抽取封样,复检3d强度及其它指标符合技术要求后才能使用。 7.1.2 细集料 (1)细集料的品质指标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 (2)对进场的机制砂应按照本施工技术指南的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机制砂的堆料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并单独堆放插有标志。 7.1.3 粗集料 (1)粗集料的品质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的有关规定; (2)对进场的粗集料用按《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或《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规定按批量检验其粒径级配、含泥量及压碎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泵送施工的混凝土用碎石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3,一般不大于31.5mm; (4)堆料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并单独堆放插有标志。 7.1.4 外加剂 (1)外加剂的品质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的有关规定; (2)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3)外加剂应按温度段批量组织生产,进场的外加剂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并应按批量进行检验; (4)每批外加剂在使用前必须用施工配合比作掺外加剂混凝土试验,经试验证明其掺量及与水泥的适应性均能满足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损失和凝结时间要求后方可使用。 (5)对泵送、大流态混凝土时,外加剂减水率应≥18%,且坍落度损失要小、保塑性好。 7.1.5 掺合料 (1)当采用粉煤灰作掺合料,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的有关规定; (2)进场粉煤灰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其掺量应《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l46-90)的规定,并通过试验确定。 7.2 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检测控制 7.2.1 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检测与控制应包括组成材料的检测、计量和混凝土拌合物搅拌,运输等工序的控制。 7.2.2 混凝土生产应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配备试验检测机构,制订齐全的质量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提出质量控制目标,定期统计分析采集的质量数据,根据质量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 7.2.3 计量 (1)混凝土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必须以质量计,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原材料品种 水泥 集料 水 外加剂 掺合料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3 ±2 ±2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2 ±1 ±1 ±1 (2)计量设备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书,正式称量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3)当测定的集料含水率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集料和水的用量。 7.2.4 搅拌、运输 (1)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合物的各组成材料必须拌和均匀,以保证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机制砂混凝土搅拌时间比天然砂混凝土搅拌时间增加30s~60s。 (2)机制砂混凝土应每30m3取样一次,检测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以判别拌和物的配合比是否与要求有较大差异。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机制砂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当测定的坍落度与设定的坍落度超过±30mm时,应查明原因,并处理解决后才能继续搅拌生产。 (3)使用预拌混凝土必须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均匀,不离析,不分层。 (4)预拌混凝土运送时间从装车到现场卸料一般宜在1.5小时内,当气温低于25℃时,可适当延长0.5小时。 (5)预拌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严禁往运输车筒体内任意加水,为确保预拌混凝土浇筑时的流动性,在卸料前可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补充外加剂,外加剂的掺入量及掺入后搅拌运输车快速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7.3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7.3.1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按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及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 7.3.2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S0164)的规定。 7.3.3 在浇筑机制砂、混合砂大体积混凝土、超长结构和特种混凝土,应遵守有关技术规定,施工范围应编制专门的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混凝土的供应、运输、浇筑层段的划分和浇筑程序应有明细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温差不超过25℃,并采取降温、覆盖、保温和保湿等有效的防裂养护措施。 7.3.4 在机制砂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应该注意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的可泵性,应符合其相应的规定: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满足泵送要求; (2)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3)混凝土土入泵时的坍落度及其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误差 所需坍落度(mm) 坍落度允许误差(mm) ≤100 ±20 >100 ±30    (4)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及其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5)泵送混凝土质量检查。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用作评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质量的试件,应在浇注地点取样、制作,且混凝土的取样、试件制造、养护和试验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6)当混凝土可泵性差,出现泌水、离析,难以泵送和浇灌时,应立即对配合比、混凝土泵、配管、泵送工艺等重新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7)应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建立质量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对材料、设备、泵送工艺、混凝土强度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 7.3.5 在用机制砂配制泵送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同时,宜掺加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1)粉煤灰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离不开“双掺技术”。根据我国大量工程实践和经验,泵送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和粉煤灰(简称“双掺”)对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十分有利,同时还可节约水泥。2)粉煤灰与外加剂应相适应,且同时掺用均应达到预期效果。故掺粉煤灰时,外加剂的选用务必先通过试验。3)此外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抗冻性及钢筋的防锈存在微小不利影响,故应通过试验严格控制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合理确定粉煤灰掺量,限制其不利影响。粉煤灰的最佳掺量应根据所用水泥的品种、不同的工程对象、施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 7.3.6 机制砂混凝土的养护 (1)机制砂混凝土的养护应注意早期养护,以防止机制砂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裂缝。 (2)机制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覆盖和洒水养护。在炎热天气浇注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注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3)机制砂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4)机制砂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总的来讲机制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比天然砂混凝土适当延长。 每天洒水的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润湿状态为度。 8验收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验收应符合GBJ10—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等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9 应用范围 9.1 对机制砂、混合砂在在本项目中的应用规定如下: (1)只能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只能用于桥梁工程盖梁以下部位及附属结构; (3)可以用于隧道工程、涵洞、挡护及其他附属工程; (4)可以用于M1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砂浆; 9.2 机制砂宜配制塑性混凝土,对大流动性及泵送施工混凝土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如果机制砂不能配制出大流动性及泵送施工混凝土,可以考虑混合砂或掺其它外掺材料(如粉煤灰或其它材活性材料等)。 10 管理要求 10.1 料场和制砂场必须固定,必须要集中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本施工指南做好母岩和机制砂自检,监理应严格按照本施工指南加强母岩和机制砂抽检,保证机制砂质量的稳定。 10.2 制砂场的生产场地和堆料场地必须硬化。 10.3 使用机制砂、混合砂的混凝土,必须分别按不同部位、不同标号进行配合比试验,配合比试验必须得到监理的确认后方可使用。 方孔筛 级配区 累计筛余(%) PAGE 2
本文档为【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技术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15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8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11-20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