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单元-种群和群落-人教版-生物

第11单元-种群和群落-人教版-生物

举报
开通vip

第11单元-种群和群落-人教版-生物nullnull新课标null  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  null第32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第十一单元  种群和群落新课标null第十一单元 种群和群落null第十一单元 │ 课标考纲展示null第十一单元 │ 课标考纲展示...

第11单元-种群和群落-人教版-生物
nullnull新课标null  本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  null第32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第十一单元  种群和群落新课标null第十一单元 种群和群落null第十一单元 │ 课标考纲展示null第十一单元 │ 课标考纲展示null第十一单元 │ 知识系统总览null第十一单元 │ 高考纵览null第十一单元 │ 高考纵览null第十一单元 │ 使用建议1.教学建议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情况可知,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复习种群的特征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农、林、牧、渔及人口实际问题(如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人口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政策等)分析种群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null第十一单元 │ 使用建议(2)应用比较法:注意运用比较法,如比较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点及关系,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影响因素及时间,等等,要理解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特别要注意区分种群增长的“J”形和“S”曲线的形成原因及实际意义。 (3)实验与探究:本单元三个实验与探究问题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如用样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等。 2.课时建议:本单元建议4课时完成,第32、33讲各1课时,单元卷1课时。 null第32讲 │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第32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 数量变化null► 知识点一 种群的特征1.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_______生物的全部个体。既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又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 ②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同种 繁殖 进化 数量  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null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③调查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_的比例。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②意义: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总数 种群密度 迁入或迁出  null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②类型:增长型、稳定型、________。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___。 (5)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______数目的比例。 3.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 点拨: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衰退型 变化趋势 雌雄个体 位置状态 布局 null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概念辨析] 1.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 √ √ √ null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1.变化趋势:增长、________、________、下降。 2.两种增长曲线 (1)“J”形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____________、气候适宜、无敌害等。 ②特点: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 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2)“S”形曲线 ①产生原因:受____________如空间、食物、敌害的制约。波动 稳定 空间条件充裕 连续增长 Nt=N0λt 环境条件 null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____________________(K值)后,将停止增长。 3.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2)人为因素:受__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______________不断减少。 5.研究意义 合理利用、保护野生生物资源;________虫害。环境容纳量 迁入率和迁出率 人工控制 种群数量 防治 null第3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问题导思]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其实质是什么?[问题导思] 种群的增长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致。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考向一 种群的特征及其关系1.种群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①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2.种群的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气候、天敌、传染病、人为因素等对种群密度改变有影响。 【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Ⅰ型:曲线呈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盘羊、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 Ⅱ型:曲线呈对角线,各年龄死亡率相等。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 Ⅲ型:曲线呈凹型,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例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营养、医药卫生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环境变得合适,死亡率变得很低,种群数量就会突然增大,不少农业虫害爆发就是这种情况。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生物数量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最易受伤害的年龄从而人为有效地控制这一种群的数量,以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如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时间打猎、捕鱼或进行虫害防治。 【知识拓展】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间特征。大致可分为3类: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例1 [2011·浙江卷] 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解析] 绘制存活曲线时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存活率,A正确;从表中数据看,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凸形,因为由表中数据显示,野山羊大多数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到达这一年龄(10年)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故B错误,C、D正确。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2)统计图: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分析图解可知: ①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②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③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 ④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若C项正确,那么应该对应存活曲线的哪一种?[互动探究] 凸型(图32­2中Ⅰ型)。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D 图32-3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解析] 分析题图①、②、③、④分别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进城务工农民(迁入和迁出)的数量。null► 探究考向二 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特别提醒】 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32­4。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2.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例2 [2011·北京卷]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D 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解析] 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活动性较大的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所以D项错误。研究动物洄游、迁徙路线可通过在动物身上安装示踪器、标志环等方法,样方法可用来调查某些活动性较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题后反思]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在取样时要随机进行是关键,不能掺入个人因素,但要注意样方法也可用于某些动物(如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种群密度的调查,由于动物生活习性的差异,对调查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应尽量使结果更准确。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题中D项改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这样说法正确吗?[互动探究] 不正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物种的种群数量。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变式题 [2011·龙泉调研]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法不一样。 Ⅰ.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N=M·n/m  144 高 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Ⅱ.(1)如图32­5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 株/m2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 探究考向三 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1)“J”形、“S”形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还包括种群数量的稳定、下降、波动等。 (2)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而引起的。 2.“J”形、“S”形曲线的比较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3.生产应用 (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2)在“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 【思维拓展】 Nt=N0·λt,λ代表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C 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解析] A项中,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控制人口增长只能依靠降低出生率,不能依靠增大死亡率,图示规律不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在捕捞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低至K/2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因此捕捞应在高于K/2时进行。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题后反思] 明确净补充量的含义、何种数量控制害虫有效以及何时进行捕鱼能持续获得较多捕捞量是解题的关键。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C 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null第32讲 │ 考向互动探究[解析] 从图中曲线不难看出,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等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由曲线信息可知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为增长型。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曲线。 2.实验流程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3.基本技术要求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下: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 【方法例析】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计数室中进行。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相同的,即16×25=400小方格。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 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 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 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 记数中方格的方法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因1 mL=1 cm3=1 000 mm3,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即0.1立方毫米的总数=A/5×25×B) 1 mL菌液中的总数=A/5×25×B×10×1 000= 50 000A×B(个) 同理,如果是16个中方格的计数板,设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则 (即0.1立方毫米的总数=A/5×16×B) 1 mL菌液中的总数=A/5×16×B×10×1 000= 32 000A×B(个) 记数小方格的方法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 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2)25格×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例4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 ℃~30 ℃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 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不被 盖玻片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3(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解析] (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准确性。 (2)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相同的,即16×25=400个小方格。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 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度为0.1 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 mm3。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 (3)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①16格×25格的血球计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100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②25格×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80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题后反思] 本题特别强调实验步骤的操作,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也是本题的难点。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互动探究] 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原因是什么?[互动探究] 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变式题 [2011·海南卷]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形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B null第32讲 │ 实验方略展示[解析]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既含有核基因,线粒体中又含有质基因;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CO2和酒精,两者均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的早期,资源和空间充足,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碳源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于碳源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由于篇幅所限,本节探究点未涉及。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1. 在下面的4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D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图A所示的年龄结构中,年幼的个体占多数,年老的个体最少,预示着种群数量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属于增长型种群;图B中的三个年龄组的个体数相等,属于稳定型的年龄结构;图C中由于这种年龄结构总会保持一定的生殖个体基数,所以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很小;而D恰好与A相反,属于衰退型。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本题考查种群和物种的区别,由于篇幅所限,本节探究点未涉及。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A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性别、出生、年龄、死亡是个体的特征,而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特征是个体无法体现的,只能体现于种群中。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由于篇幅所限,本节未涉及。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3.[2011·合肥调研] 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  ) ①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   ②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 ③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   ④改变子代种群空间特征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Cnull第32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使用性引诱剂后,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由于抗性引诱剂的昆虫不被诱杀,导致子代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null第33讲 │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 群落演替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群落的结构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的集合。 2.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在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 物种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3.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_______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丰富度 资源和空间 体内或体表 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空间结构分层 光照 栖息空间 水平 土壤湿度 光照强度 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概念辨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2.一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3.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 × [解析] 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二 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________: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另一个群落 初生演替 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2)________: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次生演替 速度 方向 null第3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问题导思] 有人根据生物群落的概念说“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问题导思]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应是其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大火、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会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群落,即使没有这些灾难,群落也是会发生演替的,演替现象是一直存在的,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在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的提高。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考向一 种间关系的比较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特别提醒】 1.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从种群角度分析都是有利的。 2.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4.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寄生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 5.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B 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关系。从曲线可以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个种群若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个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则两曲线呈平行关系。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易错易混] 种群、物种、群落的概念分析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说明] 1.同一物种因分布区域不同可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所有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2.满足3个条件——同一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部个体才构成种群。例如,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符合“同一物种”这个条件;一个池塘中全部的成年鲤鱼不符合“全部个体”这一条件;因此,二者都不是种群。 3.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变式题 [2011·海南卷]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A 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解析] 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植物,因此不能构成种群,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且企鹅种群因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随之下降,B正确;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C正确;-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提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 探究考向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 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结构类型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例2 [2011·全国卷]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A null[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有关知识,草坪和树林都属于群落,草坪和树林中的植物存在垂直分层现象,只是草坪的分层不如树林的分层明显,而动物的分层往往依赖于植物的分层,因此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存在分层现象。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题后反思] 1.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其关系可表示为: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群落的实质:以种群为单位,且各个种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共同的无机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的生命系统。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D项若改为“草坪中的三叶草高矮一致没有分层现象,树林中的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有分层现象”这样说法对吗?[互动探究] 不对。三叶草的高矮一致和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是指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而已,不是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层现象。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C 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null[解析]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这种现象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A和B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C选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 探究考向三 群落演替过程以及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1.群落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2)群落演替特点 ①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②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②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4)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出现顶极群落。[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但要注意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发生退行演替。即物种组成趋于简单。 【特别提醒】 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很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例如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 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 要求: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1)水族箱必须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 实验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方法步骤: (1)按100 cm×70 cm×50 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花土和沙土,花土在下面,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面,沙土层厚5~10 cm。在缸内的低处倒入水。 (3)将采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注意:动物的个体不要太大,数量不要太多)。 (4)封上生态箱盖。将生态缸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表中。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例3 [2011·安徽卷]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B null[解析]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的是群落水平结构,A对;“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可见该岛屿演替之初没有生命,属于初生演替,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B错D对;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对。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题后反思] 1.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2.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5.群落的演替中存在着环境与生物的共同进化。 6.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因而速度不同。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7.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C项若改为“旅游开发可加快演替速度,还可导致严重破坏,甚至可演变为沙漠”,这句话对吗?[互动探究] 不对。人为因素可加快演替速度,向哪个方向演替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如水分等,该岛屿水分充沛,即便是被完全破坏,也不会演变为沙漠。null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变式题 [2011·烟台质检]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Anull[解析] 群落演替会因为人类活动改变其方向;群落中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会改变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第33讲 │ 考向互动探究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调查步骤: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分析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特别提醒】 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土壤中小动物具有“两趋(趋湿、趋暗)”“两避(避光、避高温)”的习性。 装置图的分析: 1.装置图用以表明实验的处理方法及实验流程(有时包括实验结果及现象),有着简洁、流畅的特点,很容易清楚地了解实验的全过程。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2.在考题中,为了减少文字叙述,表达实验流程多采用装置图。解答的关键是:首先,熟悉相关生理过程;其次,熟悉相关实验装置,包括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发生的反应、相关的物质变化等;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实验装置,使用规范语言答题。 【方法例析】调查类实验结果的分析 1.调查类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1)现象描述法: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用多度等级“多、较多、较少、少”等表示。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2)数据统计法:如“调查某地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结果可以通过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计算得出的数据来表示。 2.结果分析的方法 对比现象变化或数据变化,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4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工具进行采集。较强 微小 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2)现在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图33­4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kJ。竞争 捕食 5n 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生物,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故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能量传递效率为20%,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kJ)。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变式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__法,而不适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花园和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取样器取样 样方法 标志重捕 而且身体微小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________中。 (5)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酒精  试管 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地区花园和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解析]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null第33讲 │ 实验方略展示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null第33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由于篇幅所限,本节探究点未涉及。null第33讲 │ 备用习题 1.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甲           乙Bnull第33讲 │ 备用习题 ①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小 ②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是竞争关系 ③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竞争中获胜 ④大草履虫在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内斗争中失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null第33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由甲图可看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大于大草履虫,说明双小核草履虫的繁殖能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在混合培养时,可借此优势在竞争中获胜。由乙图两曲线变化趋势看,曲线符合竞争关系曲线,因此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注意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不是一种生物。null第33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由于篇幅所限,本节探究点未涉及。null第33讲 │
本文档为【第11单元-种群和群落-人教版-生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224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2-11-19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