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 文言知识点整理剖析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 文言知识点整理剖析

举报
开通vip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 文言知识点整理剖析师说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同“否”)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 ..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学校。 3)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今:表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 ..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 ..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看着文字...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 文言知识点整理剖析
师说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同“否”)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学校。 3)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 ..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 ..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 7)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 3. 词类活用 1)n.→意动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2)a.→n.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糊涂的问题)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n.→v.: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4)a.→v.: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使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使……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3)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 ..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6. 虚词 1. 而 1)连词,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 2)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 3)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4)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5)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 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其皆出于.此乎 5)介词,表被动,被:不拘于.时 3. 也 1)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4. 乎 1)介词,相当于“于”,在;表比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语气助词,表揣测,吧:其皆出于此乎. 4)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其 1)代词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疑难问题)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生乎吾前”的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2)副词,表揣测,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3)副词,与“也欤”配合表示反问,相当于“这不是……吗”:其.可怪也欤6. 之 1)助词,主谓之间消除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3)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代词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知识,道理)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这件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代童子) 5)助词,的 彼童子之.师 6)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句式 1)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2)省略句 吾从(之)而师之其出(于)人也远矣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学于余 耻学于师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 4)被动句 不拘于时 劝学 一.字词 1. 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表疑问语气) 2)虽有.槁暴(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2. 古今异义 1)君子 ..曰。古:有修养的人。 2)故木受绳 ..则直。古:经墨线量过。 3)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古:见得广。 4)而见者远 ...古: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3. 词类活用 1)n.→v. 非能水.也(游水)用心一.也(专一) 2)n.→状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上.食埃土(向上)下.饮黄泉(向下) 4. 一词多义 <1>焉 1)兼词,于之 风雨兴焉.蛟龙生焉. 2)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圣心备焉. <2> 而 1)表转折,却 而.青于蓝而.见者远 而.闻者彰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2)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蟹六跪而.二螯 3)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6)表顺接:锲而.不舍 <3> 于 1)从:取之于.蓝(从) 2)比:而青于.蓝 二.句式 1)判断句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3)倒装句 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过秦论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通“殁”,死亡)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疲惫) 5)而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6)嬴粮而景.从(通“影”) 7)百有.余年矣(通“又”) 2. 古今异义 1)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 2)然后 ..以六合为家古:这样以后 3. 词类活用 1) 使动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约从离.衡(使……离)流血漂.橹(使……漂) 分裂.河山(使……分裂)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见) 2) adj.→n.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3) adj.→v.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减弱) 4) n.→v.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当作)瓮牖绳.枢之子(用草绳系) 5) n.→状 有席.卷天下(像卷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像打包一样) 囊.括四海之意(像装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南.取汉中(向南) 西.举巴蜀(向西)东.割膏腴之地(向东)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4.一词多义 1) 固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以为固.(坚固的屏障)自以为关中之固.(坚固的屏障) 2) 因 因.遗策(沿袭)因.利乘便(趁着) 因.河为池(就着) 3) 北 追亡逐北.(v.作n.,溃败的军队)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n作状,在北面) 4) 延 秦人开关延.敌(邀请)延.及孝文王(延续) 5)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6) 以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用来)尝以.十倍之地(介,凭借) 以.弱天下之民(连,用来)然秦以.区区之地(介,凭借) 7)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 收天下之兵.(兵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 8)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失去) 追亡逐北.(v作n,逃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v,使……灭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v,使……灭亡) 二.句式 1)判断句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省略句 介词省略 蹑足(于)行伍之间威振(于)四海 委命(于)下吏聚之(于)咸阳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宾语省略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以为(之)固 主语省略 (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 3)倒装句 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 宾语前置 自若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状语后置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余威震于殊俗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被动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 ..之徒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石钟山记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2)至莫.夜月明(通“暮”) 3)汝识.之乎(通“志”,记得) 2. 古今异义 1)余方心动 ..欲还古:心惊。 2)空中 ..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 3)自以为得其实 ..古:它的真相。 3. 词类活用 1) n.→v. 微风鼓.浪(振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2) 使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叫) 3) n.→状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舟)大石侧.立千尺(在旁边) 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事不目见耳.闻(亲耳) 而臆.断其有无(凭主观)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晚) 4)n.→v.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做县尉) 4.虚词 <1>焉 1)兼词,于之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在那里) 微波入焉.(到洞穴、缝隙里面) 2)……的样子:硿硿焉. 3)句末语气助词:如乐作焉. <2> 而 1)表递进 而.况石乎 2)表顺接 扣而.聆之而.大声发于水上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表转折,可是 而.此独以钟名而.臆断其有无 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 而.求之 4)表并列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余固笑而.不信也 而.山上栖鹘空中而.多窍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而.笑李渤之陋也 5)表修饰,地 徐而.察之 6)表因果,因而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二.句式 1)判断句 所在皆是也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周景王之无射也魏庄子之歌钟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2)省略句 介词省略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至(于)绝壁下 磔磔(于)云霄间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主语省略 (吾)送之至湖口。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得双石于潭上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 而大声发于水上 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 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以记之4)被动句 闻人声亦惊起
本文档为【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 文言知识点整理剖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11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