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宜宾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四川省宜宾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征求意见稿) 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一0年六月三十日 目 录 1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1(一)新阶段 7(二)新形势 8(三)新机遇 10(四)新挑战 11二、发展战略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发展原则 13(三)战略定位 13(四)战略目标 15三、主要任务 15(一)保持合理的投资速度与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17(二)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8(三)强化基础设施建...

四川省宜宾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征求意见稿) 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一0年六月三十日 目 录 1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1(一)新阶段 7(二)新形势 8(三)新机遇 10(四)新挑战 11二、发展战略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发展原则 13(三)战略定位 13(四)战略目标 15三、主要任务 15(一)保持合理的投资速度与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17(二)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8(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21(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经济竞争力 29(五)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动区县协调发展 32(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35(七)强化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38(八)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40(九)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43(十)实施科教兴宜战略,构建人才高地 45(十一)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9附:规划目标说明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和“美好新宜宾”建设极为重要的时期。认真开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对于我们认清发展形势,科学准确定位,确定主要目标,明确战略重点,制定重大举措,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谋划全市“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深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准确把握我市市情、发展基础及发展环境。 (一)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特大地震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加快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和“美好新宜宾”建设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创新拓展、奋力跨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站在了新的起点。 “十一五”目标全面完成,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明显,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优势资源深度开发有效推进,服务业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预计“十一五”末,GDP年均增速达14.76%,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2.7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 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总量达850亿元,居全省第四位。人均GDP达18600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31亿元,居全省第 位,是2005年的3.44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0.72亿元,居全省第 位,实现利税总额166.53亿元,居全省第 位,是2005年的2.58倍;全市工业园区达13个,其中五粮液园区和江安阳春坝园区进入省级“1525”工程,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5亿元,是2005年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是2005年的2.27倍。“十一五”规划的39个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有15个提前完成,其余绝大多数指标预计将于今年全面完成,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框架正在形成。以“铁、公、水、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承接川渝,沟通攀西、滇北、黔西北地区,连接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华南地区的战略转换枢纽。市域内的路网布局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建成了宜水高速、乐宜高速、宜南快速通道、宜长路、江长路、宜珙路等工程。开工建设宜泸渝沿江高速、宜宾至新发快速通道等工程。完成了长江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四川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成贵铁路、绵遂内宜城际铁路、宜宾机场迁建、宜攀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预计“十一五”末,全市铁路运营里程241公里,内河航道里程942公里,公路总里程1274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835公里,高速公路118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二级以上公路221公里,高速公路87公里,三级航道里程91公里,新开通了宜宾至宜昌等城市的航线,增加了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航班密度。西部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开工建设向家坝水电站、珙县电厂一期、福溪电厂一期和溪洛渡—华中±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筠连矿区开发进一步加速,竣工投产鲁班山南、北矿,开工建设船景、新维煤矿。投入10亿元进行城乡电网改造,建成纳-安线、天然气储气站等天然气管网设施。宜宾核电站选址、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十一五”末,新增建成区面积58.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8.56%,比2005年增加了8.56个百分点。设立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启动了临港新城建设,南岸西区、翠屏新区、李庄组团、菜坝组团、中坝组团等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城市东环线、中坝大桥、菜园沱长江大桥、金沙江天池大桥、南岸污水处理厂、一二医院南岸分院等工程。开工建设三江口区域整体打造、城市西环线、滨江环线道路、酒都剧场迁扩建等项目,城市公交、水电气管网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以酒文化为载体的“中国酒都”和“万里长江第一城”享誉全国。县城及重点城镇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屏山新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形象不断提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预计“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7元,年均增长14.16%;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年均增长11.84%。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6.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77.4万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千人拥有医生2.56人,每千人医疗卫生床位2.98张。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总人口539.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婴儿死亡率低于1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6万人,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九县一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覆盖农民433.29万人,参合农民408.24 万人,参合率达94.22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以地方高等教育为龙头,以高中阶段教育为骨干,以义务教育为基础,职教、成教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了较大提高,全市人才总量达27万多人,占宜宾人口总数的5.2%,共引进博士 人,硕士 人。民生工程加速推进,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共投入100多亿元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和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科技、文化、广电、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效能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和机制。设立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更加完善,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减持国有资产、引进民间资金,实现成功上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 ,比2005年提高 个百分点。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方式不断创新。泛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等区域协作不断加强。与湖北宜昌、广东湛江、云南昭通和保山、上海杨浦、山东德州和烟台、美国哥伦比亚等国内外友好城市联系日趋紧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环境建设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成效显著。预计“十一五”末,耕地保有量保持714.4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绿地面积达15.1平方米。加快推进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燃煤电厂脱硫治理、循环经济试点、垃圾处理等重点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328吨标准煤,比2005年累计减少20%,重点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9万吨以下;氨氮排放量控制在4500吨的目标内;化学需氧量控制在5.5万吨以下,大气环境质量达到2级,长江出宜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水质标。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县城以上)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4.0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达1635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十二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新形势 从国际看,一是世界经济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二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空间的压力增大。三是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全球产业结构面临调整转型,产业重组和转移步伐加快。 从国内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支撑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为紧迫。科学发展观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和相互叠加,依赖扩大出口、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明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日益紧迫。三是区域发展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区域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互利共赢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主基调,现有的区域发展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四是改革攻坚紧迫性不断增强。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尚不相适应,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必然要加快推动和不断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 (三)新机遇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入研究宜宾市的发展状况,“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交织,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对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项目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我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难得的机遇。 二是国家增长模式向内需主导转变。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坚定不移实行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我市地处国内市场腹地,经济区位将发生有利变化;我市产业结构以内向型为主,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强,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导向向内需主导的转变,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是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方针,正在制定下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政策措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农”、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优势资源转化、生态安全等领域将加大支持力度,成渝经济区等西部重点区域建设将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宜宾地处西部和成渝经济区,将享受有关政策支持。 四是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把川南经济区打造成继成德绵之后四川第二大经济板块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宜宾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引领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宜宾区域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宜宾交通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更加突显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 五是区域间不断扩大的开放与分工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大开放合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等的发展为我市加快对外开放、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承接全国性的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六是我市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10年的发展,我市已逐步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优势和特色更为突出,发展势头持续强劲,可在较长时期保持高于全省、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四)新挑战 在充分认识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注意到,我市与全省、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发展基础较薄弱、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仍是宜宾的基本市情。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最为迫切、最为繁重的任务,突出体现在:一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宜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二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支撑单一,企业间内在联系不大,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剧,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四是我市地处西部内陆,参与区域分工层次低,开放意识不强,产业发展缺乏服务平台支撑,外向型经济比例过低,对外开放程度低,开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县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六是我市城镇化率低,中心城市规模小,城镇体系不合理,城镇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七是我市人才匮缺,技术创新能力弱,人才技术瓶颈制约突出,与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不相符。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优势资源的转化;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迅速竞占制高点,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次中心,全力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 (二)发展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发展解决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扩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强化各区县的功能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错位协作的县域经济体系,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集聚。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作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型、要素支撑从资源消耗型逐步向人才引领型转变。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是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功能,实现互利共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取向,要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节约、集约、清洁发展。 (三)战略定位 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成渝经济区次中心 具体支撑和内涵为: ——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重要的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新型建材基地。 ——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战略目标 “十二五”规划目标要立足宜宾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对接省上“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确定的主要目标,初步建议我市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左右。 经济结构。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稳定发展一产,优化发展二产,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消费,逐步提高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 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自主创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R&D占GDP比重达到 %,提高创新研究能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35元。积极扩大就业,提高就业人员素质,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继续增加。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 ——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 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明显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得到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合理的投资速度与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投资是促进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速度与规模。“十二五”期间保持合理的投资速度与规模的工作取向是: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资金保障,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努力激活民间投资,促进投资合理增长。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必须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合理的投资速度与规模,发挥投资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在20%,投资总量力争突破4800亿元,约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 优化投资结构。在进一步加大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投资力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投资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公租房、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继续加大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围绕投资结构调整,突出重点,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力争“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投资超过2000亿元。加快续建项目推进,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和储备一批涉及长远和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建立动态储备库,增强长远发展能力。 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加大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能力。加强银政合作,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落实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投资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拓展投融资方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投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的直接投融资规模,积极推广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制定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范围,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行业以及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拓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创造良好环境,激活民间投资。 加强项目管理。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规范项目审批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资本金、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责任追究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度,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发挥项目投资效益。 (二)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我市地处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高,消费层次低,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巨大。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刺激消费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促进消费较快增长的工作取向是:努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继续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消费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广大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后顾之忧,降低预防性储蓄,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宽居民消费领域,提升居民消费档次,在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 建立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与完善,规范商品与服务市场秩序,创造城乡居民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消费信贷产品,扩大信用消费规模,提高信用消费水平。贯彻落实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节能环保补贴”、“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促进城乡消费。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加速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前提,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取向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方针,不断提升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增强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 全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宜宾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和提升枢纽功能,构筑沟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区际大通道;优化内部路网结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重要交通城镇为节点,区际大通道和区内快速通道有效衔接、高效快捷、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入全省、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十二五”期间,建设连通成渝、滇黔、攀西、长江中下游的公路、铁路、水路和管道对外经济大通道,缩短与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的时空距离,把宜宾打造成为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节点。建成宜泸渝沿江高速公路(宜宾段)、成贵高速铁路。开工并力争完成绵遂内宜、渝昆铁路。完成宜叙、宜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加快宜昭、宜毕高速公路和内昆铁路扩能改造、宜攀、宜遵、金筠至昭通铁路前期工作。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加快航道整治,将航道等级由现在的三级提升至二级,达到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能力。建成四川最大内河港。进一步加强与上港集团和其他港口的合作,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推进宜宾港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航空港建设。完成宜宾机场迁建,新机场按4C级规模实施,远期按4D级规模规划建设,成为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区域性机场。加速市内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市内通县、通镇(乡)、通村、通工业区道路等级,建设中心城区各功能组团间高速安全便捷的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加快区县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加速旅游环线和快速通道建设,有机衔接对外通道和市内交通网络。 着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输油管道建设。关注中缅石油管道建设项目,争取中缅石油管道宜宾支线列入项目规划盘子,同时积极做好内江到宜宾成品油输送管道的建设。推进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建成宜宾连接主管网纳安线的天然气高压走廊。加速市域天然气管网建设,改造提升城市天然气管网,新建输气干线至用气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加快市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天然气供应向中心镇、中心村延伸,解决用气难的问题,确保重点企业发展用气。加速对外电力大通道建设。加快溪洛渡左岸—华中±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双龙换流站、锦屏至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成为全国“西电东送”最重要的电能转换和输出基地。加速市域电网建设。建成以宜宾500kV变电站为核心,220kV输电环网为骨干的电网,加快城市配电网、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 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整治与保护工作。积极推进主要城区和县城、乡镇防洪堤(护岸)工程建设,构筑安全有效的防洪体系。力争向家坝灌区工程(一期)、新坝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加快惠泽水库渠系配套、王家沟中型水库等骨干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灌区工程渠系整治与配套工程建设,加速农村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有效灌面44.65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616万立方米,全市有效灌溉率达到63%,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通信重大基础工程,推进“无线城市”建设进度,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建设高速、安全、可靠接入的无线城市网络系统,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宜宾的国际通信保障能力、区域干线传输能力、信息汇聚处理能力、信息安全支撑能力和应急通信适应能力。逐步实现“三网合一”。“十二五”期末,全市建设3G网络基站 万个,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数达到 万户,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万户,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全部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经济竞争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我市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作取向是: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加快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1、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加快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新型建材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宜宾实际,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5.5%,到2015年达88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四位。 继续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和打造优势品牌为抓手,做强做大我市优势产业。酒类食品产业。以“五粮液”品牌为主导,深入挖掘宜宾酒文化,整合全市酒类资源,逐步形成“高、中、低”档搭配、“白酒、果酒、保健酒、啤酒”品种齐全的格局,提高高端优质白酒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把五粮液集团打造成为全部销售收入力争千亿的“航空母舰”,其白酒产量、品质、档次、销售市场份额、利税、品牌、管理、创新等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处于龙头地位。到2015年全市酒类销售收入达400亿元。发挥川南特色效益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茶叶、果蔬、竹荪、竹笋、大豆、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到2015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23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0家、5家、3家。综合能源产业。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形成综合能源产业体系,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加速筠连矿区煤、电、路、化综合开发,全力推进新维、船景、武乐、青山、地奥、华福、五星等矿井建设,形成年产2300-2800万吨的四川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筠连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力争开工建设珙县电厂、福溪电厂二期工程。大力发展核电,争取国家对中核建中技改项目的支持,力争2015年达到1200吨核燃料组件制造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电燃料元件研发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宜宾核电站列入国家核电站规划。加快推进非粮燃料乙醇和煤层气利用等新能源开发,加速页岩气勘探开发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大件运输以及五粮液集团普什公司等机械制造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加强相关区际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依托普什、惊雷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品牌的产品,如大功率柴油机、大型铸锻件、深水压力油泵、曲轴、金属复合板以及市场前景好的汽车零部件等,普什、惊雷等要抓住机遇尽快做强做大,力争早日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化工轻纺产业。突出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积极培育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市化工轻纺的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充分利用丰富的盐卤资源,发展以盐综合利用为主体的盐化工产业链。合理布局煤化工产业,构建以煤制烯烃、醋酸、甲酸及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等为主体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力争2015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依托丰富的硫铁矿及周边磷矿资源,积极发展硫、磷化工,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以中缅石油管道建设为契机,力争在宜宾长江沿岸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氯碱化工发展要依托天原在同行业的已有优势和抓住天原成功上市的机遇,进一步延伸现有烧碱—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上下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核心竞争力,把天原培育为全国同行业规模、效益最好的企业集团,力争2015年天原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轻工纺织业上游要依托丝丽雅集团,以特色化、精细化、高档化为方向,大力发展丝线—棉—复合化纤—竹纤维产业链;下游积极向面料、服装加工方向延伸,形成化纤—纺织—面料—服装产业链。力争2015年丝丽雅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林竹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制浆造纸产业结构调整,以林纸一体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竹浆粕、竹纤维产业,拓展延伸林竹产品产业链。新型建材产业。完成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年产1400万吨生产能力。利用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大力发展高档玻璃、陶瓷等。建成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达100亿元。 培育新兴产业。把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措施,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优势,支持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结构,拓展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引入新技术和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以醋酸酯、三醋酸、二醋酸长丝等为主的新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以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发光二极管制造等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以五粮液药业迁建为契机积极发展新医药,进一步提升整合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军工优势,探索军民融合的新机制,形成军工科技与民品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重点发展北方红光TDA、中核建中香料等。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兴旺繁荣,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以上,到2015年达到 亿元,占GDP比重为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协调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产品总量品种与质量的关系,在保障粮食、生猪等基本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化率。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1.8万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千克以上;茶叶、烤烟、蚕桑、柑橘、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万吨、50万担、48万担、60万吨、210万吨;实现肉类总产量76万吨;肉兔、四川白鹅、山地乌骨鸡、肉牛、黑山羊等特色畜禽出栏分别达到1633.27万只、1533.14万只、1613.83万只、22.65万头、76.76万只;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到58100吨,占全市水产品产量的40%;新增竹林基地50万亩,全市竹林基地面积达320万亩以上,竹林面积居全省第一。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依托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我市特产营销协会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打造宜宾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知名度。着力实施新增30万吨粮食和60万头出栏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建设;着力发展白酒专用粮订单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宜宾县生猪、肉兔强县建设,南溪县蔬菜强县建设,江安县水果、林业强县建设,长宁县生猪、水禽、林业强县建设,高县生猪、茶叶强县建设;加快千村春风工程、新农村示范片和江南、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业防灾抗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体系建设。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导向,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为突破口,把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性、民生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 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0%。 构建川滇黔结合部现代物流和商贸中心。抓住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加快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物流电子政务、物流电子商务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一网两平台、一园区四中心、七个物流站”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大力培育安吉、天畅等本地物流企业,加快引进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物流企业,进一步优化物流政策环境,使宜宾成为川滇黔结合部乃至西部物流服务功能最全、物流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合理布局全市商业网点,着力提升商贸发展水平,重点建设一批由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为主的综合性零售商业中心,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宜宾特色商业街,推动建设以全国性酒类专业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增强宜宾商贸服务的积聚力、流通力和辐射力。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构建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精品化、集团化、差异化和原生态的发展路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动我市旅游主要由单一的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科考等为一体的综合型转变。打造旅游开发平台。加快旅游企业的建设与管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培育旅游骨干企业,组建宜宾市旅游集团,并以此集团为经营抓手,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旅游集团挂牌上市。建设精品景区。力争把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部竹石林、僰人故里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向家坝库区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环线。加大对五粮液景区、三江湖、李庄古镇、向家坝库区等优质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开发川滇黔结合部旅游线路,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精品旅游线路。深度挖掘宜宾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五尺道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支撑和丰富旅游内涵,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旅游的区际合作,巩固和拓展旅游市场。进一步巩固提升成都-重庆-昆明“金三角”市场,大力开拓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广东、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市场,以西安、郑州为中心的西北、中原市场,加速拓展以港、澳、台和日、韩为中心的入境旅游市场。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占全市GDP的 %,力争全省排名第 位。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业。健全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金融次中心。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宜宾分支机构深化改革,增强区域影响力,努力向区域性中心机构发展。推动宜宾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跨区经营,逐步成为立足宜宾、面向全省、辐射西南地区的上市金融机构。支持邮政储蓄体制改革,推动农发行宜宾分行的职能扩张,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大力发展证券业,鼓励实力强的证券公司到宜宾设置分支机构。规范保险市场,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担保和信托、期货、产权交易等其它金融门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来宜设立办事机构,开拓多方位金融业务。着力发展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我市大企业组建财务公司。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突出川南民俗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川南特色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提升早茶节、酒圣节影响力。加快建设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产业发展区,三江两岸休闲文化区和影视剧拍摄基地,加速发展文化创意,积极推广广播电影电视数字化,推进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着力发展民生性及其他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着力提高餐饮娱乐、家政、养老等服务业水平。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 (五)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动区县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实现各区县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工作取向是:把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机结合,继续推进和深化“三轴四区”建设,引导各区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协作、整体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1、加强三大轴线开发 长江上游沿江经济轴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由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沿江各重点城镇组成的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优势资源开发经济轴线。依托渝昆高速、乐宜高速、纳黔高速、金筠铁路、宜珙铁路、南广河流域,重点发展技术先进、资源综合利用度较高的能源、新型建材、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能源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 特色文化旅游经济轴线。挖掘川南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构建由中心城区、李庄、五尺道遗址、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夕佳山民居等组成的文化旅游经济轴线,发展文化旅游业。 2、整合四大经济区功能,加快区县经济发展 北部沿江综合经济区。以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北部、长宁县北部、高县北部和屏山县东部为主体的区域。整体开发沿岷江和长江的岸线资源和经济资源。依托产业基础好、人口集聚度高、承载能力强、开发潜力巨大的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沿江工业园区和城镇,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化工轻纺、商贸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南部能源材料经济区。以高县、筠连县、珙县和兴文县北部为主体的区域,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富集、交通便捷的优势,深度开发优势资源,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新型建材、高载能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东南生态旅游经济区。以长宁县、江安县南部和兴文县为主体的区域,重点发展旅游、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服务业。 西部水电生态经济区。以屏山县大部、宜宾县西部为主体的区域,围绕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和库区建设,重点发展库区旅游、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环保产业。 3、全力推进临港区建设 紧紧围绕建设“通江达海、产业创新、山水宜居的长江第一新港城”的战略目标,按照“以港兴城、以港兴业、以城促园、港-城-园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科学布局产业园区、港口区、物流区、商贸区、保税区及城镇生活区。全面推进港口建设,完成宜宾港一期主体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的现代化绿色港口。构建以临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为双轮驱动,以“一个中心、两类基地、六大产业”为支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升级,争取设立国家出口加工区。建设以水为核心、支撑产业发展、引领宜宾城市生活新风尚的临港新城,重点加快建设滨水文化商务旅游组团、新城商贸组团、白塔山文化旅游组团和新城居住组团。到2015年,开发面积达36.4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成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典范区域、成渝经济区内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取向是: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主攻方向,以增强城镇承载和集聚能力为着力点,以繁荣城镇经济为重要支撑,构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城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以城镇为载体,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特大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将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继续实施“西拓东进、构筑主轴、建设环线、开发新区、疏解老城”的城市空间总体发展战略,建设城市内外高速环线,以快速交通相连接,形成“一心八组团”的紧凑型组团式城市。拓展城市空间,科学规划建设居住区、商务区、行政区、产业集聚区、绿色生态景观等,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速临港新城、翠屏新区、成贵铁路宜宾站、三江口等建设。构建以“山水古城、茶酒之乡,川南都市”为主题的城市景观风貌体系,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8平方公里,规划区常住人口达到85万人。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统筹规划城镇体系,依托现有城镇群,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重点城镇为依托,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结构多元、间隔分布的网络型城镇体系,形成功能互补、产业合理分工、人口合理分布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抓好城镇规划,明确城镇发展方向,优化城镇功能布局,突出城镇风貌特色,提升城镇建设水平。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把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成为产业支撑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小城市。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根据资源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序推进城镇空间拓展。加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公共绿地等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影视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风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等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升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根本途径,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推进农村工业向集中区和城镇集聚,配套布局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吸纳农村人口就业。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改革,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促进进城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平等共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导向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城乡行政社会管理一体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村镇规划,加快村落村庄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特色村镇。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等重点工程,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水库、池塘污染治理,改善乡容村貌。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等公共设施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七)强化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强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取向是: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救助能力,促进卫生、文化、人口和计生、体育、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解决住房、医疗、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积极扩大就业。积极争创省级创业型城市,以创业促进就业,减少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拓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域,帮扶城镇低收入群体、被征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开放、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逐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巩固完善新农合。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完善
本文档为【四川省宜宾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57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9K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09-26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