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

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

举报
开通vip

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 必修一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08江苏卷?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A选项中胆固醇属于脂类,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脂肪酶本质属于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B选项中三种物质均为糖类,含有C、H、O三种相同的元素;C选项中氨基酸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核...

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
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 必修一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08江苏卷?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A选项中胆固醇属于脂类,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脂肪酶本质属于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B选项中三种物质均为糖类,含有C、H、O三种相同的元素;C选项中氨基酸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核苷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D选项中性激素属于脂类,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胰岛素本质属于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因此选B。 2.(08全国卷II.1)为了测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答案:D 解析:在植物内积累的元素不一定是必需矿质元素,尤其是随环境污染的加剧,一些重金属元素会在植物体内出现,如日本的辐米事件。必需元素指的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不可缺少的元素。当缺乏某元素时会出现缺乏症,适当补充该元素时其缺乏症消失。要判断某种元素是否是必需的矿质元素,要采取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即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对比,二者保持一个变量不同,其余条件相同。 3. (2008天津理综.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共有20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数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的mRNA和不同的蛋白质。 4.(08广东理基?37)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不同 答案:B 解析: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具体比较见下表: DNA RNA 分布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质中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T、C、G A、U、C、G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两种核酸,其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磷酸二酯键)是相同的,所以在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5.(08广东理基?42)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 ) A(肽键 B(氨基酸 C(羧基 D(氨基 答案:A 解析: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常使用双缩脲试剂。其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铜离子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6.(08广东卷?30)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 。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和 。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 减少有关。 答案:(1)细胞中含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B(胰岛素和核酸) (2)细胞中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完全由葡萄糖缩合成的二糖是麦芽糖( (,)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和胆固醇) (,)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基础知识,涉及了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等。含N元素的分子有核苷酸、胰岛素、核酸、氨基酸、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其中含N的大分子有胰岛素、核酸、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糖是单糖,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和糖类组成。 7.(08宁夏卷?29)(23分)回答下列?题 ?、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质 23,30 乙蛋白质 25,35 丙蛋白质 38,40 丁蛋白质 请据表回答: ?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硫酸铵的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答案:??20% ?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不能 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 ?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溶液?38%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加入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半透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实验图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本内容涉及了蛋白质的盐析性质,其原理是“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根据这一原理来分离、提取蛋白质。由表中信息可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的最适硫酸铵浓度应为20%;使蛋白质混合溶液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析出的蛋白质分别是甲、乙、丙三种蛋白质;由于乙、丙两种蛋白质析出所需要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所以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不含其他蛋白质的所有的乙蛋白;若要从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的丁蛋白,其设计思路应该为:向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使混合液的浓度达到35%至38%之间,将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全部析出除去并获得溶液,再向保留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40%或以上,析出并保留析出物(丁蛋白)。 本题还涉及半透膜问题。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透过而不允许大分子通过的性质,根据此性质可将析出的蛋白质中的硫酸铵除去。 8.(2008全国理综 = 1 \* ROMAN I 卷 .30)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相同)。 (4)该大麦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相同),该部位称为 。 答案:(1)不能 该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积累量不等于吸收量 (2)低 主动运输 减少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低,产生能量少 (3)能 不同 (4)相同 成熟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关植物代谢的知识。B曲为积累量,积累量=吸收量-输出量。若只看B曲线而不看A曲线(代表输出量),不能确定输出量,因而吸收量也不能确定。成熟曲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呼吸作用生成的ATP,故缺氧时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主动 运输。当缺乏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时,代谢旺盛的幼叶可以从衰老的老叶中夺取,故幼叶正常而老叶出现缺乏症。 9.(08全国卷II.30)(25分)回答下列?、?小题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___________(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将呈现出_________(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答案:?(1)浅 淀粉 ? (2)深 还原糖 ? (3)加快 加快 解析:从本题中所给的信息来看,香蕉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说明成熟时间长,淀粉转变成的可溶性还原性糖较多。而鉴别用的试剂是碘液和斐林试剂,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b试管中是成熟Y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判定 = 1 \* ROMAN I 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乙烯利能增加细胞中乙烯的含量,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即可以促进物质的转化,所以在X天喷施乙烯利,物质转化将加快,曲线 = 1 \* ROMAN I 下降和曲线?的上升都将加快。 10. (2008重庆理综.30) ?(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 中,此结构最初由 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 ,糖类在 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 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 ?(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a 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b a: b: (3)实验结果: ( 参考答案: ?.(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子叶 受精卵 (2)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 氧化分解 转氨基 氨基酸 (3)下降,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1)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判断正误 a:错。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错。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物质代谢、个体发育、物质鉴别、实验分析以及识图能力。 = 1 \* ROMAN I (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而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这一转化过程发生在糖类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某些中间产物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因其培养条件是无光,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身所含有的有机物会逐渐下降,表现为曲线下降。大豆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包括胚芽、子叶、胚轴和胚根四部分)。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中,营养物质被子叶吸收,故大豆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 2 \* ROMAN II (考查了蛋白质的鉴别原理,以及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加A液振荡均匀,再滴加B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呈现紫色)。本题注意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别,防止混淆。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08江苏卷?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实验的掌握,A选项由于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 度不同,因此出现了四条色素带;B选项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低倍镜是能够观察到整个过程的;C选项在高倍镜的使用中,在换用高倍镜之前,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将目标调至视野的中央,然后再使用高倍镜;D选项甲基绿能够将DNA染成绿色,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也会成绿色。 2.(08江苏卷?10)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根据题意可知,在叶绿体中DNA能够转录,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可以推测叶绿体中存在核糖体,但是叶绿体作为细胞器之一,其功能要受到细胞核的调控。 3.(多选)(08江苏卷?21)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时间/min 3 17 17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答案:CD 解析:此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A选项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是在核糖体上合成,而不是内质网;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高尔基体是一个独立的细胞器,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并没有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小囊泡发生间接的联系;高尔基体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工蛋白质并且通过形成小囊泡将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膜外。 4.(2008山东卷.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如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化合物的鉴定及呈现的颜色反应。做题时要找出题干文字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来选择答案,其中“细胞膜的某种成分”及呈现的颜色反应是本题最有用的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出现砖红色;细胞膜有蛋白质、脂质、糖类组成;细胞膜上的糖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5.(2008天津理综.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蛋白质起载体作用及识别作用,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若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会被分解,生物膜将丧失其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生长激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膜电位的变化来实现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能,对图中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植物细胞内其数量基本相同 B(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 D(含有DNA和RNA,是决定植物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 1 \* GB3 ? 所指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如叶片的叶肉细胞、绿色的幼茎等,植物根细胞则不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植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叶绿体内的DNA分子中含有许多的基因;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9.(08广东理基.40)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 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动、植物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成CO2和H2O来获得能量。缺氧状态(如人在剧烈运动时相对缺氧)下,还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或酒精(或乳酸),获得少量能量。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动物细胞、酵母不产生酒精的过程都属于有氧呼吸,只有苹果在贮藏期间积累酒精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08江苏卷?2)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答案:C 解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功能是产生ATP,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当线粒体DNA受到损伤,根据题意可知会影响到线粒体的功能,也就是ATP的合成量减少。在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中,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水和氧气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只有C选项为主动运输,需要ATP提供能量。 2.(08广东卷?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协助扩散是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的扩散。题干中有“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层代替细胞膜”一语,由此可知膜上无载体蛋白,故协助扩散受到抑制。 3.(08广东卷?3)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础知识。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它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会逐渐变小,原生质体缩小,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此时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能够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细胞一定是活的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死细胞是全透性的。 4.(08江苏卷?33)(6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 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 答案:33(6分) ??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有关知识。实验姆的是为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是否能透过半透膜。由提供的实验材料可推知实验原理:蔗糖的水解产物如果能透过半透膜,则由于渗透作用,两边的液面差会缩小,用斐林试剂检验,水浴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否则,两边的液面会因为蔗糖的水解使溶质分子数增加而液面差加大,且检验时无砖红色沉淀。实验设计步骤时重点考查无关变量的控制,如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水浴控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等。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08宁夏卷?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与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条件,题干涉及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实验。解答本题时必须注意:因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反应产生并释放氧气,故需要光照条件;光合作用需要CO2,可由NaHCO3溶液提供;本题要求用好氧细菌来检测有无氧气的存在,故需隔绝空气,以排除空气中O2的影响。 2.(08江苏卷?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答案:B 解析:色素吸收可见太阳光。A选项中,叶片之所以为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色素对绿色光吸收量最少;B选项中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选项叶绿体中ATP的合成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D选项中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每固定一分子二氧化碳需要一分子五碳化合物,生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 3.(2008.山东卷.7)右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了叶绿体的结构与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场所、物质及能量的转化,ATP的产生与作用等。做本题时要注意图文的转化,并将图中的有用信息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图中显示出:在光照、色素等作用条件下完成了光的水解、ATP的合成和还原剂氢的产生。由此可判断出此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膜上即类囊体膜上。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水光解不断失去电子形成电子流),再将电能转变成ATP和[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而用于植物其他生命活动的ATP全部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故选项C正确。 4.(08北京卷?3)在光下,小麦(C3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水光解释放O2 B.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 C.产生ATP和[H] D.光合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 答案:C 解析:小麦是C3植物。C3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正常的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叶肉细胞叶绿体基粒上的光合色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并通过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而释放O2、产生[H]和ATP;叶绿体基质中能通过酶的作用来固定CO2而形成三碳化合物。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因不存在叶绿体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与叶肉细胞都具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ATP和[H]。 5.(08广东卷?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ATP的产生部位及条件。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且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不能用于其他活动。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无氧呼吸,其合成的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共同完成有氧呼吸且都可以产生ATP。除光合作用外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都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08广东卷?6)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作用与应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蛋白酶是蛋白质,能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多肽需肽酶进一步水解肽键成为氨基酸,蛋白酶并不能水解肽键。 7.(08广东理基?43)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牌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由于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对且叶绿素呈现绿色,所以,提取液呈现绿色。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如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扩散得最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如叶绿素b。A选项中未见色素带,其原因是操作失误,不可能是选材不正确。 8. (2008天津理综.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 B、?? C、?? D、?? 答案:B 解析: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此时,肌肉细胞除进行有氧呼吸外,还进行无氧呼吸,而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安静时骨骼肌细胞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相对较多。对正常生活的细胞来说,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Na+在体内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则通过主动运输将Na+运输到细胞外。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细胞的代谢增强,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9. (2008四川理综.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 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 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 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 答案:C 解析:本题以C4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材料,既重点考查了“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知识点,又很好地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基本的生物学思想和观念。C4植物玉米具有“花环结构”,其中外圈细胞具有正常的叶绿体,负责进行光反应阶段和CO2的第一次固定。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只进行暗反应阶段,最终只在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形成淀 粉。在“低温低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虽能进行,但强度较弱,没有淀粉积累,故不会出现“蓝色反应”。 10.(08广东理基?54)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 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 C(O2释放量 D(CO2吸收量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进行的情况,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植物体干重的增加量、O2的释放量和CO2的吸收量都可以作为衡量指标,反映光合作用进行的情况,如把种子放入水中,种子萌发时,鲜重增加,但干重减少。 11.(08宁夏卷?28)(16分)回答下列?、?题 ?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CO2的含量,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 ?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 ?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答案:28.??CO2 ?强 ?减慢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解析:本题为实验资料分析,主要考查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相关的反应物与产物的变化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也涉及了呼吸作用的内容.在答题时,要注意图文的转化,要注意提取和改造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尽量用生物学术语来组织答案。分析如下: 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相同的适宜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培养,定时测量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题图。这段文字表明,玻璃罩内的豆苗同时进行着光合作作用和呼吸作用。由图示结果可知:在一定时间内,玻璃罩内CO2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说明大豆苗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O2;随着玻璃罩内CO2被利用,CO2浓度越来越低,光合作用越来越弱,O2释放速率越来越慢,这说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由图示还可看出:玻璃罩乙比甲中的CO2浓度下降得快,这说明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当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时,玻璃罩内CO2的浓度保持稳定。 12.(08江苏卷?30)(7分)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栅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椐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 (3)B组测得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栅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 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答案:30(7分) ?栅藻、水绵和菹草 ? 菹草 颤藻 ?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解析:考察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富营养化。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其他几种植物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从图中可以读出不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栅藻为25?、水绵为,,?、菹藻为,,?、颤藻为,,?。所以,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菹藻,夏季高温长势最好的是颤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浓度、温度等,,组栅藻的浓度高,而其净光合作用放氧率低,最可能是栅藻密度过大导致其接受的光照强度弱所致,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另外藻类的大量死亡会导致微生物繁殖,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13.(08江苏卷?34)选做题(6分) A题: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 ?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 ?如果甲、乙和丙组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答案:34、(6分) A: ?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专一性 ?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着重考查酶的特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增强洗涤效果除了添加酶外还要控制好适宜的水温,水温达到,,?时酶会失活。酶具有专一性,血清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洗涤时洗衣粉中需要添加蛋白酶;油渍的主要成分为脂肪,洗涤时洗衣粉中需添加脂肪酶。固定化酶需要把酶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本题目中未运用固定化酶技术。 14.(2008 四川理综,,)?.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 ?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等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 安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pH 6.1 6.1 6.1 实验 后pH 5.9 5.6 5.3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 。 (2)该实验的原理是 。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越大, 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从而验证以上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 。人体细胞糖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的细胞器是 。 答案:?.(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蛋白质 线粒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新陈代谢”的实验,属于学科内知识点、能力点整合性的题目,综合性很强。本题是细胞呼吸的探究实验。由实验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的浓度比静止时高”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为“运动强度”,因变量为呼出气体中co,浓度。由实验步骤可知,通过改变“活动方式”来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通过测定相关溶液的,,大小对因变量加以检测。 15.(08广东卷?31)(9分)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昧,请解释原因。 (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果肉变甜是因为——(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 答案:(1) 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 这是因为通风不良,香蕉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 (2)催熟的香蕉果皮由绿变黄,果皮中的叶绿素逐渐被分解后不再合成,叶黄素相对增多(所以,第二条黄色的色素带逐渐加宽,第三、第四条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逐渐变窄。 (,)变甜是因为可溶性糖积累。它是由淀粉转化而来。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转化成可溶性糖。 解析:本题考查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内物质的转化、呼吸作用、乙烯的作用及色素的层析分离等知识,综合性较强,但考查的内容很简单。要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据此来组在组织答案。“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这是香蕉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结果。催熟过程中香蕉会由绿变黄,光合色素中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叶黄素会增多,层析时色素带的宽窄会发生变化;香蕉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成还原性糖。 16.(08广东卷?37)(11分) 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 及 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生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6 25 43 67 83 65 22 2 O 0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6 15 25 48 76 92 100 98 82 65 答案:37((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值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 (3)绘图,略。 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在实验中要正确确定自变量,合理确定并控制好无关变量,正确测量、分析和描述因变量的情况。“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根据这一信息可判断出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反应速度(用反应物的消失速率或生成物的产生速率)是因变量,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为无关变量,反应物为淀粉(可用碘液来鉴定),还原性糖是产物(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用坐标纸绘图时注意取点及点线的连接,注意纵横坐标的含义与单位。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1.(08宁夏卷?1)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 ) A.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 B.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 C.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 D.蜥蜴断尾再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受到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细胞);胚胎干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动物的修复性再生的过程也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分化的过程。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结果,这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2.(08江苏卷?3)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答案:A 解析:考查细胞癌变的特点。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从而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将杜,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08江苏卷?6) 6(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答案:D 解析:据题图可知:,表示干细胞生成干细胞,即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干细胞通过,、;生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选择性表达,故三条途径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不同的;细胞分化形成的是各种组织,还不能构成器官。 4.(2008山东卷.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C、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新颖,主要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及干细胞等相关知识。干细胞具有有丝分裂和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能力。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在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和蛋白质,从而使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永久性、不可恢复的变化——分化。由此可知: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没有基因的丢失而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与,选项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功能上的变化,故,选项错误。 5. (2008山东卷.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是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涉及细胞分裂的知识,与课本知识关联不大,要注意把握题干中的关键的信息并解答题目。关键信息之一是“G1期(DNA复制前期)”,此时期的核,,,及染色质还都没有进行复制。关键信息之二是“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该物质只具有使染色质凝集螺旋化的作用,而没有使染色质复制的作用。关键信息之三是“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此融合来的细胞的细胞核DNA为G1期细胞的3倍。由以上可知:将两时期细胞融合后,G1期细胞中的染色质开始凝集螺旋化,G1期细胞的DNA及染色质不会进行复制。故选项C正确。 6.(多选)(08广东卷?22)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是 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B(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像“膜的通透性改变、呼吸速率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儿细胞核体积增大、色素沉积” 等等。而“老年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脂褐质色素不能及时被清除,这种色素在人体皮肤表面聚集,即形成老年斑。 7.(08广东理基?4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病毒、物理、化学如本题中的亚硝酸盐等)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癌细胞具有补传染性,所以A选项不正确。癌症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有关,一是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长的潜伏期;二是随着年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三是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就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会越来越大。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所以患病几率比正常人群高。 8. (2008四川理综.30) ?.一般说来,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相比,持续时间短的时期是 ;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假定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请推测其中一个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后,该细胞分裂后期将有 条染色体被标记。 参考答案 分裂期 分裂间期 20 解析:本部分综合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DNA结构和复制”以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占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如果缺少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则细胞分裂将停止在间期。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以含3H-胸腺嘧啶的原料复制一次后,所形成的所有DNA分子均含有放射性标记。 PAGE PAGE 5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本文档为【地砖的种类及选择.txt】,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29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8-08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