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绪论-网络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绪论-网络

举报
开通vip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绪论-网络null道家哲学原著选读道家哲学原著选读 赵建功,山西平遥人 zhjgw2000@yahoo.com.cn 绪论绪论第一讲 何谓哲学、哲学史、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 一、何谓哲学? Φιλοσοφία / 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含意是爱智慧。null“哲学”一词最早出于日本学者西周在1874年《百一新论》中翻译从希腊文philosophia转换而来的英文philosophy一词。 中国的西学研究者开始以“希哲学”一词翻译Philoso...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绪论-网络
null道家哲学原著选读道家哲学原著选读 赵建功,山西平遥人 zhjgw2000@yahoo.com.cn 绪论绪论第一讲 何谓哲学、哲学史、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 一、何谓哲学? Φιλοσοφία / 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含意是爱智慧。null“哲学”一词最早出于日本学者西周在1874年《百一新论》中翻译从希腊文philosophia转换而来的英文philosophy一词。 中国的西学研究者开始以“希哲学”一词翻译Philosophy(宋明理学的开山周敦颐在《通书·志学》中写道:“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西周转用以后将“希”略去,变形为“哲学”一词。由于西周在明治政府初期是文化教育方面有力的指导者之一,所以这一造词也被日本的文部省所采用,并逐渐在日本普及。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将西周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逐渐通行。null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2—1801):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黑格尔:“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 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null冯友兰:“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1] 胡适:“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2] 唐君毅:“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就是要了解各种学问之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生之关系。……把各种学问,以种种方式之思维,加以关联起来,贯通起来,统整起来;或将其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加以消解。这种学问,可以说在各种学问之间,亦可说在各种学问之上,或各种学问之下。总之,这是人不能少的。这种学问,我们即名之为哲学。”[3]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3]唐君毅:《哲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null二、何谓哲学史? 冯友兰:“哲学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1] 三、何谓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指“发现于中国的哲学”。[2] 四、何谓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历史。”[3]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6页。 [2]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39页。null1906年首次出现以“中国哲学”为题的学术论文。 刘光汉:《中国哲学起源考》,《国粹学报》第二卷第4、11、13期,1906年。null谢无量《中国哲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16年9月。 第一部以“中国哲学史”为题的学术论著。 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null1915年北京大学文科开设“中国哲学门”,这标志着中国哲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 先由陈介石(黻宸)讲授“中国哲学史”,有《中国哲学史》讲义,从伏羲、神农开始,只讲到文王、武王、太公就结束了。 尚未把哲学史与神话传说严格区分开来。null1917年8月,胡适在北京大学接替陈黻宸讲授中国哲学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中国哲学史》。null 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 证明的方法 扼要的手段 平等的眼光 系统的研究null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2月;上下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8月。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null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null宇同(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年 第一部以问题为线索的“中国哲学史”。null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63-1979年 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null五、何谓史料学? 马克思:“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这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便不能对于现实的运动,有适当的说明。”(《资本论》第二版跋,载《资本论》第一卷中译本十七页) null冯友兰:史料学是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部门,为历史学的研究作准备工作,是关于史料的方法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三松堂全集》第六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2页)null冯友兰:历史学家研究一个历史问题,在史料方面要做四步工作,每一步的工作都必须合乎科学的要求。 第一步的工作是收集史料,这一步工作的要求是"全"。 第二步的工作是审查史料,这一步工作的要求是"真"。 第三步的工作是了解史料,这一步工作的要求是"透"。 第四步的工作是选择史料,这一步工作的要求是"精"。 史料学的任务在于解决与前三个歩骤有关的问题,第四个步骤已不属史料学的范围,不准备在这里讨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三松堂全集》第六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2-313页) null六、何谓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就是把有关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史料都列举出来,分别加以考订,确定其历史年代与史料价值。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3-4页)第二讲 学习中国哲学的意义第二讲 学习中国哲学的意义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像中国有始自数百万年前而至今持续放光的伟大文明体。文明的核心即是哲学,因此,中国哲学自有其独特而永恒的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非凡历史和心路历程。 null安息—萨珊—阿拉伯—土库曼语中有曰:“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惟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 “希腊人只懂得理论,惟有中国人才拥有技术。” (意大利旅行家约萨法·巴尔巴罗于1471年和1474年在波斯就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起源于摩尼教的说法:“除了以他们的两只眼睛观察一切的中国人和仅以一只眼睛观察的希腊人之外,其他的所有民族都是瞎子。” (见季羡林《〈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null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 -1814,1815)、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至今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拿破仑早就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 父亲为他取名 “拿破仑”,意大利语的意思是“荒野雄狮”。null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1975年10月22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牛津大学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8);战后作为英国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团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其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汤因比”也译作“汤恩比”。其叔父也是历史学家,专研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尔德·汤因比(1852-1883)。为区分两者,通常都称呼全名,以免混淆。)null汤因比: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我预感到这个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 东亚。由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组成的东亚,拥有众多的人口。这些民族的活力、勤奋、勇气、聪明,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毫无逊色。无论从地理上看,从具有中国文化和佛教这一共同遗产来看,他们都是联结在一条纽带上的。并且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 中华民族。……在人们能够居住或交往的整个地球,必定要实现统一的未来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 汉朝的刘邦。([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null汤因比曾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 有学者已经指出,汤因比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指中国的政治,也不是中国的军事、科学技术,更不是中国的工商业,而是指中国文化,主要就是儒道佛三家。谁能够认知,谁就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导人。 null早在七十年代,汤因比博士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有过很长的谈话。他们指出,二十一世纪,社会非常纷乱复杂,极不安定,能解决现今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null世界上第一个为中国古代科技树碑立传、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人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名专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文学院院士,英中友谊协会会长。李约瑟先生主编的七卷本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从1954年开始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是欧洲人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null李约瑟先生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指出: 在公元1-15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远比西方有效且遥遥领先。(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 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null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开山,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原是元朝宗室梁王帖木儿的后裔,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梁巨川影响。青年时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几度自杀未成,经过几年沉潜,重兴追求理想的热情,又逐步转向倡导儒学。二十岁起潜心佛学,自称“此后一生归宿于佛法”。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受泰州学派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取得可贵经验。null梁漱溟先生在其名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文化三路向说,认为: 西方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科学、民主两大异彩,奋进的、征服自然的,但又太低)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最合于人生,如孔子儒学,其核心就是以仁为基础的家族伦理)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无我的,但又太高)null由此,梁漱溟先生又提出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有似希腊文化在近世的复兴那样。 中国化复兴之后将继之以印度化复兴。 于是古文明之希腊、中国、印度三派竟于三期间次第重现一遭。(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3、63、202-203页。)null另一种看法 “妖魔化中国”:到了1930年代,中国人在大多数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留辫子、抽鸦片、迷信、好赌、怯懦的动物,白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待。 东亚病夫 华人与狗 黄祸 中国威胁论 null为抑制中国,西方采取“七国论”,先是鼓动港独,“九七”以后鼓动港独失败了,接着又宣扬台独、藏独、疆独、蒙独、韩独。 null西方也有受过教育的人,知道中国有优秀的文化。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起了很大作用,“若干浅识的西方人则知有林语堂而后知有中国,知有中国而后知有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国时报》社论,1976年3月28日)林语堂(1895-1976),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null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至少也要知道中国拥有自己伟大而悠久的灿烂文化,而且理应对如此非凡的文明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学习中国哲学无疑是一条捷径。 因为哲学是文明的核心。null二、学习中国哲学及其发展史,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恩格斯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7、465页。) null三、学习中国哲学及其发展史,可以提高我们应对复杂现实的智慧和能力。 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隋唐嘉话》卷上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null四、学习中国哲学,可以使我们逐渐养成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乐观气质、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性修养和人生境界,提升我们自身的生命层次,从而在日益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从容自在。null生命的层次,有外在和内在之分。 外在的层次: 三教,通常指儒、道、佛。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null九流,有一种通俗的说法是: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null元朝统治者按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把被征服的臣民分为十等,即“十流”: 一官、二吏、三僧、四盗、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null内在的层次 孔子: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孔子家语·五仪解》) 老子:下士、中士、上士、圣人(《老子》四十一、四十七章) null南北朝道教思想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神灵依次排列为7个阶层,每一个阶层有一位主神排在中央尊位,其余诸神则分列于左右位,有的阶层还有散位、女真位和使者自然之神位等,具体如下: 第一神阶是以中位主神“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为首的玉清境三元宫诸天帝道君,共29名;第二神阶是以“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中位主神的上清境诸神,共104名;第三神阶是以“太极金阙帝君李弘”(即太平真君)为首的上清太极金阙诸神,共84名; 第四神阶是以“太清太上老君”为中位主神的太清境诸神,共174名;第五神阶是以“九宫尚书张奉”为中位主神的诸天曹仙官,共36名;第六神阶是以“右禁郎定录真君中茅君”(即茅固)为中位主神的诸位地仙,共173名; 第七神阶是以管理鬼魂的“酆都北阴大帝”为中位主神的阴曹地狱诸鬼官,共88名。 null佛教: “十界”,即六凡四圣,指六界凡夫与四界圣者: 六凡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亦称“六道”、“六界”,又分为三恶道、三善道;null四圣即声闻、缘觉、菩萨、佛,亦称“四道”、“四界”。(声闻: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 缘觉: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钵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于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 六凡尚未脱离轮回,四圣则已了生脱死,超越轮回。null生命的层次取决于 心的状态null我们且以佛教为例来讨论,因为佛教所讲比较系统 《维摩诘经·佛国品》:“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般泥洹经》:“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为也。”null《观无量寿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 揭谛 菩提 萨婆诃null上圣下严法师(1930-2009),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创办人。   1930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县(今南通市),后去台。13岁出家,青年时期留学日本,1975年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台湾后,法师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佛学学报及佛学研究年刊,为辅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担任论文指导。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种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   null圣严法师向来强调以修行调整心念的重要。法师指出,人能成人、成阿修罗、成菩萨、成佛,也能下地狱道、畜生道,就看我们当下一念趋向于哪一道,那一念就在哪一道;如果烦恼痛苦,当下就在人间地狱中,苦不堪言。 心随境转是凡夫,若境随心转则是圣贤。能以菩萨心看众生,众生都是菩萨;以清净心看世界,世界即成佛国净土。故祖师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弥陀念弥陀”。六道情绪对应表六道情绪对应表参见达照:《饬终:佛教临终关怀思想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null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nullnull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慧开禅师作,见弥衍宗绍编《无门关》,《大正藏》第48册,第295页)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西游记》第八十五回)nullnullnullnullnull元代赵孟頫绘《苏轼小像》null有一天,苏东坡去参见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炷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说:「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你的便宜。」 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牛粪。」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苏东坡占了便宜之后,越想越乐,回到家便迫不急待地告诉了苏小妹。 「哥,你被佛印占便宜了,你知道吗?」苏小妹听完苏东坡的话之后,提醒苏东坡。「为什么?他看我像尊佛,我看他像陀牛粪,怎么会是我被占便宜呢?」「佛书上说,心中有佛,则观看万物皆是佛。佛印因为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尊佛。那敢问大哥你,当时你的心中到底装了什么?」 ??null昔有沙弥侍一尊宿,尊宿知沙弥七日命尽,令还家省母,嘱云:“七日当返。”欲其终于家也。七日返,师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还家时路见群蚁困水,作桥渡之,蚁得不死,由此高寿。(明·袾宏[莲池大师]撰并注《戒杀放生文》) null(与欧阳修同时代的文学家)宋郊、宋祁,兄弟也,俱应试(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的同科进士,世称“兄弟双状元”,宋郊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郊尝见群蚁为水所浸,编竹桥渡之,时有胡僧睹其貌,惊曰:“公似曾活数百万命者!”郊对:“贫儒何力至此?”僧云:“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以活蚁对,僧云:“是已,公弟当大魁,然公亦不出弟下。”后唱名,祁果首选,朝廷谓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为第一,始信僧言不妄云。(明·袾宏[莲池大师]撰并注《戒杀放生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毛宝放龟悬大印,宋郊渡蚁占高魁” ) null主要参考文献: 刘文英:《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南京:江苏敎育出版社2006年版;《三松堂全集》第六卷。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版。 萧萐父:《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刘建国:《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概要》,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null郭齐勇:《中国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郭齐勇主编:《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东五楼425哲学系办公室邹老师处有卖)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Fung Yu-lan: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Fung Yu-la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1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选注:《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nullWing-Tsit Chan: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Univ. Press, 1963 陈荣捷编译,杨儒宾等译:《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3年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2~7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 钟泰:《中国哲学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1990~1991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null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吴怡:《中国哲学发展史》,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null罗光:《中国哲学思想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8、1980、1981年 方东美:《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年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讲 中国哲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讲 中国哲学的学习方法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生学历”(程树德《论语集释》78页),“一生年谱”(明顾宪成《四书讲义》)] nullnull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null诸葛亮《诫外生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淮南子》: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 nullnull朱子:“读书,放宽着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朱子语类》卷十,第1册,第164页) “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朱子语类》卷十一,第1册,第177页)null“大抵人要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稍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若只如此驰骛纷扰,则方寸之间自与道理全不相近,如何看得文字?今亦不必多言,但且闭门端坐半月十日,却来观书,自当信此言之不妄也。”[(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三《答周深父》,《朱子全书》第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6页。] null某年十五六时,读《中庸》“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一章,因见吕与叔解得此段痛快,读之未尝不竦然警厉奋发!人若有向学之志,须是如此做工夫方得。(《朱子语类》卷四。程門高弟呂大臨,字與叔。《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朱熹注: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null“某年十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须诵十遍。”(《朱子语类》卷十六) “人若於日间闲言语省得一两句,闲人客省见得一两人,也济事。若浑身都在闹场中,如何读得书?人若逐日无事,有见成饭吃,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 null王阳明十二岁,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 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 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龙山公闻之笑曰:“汝欲做圣贤耶?” null陈寅恪(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夫人唐篔,系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是一位女教师。他们在清华园相识,1928年在上海结婚。null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多次赴日、德、瑞士、法、美等国留学,具备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 1926年6月,只有36岁的陈寅恪,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合称“清华三巨头”。null陈寅恪:“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null陈寅恪:“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但此种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傅会之恶习。”[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11~12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null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罕见的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一说梅光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 null1963年5月1日晚,汤用彤上天安门城楼观赏焰火,由周恩来总理导见毛泽东主席。“毛询问公之身体状况,嘱公写短文,并言其阅读过公所撰全部文章。”1964年5月1日汤用彤病逝。 null汤用彤:“中国佛教史未易言也。佛法,亦宗教,亦哲学。宗教情绪,深存人心,往往以莫须有之史实为象征,发挥神妙之作用。故如仅凭陈迹之搜讨,而无同情之默应,必不能得其真。哲学精微,悟入实相,古哲慧发天真,慎思明辨,往往言约旨远,取譬虽近,而见道深弘。故如徒于文字考证上寻求,而乏心性之体会,则所获者其糟粕而已。且说者谓,研究佛史必先之以西域语文之训练,中印史地之旁通。近来国内外学者,经历年之努力,专题之讨论,发明颇多,然难关滞义,尚所在多有。故今欲综合全史,而有所陈述,必如盲人摸象,不得其全也。 ”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汤用彤全集》第一卷,65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null钱穆(1895—1990)现代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教授。null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大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四川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因办学有成,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获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谢世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太湖,以示归家。null钱穆《国史大纲·卷首·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null马一浮(1883-1967),中国一代儒宗,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总理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亦是诗人和书法家。先生名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juān)翁、蠲叟、蠲戏老人,汉族,浙江绍兴人。少年时读书,过目能诵,时称神童。早岁应浙江乡试,名列榜首,后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创刊《二十世纪翻译世界》传播西方文化,时有“天下文章在马氏”之誉。 null1899年,先生十七岁,社会贤达汤寿潜(民国时曾任浙江都督)见其文章,大加赞赏,是年9月,以爱女汤孝愍妻之。随后先生赴上海习英、法、拉丁文。 1900年,十八岁,是年春,父病加剧,先生只好中辍学业,服侍老父,未尝退归私室。 1901年,十九岁,3月14日父辞世,11月为父举葬后,即语别妻子游学上海。与马君武、谢无量合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 1902年,二十岁,7月12日,妻子病逝,先生痛不能已,立志终身不娶。 null马一浮: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须知读书即是穷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资于主敬,必赖于笃行。……读书之法,第一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切不可以成见读书,妄下雌黄,轻言取舍,如时人所言批评态度。 ……《系辞》之言最为透彻,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盖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起用,机见差别,因有多途。若能举体全该,用处自无差忒,读书至此,庶可大而化之矣。(《复性书院讲录》卷一《读书法》) null萧萐父: 集千古之智,融东西之长,走自己的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null萧萐父: 漫汗通观儒释道, 从容涵化印中西。 漫汗通观总得有个入手处,否则如无头苍蝇,点水蜻蜓,整日忙忙碌碌,最终却恐难有建树。(见http://9.douban.com/subject/9073739/) null中国哲学的学习方法: 沉潜涵泳 切己体察第四讲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第四讲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null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 二、以修养论(心性论)为核心内容,其他皆为辅助,没有纯粹的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等。 三、天道观上,基本特征是:“天道既超越又内在”,“内在超越”, “体用不二”。 null四、人道观上,以内圣外王为理想人格。 五、认识论上,以清静寡欲为主流。 六、方法论上,以阴阳辩证为主流。 七、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殊形式。 八、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范畴。null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 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天” “至少有五种意义”,即“物质之天”(天空)、“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天帝、天神)、“命运之天”(天命)、“自然之天”(天性、天然)、“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天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null(一)中国哲学萌芽期的天人观 中国哲学萌芽期指老子、孔子以前的中华文明史。null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撰成年代不详,或云亦徐整著)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null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 )   null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二)儒家的天人观(二)儒家的天人观孔子 Confucius 姓孔,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null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孔子世家》。从中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五十岁时进入了鲁国政府,后来作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十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只好回到鲁国,过了三年就辞世了,时为公元前479年。他的言论由他的弟子们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来,编纂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此外还须参考《易传》、帛书《易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孟子》等。null通行易懂者: 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null偏重学术性者: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 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年 黄怀信主撰,周海生、孔德立参撰:《论语汇校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牛泽群《论语札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赵纪彬《论语新探》,人民出版社1976年null参考论著: 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钟肇鹏:《孔子研究》(增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金景芳、吕绍纲、吕文郁:《孔子新传》,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 蒙培元:《蒙培元讲孔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顾立雅著,高专诚译:《孔子与中国之道》,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美]赫伯特·芬格莱特著,彭国翔、张华译:《孔子:即凡而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郝大维、安乐哲著,何金俐译:《通过孔子而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null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null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null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null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null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nullnull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颜乐处null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null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记·孔子世家》。又见《孔子家语》、《论衡》、《韩诗外传》等。要:通腰。)null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末:通蔑,完全没有。)null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仞:七尺,或八尺。官:馆,房舍(官的本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无以为也:别这么做。多:一作祇,适。)null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 《论语·子张》。恭:谦恭。得邦家:为诸侯及卿大夫。道:导,引导。绥:安也,安抚。来:归服。)null齐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鲁仲尼。”曰:“仲尼贤乎?”曰:“圣人也,岂直贤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圣何如?”子贡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圣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贡曰:“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杓,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先生之誉,得无太甚乎?”子贡曰:“臣赐何敢甚言,尚虑不及耳。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使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杷泰山,无损亦明矣。”景公曰:“善!岂其然?善!岂其然?” (《韩诗外传》卷八第十四章。杓 sháo:勺。杷pá:掘。)null王充《论衡·讲瑞》:“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null《史记》说子贡“家累千金”,“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现代人尊为儒商鼻祖。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即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null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已经仔细读了孔夫子的书”。“我在其中只看到最纯粹的道理,而没有骗人的东西。”“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他称孔子是“真理的解释者”。 null美国诗人、思想家爱默生说: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哲学上的华盛顿”,“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null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我们尤应缅怀与推崇这位思想家的贡献。” 美国《人民年鉴手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null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指出: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null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孟之间孔孟之间1、《易传》 《易传》提出了“三才之道”、“三极之道”的著名术语: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易传》之《系辞下》、《系辞上》 )nullnull这是对人就是上顶天、下立地的一种存在之客观情状的摹拟,同时也反映了《易传》的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人不仅客观上就是大自然中上顶天、下立地的一种存在,而且人事实上就是天地间的一种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的主体性存在,一种屹立于苍茫宇宙中的顶天立地的特殊存在;人应该无愧于大自然赋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崇高使命,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超凡智慧和能力,努力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协和乾坤,调理阴阳,使宇宙万物皆得其所,组成一个日益和谐的有机整体,也使得自身的生存环境日益赏心悦目,从而使得自身日益达到理想的存在状态。null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易传·系辞上》 ) null  《易传·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君。 财:借为裁,裁度。 相:助。 左右:1、支配,统治; 2、佐佑,辅佐佑助。null人在大自然面前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其天赋的主体性,积极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去改造世界,以逐渐使宇宙万物皆得其所,创建一个温馨宜人、完美神圣的和谐整体,从而使得异己的自然日益向人生成为属人的自然,使得人逐渐达到价值理想和现实情状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胜境。null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易传·乾·文言》)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礼记·孔子闲居》) 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大有:元亨。大有: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休:美也,使美好。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惩忿:抑制愤怒。 窒欲:节制欲望。 27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27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null《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null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壮:利贞。 大壮:利贞。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 《论语·宪问》:见危授命。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舍生而取义。
本文档为【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绪论-网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212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0-02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