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举报
开通vip

外科技术操作规范外科操作流程目录 1、熏洗法 2、中药保留灌肠法 3、切开引流法 4、手法复位 5、石膏夹板外固定 6、耳针法(耳穴穴压豆法) 7、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8、拔火罐操作规程 9、敷药法操作规程 10、中药外洗操作规范 11、刮痧法 12、涂药法 13、艾条灸操作规程 14、毫针法操作规程 15、水针法操作规程 16、火针操作规程 17、电针操作规程 18、中药塌渍疗法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揍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

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操作流程目录 1、熏洗法 2、中药保留灌肠法 3、切开引流法 4、手法复位 5、石膏夹板外固定 6、耳针法(耳穴穴压豆法) 7、中药穴位贴敷操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8、拔火罐操作规程 9、敷药法操作规程 10、中药外洗操作规范 11、刮痧法 12、涂药法 13、艾条灸操作规程 14、毫针法操作规程 15、水针法操作规程 16、火针操作规程 17、电针操作规程 18、中药塌渍疗法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揍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直达病所,以此达到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3.适应症 3.1风湿类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3.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 3.3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4.禁忌症 4.1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2局部有皮肤破损、对药物过敏者。 5.告知 熏洗药液温度较高,患处熏洗时有出现烫伤、皮肤过敏的可能。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对温度不敏感,要重点说明。 6.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准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7.操作程序 7.1遵医嘱配制药液. 7.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7.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7.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放映,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7.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7.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8.护理及注意事项 8.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8.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8.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8.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8.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防治药液烫伤:烫伤后立即撤离药液,给以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若水泡较大,可无菌下挑破,并用龙胆紫涂擦并包扎。 防止局部过敏:出现局部过敏,立即去除药液,给以抗过敏治疗等对症处理。 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评估 治疗盘、药液、盛放药液容器、水温计等 ↓ 物品准备 → ↓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 患者准备 ← 遵医嘱配制药液,确定熏洗部位 ↓ 定 位 →  将药液趁热倒入容器,根据不同部位要求熏蒸,药液偏凉时,随时更换 ↓ 熏洗 ← 保持药液温度,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观 察 ← 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整 理 ←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熏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 录 →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洗手,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导致的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 3.适应症 1骨科术后腹胀、便秘。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急性腰扭伤等导致的便秘。 (4)操作方法 切开时以右手握刀,同时左手拇、食两指按在所要进刀部位的两侧,进刀时,刀刃宜向上,在脓点部位向内直刺,深入脓腔即止,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然后将刀直出即可。如采用西医手术刀,可应用小号尖角刀以反挑式之执刀法进行直刺,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 【注意点】 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以免损伤筋脉,致使关节不利,或大出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以免疔毒走散,并发走黄危证。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毒邪内攻。 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法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 (1)药线引流 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或拷贝纸等。按临床实际需要,将纸裁成宽窄长短适度,搓成大小长短不同线形药线备用。药线的类别有外粘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目前临床上大多应用外粘药物的药线。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脓肿的深浅,以及有无死骨的存在。探查有无死骨是利用药线绞形之螺纹,如触及粗糙骨质者,则说明疮疡已损骨无疑。采用药线引流和探查,具有方便、痛苦少、患者能自行更换等优点。目前将捻制成的药线经过高压蒸气消毒后应用,使之无菌而更臻完善。 【适应证】 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 【用法】 常用的有外粘药物法和内裹药物法。 外粘药物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搓成的纸线临用时放在油中或水中润湿,蘸药插入疮口;另一种是预先用白及汁与药和匀,粘附在纸线上,候干存贮,随时取用。目前大多采用前法。外粘药物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方剂或黑虎丹等,因有提脓祛腐的作用,帮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 内裹药物法是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线状备用。内裹药物多用白降丹、枯痔散等,因其具有腐蚀化管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已成瘘管或窦道者。 【注意点】 药线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存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如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时,即使脓腔尚深,也不可再插药线,否则影响收口的时间。 (2)导管引流 古代导管用铜制成,长约10cm左右,粗约O.3cm,中空,一端平而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两侧各有一孔(以备脓腐阻塞导管腔头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为导管的形状,消毒备用。这种导管引流较之药线引流更易使脓液流出,从而达到脓毒外泄的目的。 【适应证】 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 【用法】 将消毒的导管轻轻插入疮口,达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当管腔中已有脓液排出时,即用橡皮膏固定导管,外盖厚层纱布,放置数日(纱布可每天更换),当脓液减少后,改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的另一种用法是:当脓腔位于肌肉深部,切开后脓液小易畅流时,将导管插入,引流脓液外出,待脓稍少后,即拔去导管,再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目前在体表脓肿已很少采用,大多应用于腹腔手术后,且导管均改用塑胶管或橡皮管(导尿管)以替代铜制导管。 。 【注意点】 导管应放置在疮口较低的一端,以使脓液畅流。导管必须固定,以防滑脱或落入疮口内。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3)扩创引流 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大多用于脓肿溃破后有袋脓现象,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的情况。 【适应证】 适用于痈、有头疽溃后有袋脓者,瘰疬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 【用法】 在消毒局麻下,对脓腔范围较小者,只需用手术刀将疮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脓腔范围较大者,则用剪刀作十字形扩创。瘰疬之溃疡除扩创外,还须将空腔之皮修剪,剪后使疮面全部暴露;有头疽溃疡的袋脓,除作十字形扩创外,切忌将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较大的疤痕,影响活动功能;脂瘤染毒化脓的扩创,作十字形切开后,将疮面两侧皮肤稍作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将渣样物质及囊壁一并刮除。 【注意点】 扩创后,须用消毒棉花按疮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疮口以祛腐,并加压固定,以防止出血,以后可按溃疡处理。 8.护理及注意事项 8.1 引流位置尽量靠近低位,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8.2 注意术后应用抗生素,伤口换药。 8.3 术中切勿强力挤压致使走黄。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创口周围出现走黄现象,应当给以抗生素以积极抗炎,伤口积极换药,充分引流,切勿再次强力挤压排脓。 切开引流流程图  仪表端庄,整齐。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素质要求 施术 医助准备 评估 病人准备 物品准备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体质、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皮肤消毒物品,换药包,无菌刀片,引流纱条(或引流导管),无菌敷料及急救药品等 核对姓名、诊断;确认患肢。 再次核对,确定操作步骤,讲明助手应如何配合,医助思想统一,密切配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紧张和顾虑,达到医患合作,动作协调。 局部消毒、铺巾,选择麻醉与否及局麻部位,选择合适切开部位,完全扩开脓腔,充分局部排脓及清理,根据部位及脓腔大小选择合适引流装置 无菌敷料包扎 嘱患者饮食等生活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换药频率。 术后 术毕 记录术后的效果及其他病情。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分为正骨手法及理筋手法。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脱位复位的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提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史。 1.2患者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情况。 1.4心理状况。 2. 目标: 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 3. 适应症: ①大部分的骨折(闭合性骨折);②各部位关节脱位;③周身各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④各种损伤的后遗症;⑤各种软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而致关节功能障碍、疼痛;内伤之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等; 4. 禁忌症:①急性传染病、高热、脓肿、骨髓炎、骨关节结核、恶性肿瘤、血友病等;②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者伴有脊髓压迫症状,不稳定性脊柱骨折和脊柱重度滑脱者;③肌腱、韧带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④施行手法后疼痛加剧或者出现异常反应者,不能继续手法治疗,应进一步查明原因;⑤妊娠三个月左右妇女患者急慢性腰痛;⑥手法区域有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者;⑦精神病患者,患骨伤疾患而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⑧如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⑨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 5. 告知患者 骨折整复:对位、对线并不是解剖复位,仅是功能复位。复位期间出现疼痛刺激,致使血压升高。复位后定期复查。 理筋手法:可能手法较重致使疼痛。 6.物品准备 夹板、石膏、棉纸、绷带等。 7.操作流程 ①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复位前应根据X线片上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整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②手法治疗前要充分完善准备工作;③沿肢体长轴行缓慢而稳固的手法牵拉,使肌肉放松,断端对合。牵引力的大小以病人肌肉强度、年龄和性别等为依据,有时单用手法牵拉就能使之整复。④对老年骨折患者,虽断端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以后活动好,能自理生活,即为满意。⑤对儿童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不要有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或侧方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⑥骨折整复后,为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可用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 8.护理及注意事项 8.1注意患肢远端血运、感觉及指活动情况。    8.2定期复查。 8.3注意动静结合。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患肢疼痛、麻木、发凉应尽快去除固定,并到医院诊治。 手法复位操作流程图 仪表端庄,整齐。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素质要求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体质、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评估 手法所需要的一些器材,如夹板、扎带、绷带,敷药及急救药品等 物品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确认患肢。清洗伤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调整适合手法的体位,并保持舒适的体位。 病人准备 再次核对,确定手法步骤,讲明助手应如何配合,医助思想统一,密切配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紧张和顾虑,达到医患合作,动作协调。 医助准备 选择合适的手法或者多个手法想结合;术者与助手思想要集中,操作要熟练、灵活、刚柔相继;要注意解剖关系、经络循行的途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的方向;达到梳理筋脉,活血散瘀的功效;施术时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施术 术后需固定者,及时与固定;对骨折、脱位者予行X线片检查。 术后 嘱患者注意患者的运动,避免造成骨折的再次移位。 术毕 记录手法后的效果及其他病情。 石膏夹板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体表的一种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等。 1.2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 目标 为了维持损伤修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移位、脱位再移位,保证损伤组织正常愈合。 3. 适应症 小夹板固定: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和近关节内经手法复位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需要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的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过处理闭合伤口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复位者。 石膏固定:①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②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伤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易受压,不适合小夹板固定;③病理性骨折;④某些骨关节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如关节融合术;⑤为了维持矫形术后的位置;⑥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用以固定患者,控制炎症; 4. 禁忌症:小夹板固定: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搏动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者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石膏固定:① 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②进行性浮肿患者;③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④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止用大型石膏;⑤新生儿、婴幼儿不易长期石膏固定; 5.告知患者 5.1骨折整复:对位、对线并不是解剖复位,仅是功能复位。复位期间出现疼痛刺激,致使血压升高。 5.2复位后定期复查。 6.用物准备 石膏、夹板、棉纸、绷带等 7.操作流程 沿肢体长轴行缓慢而稳固的手法牵拉,使肌肉放松,断端对合。牵引力的大小以病人肌肉强度、年龄和性别等为依据,有时单用手法牵拉就能使之整复。对老年骨折患者,虽断端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以后活动好,能自理生活,即为满意。对儿童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不要有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或侧方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骨折整复后,为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可用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 8.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抬高患肢,以利于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患者骨骼突起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④注意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若因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致使石膏松动者,应立即更换;⑤注意保持清洁,若小夹板或石膏被污染,应及时处理;⑥定期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有无移位及骨折的愈合情况;⑦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患肢疼痛、麻木、发凉应尽快去除固定,并到医院诊治 外固定操作流程图 记 录 术后 仪表端庄,整齐。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素质要求 检查肢体活动、感觉及活动,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石膏固定者做清洁工作,擦出肢体上的石膏粉。 术毕 固定 定位 评估 再次核对,确定固定位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特殊要求位),如无法持久维持这一体位,需要相应的器具,或者专人扶持。 病人准备 物品准备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小夹板固定:小夹板、棉垫、绷带。 石膏固定:石膏绷带、棉垫、绷带、手套、盆(内装温水约2000ml)、报纸; 核对姓名、诊断;确认患肢。清洗伤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小夹板固定:根据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在助手的持续牵引下将所需压垫安放在合适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包裹伤处,避免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离1-1.5cm,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助手扶持板,依次系好扎带(间隔1-1.5cm为宜) 石膏固定:在桌面或者平板上,按所需长度和宽度,上肢8-10层,下肢12-14层,以包围肢体2/3为宜;两端折叠后放入温水中浸泡2-3min,取出,握住两端挤干水分,助手提住一端,两手掌将绷带抚平,放置于棉纸上,抹平,将棉纸一般置于肢体面(骨关节处放置棉垫),避免石膏折叠,塑性后绷带固定。 嘱患者应抬高患肢,防止肢体肿胀; 密切观察肢体的血循环、感觉及运动;如有异常,当立即处理; 经常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如肢体肿胀消退,石膏托过送,失去固定意义,当立即跟换。 记录操作的时间、过程,并签字。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适应症 针对骨科病人失眠、健忘、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疾病。 4.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5.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6.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7.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过敏、发炎立即去除压豆,并给以对症处理。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针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 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 ↓ 物品准备 → ↓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 患者准备 ←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 ↓ 定 穴 →  消毒局部皮肤 ↓ 选针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软骨而又不穿透为度。留针,或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 消毒皮肤 ← ↓ 进针行针 →    患者是否晕针、疼痛等不适情况 ↓ 观 察 ← 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 起 针 ↓  →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留针后应注意的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 整 理 ←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针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 记 录 →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通过应用中药各种外用剂型将药物施术于特定穴位以刺激局部皮肤,从而达到调理局部及整体阴阳平衡的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等。 1.2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通过有效中药穴位贴敷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3.适应症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肺炎等。 4.禁忌症 (1)年龄≤4岁者; (2)辨证属于阴虚者或阴虚阳亢者; (3)妊娠期、哺乳期; (4)发热患者,或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发作期; (5)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及严重过敏体质者; (6)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7)瘢痕体质者; (8)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9)对发泡产生疤痕影响美观的情况要求较高者; (10)其他的疾病,凡医生认为不宜使用该治疗的患者。 5.告知患者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过大现象。可能出现发泡过大现象,致使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影响美观。可能会弄污衣物。会出现麻木、温、热、痒等感觉。 6.用物准备 中药医嘱外用制剂、胶布、镊子、敷料、弯盘等。 7.操作流程 1.核对解释,关窗保暖,松开衣裤,取适宜体位,暴露贴敷部位。 2.拇(食)指按压选定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 3.取5×5cm正方形胶布,将药糊2g置胶布中心,取0.1g麝香置药糊上,正对穴位贴敷。 4.观察2~6小时,局部烧灼、发痒、红晕或稍有发泡即可取下。 8.护理及注意事项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过大现象。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水疱处理:对每位贴敷治疗者我们提供碘伏棉棒1包、干棉棒2包。有些患者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如无溃破,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局部涂抹碘伏,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自行溃破,有少量渗出,首先用碘伏棉棒轻蘸局部,再用干棉棒轻蘸局部吸收水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不可主动用手挤压水疱。尽量留存水疱表面皮肤,不可将水疱皮硬性撕掉。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请及时来我科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流程图 衣帽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贴敷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核对解释,保暖,取适宜体位,暴露贴敷部位。 拇(食)指按压选定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 定穴 取5×5cm正方形胶布,将药糊2g置胶布中心,取0.1g麝香置药糊上,正对穴位贴敷。 观察2~6小时,局部烧灼、发痒、红晕 或稍有发泡即可取下。 观察 拔火罐操作规程 拔火罐是一种以拔罐的吸附力量及温通效果以作用于人体软组织部位,以达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病史。 1.2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通过拔火罐以达到缓解骨科疾病中出现的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 3.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各种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4.禁忌症 凡局部有皮肤病或全身枯瘦,肌肉失去弹性者,不可拔罐;凡血管多、骨凸起、毛发部、心跳处、眼、耳、鼻、口与乳头等部位,均不可拔。此外有高热、昏迷、抽搐、妇女妊娠期间及水肿、腹水、肿瘤等亦不宜应用。 5.告知患者 拔罐可能吸附力较强,致使局部充血严重,疼痛、红肿而影响美观。 6.用物准备 火罐、酒精灯、镊子、棉球等。 7.操作流程 1、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核对解释,关窗保暖,松开衣裤,取适宜体位,暴露拔罐部位。 3、核对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 4、选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吸附于选定部位。 5、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罐10分钟。 6、右手挟持罐体,左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以顺利起罐。 8.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①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水疱处理:对每位贴敷治疗者我们提供碘伏棉棒1包、干棉棒2包。有些患者拔罐处出现轻微红肿,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局部涂抹碘伏,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自行溃破,有少量渗出,首先用碘伏棉棒轻蘸局部,再用干棉棒轻蘸局部吸收水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不可主动用手挤压水疱。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请及时来我科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拔火罐操作规程流程图 衣着整洁,仪表大方,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拔罐 定位 选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吸附于选定部位 核对,解释,保暖,暴露拔罐部位,取适宜体位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核对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 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罐10分钟 观察 右手挟持罐体,左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以顺利起罐。 起罐 敷药法操作规程 敷药法是一种以中药的外用散剂、膏剂等各种剂型作用于患处,以达到舒经活络、通络止痛、温阳散寒等作用的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病史等。 1.2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缓解骨科患者局部疼痛、麻木不仁、肿胀等的目的。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对中药外敷过敏体质者及局部有皮肤疾病、局部皮肤破损者。 5.告知患者 可能有药物刺激、过敏等出现。可能弄污衣物。 6.用物准备 中药制剂、敷料、弯盘、镊子等。 7.操作流程 1. 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并向患者解释; 2.取适当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 取下原敷料,用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适中的绵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绵纸上,厚薄适中; 5.将摊好的绵纸四周向内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后溢出污染衣被,加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中。 6.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7.协助患者穿着衣裤,整理床单元; 8.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则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一般以0.2~0.3㎝为宜。 2.围敷范围必须超出患处1~2㎝,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如药物较干时,应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 3.对初起有头或化脓阶段的肿疡,则留中间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液外泄,反而闭塞毒邪。 4.夏天如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则应加少量苯甲酸钠防止发酵变质,以免影响疗效。 5.使用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采取相应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局部皮肤过敏应立即祛除中药,给以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敷药法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 护士准备 戴好口罩,洗净双手 清洁皮肤 摊药 敷药 整理 协助患者穿着衣裤,整理床单元 记录 患者体质,药物过敏史、心理状态;.患者病情,病变部位、范围及局部皮肤情况 治疗盘、调制好的药物、生理盐水棉球、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绵纸、胶布或绷带,必要时备屏风 取下原敷料,用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适中的绵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绵纸上,厚薄适中 将摊好的绵纸四周向内反折后敷于患处,加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中药外洗操作规范 中药外洗是一种以中药煎熬成汤剂外用清洗患处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缓解骨科患者局部疼痛、麻木不仁、肿胀等的目的。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对中药外敷过敏体质者及局部有皮肤疾病者。 5.告知患者 可能会烫伤皮肤,出现药物过敏等。 6.用物准备 1.一次性手套、毛巾、水盆、手消毒液。 2.按医嘱准备外洗用中药液,加热。 7.操作流程 1.接到治疗单,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 2.手清洁后,将加热外洗中药液倒入水盆内。 3.协助病人将外洗部位完全浸泡15分钟左右后取出。 3.整理用物,观察病人的反应。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外洗药物浸泡15分钟以上。 2.水温不宜太热。 9.出现意外及预防、处理 出现局部皮肤过敏应立即祛除中药,给以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中药外洗法操作流程图 仪表大方,洗手,戴口罩 素质要求 中药外洗 清洁皮肤 病人准备 备齐用物 《》 治疗盘、中单、棉签或毛笔、药液、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水盆 核对解释,按外洗部位取适当体位,暴露部位,遮挡,保暖 盆子倒入药液,将外洗部位浸入药液中浸泡约15分钟后取出 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 整 理 记 录 中药外洗疗效、反应,签名 刮 痧 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 1.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5.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6.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7.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 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立即停止操作,给以对症处理。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护士洗手,戴口罩 素质要求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刮痧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涂 药 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者如过敏、皮肤破损等。 5.告知 1.涂药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涂药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3.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6.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7.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的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签字。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要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涂抹,使之渗入皮肤。 5.涂药不宜过后、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祛除药物,并给以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仪表大方,洗手,戴口罩 素质要求 涂 药 清洁皮肤 病人准备 备齐用物 治疗盘、中单、屏风(必要时)、棉签或毛笔、药液或药膏、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绷带、胶布、弯盘 核对解释,按涂药部位取适当体位,暴露部位,必要时铺中单,遮挡,保暖 揭去原来的敷料,用盐水棉球擦净患处的余药 用棉签或毛笔蘸药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布 必要时以无菌纱布盖敷,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包 扎 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位,用物清洁消毒,归还原处,洗手 整 理 涂药疗效、反应,签名 记 录 艾条灸操作规程 应用艾条的温通之性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艾灸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阳散寒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糖尿病及有皮肤过敏患者慎用。 5.告知 1艾灸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艾灸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6.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等。 7.操作流程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核对姓名、诊断、部位、方法、解释艾灸部位取适当体位,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清洁皮肤,保暖。 3、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4、手持艾卷,点燃端后,施灸的方法与手法,时间等符合要求。 5、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无艾火脱落,未烧伤皮肤及衣被。 6、熄灭艾火,投入小口玻璃瓶内,清洁局部皮肤。 7、记录穴位、时间、方法、疗效、签名。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艾灸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艾灸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9.出现意外的处理 艾灸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艾条灸操作规程流程图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施灸 定穴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核对,解释,暴露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宜体位,清洁皮肤,保暖 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手持艾卷,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穴位,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熄灭艾火,投入小口玻璃瓶内,清洁局部皮肤。 灸毕 穴位、时间、方法、疗效、签名 记录 毫针法操作规程 应用毫针施术于特定穴位以刺激局部皮肤,从而调理脏腑、调节阴阳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阳散寒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糖尿病及有皮肤过敏患者。 5告知 1针刺部位酸、麻、沉、胀等不适。 2针刺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3.可能出现晕针、滞针、断针等现象。 6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酒精、棉球等。 7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3、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 4、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5、正确选用毫针,检查针柄、体、尖的情况,左手拇(食)指端切按在腧穴旁边,右手拇、食、中指持针身下端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缓慢捻进。 6、产生酸、麻、胀、重感,并向远端扩散的“得气”补泻手法。调节针感,留针10-20分钟。 7、无晕针、弯针、滞针、折针、血肿、气胸。 8、先以左手拇(食)指端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迅速拔出,用干棉球按压针眼片刻,核对针数。 8.护理及注意事项 1注意针孔的渗血及感染情况。 2饥饿、及饱食、紧张、虚弱状态下的病人应当谨慎。 3.术前检查毫针有无弯折、有无质量问题。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滞针:反方向行针。 出现断针:按压针孔,取出断针。 出现晕针:应当给以急救,去除毫针后刺激百会、人中等穴位,保暖,或给以肌注肾上腺素。 毫针操作流程图 仪表端庄,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左手拇指端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迅速拔出,用干棉球按压针眼片刻。核对针数,防遗漏。 起针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有无晕针、弯针、滞针、折针、血肿、气胸 观察 调节针感留针10—20分钟 行针 左手拇指端按在腧穴旁,右手拇食中指持针身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缓慢捻进 选取毫针 进针 皮肤消毒 定穴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正确选用毫针,检查针柄、体、尖的情况 水针法操作规程 水针法又叫穴位注射,即用注射器抽入治疗药物(多为镇痛类),将其注入特定部位的一种外治法。其作用多见于镇痛、消炎等。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镇痛、消炎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网球肘、旷工肘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糖尿病及有皮肤过敏患者。 5.告知 术中疼痛、出血等。 6.物品准备 治疗盘、注射器、酒精、棉球、无菌手套等。 7.操作流程 1、仪表大方,服装整洁,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核对、解释,取适当体位,按压穴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局部皮肤、保暖。 3、查对注射卡、选穴正确。 4、锯安瓿符合要求(消毒)开瓶一次完成,抽吸药液方法正确。 5、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6、再次核对,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拇、食、中指绷紧局部皮肤,迸针角度、深度适宜,上下提插有得气感,回抽无血,注射速度适宜。 7、观察病人是否头晕、弯针、折针,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8、迅速拔针用灭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正确浸泡。 9、记录、注射穴位,药名、浓度、剂量、药物反应、签名。 8.护理及注意事项 注意不要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针刺部位的感染应立即给以抗炎对症处理。 出现晕针:应当给以急救,去除毫针后刺激百会、人中等穴位,保暖,或给以肌注肾上腺素。 水针操作规程流程图 记录、注射穴位,药名,浓度,剂量,药物反应,签名 记录 迅速拔针用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正确浸泡。 起针 观察病人有无头晕,以及有无弯针、折针现象。 再次核对,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拇食中指绷紧局部皮肤,角度深度适宜,回抽无血,注射速度适宜。 观察 患者准备 抽吸药液 选穴 排气 进针 查对注射卡 核对,解释,取适当体位,按压穴位,协助患者暴露局部皮肤,保暖。 准备用物 仪表大方,服装整洁,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 素质要求 火针操作规程 火针是将毫针加热后施术于患处的外治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火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经散寒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糖尿病及有皮肤过敏患者。 5.告知 针刺部位疼痛、烫伤等。 6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艾条、酒精、棉球等。 7.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3、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 4、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5、正确选用火针,检查针柄、针体、针尖的情况,选用穴位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然后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以卧位最佳,针刺前注意消毒,针刺前必须把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烧至通红发亮,速进即出,针刺深度根据穴位所在的部位而不同。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减少疼痛,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6、对于血管及神经分布部位不宜针刺,针刺后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 7、初次接受火针治疗者,应做好解释工作。 8.护理及注意事项 注意烫伤及伤口感染。 9.出现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1.出现针刺部位的感染应立即给以抗炎对症处理。 2.烫伤给以生理盐水冲洗并伤口换药。 火针操作规程流程图 仪表端庄,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皮肤消毒 定穴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正确选用火针,检查针柄、针体、针尖情况 选取火针 采取合适体位,卧位最佳。 体位 针刺前注意消毒,针刺前必须把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烧至通红发亮,速进即出,针刺深度根据穴位所在的部位而不同。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减少疼痛,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进针 血管及神经分布处不宜针刺,针刺后红肿未完全消退,应避免洗浴。 注意事项 电针操作规程 是毫针配合电针治疗仪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电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糖尿病及有皮肤过敏患者。 5.告知 针刺部位出现感染。 6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酒精、棉球、电针治疗仪等。 7.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3、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 4、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5、电针治疗仪在使用前必须把强度调节旋纽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2个电极分别连接在2根毫针上。通电时应意逐渐加大电流强度,以免给患者造成突然的刺激。 6、临床治疗时间,一般持续通电15-20min,从低频至中频,使患者出现酸、胀、麻等感觉,或局部肌肉呈节律性收缩。 7、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电针、波形、波宽、频率等。 8、电针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 8.护理及注意事项 观察伤口情况,防止伤口感染,感染后抗炎对症处理。 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防止伤口感染,感染后抗炎对症处理。 电针操作规程流程图 仪表端庄,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皮肤消毒 定穴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电针使用前强度调制零位。 强度 将输出的电极接在毫针上,通电时电流逐渐加大强度以免造成刺激。通电15—20分钟。 - - 连接 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中药塌渍疗法 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一种外治法。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的目的。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有皮肤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5.告知 给药部位出现过敏及其他不不适,可能出现烧汤伤。 6.物品准备 治疗盘、纱布、凡士林、TDP灯、酒精、棉球、敷料等。 7.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物品准备:按处方磨成中药粉,同时准备纱布、凡士林、TDP等。 3、核对解释、保暖、暴露塌渍部位,取适宜体位 4、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处皮肤上,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每次20分钟。 5、保持温度,TDP灯照射距离5~10cm。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距离。 6、擦拭治疗部位,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8.护理及注意事项 防止烫伤及药物过敏。 9.出现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烫伤后给以生理盐水冲洗并外敷清热解毒药物,给药伤口换药,药物过敏后立即停药,并给以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 操作流程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评估 中药粉、纱布、凡士林、TDP灯等 ↓ 物品准备 → ↓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 患者准备 ← 遵医嘱配制中药粉,确定治疗部位 ↓ 定 位 →  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处皮肤上,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 ↓ 塌渍 ← 保持温度,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观 察 ← 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整 理 ←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熏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 录 → 
本文档为【外科技术操作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3KB
软件:Word
页数:73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6-11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