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

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 《教育学》复习指导 绪论 内容提要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 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 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 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 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 1 ...

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
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 《教育学》复习指导 绪论 内容提要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 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 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 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 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学 二、填空题 1 、教育学的对象是研究 。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阶段。 3、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要算 了,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 年发表的 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德国赫尔巴特的 , 美国杜威的 , 俄国乌申斯基的 这些著作可以看作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5、我国杨贤江的 ,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2、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 ()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 , 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 5、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6 、不学习教育学也照样当教师 , 优秀教师不一定都学习过教育学。 四、问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2、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3、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 ? 你打算怎样学好中学教育学 ? 答案及参考答案要点 一、解释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 ,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现象 2、萌芽阶段 独立阶段、发展阶段3、《学记》4、《大教学论》 5 、《普通教育学》《明日之学校》《人是教育的对象》 6 、《新教育大纲》 四、问答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态阶段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学习中学教育学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坚 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 则。 第一章 教育及其作用 一、解释 1 、广义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 二、填空题 1 、教育产生于 。 2 、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是 。 4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 。 5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6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7 、教育的两种职能是 和 。 8 、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 其表现在 和 。 9 、教育现象中的 和 ,都受经济、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所所制约。 10、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 三、判断题( 错的打“X”飞 , 对的打“?”) 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是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 3、教育是使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4 、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 所以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 5、教育一定要通过培养人才才能为经济、政治制度服务。 ()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 7、一定社会的教育水平往往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8、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 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 () 9、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 10、在人类社会中, 教育具有永恒性。 () 11、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标志着全体公民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 1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 13、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 () 14、教育是人类社会生产斗争的工具在阶级社会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四、选择题 1 、学校产生于 ()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 。 ?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其他意识形态 3、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化起 () ?决定作用?促进作用?加速或延缓作用?影响作用 4、教育与社会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 ?相互决定性?相互促进性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五、辨析题 (先作判断 , 再作简要说明 )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2、经济要发展 , 教育要先行。 六、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2、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起能动作用表现在哪里 ? 3、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里 ? 七、论述题 1、试用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原理,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根据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及其参考答案 :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 是通过专门的机构进行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 ,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 , 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3、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与生产密切联系,是生产斗争的工具。 4、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二、填空题 1、 原始社会 2、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 、教育实践的贫乏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3、礼、乐、射、御、书、数 4、阶级性、等级性 5、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 智力开发受到重视;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趋于结合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趋于完善。 7、传递文明、发展文明 8、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速度与规模;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课程设置飞教学内容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9 、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制度、受教育的权力、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 10、正确的办学方向;协调飞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三、判断题 1 、× 2、× 3 、?4 、× 5 、?6 、?7 、?8 、?9 、× 10 、?11 、× 12 、?13 、?14 、× 四、选择题 1、 A 2、 A 3、 B 4、 C 五、辨析 1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而是起能动作用。 不正确。 六、简答题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 2、教育培养专门人才以巩固、完善经济、政治制度。教育传播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影响经济、政治制度。 3 、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 继承、传播作用。选择、净化作用 ; 创造、更新作用。吸收、融合作用。 七、论述题 1、(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 ,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 , 其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能把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2) 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在没有社劳动者所掌握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之前, 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已经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与生产力三个要素结合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特别是当代高等教育,由于人才集中,科研设备齐全,各门学科协作,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课和边缘学科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拿出科技成果,培养新的科技人才,而且还可以研究出许多新的工具、新的工艺。(4) 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 管理成了生产经营中的重要问题。现代化生产必须通过教育提高生管理者、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所以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 2、(1)既要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 又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我国学校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在校师生人数有两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 1/5 。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的现状与水平,必然会影响到全国、全社会。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既可以直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还可以在社会上产生不可估量的间接影响。(3 )我国学校是生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培养人的同时, 也在直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精神文明生产活动 。 第二章 教师的素质和行为 内容提要:教师在教育过程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教师劳动的特点 :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行为。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2、教师的职业行为 二、填空题 1、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3、教师的劳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 即 、 、 、 。 4、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 、 、 、 。 5、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 、 、 、 。 6、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 、 、 等 。 7、教师的身心素质包括 、 、 、 。 8、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在 、 。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X” , 对的打“?”) 1、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校长。() 2、教师的任务是教好功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3、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将逐渐代替教师的劳动。 () 5、教师是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 6、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合格教师的核心。 () 7、教师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如何看待教师的劳动。() 8 、教师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 () 四、选择题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 () 说的。 ?毛泽东?列宁?加里宁?夸美纽斯 2、“师者 ,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出处是() ?《学记》?《论语》?《师说》?《劝学》 3、教育的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 4、教师要在才智上成为有创造力的强者,关键是塑自己的 ? 时代性格?价格?创造性格?才智 5、教师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体现了()的行为。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以身作则 五、简答题 1、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 2、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修养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 : 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教师的职业行为 :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方式。 二、填空 1、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2、传承文明。 3、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 4、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5、精通所任学科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掌握教育科学知识。 6、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7、健康的身体;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时代的性格 8 、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上;处理与其它教师的关系上;处理与社会教育力量方面的行为。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选择题 1、 C 2、 C 3、 B 4、 C 5、 A 五、简答题 1、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 2、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人类社会要延续和发展,人类就必须将生产经验,文化知识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这种传递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来进行的,而教育又主要依靠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除了提高生产力外还要组织相应的社会生活。所以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递生产经验飞文化科学知识,还要传递生活经验和思想意识,要培养青少年的品质。 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的政治经 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另外, 教师还熟悉古今中外的种种思想、观点和理论等,他们通过各 种教育途径将他们的正确的思想观点传播到社会上并形成舆论,影响社会。 第三章 学生的素质 内容提要 :中学生的特点 , 中学生素质的基本构成。中学生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第二性征 2、心理素质 二、填空题 1 、中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 。 2 、初中学生处在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 。 3 、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较突出地表现在 。 4 、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具有 。 5 、中学生的特点包括 、 、 三个方面。 6 、中学生的素质包括 。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 对的打“?”) 1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 ) 2 、初中学生的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 ) 3 、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 ) 4 、初中是中学工作的重点 , 初二是初中工作的重点。 ( ) 四、简答题 1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哪些具体表现 ? 3 、素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 五、论述题 试述在教育工作中要培养中学生哪些素质 , 如何进行培养和教育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是指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的一系列基本的品质。 2、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 二、填空 1 、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 近于现实生活 ; 渐趋稳定 2 、思想道德素质 ; 文化科学素质 ; 劳动技能素质 ; 心理素质 ; 身体素质 第四章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 , 重点阐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阐述了教育任务、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等问题作了具体叙述。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 4、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 二、填空题 1、教育方针具有的四个特征分别是 、 、 和 。 2、教育工作者总的行动纲领是 。 3、教育方针的核心是 。 4、制定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 ,客观依据是 。 5、普通中学的性质是 。其任务一是 二是 。 6、中学的培养目标是 在中学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化。 7、素质教育具有的五个特征分别是 、 、 、 、 和 。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 1、教育方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2、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目的。 () 3、“教育要三个面向”, 首先要实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进行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 ()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的提法是不对的。 () 5、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旧式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 () 6、教育方针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教育目的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7、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也培养出一些“通才”, 他们能从一个生产部门移向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 , 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 , 也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 8、“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 四、选择题 1 、要贯彻教育方针 , 实现教育目的 , 必须坚持() ?以发展智育为主 , 兼顾发展其他各育 ?以发展德育为主 , 兼顾发展其他各育 ?以教为主 , 全面安排 , 面向全体 , 因材施教 2 、贯彻教育方针 , 实现教育目的 , 必须端正办学思想 , 纠正错误的办学指导思想是() ?促证办好重点中学 ?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的合格新生 ?片面追求升学率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 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4 、衡量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是() ?经济收益多少?学生升学率、及格率、入学率 ?工作效率高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学习好坏 五、简答题 1、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 2、我国教育目的实质是什么 ?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 4、如何理解个性发展 ?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特征。 2、联系实际论述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的途径。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 解释 1、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纲领。 2、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质量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 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理论, 与教育目的有直接的关系。指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的全面发展。 4、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的人具有的特质、特长、兴趣、爱好等的自由发展。 5、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填空题 1 、方向性 ; 实践性 ; 时代性 ; 法令性 2 、教育方针 3、教育目的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社会发展水平 ;5、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6 、教育目的。7、主体性;全面性;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选择题 1、 C 2、 B 3、 B 4、 D 五、简答题 1 、中小学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 面向全体学生 ,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是: 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要求,是-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 办出各自的特色。 3、性质与功能上的区别;思想观念上的区别;目的与效益上的区别;方式与方法的区别。 4、个性是以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为前提的;个人不再“从属于劳动”, 劳动成为 “个人自我实现”, 从而成为真正的劳动;个人对自己的发展规律和所需要的条件的规律的把握,进而能动运用这些规律来为自己的个性发展服务。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教育方针的方向性;教育方针的实践性;教育方针的时代性;教育方针的法令性。 2、先谈什么是素质教育;再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然后谈(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如改进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2) 改革教育内容,建构开放的课程体系。以现代课程体系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学生本位三大价值取向的辨证统一观为指导;以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以满足社会需要和 个体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课程; 以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为主要教育资源的环境课程成为这一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3) 变革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完 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要处理好: 个性化问题;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多样整合。(4)做好教育评估工作,形成素质评估体系。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第五章 中学德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本章分别阐述了中学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 , 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等问题。 一、名词解释 1 、德育 2 、德育原则 3 、德育内容 4 、德育方法 5、说理法 6 、榜样法 7 、陶冶法 8 、自我教育法 二、填空题 1、中学德育的具体任务表现在: ; ; 和 四个方面。 2、中学德育内容的确定是要受到教育的内外部多种因素制约的,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决定德育内容的 ;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 ;当前的形势、学生的思想状况等主要决定德育的内容的 。 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 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4、进行社会主义常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 到 教育。 5、德育过程就是在 中, 教育者把 转化为受教育者 的过程。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 、 、 。 7、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 8、德育工作要贯彻在学校的 、等教育活动活动中 o 9、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 、 、 三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 10、要抓起德育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有 11、知行统一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 , 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二一一一一教育,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一一一一一 ' 把提高学生的一一一一一与培养学生一一一一一联系起来。 12、一一一一一一一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 , 或否定与弱化的评价来达到教育目的方法。 三、判断题 (错的打 “?” 对的打“×”) 1、德育规律是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 () 2、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 , 知、情、意、行等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 只有抓好某一要素的发展 , 就会使思想品德得到顺利的发展。 () 3、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是检验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 () A 尊重信任与约束相结合原则是实现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 5 、对后进生的思想行为要以批评惩罚为主 , 表扬奖励为辅。 () 6 、一个人的理想总是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 , 由职业道德、道德理想上升到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 () 7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 () 8 、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 所以只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就可以了。() 9 、用榜样影响学生 , 就是指要把那些创造非凡业绩的人提供给学生 , 作为他效仿的对象。 10、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要求是随着受教育者年龄的增长而自行发展。 () 11、“孟母三迁” 的佳话印证了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陶冶作用。 () 12、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门课程。所以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唯一途径。() 13、中学德育中,德育工作者是育人的主体, 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是落实德育重要地位的关键。() 四、选择题 1、年轻一代的世界观飞人生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是 () ?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青年中期 2、对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 , 这是 () 一项主要内容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想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3、知与行的统一 , 就是() ?理论加实践?读书加劳动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感性认识与理发认识统一起来 4、表扬是 () 的一种具体形式。 ?奖励?操行评定?榜样?说理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效果显著的方式方法是 () ?说理?感化?情理交融?自我教育 6、学习活动是思想品德工作方法中 () 的一种具体方式。 ?说理?实际锻炼?榜样?自我教育 7、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 8、()在中学德育的诸多活动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 , 起着其他途径难以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 9、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0 、德育工作既要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出发 , 又要与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一致,二者要有机结合是指()。 ?知行统一原则?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五、简答题 1、简述中学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2、中学德育为什么要贯彻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 3、如何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 ? 4、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 5、当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常识教育应着重进行哪些方面内容的教育 ? 6、新时期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 7、对学生进行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 8、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 9、运用实际锻炼法和自我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10、在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11、中学教育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 六、论述题 1、结合当前形势和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 举例说明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意义。 2、举例说明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原则。 3、为什么说要综合运用德育方法 ? 4、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 答案及其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德育: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心理品质教育,也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活动。 2、德育原则: 就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规律,在总结长期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3、德育内容: 是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用什么样道德准则去培养青少年的问题 。 4、德育方法: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在德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5、说理法: 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 6、榜样法: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7、陶冶法: 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冶炼的教育方法。 8、自我教育法: 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 , 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的方法。 二、填空 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性质 ; 德育内容的深度 ; 针对性 3、对自己祖国的 4、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5、在活动和交往中;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受教育者个人思想、品德 6、知、情、意诸心理因素统一发展规律;学校教育与其它影响相互作用规律 ; 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规律 7、说理、榜样、陶冶、实际锻炼、自我教育、奖励与惩罚 8、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 9、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 10、正确的指导思想 11、系统的道德理论教育;实际锻炼;道德认识;良好的行为习惯。 12、奖励与惩罚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 四、选择题 1、 C 2、 A 3、 C 4、 A 5、 A 6、 B 7、 A 8、 C 9、 C 10、 B 六、简答题 1、中学德育的任务是: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中学德育的内容是: 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 2、它是根据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只有正确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确方向,保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我们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人才。 3、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 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4、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方面教育力量;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要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5、首先,要加强团结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第三, 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 , 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的观念。 6、在中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应同国情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认识到什么是剥削,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了解祖国的山河、各民族人民及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献身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恨一切丧失国格的行为;教育学生热爱和平,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平等相处、互援互助。 7、对学生进行身心卫生和个性教育,首先, 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与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变化, 建立男女同学之间真诚、正直、纯 洁的友谊;第二,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学生的理想、兴趣、需要引上正确的轨道。第三 , 在德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各方面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8、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素质;要有针对性;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抓住时机; 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 9、实际锻炼法的要求是: 要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提高锻炼的自觉性;要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真总结。自我教育的要求是: 帮助学生确立和掌握自我教育的标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 10、教师要教书育人。要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 11、具体化;分项指标化;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 七、论述题 1、加强德育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德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德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答案要点: 联系实际地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导之以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3、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德育对象的多样性与多动性 , 以及制约德育方法的诸多因素 , 决定了德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紧密相联的。不同的德育方法各有侧重。这些方法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 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因此 , 任何的方法都不应脱离整个德育方法体系而孤立的运用。 4、端正指导思想, 把握正确的方向。更新德育内容,完善德育知识体系。改进德育方法,发挥整体效用。 构建德育网络,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 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第六章 智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智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以及中学实施智育的基本要求。要求要着重理解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实施智育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 1、智育 2、科学的智育观 3、思考水平的教学 4、教会学生学习 二、填空题 1、智育是随着 的发展而发展的。 2、智育是人类传递 和 的主要途径。 3、智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是通过 实现的。 4、智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 。智育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和的最基础的知识。 5、智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和 之中 。 6、选定与改革智育内容, 首先必须充实 , 其次还必须批判地继承 。 7、近代教育史上 , 是形式教育派的代表; 是实质教育派的代表。 8、教会学生学习,是把 和 教给学生。 9、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对认知因素发展起着 作用; 作用; 作用。 三、判断题 (错的打 “×”, 对的打“?”) 1、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孤立地实施所谓“纯粹的智育”。() 2、智育占据着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 3、智育的唯一职能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 () 4、智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技能是教学的任务,而不是智育的任务 () 6、树立科学智育观是完成智育任务的前提。 () 7、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 地就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8、课内教育是实施智育的主要形式。 () 9、在智育过程中,应使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融为一体。 () 10、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2、简述中学智育的基本任务。 3、在实施智育时,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应注意哪些问题 ? 4、简述中学智育的内容。 5、实施中学智育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 6、为什么说德、智、体三育是辩证统一的 ? 7、在智育过程中 , 怎样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 ? 8、为什么说 “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9、怎样理解“非认知因素是智力活动的内在能量”一说。 五、论述题 1 、试分析智育的意义。 2 、试评述教育史上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的主张。 3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教会学生学习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及其重要的组织部分。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2、科学的智育观就是要全面理解构成智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要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来看待智育。 l 3、教会学生学习, 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去世掌握知识技能,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 1、社会文明的 2、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成果 3、培养人 4、学生掌握为 “四化”服务的实际本领。5、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目 7、要先融入先进的科学知识;人类文化科学的遗产。8、洛克;赫尔巴特。9 、方法和能力;10、动力作用、稳定件用、弥补作用。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简答题 1、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 发展智力中起着主要作用;智育在培养“四化” 需要人才中起重要作用。 2、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传授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能力。 3、传授 “四化”需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实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有人类文化科学的遗产,丰富年轻一代的头脑。 4 、树立科学的智育观;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记忆与思考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认知因素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5、抓智育,寓德体于智中, 可以保德、体;抓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智育活动的方向,也是完成了智育任务的重要条件;抓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智力活动的效果, 是完成智育任务的物质基础。 6、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促进智力完满发展智力活动与 体力活动相结合。 7、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那些最必要的基本事实材料、公式、定理、定律。提高教学水平。 8、学生从学校学习知识是很有限的。从人的一生看, 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 , 走出校门以后主要要靠自己去独立获取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9、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弥补作用。 五、论述题 1、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中起着主要作用;智育是人类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成果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的进步, 智育的作用日益加强。智育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培养人实现的。智育在培养“四化” 需要人才中起重要作用。 2、近代教育史上曾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是以英国教育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派,认为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浩如烟海,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把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他们以“心灵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心灵本身就有各种能力,用一些专门知识去促进学生心灵发展,就犹如用哑铃去促进肌肉发达一样有效。因而他们强调形式训练, 轻视基本知识的传授。二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实质教育派, 他们以“观念心理学”为依据,认为“心灵”是根本不存在的,否认专门培养学生智力的可能性,把 学生的心灵视为容器。主张智育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 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就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强调实际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估计不足。上述两种主张都是对智育本身的片面理解, 是不科学 的。科学的智育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教会学生学习, 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 由“要我学”转变为 “我要学”。要帮助学生掌握一整套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示范作用。 第七章 中学体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本章阐述了中学体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及学校卫生工作的意义 , 任务和要求。通过分析体育与德育飞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 说明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体育 2、学校卫生 二、填空题 1、 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 , 增强学生的体质 , 并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 。中学体育的任务是 、 和进行思想教育。 3、中学体育的主要内容有 : 田径、体操、球类、游戏、 、 、 。 4、 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 , 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身体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5、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是指在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学生 合理地安排运动量。 6、体育锻炼的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长期不断。 7、学校应在实施中学体育的同时 , 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措施 , 也就是要抓好 的工作。 8、学校卫生工作是 的组成部分 , 它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9、学校卫生的具体任务之一是: 加强防病措施,矫治学生常见疾病,以提高学生的 促进 。 10、个体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力是 的标志。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 , 对的打“?”) 1、中学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学体育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3、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 4、民族传统体育实质就是武术。 () 5、一般不宜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 6、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的实际情况进行。 () 7、学校卫生的任务之一是: 按照卫生的要求,正确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 8、实施学校卫生,必须遵循卫生工作的活动规律,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 9、加强教育卫生管理,就是搞好了学校卫生工作。 () 10、保持校园的环境清洁,是学校卫生的主要工作。 () 四、选择题 1、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二者是() ?互相结合 , 互相促进 , 密不可分的 ?等同的 ?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 ?教育活动 2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学生健康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进行思想教育 3、在中学体育的内容中 , 由于 () 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简单易行 , 故为中学生所喜爱。实施时 配合基本教材使用 , 才能收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田径?游戏?球类?体操 4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 () ?加强防病措施 , 矫治学生常见疾病?保护学生健康 , 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认识卫生的重要意义 , 具有基本的卫生知识和技能 ?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5、在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预防学生过渡疲劳的问题。 ?学习?方法?体育卫生?卫生 五、辩析题 ( 先作判断 , 再作简要说明 ) 1、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学生上体育课时男女分班较好。 六、简答题 1、联系实际分析轻视体育的思想及其危害。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 体习惯的教育。 2、学校卫生是以保健和治病来保护学生的健康。 二、填空 1、体育;2、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舞蹈;发 展身体素质的练习;4、体育锻炼的全面性5、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6、经常性;7、学校卫生工作 ;8、学 校教育;9、健康水平;正常发育成长;10、心理健康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 1、 A 2、 A 3、 A 4、 B 5、 C 五、辨析题 1、正确。因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 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 2 正确。因男女生体育锻炼存在差异性。 六、简答题 1、重视体育锻炼的适量性;体育锻炼的差异性;体育锻炼的经常性;体育锻炼的思想性。 2、首先,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从纯洁的友谊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尊重学生。同时宣传青春期的宝贵,要他们珍惜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第八章 中学美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本章从美育的概念的正确把握方面,说明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意义、作用及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及实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教育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和美育的特点, 遵照国家法律规定, 提出了七条美育原则, 分别阐明了每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及辩证关系、贯彻要求, 以利于教师、学生自身美育理论提高和未来从事教育实践之必需。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自然美 3、社会美 4、艺术美 5、美育观 二、填空题 1、“美育”一词作为学科的命名,出现较晚一般学者认为是德国作家和美学家 在献给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堡公爵的 中提出的。 2、在我国教育领域,“美育” 一词的广泛流传 , 应归功于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 3、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不能算是 的教育。 4、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 作用。 5、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产品,而且劳动本身就是一种 。 6、自然美是一定一的产物,它们同具有客观性。 7、中学美育的主要内容 、 、 。 8、社会美重在 ,自然美重在 。 9、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属于现实美,都是 的东西而艺术美则是 的东西。 10、艺术美是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 的 的产物。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 对的打“?”) 1、自然美出自自然事物本身。 () 2、美育的本质特征是陶冶情感。 () 3、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 4、美育观是世界观在美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制约着教育者的美育方向和效果。 四、选择题 1、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的作用。 ?决定?促进?主导?辅助 2、美感只有在 () 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认识?感性?快感?直觉 3、自然美重于形式,它以 () 美取悦于人。 ?艺术?善?形式?内容 4、社会美重在内容 ,() 重于形式。 ?艺术?内容?人际关系?理论 5、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 (), 但并不等同现实。 ?客观现实?主观?美学?自然美 五、辨析题 (先作判断,再作简要说明 ) 1、在美育中,艺术教育居于核心地位。 2、课外活动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3、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 4、在美育中认识和情感是自发的。 5、艺术性高于思想性是美育的重要原则。 六、简答题 1、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 2、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 3、自然美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 4、正确的美育观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 5、如何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 七、论述题 试述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的美育原则。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美育是按一定目的要求和美学理论,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美感,形成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启迪智慧的一种教育活动。 2、自然美是指以自然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对象所引起的人的美感体验。 3、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 , 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4、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劳动,使现实美集中化和典型化的结果, 把客观与主观统一起来,更加体现出美的社会本质。 5、人们在美育实践中形成的又能指导美育实践的基本观念 , 或对美育活动总的看法与态度,就是美育观。 二、填空 1、席勒;书简 2、蔡元培;3、完善的教育 4、促进作用 5、美 6 、社会实践 7、自然美的教育;社会美的教育;艺术美的教育 8、主观性;客观性 9 、自然形态;意识形态 10、创造性劳动 三、判断题 1、× 2、?3、?4、? 四、选择题 1、 B 2、 A 3、 C 4、 B 五、辨析题 1、正确 2、不正确 3 、正确 4 、不正确 5 、不正确 六、简答题 1、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3 、自然美教育的应注意的问题有: 自然美能够激发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 自然美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寄托人们的理想;自然美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知识。 4、正确的美育观应以马克思提出的 “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及 “劳动创造了美” 的观点为指导来确立美育观。正确的美育观认为美育的目的不在培养艺术家,而在培养 美好的人。 5、首先 , 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美是美中之精华。美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理想、丰富的 知识、卓越的才干、坚韧的意志, 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的人。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一个完善的人, 应当“ 诚于中而形于外 ” 。 七、论述题 这一原则是专门就艺术教育说的。艺术教育之所以是审美教育的重点,是因为艺术教育既要掌握艺术作品的内容,又要掌握艺术的方法。艺术作品的内容问题要求用一定的方法表现出来,而艺术方法总是为一定的艺术内容服务的。只有把掌握艺术内容和艺术方法统起来,才能使艺术作品的价值得到体现,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根据这样的要求,艺术课教学既要注意艺术题材或美育内容的选择,又要注意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 第九章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任务 , 使人们认识到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同时,阐述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技术教育 2、劳动教育 3、技术教育 4、勤工俭学 5、社会公益劳动 6、自我服务劳动 二、填空题 1、劳动技术教育包括 和 两个方面 , 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飞互相渗透。 2、劳动技术教育是 的重要途径。 3、公益劳动是服务于公益事业的 劳动,它包括 公益劳动和 公益劳动。 4、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 、 、 、 等五个方面。 5、安排和选择劳动技术教育项目要从实际出发, 面向当地经济建设。 6、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 、 。 7、苏联在1984 年教育改革中提出 “ ”的口号。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 1、劳动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2、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 3、劳动技术教育有时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活动来进行的 , 因此两者是不相区别的。 () 4、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价值,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5、要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 () 6、劳动技术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生产劳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 7、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2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3 、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的涵义是什么, 如何贯彻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态度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有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2、劳动教育作为劳动技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与劳动习惯的活动,可以是不定期的、多形式的、多种层次的。 3、劳动技术教育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工农业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即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劳动工具、机器技术的运转原则和装置;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和各个领域中对技术的作用,与其它学科一起揭示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在建立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生了解技术的概况和主要发展趋势。 4、社会公益劳动: 是一种直接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计报酬的劳动。 5、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 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 二、填空题 1、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 2 、全面发展 3 、不计报酬的劳动 , 学校公益劳动 ; 社会公益劳动 4、现代工农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生产管理的初步知识与技能;社会公益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5、当地经济的实际出发 6、实践性、技术性 , 教育性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6、? 7、? 四、简答题 1、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是组织学生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职业定向的需要。 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般基础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使学生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指导。内容是现代工农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生产管理的初步知识与技能;社会公益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 3、是中学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同时为了使劳动技术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还要把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的过程。实行此原则要求在劳动实践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 第十章 中学教学工作〈上 〉 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原则 。 一、名词解释 1、教学 2、“双基教学” 3、智力 4 、能力 5、教学内容 6 、课程计划 7、教学大纲 8 、教学过程9 、教学规律 10 、教学原则 11 、形式教育 12、 实质教育 13、启发性原则 二、填空题 1、体力指人体活动的 它包括人体活动 、 、 耐力等。 2、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 和 两部分。3、教科书是根据 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4、学校必须以 为中心来安排各项工作。 5、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 。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 、 、 。 7、教学原则是根据 提出来的 , 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8、搞突击教学是违背 原则。讲课平铺直叙是违背 原则,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是违背 原则。 9、教学是实现 的基本途径。 10、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获得清晰的表象, 乃是 原则提出的要求。 11、我国学校的教学内容具体规定在 、 、 之中。 12、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为基础。 13、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是贯彻 原则的要求。 14、直观手段多种多样, 一般可分 、 、 。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 1、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唯一途径。() 2、各年级开设哪些课程均由教学大纲规定。 () 3、教学内容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更新的。 () 4、教学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知识内容。 () 5、教学就是上课。 () 6、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脱离教育性前教尝是不存在的。 () 7、各条教学原则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 , 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 8、教学应建立在 “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上。 () 9、教学的直观性就是让学生接触实物。 () 10、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1、课堂上,师生之间有问有答就必然体现启发性原则。 () 1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同步发展的。 () 13、学习新知识也是积极地巩固旧知识。 () 14、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书本知识,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 () 15、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应该面向多数,兼顾两头。 () 四、选择题 1、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 () ?主导地位?一般地位?中心地位 2、所谓 “双基”是指 () ?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3、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则应以学习 () 为主。 ?直接经验?语文、数学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书本知识 4、() 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教科书?课程计划?教学大纲 5 、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6、在我国, 最早提出 “启发式”教学的地位的是 ()。 ?孟子?苟子?朱熹?孔子 7 、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夸美纪斯?赫尔巴特?凯洛夫?孔子 五、辨析题 ( 先作判断 , 再作简要说明 ) 1、完成教学所担负的发展学生体力的任务,乃是体育教师的事,其他学科的教师是无能为利的。 2 、教师应认真学习 , 熟悉掌握教学大纲。 3 、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 因此必须照本宣科。 4 、教学原则往往都是教育专门家提出来的 , 所以教学原则纯粹是主观的东西。 5 、学生学习了文化科学知识就自然发展了能力 o 六、简答题 1 、学校工作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 ? 2 、教学内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3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怎样 ? 4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 ? 它们的含义 , 依据及贯彻要求是什么 ? 15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片面必性表现在哪里 ? 16 、教学有哪些基本任务 ? 17 、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18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 19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 20 、如何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七、论述题 1、在教学中,教师为什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2、论述都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解释 1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是中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首要的教学任务。 3、智力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以想象力为核心。 4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的是智力或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的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绘画能力、数学能力、文艺创作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 5、教学内容是指各种类型学校所应开设的的教学科目和各种科目和知识系统。 6、课程计划: 是指国家根据教育方针、目的制定和颁发的关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7、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 8、教学过程是指学生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接受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的过程。 9、教学规律: 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 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 10、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 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 11、形式教育: 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 知识的传授是无关紧要的。 12 、实质教育 : 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 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13 、启发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 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 1 、能力 ; 力量 ; 灵敏;速度 2、说明和本文 3 、教学大纲 4 、教学 5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6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规律 ;教学与教育相互统一规律。7 、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 8 、循序渐进原则; 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 、全面发展 10 飞直观性原则 11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2 、直接经验为基础 1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4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7 、× 8 、?9 、× 10 、?11 、× 12 、?13 、?14 、?15 、? 四、选择题 1、C 2、B 3、D 4、 C 5、 C 6、 D 7、 B 五、辩析题 1、不正确,是各科共同教育的结果。 2、正确 3、不正确,教科书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但是不能照本宣科。 4、不正确,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 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 六、简答题 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2、社会要求和条件。包括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科学知识的发展;学校教育内部各种因素: 教师的素质、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学物质条件对课程有影响学制。 3 、教学原则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教学规律是客观的。教学原则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于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认识的深度。 4、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特殊教育功能。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要以理论为主导;要善;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3)启发性原则;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直观性原则:要求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教具的运用要和语言讲解相结合;要注意直观教具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5)循序渐进原则 :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6)因材施教原则;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施教的关系; 恰当地对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 ; 7)巩固性原则:要求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组织好复习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5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片面性表现在两者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的割裂开了,没有看到两者间的必然联系。 | 6 、教学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 7、首先,任何教学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对受教育者施以一定的影响;其次, 教学内容总是包含一定的思想观点,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认识能力,尚未有一种教学是没有思想教育作用的, “单纯” 传授知识的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 8、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无论个人多么努力,仅仅依靠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是愈来愈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由漫长的发展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人类的认识已到一个很高的发展水平。作为后继者的学生, 要适应生来就已高度发达的社会,便必须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有效的掌握这些知识。因此, 学生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 9 、要正确处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就要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偏向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偏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 进行空洞的说教, 油水分离, 牵强附会, 流于形式,结果不仅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而且有害于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10、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要防止单纯抓知识学习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八、论述题 1、用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回答。 2、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 ;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依存。 第十一章 中学教学工作 ( 下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中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中学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方法 2、讲授法 3 、谈话法 4 、实验法 5 、班组上课制 6 、课的类型 7 、课的结构 8 、现场教学 二、填空题 1、教学方法包括 和 的方法。 2、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3、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 、 、 、 、 、 、 。 4、我国中学教学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教学的辅助形式 是 。 5、教学工作有 、 、 、 、 等几个基本环节。 6、课的类型是指因 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包括 课和 课。 7、一节课的基本结构有 。 8、教师备课必须做好 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 写好 三种计划。 9、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10、上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 11、批改作业的方式有: 。 12、成绩考评包括 和 两个方面。 13、考试有 和 两大种类。 14、中学教学工作的改革包括 等五个方面。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 1、讲授的方法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 因此,是一种注入式的方法。() 2、班级上课制是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 () 3、从学校产生之日起 , 班级上课制就产生了。 () 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 () 5、课堂教学如果设有课外活动的配合 , 就不可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 6、一节课的组成部分是按固定的顺序排列的 , 其地位和分量不变。 () 7、一节课的内容如包含多门学科 ( 如语文、历史、地理„„ ) 的知识 , 那就是综合课。() 8、如果把上课看作信息传输,那么,教师和学生都既是做住处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 9、课外辅导的对象是差等生。 () 10 、课外辅导只解决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必考虑智力的发展和兴趣、动机的培养问题。() 11、考试既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也是检查教师工作的一种手段。 () 12、衡量一堂课好与不好的主要标志是看教师教得怎样。 () 四、选择题 1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 ?谈话法?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教师把有关实物或直观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 或向学生做示范实验操作, 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叫 () ?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设备、仪器和材料,在一定条件控制下,引起研究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研究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叫 () ?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4、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过知识的教学方法叫 () ?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5、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以自学为主, 通过独立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叫 () 。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 7、教师要上好课关键是 () ?语言艺术?知识渊博?备好课?目的明确 8 、划分课型的根据是 () 。 ?课的内容?课的方法?课的进程?课的任务 9、备课要写出的三种教学计划是 ()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0 、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总评,是对学生()进行评定。 ?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 五、辨析题 ( 先作判断 , 再作简要说明 ) 1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教的方法。 2 、启发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 、教学有法 , 但无定法。 4 、教是为了不教。 5 、只要熟悉教材 , 就能上好课。 6 、搞好上课就能搞好教学工作。 7、有人认为班级上课制的优点是其他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所以它将永远存在。 六、简答题 1、什么是讲授法 ?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2、什么是演示法 ?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3、什么是练习法 ?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4、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哪些项目 ? 5、上好一堂课 , 应围绕什么标准来进行 ? 6、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 7、课外辅导的方式和内容有哪些 ? 应注意些什么 ? 8、课程教材的改革应注意哪些问题 ? 9、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得出结论,以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 4、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器材、设备或其他手段,进行独立作业和操作方引起某种现象和变化,从而获得直接知识的教学方法。 5、班级上课制 : 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 , 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6、课的类型 : 简称课型,是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7、课的结构 : 每一种课型都有一定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部分进行的序和时间分配。也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操作程序。 8 、现场教学 : 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到与课题有关的能够直接提供学习材料和条件的现场进行教学的形式。 二、填空题目 1 1 、教和方法和学的方法 2 、教学目的与任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3、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4、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5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6、依据教学任务划分;单一课、综合课。7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8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9 、上课班级 , 学科名称,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进程,备注。10、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语言清晰;积极性高。11、全收全改;重点批改;抽样批改 ;面批面改;只查不改 12 、考核与评定。13、传统的考试 ; 标准化考试14 、改革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改革中学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改革中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学教学方法;改革中学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5、?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四、选择题 1、 B 2、 A 3、 C 4、 D 5 、 B 6、 B 7、 C 8、 D 9、 A 10、 C 五、辨析题 1、不正确。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 2、不正确启发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正确。教学有方法 , 但选定方法要根据实际确定。 4、正确。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会学即不教。 5、不正确。上好课决定于多方面影响。 6、不正确。搞好上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并不是唯一。 7、不正确。班级上课制的优点是其他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但也有弊端,对培养创新和个性不利,未必能永远。 六、简答题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 , 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 讲授要有启发性 ; 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 讲授时要恰 当地运用板书。 2、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陈示实物、形象教材或示范表演,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 , 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证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是教师针对具体一节课的教学目 的和内容 , 正确选择和准备有关的器材、教具 , 并对的用品、器材、教具作全面的检查。要使全班学生都清晰地观察 , 并尽可能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学习内容。演示时要向学生充分讲 解演示对象,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感知 , 并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指导学生正确观察, 以发展观察力。 3、练习法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 , 以巩固知识 , 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 方法。要求是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 ; 练习要有计划飞有系统飞经常、连续飞持之以恒。要适当分 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注意练习结果的信息反馈。 4 、上课班级 , 学科名称 , 授课时间 , 教学目的要求 , 课的类型 , 教学的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教具 , 教学进程 , 备注。 5 、目的明确 ; 内容正确 ; 方法恰当 ; 组织严密 ; 语言清晰 ; 积极性高。 6、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作业的分量要适当, 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7、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 有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的集体辅导 , 有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组辅 导 , 有针对个别学生某门学科的个别辅导。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 做到因材施教。辅导时要有明确的 目的口辅导可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善于总结。 趴在统一要求前提下 , 课程教材要有多样性 ; 在继承传统文化上 , 课程教材要有时代性 ; 在加强 “双基”教学的前提下 , 课程教材要有实用性,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课程教材要有个性。在以通用教材为主的情况下,课程教材要有地方性。 第十二章中学生的学习和指导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中学生的学习及其指导的问题。学习的概念是多层次的,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的经验的活动。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听讲学习法 3、模仿学习法 4、试误学习法 5 、学习指导 二、填空题 1 、人类的学习需要最早产生于 。最早把学与习联系起来的 是 。 2、就学习的本质内容来看,学习就是 相互作用,经过 的活动。 3、学习活动应包括 、 、 等三个基本要素。 4、学生的学习具有 和 等特点。 5、中学生的学习具有 、 特点。 6、学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 、 、 和 、 、 、 等方面。 7、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 、 、 等方面。 8、以观察学习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 、 、 。 9、模仿学习法不仅具有 , 而且具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能力、 能力、 能力等。 10、以探索问题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 、 等。 11、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 、 、 等。 12、练习学习法具有 和 等特点。 13、根据中学生的实习实际,可将学习指导的基本内容归纳为 的方法指导, 的方法指导和 的方法指导等三个方面。 14、现代教育学, 一是可为确立学习指导原则提供 的依据 , 二是教育学可为确立学习指导原则提供 的依据,三是教育学可为学习指导原则提供 的依据。 15、学习指导的形式有两种类型, 即 学习指导和 。 16、比较经常使用的学习指导形式有 、 、 、 , 等四种。 三、判断题 (错的打 “X” 对的打“?”) 1、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一开始就联系起来讲的。() 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这是孟子讲的。() 3、“鹰乃学习”,这就是学习一词的来源。 () 4、从学习的本质内容看,学习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实践活动。 () 5、根据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不同层次的学习, 其特点也不尽相同。 () 6、学习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基本动力。 () 7、人类的生存要依靠学习,人类的发展要依靠学习, 学习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基本手段。 8、学习与教育一样, 是人类永恒的现象。 () 9、学生在与教师或其他人谈话过程中,向他人学习知识, 学习治学经验和道德观念的学习方法, 是听讲学习法。 () 10、讨论法是一种带有启发性、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 11、阅读学习法是一种最广泛飞最普遍的学习方法。 () 12、电化学习法在一般情况下是与电化教学相对应的。 () 13、面对一个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经过几次的尝试 ( 找求解答 ), 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发现学习法。 () 14、实验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15、学习指导就是要实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结合。 () 16、教师在学习指导过程中, 既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又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 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举习指导与育人相结合原则的主要精神。 () 17、我们认为,只有激起和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乐学、好学和会学。 18、学习指导要把理论指导与方法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 19、不同学科有相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有同的地方() 20、学习指导既看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现状,又要考虑到学生心理的 “最近发展区”,在适应现有水平的基础上, 适当提前。 () 四、简答题 1、人类学习有哪些特点 ? 2、中学生为什么要掌握学习方法 ? 3、为什么说学情调查是学习指导的基础 ? 4、学习指导有哪几个基本原则 ?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 谈谈为什么要开展学习指导? 怎样进行学习指导 ? 2、中学生有哪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 请举出其中的一、二例谈谈在运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包括学习的主体、客体和学习活动的结果三个要素,即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的活动。 2、听讲学习法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系统讲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3、模仿学习法是指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4、试误学习法: 是指面对一个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 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5、学习指导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观点、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增加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得更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品德的活动。 6、学习指导原则: 反映了学习指导过程的客观规律,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应遵循的规律。 二、填空 1、原始社会、孔子 ; 2、学习主体与环境;内化 ;3、学习主体、客体和学习活动的结果;4 、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学习知识的间接性、学习安排的计划性、学习结果的高效性。5、基础性;广阔性。6 、获 得知识、发展智力、思想教育、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培养劳动技能。7、听讲学习法、交谈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8、模仿学习法、观察学习法、电化学习法 9、直观性、具体性、观察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10 、试误学习法、发现学习法、比较学习法 11 、练习 学习法、实验学习法、实习学习法。12 、独立性、普遍性、实践性 。13 、激发学习动力、开启智力潜能、优化学习环节。14、理论、内容、方法 15 、显形学习指导、隐形学习指导。16、课程讲授式、专题讲授式、学习环节渗透式、学习治疗式。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5 、? 6 、?7 、? 8 、?9 、? 10 、? 11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20 、? 四、简答题 1、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中; 具有社会性、能动性、继承性、中介性。 2、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间接性、全面性、高效性。 3、只有了解学情,学习指导才能赢得学生, 收到实效。学情调查可以为教师确定科学的教育观提供客观依据, 避免学习指导中的主观主义。学情调查可以为学习指导科学原则的确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避免学习指导中片面性。 4 、学习指导和教法改革同步的原则;学习指导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指导与培养实际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指导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评价与反馈相结合的原则。 五、论述题 1、学习指导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成为各国教育家研究和探讨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学习指导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说,学习指导填补了教学长期管教不管学的空白;从实践上说,学习指导在“教”与“学” 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从而结束了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育史上始终未能解决的局面;从现实上说,开展学习指导,将比较有效地扭转了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弃学 现象 , 有利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了解学性,遵循学习指导原则。 2、中学生有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法: 听讲学习法、交谈学习法、讨论学习法、阅读学习法;以观察学习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模仿学习法、电化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参观学习法;以探索问题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法: 试误学习法、发现学习法、比较学习法;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练习学习法、实验学习法、实习学习法。 第十三章 中学课外教育工作 内容提要: 本章论述了中学课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中学课外教育工作的内容;中学课外教育工作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 一、名词解释 1、课外教育工作 二、填空题 1 、课外教育工作既包括 独立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 , 也应包括 和 等教育工作。 2 、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是一致的 , 但课外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来说 , 有其自己特点 3、根据课外教育工作的性质特点,它承担的任务是: 、 和 、 。 4、学校独立安排的课外教育工作内容包括 、 、 。5、与社会协调进行课外教育工作内容包括 、 、 、 。 6、与家庭协调进行的课外教育工作内容包括 、 、 。 7、小组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 , 很适宜发展学生的特长, 是发展学生 的良好教育形式。 8、群众性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就目前情况来看,大致有以下六种: 、 、 、 、 、 。 三、判断题 ( 错的打“X”对的打“?”) 1、课外教育工作必须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耍求和范围严格进行。() 2、课外教育工作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因此教师不应干涉他们的活动。 () 3、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教育工作的配合,就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 4、根据课外教育工作的特点,应注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 5、学校在课外教育工作中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 6、课堂教学是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课外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7、课外教育工作既强调而向全体,又要重视个别差异。 () 8、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工作并重。 () 9、群众性活动偏重于普及,小组和个人活动侧重于提高。 () 10、在现代主体的文化环境中,家庭已成为建立主体化课外教育工作网络的核心。 四、选择题 1、课外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有许多 , 请在以下各项中选择最贴近课外教育工作的两项 : ?参加的强制性?内容上的广泛性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学习的随意性 ?考核的正规性?时间的固定性 2、绿化村镇、维护交通、拥军优属、照顾老弱病残等 , 是 () 。 ?社会政治活动?文化艺术活动 ?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3、课外教育工作中的各类座谈会通常由 () 主持。 ?学生?教师?学校领导?教育局的领导 4、课外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导是 () ?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局 五、辨析题 ( 先作判断 , 再作简要说明 ) 1、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2、课外教育工作必须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3、课外教育工作要按教学计划进行,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它应当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4 、课外教育工作开展的活动要因地制宜、要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六、简答题 1、开展课外教育工作有什么重要作用 ?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怎样? 3、课外教育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 4、根据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谈一谈组织一次参观工厂的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学课外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 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 二、填空 1、课外;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 ;2 实质;自愿性、广泛性、灵活性、自主性;3、学生的兴趣, 爱 好和特长;开阔眼界, 启迪智慧, 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创造才能;陶冶思想情操,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职业定向。4、学科兴趣活动 、艺术活动、体育活动 5、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职业技术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6、建立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进行有教育意义的家庭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妥善选择活动内容 7 、小型分散、灵活机动;个性 8、报告会、座谈会、文娱体育集会、 社团、协会活动、参观、调查、旅行活动;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墙报、黑板报。 三、判断题 1、× 2、?3、?4、?5、?6 、? 7 、? 8 、?9 、× 10 、? 四、选择题 1、CD 2、D 3、A 4、A 五、辨析题 1、不正确,不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2、正确 3、不正确, 不是学生的修课。 4、正确 六、简答题 1 、中学课外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中学课外教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起着重要作用;中学课外教育活动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学课外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增长才干的重要措施。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育渠道,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 , 又有明显的区别。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和范围,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和 体力、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有固定的班级,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表进行。课外教育则是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一方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爱好特长,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3、发展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特长;开阔眼界, 启迪智慧 , 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创造才能;陶冶思想情操,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职业定向。 4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关系;要面向全体,贯彻因材施教;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校内外的积极因素。 第十四章 中学班主任工作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论述班主任的意义和职责,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 以及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一、名词解释 1 、班级 2 、集体舆论 3 、班风 4 、主题班会 二、填空题 1、班主任是班级的 和 。 2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3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有 、 、 、 。 4、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既是 又是 是班主任工作的 。 5、实施 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 6、班会包括 、 、 三种。 7、主题班会的组织包括 、 、 、 四个环节。 8、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应包括做好 、 、 。 9、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方式有 、 、 、 。 10、班主任的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一般分为 、 ;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X”, 对的打“?”) 1、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任何正常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2、班主任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 3、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一个班的班主任要由教师轮流担任。 ( 4、把几十名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就是班集体。 () 5、班主任应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上。 () 6、班级目标价值越高。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越大。 () 7、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注意发掘他的“闪光点”, 促使他向好的方面转化。() 8、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就是写学生的优点。 () 9、制订班级学期工作计划,有利于班主任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四、选择题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是() ( ?资料分析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 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有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有共同目标?有坚强领导核心?有正常的班级活动 3、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 () 。 ?全体班干部?班主任和班长?班长?班长和团支书 4 、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起消极作用?起促进作用?起一般作用?不起作用 5、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最有效形式是() ?班务会?民主生活会?主题班会?体育活动 五、辨析题 ( 先作判断, 再作简要说明 ) 1、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就是指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六、简答题 1、谈谈你对班主任工作意义的理解。 2、班主任的工作和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 ? 3、良好班集体有哪些特征 ? 4、试述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5、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6、如何组织好主题班会 ? 7、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 ? 8、班主任应如何协调好各种教育影响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班级: 是学校把几十个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群体。 2、集体舆论: 是指在集体中占有优势, 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意见和价值倾向。 3、班风: 是班集体成员在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的倾向,是班级特有一种风气。 4、主题班会: 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围绕一定的教育主题而进行的集体活动。 二、填空 1、管理者和教育者 2、了解学生 3、资料分析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 4、教育目的;教育手段;中心环节。5、目标管理6、班务会、民主生活会、主题班会。7、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方案、组织准备、具体实施、反馈巩固 8 、对优秀生的培养教育;对中等生的促进教育;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9 、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会;家长委员会。10 、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 计划;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三、判断题 1、?2、× 3、× 4、?5、× 6、× 7、?8、× 9、? 四、选择题 1 、 B 2、 A 3 、 B 4 、 B 5 、 C 五、辨析题 1、正确 2、不正确,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外, 还有对优秀的培养教育和对中等学生的促进教育。 六、简答题 1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开展工作的骨干教师和得力助手;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是各种教育影响的协调者。 2、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班会;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做好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3 、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团结的有威信的班级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严格的集体规范和自觉纪律。 4 、实施目标管理,激励班级不断进步;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班风。 5、深入了解分析原因;热爱关心后进生;善于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要反复抓,抓反复。 6、设计方案;组织准备;具体实施;反馈巩固。 7、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管理素质;交际素质;心理素质。 8 、统一校内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 第十五章 中学教育评价 内容提要: 本章论述了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中学教育中几个重要领域的评价。这些内容,对未来的中学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推动教育评价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评价 2 、指标体系 3 、课外活动评价 4 、代表作评价 5 、量化评价法 6、学校评价 二、填空题 1 、根据评价 教育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 、 和 。 3、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应实事求是,力求反映被评对象的真实情况,并采取措施对主观性、片面性予以控制,这就是评价的 原则。 4、对目标的逐级分解是编制 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5、对信息资料的处理,首先要对信息资料加以 、 、 。 6、作出评价结论和 是教育评价的最后阶段的工作。 7、学力评价的基本方法有评分法、智力测验和 。 8 、品德评价就是对学生的 、 和 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9、课外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有 、 和 。 10 、教师工作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 、 、 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 对的打“?”) 1、教育评价作为一门科学, 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 。()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的课程结束后所进行的评价。 () 3、根据评价的性质不同,教育评价可分为方案评价、机构评价和人员评价。() 4、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只重视定量分析。 () 5、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任务是确定教育评价方法的基本依据。() 6、学力评价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 7、作出评价结论是教育评价的本质所在。 () 8、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 四、选择题 1 、教育评价研究的对象是 () ?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现象及其效果 2、教育评价的原则应包括 () 。 ?科学性原则?可测性原则?精确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 教育评价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 。 ?过程评价?自我评价?绝对评价?诊断性评价 4、评价规律与评价原则的关系是 () ?评价规律与评价原则决定的?评价规律是评价原则的反映 ?评价规律是评价原则的依据?评价规律与评价原则是相互依存的 五、简答题 1 、教育评价与价值、测量的关系。 2 、根据目标编制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步骤。 3 、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六、论述题 1、根据你的经验,谈谈怎样才能客观合理地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 2、运用所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你认为应该如何编制课外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 答案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 就是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指标体系是指系统化的, 具有紧密联系的,反映评价目标整体的指标集合。 3、课外活动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 , 对课外活动的指导计划、指导过程和指导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 价。 4、代表作评价: 是通过收集学生的代表作,来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5、量化评价法: 新学年开学初,将思想品德量表发给学生议真学习并掌握评价标准, 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学年结束时, 由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考核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班主任评定,根据三级评分的权重,确定最后评定分数。 6、学校评价: 就是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二、填空 1 、评价结论的标准不同 ; 2、导向功能、证明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3 、客观性原则 4 、指标体系 ;5、验证、核实、检查。6 、制定决策 ;7 、代表作评价 ;8 、思想表现、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认识 9 、观察法、调查表法、面谈法。10、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和成绩考查。 三、判断题 1 、? 2、 × 3、× 4、× 5、? 6 、× 7 、? 8 、× 四、选择题 1、D 2 、A 3、D 4、C 五、简答题 1、价值是评价的标尺, 评价是价值的体现。测量是评价的依据, 评价是测量的价值体现。 2 、逐级分解目标;分析指标内涵;论证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设定指标权重; 修订指标体系。 3、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和成绩考查等;工作绩效评价: 主要包括工作量、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论文撰写。 六、论述题 1、对学生品德评价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 思想表现评价、道德行为评价、思想品德认识评价。 在评价的方法有操行评语法、量化评价法和日常行为加分法。 教育学样卷及其参考答案 样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 1.“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的 () 。 A. 《论语?学而》 B. 《苟子?修身》 C. 《孟子?尽心上》 D. 《诗经?小雅》 2. 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 , 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 在教育史上 , 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 C. 《爱弥儿》 D. 《教育漫画》 B. 4. 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德育 B. 管理 C. 教学 D. 社会实践活动 5.()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批改作业 6. 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 的课程是 ()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经验课程 D. 隐性课程 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 B. 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8. 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 , 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 需要为主来制定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是 () 。 A. 儿童本位论 B. 知识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隐性课程的形式是间接的、内隐的 B. 它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 C. 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 D. 它的活动都是元意识和元计划的 10. 借助语言或事实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是 () 。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11. 下列做法很好地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 A. 突出教学重点与关键 B. 补充乡土教材 C. 重视直观教学 D.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12. 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 习的教学方法是〈 ) 。 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读书指导法 13. 我国学校采用班级组织始于 () 。 A. 岳麓书院 B. 北京同文馆 C. 白鹿洞书院 D. 曲阜杏坛 14. 认为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 , 是学生在教师 引导下进行的认识过程 , 具有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等特征的 是 () 。 A. 认识说 B. 特殊认识说 C. 儿童发展说 D. 认识实践说 15. 测量所得分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是()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0 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 ,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 。 1 关于教育学科的定义方式 , 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列举的定义性陈述是 () 。 A. 规定性定义 B. 纲领性定义 C. 概括性定义 D. 描述性定义 2.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 ( 〉。 A. 形成基本技能 B. 发展基本能力 C. 传授基础知识 D. 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3.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概括起来的主要方面有 () A. 先天性素质 B. 社会环境 C. 个体活动 D. 家庭环境 4. 我国提出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依据是 ()o A. 教师的主导性 B. 教育人道精神 C. 师生关系的要求 D. 学生的主动性 5.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 () 。 A. 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B.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C.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D.重视科学教育 6.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如下几个环节()。 A. 理解 B. 感知 C. 巩固 D. 运用 7. 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有 () 。 A. 示范性 B. 选择性 C. 创造性 D. 系统性 8. 运用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 突出基本性 B. 重视直观教学 C.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D. 坚持操作性 9. 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层次有 () 。 A. 制定课程计划 B. 编制课程标准 C. 编写教材 D. 写出教案 10. 情感陶冶德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 A. 实践锻炼 B. 环境熏陶C. 艺术熏陶 D. 人格感化 三、改错题 (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将划线处的错误改正过来 ) 。 1.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最丰富的环节。 2. 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相比 , 主要的区别在于具有非常明显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 3. 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过程中 , 基本着眼点是社会的发展 。 4.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5. 一般地说 , 传统的教育学认为激发学生动机是课的中心环节。 6.“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这句话的实质是一种环境决定论。 7.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 , 体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有基础性。 8. 社会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论。 9. 掌握学习模式的教学原则有积极反应、小步子教学、及时反馈和学生自定步调等。 10. 教育的领导权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状况。 11. 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12德育过程是指个体的思想品德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 13. 教学动力的实体是教师与课程的动机联合体。 四、名词解释 ( 共 5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20 分 ) 。 1. 学校教育 2. 教育艺术 3. 教育目的观 4. 课程 5. 德育 五、简答题 ( 共 5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20 分 ) 。 1.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 如何处理好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基础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3. 应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 4. 简述运用讨论法的要求。 5. 简述制定和实施德育方案应当注意的事项。 六、论述题 ( 共 2 小题 , 每小题 10 分 , 共 20 分 ) 。 1. 结合实际 , 说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思路和对策。 2. 联系实际阐明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结合原则的要求。 样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把所选项 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 1.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夏朝已经有的学校称为 () A. 庠序 B. 乡学 C. 国学 D. 校 2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人格 , 这是现代教育的 () 。 A. 人道性原则 B. 民主性原则 C. 活动性原则 D. 个性原则 3. 教育对劳动者再生产的作用是教育的 () 的表现。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社会化功能 4. 教育史上标志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形态的著作是 (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论语》 D. 《理想国》 5. 循序渐进原则是教育根据人的发展 () 规律性提出来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整体性 6.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是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7. 马克思认为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和可能性的条件是 () 。 A. 先天遗传 B. 社会化大生产 C. 旧的分工 D. 资本主义制度 8. 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就是教师必须拥有专业人员的 A. 收入水平 B. 社会声望 C. 参政权力 D. 权利和义务 9. 认为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教育流派是 A. 传统教育派 B. 形式教育派 C. 实质教育派 D. 现代教育派 10.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 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德育方法是 () 。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11. 下列德育目标中属于第二层次的是 () 。 A. 人生观教育 B. 纪律教育 C. 社会公德教育 D. 政治教育 12. 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的关键是 () A. 保证教学科学性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启发式教学 D. 重视教学直观性 13. 发现学习模式是教育家 () 倡导的。 A. 布鲁纳 B. 孔子 C. 杜威 D. 布鲁姆 14. 教学设计的基本工序的首要环节是 () 。 A. 教学目标设计 B. 教学评价设计 C. 教学策略设计 D. 教学媒体设计 15. 主张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定课程的课程论是 A. 儿童中心课程论 C. 社会中心课程论 B. 学问中心课程论 D. 教师中心课程论 二、多项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0 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 ,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 。 1. 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 , 下列一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A. 中国公民 B. 学历条件 C. 教育教学能力 D. 工作年限 2. 主要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有 ( A. 谈话法 B. 参观法 C. 读书指导法 D. 演示法 3. 教育产生的条件有 () 。 A. 生物遗传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阶级和国家的形成 D. 语言的形成 4. 班集体对学生的发展所具有的功能是 () 。 A. 凝聚功能 B. 社会功能 C. 比较功能 D. 模式功能 5.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 () 。 A.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B.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遍采 C. 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D. 重视科学教育 6. 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 () 。 A. 备教材 B. 备学生 C. 备教法 D. 备教具 7. 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 。 A. 社会 B. 知识 C. 气候 D. 学生 8. 教学设计的基本工序包括 () 。 A. 教学目标设计 B. 教学内容设计 C. 教学策略设计 D. 教学评价设计 9. 德育的双重价值观是指 () 。 A. 德育的经济价值 B. 德育的以德治国的价值 C. 德育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D. 德育的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10. 班主任的学生观包括 () 。 A. 学生品德观 B. 学生学业观 C. 学生个性观 D. 学生择业观 三、改错题 (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将划线处 5 错误改正过来 ) 1. 班级规模的界定公式是学生数×教师数。 2. 代表“现代教育派”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00年。 4. 提出范例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布鲁姆。 5. 班主任个别教育的对象是差生。 6. 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环境。 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8. 一节课完成多项任务的课是单一课。 9. 核心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10. 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 " 双基 " 。 11. 一般说来 , 评价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有专业地位、 职务高低、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 12.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 13. 班集体形成的真正标志是班级成为聚散型班级。 14. 对学生品行评价的作用的发挥是由评定的数量决定的。 15. 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 , 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该标准进行比较。 四、名词解释 ( 共 5 小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4 分 ) 。 1. 教育原则 2. 人的全面发展 3. 广域课程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 实际锻炼法 五、简答题 ( 共 5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20 分 ) 。 1.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 简述贯彻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3. 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4. 简述教师备课时 , 备教科书的要求。 5.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六、论述题 ( 共 2 小题 , 每小题 10 分 , 共 20 分 ) 。 1. 联系实际论述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2. 试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调查时 , 所应了解的主要内容。 样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 1. 给教育下概念的逻辑规则是 () 。 A. 种差 + 邻近的属 B. 种差 + 属 C. 种差 -属 D. 种差?属 2. 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 A. 教学 B. 社会 C. 人 D. 环境 3.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 ,()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个体活动 4.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最终取决于 ()。 A. 文化 B. 政治 C. 经济 D. 社会制度 5. 教育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其外部环境诸方面的种种联系是指 () 。 A. 教育规律 B. 教育关系 C. 教育原则 D. 教育内容 6.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 ,( )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 A. 体育与美育 B. 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 C. 劳动技术教育与智育 D. 智育与德育 7.() 是以纲要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 A. 课程计划 B. 教学计划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8.() 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A. 党务工作 B. 教学 C. 后勤工作 D. 宣传工作 9.()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 A. 教育原则 B. 教学思想 C. 教学途径 D. 教学原则 10. 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中 ,()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A. 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B. 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 C. 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D. 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 11.() 是课的中心环节。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复习新知识 12.() 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A. 教学检查 B. 教学评价 C. 教学测量 D. 教学总结 13. 在人的个性的发展中 ,( ) 具有定向、合理的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 A. 智育 B. 体育 C. 美育 D. 德育 14. 班级组织机构的核心是 () 。 A. 班主任 B. 班委会 C. 班长 D. 小组长 15. 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 A. 各类学生 B: 后进生 C. 新生 D. 毕业生 二、多项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0 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 ,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 。 1. 教育的客观依据是 ()。 A.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 D. 教育与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 2. 教育的言语艺术包括 () 。 A. 口头言语艺术 B. 体态言语艺术 C. 实验演示艺术 D. 教育的幽默艺术 3. 教育方针由 () 几个部分组成。 A. 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B. 教育内容 C. 教育工作的方向 D. 教育目的 4. 教师劳动的价值有 () 。 A. 市场价值 B. 个人价值 C. 社会价值 D. 实物价值 5. 教师的基本素质由 () 几个部分组成。 A. 遗传素质 B. 专业素质 C. 师德素质 D. 业务素质 6. 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具有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引导性 D. 简捷性 7. 课的结构常见的部分有 () 等。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讲授新课 D. 巩固新知识 8. 从评价内容上分类 , 教学评价的标准主要有 ( A. 效能标准 B. 职责标准 C. 素质标准 D. 数量标准 9. 班主任调查学生的主要方法有 () 。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查阅资料法 D. 访问法 10. 班主任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o A. 整体研究 B. 个案研究 C. 局部研究 D. 战术研究 三、改错题 (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将划线处 的错误改正过来 ) 。 1. 课程是指学科。 2. 效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 3. 陶行知认为学校即社会。 4. 人的身心发展是均匀的。 5. 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经济决定的。 6. 应试教育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7. 教师的特定的社会职责是传授知识。 8. 活动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9. 隐性课程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0. 贯穿于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是教学矛盾。 11. 教学原则决定教学规律。 12. 教师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树立威信。 13. 课外辅导是教师备课的着眼点。 14. 教学测量是根据一定的目标 , 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对教学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5. 榜样示范法是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 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四、名词解释 ( 共 5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20 分 ) 。 1. 教育目的 2. 教学 3. 教育的人道性原则 4. 品德评价法 5. 自我教育 五、筒答题 ( 共 5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20 分 ) 。 1. 如何贯彻创造性教育原则 ? 2.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 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 4. 简述目标一导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5. 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 六、论述题 ( 共 2 小题 , 每小题 10 分 , 共 20 分 ) 。 1. 联系实际 , 说明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要求。 2. 试论我们所应确立的现代德育观。 样卷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5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C 2.D 3.B 4.C 5.B 6.A7.A 8.C10.A11.D 12.A13.B 14.B 15.B 二、多项选择题 ( 共 10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 ABD2. ABCD3.ABC 4.Bc 5.BCD6.ACD 7 ABCD 8.Bc 9.ABCD 10.BCD 三、改错题 ( 共 15 分 , 每小题 1 分 ) 1.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2. 目的性和选择性、专门性等 3. 人的发展 4.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 理解教材 6. 教育万能论 7. 德育和智育8. 学科中心课程论 9. 程序教学模式 10. 政治权力 11. 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12.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13. 教师和学生 四、名词解释 ( 共 20 分 , 每小题 4 分 ) 。 1. 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 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 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 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 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2. 是指优秀教师在艰苦反复的教育实践中 , 在遵循教育的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综合、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 , 并通过比较完 美的教育双边活动 , 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地综 合地体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独特教育个性特点与审美 风貌。 3. 教育目的观 : 即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根本看法 , 主要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根本看法。 4. 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 ,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 习活动的总体 , 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 , 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 , 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5. 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特点 和规律 ,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内化与外化 , 促进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4 分 )0 1.(1)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2.(1) 课程内容和学科设置应突出基础性。 (2) 课程内容和学科设置应体现现代性。 (3) 课程内容和结构应具有综合化特征。 (4) 课程内容应具有民族性。 (5) 课程应具有结构性。 3.(1)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 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 要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自然有机结合。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4.(1) 讨论的中心问题要有吸引力 , 能引起学生钻研的兴趣。 (2) 在讨论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开展积极的探讨 。 (3) 讨论结束前 , 做好讨论小结 。 5.(1) 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 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2) 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 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3) 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和沟通 , 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 效性。 六、论述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10 分 ) 。 1.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 , 首先 , 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 , 教育大发展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 教育资源上的供需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才具有现实可能性。其次 ,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要努力建立更灵活和开放的教育 体制 , 加大教育发展力度 , 多渠道办学 , 充分挖掘教育潜力 , 加 速非义务教育的产业化发展 , 扩大教育机会 , 从而缓解教育机会 竞争 ; 二是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 为中小学教育正确导 向 ;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 特别是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 四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 加强中小 学的弱校建设。最后 , 中小学校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 端正办 学思想 , 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 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结合实际加以说明。 2.(1) 教师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他们的学习和思考。所以 , 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 , 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教师是否善于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 对教学的成败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2) 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 , 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 , 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觉学习 ,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 , 教 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 去学习、去实践 ,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给学生提供 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越多 , 就越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 教师 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越好。 (3)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相结合 , 把指导学生系统学习与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训练结合起来。教师既要重 视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已经积累的现成知识 , 又不能把学生 头脑看成是存储知识的仓库 , 把教学简单地看成是接受和复制。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 , 还应重视培养学 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 师生都要勇于置疑问难、发表创见 , 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 创新的精神。 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样卷二参夸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5 分 , 每小题 1 分 )0 1.A2.D 3.B 4.B 5.A6.B 7.B 10.C 11.D 12.C 13.A 14.A15.B 二、多项选择题 ( 共 10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ABC 2.AC 3.BD 4.ABCD5.AC6.ABCD7.ABD8.ACD9.CD 10.ABC 三、改错题 ( 共 15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 学生数?教师数 2. 杜威 3.1994 年 4. 根舍因 5. 各类学生 6. 教育 7. 理论依据 8. 综合课 9. 综合课程 10. 启发式教学 11. 经济地位 12. 道德教育的要求与学生原 有道德发展水平之间 13. 内聚型班级 14. 评定的质量 15. 绝对评价法 四、名词解释 ( 共 20 分 , 每小题 4 分 ) 。 1. 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 , 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 本准则。 2. 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它包 括人的智能、体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等 方面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 3. 是为了避免科目本位课程的偏狭 , 而采取合并有关学科 的办法而编订的课程 , 使每一个学科的科学领域比融合课程更加 宽广。 4.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 , 面向全体学生 , 保证统一的培养规格 ; 又要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 , 尊重个别差异 , 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5. 是通过各种实际活动 , 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 包括受教育者的日常活动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五、简答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5 分 ) 1.(1)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 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2.(1)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 重视组织各种练习和复习。 (3) 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3.(1) 创设情境。 (2) 情境体验。 (3) 总结转化。 4.(1) 对教科书的认知要达到三种水平 , 即懂透、理解和 运用。 (2)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 (3)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注意修补错漏。 5.(1) 爱国主义教育。 (2) 集体主义教育。 (3) 劳动教育。 (4)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5) 理想教育。 (6) 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7) 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六、论述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10 分 ) 。 1.(1) 教育家的意识 (2) 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 (3)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 健康的心理素质 衡量心理健康常采用九项指标 : ?幸福感。?协调程度 , 含个人内心及个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协调。?自尊感。?个体潜能 发展。?个性成熟。?人格整合。?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有效适应环境。?环境中必要的自我独立。 (5) 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 , 特别是要能够掌握运用电子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作为新一代的教师 , 必须要掌握多种现代教育技术 , 特别是要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7) 法律意识 每一个教师必须懂法、守法 , 并依照相关法律保护自身的权益。 (8) 联系实际说明。 2. 班主任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情况。 调查班集体情况的内容有 :(1) 班集体人员的基本构成比例。 (2) 班干部情况。 (3) 班中优中差生的具体表现情况 , 特别是对思想落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 , 更应作详尽的了解。 (4) 班集体的外部环境状况。 (5) 学生的校内住宿、饮 食等生活条件和其他情况。 (6) 班级的历史与发展变化情况 , 特别应注意了解班集体中曾经出现过的典型事件 , 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7) 班集体现时的特点。 (8) 班集体的日常管理情况。 调查学生个人的情况是在调查班集体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有每个学生的社会关系情况和学生本身情况。 (1) 每个学生社会关系情况。包括学生家庭住址 , 家长的职业、工作地点( 单位 ) 、文化水平、政治面貌、思想作风 , 家庭经济情况 , 家 庭主要成员 , 学生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 学 生的社会活动情况 , 学生的亲戚朋友的情况。 (2) 学生本身情 况。包括 : 学生的姓名、年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品 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知识程度、学习能力和方 法、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生听课、笔记、做作业情 况 , 实践和操作活动情况 , 文体活动情况 , 学 习潜质、身体素 质、身高体重及疾病情况。 联系实际说明。 样卷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5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A2.C 3.D 4.C 5.B 6.D 7.C10.B 11.B 12.A13.D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 ( 共 10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AC 2.ACD3.ACD4.Bc 5.ABC 6.BCD7.ABCD 8.ABC 9.ABCD10.AB 三、改错题 ( 共 15 分 , 每小题 1 分 ) 。 1.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活动的总体 2. 区分度 3.- 杜威 4. 不平衡的 5. 政治 6. 少数学生 7. 教书育人 8. 学科课程 9. 显性课程 10. 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矛盾 11.. 以教学规 律为依据 12.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3. 上课 14. 教学评价 15. 情境陶冶法 四、名词解释 ( 共 20 分 , 每小题 4 分 ) 。 1. 是依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 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 存在并发挥作用。 2. 狭义上讲 , 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3. 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 ,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 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人道精神的人。 4. 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 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 , 是对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 5. 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班集体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 一。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 五、简答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4 分 ) 。 1.(1) 要培养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 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 (5) 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6) 要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 2.(1)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 , 又有区别。 (2)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 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 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 , 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 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 同时, 教育目的 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4)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3. 教师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有 : (1) 传道者 , 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表传递社会的正统文化和 价值观念。 (2) 授业者 , 作为掌握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师长去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3) 管理者 , 即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和班级学生的管理。 (4) 示范者 , 即作为先学者和人格典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5) 监护者, 是作为学生家长的代表保障学生在校的成长和权益。 (6) 辅导者 , 作为学生的年长朋友去关心他们面临的困扰和困难 , 协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4.(1) 前提诊断。 (2) 明确目标。 (3) 达标教学。 (4) 达标评价。 (5) 强化补救。 5.(1) 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 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 , 认识 到中小学生是有很大可塑性的 , 要多看到人性善的一面 , 对转化后进生充满信心。在实施转化工作过程中 , 要培养对后进生的积极情感。 (2) 是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 克服消极因素 , 长善救失。 (3) 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学习成绩。 (4) 要注意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转化后进生。 六、论述题 ( 共 20 分 , 每小题 10 分 ) 。 1.(1) 教学要有统一的要求教学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计 划和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去进行 , 保证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 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是全面打基础的教育。要防止学生偏废某些 课程或过早偏科 , 各门课程都应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 的基本要求。另外在教学的组织纪律、常规制度、课堂秩序、作 业规格、考试纪律和成绩评定等方面 , 都应有严格而合理的若干 统一要求。 (2)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区 别 , 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 , 实施不同的教学 , 这是因材施教的 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 , 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因材施教。 (3)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长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要爱护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 注意发展 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 充分照顾到有才能的学生。现代教学要重视 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和制度 , 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 指导和培养 , 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校外活动和有关 的竞赛 ; 开设一些选修课 ; 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等。但也不 应忽略了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4) 联系说明。 2.(1) 德育实体观。德育实体观即是关于德育究竟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的看法。要使德育的价值真正得以重现 , 使德育在实践中真正取得实效 , 必须首先树立德育实体观 , 力争在实现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千方百计地把德育建成可以操作和调控的实体。 (2) 德育双重价值观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 重视德育的价值 , 就应当既重视德育的社会价值 , 也重视德育的个体价值。 (3) 德育主体观 德育主体观是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 的地位问题。 树立德育的主体观 , 就是要考虑到 : 在教育方针指引下 , 学 校根据社会进步的需要 , 遵循德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 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德育实施方案 , 健全德育领导管理体制 , 独立自主地开展德育工作 , 努力拒斥社会不良影响和一些社会团体或部门对学校德育的无端干扰 , 确立 学校德育自主形象 ;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 , 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 德形成规律 , 根据受教育者个体或群体的实际 , 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 , 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 确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在教育者指导下 , 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外化机制 , 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 , 努力形成和完善个体的思想品德结构 , 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三方面中 ,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 确立和落实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德育主体观的核心。 (4) 全方位德育观 实施现代德育还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德育观。这种全方位的德育观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 必须考虑德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相对意义 ; 考虑教育环境下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统一 ; 考虑学校、家庭、社会 ( 特别是社区 ) 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本文档为【潮安上岗考试资料之教育学书本整理[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21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