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因与犯罪

基因与犯罪

举报
开通vip

基因与犯罪基因与犯罪 马克思早就断言:犯罪必将贯穿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 。人为什么会犯罪?是什么驱使行为人疯狂地破坏社会,侵扰他人呢?这个沉重的问题,数千年来一直为无数哲人所冥思苦想。 犯罪理论在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发展到了顶峰,而其共同的结论可概括为:犯罪是人为了追逐快乐而无顾忌地实施罪恶行为。 被后人誉为“犯罪学之父”的龙勃罗梭,将自然科学引入犯罪学研究,通过对成千上万个罪犯进行观察得出“犯罪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生物学的遗传”这一结论。 自古以来, “ 先天与后天在决定人类行为中哪个更为重要” 一直是个争论不休、令...

基因与犯罪
基因与犯罪 马克思早就断言:犯罪必将贯穿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 。人为什么会犯罪?是什么驱使行为人疯狂地破坏社会,侵扰他人呢?这个沉重的问题,数千年来一直为无数哲人所冥思苦想。 犯罪理论在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发展到了顶峰,而其共同的结论可概括为:犯罪是人为了追逐快乐而无顾忌地实施罪恶行为。 被后人誉为“犯罪学之父”的龙勃罗梭,将自然科学引入犯罪学研究,通过对成千上万个罪犯进行观察得出“犯罪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生物学的遗传”这一结论。 自古以来, “ 先天与后天在决定人类行为中哪个更为重要” 一直是个争论不休、令人疑惑的话题, 随着基因科技在20世纪80年代的勃兴, 基因一行为研究再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 作为基因一行为研究议题之一的“ 基因与犯罪” 也又一次成为犯罪学界和遗传学界关注的焦点。 1 龙勃罗梭与《犯罪人论》 龙勃罗梭的犯罪原因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早期的著述中,龙勃罗梭主要注意遗传等先天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他认为,犯罪者与犯罪真相的原因就在于原始人和低等动物的特征必然要在我们当代重新繁衍,从而提出了他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这里,关于他的《犯罪人论》, 我仅讲述有关种族遗传与犯罪的相关内容。 龙勃罗梭曾说吉普塞人以盗窃闻名, 阿尔巴尼亚则以土匪而闻名。他认定, “希伯莱人的犯罪要比其他民族居民的犯罪少”。他们犯罪只局限于诈骗和盗窃, 犯此类罪的原因在于“ 对金钱的贪婪, 伤感情的绝望, 不被允许担任公职并且享受不到任何公共救济, 而对武装的种族迫害做出反应” , 而且, “ 一旦在希伯莱人面前出现一线从政的希望, 这种实施特定犯罪的倾向似乎就将消失” 。与此相反, 吉普塞人则是“ 完全是犯罪种族的活标本, 不断产生着犯罪的情欲和恶习”。希伯莱人和吉普塞人是世界上颇有特色的两个民族, 而龙勃罗梭如此抬高一个民族贬低一个民族, 在学者中并不多见。与种族原因相联系的是他的犯罪遗传原因论。他列举统计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 酗酒、残暴、卖淫和精神病都是可以遗传的, 而这些因素就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种族原因论和遗传决定论, 也许是后来龙勃罗梭受到批评的重要方面, 他过于看重了“天生犯罪 人”了。天生犯罪人成为龙勃罗梭早期著作中一个核心命题。其天生犯罪人理论其中一个主要内容便是“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 2 新的提法:基因决定犯罪 2.1 罪犯就多了个Y 早在1965年,英国的细胞遗传学家雅各布斯在研究了一些男性犯人的染色体后,提出了“犯罪染色体”这一惊人的论点,她发现,一些男性罪犯不仅存在攻击行为,并且在精神上也是不太正常的。在她研究的197名男性罪犯中,有6 1, 的入有染色体的异常,其中3 6, 比正常男性多了一个性染色体Y,即XYY型,而在普通人群中,XYY的男性检出率仪为千分之一, 但在罪犯收容所中却千分之二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具有XYY型染色休的男子,往往身材高大、巨臂、长腿、粉刺脸、智力略差,易发精神疾患和反社会行为的倾向。在英格兰、威尔士等地的执法机构的调查中发现,XYY 男性较正常男性进监狱的机会大10倍,且年龄明显低于正常男性 。此外还有一些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说,一些对社会产生重大冲击的凶杀案件中的重犯,也都是XYY型 研究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条多余的染色体,使它的主人容易导致犯罪。 2.2 一元胺氧化酶(MAO)与犯罪基因 从90年代人类基因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提出和逐步实施起,犯罪基因的问题又一再提出。1993年,美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的一项台作研究结果表明( 具有XYY染色体的男性的确有容易犯罪的趋向,但这不仅仅是与多余的那条Y染色体有关,而且与X染色体也有关,甚至牵涉到一些与性和性暴力相关的精神病。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典型的犯罪家庭中有17名成员在30年的时间内先后卷入犯罪。其中有5人是严重的犯罪。一人强奸了自己的妹妹(另一人在精神病院用餐具刺杀工作人员( 第三人患有暴阳癖,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制造事端,而且开车压伤了自己的老板;还有两人是烈火犯。但是这个家庭中的女性没有犯罪记录。对这些同一家庭的罪犯检查发现, 他们的X染色体上某一特定部位的基因存在缺陷,而这一部位的基因正是控制人大脑自制力的基因。 布鲁纳尔在美国一家遗传学杂志上宣称:在研究对象的X染色体上,有一个特定部位的基因发生变异。更重要的是,这个部位的基因正好是决定应该怎样复制人脑所需的“一元胺氧化酶(MAO)”蛋白质分子的。由于该基因所控制复制的一元胺氧化酶(MAO)变短了,就不可能去氧化分解过多的“一元胺”。一旦脑中“一元胺”浓度过高,就会使大脑的主人表现出烦躁、易怒、冲动等倾向。这类人其实连他自己也很难控制自身的某些粗鲁行 为。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其中一个X染色体基因有误时,另一个X染色体能作补偿性纠正。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另一个染色体(Y)专管决定男性胚胎发育,所以染色体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男性该基因功能不完善的可能性比女性大,从而表现出暴力型性格中男性占多数。布鲁纳尔将这个特定部位的基因戏称为“犯罪基因”。 在2006 年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华裔科学家陈景虹曾指出,马加爵的暴力倾向可能和缺失MAO基因有关;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完全去掉MAO,小老鼠就会有暴力倾向。人也是这样,如果缺少这个基因,也会有异常行为发生,如暴怒、好斗等,以致犯罪。MAO 基因缺失者平常症状并不很明显,他们一般表现为害羞,容易紧张。人们往往会认为他们比较老实,一般不会找他人的麻烦。其实,这种人对压力的耐受力远低于正常人,一旦他们面临失业或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就可能出现暴力行为。 2.3 遗传与犯罪 2001 年的一天,美国俄勒冈市的两个女学生失踪了。随后,警察在沃德?韦弗家后院的水泥板下发现了这两个女孩的尸体。这种情况令那些经验丰富的侦探感到该案似曾相识。因为这个家族的老沃德?韦弗,因于1981年谋杀一名年轻妇女和她的未婚夫而被判死刑,当时他就将那名年轻妇女埋在自家后院的水泥板下。现在,儿子的作案手法与父亲如出一辙。 科学家们对沃德?韦弗父子犯罪行为的兴趣早已超过了犯罪本身,他们希望借此探究人类暴力的根源。科学家对比了沃德父子的详细资料:59岁的老沃德和40岁的小沃德,两人都曾因强奸亲戚而被告上法院,都曾因虐待动物而成为被告;两人还喜欢在野外活动、猎杀动物;两人都曾在军队服役,都有过失败的婚姻,都有5个孩子。然而,在小沃德的成长过程中,老沃德对他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小沃德4岁时父母离异,父子两人便不在一起生活了。小沃德由母亲的第二任丈夫抚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两代人走上了相同的犯罪道路,这就提出了有关犯罪遗传学和犯罪生物学的问题。暴力行为是否可以由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 高尔顿是最早提出犯罪遗传的人。早在1861年, 高尔顿就坚信人类形形色色的肉体、精神和道德特征都是遗传的。1865年, 他在《遗传的天赋和特征》一文中提出,人的社会性能够通过“ 优育” 的方法而得以进步。在高尔顿的观点提出不久, 美国出版了一本关于犯罪遗传的书—《朱克斯家族犯罪、贫穷、疾病和遗传的关系》。该书探讨了一个备受纽约立法系统关注的家族, 该家族中的个成员被投人同一所监狱。作者认为, 朱克 斯家族是低等血系的一个例子, 因此他们必然注定了贫穷、堕落和犯罪。 几年前,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科医生C?罗伯特?克洛宁格提出一份报告,认为男孩的父母如果是罪犯,即使他从小就给别人哺养,成长后比起亲生父母不是罪犯的人来,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之多。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名叫梅迪尼克的心理学家,曾耗时30 年专门研究犯罪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他研究了14427 名丹麦男性养子的情况,发现在这批人中,如果亲生父母是经济犯罪分子,那么孩子成为经济罪犯的可能性达到20%;如果亲生父母和赡养父母都是犯罪分子,那么孩子成为罪犯的可能性上升为24.5%;如果亲生父母和瞻养父母都是清白公民,那么这个比率将下降为13.5%。上述数字尽管并非太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就是犯罪和遗传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3 对基因决定犯罪的疑问 3.1反对的呼声 犯罪遗传研究自从其出现以来一直受到诸多质疑。一些批评者认为, 在“什么是犯罪”都没有明确的情况下, 将犯罪与遗传基因联系起来是不科学的。他们指出,“犯罪行为”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属性不应被忽视,一个具体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按照形势而定,比如,杀人可以被认为是英雄行为,也可以是谋害。拿走别人的东西可以是为了充公,也可以是偷窃。其次,犯罪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用极为细微的遗传基因的研究, 想要去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事, 本来就是缘木求鱼。而用“遗传”研究去究明极其复杂的人类行动的问题犯罪,也是令人怀疑的。另一些批评者提出疑问的角度不同, 但批评的火力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引用龙勃罗梭的设问就是,当罪恶在孩子们面前呈现出玫瑰色, 甚至通过权力灌输下来, 并且由亲属或师长身体力行时,那么,这些不幸的孩子们怎能予以抵御呢? 早在1986 年“世界和平年”的5月,来自美国、苏联、澳大利亚、波兰、墨西哥、科威特、芬兰、印度等12个国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生理学、动物行为学、人类学、遗传学、精神病学、生物化学等一批不同专业的专家,在西班牙的塞维举行会议。经过讨论,针对当时有人利用所谓生物学的“科学”发现来证明暴力、种族压迫和战争的合理性的严重态势,发表了一份有20 位专家签名的“关于暴力的声明”。他们指出:如果认为战争或其它暴力行为已经被遗传安排在人类的天性之中,这在科学上是错误的。虽然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都有基因的作用,它们提供了发展的潜力,但它只是与生态和社会环境相联系时才能实现出来。虽然不同个体的先天倾向性受个体经验影响的情况不同,但正是 遗传素质和教养条件的相互作用决定着他们的人格。除了少数病理情况外,基因并不必然产生由先天决定的倾向于使用暴力的个体。当然基因也不决定相反的倾向性。虽然基因协同参与确定我们的行为能力,但基因本身不能规定行为的结果。这个结论性的观点,有力的批驳了“基因决定暴力”的合理性,科学阐释了基因与人格、行为的关系,至今仍是有生命力的。 美国塞莱拉基因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官温特博士说,人比所有的基因要复杂的多,人的生理系统建立于基因与环境之间极为复杂而巨大的相互影响上,那些想把社会决定建立在遗传简化基础上的人最终会被科学所击败。卡库在与100 多位活跃于当今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出版了重要著作《远景》明确反对基因决定论。在他看来1965 年有人提出男性XYY染色体与暴力行为有联系,这是走过的弯路。他写道:“基因与人类行为的联系是一个引起很大误会的领域。虽然人类行为通过复杂的方式为基因所影响,但是说我们体内存在导致这种或那种行为的基因是太极端了。”声称发现暴力基因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虽然这些基因可能会在一小部分残暴的人身上找到,但绝大多数的暴力行为可能归咎于一些完全与基因无关的因素(如贫穷或种族主义) ”。 3.2 基因与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邱国梁曾强调犯罪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们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是天生的、人所固有的。当然, 应当承认其中也有包括基因在内的生物学因素的参与,但这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基因与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没有更多的联系。对于基因与犯罪的关系,认为应把握几个要点:(1)基因对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有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不是直线式发生作用的。它是潜在的,是一种倾向,它需要通过中介物才能具体产生影响,通常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等因素一起产生作用,从而影响着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2)基因对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基因不能决定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具体内容和结果,因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具有复杂性,除了要受到基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还要受到主体内外的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所以不能把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决定因素单一地归结为是基因的影响。(3)夸大了基因对犯罪的作用,实际上犯了机械论、简单化和先天论的错误。说基因决定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不但违反了社会学的规律,而且也违反了生物学的规律。因为,预防和控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需要调节社会的功能和措施来解决,若寄希望于基因治疗、基因改良等,那无疑是违背社会现实的一种幻想,除了表明社会功能的无效之外,是 无济于事的。 4.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相对于基因决定犯罪,我个人更倾向于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产生。很多时候,犯罪者到底是本人故意的还是无心的外人根本难以辨别。基因决定犯罪这一论点若被认可,肯定会成为有些人逃避责任甚至是推卸责任的借口,人们可能会如同理查德? 斯佩克那样, 在犯罪之后名正言顺地为自己找到开脱罪责的借口, 借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对于那些具备了犯罪基因的人,岂不可以随心所欲地犯罪,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分辨出是否真的是犯罪基因在作怪,这样,不仅是现行的法律失去了作用,而普通的居民的生命安全也可能会受到威胁。这样社会最终会变得无比混乱,不可收拾。 其次,法国曾对XYY男子进行了鉴定,既没有发现犯罪记录,也没有异常行为,全都是可尊敬的守法公民。可见,基因决定犯罪这一论点并不是准确的。若深入的探究犯罪者犯罪的原因,我们会发现,真正说自己是无意识的犯罪的人很少很少。每一个犯罪者必有其犯罪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多多少少都与犯罪者有着一定的联系或者犯案后事情会对自己有利。如偷了的东西可以拿去卖从而增加自己的财富,杀了一直是伤害自己的人可以让自己免除再度被伤害等等。在我的理解,若基因真的能决定犯罪的话,那么,人们犯罪的原因就只是单纯的想这样做,例如说你想杀人,不是因为那个人一直压迫你,也不是因为你看他不顺眼或者其它什么理由。只是因为你想杀人,谁都可以,而那个不幸被你杀了的人只是刚好被你杀了,如此而已。 有人说可能会反驳,说或许是基因导致了那些人有了犯罪行为,而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就不会这么容易犯罪。那么我要反问了,基因到底是主要因素还是仅充当一个“催化剂”辅助的作用呢,我曾看过一个案例,上面就是讲述一对同卵双胞胎已经长期分开居住了,但其弟弟因为生活过于穷困,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而警察却因为DNA相同而把恰好回来的哥哥给抓了。最后查明了案件是弟弟造成。同卵双胞胎照理来说基因是相同的,但一个生活安逸而另一个却成了犯罪者。随着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就不断听到科学家宣称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基因被发现的消息。随着媒体的炒作,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似乎基因就是人类生命中的“命运之神”,正是基因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牵引着人们向前走。但基因就真的能决定人类的命运,答案是不一定,同样基因不同的人生的例子比比皆是,上述就是其中一个。或许在细节上,基因能够表现出它的特征,如某些行为孩子会与父母相像,但大部分,还是有区别的。社会环境依旧是导致人类行 为的重要因素,设想一下,倘若一个人一生生活在一个安逸的,没有压力的地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使他有犯罪基因,想必他也不怎么会做出犯罪的行为,因为他可能根本没有想过。基因或多或少会对人的行为带来影响,但试问,从小到大,人们到底因为环境和自身需求改变了多少,这种改变难道也是基因作怪,这是显然不可能的。 最后,我并不是否定基因与犯罪的关系,基因能够导致人的情绪变化这点是已经得到证明的了,情绪过于波动便有犯罪的可能。但太过看重基因的作用就未免欠妥。正确看待二者间的关系,才能不使研究走向一个主观的误区。 参 考 文 献 [1] 伊然,玄昌. 基因困惑[J]. 中国科技画报 2001年第5期. [2] 奇云. 戏说基因:基因家族中的特殊成员(二)[J]. [3] 徐爱国. 解读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J]. 法制论丛 第21卷第2期 2006年3月. [4] 邱国梁. 简论基因与犯罪[J].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3月第2期. [5] 邱格屏,刘建 基因科技与犯罪研究[J]. 犯罪研究 2002年第2期. [6] 李津军. 犯罪真的会遗传吗[J].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7] 林海. 欲魔与心智的搏杀——科学认识犯罪基因[J]. 科学与文化. [8] 刘长秋. 基因犯罪及其刑法对策研究[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8卷第3期 2008年7月. [9] 肖国强. 基因技术,走近大众生活[J] 浙江日报/ 2004 年/ 11 月/ 24 日. [10] 刘长秋,杨玉娣. 浅论基因犯罪及其刑法规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3月第2期.
本文档为【基因与犯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8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