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初期吉林省农业土地开发的原因

民国初期吉林省农业土地开发的原因

举报
开通vip

民国初期吉林省农业土地开发的原因 38兰台世界 2010·7月上 民 国 初 期 吉 林 省 一、民国政府实 行“移民实边”政策 1. 晚清政府的 “移民实边”政策。鸦 片战争爆发以后,清 朝的社会危机日益 加深,政治腐败,财 政困窘,军备废弛, 内忧外患接连不断。 这种情势之下,清廷 对爱新觉罗氏“龙兴 之地”的禁封和解禁 之间就形成了矛盾。 因此,大量关内汉族移民闯入关外被清政 府所默许。加之清末的各种赔款,镇压农民 起义等,已将清廷的国库掏空,接之而来的 大量举借外债,更是雪上加霜。而“19世纪 50年代末到 60年代...

民国初期吉林省农业土地开发的原因
38兰台世界 2010·7月上 民 国 初 期 吉 林 省 一、民国政府实 行“移民实边”政策 1. 晚清政府的 “移民实边”政策。鸦 片战争爆发以后,清 朝的社会危机日益 加深,政治腐败,财 政困窘,军备废弛, 内忧外患接连不断。 这种情势之下,清廷 对爱新觉罗氏“龙兴 之地”的禁封和解禁 之间就形成了矛盾。 因此,大量关内汉族移民闯入关外被清政 府所默许。加之清末的各种赔款,镇压农民 起义等,已将清廷的国库掏空,接之而来的 大量举借外债,更是雪上加霜。而“19世纪 50年代末到 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 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中 国东北边疆大片领土。在这之后,仍然欲壑 难填,一方面大力向中俄边界地带屯兵移 民,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另一方面使用偷 移界碑、指使边民越垦等卑劣手段蚕食中 国领土,东北边患依然存在。清政府在付出 重大领土代价之后,面对东北边疆的严重 危机,开始反思其边疆政策。”[1] 4320世纪 初时,吉林地方官员亦上报:“本省‘地处边 陲,界逼强邻,日则窥视于东南,俄则垂涎 于西北,咸思殖民于我边疆,苟不早日经 营,恐有稍纵即逝之虞,更成积重难还之 势。’因此,力主摒弃虚边清野的传统边防 政策,加紧移民实边。”[2]96清政府在这样的 国情下,无奈将“龙兴之地”部分解禁,开始 实施“移民实边”政策开发东北边疆地区。 2.民国政府继续实行“移民实边”政策 以及各种开垦措施并用。民国政府成立之 初,继续实行清末“移民实边”的政策,大规 模丈放官荒旗地。而且在“孙中山民生主义 思想指导下,把中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垦务 被视为当前要务。”[3]35针对清末东北地区 开发过程出现的勘放粗糙、放而不丈、领而 不垦、荒地放出的多,但实垦着较少等诸问 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95126956_1,对各类荒熟地亩着手进行清查、丈量, 采取奖垦、限垦、催肯、拓垦、抢垦等一系列 政策,把东北的土地开发推向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2]92。其中“1912年 3月,以黄兴、仇 亮为首的有识之士创立了‘拓植协会’,协 会的宗旨是开发边土、增产兴业、筹备军 饷、杜绝帝国觊觎、减轻内地人满为患。可 见当时政府对边疆垦殖事业的重视。”[3]35 吉林省也随之成立了,以“移民实边”为宗 旨的“垦植会”,加快对本省荒地的开垦。 二、吉林省政府的各种开垦政策 1.《新订限制垦荒章程》的颁布。在民 国政府限垦、催垦政策的影响下,吉林省也 针对一部分垦户领荒后长期不垦这一情 况,颁发《新订限制垦荒章程》,共 13条。章 程规定“凡领而未垦各荒,自公告之日起, 预限半年,责令各户报齐。无论垧数多寡, 均按原领时所定开科年限,仍尽原户自垦, 逾期撤佃,并不发还已缴荒价、照费。其余 已过开科年限而仍未开垦者,不问其地属 何人,由垦植协会同地方官员招各垦户实 行垦辟,原领地主不得阻挠、干预。同时,对 新招垦的农户、新开辟的荒地,进行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地遣送和划拨。规定凡就垦者在 10 户以上,须呈由该省垦植会或实业机关、团 体,或垦户自举代表,函电通知吉林垦植分 会,或派专员接洽,以便该会预为调查实在 地点。”[2]92吉林省的限垦章程,在一定程度 上也可视为催垦政策的一部分,因为在这 个章程的规定下,垦户由于时间的限制加 快了对荒地的开垦。 2.拓垦政策实施下,抢垦章程的推行。 民国初年,吉林省荒地的开发大都集中在 中部地区。因此,吉林省东部介于松花江于 乌苏里江之间的沿江地区,大部分土地还 处于闲置荒芜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吉 林省政府实施拓垦政策,对沿边地区进行 开发。“为了加快对沿边地区荒地的清查和 放垦,于 1913年制定了沿边 15县清丈规 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913至 1915年,在依兰、桦川、富 锦、绥远、同江、饶河、穆棱、密山、虎林、宝 清、濛江、额穆、宁安、桦甸、勃利等 15县进 行了全面清丈。”[2]93拓垦了一部分沿江的 荒地。但是,“大段荒地,往往被领户所包 揽。他们‘既无资力以招雇佃丁,又囿于地 方主义’,因而为‘移民所不敢睥睨’,其‘唯 一目的不过坐待地价之增长,收将来之利 益’。这种做法,延缓了土地的开发。”[4]124针 对这种问题的出现,吉林省政府颁布例了 《吉林省沿边清丈各县荒地抢垦试办章 程》,对这些荒地进行抢垦。该章程规定“不 论已放、未放及有主、无主之地,凡荒芜未 垦者,任何人皆可报县领照认垦。同时对认 领荒地的面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凡以人 力垦者,每人准抢垦 10垧(100亩);有牛犁 一具者,准抢垦一方(45 垧);用机器犁者, 不予限制。抢垦荒地,限 3年升科纳赋,其 地亩以十分之四归原主,余十分之六归己 有。”[5]18经过拓垦政策的实施,抢垦章程的 推行,吉林省沿边荒地的开垦速度经历了 前所未有的提高,开垦面积也迅速扩大。 3.放垦政策。吉林省在加速开垦沿江 地区荒地的同时,“继续丈放省内腹地零星 夹荒,并于 1917年颁布《吉林省勘放官荒 试办章程》18条,规定在省内腹地和东南 部 20县范围内,所有零星夹荒,全面出放。 自 1917 年至 1923 年共勘放各县夹荒 7853垧。”这就使大量的开垦土地连成一 片,可以进行大面积的耕作[6]19。在限垦政策 和拓垦、抢垦政策的实施下,加上放垦政策 的配合,使吉林省农业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农业耕作区域不断扩大,出现大幅度开垦 荒地的盛况。例如,1918年至 1922年,吉 林省对舒兰境内实施新垦政策的同时,将 其官地中的四合川、霍伦川、珠琦川 3处的 前清王朝皇族地产也进行了丈放,共丈放 16万余亩皇产地,11万亩押租地。再如, 1920年至 1923年,吉林省又丈放了长春、 农安、德惠、长岭 4县蒙地,丈出浮多地 1,229,887亩、荒地 7,240亩[7]85。 4.农垦公司的兴起。“清末民初,在放 垦土地的过程中,还兴起了一批农牧垦殖 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是出于包揽官荒的需 要而组建起来的。东北是我国农垦企业发 生最早、发展最充分的地区。1910年(宣统 二年),吉林省长岭县出现了畜牧股份公 司,资本总额为 2 万元。1911 年(宣统三 年),官方在长岭县设立天利公司,所有地 82,289垧,招民垦殖,贷给房屋、碾子、磨、 水井等。”[4]315农垦公司的兴起,作为吉林省 开垦荒地的基层组织,不仅在开垦荒地上 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而且对招垦来的移 民进行了有效的安抚。就这个层面上来讲, 对于大量移民涌入吉林省,可以说一定程 度上起了吸引的作用。 三、关内移民对吉林省土地的开发 “民国初年,由于政府采取优待垦户的 政策,大力提倡招垦,使山东、河北、河南、 陕西等地因战乱和灾害而被破产的农民不 断流入东北,促进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种 植业的发展。因为战乱,特别是在 1923- 1929年间,涌入东北的劳动人民有 明显的增加。”见下表[8]: 历史一页LISHIYIYE 农 业 土 地 开 发 的 原 因 □ 吉 林 师 范 大 学 孙 莹 范 立 君 年 份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留住人数(万人)10.1018.4723.5224.3070.9251.1042.44 关内移民留在东北情况表(1923- 1929) 正是由于“民国政府和吉林省政府鼓 励移民政策的实施,吸引关内移民前往吉 林,从而形成了 20世纪 20年代的移民浪 潮。吉林省的人口由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的 567万余人增至 1928年的 931万余 人;吉林省的土地开发速度明显加快,从光 绪三十四年至 1928年,吉林省的耕地面积 纯增 2,402,000公顷。”[8]225不仅如此,“《海 关十年报告》 载:' 在以往 10 年中 (1912~1921年),满洲农业有巨大发展。连 年不断的来自各省并在满洲定居下来的移 民,已经开垦了从前人未到过的地区。广大 的中部盆地就是这种农业发展的地区。”[4] 264政府在实施招垦政策之后,还实施了对 移民领种的荒地,给予适当照顾与体恤。规 定:“‘'满五年后,再行升科’;‘凡灾民在垦 荒县分,应与土著农民同等待遇’的政策”[7] 86。因此,减轻了移民负担,使他们安心垦 殖,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移民留居,从而有利 于各地农业土地的开发。 大量关内移民从“候鸟式”季节性的迁 移,转变为永久性的定居迁移,这对于东北 地区,乃至于吉林省土地的开发无疑不是 一种巨大的动力。因为,关内移民的到来不 仅为东北地区,乃至吉林省带来了大量的 劳动力,还有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优良的 农作物品种。此外,在农业土地的开发上, 也起了加速开垦的重要作用,使农业用地 的面积激增,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为近代东 北商品基地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述论[J ].宝鸡文理学 院学报,2007(5). [2]刘克祥.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开 垦展[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4). [3]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范立君著. 近代关内移民与中国东北社会变迁 [M].人民出版社,2007。 [5]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M].人民出版社.2000. [6]陈楠.近代东北荒地垦殖述略[D].2007 吉林大学 硕士论文. [7]毛英萍.略论民国时期东北的农业经济政策[J ].北 方文物,1997(2). [8]孙乃民.吉林通史[M].吉林人民出版.2008. ★作者简介:范立君.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国际救助与近代中国赈灾 □ 河北大学 刘玉梅 39兰台世界 2010·7月上 ———以 1920 年华北五省旱灾的赈济为例 在中国灾荒救济一直是政府基本而主 要的职能。进入近代以来,中国救灾事业出 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救灾主体呈现多元 化趋势,除了民间义赈外,国际力量开始 加入到中国灾荒的救助中。1920年华北五 省大旱灾中的国际救助就是典型一例。 一、1920年的华北五省大旱灾 1920年,中国华北五省发生大灾,灾区 范围:由保定以下直达河南南部。由陕西边 境,至山东潍县,灾民总数达 3500万。其中 直隶灾情最重,全省 120县中,颗粒不收者 90余县[1]。山东省除胶东外,其余全部被灾。 鲁北、鲁西一带灾情尤重。临清、馆陶等十余 县赤地千里、野草不生。河南更是无处不旱, 豫西各属炎风烈日,赤地无垠,豫北旱状更 加厉害,卫辉、彰德一带几乎没秋禾可言。陕 西数县也是大旱成灾,如泾阳 13月不雨,华 县附近各地都是苦旱非常,至于潼关以东, 亦是亢旱剧烈,大路上尘土飞扬,田野一片 赤土[2]115。山西相对较轻,灾情较重者只有安 邑、芮城、新绛、夏县、稷山、河津、荣河、虞乡 等 8县,秋季粒米未收。严重的旱情给灾区 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很多人只得靠吃树皮、 树叶、野菜、棉子、草根为生。据顺德天主堂 神父给《益世报》写来的信中谈到:1921年 1 月,顺德灾民,已将草根树皮掘刮净尽,已无 物可食,皆啼饥号寒,坐以待毙[3]。 二、在华洋人的救助 1920年 9月 16日,各国驻华公使发起 组织救助活动,他们规定在中国居留的外国 人,都应拿出百分之二的资金助赈,如果有 个人愿意多出资捐助,会被另行定为特别 捐,以襄善举。并准备设置 "华北赈灾事务 总会 "具体负责救灾事宜。天津的领事团也 以友邦情谊,予以筹款赈济。9月 19日,驻 津各国官绅各界为筹划赈济中国北方旱灾 事务,特召开会议,英国总领事柯韪良、美国 总领事福禄尔、日本总领事船津、法国领事 苏馨,意国领事义康纳施白根、赫立德牧师 等参加了会议[4]。驻津的美国总领事福禄尔 鉴于灾民之饥寒交迫,殊堪怜悯,特将旧存 衣服及小孩衣服多件送交华洋义赈会设法 散放,该会以此项衣服价值较贵,拟等拍卖 后变价再与灾民购买棉衣[5]。12月 8日,奉 天安东县美国副领事,在该县召集青年会干 事并绅商各界,为天津华洋义赈会募捐,募 得赈款 2250元[6]。 10月份,各洋商开始踊跃捐赈:英美公 司捐助 10万元,汇丰银行捐 2.5万元,怡和 洋行捐 4.5万元,东洋拓植株式会社青岛支 店捐 5万元赈款。此外捐助巨款者仍络绎不 绝[7]。旅津的洋商天津洋泰木行总经理雷德 致电曹省长,准备选一个灾情较重、人口在 五六百名的村子作为助赈对象,由该公司派 人到灾区调查,办理抚恤事宜[8]。花旗烟公司 为救济直隶旱灾,决定从 12月 7日起,将该 公司出品的三八牌香烟贱价出售,每日所得 烟价,尽数送交直隶义赈会,施放灾民[9]。 在北京,英、法、美、意、日等国联合组成 “国际赈灾会”,并与中方的北方救灾总会联 合组成“国际统一救灾会”,担负起整个北五 省灾区的通盘筹划和赈济重任。在天津,外 国领事团于 9月 21日发起组织“万国救济 会”,后改称为“万国救灾委员会”。该会与直 隶义赈会联合,共同组成“华北华洋义赈 会”,积极筹募捐款。在上海,各华、洋救灾组 织也联合起来,成立“上海华洋义赈会”。另 外在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华洋义赈会也纷 纷成立,负责该省的救灾事宜。 三、在华传教士的救助 传教士是传递上帝仁慈、博爱之音的使 者,他们怀着博爱之心,投入到救济活动中。 1、为灾民奔走呼号。如德州传教士海宁 鸠亲赴灾区,将自己所见山东北部,直隶南 部及山西一部的灾情,详加叙述,寄给报刊, 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北京文(若望)主教接到 顺直各县司铎报告旱灾苦状后,亲赴天津同 义赈会、曹省长、边议长等接洽,建议以工代 赈办法,并声明各县司铎均有救济灾民之责 任,如贵会有用彼等之处,无论如何苦难,均 劳怨不辞。文主教还亲自著文,登载天津《益 世报》上,呼吁中华民长富绅慨发恻隐,襄助 救济办法等[10]。 2、筹集赈款。传教士筹集赈款的方式 有:(1)动用传教经费。保定教区代理主教满 德贻特在传教用费项下,以三成拨归赈济灾 民。天津代牧区代理主教文贵宾将堂内基金 拨出 1.5万元,特嘱托沧县、盐山、南皮、庆 云四县传教司铎收集稚弱无靠之孩童,计 950余名[11]。(2)传教士以个人名义积极捐助。 1920年,沧县贾司铎向教民之殷实者筹款 700余元购买麦种,分散沧南无力播种之贫 户[12]。(3)向国内外慈善机构呼吁,号召全社 历史一页 LISHIYIYE
本文档为【民国初期吉林省农业土地开发的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75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01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