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政治参与的新平台,它为分散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新渠道,从而影响到整个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积极用好网络这一工具, 对推动中国公共政策向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治议程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政策议程 社会问题 政策民主化 一、政策议程的建立就是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政...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政治参与的新平台,它为分散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新渠道,从而影响到整个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积极用好网络这一工具, 对推动中国公共政策向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治议程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政策议程 社会问题 政策民主化 一、政策议程的建立就是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的过程 (一)何谓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社会问题进入政策领域的起点,社会问题只有被纳入政策议程,才能成为政策研究的对象,才能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等一系列程序使问题得以解决或处理。因此,政策议程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政策议程作为社会问题进入政府系统的基本途径,在建立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了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四种触发机制: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大众媒体。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大众传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的报道、传播以及广大网民舆论的压力,能使社会问题成为政策议程上的重要内容,而那些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的问题同样获得大众更多的关注,从而使公共政策的输入、输出达到平衡。 (二) 何谓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内部矛盾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失调,对社会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由此产生的实际状态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简单的说,社会问题就是人们对现实状态的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使人们产生不幸福感,最终导致紧张状态及社会危机的出现。社会问题产生于社会领域,也作用于社会领域,但它一旦通过一定方式到达决策者那里,也就意味着它也进入了政治领域,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从而有望得到解决。 二、互联网如何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治领域 政策议程的创建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过程,是各种力量交互作用、博弈的过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人民大众表达自己利益与诉求的有力工具, 有“第四种权力”之称的大众传媒日益成为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有效途径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涉及面广、信息容量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一个社会问题一旦经过大众传媒的放大和强调,很快就能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引起人民大众特别是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从而有助于政策议程的建立。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也较为突出。 如:长期以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作为弱势群体,由于知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意见表达与聚合渠道,社会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漠视与排斥以及引发的各种问题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最终造成整个 社会对这一严重问题的失语。这种失语状态直到“孙志刚事件”的发生并得到网络媒体的广泛报道才得以改变。“孙志刚事件”引发的问题是一名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从而暴露了原有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在的问题,即本来是救济性质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扭曲成具有强制与治安管理性质的政策,致使公民流动受到限制,人身权利遭到侵犯。这一社会问题表现为改革后城市化中人们的自由流动需要同原有政策限制公民流动之间的矛盾。从“孙志刚事件”来看,在事件发生后,首先介入的是地方报纸媒体的报道,却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事件也没有得到传播。但由于互联网的转载使发生在广州地区的关于收容遣送问题的这一事件迅速在网上传播,才使得这一地区事件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政府将这一问题列入政府议程,最终重新修改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新办法强调了流浪乞讨人员的自愿性原则与救济性原则,其宗旨在于以法律手段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争取合法权益,呼吁大众关注弱势群体。 再如:整治官员公款出国旅游的例子。众所周知,公款旅游这个耗费巨大、利益链条已经成型的所谓“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集中暴露在决策者面前,并促使其痛下杀手,首先归功于民意,尤其是网络力量。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关于公款出国旅游材料的曝光,持续不断。身处生活重压的人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出气口。而由于经济危机,政府财政吃紧,在财政保八中积累了大量的怨气,也需要政 府下决心压缩行政开支。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2008年4月份开始,由中央纪委、外交部牵头,会同中央组织部等共10个部门,在全国开始制止公款出国旅游专项工作,从而推动了一个新事物 “国家预防腐败局” 的产生。 三、互联网对推动政治民主化的积极作用 第一、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有效的意见表达渠道 相对于决策而言,互联网在意见形成方面的作用更大。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渗透,它日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议论时政的主要途径。相较而言,网络是最少过滤的信息渠道,网络使用者通过互联网可以更为自由地表达意见; 同时,网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某个体或群体的意见表达往往可以引起其他社会主体、决策者的关注与回应。 第二、互联网能有效地促成问题向社会扩展 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争论与抗议逐渐由街头转移到了网络,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更为快速和高效。在网络空间中,人人都可成为信息发布者与传递者,由此就会造成信息的放大效应。互联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放大效应刚好与政策议程设定过程中的问题扩展的需求相一致,正如在“孙志刚事件”中问题的扩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旦问题被互联网网络空间所捕捉,则将会被迅速地传播出去,从而促进公众议程的设定。 第三、互联网可以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互联网突破了地理空间与时间方面的限制,从而可以将不同区域中的社会个体联结为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人们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流和联系,不仅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建立起一种网络化的联系,在现实中也会如此,将电子网络中的逻辑转移到现实世界中去,从而形成网络行为与现实事件之间的互动。其表现之一就是通过网络论坛空间的商议,可以形成一致的意见,进而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一些社会问题,通过网络舆论的发酵和放大效应,使涓涓细流的言论相互碰撞,汇聚成舆论的波澜起伏的大海,对政府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进入政策议程。 第四、互联网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民主性 互联网通过促进信息传播、形成公共空间和组织集体行动等三种方式促进了民主转型的发生。然而,就现代民主政治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保证公民对政府决策过程和议事日程的控制,没有这种控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这就意味着民主的实现程度,往往依赖于公民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议程的参与和影响程度。互联网成为民众参与政策制定的唯一途径。 第五、有效监督公共政策的执行 网民参与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我国公民监督流于形式的状况。由于政策执行监控的缺位,容易出现“政策失真”和“政策失误”现象。“公民通过在线的询问、批评、建议、举报、 申报、控告等形式对决策的执行进行监督。”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网络监督使公民社会监督成为全方位的监督,互联网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监视政府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加大加深了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群众性、透明性等特点。而且可以直接地将政策执行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直接地反馈到网络公共空间或高层行政人员, 有信息快、不怕被截留的优点,有效避免信息反馈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另外,在监督反馈中实现网民和政府双方的互动交流。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为民众参与政策过程、推动政策议程设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从根本上为中国政策议程设定模式的民主转变提出了要求。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不受公众的影响,将公众排斥在外。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社会的兴起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政治发展实践,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朱亚鹏.网络社会下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定模式的转型——基于“肝胆相照”论坛的分析[m].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5期. [2]朱旭峰.《政策决策转型与精英优势》.《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sunstein,cass r.,republic( co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2. [4]黄丽华,姜晓宇.互联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步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罗淼.孙志刚事件与户籍制定改革[j].人大研 究.2003,(12):26 [6]黄旭.互联网、行政权与“新利维坦”[j] .行政学研究,2003,(3):43 [7]王润泽,丁雪梅.互联网:民意表达新渠道[j].国际新闻界,2004,(4):49-53 [8]赵春雷,蒋明敏.论网络对现代政策议程的改造.《长江论坛》.2009,(6). [9]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2). [10]尚九宾.网络与民意——从两会看我国政治参与的新特征[j].党政论坛,2006(8). [11]孙伟.论网民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求实.2009年第2期 [12]郑萍,薛冰.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政策制定的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9,(1). [13]黄璇.“互联网”:公共选择视角下政府决策优化的新媒介[j].成都行政管理学报,2008,(5). [14]聚焦:网络媒体成为引导中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新华网.2004年11月11日. [15]网络媒体已跻身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影响政府决策.新华网,2004年11月12日. [16]邸振伟.网络传媒: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路径选择.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2010年7月第7期. [1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8]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9]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本文档为【互联网对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