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

举报
开通vip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 公文写作题是让广大考生感到纠结,感到束手无策,而且得分也比较低的题目之一。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直接阐述;?单一集中;?以意役法;?片言居要;?善用标题。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 公文写作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让广大考生感到纠结,感到束手无策,而且得分也比较低的题目之一。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直接阐述;?单一集中;?以意役法;?片言居要;?善用标题。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例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 1 比法;?反驳法;?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具有规范的体式;?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 2 (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陈述呈请性文件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3 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 (5)商洽性文件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4、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 (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规定。用于 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 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3)公布性文件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4)陈述呈请情文件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5)商洽性工作 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5、公文文体与结构常识 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5 公文属于特殊应用文,其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法。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文头、发文字号、签发人、保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附件及其标记、抄送机关、注释、印发说明等。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 6、公文格式排版规定 保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标注后,加“?”,必要时加期限(如机密?5年),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急”或“特急”,在保密等级下一行,字号字体同保密等级。 发文字号:位于文头下方,居中;如有签发人,居左,两者排一行,3号或4号仿宋字。 签发人:发文字号右侧,空一格,字号字体同发文字号。 标题:标题由作事、事由、文种组成(可省),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除出现法规、规章的标题外,不用书名号;具体形式有齐肩形、正梯形、倒梯形、除号形,公文如经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的,应加题注,即用圆括号居中 附件:附件应标明标题、件数、份数。在正文以下日期以 6 上,排出附件号。 注释:注释排在日期下方,用4号或小4号仿宋体。 7、公文的稿本 (1)草稿。不具备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草稿”“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标记。 (2)定稿。具备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 (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 (4)试行本。在试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5)暂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时间内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6)副本。正本复份(与正本同时印刷)在外形上与正本没有区别,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为复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复印件)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注“副本”字样标记。 (7)修订本。可以标题结尾处标作:”(修订本)”,也可在标题下做题注,在圆括号内注明“某年某月修订”。 8、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 9、行文规则 可以采用越级行文方式的情况: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 7 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有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不涉及被越过的机关职权范围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行政机关不能迳向党的组织发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机关名义迳向党的组织报告工作或请求指示或批准。 10、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公文语言的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 b,如1912年(民国元年)。 数量表示时,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只能用分数。 11、各种文种的撰写 (1)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一般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正文;规范性公文的标题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构成;正文中开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性公文的核心内容与指导性“纲领”。 (2)决定。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3)决议。其性质、功用与决定没有大的差别,特点在于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 (4)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5)通报。标题由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 8 (情况)以及文种(通报)。 (6)批复。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必要时也可在标题中标明“同意”“批准”与否的态度。 (7)通告。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省略事由或只标注文种。 (8)请示。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构成。 (9)函。依格式正规、郑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主动与否,函又可分为发函、复函。格式正规、郑得、涉及相对重要问题的是公函;相对灵活(略去标题、发文字号等)并涉及一般具体事项的是便函。 12、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1)法制原则。指处理方法手段、程序手续、行为准则与方法规化、制度化。(2)实事求是原则;(3)全面技师原则;(4)时效原则;(5)集中统一原则;(6)党政分工原则;(7)保密原则;(8)简化原则 13、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公文的收受与分流 签收。指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 外收文登记。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成签收工作后,对收文情况做简要记载。 启封。外收文登记完成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 9 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 内收文登记。由内收发人员对收文情况做详细记载。 分办。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 摘编。文件管理人员对部分准备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件编写文摘、提要、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 (2)办理收文 拟办。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处置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 批办。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置意见。 承办。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具体处置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 注办。由承办人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 (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 组织传阅。使公文有工作人员中的有效传阅活动。 催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办人对公文承办过程实施的催促检查。 查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作。 (4)处置办毕公文 包括:阅卷归档、清退、暂存、销毁。 14、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10 (1)文稿形成 拟稿。撰拟公文文稿。 会商。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核稿。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查。 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 序的不同,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 (2)公文的制作 注发。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 缮印。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 用印或签署。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 (3)公文的对外传递 分装。按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 发出。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当的方式发给受文者。 (4)处置办毕公文 包括:阅卷归档、暂存、销毁。 15、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 销毁的主要方式有: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 11 磁(磁盘、磁鼓、磁带)。 以各种方式销毁公文均应履行如下程序手续:由文书部门 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呈请 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获准后再行销毁。任何 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 2017骞?鏈?5鏃?- 涓?銆?em>鍏 枃鍐欎綔鐨勫師鍒?.鍚堟硶鎬?1)绗,悎 鍏氱殑鍩烘湰璺 嚎鍜屽浗瀹剁殑瀹 硶銆佹硶寰?(2)绗, 悎鏈 郴缁熴?佹湰鏈哄叧涓荤 涓氬姟鏂归潰鐨勬湁鍏虫 硶瑙勩?佽 绔?(3)浜嗚В鍚屽眰娆?湁鍏崇郴缁熴?佹満鍏 崇殑閲嶈 ... 第一章 公文概 述 ....................................................................................2 1、含 义................................................................................................................... 2 2、分 类................................................................................................................... 2 3、公文的行文关 系............................................................................................... 3 12 第二章 公文的种 类 ................................................................................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通 告....................................................................................................... 4 通 知..................................................................................................... 5 报 告..................................................................................................... 7 通 报..................................................................................................... 9 请 示................................................................................................... 11 批 复................................................................................................... 14 会议纪 要............................................................................................... 16 函........................................................................................................... 18 第三章 常用文 书 ..................................................................................19 13 第一节 计划类公 文........................................................................................... 19 1、规 划.......................................................................................................... 20 2、设 想.......................................................................................................... 21 3、计 划.......................................................................................................... 22 4、要 点.......................................................................................................... 23 5、方 案.......................................................................................................... 24 6、安 排.......................................................................................................... 25 第二节 总 结....................................................................................................... 28 第三节 调查报 告............................................................................................... 30 第四节 述职报 告............................................................................................... 32 第五节 讲话 稿................................................................................................... 14 34 第六节 开幕 词................................................................................................... 39 第七节 闭幕 词................................................................................................... 40 第八节 简 报..................................................................................................... 41 第四章 行文规 则 ..................................................................................48 第一节 含 义....................................................................................................... 48 第二节 基本规 则............................................................................................... 49 第三节 常见病 例............................................................................................... 53 1、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 析...................................................................... 53 2、公文写作 中常见的问题.......................................................................... 56 15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章 公文, 即公务文书的简称, 属于应用文。 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 成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 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 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是 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下行文是指上 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指示、公告、通知、通知、 通报等。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通 知、公文纪要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 公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公 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文件可分 为特急和急件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 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但要“快中求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 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 效率。 公文按其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 通公文。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 16 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文件的密级越高, 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 3、公文的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是各级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 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 般可分为同一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 同一系统的平级机关 之间以及同一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关系,不同系统的机关、部门之 间不相隶属关系。 行文关系是根据行文单位各处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 围确定的。 建立正确的行文关系, 遵守必要的行文规则, 有助于机关、 部门、 单位维护正常的领导和管理,避免行文混乱,防止“公文旅行” ,克 服文牍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的行文关系,规定和约束了公文按 照一定的方向运行,通称为行文方向。行文方向是行文关系的反映。 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在具体行文中,根据组织关 系和工作需要,可以采取逐级、多级、越级、直达、直接等不同的行 文方式。 遵照以下规则:按照职权范围行文、按隶属关系行文、一般应当 逐级行文等。 行文其他注意事项:主送与抄送应准确得当;一般应一文一事; 准确把握联合行文规定、公布公文如不另行文,应 17 在公布时注明。 公文的种类 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1999 年修订发布的 《国 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种类主要包括:命令(令) 、 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 函、会议纪要。 公文作为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联系和处理各级机关 公务的工具,体现着组织的意志,表达着组织的主张,显现着组织活 动的行为目的。因此,公文的种类和体式取决于公文的性质和公务活 动的内容与方式。不同的文种反映着公文不同的内容与作用。各机关 在拟制公文时,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 地位与发文目的,正确使用文种。在机关单位,除了应用公文之外, 经常用到的还有 常用文书包括:计划类、总结类、讲话类和信息类等。 (一) 、通告的概念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 、通告的特征 1、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有别于公告宣布重大事项。 2、通告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有别于公告向国内也向国外 公布。 18 3、通告可以由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 有 19 别于公告只能由地位较高机关发布。 4、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三) 、通告的种类 周知类通告。主要是使受文者了解重要情况、重要消息。因此文 中不提直接的执行要求。 执行类通告。主要向受文者交待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 及其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四) 、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 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正文 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 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 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 形式比较灵活。 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一) 、通知的概念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 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 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 20 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二) 、通知的种类 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印发本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 转发上级机关、 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以及发布某些行政法 规等。 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某一项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 而根据公文内容又不必用 “命令”或“指示”时,可使用这类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于告之各有关方面周知的事项等。这种通知发送 对象广泛,对下级、平级均可发送。 事务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就某一具体事项布置工作,交 待任务; 同级机关及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就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进行或 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求对方配合、协助办理等。 任免、聘用通知。用于任免或聘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等。 (三) 、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同类型的通知使用不同的写 作方法。 1、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 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 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 意”“原则同意”“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 、 、 、 、 等;写明所印发、 21 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 最后写明发文日期。 22 2、批示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 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 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 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 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3、知照性通知的写法。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 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4、事务性通知的写法。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 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 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 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备的材料等。 5、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 依据,以及任免、聘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一) 、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属上行文, 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 、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 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 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 较高。 23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 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 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 、报告的写作格式 1、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 事由加文种,如《关于 2003 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 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 2003 年度工 作情况的报告》 。 正文 把握三点: (1)开头,概括说明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主旨,开门见山,起 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 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 (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 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 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 括。 (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 体意见。最后可写“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2、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 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 。 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 出其专一性。 正文 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 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 24 结经验为主的 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 经验, 有的还 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25 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 产生错误的主客 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请 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 3、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 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 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 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 、报告的写作要求 1、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 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2、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 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3、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 准。 (一) 、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 属下行公文。 (二) 、通报的种类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 26 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 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传达性通报。用于传达上级重要精神与重要情况;引起人们的警 觉与注意,对当前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三) 、通报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通报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组成。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构成。如《国务 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办理情况的通报》等。 2、正文 (1) 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一般分为三部分: (一) 主要事实。 表彰性通报要突出主要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 (二)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表彰性通报,有在阐述先进事迹的 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 (2)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 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等; (三)决定要求。表彰性和批评性的通报, 应写明组织结论与予以表彰或处理的决定, 同时提出对表彰或批评对 象与读者的希望、要求。为了防范和杜绝类似错误发生,批评性通报 的结尾处,通 27 常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的措施或规定。传达性通报一 般不写决定要求。 (四)生效标识。在正文右下方标明发文机关名称, 加盖印章,写明发文日期。 28 情况通报有两种形式: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还 对有关情况加以分析说明, 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 的指导性意见。 (一) 、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 请示主 要用于: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 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 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 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请示和报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两个都是写给 上级的上行文,公文里都有陈述意见,反映情况的内容。区别是:第 一,时间有别。请示跟报告相比,时间要求更紧迫。请示写的情况是 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报告写的情况是已做过的,属于过去时;第 二, 内容的侧重点有别。 请示着重于请示批准, 报告着重于汇报工作; 第三,要求有别,请示要求上级必须回复,报告则不必,只供上级参 考。 (二) 、请示的写法 请示按请示目的分,可分为批准性请示和呈转性请示两类。 1、批准性请示 内容比较简单、具体,往往是一些较为细小的实 际事项的请求。请示被批准后,执行机关范围也比 29 较小,常常就是请 示单位自己。 30 批准性请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请示理由、 请示内容、 请示结语。 请示理由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常是导语式的,要扼要地讲明请示 的背景和根据,及概括地写出请示事项。复杂的一般写成一段话,简 单的则就以一句话为之。请示理由之后,许多请示中都要紧接着写上 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它们的基本的格式是“现将??报告如下” , 随之点上冒号。但有些极短小的请求也可不写。 请示内容是请示的中心部分, 要写得具体, 条理清楚, 说服力强。 请示内容包括提出请示事项和阐述说明道理或事实两项内容。 提出请 示事项要详细,阐述说明道理要充分,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领导心中 有数,易下决心。 有些情况简单,有条文和规定可依据,只是出于组织原则报给上 级知道,请示批准的请示。请示内容部分只需提出请示事项即可,不 必阐释道理。 请示结语是请示的结尾部分,一般是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请示 结语语气要谦恭。 请示结语的通常写法是: “特此请示, 请审批” 、 “以 上意见当否,请指示”“特些请示,请批复”等。 、 2、呈转性请示,请示事项较为重大复杂,具有一定的 31 普遍意义, 不但需要上级批准,还需要上级转发。 呈转性请示和呈转性报告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呈转性请示不但要 求上级批转,而且一定要有复文。呈转性报告虽也要求上级批转,但 不要求上级复文;呈转性请示里要求批转的意见往往是较具体的作 法、措施;呈转性报告里要求批转的意见往往是较原则、较概括的政 32 策性意见。批准性请示和呈转性请示也有较大区别,不仅是要求目的 上的区别,而且在执行范围上也有区别。批准性请示执行范围较窄, 一般就是请示单位自己;呈转性请示执行范围较宽泛,往往不仅是请 示者的本单位,而且还要包括其他很多有关单位共同执行。 呈转性请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请示理由、 请示内容、 请示结语。 请示理由和批准性请示的写法基本相同, 只不过有时语气较批准 性请示更为庄重一些,由于这种请示批准转发后带有指导性,所以有 时理由交待得要较详细,以期更加引起领导重视。 请示理由之后的过渡语和批准性请示相同。 请示内容,一般都是请示单位的设想和建议。因为比较复杂,提 出请示事项和阐述说明道理两条,缺一不可。阐释道理时,可采取引 用理论根据或摆明事实根据两种写法。 呈转性请示内容部分在书写时 要更注意条理分明,较长者要分条分项来写。 请示结语,呈转性请示结语也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写法与批 准性请示结尾略有不同,通常写法是: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 转各地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属可行,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 、 , 或其他一些类似的说法。 3、在写请示时,应当注意以下一些事项:要坚持一文一事; 33 请 示事项必须明确、具体、可行;不要搞多头请示(请示应主送直接主 管机关或主管领导,其他确需了解请示事项的领导机关或领导人,采 取抄报形式处理。如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也应根据请示内容,择要 送一处领导机关,由主送机关答复请示的问题,对另一领导机关采取 34 抄报形式) ;一般不得越级请示,个别需要越级请示的,常采用两种 方式:一种是转呈式,可以既避免越级,又明确主送机关;另一种是 在越级请求的同时,把请示抄报被越过的主管部门;不要把请示写成 报告或请示报告;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 个人,或既写主送机关,又同时主送、抄送给主送机关领导人。一般 情况下,也不得在上报请示的同时抄送平级和下级机关。 (一) 、批复的性质和特点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答复性公文, 具有权威 性、针对性和指示性等特点: 1、权威性。批复发自上级机关,代表着上级机关的权力和意志, 对请示事项的单位有约束力,特别是那些关于重要事项或问题的批 复,常常具有明显的法规作用。2、针对性。凡是批复,必须是针对 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而发,内容单纯,针对性强。3、指示性。批复的 目的是指导下级机关的工作,因此批复在表明态度以后,还应当概括 地说明方针、政策以及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二) 、批复的写作 1、标题 批复的标题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1)关于发文单位。批复的发文单位即行文主体,既不能不写, 也不能随意略写或简化。 (2)关于事由。批复的事由大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表示关 35 联范围的介词“关于”加上请示或批复的事项来表述,如《国务院关 于 1991—2000 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的批复》 另一种是在 ; “关于” 和请示或批复事项中间再插入一个表态动词“同意”来表述,如《国 务院关于同意开放×××航空口岸的批复》 。 2、正文 批复的正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1)引语 批复的开头通常要引述来文作为批复的依据,引述的 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结合请示的日期引述,如“×年×月×日来文 收悉” ;第二种是结合来文的日期和文号引述,如“×年×月×日× 号文收悉” 第三种是引来文日期和来文名称, “×年×月×日 ; 如 《关 于??的请示》收悉” ,第四种是引述来文日期和请示事项,如“× 年×月×日关于??问题的请示收悉” 。 (2)主文 主文是批复的主体,这部分应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事 项,表示同意与否的态度,有时还要阐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答复 请示事项针对性要强, 答复要明确具体, 简明扼要, 表达要准确无误。 (3)结尾 是批复正文的最后部分,它的写法有三种:第一种是 提行写“此复”或“特此批复” ;第二种是写希望和要求,给执行请 求事项的答复指明方向;第三种是秃尾,就是请示事项答复完毕就告 结束,此种结尾方法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36 要写好批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有核实请示缘由的真实性, 研究请示所注意所提意见或建议的可行性,有些情况应先作调查研 究;第二,凡请示事项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的问题,批复前都要与其 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第三,及时批复,以免贻误工作。对不按行文 37 的正常渠道办理或一文多头的请示,应予以纠正,以免误事。 (一) 、概念和特点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 理而成的,它是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是会议议定 事项和重要精神,并要求有关单位执行的一种文体。有的需要下发执 行的会议纪要,可以“通知”形式发出。 会议纪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会议纪要是在对会议中各种材料、与会人员的发言 以及会议简报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提炼基础上形成的, 它具有整 理和提要的基本特点。 2、指导性。这一特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会议本身的权威性; 二是会议纪要集中反映了会议的主要精神和决定事项。 因而纪要一经 下发,将对有关单位和人员产生约束力,起着类似于指示、决定或决 议等指挥性公文的作用。 会议纪要还可以作为与会同志向单位领导汇 报、向群众传达的文字依据。 3、备考性。一些会议纪要主要不是为了贯彻执行,而是向上汇 报或向下通报情况,必要时可作查阅之用。 (二) 、分类按照会议性质来分,会议纪要大致有办公会议纪要、 专题会议纪要、联席(协调)会议纪要、座谈会议纪要等。 办公会议纪要是记述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等对重要的、 38 综合性 39 工作进行讨论、研究、议决等事项的一种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一 般有例行型办公会议纪要, 即记述例行办公会议情况及其议决事项的 会议纪要,以及现场办公会议纪要,即为解决某重大问题而召集有关 方面和有关单位在现场研究、议决或协商的办公会议纪要。 专题会议纪要是专门记述座谈会讨论、 研究的情况与成果的一种 会议纪要。其主要特点是主题的集中性与观点意见的分呈性相结合, 既要归纳比较集中、统一的认识,又要将各种不同观点和倾向性意见 都归纳表达出来。 (三) 、写法 会议纪要一般分两大部分。开头第一部分一般应写明会议概况, 包括会议进行的时间、地点、届次、组织者、出席和列席人员名单、 主持人、会议议程和进行情况以及对会议的总体评价等。第二部分是 纪要的中心部分,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讨论意见和议决事项等。根 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1、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 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 办法和要求等) ,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 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 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 分条列述。 40 2、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 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 41 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 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 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 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3、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 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 容, 分别加以阐述说明。 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 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 采用这种写法。 (一) 、函的概念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 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函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各方面的公务联 系。 (二) 、函的种类 函可分为公函与便函两种。 (三) 、公函的写作格式 公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等。 标题 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组成。一般发 函为《关于**(事由)的函》 ;复函为《关于**(答复事项)的复函》 。 正文 一般包括三层:简要介绍背景情况;商洽、询问、答复的 42 事项和问题; 希望和要求, “务希研究承复” 敬请大力支持为盼” 如: , 等。 (四) 、公函的写作要求 1、要一函一事,切忌一函数事。 2、要体现平等坦诚精神,文字恳切得体、简洁朴实,用语谦和 有礼切不可盛气凌人。 计划类公文 计划类公文包括: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等。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 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 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 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 ,比较切近、具 体的为“安排” ,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 ,比较简明、概括的为 “要点” 比较深入、 , 细致的为 “计划” 比较粗略、 , 雏形的为 “设想” , 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不管其如何分类,计划内容的范围都 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何种程度”三大项。 、 各种工作计划特征和写作特点: 43 1、规划 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三五年以 上;从范围上说,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 从内容和写法上说,往往是粗线条的,比较概括,如《××省经济和 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等。规划是为了对 , 全局或长远工作作出统筹部署, 以便明确方向, 激发干劲, 鼓舞斗志; 相对其它计划类公文而言,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因而 其内容往往要更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 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周密的测算,在掌握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党、国家和具体单位的发展方针确定发展远景和总体目标,然后 充分吸收有关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反复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 和选择,确定各项指标和措施。 规划的具体写法:规划因具有严肃性,所以一般都是通过“指示 性通知”来转发的,其格式都是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般不必再落款, 也不用写成文时间。 规划的标题是“四要素” 写法: 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内容范围,“规划”二字。如《××省“八五” 期间经济发展规划》 。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内容: (,)前言,即有关的背景材料,也就是制定规划的起因和缘 由。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事实, 44 而应把诸多有 关情况以过认真地综合、分析,找出其有得因素和不得因素。这样才 会使人相信下面所提的规划目标言之有据,有可靠性。 (,)指导方 针和目标要求。这是规划的纲领和原则,是在前言的基础上提出的, 45 因此既要写得鼓舞人心,又要写得坚定有力,要用精炼的语言,概要 地阐述出来。 (,)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规划的主体和核心, 是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任务要提得明确,措施 要提得概括有力。这部分写作通常有两种结构:对于全面规划或任务 项目较多的规划, 因其各项任务比较独立, 没有多少共同的完成措施, 一般采用以任务为主线的“并列式结构” (措施都在各自的任务之后 分别提出) ;对于专题规划或任务较单一的规划,因其任务项目较少 而其项目之间的联系又较大,一般采用任务、措施分说的“分列式结 构”(,)结尾,即远景展望和号召。这部分要写得简短、有力、富 。 有号召力。 设想是计划中最粗略的一种:在内容上是初步的,多是不太成熟 的想法; 在写法上是概括地、 粗线条地勾勒。 但时间不一定都是远的, 范围也不一定都是宏大的。一般说来,时间长远些的称“设想” ;范 围较广泛的称为“构想” ;时间不太长、范围也不太大的则称为“思 路”或“打算” 。设想是为制定某些规划、计划作出准备的,是一些 初步想法。设想在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方面的要求相对差一些, 因为它是为正式的规划或计划作准备,不是给各级领导看的,就是交 群众讨论的,不必也没时间考虑得太周 46 密,只要基本成形就可以,且 在提出任务或目标时,往往还有一些简短的论述语句。设想与规划一 样,在内容的写法上都是比较原则和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写得太 47 细、太具体。 设想的具体写法:设想因具有超前性,所以其写作要求并不十分 严格,其格式也不大一样:如果是给领导看的,报给上级,就要严肃 一些,随报告报送,不必落款,也不必写行文时间;如果是交给群众 讨论的,或者不以通知或报告的形式转发或上报,就要落款并写明具 体行文时间。设想的标题可以是“四要素” ,也可以是“三要素” ,或 省略单位名称,或省略时间期限,还可以是“两要素”省略单位名称 和时间期限,如《关于机构改革的初步设想》 。设想的正文一般有两 种写法。第一种是只讲目标、要求的条项并列式写法,适用于时间较 长远的“设想”或工作计划的最初构思或打算。第二种是也按规划、 计划、方案或安排的格式结构,只是内容粗略一些的想法,适用于预 备性计划,即只是征求意见的“构想”“思路”或“打算” 、 。 狭义的计划是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 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围一般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或某一大 项重要工作, 内容和写法要比规划具体、 深入, 要比设想正规、 细致, 要比方案简明、集中,要比安排阔展、概要。 计划的具体写法:计划由于大多以一个单位的工作内容范围,只 在单位内要求执行,所以一般不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除标题和正文 外,往往还要在题下或文后标明“×年×月 48 ×日制定”字样,以示郑 重。计划的标题也是“四要素”写法, 其中哪一个要素都不应省略。 49 正文写法, 由于计划是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或某一项重要工作的具 体要求,所以写作是要比规划和设想都要具体、详细得多。一般包括 以下几方面内容: (,)开头,或阐述依据,或概述情况,或直述目 的,要写得简明扼要; (,)主体,即计划的核心内容,阐述“做什 么” (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 、 (要求)和“怎样做” (措施办 法)三项内容,既要写得全面周到,又要写得有条不紊,具体明白。 全面工作计划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 (任务、措施分说)(,)结 。 尾,或突出重点,或强调有关事项,或提出简短号召,当然也可不写 结尾。 所谓要点,实际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主要内容摘出 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用 “要点”的形式。 要点的具体写法: 要点大多是上级机关某一项重要或较大工作计 划的摘要, 一般都要以文件形式下发, 因而多用某个通知作 “文件头” , 所以只要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内容就可以了,不必再落款,再写成文 时间;但也有些要点,由于涉及的工作重大,为郑重起见,往往要在 标题下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制发具体时间。要点的标题可写“四要 素” ,也可写“三要素” ,但“三要素”的写法一般要在题下标明被省 略的发文机关名称。正文写法,由于要点的内容 50 是摘录计划的主要之 点,所以其正文都写得比较概要,既不要兼顾到各个方面,也不必讲 具体做法, 更不用讲道理; 没有过渡段, 段落也不长。 在结构方式上, 51 大都是并列式,可分若干项目一贯到底,也可分几大项,大项下分若 干小项,其中的小项可在每一大项下单独排列,也可全文排列。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 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 势必要繁琐一些, 一般有指导思想、 主要目标、 工作重点、 实施步骤、 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方案的具体写法: 方案的内容由于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 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 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三要 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东北师 范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 ;一个是“两要素”写法,即省略发 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 (文件头)的 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良性循环方案》 。成 文时间,为郑重起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 下。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 、 “主要目标(重点)、 ”“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 、 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作;二是变项写 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 52 作。 但不管哪种写法, “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 、 、 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 53 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 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 具体目标; “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或阶段和关键步骤,关 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 “政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 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 、 安排是计划中最为具体的一种格式: 由于其工作比较确切、 单一, 不作具体安排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其内容要写得详细一些,这样容 易使人把握。 安排的具体写法: 安排的内容由于是涉及范围较小或单位内部的 工作,所以一般有两种发文形式: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安排工作,尽管 涉及面较小,也要用“文件头”形式下发。 “安排”的格式是“标题” 和“正文”两部分。另一种,如果是单位内部的工作安排,也可直接 下发文件,格式就由“标题”“正文”“落款及时间”三部分组成。 、 、 但不管哪种形式, 作为 “安排” 本身都不该有受文单位, 如果必须有, 则或者以“文件头”形式下发,或者以“关于.....安排的通知”名义 下发。安排的标题可是“三要素”写法,也可是“两要素”写法(省 略机关名称) 。安排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 、 分组成;也有的省略“结尾”“主体”结束,正文即随之结束。 54 , “开 头”同计划的开头差不多,或阐述依据,或概述简明扼要。 “主体” 是正文的核心,一般包括任务、要求、步骤、措施四方面内容。在结 55 构上可按这四方面内容分项来写;也可把任务和要求合在一起,把步 骤和措施合在一起来写;还可以先写总任务,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一 项一项地写具体任务,每一项有每一项的要求及措施,要依据工作性 质及具体内容来定。但不管怎样结构,其任务都要具体,其要求都要 明确,其措施都要得当。 方案和安排有共同之处,即写作题材都是单项的工作,即只对一 项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这也正是方案、安排与规划、设想、计划、 要点的根本不同。但二者在内容范围上也有个大小之分:方案的内容 范围适合于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 安排的内容范围则适 合于单位内部或涉及面较小的工作,如《××市关于计划生育的工作 安排》 。方案和安排还有一种较为概要一点的写法,以便于下级具体 实施时灵活掌握,叫做“意见” :方案大多称“实施意见” ,如《×× 市 “七五” 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安排往往称 “安 排意见” ,如《××××系统关于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的安排意见》 。在 此需要说明的是, 有些机关把单位内部或涉及面很窄的单项工作计划 也称之为“方案” ,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工作都比较切近、具体, 也并不复杂, 只要用 “安排” 就足够了, 如果较为原则, 则可称为 “安 排意见” 。 写好计划的方法 写好计划可能是公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事。 56 因为 这不仅仅是个文字表达上的事, 还是个涉及具体工作业务的组织和安 排问题,需要有长远眼光和领导魄力,这种写作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 表现。但是在写作上也有一些章法。首先,写作者必须分清这个计划 57 的内容属于哪一类,适合用哪一个具体的计划种类来表达,从而确定 具体文种,即是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中的哪一种。 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和文种写作要求进行写作。如果是时间较长、 范围较广的计划,就要用“规划” 。因为规划不必也不能写得太细, 只要能起到明确方向,鼓舞人心,激发热情的作用也就差不多了。当 然这并不是说规划就可以写得不切实际; 但规划的切合实际问题的确 只是个大致的切合。 如果是初步的、 不太成熟的计划, 就要用 “设想” 。 因为设想是为计划作准备的,也不必写得很细,甚至不用写得很好, 只要能把大致的“思路”或想法写出来也就够了。但这也不是说设想 就可以写得没条理,而只是说它更注重“想” ,即要有突破和创新。 如果计划内容是某一项工作,一般则用“方案”或“安排” ,工作项 目比较复杂者用“方案” ,较简单者为“安排” 。因为方案和安排都必 须写得很细(或很全面,或很具体) ,否则工作就没法开展。当然, 若考虑到要给下级执行中留有余地,这方案可变成“实施意见” ,这 安排也可变成“安排意见” 。如果计划内容既不是单项工作,又不是 很宏大的,这就该用真正的“计划”了。因为狭义的计划是广义计划 中最适中的一种。当然,若只想把这计划摘要加以公布,则 58 可用“要 点”来写。 计划写作注意事项 不论哪种计划, 写作中都必须注意掌握以下 五条原则:第一,对上负责的原则。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 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反对本位主义。第二,切实可行的原 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既不要因循守旧, 59 也不要盲目冒进。即使是做规划和设想,也应当保证可行,能基本做 到,其目标要明确,其措施要可行,其要求也是可以达到的。第三, 集思广益的原则。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博采众长, 反对主观主义。 第四, 突出重点的原则。 要分清轻重缓急,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五,防患未然的原则。要预先想 到实行中可能发行的偏差,可能出现的故障,有必要的防范措施或补 充办法。 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个时期内的实践活动作出系统的回 顾归纳、分析评价,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事务性 文书。 (一)总结的种类 从性质、时间、形式等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总结,从内容分 主要有综合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综合总结又称全面总结,它是对某 一时期各项工作的全面回顾和检查,进而总结经验与教训。专题总结 是对某项工作或某方面问题进行专项的总结, 尤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为多见。总结也有各种别称,如自查性质的评估及汇报、回顾、小结 等都具总结的性质。 (二)总结的写法 1、标题 文件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名称构成。例: 60 《 ××局 19××年度拥军拥属工作总结》 。 文章式标题以单行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 不出现总结字 样,但对总结内容有提示作用。例某高校的专题总结《我们是如何实 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 。 双行式标题即分别以文章式标题和文件式标题为正副标题, 正标 题揭示观点或概括内容,副标题点明单位、时限、性质和总结种类。 例: 《知名教授上讲台 结》 。 2、正文 前言 一般介绍工作背景、基本概况等,也可交待总结主旨并作 出基本评价。开头力求简洁,开宗明义。 主体 应包括主要工作内容、成绩及评价、经验和体会、问题或 教训等。 这些内容是总结的核心部分, 可按纵式或横式结构形式撰写。 所谓纵式结构,即按主体内容纵向所做的工作、方法、成绩、经验、 教训等逐层展开。 所谓横式结构即按材料的逻辑关系将其分成若干部 分,标序加题,逐一写来。 结尾 作为结的结束语可以归纳呼应主题、指出努力方向、提出 改进意见或表示决心信心等语作结,要求简短精练。 3、落款 一般在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时。 如是报刊杂志或简报刊用的交流经 验的专题总结,应在标 61 题下方居中署名。 教书育人放异彩——×× 大学德育工作总 (一) 、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 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 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 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 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 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 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 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 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 、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 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 用。 62 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 出现 63 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3、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 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 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 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 、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 “发文主题”加“文种” ,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 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 、 、 由式标题, 包括陈述式、 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 《东 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 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 ,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 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 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 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 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 和地点、 对象或范围、 经过与方法, 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 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 64 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 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 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 65 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 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 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 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 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 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 号召。 (一) 、述职报告的性质、种类 述职报告是领导干部向所属的干部和职工或向上级组织和领导 陈述自己任职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的自我评述性报告。 述职报告的 种类很多,从时间上分有任期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临时述职报 告;从范围上分有个人述职报告、集体述职报告;从内容上分则有专 题(单项)述职报告、综合述职报告。 (二) 、述职报告的写作格式 1、标题 有四种写法:一是只写“述职报告”四个字;二是“, ,年任,,职务期间的工作汇报” 的公文写法; 三是 “,,, (姓名) ,,,(职务),,会议上的汇报(或报告) ”的写法;四是新闻 66 标 67 题式的写法。 2、署名及日期 3、正文 可以写在题下,也可以写在正文后。 述职报告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任职概 况和述职评估, 包括何时任职、 工作变动情况、 背景情况、 岗位职责、 目标及对个人尽职的总体估价、确定述职范围和基调。第二部分是尽 职情况,这是述职报告的主体,主要写工作实绩、经验和问题。对于 核心内容的写作,多数是按性质不同分成几个方面(可列小标题)来 写,每个方面可先写实绩,后写认识和做法;也可先写认识和做法, 后写实绩。但不管怎么写,都要实现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尤 其是在处理敏感、棘手问题方面,以及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方面,更 能表现出个人的素质、才能和领导水平。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党的方 针、政策和上级的批示、部署的任务,是如何在自己分管的部门或单 位得以贯彻实施的??等等。第三部分是今后的设想和决心,要从实 际出发,对今后工作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战略性规划,表明尽职 的态度。 (三) 、述职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在写作述职报告时,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客观公正。要注意 论断准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既不要脱离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工作 目标,又要分析概括,不能写成流水帐;既要突出政绩,又要 68 评价正 确、适当,不能故意夸大或缩小;缺点和不足的地方也要说够、说充 分。 讲话,属会议主要领导者使用的文种。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 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即领导讲话。讲话一般专门就某一方面 的问题发表意见,内容集中,中心突出,容易讲深讲透。讲话稿是会 议的主要文件,有些会议不安排会议报告,讲话稿起到报告的作用, 成为反映会议精神的最主要的文件。 (一)领导讲话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权威性 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 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 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因 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领导职务的不同,讲话的 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 领导讲话一定要有理论色彩,要能以马列主义的理 论为指针,阐述所进行的工作的意义,以动员群众投身于改革开放和 经济建设之中。讲话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思考,去总结,通过自己 的思考和理解去分析问题, 去说服人。 这样才能打动听众, 让人接受, 共同与你去实行。 三是鼓动性 统治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要通过讲话起到激励、 鼓动的作用。讲话稿,要注意鼓动、激励作用, 69 针对形势、问题或某 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的议论,才能取得成效。 (二)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权威与平易的关系。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 70 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与讲话人的 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 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 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但如果一个领导者在讲话中,处处 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辞生硬,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危言耸听地 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就会拉远与听众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 交流, 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 起不到应有的影响、 教育和引导作用。 领导讲话的坦率、诚挚,能很快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起草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言 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白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 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起到讲话 应有的权威效果。 二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领导讲话无疑要庄重,不能拉家常式的 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 的思想。这是领导讲话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一个领导者 不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 则限度,去阐述、说明、表现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领导者既不能无原 则地去评价某些事、某些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 一味地表现自己, 或以我为中心。 71 起草领导讲话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 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以使领导活动严肃、认真、原则性强, 达到预期目的。但如果在讲稿中一味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开 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没有一点灵活性, 72 也打动不了听众的。讲话作为一种鼓动、号召的手段,还必须讲求一 些现场效应,努力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灵活性是 原则性运用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补充,以基本原则为指导,对具体问题 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处理。幽默性是灵活性的种绝妙体现。在讲话中 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也会为领 导者的风度增添异彩。当然讲话中使用幽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 的,需要灵活运用,以使领导讲话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三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领导讲话,总是要通过阐明一定的道理 来说服人、教育人, “以理服人”可以说是讲话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 则,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根据,通篇都是名词、定义、概论,一味进 行简单的“满堂灌” ,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起草领导讲话稿,只有 将说理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才能使所要阐明的道理生动、明了,听 众易于接受,从而起到讲话应有的效果。能够把高深的道理讲得明白 流畅、 简单透彻, 首先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功力。 撰写讲话要想事理严明而又深入浅出、明白通畅,撰稿人必须要具备 一定的知识素养,平时注意积累各学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注意培养 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其次,掌握语言的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讲 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 73 的,如数字串连法、借题发挥法、引经据典 法、用数字说明法,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并能在起草中灵活应用, 会使领导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三个问题 ,、避免雷同 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 74 人讲同一个问题,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 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 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 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 效果。一般来讲,独劈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 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 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 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在起草讲话过程中避免雷同可 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 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 ;二是 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 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 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 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 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 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 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独树风格 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 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抓住听众。撰稿人要在把握领 75 导者思维、 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使领导讲话讲出自己的风格来。每 个人所具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创造特点,就是其风格的 具体体现。领导讲话要有风格,这也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 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 76 人一面。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 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这样的讲话是过去也是现在存在的 一种通病,即在内容的安排上成为上级领导讲话或有关文件的翻版。 常有这样的事,当有人问起文章上的几句话的时候,起草人则说,这 句话是谁的,那句话是谁的,这句是从那个文件上讲的,那句话是那 个报纸上说的, 问他哪句话是你的, 他说那句话都有出处, 没有我的, 可见讲话成了拼字游戏;在篇章结构上,也常常是:帽子、总结肯定 前段工作、根据上级指示提出要求。长此以往,形成了许多“套路” 。 这讲话四平八稳,毫无新意,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其实,任何一 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 采飞扬。 起草领导讲话, 要以传达、 贯通领导者的思想、 观点为主旨, 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 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 不仅逻辑严明、 思路清晰, 而且生动活泼、 文采盎然。撰写领导讲话稿,应当潇洒一些,讲究一些文采。文采对 形成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 力,是语言表述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由于领导人的性格,职务 特点,语言习惯不同,讲话风格也必然各具特色。 ,、适当调剂 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 77 是遇 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任何都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 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 始松弛下来,台下有人开小会,有人收拾东西准备走,这样讲话就需 要调剂情绪和气氛,即需要兴调剂情绪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 78 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 “调剂品” ,激发听众的情 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 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 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 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 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 开幕词是在一些大型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所 作的开宗明义的讲话。它具有宣告性、提示性和指导性。 (一)开幕词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 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二 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二)开幕词的种类 按内容可以分为侧重性开幕词和一般性开 幕词两种。侧重性开幕词往往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或会 议的中心议题等,作重点阐述,其他问题一带而过。一般性开幕词则 只对会议的目的、议程、基本精神、来宾等作简要概述。 (三)开幕词的写作方法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 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 79 题,在后面通常加 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 友 、 们”“各位代表”等。 、 80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 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 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 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 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 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 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一) 闭幕词的概念和种类 闭幕词是一些大型会议结束时由有 关领导人或德高望重者向会议所作的讲话。具有总结性、评估性和号 召性。 闭幕词与开幕词一样,具有简明性和口语化两个共同特点,其种 类与开幕词相同。 (二) 闭幕词的写作方法 由标题、称呼和正文三部分组成,标 题与称呼的写法与开幕词基本相同。在标题和称谓之后,另起一段首 先说明会议已经完成预定任务,现在就要闭幕了;然后概述会议的进 行情况,恰当地评价会议的收获、意义及影响。核心部分要写明:会 议通过的主要事项和基本精神;会议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向与会人 员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等等。一般说来,这几方面内 81 容都 不能少,而且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写作时要掌握会议 情况,有针对性 82 地对会议内容予以阐述和肯定; 同时可以对会议未能展开都已认识到 的重要问题作出适当强调或补充; 行文要热情洋溢, 文章要简洁有力, 起到激发斗志,增强信念的作用。结尾部分一般先以坚定语气发出号 召,提出希望,表示祝愿等;最后郑重宣布会议闭幕。闭幕词出现在 会议终了,因此,要写得与开幕词前后呼应、首尾衔接,显示大会开 得很圆满、很成功。 (一) 、概念 简报是各行政机关之间用来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和 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一个文种,是信息类公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 一种。它是一种机关文书。 (二) 、作用 1、反映情况。通过简报,可以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反映给各级决策机关,使决策机关 了解下情,为决策机关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2、交流经验。简报体现了领导机关的一定指导能力,通过组织 交流,可以提供情况、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样对工作有指导和推 动作用。 3、传播信息。简报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载体,可以使各级机关及 从事行政工作的人互相了解情况,吸收经验、学习先进、改进工作。 (三) 、简报种类 可分为三种类型: 1、工作情况简报。主要用于反映工作中的动态和一般工作进展 83 84 情况。 2、经验交流简报。专门用来简要介绍一些工作经验的简报。 3、会议简报。在某一会议召开期间,为交流代表观点、反映会 议动态而缩写的简报。 (四) 、简报的格式结构 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 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有些还由 编者配加按语,成为五个组成部分。 简报一般都有固定的报头,包括简报的名称、期号、编发单位和 发行日期。 ,、简报名称 印在简报第一页上方的正中处,为了醒目起见, 字号易大, 尽可能用套红印刷。 期号 位置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 ,、 一般按年度依次排列期号,有的还可以标出累计的总期号。属于“增 刊”的期号,要单独编排,不能与“正刊”期号混编。,、编发单位, 应标明全称,位置在期号的左下方。,、发行日期,以领导签发日期 为准,应标明具体的年、月、日,位置在期号的右下方。报头部分与 标题和正文之间,一般都用一条粗线拦开。有些简报根据需要,还应 标明密级,如 “内部参阅”“秘密”“机密”“绝密”等,位置在 、 、 、 简报名称的左上方。报尾部分应包括简报的报、送、发单位。报,指 简报呈报的上级单位, 指简报送往的同级单位或不相隶属的单位, 送, 发,指简报发放的下级单位。如果简报的报、 85 送、发单位是固定的, 而又要临时增加发放单位, 一般还应注明 “本期增发××× (单位)。 ” 报尾还应包括本期简报的印刷份数,以便于管理、查对。报尾部分印 86 在简报末页的下端。 (四) 、简报的写作要求 第一、抓准问题,有的放矢。简报应该 围绕本单位的实际,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鲜、最为群众关 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是围绕领导决策,抓 “超前型”问 题。在领导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将要讨论决定问题之前,搞小超前,努 力收集与此有关的情况,经过筛选加工、研究提出可供领导参考的建 议和方案。二是在领导决策之中,抓“追踪型”问题。努力掌握决策 贯彻执行的情况、各方面有什么反应、发生什么偏差,迅速地反馈给 领导,使领导能及时纠正偏差,使决策逐步完善。三是要着眼大局, 从小中见大。 收集情况时, 就要从全局考虑, 从小处着手, 深入上点, “解剖麻雀” ,抓住有代表性的小问题,作推广放大的思考,挖掘和 开拓更广泛深刻的涵意。四是抓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在改革、 开放的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领导去认真研究和解 决,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所以,必须花气力积极地收 集,捕捉这类信息,抓这类的问题,提供领导参阅。五是注意抓倾向 性、苗头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注意解决,而任其发 展,可能会酿成大问题,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六是抓突发性问 题。如假期寝室大范围被盗,直接关系到学校治安管理和全体学生切 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这类信息 87 后,应迅速向领导报告。抓准问题,应 该注意四点: ,、从全局着眼。简报的作者必须站在单位领导的高度、全局的 高度去观察事情、分析问题。一定要跳出自己工作岗位的“小天地” , 88 放眼全局,做到“全局在胸” 。 ,、善于抓趋势。所谓趋势性问题,既不是偶然发生的问题,也 不是个别的问题,而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动向性问题。这种动向,有好 的,也有不好的,不论哪一种,只要及时抓住,就能提炼出有针对性 的好的简报主题。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了解了本单位工作和生产 下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再去观察问题,就能是非清楚。符合事物发 展方向的先进经验、 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以及事物发展遇到的实 际问题,都是撰写简报应该抓准的问题。 ,、善于抓苗头。所谓苗头性问题,就是那些代表新生事物的先 声、新创造的火花、新经验的先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写简报应 该对这种代表事物发展方向但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苗头性问题予以高 度的注意。不能只注意那些众所周知的典型性事物,还必须特别留神 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细小之事,认真剖析,放大比较,沙里淘金,抓 出“小中见大”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用简报宣传、反映。 ,、具备工作敏感。所谓工作敏感,是指作者对于单位内外各种 客观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预见事物发展进程的能 力,以及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事物的能力。我们要抓准问题,从长远 看,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敏感。工作敏感不是一日之功,它是 长期学习、观察和实践的结果。第二、材料准确,内容真实。简报作 为加强领 89 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内容必须保证绝对真实、准确。 否则, 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简报一是要准确。 不允许对那些心理活动、 环境、气氛等无形的事实搞 “合理想象” 。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走 90 马观花、浮光掠影,更不可“听风就是雨” ,保证材料绝对真实可靠。 也就是说,要做到简报所选用的任何材料,包括人名、地点、时间、 情节、数字、引语、因果关系等等,都完全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的虚 构、夸张、缩小和差错。特别在估计成绩和宣传先进时,更要严格把 握分寸,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留有余地。二 是要强调真实性。必须注意做到不为迎合而弄虚作假,不赶“浪头” 追时髦,不歪扭写作角度,不搞事态发展的“提前量” ,必须忠实于 事实,保证符合事物本来面貌。第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简报的 写作必须注意做到简短、明快,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说清楚必须说明的 问题。一是注意主题集中,一稿一事,不贪大求全。一份简报只抓住 一个问题,不搞面面具到才能使简报的主题凝聚,篇幅短小,问题说 得透彻。如果简报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把想说的问题进行归纳、 提炼,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性质的东西做主题,重点来写,其他则一概 摒弃;也可以将可写的几个问题,各写一期简报分期介绍,一期一个 重点,上篇一个侧面,千万不可使几个观点纠缠在一篇简报上。二是 注意精选材料,围绕主题精心挑选典型事例。简报所使用的材料和其 他文章一样, 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 不能也没有必要写尽事物的整体。 91 因此,撰写简报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精心选择。凡是能 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都要注意加以精选,不可轻易放过;凡是与主题 无关的材料,即使十分生动,也必须忍痛割爱、坚决舍弃。选择材料 还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具有代表性, 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筛选出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材料加以使用,做到不堆砌,不罗列,不 92 雷同,少而精。要通过材料的剪裁突出主题、缩短篇幅。使简报的主 题充分而明确地表现出来,使简报的内容更加简洁。三是注意既要求 简,又要写清。简报求简,是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求简。 “简” ,应 该是服从内容的需要,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第四、讲究 时效,反映迅速。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 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简报的功能,决定了简报的 编者必须讲求时效。这就要求简报的作者思想敏锐、行动敏捷,对问 题反映得快,对材料分析得快,写作构思快,动笔成稿快,同时,还 要求简报的编辑、签发、打印、发稿速度快,共同把握发稿时机。第 五、内容实在,不空洞。简报的写作既不同于文字作品,也不同于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章。文学作品的创作,靠刻划形象来表达主题思想;评论文章的 写作,靠理论论证来阐述观点。简报则和新闻报道一样,是靠用现实 生活中活生生的生活事实来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用事实说话, 是简报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我们编写简报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 题。 (五) 简报的选稿要求 选稿是机关文字工作中常涉及到的问题, 但简报选稿最有代表性。选好稿子,必须围绕该简报所在机关的职能 来确定主要选稿原则 “有的放矢”选稿。简报编辑要从大量来稿中 挑出好的稿子,需要注意四 93 个问题:,、思想要敏感。简报编辑的思 想敏感应该表现在三点上:一是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对上级机关的工 作部署和本单位领导的要作安排,头脑要敏感。既要能够迅速理解其 精神实质, 又要能够清醒而敏捷地意识到简报在贯彻落实这些部署中 94 应起的作用。二是对周围的事物,对各方面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对各 式各样的信息,反应要敏感。既能够条理清楚地把这些情况输入自己 的脑海,又能够迅速地反应出简报工作应采取的对策。三是对来稿中 反映的动向、火花、事物萌芽反应要敏感,既能意识、鉴别,又能牢 牢抓住不放,不让好的线索在自己手中白白放过。,、看问题要有预 见性。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发展的。作为单位 “机关报” 的简报,要起到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工作的进程有预见性。 也就是说,简报的编辑看问题、审稿子,不能只想到今天,只看到眼 前,还是看到明天,还要想到工作的下步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符 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抓住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抓住事 物发展过程中即将遇到的实际问题, 选择出有指导意义的简报来。 ,、 判断要准确。简报编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稿子的判断能 力上。具体讲,做好稿子的选择工作,应从三个方面搞好判断:一是 搞好稿件的真伪和准确程度的判断。也就是通过看稿,要对稿件的真 实程度心中有数,对稿件在政治上、政策上、理论上以及工作上的指 导意义正确与否心中有数。二是搞好稿件实际价值的判断。有的来稿 所反映的问题抓得很准, 写得也很清新, 也有的来稿反映问题不突出, 缺乏指导意义,简报编辑对这两类稿子 95 是容易鉴别的,是能够迅速做 出选择的。但有的稿子拉拉杂杂,往往把有价值的内容淹没在一大堆 材料中了,对这种稿子,编辑要慧眼识货,能从璞玉中剖露出 “和 氏璧”来。三是搞好稿件刊发“利与弊”的判断。有些来稿,事情是 真实的,观点也是对的,但怎样刊发,什么时候刊发,有的应该掌握 96 一定的火侯。特别的一些反映问题的、对工作提出批评的稿子,在刊 发时机上,是早发还是晚发“情况简报” ,让大家都知道,还是发“情 况反映” ,只供领导参阅,不扩大宣传范围;在提法和措词上,掌握 什么样的分寸、用什么样的口径,这些都需要简报编辑认真动一番脑 筋,积极而稳妥地做出判断。,、要灵活掌握稿件的写作质量。有些 来稿虽然在写作质量上差一些,但反映的问题都很重要,材料也是翔 实的,就应该考虑编发。必要时,简报的编辑还可以亲自动手重写, 决不要仅仅因为文字逊色了一点,就把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稿抛弃。 行文规则是指各级机关公文往来时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原则。 遵守这一原则,有利于公文传递方向正确、线路短捷有效,避免公文 旅行, 阻止部分公文进入不必要的流通过程, 抑制无价值公文的产生。 行文规则规定了各级机关的行文关系, 即各级机关之间公文的授受关 系,它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由各自的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归属、地 位、职责、权利范围等因素决定的。它对行文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规定着公文传递的基本方向。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 处于同一组织系统 97 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存在领导与被领导 的关系。第二类, 处于同一专业系统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 98 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第三类,处于同一组织系统或 专业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之间。第四类,非同一组织系统、专业系统的机关之间,无 论级别高低,均为不相隶属关系。如军事机关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之 间。根据公文授受机关的工作关系不同,可以将公文划分为上行文、 下行文和平行文。 上行文和下行文主要存在于以上第一类和第二类工 作关系类型中,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如报告、 请示等。下行文正好相反,是上级机关向下级发送的公文,如批复、 指示等。平行文存在于以上第三类和第四类关系类型中,同级机关和 不相隶属机关相互发送公文都是平行文,如函等。 正常有效的行文应当遵循以下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则: 1、按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规则。这条规则要明确两 点:一是按机关隶属关系行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作指示、布 置工作、提出要求;下级机关可以向直接的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提出 请示,上级机关对请示事项应予研究答复。除了这一层关系外,在我 们国家现行管理体制中, 还形成了一种各业务部门上下垂直的条条关 系,其中有些部门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大部分和上级业 务部门之间虽然不属直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但在业务上的 99 确存在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就形成了直接的上下行文关系。二是按机关 的职责范围行文。这一点的要求是,行文的内容应是本机关职责范围 100 内的事项, 而不能超出, 超出了即为越权。 如果干涉了别的机关事务, 不仅在实践中行不通,而且会造成政令混乱。当然,不相隶属机关之 间也有公文往来,那只能是商洽工作、通知事项、征询意见等,而不 存在请示、报告或布置任务的性质。 2、授权行文的规则。这条规则是上一条规则的引申。如果一个 部门的业务需要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按隶属关系和职 责范围又不具备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的行文权限时, 这就可以通过授权 行文来解决。具体说,这个部门可向本级政府请示,经本级政府同意 并授权后,向下级政府行文。在操作中,应将文稿拟好,由本部门领 导签署,请本级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经政府领导审批后的文稿,在行 文时,才能在文首或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的字样。这里特别需 要说明的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行文都具有授权行文的性质(内 部事务除外) 。各级政府办公厅(室)以及各部门的办公室是政府和 部门的综合办事机构,对外行文都是代表政府和部门的,与本级政府 和本部门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下级机关(部门)都应贯彻执行,可 不在文首或文中标注“经***同意”的字样。 3、联合行文的规则。这条规则仍属第一条规则的引申。同级政 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可以联合 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军事机关之间可 101 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 级党委部门、军事机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 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之间,就某些互相有关的业务,经过 会商一致后可以联合行文。 102 联合行文,既可联合向上行文,也可联合向下行文。联合行文应 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4、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行文的规则。不越级行文体现了一级抓一 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不能破坏这种原则, 破坏了, 就会造成混乱,也影响机关办事效率。所以通常情况下不越级行文。 遇有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的事故、防汛救灾等突发事件或上级领导 在现场办公中特别交待的问题,可越级行文,特事特办,但要抄送被 越过的上级机关。否则,受文机关对越级公文,可退回原呈报机关, 或可作为阅件处理,不予办理或答复。 5、不越权行文的规则。第一条规则中已明确要求按机关职责范 围行文,如果有涉及其它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又未与其它部门协商, 或虽经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可以单独向下行文。如果擅自行文 就构成侵权行为,会造成工作中的许多矛盾。上级机关如发现这种情 况,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这类公文。现实中,这类情况时有发生,因 此造成“文件打架”“政出多门” 、 。解决这类问题,应提倡部门之间 多协商、多对话、多沟通,通过联合行文或授权行文的方式解决。 6、 “请示”不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的规则。 “请示”直接报送领 导者个人,其危害性大体上有三点:一 103 是未经文秘机构签收、登记, 成了“帐外公文” ,公文的流向、处理情况不得而知,查无踪迹,成 了“断线的风筝” ;二是这类公文到了领导同志手里,领导同志也颇 为难,批,没有部门的审批意见,只能以经验、凭感觉办事,往往失 去决策的科学性;不批,也有可能影响报送单位的工作;三是现实中 104 一些单位拿着直送领导的批示件当“尚方宝剑” ,到有关部门要钱要 物,借领导批示向对方施加压力,引起矛盾。所以,领导同志一般不 受理这类直报的请示,而退给文秘机构统一签收、登记、分办,这便 形成了公文“倒流” ,它破坏了公文处理的正常程序,造成了不必要 的紊乱。 如果上级领导个别交办、 答应的事项, 由此而上报的 “请示” , 最好也应主送该领导所在的机关,并在公文中作出说明。收文机关在 分办时,自然会把这份公文分送给这位领导同志批阅。 7、 “请示”应一文一事、只主送一个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的规 则。这条规则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一文一事。机关或部门都有明确分 工,各自只能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如果一文数事,必然涉及几个主 管部门,给公文交办带来困难,即使勉强交办出去,可能谁也不愿牵 头办理,造成互相推诿、扯皮。二是请示公文只主送一个机关。请示 内容是要求答复的事项,主送机关有责任研究并作出答复。相关的机 关或部门采用抄送形式,以便主办机关征求意见或会签。如果多头呈 送,上级机关一般不予受理。如果办理,会造成机关之间相互等待或 意见不统一,增加协调难度,影响工作效率。三是不同时抄送下级机 关。请示内容是未决事项,在上级机关还没有批准前,向下级机关抄 送透露,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请 105 示事项只能在上级机关答复或批准之后,通知下级机关。 8、 “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则。 “报告”和“请示”是 两种不同的文种,适用范围有明显的界限,不能混用。 “报告”是向 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建议,供上 106 级机关决策参考。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答复,如果报告中夹 带请示事项,很容易误事。如果既想汇报工作,让上级掌握,又想请 示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将“报告”和“请示”分开, 形成两份公文分别上报;二是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的内容作为附 件,附在请示后面作为背景材料,让上级了解请示的充分理由。 9、公文由文秘机构统一处理的规则。为了使公文按正常的渠道 运转,按规范的程序办理,机关都设有专司公文处理的文秘机构或配 备专人处理公文。公文的正常流程应该是: “收”由文秘机构统一签 收,拆封,清点分类,登记,拟办,分办,催办; “发”由文秘机构 统一核稿,分送领导签批,然后再回到文秘机构登记编号,缮印,校 对,用印,分发,分发前,要经过复核或第一读者认真阅读无误后, 才可照单分发。这样,无论是公文收进或发出,都经过专司公文处理 工作的一个口子把关, 就能保证公文在机关有秩序地运转, 规范办理, 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保证公文质量。行文规则中还要说明的是党的领 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同级政府及部门或下级政府机关行文;而 政府机关不得向党的组织行文作指示、交任务。 经批准的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应视为正式公文依 照执行,可不再发文。发文机关可印制少量文本,供存档备查。 107 1、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标题是行政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108 文字简洁、格式规范,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 据。据此,须精心制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 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 混淆使用。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 (1)语句不合语法规范 例 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例 1 的介词“关于”应用未 用。 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 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 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 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 ,应补上。 例 2、***高校关于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 办法。例 2 的动宾搭配不当。此标题中心词为“试行办法” ,其限定 部分为”关于”引导的介词词组, “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 政策”“搞活”的宾语应是“企业”而不能是“有关政策”“有关政 , , 策”紧接宾语之后,则需要另有一个动词与之搭配,因为“政策”只 能是贯彻执行,而不能是“试行”“试行”的只能是“办法”而不能 , 是“政策” 。 例 3、***高校关于加快发展本院彩色印刷品生产若干措施的通 知。例 3 的动宾搭配失当,文种使用不当。此标题“加快发展”的 宾语应是“彩色印刷品”而不能是“若干措施” , 109 阅文件内容有“决 定采取以下措施”等语,应使用“决定”“规定” 、 。若使用“措施” 等是非规定文种,应另拟发文通知,并随通知附发。 110 例 4、***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 问题的试行意见。例 4 的标题有多项错误:1、动宾搭配不当,标题 限定部分“加快和发展”的宾语应是“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而不 能是“若干问题”“若干问题”需另外用一个动词与之搭配,2、在 。 没有适配动词与之搭配的情况下, “若干问题”被迫充当限定部分的 中心词,而“若干问题”不能限定“试行意见” ;3、 “意见”本属于 导向性和参考性文书,不具强制性,在“意见”之前再加上“试行” 实属多余。 例 5、***高校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 作者的通知。例 5 缺宾语。此标题动词是“做好”后面缺少宾语“工 作”应补上。 (2)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 例 6、***关于申请解决更换一台锅炉并大修一台锅炉的报告。 例 7、***关于申请 1995 年公费医疗补助费的报告。 例 8、***关于元旦文艺联欢会所需经费的报告。 病例分析:例 6 的标题内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解决问题,关 键词是“请示”“请示”的标题可直接准确概括出“请示”的内容, , 使人一目了然。正确的作法应是将“报告”两字替换为“请示” 。例 7 的标题内容是某高校请求某市批准“医疗补助费问题” ,他们之间不 属于隶属关系,是属于平行关系。 111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 明确指出“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 准等应用”函”” 。该文件是属于请求批准“函”性公文,理应删除“报 112 告” ,将“报告”两字改为“函” 。例 8 的标题显然是学院下属单位 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解决经费的问题。 《办法》中规定,向上级机关 请求指示和批准应该用“请示” 。此文是属于请示性公文, “报告”两 字应改为“请示” 。 2、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文种使用不当 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 以致长期只使 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 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去应用;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 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或干脆写成“请示报告” ; 有的不知有命令(令) 、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 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2)格式不规范 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公文文头不规 范; (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 (三)主送机关排列混乱; (四) 结构层次序数混乱; (五)附件不符; (六)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 (3)行文规则混乱 (一)越级行文。 (二)多头行文。 (三)请示一文多事。 (四) 党政不分。 113 (4)提法不当 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 口号、任务,而这些方 114 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相违背,从 而造成一定的混乱。 (5)名称表述混乱 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等名称表述混乱主要有:一是同一名 词在一篇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一致。二是排名次序混乱。三是随 意用简称。 (6)时间表述含糊 (一)用时间代名词而不用具体日期。(二)年份随意省略。(三)年份 不使用公元纪年。 (7)用词不当 (一) 词义误用。(二)生造词语。(三)词语使用不当。(四)滥用模 糊词语。 (8)不符合语法 不少公文存在不合语法的现象,以致于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或错 误。 (一)成分残缺。 (二)成分多余。 (三)搭配不当。 (四)语序不 当。 (9)数字使用不统一 公文使用数字概念模糊,书写形式杂乱和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一)是数字概念不清楚。 (二)是数字概念不准确。 (三) 是数字书写形式不统一。 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 基本公文知识及写作 2015公文写作范文 115 116
本文档为【2015年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大全_基本公文写作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