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地出发,向北行驶60km到达B地,然后向东行驶60km到达C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到达D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r =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 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是时间t的函数,问 与 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 与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的绝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表示矢量R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的大小和方向两者...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地出发,向北行驶60km到达B地,然后向东行驶60km到达C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到达D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r =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 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是时间t的函数,问 与 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 与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的绝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矢量R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的大小和方向两者同时求导,再取绝对值,表示矢量R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和矢量R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两部分的绝对值。如果矢量R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变化,那么这两个表示式是相等的。 1-5 一质点沿直线L运动,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r = 6t 2 2t 3 ,r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求: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速度; (3)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加速度。 解 取直线L的正方向为x轴,以下所求得的速度和加速度,若为正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若为负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轴的反方向。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ms1; (2)第三秒末的速度 因为 ,将t = 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速度,为 v3 =  18 ms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四秒末的速度,为 v4 =  48 ms1; (3)第三秒末的加速度 因为 ,将t = 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加速度,为 a3 =  24 ms2;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四秒末的加速度,为 v4 =  36 ms2 . 1-6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和 ,试证明: (1)  vdv = ads; (2)当a为常量时,式v 2 = v 02 + 2a (s s0 )成立。 解 (1) ; (2)对上式积分,等号左边为  , 等号右边为  , 于是得  , 即 . 1-7 质点沿直线运动,在经过时间t后它离该直线上某定点O的距离s满足关系式:s = (t 1)2 (t 2),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求: (1)当质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2)当质点的速度为零时它离开O点的距离; (3)当质点的加速度为零时它离开O点的距离; (4)当质点的速度为12 ms1 时它的加速度。 解 :取质点沿x轴运动,取坐标原点为定点O。 (1)质点经过O点时,即s = 0,由式  , 可以解得 t = 1.0 s,t = 2.0 s . 当t = 1 s时,  . 当t = 2 s时, v = 1.0 ms-2 ,a = 4.0 ms-2 . (2)质点的速度为零,即 上式可化为  , 解得 t = 1.0 s和 t = 1.7 s . 当t = 1 s时,质点正好处于O点,即离开O点的距离为0 m;当t = 5/3 s时,质点离开O点的距离为 0.15 m 。 (3)质点的加速度为零,即  , 上式可化为 3t-4=0 , 解得 t = 1.3 s . 这时离开O点的距离为 0.074 m。 (4)质点的速度为12 ms1,即  , 由此解得 将t值代入加速度的表示式  , 求得的加速度分别为 a = 12.4 ms-2和 a =  12.2 ms-2 . 1-8 一质点沿某直线作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 = Cv2,C是常量。若t = 0时质点的速度为v0 ,并处于s0 的位置上,求任意时刻t质点的速度和位置。 解 以t = 0时刻质点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取水平线为x轴,质点就沿x轴运动。因为是直线运动,矢量可以用带有正负号的标量来表示。  , 于是有  . 两边分别积分,得 . 因为t0 = 0,所以上是变为  , 即  , (1) 上式就是任意时刻质点的速度表达式。 因为 , dx= v dt , 将式(1)代入上式,得  , 两边分别积分,得  . 于是,任意时刻质点的位置表达式为 . 1-9 质点作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初始加速度为a0 ,质点出发后每经过时间,加速度均匀增加b。求经过t时间后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 可以把质点运动所沿的直线定为直线L,并设初始时刻质点处于固定点O上。根据题意,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应该表示为 . 由速度公式 可以求得经过t时间质点的速度 . 另外,根据位移公式可以求得经过t时间质点的位移  . 1-10 质点沿直线y = 2x + 1 m 运动,某时刻位于x1 = 1.51 m处,经过了1.20 s到达x2 = 3.15 m处。求质点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 根据定义,平均速度应表示为  , 其中  . 由已知条件找出x和y,就可以求得平均速度 。  . 根据直线方程y = 2x + 1,可求得 y1 = 2x1 + 1 = 4.02 m, y2 = 2x2 + 1 = 7.31 m . 所以  . 平均速度为  . 也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 与x轴的夹角为  . 1-11 质点运动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x = 5 + t 2 ,y = 3 + 5t  t 2 ,z = 1+ 2t 2, 求第二秒末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 解 已知质点运动轨道的参量方程为  . 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和 . 质点在第二秒末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由以上两式求得的。将t = 2 s代入上式,就得到质点在第二秒末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和  . 1-12 设质点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x = x(t),y = y(t),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如果先求出 ,然后根据 和 求得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先算出速度和加速度分量,再合成,得到的结果为v = 和 。你认为哪一组结果正确?为什么? 解 第二组结果是正确的。而在一般情况下第一组结果不正确,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 速度和加速度中的r是质点的位置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微分时,既要对大小微分也要对方向微分。第一组结果的错误就在于,只对位置矢量的大小微分,而没有对位置矢量的方向微分。 1-13 火车以匀加速运动驶离站台。当火车刚开动时,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相对应的站台位置上的静止观察者发现,第一节车厢从其身边驶过的时间是5.0 s。问第九节车厢驶过此观察者身边需要多少时间? 解 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的长度为l,第一节车厢从观察者身边通过所需时间为t1,t1满足 .(1) 前八节车厢通过观察者身边所需时间为t2,前九节车厢通过观察者身边所需时间为t3,并可列出下面两个方程式  , (2)   (3) 由式(1)得  . 将上式代入式(2)和式(3),分别得到  ,  . 第九节车厢通过观察者身边所需时间为 t = t3  t2 =15.00 s  14.14 s = 0.86 s . 1-14 一架开始静止的升降机以加速度1.22 ms2 上升,当上升速度达到2.44 ms1 时,有一螺帽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落下,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 m。计算: (1)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升降机的底面所需要的时间; (2)螺帽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 解 设螺帽落到升降机地面所需时间为t,在这段时间内螺帽下落的距离为h1,同时升降机上升的距离为h2。 (1)若以螺帽为研究对象, 可取y轴竖直向下,t = 0时,螺帽的速度为v0 = 2.24 ms1,加速度为g,则有 (1) 若以升降机为研究对象, 可取y轴竖直向上,t = 0时,升降机的速度为v0 = 2.44 ms1,加速度为a = 1.22 ms2,这时应有 (2) 显然h = h1 + h2就是升降机的天花板与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2.74 m。于是 (3) 有式(3)解得  . (2)螺帽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就是上面所说的h1,将上面所求得的t代入式(1),可以得到 . 1-15 设火箭引信的燃烧时间为6.0 s,今在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将火箭发射出去,欲使火箭在弹道的最高点爆炸,问必须以多大的初速度发射火箭? 解 以火箭发射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竖直向上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发射火箭的初速度为v0 ,则其竖直向上的分量为 , 竖直向上的速度为  . 火箭到达最高点时,vy= 0,由此可以求得初速度为  . 1-16 倾斜上抛一小球,抛出时初速度与水平面成60角,1.00秒钟后小球仍然斜向上升,但飞行方向与水平面成45角。试求: (1)小球到达最高点的时间; (2)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解 以抛设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竖直向上为y轴,建立坐标系。 (1)为求得小球到达最高点的时间,必须先求出它的初速度v0 。因为v0与水平方向成60角,所以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当t = 1 s 时,速度v与水平方向成45,必定有 ,所以  , 由此解得  . 如果小球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为t,则有  , 由此解得  . (2)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其大小为  . 1-17 质点作曲线运动,其角速度 为常量,质点位置的极径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其中0和都是常量。求质点的径向速度和径向加速度,横向速度和横向加速度。 解 质点的径向速度为  , 横向速度为  . 质点的径向加速度为  , 横向加速度为  . (计算过程用到了 为常量的条件。) 1-18 质点沿任意曲线运动, t时刻质点的极坐标为 ,,试求此时刻质点的速度、加速度,并写出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 解 t时刻质点的速度为  , 此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为  . 题目给出了轨道的参量方程,由参量方程消去参变量t,就可以得到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由轨道的参量方程的第二式得  , 将上式代入轨道的参量方程的第一式,得  , 这就是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 1-19 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角速度为 = ct,其中c是常量。试在直角坐标系和平面极坐标系中分别写出质点的位置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 解 建立如图1-12所示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与极坐标的极点相重合,并且就是质点运动所沿的圆周的圆心。显然直角坐标与极坐标有如下关系  , (1) 图1-12 式中= R ,就是圆周的半径。相反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2) 设t = 0时,质点处于圆周与x轴的交点上。由题已知  , 所以 (3) 将式(3)代入式(1),得 , . 于是质点的位置矢量可以表示为 ; 质点的运动速度可以表示为 ; 质点的运动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在极坐标中质点的位置矢量可以表示为 ; 质点的速度为 ; 质点的加速度为  . 1-20 质点按照s = bt  的规律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中s是质点运动的路程,b、c是常量,并且b2 > cR。问当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质点运动了多少时间? 解 质点运动的速率为  , 切向加速度为 , 切向加速度的大小可以写为at = c。法向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 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即  , 由此解得  . 讨论:因为 v = b  ct , 所以,当t = 0时,v = b ,当t = b/c时,v = 0 。这表示在0到b/c时间内,质点作减速运动。而在t = b/c之后,质点沿反方向作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为c,速率不断增大。可见质点有两个机会满足“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一个机会是在0到b/c之间,即  , 为什么t = t1是处于0到b/c之间呢?根据已知条件b2 > cR,也就是b >,所以必定有b/c > t1 > 0。 另一个机会是在t = b/c之后,即  . 图1-13a 1-21 质点从倾角为 =30 的斜面上的O点被抛出,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 30, 如图1-13a所示,初速度的大小为v0 = 9.8 ms1 。若忽略空气的阻力,试求: (1)质点落在斜面上的B点离开O点的距离; (2)在t = 1.5 s时,质点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以抛射点O为坐标原点,x轴沿水平向右,y轴竖直向上。这时质点的抛体运动可以看作为x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y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并且有 ,  . (1)设B点到O点的距离为l,则B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如果质点到达B点的时间为,则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1) (2) 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 (3) 将式(3)代入式(1),得  . (2)设在t = 1.5 s 时质点到达C点,此时  ,  . 所以速度的大小为 图1-13b  . 速度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 . 现在求C点的切向加速度at和法向加速度an 。由图1-13b可见,质点的总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与vy一致,而at和an则是它的两个分矢量。并且由于at与v的方向一致,所以at与g之间的夹角就是v与vy之间的夹角,即角。于是可以得到  ,  . 图1-14 1-23 用绳子系一物体,使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问物体在什么位置上绳子的张力最大?在什么位置上张力最小? 解 :设物体在任意位置上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1-14所示。 这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绳子的张力T和重力mg,并且下面的关系成立  . 所以可把绳子张力的大小表示为  . 由上式可以得到:当物体处于最低点时, = ,张力为最大;当物体处于最高点时,= 0 ,张力为最小。 1-24 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度为l的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之下,如图1-15所示。当小球被推动后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求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图1-15 解 小球受到绳子的张力T和重力mg的作用,并且在竖直方向上无加速度,所以有   (1) 在水平方向上,小球有向心加速度  , 张力T的水平分量提供了小球的向心力,故有 (2) 由式(1)和式(2)可以解得  , . 1-25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并排放置两个物体A和B,它们互相接触,质量分 别为mA = 2.0 kg,mB = 3.0 kg。今用F = 5.0 N的水平力按图1-16所示的方向作用于物体A,并通过物体A作用于物体B。求: 图1-16 (1)两物体的加速度; (2)  A对B的作用力; (3)  B对A的作用力。 解 取水平向右为x轴。 (1)以两物体A和B为研究对象,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F的作用, 所以在该方向上应有 ,  . (2)设A对B的作用力为F1 ,沿x轴的正方向,物体B沿x方向的加速度为a,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3)设B对A的作用力为F2,沿x轴的反方向,物体A沿x方向的加速度为a,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 图1-17a 1-26 有A和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A = 100 kg,mB = 60 kg,放置于如图1-17a所示的装置上。如果斜面与物体之间无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都可以忽略,问: (1)物体如何运动?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多大? (3)绳子的张力为多大? 解 物体A的受力情况如图1-17b所示: 张力T; 重力mAg 图1-17c 支撑力NA。 图1-17b 物体B的受力情况如图1-17c所示: 张力T; 重力mAg; 支撑力NA。 (1)我们可以假定物体B向下滑,物体A向上滑,加速度为a。若解得a > 0,物体确实按所假定的方向滑动;若解得a < 0,物体实际上是沿与假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对物体B:  ,  (1) 对物体A: (2) 将以上两式相加,得 , 解得 所以,系统中的物体A沿斜面向上滑动,物体B沿斜面向下滑动。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3)由式(2)可以解得 . 图1-18a 1-27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两个用细绳连接的木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A和mB。今以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B上,并使它们一起向右运动,如题1-18a图所示。求连接体的加速度和绳子的张力。 解 木块A受三个力的作用: 图1-18b 重力mAg,竖直向下; 支撑力NA,竖直向上; 绳子拉力T,水平向右。 木块B共受四个力的作用: 重力mBg,竖直向下; 支撑力NB,竖直向上; 恒力F,水平向右; 绳子拉力T ,水平向左。 上述各力都表示在图1-18b中。 建立坐标系O - xy,取x轴水平向右,y竖直向上。沿x轴向右的力为正,向左的力为负;沿y轴向上的力为正,向下的力为负。设木块A和B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分别为a和a,于是可以列出下面的运动方程: A:  , ; B:  ,  . 另外 , . 由以上方程可解得  ,  . 绳子的拉力就是绳子的张力。 如果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A并拉着A、B连接体一起向左运动,这时解得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绳子的张力变为  . 可见,由于 ,则 。 图1-19 1-28 质量为m的物体放于斜面上,当斜面的倾角为时,物体刚好匀速下滑。当斜面的倾角增至时,让物体从高度为h处由静止下滑,求物体滑到底部所需要的时间。 解 物体受力情形如图1-19所示。当斜面倾角为时,物体刚好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即 , , . 由此解得 , . 当斜面倾角变为时,让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这时 , ,  . 于是可解得  . 如果斜面长度l所对应的高度正好是h,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到底部的时间为t,可列出下面的方程  . 所以  . 讨论:从上面的结果看,下式必须成立 . (1) 因为  ,(2) 将式(2)代入式(1),得  , 即  , 所以必定有  . 图1-20a 1-29 用力F去推一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如果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如图1-20a所示,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试问: (1)要使物体匀速运动,F应为多大? (2)为什么当角过大时,无论F多大物体都不能运动? (3)当物体刚好不能运动时,角的临界值为多大? 解 物体受力情形如图1-20b所示。 (1)物体作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于是有  ,  , 图1-20b  .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  . (2)在一般情况下,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 于是可以解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 可见,推动物体前进的力是 ,随的增加而减小;阻碍物体前进的力是摩擦力 ,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当 值过大时,推动力 就不足以克服作用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就不能运动。 (3)设物体刚好不能运动时的临界角为0,下面的关系成立 ,  . 因为在等于这个临界角0时,无论F为多大,物体都刚好不能运动,这就是说,当F沿着这个临界角的方向时,物体运动与否都与F无关。用F除以上式,并令F,可得 , 解得  . 图1-21 1-32 车厢在地面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0 ms2 。车厢的天花板下用细线悬挂一小球,求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解 设悬挂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如图1-21所示。若取地面为参考系,可列出下面的方程  ,  . 解得 , = 272 . 1-33 汽车以2.50 ms1 的速率经过公路弯道时,发现汽车天花板下悬挂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求公路弯道处的半径。 解 设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  ,  . 可以解得  . 1-34 设地球是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自转角速度为,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与纬度的关系。(提示:先求出质量为m的物体处于地面上纬度为的地方的重量,然后根据重量求出重力加速度与纬度的关系。) 解 地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22所示。由图可见 . 利用余弦定理,得 , 因为很小,4项可以略去,所以上式可化为 图1-22 于是可得 , 也就是 . 上式就是所要求的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与纬度的关系。        
本文档为【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831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4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2-10-14
浏览量: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