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举报
开通vip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西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内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高等植物有655种, 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沙冬青等6种;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兰马鸡等16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西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内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高等植物有655种, 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沙冬青等6种;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兰马鸡等16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面积6.1万公顷。198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风沙区水源林及生态系统、地质剖面等。贺兰山为一 南北向山地,最高峰3556米。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海拔1900,2900米分布密集的青海云杉林,生长发育良好,是干旱地区的森林基地。 保护区坐落在北温带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中部峰峦重叠,沟谷狭窄,地形险要,两端坡缓而干旱,海拔在1400,3500米之间,主峰位于苏峪口北部的俄勃疙瘩,海拔3556米。它阻隔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成为北疆的屏障(图1)平均温-0.9?,年降水量420毫米,并随海拔上升而递增。无霜期129天。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山麓,2000米为山地灰钙土;2000,2600米为普通山地灰褐土;2600,3100米为中性山地灰褐土,31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 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南北长约250公里,东西宽约20,40公里,海拔一般为2000,3000米,主峰俄博疙瘩位于主分水岭西侧的内蒙古境内,海拔3556.1米。习惯上把贺兰山分作南、中、北三段,三关口以南为南段,三关口至大武口间为中段,大武口以北为北段。这次植物考察的范围约当北纬38度21分,39度22分,东经105度44分,106度42分,介于三关口至柳条沟之间,即包括贺兰山的中段和北段,长约140余公里,东西两侧包括山前洪积扇平原在内,平均宽约40公里,面积接近6000平方公里。贺兰山隆起于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此后,一直到新生代老第三纪,经受了长期地剥蚀与夷平,成为海拔不甚高大 的准平原。当时贺兰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在盛行信风控制下,炎热带干旱,属于亚热带气候。新第三纪期间,由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贺兰山及其周围高大山系和高原强烈上升,古地中海消退,从而改变了以前行星风系环流形势,转由季风环流所控制。但是,由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大陆腹地,降水量很少,同时气温有所下降,大陆性气候进一步强化,贺兰山也深受其影响,气候干寒。更新世末冰川逐渐消退,气候趋于变暖,自然景观也变得 与现代大致相同。在贺兰山及其周围地区,由于上述地质历史与气候环境的变迁,对其植物区系的发生与演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贺兰山是一座地质历史比较古老的山地,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古生界至第四系大都完备,仅缺失晚奥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积。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片麻岩与石曲岩均有出露,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普遍。上古生界则以石炭与二迭系地层同等发育为特点,见于石炭井、呼鲁斯太、苏峪口、石咀山等地,以各种砂岩为主,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土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洪积物、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由上述各类比较古老的地层为主构成的贺兰山,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干燥剥蚀及流水侵蚀,使山势陡峭,石骨嶙刚,东西两侧不对称,以及形成岭谷相间排列等复杂地形,给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这是本山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原因之一。山地东侧由于银川平原断陷和贺兰山上升,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差达2100米,山坡陡峻短狭,沟谷深切,地面比较破碎,有呈东西向或西北,东南向沟谷30余条,主要有榆树沟、甘沟、黄旗沟、苏峪口沟、贺兰沟、插旗沟、大水沟、汝箕沟、大风沟、龟头沟、大武口沟、柳条沟等,概属黄河水系的外流区。这些沟谷大都为间歇性山间河流,或上游常年有流水而中下游呈干谷状态,因此山谷底部干燥,植物并不茂密,与湿润地区山间河谷迥然不同。山地西侧面临广漠的阿拉善高原,山麓至顶峰相对高度为1500,2000米,坡面缓长,有呈东西向和东南,西北向沟谷20余条,主要有峡子沟、黄渠沟、冰沟、雪岭子沟、镇木关沟、宽沟、哈拉乌南、北沟、正沟等,属于内流区。东西两侧的河流都很短小,水量少,流速急,属夏雨补给类型。夏季常有山洪瀑发,造成一定的危害。由于贺兰山东西两侧沟谷众多,将山地切割成大致为东西延伸的岭脊与沟谷相间排列的地形,阴坡比阳坡温度稍低,而湿度较高,土层较厚,致使植物种类与其所形成的植物群落类型具有明显的坡向差异。贺兰山深居我国大陆内部,屹立于广阔干旱的草原与荒漠中,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这里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天气多晴朗、干燥和严寒,盛行西北风。春季增温较快,并常有寒潮侵袭,乍寒乍暖,天气不甚稳定,并多大风。夏季由于地面增温比海洋迅速,蒙古高气压向西北撤退,东南季风乘势而入,但因距离海洋较远,湿润气流至此已成为强弩之末,降水量很少,天气晴燥炎热,午后常有雷阵雨发生。秋季,地面逐渐冷却,大陆高气压系统重新加强,西北风复占优势,天气晴朗,但为时甚短,10月初始见霜降,很快进入冬季。在各种气候要素中,水分和热量是影响植物生存与分布的重要因素。贺兰山所在地区的水势条件首先以东侧山前地带为例,从南部永宁向北到石咀山,尽管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仍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由8.6摄氏度逐渐下降到8.2摄氏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南部高于北部,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与此相反,极端最低与最高气温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这就使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分别高于13摄氏度和31摄氏度,并且北部均大于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以银川较高,为202.8毫米,石咀山最低,为183.3毫米,由南向北逐渐减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集中于七至九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而以七八月最多。雨热同步出现,有利于植物生长,出现冬枯夏荣的自然景象。贺兰山西侧巴彦浩特海拔1560米,位于雨影区,年平均温度与年平均降水量都低于东侧相同高度的地方,尤以降水量为著,例如位于东侧海拔1400米的苏峪口年降水量为287.2毫米,比巴彦浩特还多70余毫米。表明山地西侧比东侧气候更加干燥寒冷。上述气候要素变化状况反映了贺兰山低山区及其周围地区气温变化剧烈,干旱少雨,气候大陆性表现十分明显,尤以山地西侧和北段突出,故使地面植物稀疏,种类贫乏,旱生化程度高,并多有荒漠植物生长。贺兰山地区的气候不仅在水平空间上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更由于山地耸立,相对高差大,使水热状况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垂直差异更加显著。在海拔较高处,气温虽低,降水量却大大地增加,这种湿而较冷的气候有利于耐寒的中生植物生长,出现了面积较大的针叶林、中生灌丛和亚高山草甸,植物种类丰富,生长密度大,群落覆盖度高。因此,从山麓到山顶,沿着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植 物种类、区系成分与植被类型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土壤是陆地植物生存的重要基地和营养蓄库。贺兰山的土壤类型较多,并随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的变化有规律地分布着。灰钙土为在荒漠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类地带性土壤,分布海拔1900米以下低山区及山前洪积扇地带,尤以北部地区为广。其中分布于山麓及洪积扇上部的为普通灰钙土,分布于1400,1900米的山地阴坡和半阴坡的为山地灰钙土。灰钙土分布地段,环境干旱,土体干燥,土层瘠薄,含有较多的碎石,一般厚约20,40厘米。植物稀疏,以短花针茅、刺叶柄棘豆、锦鸡儿、蒙古扁桃、灰榆等为常见。山地灰褐土分布于三关口至汝箕沟间山地两侧海拔1900,3100米的阴坡针叶林下,土层厚约60,100厘米,最厚可达150厘米,壤质,含有机质较高,结构良好。由于降水量不同,1900,2350米的油松林、山杨林、虎榛子灌丛下为山地普通灰褐土,呈微碱性反应,含水量舟低;2350,3100米青海云杉林下为山地淋溶灰褐土,表面有1,2厘米苔藓层,以下为30,50厘米的有机质层,呈中性反应,比较湿润。3100米以上亚高山灌丛与草甸植被下发育着山地草甸土,土层厚约30,60厘米,表层土壤中植物根系密集,含有机质较高,土体湿润,呈中性反应。此外,在山地北段和中段陡峻的阳坡分布着粗骨土,为石块和薄层表土混合而成的幼年土壤,剖面发育很弱,层次分化不明显,有机质含量很低,植物生长稀疏。在西侧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荒漠带发育着淡棕钙土。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90种,植物区系组成不仅丰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而且分布有显著的规律性。(1)1900米以下为山地灌丛林,有蒙古植物区系的蒙古扁桃、沙冬青、蒙古莸等。 (2)2000,2400米主要成分为华北区系植物,如油松、虎榛子、矮卫矛等。(3)25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区系植物,如青海云杉、高山、柳类(图2)。 保护区植被从下向上垂直分布序列为:(1)海拔1500米以下为山麓草原化荒漠带(2)海拔2000,2400米为油松、山杨混交林,有时有青海云杉、白桦、杜松、山柳等树种混入。(3)海拔2400,3000米为青海云杉纯林(图3)。(4)海拔3000,350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森林中青海云杉林占林区面积一半以上。 贺兰山特有种和特有变种10种,如斑子麻黄、贺兰山棘豆、单小叶棘豆、贺兰山麦瓶草;特有变种,贺兰山稀花紫莲、贺兰山翠雀花、紫红花大萼铁线莲、大叶细裂槭、贺兰山丁香等。此外,贺兰山也是模式标本产地,从这里采集、命名的植物模式标本有33种。本区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沙冬青、野大豆、蒙古扁桃、贺兰山丁香、四合木、黄芪等。 通过考察结果表明:1、贺兰山具有典型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山地植被景观。明晰的森林植被类型,垂直空间变化的序列,显示出典型温带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特殊植被景观,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少有的自然历史“本底”。它是研究我国西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更新与演替等的一个保留较完整的天然科研基地。2、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多样,具有多种经济植物。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种质资源宝库。贺兰山现有野生植物690种,隶属80科、324属。其中种子植物占绝大部分,共678种,占我国种子植物总数的2.8,。在较多的植物种类中,拥有很多经济植物,仅药用植物就有310余种,其它诸如牧草、防沙、治沙、油料等植物,均不在少数。通过对贺兰山植物区系的分析,可知其组成复杂,属的分布类型多样,而且是多种区系的汇集地。就属的分布区类型而言,在我国15个分布区类型、31个变型中,贺兰山就占有14个类型、13个变型。在各种类型中以各种温带分布类型比例最多,地中海区分布类型次之。从而决定了贺兰山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和兼具地中海区系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该区系的广泛联系性和复杂分布类型的过渡特点。按照我国植物区系的分区,贺兰山位于泛北极植物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中亚东部地区的西南蒙古地区,从贺兰山基带的植物区系组成上分析,基本上与这一亚地区是吻合的。但因山岳地带的特殊性,致使贺兰山植物区 系除了占优势的蒙古成分外,又有华北、青藏等多种成分出现,使其成为一个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地。值得注意的是从区系成分上看,蒙古成分虽占据主要地位,但由于生态环境支配地位的主要是青藏和华北成分,如青海云杉、油松、灰榆、山杨、虎榛子、杜松等,它们占据了贺兰山森林植物群落的广阔面积和最大优势度,几乎占总面积的50,以上。3、具有自己独特的植物类群。通过调查和研究,贺兰山没有特有科、特有属,仅有10个特有种,7个特有变种。它们是处于具备特殊自然条件的贺兰山山体内,受复杂多变、差异悬殊的地体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作用的产物。尽管贺兰山特有成分数量还不算多,但就有限的山体范围而言,足以反映出该地区的特殊性。但是,据此我们还无法表明它在我国植物发生上的地位和意义,却可以看出贺兰山植物区系正在朝着一种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方向发展。4、急待保护的稀有、珍贵、濒危植物。据统计,现在仅高等植物每年要绝灭约二百多种,尚有10,20,的植物正濒于绝灭,而每毁灭一种植物,就有赖以该种植物生存的10,30种动物随之消失的可能。农业的发展,迫切要求良种选育,往往对植物单一性状的选择,如丰产或抗倒伏等,而造成许多基因的流失。当今基因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飞越发展,如果不保存好这些原始材料,就会失去许多产生新的物种的可能。保护好植物资源对研究植物分类学、分布学、区系学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许多孑遗植物,似乎仅是一些历史的片断,但它们多少能反映植物进化过程中比较完整的环链,如银杏所具有的游动性精子,不仅反映了祖先受精过程对水的依赖性,而且也将种子植物与孢子植物之间的关系得到连接。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尤以滥代林木和过渡的放牧,致使很多地区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上关的植物分布区逐渐缩小或濒于绝灭。所以对面临濒危、稀有、珍贵的植物必须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其得以拯救、保存和繁生。调查 结果表明,贺兰山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即: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野大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蒙古扁桃 (Prunus mongolica Maxim.)、羽叶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 Hemsl.) 、四合木 (Tetraena mongonlica Maxim.) 。除上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外,通过调查,还有许多植物在贺兰山分布极为局限且数量稀少,如不加以保护,在本山大有绝迹的可能。这些植物为:小叶朴 (Celtis bungeana Bl.) 、松潘叉子柏 (Sabina vulagaris Antome var. erectopatens Cheng et L. K. Fu)、花叶海棠 (Malus transitoria (Batal.) Schneid.) 、西北沼委陵菜 (Comarum salesovianum .(Steph.) Aschers. Et Graebn.)、青杨 (Populus cathayana Rehd.) 、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 、黄花忍冬 (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 Et Ledeb.)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Bge.) Maxim.) 、花花柴 (Karelinia caspica (Pall.) Less.) 、凹舌兰 (Coeloglossum viride (Linn.) Hartm.) 、荆条 (Vitex chinensis Mill.)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毛山楂 (Crataegus maximowiczii Schneid.) 、稠李 (Pruns padus Linn. Var. pubescens Regel et Tiling ) 。 贺兰山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兽类42种,鸟类81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4种。 珍贵稀有动物共14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麝、金钱豹、黑鹳、蓝马鸡、石貂、胡兀鹫、兔狲等。经济动物 有80种,毛皮动物10种如石貂、赤狐等,革用(羽用)动物13种,肉用12种,药用35种。有害动物18种。 1、贺兰山高峻的山势、茂密的密林,能削弱和阻挡西北寒流及流沙的侵袭,对保护水源有一定作用。2、汇集了青藏、华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是具有很高价值的科学研究基地。3、贺兰山发现的冰碛层,证明7亿年前贺兰山曾遭受过寒流侵袭。4、贺兰山的磷矿是由一类小甲壳动物群“三叶虫”出现成矿的,说明寒武纪这里是一片海洋。5、保护区的小滚钟口一带林木苍翠,溪水涓涓,是贺兰山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地。这里还保留了一些古代建筑的庙宇,如:小洞天、兴隆寺、老君堂等。还保留了不同年代的民族岩画。 历史上,沿山各山山口就已形成了农家村舍,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经济来源除靠少量的农耕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牧业的收入和山地自然资源,如煤、矿藏、木材、以及各种药物、蘑菇、野果、野蔬、飞禽、走兽等。因此,在制定保护区的境界时,应考虑到当地群众的合理利益,但也不能因为照顾群众某些眼下的暂短利益而忽视境界划分的基本原则。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关于在贺兰山中放牧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特别是在较干旱的年份,或者是冬季缺饲季节里,贺兰山常被作为大量家畜的渡荒场所。每经一次,山体植被严重遭受破坏,而且恢复缓慢,稍经恢复又遭破坏,如此已成恶性循环。从现今贺兰山低中山植被来看,总的情况是沙化、荒化程度仍在不断增强、林线上升、草地退化,许多植被因长期受牲畜的啃食,体态发生明显变化,灌、草成为垫状姿态,一些乔木树种灌化且成“小老头”状。实质这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效益的不当作为,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并给予合理妥善的解决。 近代,贺兰山又迁入和新建成许多工厂、矿区,这些工矿企业所拥有的人数甚至超过当地周围的居民数,他们各种生活活动、生产活动,如频繁的运输车辆、机器的轰隆声、开山筑路的爆破声、多种因素致使环境污染等,这都直接关系到境界范围制定的正确与否问题。 根据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性质、经营方向,遵从上述区划的原则和等级,结合区内不同区域所包含的物种丰富程度及自然景观完整性的差异,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的需要,具体区划如下: 1、核心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以保存完整、且富有代表性的自然垂直景观为主体,是整个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地带。其范围宜以沙锅洲和主峰俄勃疙瘩为中心,东坡至贺兰沟及插旗沟山前洪积扇;西坡至哈拉乌沟及北哈拉乌沟山前地带;南以苏峪沟和贺兰沟之间的山脊以及西侧哈拉乌沟和下岭南沟之间的山脊为界;北以插旗沟和大小沟所夹的山脊以及西侧北哈拉乌沟与庙前渠沟所夹的山脊为界。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占自然保护区全部面积的20,左右。区内包括东、西两坡具有原始特征的油松林带、青海云杉林带以及其内的青海云杉,山杨林、青海云杉,苔藓林、青海云杉,鬼箭锦鸡儿林等;还有山顶的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同时也包括阳坡的灰榆疏林草原带、小叶金露梅亚高山灌丛逞;低山地区的山地草原,山麓荒漠草原带及山前草原荒漠带等完整的生态系列。 此区内包括贺兰沟口、插旗沟口两个较大的居民点。对此可划出足够的农耕和放牧范围,或纳入保护区有关设施内,以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待,不归于核心区之内。 2、缓冲地带区:南以苏峪沟至高山气象站的沟底以及西侧下岭南沟沟底为界,北以大水沟中沟沟底与西侧庙前渠子沟沟底和主脊相连为界。东西两侧离开核心保护区范围各向前移动1公里处为界,围绕核心区一圈为缓冲区,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占全自然保护区面积的5,左右。 3、实验区(相对保护区):缓冲区以外,整个保护区境界以内全属实验区。根据区内情况又可划分为:自然资源控制区:包括海拔1800米以上各处林区。此区内地势高亢、沟狭坡陡、河谷中巨石垒垒。通行困难。区内主要是油松林及青海云杉林,在山沟中生长着多种杂灌木,局部地方为山地草甸。阳坡为杜松灰榆疏林、小叶金露梅灌丛。整个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包 含有多种经济植物。在保持生态系统反馈能力范围内,可容许群众进入,进行定量的副业生产活动,但对其中所有的保护点、保护场等仍属于绝对保护之列。该区内根据今后的实际需要情况,可安排多种科学实验活动,如设高山植物下移驯化栽培点、动物驯殖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观察站、特种经济植物种植场、青海云杉采种林、森林抚育试验站等。森林及草原植被恢复区:1800米以下浅低山地带及山前部分地带,包括阳坡灰榆疏林草原带的下部、阴坡山沟内的杂藻木林,山地草原带及部分山麓荒漠草原或草原荒漠带。面积约为2250平方公里,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此区内人类活动频繁,长期过度放牧的结果,使森林植被残败,林线逐年上升,草原退化,荒漠成分的数量增多,环境旱化,水土流失严重,此区也是山洪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在保护区的指导下,周围群众可以从事有限的副业生产;对荒山、荒地进行人工植树种草;在规定区域内适度合理放牧,进行林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可引种或驯化优良牧草;防止水土流失的试验场;旱生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园林苗圃、果林、蚕桑;动物养殖等科学实验和多种经营活动,对处于该区内的保护点、保护场、风景区、古文物遗迹等仍应列为绝对保护之列。 对此区域内的居民点、工厂、矿区、机关单位等都应限定在所需要的范围之内。不能随意进入保护区境界之内,更不容许进行有损保护区的一切活动。 贺兰山具有保存完好的天然风貌,从山势来看群峰林立,山峦重叠,悬崖峭壁,峡谷沟涧;从植被覆盖情况所见各异;低中山地带,植被虽较稀疏,然而山沟、阳坡、阴坡各处面貌不一。由山口随海拔逐渐地升高,可谓移步成景,气象万千,虽给人一种荒凉、干燥的感觉,但这一种景观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塞外风光,尤其是山前地带广阔的荒漠草原,散布广,精神焕发的快感;中山及亚高山地带,郁郁葱葱,林海一片,风起松涛吼,云落绕山腰,林间鸟呜蝉吟,谷中溪流潺潺。踏步幽林小径,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山青水秀,使游客沉醉于诗情画意之中,登高山,足下松涛滚滚,白云缭绕,极目环眺,天地交垠,绿洲盈盈,“黄龙”安卧,草甸鲜嫩翠绿,花儿朵朵,尤如铺下一张无边无际的花毯,呈现出一幅早春的美景。
本文档为【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03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