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钱谦益和经学

钱谦益和经学

举报
开通vip

钱谦益和经学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年第 ∀ 期 钱 谦 益 和 经 学 裴世俊 内容提要 本 文认为钱谦益 既是经学倡 导者 , 又是异端思潮鼓吹者 。 他反对理学 , 为顾炎武 、 黄宗羲 、王夫之 等人批判理 学思潮的发起开辟道路 , 显示 出“对于宋明理 学之 一大反 动 , 而以复古 为其职 志者也 ”的清学特征 。 关键词 钱谦益 理 学 经学 王学 异端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说 # “清学 自当以经学 为中坚 。 ”它肇始 于明代中叶 , 随着理学 的衰微 , 面对心性空谈...

钱谦益和经学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年第 ∀ 期 钱 谦 益 和 经 学 裴世俊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 本 文认为钱谦益 既是经学倡 导者 , 又是异端思潮鼓吹者 。 他反对理学 , 为顾炎武 、 黄宗羲 、王夫之 等人批判理 学思潮的发起开辟道路 , 显示 出“对于宋明理 学之 一大反 动 , 而以复古 为其职 志者也 ”的清学特征 。 关键词 钱谦益 理 学 经学 王学 异端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说 # “清学 自当以经学 为中坚 。 ”它肇始 于明代中叶 , 随着理学 的衰微 , 面对心性空谈和八股文为害 , 首先有归有光倡导 “通经汲古 ” 。他说 # “圣人之道 , 其迹载 于六经 ” , “六经之言 , 何其简而易也 。不能平心以求之 , 而别求讲说 , 别求功效 , 无怪乎言语之支 而蹊径旁出也 。 ” �‘震 川先生集 · 示徐生书 》∃对理学家的空言讲道 , 抛开儒学经典 , 主张以讲经取代 , 说 # “汉儒谓之讲经 , 而今世谓之讲道 , 夫能明于圣人之经 , 斯道明矣 。 道亦何容讲哉 % 凡今世之 人 , 多纷然异说者 , 皆起于讲道也 。 ” �同上《送何氏二子序》∃大倡 “未有舍六艺而可以空言讲道者 ” �同 上《送计博士序 》∃ 。 接着 , 钱谦益继承归氏学说 , 以经学为实学 , 反对理学和八股 , 提出治经宗汉的 明确主张 , 和清初批判理学的思潮相融合 , 汇为学 以经世的宏大学术潮流衣被后世 。追源溯流 , 清初经学的倡导 , 钱谦益也是开其端者 。 明代理学泛滥 , 汉唐经学衰落 。 《明史 · 儒林传 》说 # “有 明诸儒 , 衍伊洛之绪 , 采性命之奥 旨 , 锚株或爽 , 遂启歧途 , 袭缪成讹 , 指 归弥远 。至于专门经训 , 授受源流 , 则二百七十余年间 , 未 闻以此名家者 。 ”究其原因 , 明初提倡程朱理学 , 创立八股取土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颁朱注《四书 》和宋元人注 《五经》于天下 , 作为士子学习的规定内容和科举取士的依据 , 朱学取得独尊地位 , “明初诸儒 , 皆朱子 门人之支流余裔 。 ” �《明史 · 儒林传 》∃一般士子 , 为了利禄功名 , 争相奔趋 , 汉唐章句之学 , 逐渐无人问津 , 置之高阁 。 阳明心学兴起 , 欲通过“正 心 ”挽救世道人心 , 给僵化的理学注入生 气 , 吸引了社会信仰 , 一时取代朱子地位 , “学其学者遍天下 ” , 迅速风靡朝野 , 在嘉靖 、隆庆以后 的百余年间 , “笃信程朱 , 不迁异说者 , 无复几人矣 。 ” �黄宗羲 《答浑仲升论子刘子节要 书》∃王阳明以 “吾 心 ”而不 以孔子和经书为是非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主张 , 为某些进步思想家反对圣贤偶象和礼教束缚的“异 端 ”提供思想资料 。 他极力宣扬精神理性的作用 , 补救朱学支离繁琐 、寻章摘句之弊 , 把儒学推 到一个新 的阶段 。在经历朱学的一段统治后 , 阳明心学的出现 , 确因其简易直接 、开广活泼而使 人们心 目俱醒 。但是 , 阳明心学否认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性 , 认为只要 “一 觉 ” “一悟 ” , 便可无所不知 , 成为圣人 , 为其后学的虚无主义和空谈之风的泛滥打开闸门 , 变成 “开误后学 , 迄今祸 尚未艾 ”的渊蔽 。 心学 日益走向空虚 、贫乏 、简陋的绝境 。 当内忧外患纷 至沓 来 ,社会危机 日益加深 , 面对现实 , 总结过去 , 探索未来 , 使有识之士发现 , 心性之学的空谈并不 能救世拯民 , 改变国弱 民贫局面 , 必须返实去虚 , 以有用之 “实 ”学取代无用之空谈 , 转移风气 , 。 & ∋ 。 挽救世道 人心 。 实学的倡导者 , 从学术源流看 , 或宗法程朱 , 或师承陆王 , 都程度不同的否定 自 我 , 反戈一击 , 以实学之精神 , 或修正 , 或扬弃 , 虽然还未完全摆脱朱陆王的思想影响 , 但在本质 上却是与其对立的新思潮 , 又因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要求相结合 , 还带有早期启蒙的思想成 分 。 钱谦益生当晚明清初 , 亲自编辑整理《震川先生文集》, 他说 # “往余笃好震川先生之文 , 与 先生之孙昌世 , 访求遗集 , 参读是正 , 始有成编 。 ”经过他的推崇表扬 , “启 、祯之交 , 海内望祀先 生 , 如五纬在天 , 芒寒色正 , 其端亦自余发之 。 ” �《有学集 · 新刻展川先生文集序》∃是归有光学术主张和 古文实践的后先呼应者 。他上承 归氏的倡导经学 , 提出“讲求实学 , 由经术以达于世务 ” , 去虚就 实 , 经世致用 。始以穷经学古 , 终 以通晓实用 , 针对明代学术之失 , 首先评击俗学弊病 , 转移明人 的学术视野和社会风尚 。 什么是俗学 ( 他说 # 夫今世学者 ,师法之不古 , 盖已久矣 。 经义之弊 , 流而为帖恬 )道学之弊 )流而为语录 。 是二者 , 源流 不同 , 皆所谓俗学也 ∗ 俗学之弊 , 能使人穷经而不知经 , 学古而不知古 , 穷老尽气 , 盘旋于章句占毕之中 , 此南宋以来之通弊也 ∗ “初学集 · 蜡别方子玄进士序 》∃ 他认为道学 �按 # 指程朱理学 ∃和八股文是俗学 。 道学流为语录 , 束书而事空谈 )经义变为八股 , 成了利禄工具 。清谈心性 , 酿成支配整个学术界的空疏虚妄之风 )八股时文 , 造就一批除举业外 百事不问的陋劣之士 。 故“自唐宋以来 ” , “为古学之蠢者有两端焉 , 曰制科之习比于但 , 道学之 习比于腐 , 斯二者皆俗学也 。 ”“初学集 · 答唐汝愕论文书》∃俗学的“理 ”和 “腐 ” , 自然是败坏学术风气 的根源 , 导致社樱倾纪的祸首 。 他说 # 经学之熄也 , 降而为经义 ) 道学之偷也 , 流而为俗学 。 青天下不知穷经学古 , 而冥行摘植 , 以狂替相 师 。 驯至于今 , 桂才小儒 , 敢于嗤点六经 ,曾毁三传 , 非圣无法 , 先王所必诛不 以听者 , 而流俗以为固然 。 生 心而害政 , 作政而害事 , 学术蛊坏 , 世道偏颇 , 而夷狄寇盗之祸 , 亦相 挺而起 。 �《初学集 · 新刻 十三经注 疏 序》∃ 明确表示不承认理学为儒学正统 , 八股文也非文章正脉 , 举起反理学和八股的旗帜 , 与清 初批判理学的思潮合流 。 他既认为“此南宋以来之通弊” , 将矛头指向朱子为代的赚洛之学 , 指 责程朱理学离经讲道 , 以抽象对话空谈哲学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渐至 “束书不观 , 游谈无根 ” , 抛开读书明理 , 社会实践 , 开启虚无主义和不学无术的方便之 门 , “ 嗤点六经 , 昔毁 三传 ” , 世道败坏 , 风气沦 丧 , 农民起义 , 边患频仍 , 朱明王朝穷途末路 , 走向灭亡的边缘 。 钱谦益确实看到以明心见性之 空言代替修 己治人之实学 , 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严重祸害 , 不提到亡 国之罪高度 , 难于痛陈其 弊 , 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高度重视 。 振衰起弊 , 他认为只有“穷经学古 ” , 以经学代替理学 。 , 今诚欲回挽风气 , 甄别流 品 , 孤撑独 树 , 定千秋不朽之业 , 则唯有返经而 已矣 。 ”“有学集 · 答徐巨源书 ” “六经 ”既是文化的“原典 ” , 又是 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依据 , 抛开儒学正统和孔孟经典 , 沉溺 于理学家的语录 , 是学不知本 , 数典忘 祖 。唯有先河后海 、正本清源 , 才能鄙弃俗学走上博稽经史的治学之路 , 故须求“六经 ”而务本原 之学 , 在经学 中谈义理 , “以达于世务 ”的掌握 。要学返其本 , 就必须 “以汉人为宗主 ” , 治经复汉 , 才是 “正经学 ”的可靠途径 # 六经之学 , 渊源于两汉 , 大备于唐宋元初 。 其固而失通 , 繁而寡要 , 诚亦有之 , 然其训话 皆原本先民 , 而微言大义 , 去圣贤之门犹未远也 。 学者之治经也 , 必以汉 人为宗主 , 如杜预所谓原始要终 。 寻其枝叶 , 究 其所穷 , 优而柔之 , 展而妖之 , 涣然冰释 , 怡然理顺 , 然后抉摘异同 , 疏通凝滞 。 汉不足求之于唐 , 唐不足求 之于宋 , 唐宋皆不足 , 然后求之近代 。 庶几圣贤之初可窥 , 儒先之铃键可得也 。 �《初学集 · 与卓去病论经学 书 汐∃ · & + 。 汉儒学问 “有物 ” ,∗ 有脊 ” , 内容充实 , 虽然章句琐碎 , 但依经 典注疏 , 发挥圣人之言 , 未离圣 贤之门 , 并重视社会人生 , 强调诗乐六艺的教化功能 。 而以思辨自诩的理学 , 空言说∗经 , 离开原 著 , 随心所欲地解释发挥 , 变成高头讲章 , 势必导致汪洋态肆 , 不可收束 ,到 了明代 , “明人讲学 , 袭语录之糟粕 , 不以六经为根抵 , 束书而从事游谈 , 更滋流弊 。 ” �黄宗羲语 , 见《清代七百名人传”甚至 落入“不学不虑 ” 、 “不思不勉 ”的泥淖 。 所以钱谦益强调 , “诚欲正人心 , 必 自返经始 )诚欲返经 , 必 自正经始 ” , 也就是以汉唐经学 为源头 , 穷经考古 , 学有本源 。这种复兴经学的主张 , 和经世思 潮的时代呼声相结合 , 便开启实学思想中通经致用的新风气 , 是清初学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 他 对宋儒讲经的否定 , 视道学为俗学 , 标志着与理学的分道扬镰 , 毫无疑问 , 具有 时代的进步意 义 。 他不遗余力地复兴经学 , 肯定汉唐注疏 , 贯穿在 自己的学术思想之中 。 如《初学集 · 苏州府 重修学志序》# 古之学者 , 九经以为经 , 注疏以为纬 , 专门名家 , 各切师说 , 必求其淹通服习而后 已焉 。 经术既熟 , 然 后从事子史典志之学 , 泛览博采 , 皆还而中其章程 , 隐其绳墨 。 于是儒者之道大备 , 而后青出而为名卿材 大夫 , 以效国家之用 。 并概括为“由经术以达于业务 ”的实学 口号 # 古之学者 , 必有师承 , 撷门服习 , 由经术以达于世务 , 画丘沟深 , 各有所指授而不乱 。 自汉唐以降 , 莫 不皆然 。 胜国之季 , 浙河东有三大儒 , 曰黄文献借 、柳待制贯 、吴山长莱 , 以基学授于金华宋文献公 。 以故 金华之学 , 阂中肆外 , 独盛于国初 。金华既没 , 胜国儒者之学 , 遂无传焉 。 嘉靖中 , 荆州唐先生起于毗陵 , 旁 搜远绍 , 其书满家 。 自经史古今 , 以至于礼乐兵刑阳阳律历勾股测望 , 无所不贯穿 。荆川之旨要 , 虽与金华 稍异 , 其讲求实学 , 瑟经术以达于世务则一也 。 �《初学集 · 常熟县教谕武进白君遗爱记 》∃ 这种以倡导经学 为中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 是清初学术的主干 , 它包括经 、史 、子 、集 ,性理 天道 , 天文历算 , 地理沿革和释道经籍在内的诸多学术领域 , 从钱谦益批判 “陈腐于理学 ” 、 “肤 陋于应举 ”开始 , 中经明清 易代顾 炎武 、黄宗羲等人著述救世 , 期于 “明学术 , 正人心 ” , 到讲求 “当世之务 ”的经世实学 , 去虚务实 , 归朴返真 , 划 出一条明清之际学术发展的轨迹 , 为我国古代 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 也是近代之前古代学术发展的峰巅之一 。虽然 , 实学 以经学为主 , 内容和 范围没有脱离儒家的经典和标准 , 重视儒家 “经义 ”的书本知识 , 但它到后来衍化为清中叶乾嘉 朴学的考据方法 。在内容上 , 以 “修己治人 ”或“有益于社会 ”的有用之学 , 批判理学和心学的“明 心见性 ” 、 “致 良知 ”的脱离实际之虚学 , 是传统学术思想的反 思和总结 , 开辟了通向近代学术发 展的桥梁 。 梁启超曾把它比作欧洲的“文艺复兴 ” 。 也就是说 , “通经汲古 ”的学术潮流 , 将中国 古代学术推向批判和清算理学的高度 , 应该是中世纪时期黑 暗中的一线光辉 。更不用说还有清 初学术 , 是宋明理学 向乾嘉汉学 转换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 , “于晚清思想之骤变 , 极有力焉 ” �梁启超《清代学 术概话》∃的意义了 。 清人江藩有《汉学师承记 》, 他说 # “有明一代 , 囿有性理 , 泊于制 义 , 无一人知读古经注疏者 。自黎州起而振其颓波 , 亭林继之 , 于是承学之士知习古经义矣 。 ”根 据上面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应 当还有个钱谦益 , 他在顾 、黄之前 , 继 归氏而倡导经学的功劳是不应该埋没 的 。 这也是钱谦益经学思想中极为精粹之处 。 钱谦益的“通经汲古 ”也和东林学派的“尊经重道 ”一脉相承 。 清初的学术思想以晚明为先 导 , 是 由明末顾宪成 、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 人 , 试图重振没落的理学 , 成为 “一时儒者之宗 ”开始 的 。 钱谦益身为东林党人 , 从幼年起就师事顾宪成 。 他说 # “余年十五 , 从先夫子以见于端文 , 端 文命二子与 ,亭、与沐与之游 。 ” “初学集 · 顾端文公淑 人朱 氏墓志铭 》∃又说 # “公初 以吏部郎里居 , 余幼从 先夫子省渴 , 凝尘蔽席 , 药囊书签 , 错互几案 , 秀赢善病 人也 。 已而侍公于讲席 , 衷衣缓带 , 息深 而视下 , 醇然有道者也 。 ” �《初学集 · 顾端文 公集序”政治思想和学术观 点 自然要受到顾宪成的影 , & & ‘ 啊 , 带有东林学派的学术特征 , 并为钱谦益学术思想的渊源 。 东林学人面对王学 “谈 良知者盈夭下 ” , 儒学经典和圣贤儒像的权威遭到破坏 , 以及心学本 身陷入深刻的危机和困境 , 主张向笃守孔孟 、具有儒学正统色彩的朱学 回归 , 提出“学返其本 ” 的间题 , 他们明确表示 “学孔子而 不宗程朱 , 是望海若而失司南也 。 ” �《明史 · 高攀龙传》∃毫不掩饰 地声称“圣学正脉 , 只以穷理为先 。 ”“高子遗书 · 会语 》∃以读书 、讲学 、议政方式 , 参与救国活动 , 挽 救纲纪凌夷 , 由此将 “重经尊道 ”作为补时救世的 良方 。 《东林会约》说 # “尊经云何( 经 ,常 −直也 ) 孔子表彰六籍 , 程子表彰四书 , 凡 以昭示往来 , 维世教 , 觉 人心 , 为天下留此常道也 。 ”高攀龙甚 至认为 “六经者 , 天下之法津也 , 顺之 则生 , 逆之则死 ” �同上《程朱 里阴亭》∃ 。 对儒家经典要奉循格 守 , 坚定不移 , “读一字便体一字 , 读一句便体一句 。 心与之神明 , 身与之印证 。 ”“ 东林会约》∃企图 通过尊经重道 , 补偏救弊 , 振兴衰落的理学 , 在 日趋加剧的社会危机里激荡起经世致用的学术 思潮 。 顾宪成说 # “官辈毅 , 念头不在君父上 )官封疆 , 念头不在百姓上 ) 至于水问林下 , 三三两 两 , 相与讲求性命 , 切磨德义 , 念头不在世道上 , 即有他美 , 君子不齿 矣 。 ” �《顾端文公集 · 小心斋札 记》∃高攀龙也说 # “学者 以天下为己任 。 ” “高子遗书 · 与李 尚辅 》∃以 “复兴正学 ” 、 “卫道救时 ” 、提倡实 际 、反对空疏为主要 内容的东林学派 , 实际上给距离他 们很近的清初启蒙思想家顾炎武 、黄宗 羲开了先河 ,所以黄宗羲修《明儒学案 》时 , 高度赞扬他们“熹宗之时 , 龟鼎将移 , 其以血肉撑拒 , 没渊虞而取坠 日者 , 东林也 。 ” �《明儒学案 · 东林学案一 》∃ 钱谦益经学思想 , 受东林学 人顾 、高的影响和沾洒 , 传其法嗣而扬其余波者 , 除东林党人的 政治见解相同 , 在学术上仅限于尊经重学 , 以救世为 己任 。他入东林学派而又不为其所囿 ,受晚 明思想解放潮流的薰染和浪漫洪流的洗礼 , 突破东林学派的樊篱 , 还有不 同的一面 。 王学的崛起 , 完成宋明理学的历史课题 , 但也“掀翻天地 ” , “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 , 逐渐取代 了步步推进 、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 。东林学派深感王学百病交作 , 流荡不返 , “ 自致良知之宗揭 , 学者遂认知为性 , 一切随知流转 , 张皇恍惚 。 其 以态情任欲 , 亦附于作用变化之妙 , 而迷复久 矣 。 ”“高子遗书 · 尊闻录序 》∃ “任心而废学 ” , 与佛禅一致 , “任空而废行 ” , 则堕入虚学 , 因此王阳明 学说既是禅学 , 又是虚学 , 应当否定 。但也无法否认心学振聋发馈 、震动人心的社会效果 # “当士 人侄桔于训话词章之内 , 骤而闻良知之说 , 一时心 目俱醒 ,恍若拨云雾而见 白日 , 岂不大快 % 然 而此窍一凿 , 混沌几亡 , 往往惩虚空而弄精魂 , 任 自然而藐竞业 。 陵夷至今 , 议论益玄 , 习尚益 下 , 高之放诞而不径 , 卑之顽钝而无耻 。 ” �《顾端文公集 · 小心斋札记 》∃耽心封建文化体系的 “混沌 ”灭 亡 , 遂欲以尊朱抑王 , 否定王学 , 挽之使正 # “以考亭 �按 # 朱熹 ∃为宗 , 其弊也拘 ) 以姚江 �按 # 王 阳明 ∃ 为宗 , 其弊也荡 ” , “昔孔子论礼之弊而 曰与其奢也宁俭 , 然则论学之弊 , 亦应曰与其荡也宁拘 ” 。 所谓 “荡 ” , 指心学导致越 出封建纲常规范的“开发有余 , 收束不足 ” , 故明知 “拘者人情所厌 ” , 也 要坚持“与其荡也宁拘 ” , 回归朱学 , 视何心隐 、李蛰等人为名教罪人 , 守卫其儒学正统派的立 场 。 应 当看到 , 王阳明的心学 , 视 “心 ”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和这个 “心”所固有的 “良知” , 固然还 是一个玄虚的精神实体 , 但它毕竟脱离了儒学正统 , 动摇孔朱 的“圣 人 ”标准 , 承认反传统的合 理性 , 一新夭下耳 目 。 心学 、禅宗和市民思潮的碰撞 , 是晚明社会出现异端思想的动力 。 这场狂 腾式的思想解放对程朱理学和传统观念起 了摧毁的作用 , 并在社会上扬起个性自由 、感情解放 的风帆 。 钱谦益顺应时代潮流 , 突破东林学派的范围 , 没有和顾宪成 、高攀龙一起尊朱抑王 , 反 而对王阳明心学和异端人物采取肯定的态度 。 他说 # 自正心诚意之学 , 陈陈相因 , 而姚江 良知之宗始盛 。 儒者 又或反唇而讥之 。 良知之言 , 舫于孟子 。 孟 · & . 。 子曰 # 无恻隐之心 , 非人也 ) 无羞恶之心 , 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 ,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 ∗ 非人也 。 分而言之 ∗ 曰 仁义礼智 , 其实则良知而已矣 。 夫立乎人之本朝 , 蝇营狗苟 , 欺君而卖国者 , 谋人之军师国 邑 , 偷生事贼 , 迎降而劝进者 , 侧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 盖 已撕然不可复识矣 。 其良知之未死者 , 如月之有魄也 , 如木之 有桥也 。 质诸梦寐 , 告诸妻子 , 未有不 /典然汗下 , 烦宪啼嘘者也 。 ⋯⋯诚使良知之学 , 讲之有素 , 知如是而 为人 , 如是而非人也 )知如是而为忠臣孝子 , 如是而乱臣贼子也 ) 知如是而为圣贤 , 如是夷狄禽兽也 。 知汤 之必灼也必不赴 , 知火之必焚也必不蹈 , 知涂炭之必焦烂也必不坐 。 如是而士气可立 , 国耻可振 , 鑫庵脂 夜之禅 , 其可以少解矣 。 �《初学集 · 重修维扬书院记” 他认为王阳明“致 良知 ”出于亚圣孟子 “性善说 ” , 和儒家心性学说同宗同源 。 只要在“一念 发动之处”破除 “邪念 ” , 正心养性 , 就会使 “孟子之言 、药石也 )姚江之言 , 救病之急剂也 ” , 成为 一副救世的良药 。世人“用 良知之学为急剂 , 号呼惕厉 , 庶几其有廖乎 (’’社会和时代的危机就可 解救 。钱谦益站在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夸大心学和 良知的作用 , 实际上从中永远找不出解决 社会矛盾的药方 , 但它对心学和 良知的首肯 , 却呼应晚明思想解放的潮流 , 看到它背离理学 、开 启心智 、激扬叛逆思想的功绩 , 也就是它构成批判理学的一支同盟军 。从客观意义而言 , 自然不 会附合“公之学 , 程朱之学也 )其遇 , 亦程朱之遇也 ”的顾宪成 , 和 “龙之学 , 以朱子为宗 ”的高攀 龙 , 对阳明心学进行抨击 。 特别对王学别传 , 有明一代怪杰李蛰 , 别有会心 , 不像顾 、高认为晚明出现礼崩乐坏局面 , 是与王学末流李赞 、何心隐等推波助澜有关 , 顾宪成说 # “李蛰大抵是人之非 , 非人之是 ” , “何心 隐辈坐在利欲胶漆盆中 , 所以能鼓动得人 。 ” �《顾端文公集 》卷五 ∃故对他们毒害社会世道和人心 ,决 不能等闲视之 。 李赞深受心学和禅宗影响 ,对程朱和一切伪道学猛烈攻击 , 他和紫柏禅师在当 时称作“两大教主 ” 。在他们异端思想带领下 , 社会发生巨大的动荡和变化 , 反抗传统观念 , 鼓吹 个性自由 , 使一批士大夫解除内心栓桔 , 大胆追求尘世幸福和人间欢乐 , 对传统人生哲学和生 活观念给予蔑视和挑战 , 晚明社会的叛逆思潮至李蛰发展到顶峰 。 对这样一个著名的异端人 物 , 钱谦益给于热烈赞扬 , 他说李卓吾 “著书 , 于上下数千年间 , 别出手眼 , 而其培击道学 , 抉摘 情伪 , 与耿天台往腹 , 累累万言 , 青天下之为伪者 , 莫不胆张心动 , 恶其 害 己 , 于是咸 以为妖为 幻 , 噪而逐之 。 ”他则对其反道学勇敢行为同情赞佩 , 在《卓吾先生李赞 》赞中说 # “风骨棱棱 , 中 澳外冷 , 参求理乘 , 剔肤见骨 , 迥绝理路 , 出语皆刀剑上事 , 狮子送吼 , 香象绝河 , 直可与紫柏老 人相上下 。 ” �《列朝诗集小传》闰集 ∃还说 # “余少喜读龙湖李秃翁 书 , 以为乐可以歌 , 悲可以泣 , 欢可 以笑 , 怒可以骂 , 非庄非老 , 不儒不禅 , 每为抚几击节 , 盯衡扼腕 , 思置其人于师友之 向。 ” “有学 集 补 · 松影和 尚报恩草序》∃怀着虔诚心情向李蛰学习 , “龙湖一瓣心香宛在 , 安得从作龄促席蛰学而 问之 。 ”对统治阶级迫害致李蛰冤死的悲剧 , 表示极大愤慨 , 他以同情笔墨写李蛰“遂夺摧发刀 别颈 , 两 日而死 ”的悲惨结局 。 对顾 、高等东林学人严加批评的王学左派代表人物 , 他也予 以袒护 ,说 # 稽良知之弊者 , 曰泰州之后流而为狂子 , 为谬民 , 所谓狂子谬民者 , 颜山农 、何心隐 、李卓吾之流也 。 波其人皆脱展身世 , 芥视权幸 , 其肯蝇营狗苟 , 欺君而卖国乎 (其肯偷生事贼 , 迎降而劝进乎 (讲 良知之学 者 , 沿而下之 , 则为狂子 , 为不多民 , 激而反之 , 则为忠臣 , 为义士 。 视世之公卿大夫 , 交臂相仍 , 违心而反面 者 , 其不可同年而语 , 亦已明矣 。 “初学集 · 重修维扬书院集》∃ 异端人物表面的越礼任诞 , 放荡纵欲 , 掩盖不住内里的愤世嫉俗 , 不甘颓废 , “外表尽管装 饰得如何轻视世事 , 洒脱不凡 , 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 , 非常痛苦 ” , 晚明狂士有着和魏晋名 士同样的心态 。钱谦益揭示他们的矛盾心理和 内心实质 , 赞扬其本质是忠诚义士和轻视权幸的 品格 , 实际上和他们后先呼应 , 支持异端人物的所作所为 , 站在晚明思想意识的前列 , 和正统派 ∗ & ! ∗ 的东林学 人划开了界限 。 当然 , 他也深知王学末流的危害 , 在《李廷栋神道碑 》里说 # “世之衰也 , 世皆好圆而恶方 , 丰 表而音里 , 姚江之 良知 , 佐以近世之禅学 , 往往决藩逾垣 , 不知顾恤 , 风俗 日以输 , 子弟 日以坏 。 ” 对心学末流与禅学汇合带来世风 日下 , 人欲横流 , 他的头脑是清醒的 , 尤其 “ 良知 ”变成万灵妙 药 , “空” “无 ”思想泛滥 , 不读书 , 不探讨实际学问 , 不研究现状 , 只知清谈 , 诵语录 , 参话头 , 酿成 空疏无学的祸害 , 他是极为痛恨的 。但他仍然肯定心学 , 赞扬李蛰等左派人物 , 看起来似乎相互 矛盾 , 一方面恢复和 阐扬六经 , 兴复古学 , 一方面又出朱入王 , 肯定 良知和 异端人物 。其实 , 他也 是想将新的作法与传统接轨 , 利用传统酿成革新的空气 , 如近代西方人重新发现古希腊而掀起 “文艺复兴 ”运动一样 , 在既返本而又开新里 , 显示历史的 自觉 , 阐扬六经 , 以传统作号 召 , 纠正 俗学的“腐 ” “理 ”之弊 , 为后来的实学思潮披荆斩棘 ) 崇仰异端 , 背离理学 , 跟上晚明浪漫洪流的 步伐 , 亦可谓历史的光亮 , 它们都在反道学上交汇 , 成为清代学术的前导 。 由上看 , 钱谦益既是经学倡导者 , 又是异端思潮鼓吹者 , 学术思想出入于东林学派 , 不为其 牢笼 , 黄宗羲修《明儒学案 · 东林学案 》未列其姓名 , 这是极为正确的 。他反对理学 , 欲以经学代 替理学 , 为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李额等人批判理学思潮的兴起开辟道路 , 显示 “对于宋明理 学之一大反动 , 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 ”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的清学特征 , 逐步演变为有清一代 学术思想而深深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 虽然响应王学 , 赞扬异端 , 与顾炎武 、王夫之异趋 , 而能与 黄宗羲接轨 , 但因它带有晚明社会浪漫洪流和解放思潮的精神意向 , 又能与反程朱理学要求相 呼应 , 是历史之光在钱谦益思想中的闪现 , 还是值得肯定和引起注意的问题 。 责任编样 王英志 �上接 第 &0 页∃ 人突然而起 , 以韵发端 , 意到辞工 , 不假雕饰 ,或命意 得句 , 以韵发端 , 浑成无迹 #此所以为盛唐也 。伙卷一 ∃ 盛唐之诗 , 体格正大 , 志意高远 , 气象雄浑 , 韵 味隽 永 , 有“气骨 ”�卷一 ∃ , “超绝 ”�卷 二 ∃ , “近体之法备矣” �卷三 ∃ 。 而这些 , 正如许学夷《诗源辩体》所说 �见第二 部分引文 ∃ , 是 “透彻之悟 ” 。 因此 , 谢棒倡言“以盛唐为 法 ’, , 势必要特别拈出“禅悟 ”来教厂。 实际上 , 这本之 于 严羽《沧浪诗话 · 诗辩 》# “学者须从最上乘 , 具正 法眼 , 悟第一义⋯ ⋯汉 、 魏 、晋与盛唐之诗 , 则第一义 也 。 ’, “悟有浅深 , 有分限 , 有透彻之悟 , 有但得一知半 解之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 , 透彻之悟也 。 他虽有 悟 , 皆非第一义也 。 ” 需要说明 的是 , 和盛唐诸公及宋代的严羽等人 一样 , 谢棒对佛学同样没有深刻独到的研究和认识 , 更没有真正吃透禅宗 “顿悟 ”的玄妙 ∗ 他所乐道的 “禅 悟 ” , 时而声称 “吾亦本初祖 ” �《忆金 山寺兼示 阁黎诸上 人” , 时而 又谓取之于 “六祖 ” , 而且其中还掺杂了道 家 、 玄学 乃至 儒家的观念 , 因此 , 其内涵和外延均缺 乏明确的规定性 。 说到底 , 谢棒只是剿窃一些 “佛禅” 用语来阐发他从 实践中直接体悟的艺术思 维的奥 妙 。 如此虽失之于 “佛禅 ”的玄虚 、阔远 , 但却不 无启 迪 。 责任编辑 王英志
本文档为【钱谦益和经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457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0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26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