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举报
开通vip

[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 查之二 2009年12月 第28卷第4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 JiaoXiang-JournaiofXianConservatoryofMusic Dec.2oo9 VOI.28NO.4 ?施眯 中图分类号:J632.3l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499(2009)04-0056-08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

[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 查之二 2009年12月 第28卷第4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 JiaoXiang-JournaiofXianConservatoryofMusic Dec.2oo9 VOI.28NO.4 ?施眯 中图分类号:J632.3l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499(2009)04-0056-08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 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广陵琴派是清代广陵琴家吸收各派之长,加以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个集大成的古琴流 派1912年,广陵琴家孙绍陶与王方谷,胡滋甫等创建了广陵琴社,是”-3时全国最大的 琴派之一.l979年在广陵琴派源地扬州成立了古琴古筝研究小组,1984年4月27日, 广陵琴社复社.广陵琴社的发展近况并不理想,民间琴界说扬州古琴是”昔日《广陵散》, 今日广陵?散”„.广陵派古琴的发展应着眼于几个方面:1,打造城市名片,彰显广陵古 琴:2,加强场馆建设,打造保护平台.3,加强琴社组织机构建设,独立强化古琴的功能. 4,借”扬州筝”之经验,发展”广陵琴”.5,琴人政府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共兴广陵. 关键词扬州古琴:广陵琴社;现状;原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发展对策 广陵琴派是清代广陵琴家吸收各派之长,加以融 会贯通而形成的一个集大成的古琴流派由清初扬 州琴家徐常遇(字二勋)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 因扬州古称广陵而得名.广陵琴派演奏风格崇尚淳 古淡泊,取音柔和委婉跌宕多变.史称其”气味与熟 派相近.其指法探微泄奥,极古人所未尽”. 1912年.广陵琴家孙绍陶与王方谷,胡滋甫等创 建了广陵琴社,时有成员50多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 琴派之一.直至抗13战争爆发,琴社成员四散,广陵 琴社方中止活动.时至近当代,广陵派则以第十代传 人张子谦,刘少椿及其弟子梅日强等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 1956年,张子谦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后同时被上 海音乐学院附中聘为教师,在此期间培养了龚一,成 公亮,李禹贤,戴晓莲,孙克仁等当代琴家.同时期, 1958到1963年,刘少椿受聘在南京乐社,南京艺术 学院教授古琴,培养了张正吟,林友仁,刘薇等,这些 人目前都是我国当代古琴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琴家,是 广陵琴派在当代的中坚力量. 历代广陵派琴家一脉相承地保持了自身固有的 特色,以清幽,恬雅,舒畅,洒脱作为琴曲的美学标准, 注意内容和感情的表现,在中国古琴的诸多流派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 ,广陵琴社现状 (一)非遗前概况 在广陵琴派源地扬州,1979年成立了古琴古筝 研究小组.1982年,在市文联,文化局的安排下,与市 少年宫合作创办了当时全国第一个青少年古筝,古琴 培训班.聘请了广陵琴家胡兰,胡荫乾,刘如珍等进 行教学.选派季家锦,陈澄随时任上海民族乐团演奏 员的广陵派琴家张子谦先生习琴,封敏随上海民族乐 团龚一先生习琴.第一期广陵琴派青少年古琴培训 班共培养了50余名学员.目前活跃在国内琴坛的刘 作者简介:施咏(1971,),男,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编号09YSCOIO)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0461136). 收稿日期:2009一l1—02 56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扬,马维衡,张峰,曹华,林敏等都是这一期培训班培 养出来的佼佼者. 这一批广陵古琴人才的集中培养也为广陵琴社 的复社做了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1984年4月27日,广陵琴社复社.由广陵琴社 的创始人孙绍陶先生的儿子孙金绶(原扬州市教育局 局长)任社长.时已83岁的张子谦也赶回扬州参加了 复社典礼,并被聘为琴社名誉社长.琴社的复社使得 濒临断弦绝响的广陵琴派再次获得新生.各项古琴活 动也得以陆续展开.如1985年举办了在全国琴界产 生较大影响的”第三届全国古琴打谱会”.1999年由 市文化局与中国音协共同举办了”回眸与展望暨张子 谦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古琴艺术研讨会”,来自全国 各地的琴家近200人,对推动广陵琴派的传承与发展 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此外,琴社还参加了当地 的一些文化传播活动,开设讲座,演出,都为古琴艺术 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近况——昔日《广陵散》,今日广陵”散” 在20世纪,广陵琴社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 关于广陵琴社的近况.在民间琴界与网络上则出现了 一 种说法,说扬州古琴目前的现状是”昔日《广陵散》, 今日广陵?散”„.这里的”散”主要是说相对历史上广 陵派的繁荣,现在的广陵派日渐式微.弹琴的人少了, 大师少了.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扬州政府对广陵古琴不 够重视,琴社组织机构瘫痪,琴人之间也不团结,拢不 到一起去,是所谓”散”了. l,琴社 20世纪上半叶的广陵琴社曾经是当时全国最大 的一个琴社,1936秋琴社在史公祠内梅花岭举行雅 集,轰动当时的琴坛,代表着琴社往日的辉煌.同时作 为全国目前现存的最老的一个琴社,还有三年即将迎 来其百年华诞.但遗憾的是自20世纪末开始琴社的 活动就断断续续而不正常了,特别是近年来几乎无人 过问,琴社组织近乎瘫痪,广陵琴人没有了自已的家. 于是,马维衡,刘扬,张峰,曹华等扬州目前几个比较 重要的琴人,都各自”另立山头”创建了自己的琴社. 其实自原社长几年前因故卸任后,广陵琴社群龙无首 的状况就已经有了些时候,而选举新社长以及班子人 员的换届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进行,迟迟未有 结果.今天的广陵琴社真的就成了一个空牌子 2,琴人 现在扬州琴人各自的状况是: 刘扬,刘少椿之外孙,1984年开始从事古琴教 学,2001年在扬州单独开馆授琴,成立了”刘少椿琴 馆”并任馆长2004年又在南京开设”刘少椿琴馆”. 2007年9月在北京开馆授琴,以扩大广陵琴派的影 响. 张峰,2002年创办了自己的”大音琴堂”,还在扬 州下属的江都县小纪镇设立”真如琴社”. 曹华,2006年成立”响山琴堂”社教学,2008年开 始在”扬州广陵琴派史料馆古琴馆内”开班教学 马维衡,2007年在扬州成立”南风琴社”.次年创 建”南风古琴艺术馆”. 诸琴人同处一地,而且近年由于扬州的琴人在弹 琴教琴的同时也都在斫琴,售琴,琴人与商人的双重 身份使得大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不仅仅是过 去纯粹的琴人之间的琴艺往来.甚至传承人等荣誉的 认定,都会与其他的一系列利益发生关联.形成了难 以解套的相互掣肘. 曹华认为:”常熟朱唏个人.然后他就搞了.那 就好搞一点.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一个人可以挑水,两 个,三个就没水喝了,现在扬州还不只是三个人的问 题.”扬州某文化管理干部这样评价:”这些年大家一 直都是维持各干各的事,大家互相无论在琴艺上还是 在个人交往上都鲜有交流.比如说曹华在史料馆教 琴,其他人就不来了,过去是刘扬在这.其他人就不 来.我觉得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来协调他们之间的矛 盾,过去我甚至有个设想,每个琴家轮流来,比如有人 周一,三,五,有人二,四,六,但这个他们还是搞不 好.” 正如先人刘少椿的女儿刘蓉珍所担忧:现在广陵 派琴人大都各自传授着琴艺.呈现出零散的状态,缺 少必要的核心凝聚.而这对于广陵琴派的复兴无疑会 产生影响.的确,任何个人的力量相对集体,都是单薄 的,长此以往,自然难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大的气候. 广陵”散”矣? 3,政府行为 政府在政策,经费上的支持力度对于文化事业的 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今年三月份在扬州采 访时,某文化管理官员却和笔者诉苦:”今年张之谦 110周年,我们正在拟一个草案,作为我们也想搞活 动,但又不敢搞,搞了有时就骑虎难下,这经费从哪 来?地方经济的财力就这样,所以我们赶紧打报告, 这个活动我们宣传,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也开始做了,但是最后是否 能够如期像我们最初设想的那样,还不得知.我现在 做这个活动,30万,谁来垫这个钱?”遗憾的是当6月 份笔者再次去扬州调查时,闻知这项动议因为经费迟 迟不能到位而差不多将要宣告流产了. 在扬州琴人眼里,政府在古琴这一块是不作为 的,且对琴人与琴乐文化缺乏尊重.其问关系的不和 谐程度相对超过了其他地区.在政府某些文化官员看 来,扬州的琴人素质不高,不团结;而在琴人看来,政 府只重视类似扬州”三把刀”等俗文化,对古琴这样的 雅文化重视不够,两方各执其辞.在笔者去扬调查中, 某非遗工作人员曾言之”我们扬州遗产有一百多项. 太多了.都是分别交给下面各自去搞.哪管得了那么 多?” 也许真的是因为扬州的文化太多?有”八怪”,有 扬剧,有清音.1.…? (三)众人拾柴火焰高 57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2009年第4期 其实,琴人之间的”文人相轻”,官方政府和民间 琴人之间沟通不畅的状况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 的存在.就扬州目前的古琴发展情况而言,虽然没有 以作为大的广陵琴社为统一组织来进行琴务的相关 活动.但各自的琴人还是都以对古琴这份事业的挚爱 而竭其所能地为广陵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在做着大量 的工作.一个由历史承续而来的”广陵琴社”虽暂落沉 寂,但在另一种形式上,由马维衡,刘扬,张峰,曹华等 当代广陵琴人新创办的更多的如”南风琴社”“刘少椿 琴馆”“大音琴堂”“响山琴堂”等琴社组织都在积极活 跃地开展着各项活动. 1,马维衡——南风琴社? 马维衡,1986年师从广陵派琴家胡兰,胡萌乾先 生学习古琴.1990年从事老琴修复工作,1994年成功 研制了仿古断纹琴.以其古朴端庄的造型.松透圆润 的音色,清晰可辩的断纹,形成了融乐器,漆器,材质, 诗词,书法,印章,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品,得到国内外 琴家及王世襄先生的高度评价,世称”马琴”.2002年 被中国乐器协会授予中国斫琴名师的荣誉称号.现为 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风琴社社长,扬州龙吟乐器研 究所所长. 马维衡曾在多种场合强调指出.当前的古琴文化 保护工作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 化.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也是以这样的思路在进行. 2008年12月6号,马维衡成立了他的南风琴社,琴 社里除扬州本地琴人以外,还吸收了来自波兰及台 湾,广东,安徽等地的2O多名古琴爱好者.琴社意在 秉承广陵琴派风格,以宣传,弘扬和发展古琴艺术为 己任,在古琴教学,交流,研讨,创作,着述上努力开 拓,并为广大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怡情,修身的自由 天地和精神家园.尚值一提的是,南风琴社每周六的 古琴教学以及每周三在老城区的教学都是义务免费 的. 2009年5月8日至10日.马维衡立足于新成立 的南风琴社,并联合多方社会力量.举办了”广陵古琴 文化节”,期间.邀请了省内外众多的古琴名家,举办 了”中国古琴名家进校园艺术交流会”“广陵潮?中国 古琴名家音乐会”“古琴艺术研讨会”等多项活动 (1)建琴馆 作为全国知名的斫琴师,马维衡在古琴的物质文 化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古琴相关资料的 搜集和斫琴.在扬州,虽然历史上古琴资料的积累非 常丰厚,除了五大琴谱,20世纪80年代,相当一批唐 琴,宋琴,元琴,明琴收藏于扬州私人手中但在近20 多年问,这些堪称无价之宝的琴几乎散失殆尽.当年 以几千元流失出去的一张唐琴,现在国际市场上炒至 几千万元人民币.而在扬州图书馆.也只剩一本残破 的《蕉庵琴谱》. 面对这一现状,马维衡颇为担忧: 我学琴的时候,我老师家挂的唐宋元明清的琴都 58 有,明琴都很普通,不算什么.《今虞琴刊》里就记载了 扬州琴人收藏的琴,谱.什么款式,断纹等.但有的老 古琴家过世了,他的后代可能三文不知二文.就把古 琴,琴谱都卖了.这些东西慢慢地都散失了.我就想搞 个馆把这些搜集起来,进了馆的东西就出不去.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马维衡总是在各种场合呼吁 并建议扬州应该在史公祠内(1936年广陵琴社雅集 地点)成立古琴艺术馆,博物馆.曾有某文化官员回 应:”史可法(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纪念馆是一个爱国 主义的教育基地,不宜吹拉弹唱!”后来在江泽民总书 记两次来扬州听古琴,并来到史可法纪念馆参观等活 动的推动下,同时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促进下,2006年 扬州市委,市政府才将”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纳入 《扬州市文化博览城实施纲要》,由扬州市政府出资 150万,在史可法纪念馆西侧原扬州博物馆库区划拨 建”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该馆于2007年11月28 日建成对外开放.但由于官方所占有的相关古琴资料 十分匮乏.尽管通过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希望有一些社 会的捐赠.但目前馆里大都还只是一些纯史料的东 西,模型,图片较多,实物较少.所以,最终倒真成了 一 个名副其实的”史料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 琴艺术博物馆” 为了弥补扬州没有古琴博物馆的遗憾,马维衡一 直在积极地做着准备.如2008年在上海的嘉德秋季 拍卖会上,马维衡以2万元的高价拍下来一本嘉庆年 间的《自远堂琴谱》,湖北伯牙琴社社长,古琴家丁承 运闻知此事后,深为马维衡这种举个人之资.为广陵 琴学搜集资料的精神所感动,遂将他个人收藏5O年 的一套雍正年间的《五知斋琴谱》无偿捐赠给马维衡, 使得2部广陵派的琴谱又回归扬州.同时,马维衡还 通过多种途径在民间收琴,搜集古琴老唱片,老一辈 琴家的信札等极具文物价值的资料.再加上各界朋友 的赞助,捐赠,一所光基建,装修就耗资百万元的完全 私人化的古琴艺术馆建成了. 2009年5月10日.值”广陵古琴文化节”期间. 在位于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扬州淮左郡庄园11栋 lll号,中国首家完全由私人出资兴建的”南风古琴 艺术馆”举行了开馆仪式.马维衡感叹:”这个馆集中 了全国琴人的智慧,还得到了热爱古琴艺术的各地企 业家的大力赞助,它将是全国琴人的精神家园.” 南风古琴馆内收藏了30多张马维衡亲手斫制的 不同造型,不同风格,不同音色的精品古琴.另有明清 古琴4张,古琴谱6套,各类与古琴有关的资料,书 籍,应有尽有.并且.这些珍贵的展品将免费提供给 国内外琴人随时参观,交流,一律不收取分文门票. 一 个完全私人投资兴建的古琴博物馆,其中包含 的艰辛自不待言.更多地是出于一种对古琴的责任 感. 古琴馆的空调费.文物的护养都需要钱的,但我 们做这些事情都无怨无悔,不管政府理解也好,不理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 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解也好,我们自己也是有乐趣的.我从来不伸手跟他 们要钱,我尽我个人的力量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和 政府没有完全的关系但如果政府需要我这方面的 f资源).他全部要去都没关系 由于是个人力量的民间班底,在他发起操办”广 陵古琴文化节”的三天中.马维衡每天只能睡几个小 时,场地,人员等所有的琐事都要去亲力亲为.这一点 与常熟朱唏一整套工作班底高效运转的状况是没法 相比的,对于朱唏目前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与政府 沟通方面,扬州的琴人们也都还是十分认可的,并有 意效仿其模式.先埋头实干,以诚心,成绩来获得政府 的理解与支持. (2)斫佳琴 作为全国知名的斫琴师,在业内,马维衡与北京 的王鹏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斫琴界的”北王南马”.世称 “马”琴的音色特点是松而透.具备纯净,松透,温润的 声音特点,有别于王鹏的”劲而雄”.因音色韵味老道, 有”老味”,模仿的断纹十分逼真,以致曾有美国人把 马维衡的琴当做古董来卖. 尽管马维衡已经跻身于国内顶尖级的斫琴师行 列,但他还是十分关注价廉物美的普及琴基础上的提 高,他认为古琴本身就”难学,易忘,不中听”,乐器再 不好用,不好看,喜欢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总尽量帮乐 器厂监制出价格比较低廉,质量比较好的,属于中等 档次的古琴提供给学琴者. 与传统的民间斫琴师不同,马维衡还将斫琴上升 到当作一种研究在做.他与龙吟乐器厂合作成立了专 门的龙吟乐器研究所,带领着一帮年轻人,致力于古 琴斫琴工艺的研究与传承. 在马维衡的斫琴中,他还力图体现自己的美学追 求: 以前对古琴外形的审美是按照匠的审美方式,我 觉得不应该停留在这一层次.而应该提高到艺术品的 审美高度.这几年通过和大书法家,大画家们在一起 交流学习.锻炼了我的眼睛.我觉得我把古琴(制作) 又朝艺术品的方面推进了 在积极的探索思考之下.马维衡还着手于整理多 年的心得收获,力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正在写作一 本名为《桐林夜话》(马维衡在广陵路老街螺蛳结顶巷 买下的用来接待给专程来扬州以琴会友的海内外琴 人住的宅子即名”桐林堂”),用章回小说形式有问有 答地介绍斫琴的相关知识 (3)广交流 几十年来,马维衡几乎没有一天不是为了古琴在 奔波,在扬州时不是与访客交流就是闭门斫琴,再不 就是出门赴”古琴之约”最近几年间,仅马维衡亲自 在老城区桐林堂接待的包括英,美,法,加拿大及港澳 台地区的世界各地琴人就超过了3万人次.琴馆建成 后,几个月间的参观人次就已经逾千.不用门票.马维 衡还免费亲自讲解,负责招待,外地的琴人还可以在 他的”桐林堂”免费居栖. 除了创琴社,建琴馆.马维衡还利用一切机会积 极地对外进行琴学交流.以扩大广陵琴派的影响力 如2006年3月28日应河南中州琴会,郑州博物 馆的邀请,在郑州博物馆举办”唐,宋,元,明,清暨马 维衡古琴作品展”,并同时举办广陵派专场音乐会和 斫琴知识讲座. 2007年5月18日.马维衡在扬州大剧院欣赏了 星云大师亲率的”佛光山人间音缘梵呗赞颂团”举行 的音乐会后,在有关部门的牵线促成下将一架用明代 古梁材制作的精品古琴赠送给星云大师. 2009年3月4号全国两会期间,扬州市市长王 燕文应邀走进央视《小崔会客》栏目,介绍扬州城市与 文化.在节目的最后,马维衡现场与上海今虞琴社社 长戴树红琴箫合奏了一曲广陵派代表性曲目《平沙落 雁》,为全国观众展示了扬州深厚的古琴文化底蕴. 2,其他琴人 在扬州.有着一批像马维衡这样鼎力为广陵琴派 振兴默默耕耘的琴人. 如目前已85高龄的刘少椿的女儿刘蓉珍,自幼 就随父学琴,掌握了广陵独特的”唱弦”技艺.她从事 教育工作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古琴的教学,现仍 教琴不止.其子刘扬在扬州,南京,北京多处开馆授 琴,近年赴北京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广陵琴 派在北京的较高平台上开花,更好地推广广陵古琴. 他在教学中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国学全面的修养. 张峰创办大音琴堂后.多次举办古琴公益讲座及 音乐会,先后拥有海内外学生达四百多人,为古琴的 推广,发扬及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6年由龙音 公司出版发行CD《太和清音——张峰古琴独奏专 辑》.2008年还与扬州江都市小纪镇政府合作创办成 立了全国首家乡镇级的古琴社——江都小纪”真如琴 社”.为乡镇村官教授古琴. 广陵琴派的振兴是扬州众琴人乃至国内外所有 与广陵琴派有关联的热心琴学人士所共同努力,可喜 的是,无论是在扬州还是在外地,都已经有着越来越 多热爱古琴人士为广陵琴派的振兴发展倾力倾囊.如 在南风琴社成立仪式上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华干林就提出了”扬州地域文化进校园”的想法.将与 琴社长期合作,聘任马维衡为扬大的兼职教授.通过 讲座,表演等形式,将古琴这一高雅艺术传播至大学 校园.还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在艺术学院成立扬州民族民间音乐研究 所,来进一步利用学校的学术平台,和较广受众面的 优势,举办古琴音乐会,带学生去古琴馆参观等系列 活动. 马维衡二十多年的琴友,龙吟民族乐器厂单卫林 厂长是一位热心琴学发展民营企业家,他不仅为马维 衡南风琴社,琴馆的建设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与友情赞 助,还在北大琴社,台湾普伦大学乃至新加坡的一些 古琴社成立开办之际,无偿地捐赠了古琴或资金. 59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2009年第4期 还有一位为广陵琴派振兴立下汗马功劳的琴人, 即是刘少椿的另一位外孙,南京的文化经纪人陶艺. 出身于古琴世家的他,出于对扬州广陵琴派的情怀与 责任,并为此做出了很多贡献.如为史料馆的建成进 言献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陶艺还自费从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买下20世纪50年代查 阜西,许健,王迪三人组成的调查组在全国各地进行 抢救式的录音的部分版权,并与香港龙音公司合作, 运用现代的录音技术,使得这些在音响档案库中的沉 睡了四十余年的珍贵的音乐资料得以呈现给世人. 2002年,陶艺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了隆重的《刘少椿古琴艺术?精装珍藏版》首发式. 目前扬州古琴的发展基本上是靠琴人们自己在 张罗.民间自发行为大大多于政府行为. 三,扬州广陵琴派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一)都是古筝惹的”祸” 1912年孙绍陶创建广陵琴社时,本是一个单纯 的古琴琴社.但在1984年琴社复社时则下设了古琴, 古筝,综合(其他民族乐器),史论四个小组,广陵琴社 就此变成了一个综合多元化而容纳了多种乐器,乐人 的琴社.这一方面反映了广陵琴人开阔的文化胸襟, 但另一方面这种以古筝为主要代表的它类乐器注入 古琴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相关影响在日后琴社的 发展中却起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扬州的社会音乐界有一个十分显着的地方特殊 性,就是古筝的教学普及和乐器生产异常发达.扬州 现在有古筝培训点近30个,各类学员5000多人,中 央音乐学院等6个考级单位先后在扬州开设了古筝 考级点,50%的学员取得八级证书,青少年在各类古 筝比赛中屡获全国大奖.2000年扬州被文化部命名 为”中国古筝之乡”. 这一产业的成功带动与扬州的古筝教育家张弓 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弓在古筝的社会普及上比较注重 面的扩大与声势的营造.如在1986年扬州举行的”全 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张弓就组织排演了40 名少儿古筝的齐奏.1988年在”中国扬州首届琼花艺 术节”开幕式上,他排演了少儿百人古筝齐奏《渔舟唱 晚》.1991年在”全国第二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排 演了160多人的大型古筝弹唱《南泥湾》和大型合奏 《迎宾曲》.这些古筝的集体性公演都产生了较大的 社会影响.而最为轰动的则是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 周年之际,即2007年8月8日.在扬州京华城全生活 广场5000平方米的展示大厅.汇聚了2008名身着中 国红华丽汉服的演员.用2008架古筝共同演奏扬州 市歌《茉莉花》的活动,蔚为大观,一时气势磅礴,可谓 “古筝之乡古筝热,筝声响彻扬州城”,创下了一个新 的基尼斯纪录.上海基尼斯总部代表现场颁发了《大 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证书.当日的《扬州日报》如是报 道:”他们中最小的6岁,年长者逾8旬.2008双手一 起动作……这场演奏会不仅是向基尼斯世界纪录冲 击,更是展示了扬州人民喜迎奥运的精神风貌,也借 此向世界展现出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加和谐, 更加文明的新扬州.” 这次空前”轰动”的活动将古筝在扬州的地位推 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在意识 上都将古筝与扬州的音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古筝在 扬州已经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堪称”千家养女 先教?筝?,十里栽花算种田”.而对于扬州政府来说, 各类古筝艺术活动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大特色,在 运河名城博览会,”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重大 的政府活动中.都能听到古筝的琴音.特别几次动辄 上百,上千人成功策划的集体古筝展示,其蓬勃态势 及超强声势.都让政府欣慰地认同其可以代表着更 “开放,活力,和谐,文明”的”新扬州”的城市形象,而 成为了扬州政府对外的一张印刷,装饰颇为晃眼的 “文化名片”. 如火如荼的古筝活动再加上扬州历史悠久,精湛 绝伦的漆器工艺的支撑也带动了扬州的古筝产业化. 据统计.扬州现有古筝企业从两三个人的家庭作坊式 的到六七十人的规模厂家大约有120多家.古筝年产 量近20万台,产值达2亿元,创千万元产值的企业近 10家.扬州古筝产量占全国古筝产量2/3.”扬州筝” 已经成为国内外筝家熟知的品牌而誉满海内外,而扬 州”古筝之乡”的美誉也已经实至名归.随着古筝艺术 在扬州的繁荣.古筝制造业目前已经成为扬州特色文 化产业和支柱产业. 对此,张弓功不可没.但同时作为广陵琴社实际 主持工作的副社长(兼秘书长),论及张弓对扬州古琴 的发展.大家的评论则都认为其功过参半.因为虽然 在客观上张弓也为古琴的发展作了一些工作,但另一 方面.张弓在工作中”琴筝不分”,甚至将古筝教育思 想强加于古琴的工作倾向,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扬 州古琴的发展. 如张弓提出一个观点,觉得现在扬州古琴没发展 好是因为古琴教学”一对一”的形式不好,应该小组或 者是大班.应该像古筝那样搞大齐奏,他总是以成功 者(古筝)的姿态强调:”我那个时候曾经搞几十人,几 百人齐奏,古琴也要这样搞”.他还经常举四川曾经搞 过一个六十人的古琴齐奏.场面如何壮观(但实际的 情况是那次也并非现场演奏,而是同步放录音的)!并 对琴人提出要求.希望他们雅集的时候选1O个学生 集体弹给他听,并强调”过去我创办古筝之乡,一个班 40个学生.你去看看那扬州的饭店,茶馆到处都有弹 古筝的我希望广陵派的古琴也在这些场合出现.” 尽管其他的琴人并不认同张弓的这种琴筝不分 的做法.”古琴本身性格内敛,音量小,它不是这么张 扬的.是雅文化.那种大庭广众之下弹根本就听不见, 那个只是一种虚张声势.”但张弓作为广陵琴社的主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 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 要负责人之一,他的这种理念的确会产生一定的影 响.弄得大家无所适从.新的矛盾又得以产生大家 都觉得张弓把”广陵琴社”变成了”广陵筝社”.琴社二 十几个理事中只有两个是弹琴的,其他全是弹筝的. 另一方面,在作为”古筝之乡”的扬州,令琴人颇 觉无奈的是,出于扬州古筝的超强势头.尽管琴人们 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有时在古琴普及过程中还是不 免发出无奈的感叹:在扬州.能够做到让大众初步认 识到”这个长条子的木头,七根弦的,叫古琴,而不叫 古筝,就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胜利了!”在扬州.是”古 筝”(而非古琴)与古城相映成趣.对比扬州古筝事业 “筝筝”日上的发展,位居”琴棋书画”四大雅品之首的 古琴却显得黯然失色.于是,新近蓬勃发展的扬州筝 先于古老的广陵古琴抢注而成为了扬州的城市文化 名片. (二)在商言利情难续 琴社,琴人作为民间组织构建而成的社会关系, 其组织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向来难以得到保证.但广陵琴社”散”的 原因.尚有着其一定的地域特殊性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3年全国古琴打 谱会议在扬州召开后,就在古筝产业发展的同时.张 弓等人还用同样的方法率先仿制研发古琴,自己摸索 生产古琴.特别是在近年.随着古筝厂家的渐多,生产 利润的下降,市场有所饱和.同时古琴非遗获批后的 渐热,很多筝厂也同时生产或转向古琴的生产.目前, 扬州的大小古琴厂家也有几十家,年生产量达千台以 上.现在,几乎扬州所有的琴人都与斫琴,授琴有着密 切的关系.有的自己有厂,有的作为技术顾问为古琴 厂做监制.大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与古琴相关的 商业活动.在商必言利.有利情难存.曹华认为: 大家都做琴了,做琴了以后就跟生意上有关系 了,又不行了.互相之间就少来往了,有点敏感了,学 生来想学琴,跟我见面了就买我琴.跟你见面了你也 做琴了然后买你琴了.跟利益有关系了.后来互相就 跑的少了. 马维衡的剖析更为全面: 以前的琴社和现在的琴社不同.琴社是一个公益 性的,毫无名利之争的社会团体.只要喜欢古琴.都可 以来听,来学,来玩.琴社是琴人的精神家园,这里没 有名利之争.我问过我的老师”你们以前争斗不争 斗?”,她说:”有争斗,但那是艺术上的争斗.”是两个 琴人之间为了某些弹奏技术上的”争斗”.可能当双方 各持己见,但这样的一种争斗我们奉行”君子之交不 出恶言”原则.现在不同,琴社里争论太多.因为现在 多招个学生就多一份学费,就多卖一张琴这个学生 到别的琴社,他就少了一份收入所以.现在学生多了 也未必是一个好现象 可见,在扬州琴人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意 义上的”文人相轻”了,而且还混杂着现代商业的利益 追逐.这种琴人各自零散,缺少核心凝聚的状态.对于 广陵琴派的复兴无疑会产生影响 (三)政府琴人两相责 目前扬州的政府财政不太好,十万以上的资金都 要市长亲自批.所以,扬州古琴界的大小活动大多是 靠民营个体的乐器厂来自发赞助,一家5万,一家l0 万,政府鲜有参与.如前文所说,虽然琴人之间存在一 些文人相轻,利益相连的现象,但论及琴务,为了古琴 的事业,大家都会付出. 我们不断地向政府和相关部门谈这些事情.但可 能是扬州文化太多了吧,顾不上.搞了剪纸博物馆,淮 扬菜系博物馆.但是就是不搞古琴博物馆.这方面确 实是很大的一个缺失.你说怪罪于我们琴人.我们都 努力了.要是政府安排有人听琴,我们全是免费的.我 觉得我们扬州的琴人还是尽力了.在各个场合为古琴 的宣传作了贡献. 某琴人如是说.而政府一方面声称扬州文化遗产 太多,家大业大,顾不了那么全;另一方面则抱怨琴人 的种种素质问题,人心不齐等等.扬州的政府和琴人 在相互的问责与指责中耗散着,即将迎来广陵的百岁 华诞 四,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 扬州文化资源丰富,遗产项目众多.而其中广陵 古琴的发展则首先还是需要政府在打造城市文化名 片的战略,策略上进行优化调整,组合.将高文化的广 陵古琴纳入到城市名片铸造的系统工程之中.并进一 步加强古琴保护的相关软件和硬件建设. (一)打造城市名片,彰显广陵古琴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地区间竞争日益加剧的 今天,一个城市要想在平凡中突起,成功的”城市营 销”重要的基础保障.而城市营销中的关键是打造 各自的”城市品牌”(“城市名片”),”城市品牌”定位必 须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精神气质相结合.赋予其文化 品格和文化内涵.只有传承其所固有的特色.从功能 和文化两个方面融合起来,才能形成其特色和个性. 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浓缩的精华,是一个 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其意义和作用体现在 于它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的灵魂,全面提升城市品味, 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竞争力,扩大城市影响.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营销还没有形成一套 成熟的理念和方案.很多城市没有一个好的市场定 位,有的自身的资源不足却定位很高,有的则是由于 自己的资源和特点是多方面的而想全面定位,结果失 败了.因为它们没有能够把握自己的核心而导致定位 模糊.如有的城市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但具体是 哪些历史文化,哪些是特有的却没有搞清楚,于是很 难为人们所认知,因为历史文化名城太多了,没有特 色很难给人形成深刻记忆. 如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中原先面临的问题也是 6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2009年第4期 “称号”太多,如女装之都,茶都,动漫之都等等,大都 体现产业发展道路,缺少人文品牌.直到2Oo5年才由 市民投票,将”生活品质之城”确定为杭州城市品牌, 体现了政府对城市功能新的理解.南京面对”明城墙, 中山陵,夫子庙,总统府,云锦,金陵十二钗”等众多的 文化符号,也一直在寻找最具独特文化元素的那一 个. 扬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座通 史式的城市,有着近二于五百年的建城史.扬州人文 荟萃.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在 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 扬州剪纸,扬州漆器,玉雕等近百个项目被列人各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确,扬州的文化遗产是多得 让人难以以某一两个方面来定位. 2008年,扬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还曾发起面向全 国征集扬州”十大城市名片”的”海选”活动,一时反应 热烈,应征踊跃,由于所征集到的城市名片太多,令人 难以割舍,结果采取了类似超女人围的”50进30”, “3O进10”的方式来确定最后的入围十大名片.由此 首先可见扬州文化之丰!但另一方面,在入选的有些 名录中,还是有诸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休闲天堂,宜 居之都等偏于一般性,普遍性,定位较为模糊的名片, 还有一些如沐浴之都,美女之城,淮扬菜之乡,扬州炒 饭等则都属于非”高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的名片.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各自独特而不可复制的历史 和文化背景,而城市名片就是要把这种差异化的特质 浓缩出来.必须要在个性化方面凝聚出这个城市独有 的文化,才能散发起自身独特的魅力.?我们期待着扬 州能够打造一张可以把扬州与其他的历史文化名城 区别开来的,可以形成独特吸引力的城市名片,而这 张高文化含金量的名片中必然应该包含,并彰显类似 扬州八怪和广陵古琴这样独特且厚重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场馆建设,打造保护平台 在古琴保护的相关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当务之 急是政府应该追加投入一定的资金,丰富现有的古琴 史料馆的收藏资源.而不能一味地寄希望于向社会募 集捐赠古琴相关资料.在场馆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 加强广陵琴派史料馆的内涵建设.力求将其建设成为 一 个集收藏,宣传,研究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古琴博 物馆.充分利用史料馆现有可用资源,扩展原有史料 馆的功能,开辟相关场所进行演出,教学培训,雅集交 流,参观等多功能,将古琴史料馆建设成为扬州琴人 学习,研究,交流广陵古琴的一个重要场所. (三)加强琴社组织机构建设.独立强化古琴的功 能 虽然目前扬州诸琴人也都建立了若于个自己的 分琴社,且具有一定的发展态势,但这种缺少必要的 核心凝聚力所呈现出零散的状态对广陵琴派一体化 的振兴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将”广陵琴社”这 一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文化品牌置之一边而未加充分 62 利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加强广陵琴社的 组织机构建设也是扬州古琴发展中的一个急中之重. 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介入广陵琴社的换届等组织建 设工作,设立专职人员或驻社干部,负责扬州古琴工 作的总体统筹和协调. 要实行琴筝分开,建立独立古琴功能的广陵琴 社,正如中国音协原书记处书记,中国民族器乐学会 会长冯光钰在2006年12月19日扬州的”古琴文化 发展论坛”上所呼吁:”扬州虽有广陵琴社,但琴社却 包含了琴与筝,并且多年来是将筝放在了发展的第一 位.建议广陵琴社将筝剥离出去.” (四)借”扬州筝”之经验.发展”广陵琴” 有着”古筝之乡”美誉的扬州,在古琴的生产,宣 传,推广上完全也可以借鉴古筝的成功经验,在扬州 成立中国古琴生产基地,做到琴筝并举,龙凤呈祥.同 时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使扬州 古琴生产基地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品牌 最响的重要基地,让扬州古琴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天下”扬州筝”.有媒体宣传曰:”有华人的地方就 有古筝,有古筝的地方就有?扬州筝”„,但愿在扬州政 府和琴人,能工巧匠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也 可以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古琴.有古琴的地方就 有?扬州琴”„. (五)琴人政府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共兴广陵 虽然目前扬州琴人都各尽所能.以自己的力量努 力传承古琴,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个人的力量毕 竟有限,还是必须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来推动.作为 政府应制定相应古琴保护的短长期规划.同时要关心 和扶持民间传承人的古琴研究及教学传承活动,解决 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物力和财力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合作 机制.民间加政府通力合作才是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 较为理想的工作模式. 结语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扬州
本文档为【[word格式]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