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举报
开通vip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null反转录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 赵蔚明 教授反转录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 赵蔚明 教授第33章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反转录病毒*对人致病的反转录病毒主要有: 1.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成人 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 艾滋病的病原体。null 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为80~...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null反转录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 赵蔚明 教授反转录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 赵蔚明 教授第33章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反转录病毒*对人致病的反转录病毒主要有: 1.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成人 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 艾滋病的病原体。null 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为80~120 nm,包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有刺突。 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体含 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③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 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 ④具有gag、pol和env 3个结构基因和多个调 节基因。 ⑤宿主细胞受体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成熟病 毒以芽生方式释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第一节nullHIV-1于1983年从一例淋巴腺综合症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 *分类: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ae) 慢病毒属(Lentivirus) * 型别:有两型 HIV-1:大多数AIDS由HIV-1引起。 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 AIDS——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AIDS——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在全球的传播速度惊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1日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达3950万。 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群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2006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430万, 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2006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430万, 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2006年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2006年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1. HIV的形态学特征 1. HIV的形态学特征 球形、包膜表面有刺突(含有gp120和gp41)。 核心含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基因组和包膜外的核衣壳蛋白(p7)、衣壳蛋白(p24),并携带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null*gp120 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与病毒吸附 有关,有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机 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生变异,有利 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 *gp41 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 主细胞膜的融合。*gp120 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与病毒吸附 有关,有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机 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生变异,有利 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 *gp41 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 主细胞膜的融合。基因组:单正链RNA,有3个结构基因以及 6个调节基因;两端有LTR。基因组:单正链RNA,有3个结构基因以及 6个调节基因;两端有LTR。 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null病毒的复制分 型分 型*HIV-1:分M(main)、O(outlier)、 N(new)3个组,进一步又分 不同的亚型。 *HIV-1:M组的9个亚型(A-D、F-H、J 和K)及数种重组亚型在全球流 行,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及重 组亚型不同。 HIV-2和HIV-1的O组和N组主要局限于西非等地。变 异 性变 异 性*HIV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度变异性,HIV的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的重要因素。 抵 抗 力 抵 抗 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一般化学消毒剂处理10~30 min,可灭活病毒。 *高压灭菌121℃ 20 min,或者煮沸100℃ 20 min均可灭活病毒。 *病毒在20~22℃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在37℃可存活10~15天;在冷冻血制品中须68℃加热72 h才能保证灭活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 主要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性活跃人群(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是高危人群。 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注射等方式传播,静脉毒品成瘾者是高危人群。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我国的传播特点 我国的传播特点 * 吸毒、性传播和采供血途径传播并存 * 经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 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 *主要感染细胞: CD4+ 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神经细胞等。 *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 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 *细胞受体: CD4分子 辅助受体 CCR5与CXCR4 CD4+T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 *HIV借助于gp120与上述细胞受体结合,gp41融合肽暴露,介导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 *受感染的CD4 T细胞被溶解破坏,T细胞数量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缺陷。null*HIV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 (CD4 T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 ①导致CD4 T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 解; ②CTL对CD4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 介导的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诱导CD4 T细胞细胞凋亡; ④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 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 ⑤HIV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细胞。null*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少量CD4分子,其辅助受体为CCR5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后不被溶解,长期携带HIV,使病毒向其他组织播散。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潜伏期长,大约10年左右。 *临床感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约2~3周 2.无症状潜伏期:10年左右 3.AIDS相关综合征:开始出现症状 4.免疫缺陷期:典型AIDS期——合并机会致病菌感染和AIDS相关恶性肿瘤。nullAIDS患者常发生的恶性肿瘤: Kaposi's sarcoma *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可限制病毒感染,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并随疾病进展而下降 *病毒抗原频繁变异逃避了免疫清除作用 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检测目的检测目的①AIDS的诊断; ②指导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③筛查和确认HIV感染者,以阻断 HIV的传播途径。null*检测病毒抗体:ELISA筛查,Western blot确认 *检测病毒抗原:检测HIV p24抗原早期 辅助诊断 *检测病毒核酸:定量RT-PCR *病毒分离:特征性细胞病变为融合细胞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1.治疗HIV感染的药物 1.治疗HIV感染的药物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融合抑制剂(FI)。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 HAART)。 2.预防2.预防研制安全、有效的HIV疫苗,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 ①普遍开展预防AIDS的宣传教育; ②建立全球和地区性HIV感染的监测网,及时掌握疫情; ③对献血、献器官、献精液者必须做HIV抗体检测; ④禁止共用注射器、注射针、牙刷和剃须刀等。 ⑤提倡安全性生活; ⑥HIV抗体阳性妇女,应避免怀孕或用母乳喂养婴儿等。 思考题思考题1.HIV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2.HIV的复制周期有哪些特点? 3.HI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4.目前治疗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几类? 其机制如何?
本文档为【第33章 反转录病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255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5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17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