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

《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

举报
开通vip

《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 系年 (整理者:黄丽娜) 第一章 ????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 ?????名之曰【一】千畝,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至于厲王,厲王大虐于周, ?111213卿士諸正、萬民弗刃于厥心,【二】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 141516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宋〈宗〉。宣【三】王是始棄帝籍弗田, 17立卅又九年,戎乃大敗周師于千畝。【四】 ? 监,《诗?节南山》传:“视也。”商王不恭上帝,参看《书?牧誓》:“今商王受...

《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
《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 系年 (整理者:黄丽娜) 第一章 ????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 ?????名之曰【一】千畝,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至于厲王,厲王大虐于周, ?111213卿士諸正、萬民弗刃于厥心,【二】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 141516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宋〈宗〉。宣【三】王是始棄帝籍弗田, 17立卅又九年,戎乃大敗周師于千畝。【四】 ? 监,《诗?节南山》传:“视也。”商王不恭上帝,参看《书?牧誓》:“今商王受„„昏弃厥肆祀弗荅”,但后者郑玄注以为指祭宗庙。“上帝”合文,原有合文号。 ? 寅,《尔雅?释诂》:“敬也。”“寅”字写法亦见战国齐器陈侯因(次月?)敦(《殷周金文集成》四六四九)。 ? 籍,《国语?周语上》注:“借也,借民力以为之。”《北堂书钞》礼仪部十二引贾逵云:“天子躬耕籍田,助民力也。”《周语上》载虢文公述籍田云:“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 ? 登,《礼记?月令》“农乃登黍”,注:“进也。” ? 千亩,《周语上》注:“天子田籍千亩,诸侯百亩。”《北堂书钞》引贾逵云:“籍田,千亩也。” ? 反,《说文》:“覆也。”商邑,指殷,见《书?牧誓》、《酒诰》及金文簋(《集成》四o五九)。反商邑,意指颠覆商的统治。 ? 敷政,见《诗?长发》:“敷政优优。” ? 厉王,金文做“刺王”,见逨盘(《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九三九)。 ? 隶定“虐”字 ? 正,《尔雅?释诂》:“长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 11 归,《周礼?大宗伯》注:“不反之称。” 12 《史记?周本纪》索隐引《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有关记载详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第五八至五九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3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与《周本纪》合。 14 此指宣王为厉王之子,不是此时始生。 15 此地在卫,共伯和不能是宋人,《周本纪》正义引《鲁连子》也说他“归国于卫”。《经典释文》引《庄子?让王》司马彪注云:共伯和干王位,“十四年,大旱屋焚,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祟,立宣王,共伯复归于宗,逍遥得意共山之首”。《让王》成玄英疏作“共伯退归,还食本邑”。据此,简文“宋”字之误,“宗”指其宗国,即卫 16 《周语上》:“宣王即位,不籍千亩。”注:“自厉王之流,籍田礼废,宣王即位,不复遵古也。”虢文公谏,王不听。 17 《周语上》:“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注:“姜氏之戎,西戎之别种,四月之后也。”千亩所在,当依徐元诰《国语集解》引汪远孙说,据《诗?祈父》疏引孔晁云:“宣王不耕籍田,神怒民困,为戎所伐,战于近郊”,在周都附近,与《左传》桓公二年所述晋穆侯千亩之战的千亩在今山西并非一地,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九二页(中华书局,1990年)。 1 系年 第二章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五】?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六】???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七】??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八】晉文侯?1112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九】于京師,鄭131415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武公即世,莊公即位,莊公即世,昭公即位。【一〇】其大夫高之16渠彌殺昭公而立其弟子眉壽。齊襄公會諸侯于首止,殺子【一一】眉壽,車轘高之渠彌,立171819厲公,鄭以始正。楚文王以啓于漢陽。【一二】 ? 《史记?周本纪》载幽王后为“申侯女”。《逸周书?王会》“戏申以凤鸟”,何秋涛《王会篇笺释》据《山海经?西山经》有申山、上申之山等地名,推断西申在今陕西安塞以北,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之说略同,均以西申为戎。《秦本纪》云秦先人大骆以申侯之女为妻,“西戎皆服”,在周孝王时。《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云周宣王三十九年,“王征申戎,破之”。“申侯”、“申戎”均有学者以为即指西申。 ? “褒”简文作“孚”。《国语?晋语一》与《郑语》、《周本纪》等皆作“褒”。 ? 伯盘,《晋语一》、《郑语》、《周本纪》均作“伯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太平御览》卷八五引《纪年》作“伯盘”。前人已辨明“服”系误字,详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纪年》:“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 ? 《郑语》:“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求之申”相当于简文“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之事 ? 邦君,诸侯。正,训“长”。《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幽王,天下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正义》引《纪年》云幽王死,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简文“虢”当指其时可能已迁至河南三门峡的西虢。余臣为幽王弟,前所未见。 ? 雷版《纪年》卷二七云:“携,地名,未详所在。《新唐书》所载《大衍历义》谓丰、岐、骊、携皆鹑首之分,雍州之地,是携即西京地名矣。” ? “立二十又一年”,指携惠王在位年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纪年》:“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適,故称携王”,“二十一年”与简文一致。王版《纪年》等以为晋文侯纪年,非是;今本《纪年》及朱版《纪年》则较正确。晋文侯杀余臣,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故《郑语》云“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 周亡九年,应指幽王灭后九年。 ? 少鄂,地名,疑即《左传》隐公六年之晋地鄂,在今山西乡宁。 11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此处当指宗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九年》云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大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与简文有所不同。 12 始启,见《郑语》“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董增龄《国语正义》云:“启是拓土,《鲁颂》云‘大启尔宇’,僖二十五年传‘晋于是始启南阳’是也。” 13 郑武公,周宣王弟郑桓公友之子,《史记?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政”与“正”通,训为“长”,此云郑武公为东方诸侯之长。 14 即世,意为亡卒,见《左传》成公十三年、十六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十九年、二十六年等,如成公十三年“穆、襄即世”,杜注:“文六年晋襄、秦穆皆卒。” 15 《左传》桓公十一年及《郑世家》记庄公卒后,其子厉公曾一度继位,简文不载。 16 高之巨尔,即高渠弥。之,助词。先秦古书习见在人姓名中加“之”的用法,可参看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人姓名之间加助词字例”条。高渠弥杀郑昭公,事见《左传》桓公十七年。眉寿,传文作“公子亹”,“”、“亹”为通假字。 17 《左传》桓公十八年:“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未言会诸侯。又:“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杜注:“郑子,昭公弟子仪也。”子仪,《郑世家》作“公子婴”,简文不载其事。 18 政,通“正”,《周礼?宰夫》注:“犹定也。”在此指郑公子争位之乱的结束。 19 汉阳,指汉水东北地区。《史记?楚世家》云:“文王二年,伐申过邓„„六年,伐蔡„„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2 系年 第三章 ????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于殷。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宀录?) ????子耿。成【一三】王屎伐商邑,殺(宀录?)子耿,飛廉東逃于商蓋氏, ??11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一四】蓋之民于邾圉,以御奴且之戎,是秦 121413先人,世作周(尸山)。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于成【一五】周,秦仲焉 15東居周地,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一六】 ? 《逸周书》有《克殷》篇。 ? 《逸周书?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但未用“三监”一词。“三监”在传世文献中始见于《尚书大传》。《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郑玄《诗谱》则云管叔、蔡叔、霍叔分尹邶、鄘卫。两说略有不同。 ? 陟,《韩昌黎集?黄陵庙碑》:“《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 ? 兴,《尔雅?释言》:“起也。” ? “杀三监”这,当指杀三监的周人吏卒。(宀彔?)子耿即大保簋(《集成》四一四O)所载“彔子(耳口)。隶定“耿”字。簋铭云:“王伐彔子(耳口),(虘又)厥反,王降征命于大保(即召公)。”白川静《金文通释》卷一上(日本白鹤美术馆,1964年)已指出彔子即纣子武庚禄父。 ? 屎,字见陈侯因X敦(《集成》4649),即《说文》“敉”字或体“侎”。容庚《善斋彝器图录》第25页《燕京学社,1936年)云义当如“继”。简文是说成王继武王之后再次伐商。 ?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鲁世家》也讲“杀武庚”。《逸周书?作雒》则说“王子禄父北奔”,有所不同。 ? 飞廉,《史记?秦本纪》作“蜚廉”,嬴姓,乃秦人之祖,父名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商盖见《墨子?耕柱》、《韩非子?说林上》,即商奄。《左传》定公四年记封鲁“因商奄之民”,《括地志》:“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之地。”《尚书大传》载,管蔡流言,“奄君、蒲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成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 ? 《书序》云:“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 ?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秦本纪》则云伐纣时,“蜚廉为纣石<使>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死,遂葬于霍太山”,其说不同。 11 邾圉即《书?禹贡》雍州“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之“朱圉”。《汉书?地理志》天水郡冀县下写作“朱圉”,云:“《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水经?渭水经》说同。地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 12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燕王”章云:“自复而足,楚将不出沮漳,秦将不出商奄„„”(第17页,文物出版社,1976年),也说秦人源于商奄。《战国策?燕策一》改“商阉”为“崤塞”,当系不解本义之故。 13 (尸山),《左传》桓公十二年杜注:“卫也。” 14 《国语?晋语八》“今周室少卑”,韦注:“卑,微也。” 15 秦仲,即秦襄公。《秦本纪》载秦庄公生子三人,长子世父报大父之仇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 3 系年 第四章 ???周成王、周公既遷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設出宗子,以作周厚 ????【一七】屏,乃先建衛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餘民。衛人自康丘遷于淇衛。 ??周惠王立十【一八】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師伐衛,大敗衛師於睘,幽侯滅?1112焉。翟遂居衛,衛人乃東涉【一九】河,遷于曹,焉立戴公申,公子啓方奔13141516齊。戴公卒,齊桓公會諸侯以城楚丘,?【二〇】公子啓方焉,是文公。文公即世,成公即位。翟人或涉河,伐衛于楚丘,衛人自楚丘【二一】遷于帝17丘。【二二】 ? 《书序》:“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史记?周本纪》略同。 ? 由,《汉书?魏相传》注:“因也。”亡由,灭亡的原因。 ? 方,通“旁”,《广雅?释诂二》:“广也。”设,《战国策?秦策一》注:“置也。”出宗子,当指支子而言,即《左传》昭公九年、二十六年“建母弟以藩屏周”的“母弟”。 ? 清华简《祭公》:“惟我后嗣,旁建宗子,丕惟周之后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西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又昭公两条,见上注。 ? 卫叔封即康叔,《左传》定公四年叙其受封,“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康诰》今存于《尚书》。传世有簋(《集成》4059),铭云:“王来伐商邑,诞命康侯鄙于卫”;又有康侯方鼎(《集成2153),铭云:“康侯丰作宝(阝尊)”,“丰”与简文“(土丰)”均与“封”通。“庚丘”即“康丘”,其地应在殷故地邶、鄘、卫之卫地范围内,故康叔也可称为卫叔封。 ? 殷之余民,指《左传》定公四年所述殷民七族。 ? 淇卫,即在淇水流域的朝歌,今河南淇县。 ? 此年“狄入卫”,见《春秋》闵公二年,事详《左传》及《卫世家》。古本《纪年》云:“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泂>泽”,表明狄为赤狄,与简文合。 ? 卫师败绩之地,《左传》云“荧泽”,《纪年》云“洞<泂>泽”,简文作“睘”,均为通假字。 ? 被狄攻灭的卫侯,《左传》称“卫懿公”,《论衡?儒增》称“卫哀公”,简文则作“幽侯”,谥法互异。 11 卫迁于曹,事见《左传》闵公二年。曹,或作“漕”,在近河南滑县西南。《诗?鄘风?载驰》序:“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 12 《卫世家》云戴公名申,与简文合。 13 公子启方即《管子?大匡》等所见之公子开方,齐桓公臣详见梁玉绳《古今人物表考》卷七。 14 15 城楚丘,见《春秋》僖公二年经传。楚丘,在今河南滑县东。 16 《左传》及《卫世家》云卫文公为戴公弟燬,简文云为启方,彼此不同。《诗?鄘风?定制方中》序:“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让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 17 狄围卫,卫迁于帝丘,见《春秋》僖公三十一年经传。《卫世家》集解引《世本》云“成公徙濮阳”,濮阳即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4 系年 第五章 ??蔡哀侯取妻於陳,息侯亦取妻於陳,是息媯。息媯將歸于息,過蔡,蔡哀侯 ???命止之,【二三】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媯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順,乃使人于楚文王【二四】曰:“君來伐我,我將求救於蔡,君焉敗之?。”文王起師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率師【二五】以救息,文王敗之於 ??莘,獲哀侯以歸。文王爲客於息,蔡侯與從,息侯以文【二六】王飲酒,蔡 ?侯知息侯之誘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見之。”文【二七】 ?,起師伐息,克之,殺息王命見之,息侯辭,王固命見之。既見之,還。明歲 1112侯,取【二八】息媯以歸,是生堵敖及成王。文王以北啓出方城,圾畛(,) 1314於汝,改(辶旅)於陳,焉【二九】取頓以恐陳侯。【三〇】 ? 《左传》庄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史记?管蔡世家》:“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蔡哀侯即蔡侯献舞。息妫,息侯夫人,妫姓陈国公子。“赛”下误衍重文号。 ? 《左传》庄公十年:“息妫将归,过蔡。”陈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蔡都在今河南上蔡西南,故息妫由陈至息必过蔡。 ? 《左传》庄公十年:“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止之,《左传》昭公四年有“楚子止之”,用法相同。这类顺序颠倒的合文商代甲骨文已有。 ? 息和蔡都是姬姓国,故蔡哀侯曰“以同姓之故”。 ? 《左传》庄公十年说蔡侯封息妫“弗宾”,杜注:“不礼敬也。”《管蔡世家》说“蔡侯不敬”,意思相仿佛,都是说有轻佻的行为。简文言“蔡哀侯妻之”,与《左传》、《史记》不同。 ? 《左传》庄公十年:“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管蔡世家》:“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袭之,可以有功。’”训,古书常训为“顺”,与“逆”相对。这个意思后来写作“顺”。 ? 《左传》庄公十年:“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管蔡世家》:“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哀侯留九岁,死于楚。”《楚世家》:“(楚文王)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左传》所记简略,《管蔡世家》和《楚世家》所记较详,然略有出入。新,通“莘”。 ? 《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如息,以食入享。”简文“以”义同“与”。《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郑注:“今文‘以’为‘与’。” ? 《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语意与简文相近。《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告王以善道也。”贾公彦疏:“媺,美也。”《集韵?旨韵》:“媺,善也。通作‘美’。” ? 11 《左传》庄公十四年:“„„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堵敖,典籍或作“壮敖”、“庄敖”、“杜敖”等。 12 以,乃。启,开拓。“方城”之名见于《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杜注:“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南,以言竟土之远。”亦见于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关于楚方城的位置及性质,古今学者意见颇有分歧,可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292-293页、王振中《方程考》以及蒋波、朱占威《三十年来楚方城研究述要》等。 13 《左传》哀公十七年:“(楚文王)实系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杜注:“开封畛比至汝水。”《左传》昭公七年杜注云:“启疆北至汝水。”圾,疑为“封”之讹字。 14 旅,《尔雅?释诂一》“旅,阵也。”邢炳疏:“旅者,谓布阵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杜注:“顿国,今汝阴南顿县。”赣,读为“恐”,《说文》:“惧也。”一说读为“陷”,《孙子兵法?地形》“吏强兵弱,曰陷”,李筌注:“陷,败也。” 5 系年 第六章 ???晉獻公之婢妾曰驪姬,欲其子奚齊之為君也,乃讒大子共君而殺之,或讒【三 ?一】惠公及文公,文公奔狄,惠公奔于梁。獻公卒,乃立奚齊。其大夫里之克 ??乃殺奚齊,【三二】而立其弟悼子,里之克又殺悼子。秦穆公乃內惠公于晉,惠公賂秦公曰:“我【三三】後果入,使君涉河,至于梁城。”惠公既入,乃背 ??秦公弗予。立六年,秦公率師與【三四】惠公戰于韓,止惠公以歸。惠公焉 ?以其子懷公為質于秦,秦穆公以其子妻之。【三五】文公十又二年居狄,狄甚善之,而弗能入,乃適齊,齊人善之。適宋,宋人善之,亦莫【三六】之能入。 ?乃適衛,衛人弗善。適鄭,鄭人弗善。乃適楚。懷公自秦逃歸,秦穆公乃召【三七】文公於楚,使襲懷公之室。晉惠公卒,懷公即位。秦人起師以內文公于晉。 11晉人殺【三八】懷公而立文公,秦晉焉始會好,戮力同心。二邦伐鄀,徙之中 12城,圍商密,止【三九】申公子儀以歸。【四〇】 ? 骊姬,得于骊戎的女子。《国语?晋语一》:“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或骊姬以归,以以为夫人,生奚齐。” ? 奚齐,骊姬之子。 ?谗,亦见于上博简《孔子诗论》。太子申生谥为共君,《国语?晋语二》:“骊姬见申生而哭之„„骊姬退,申生乃雉经于新城之庙。„„是以谥为共君。” ? 文公即重耳,惠公即夷吾。《国语?晋语二》:“骊姬既杀太子申生,又谮二子曰:‘重耳、夷吾与知共君之事。’公令阉楚刺重耳,重耳逃于狄;令贾华刺夷吾,夷吾逃于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焉。”《国语?晋语二》韦昭注:“狄,北狄,隗姓也。”“梁,嬴姓之国,伯爵也。”梁,或称“少梁”。《史记?秦本纪》“重耳、夷吾出奔”,正义云:“重耳奔翟,夷吾奔少梁也。”在今陕西韩城境。 ? 里之克,即晋大夫里克。悼子,晋献公之子,史书多称“卓子”。《晋世家》作“悼子”,与简文同。《国语?晋语二》:“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于是杀奚齐、卓子及骊姬,而请君于秦。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人曰:‘不次,献公未葬也。„„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 ? 《左传》僖公九年:“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 ? 《左传》僖公十五年:“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杜注:“解梁城,今河东解县也。”即今山西永济之解城(杨伯峻注)。简文“梁城”当即指此。 ? 《春秋》僖公十五年:“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或晋侯。”韩地具体位置,历来有陕西、山西二说。可参阅杨伯峻注,沈长云《西周二韩国地望考》。止,义同“或”。 ? 《左传》僖公十七年:“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晋大子圉即怀公。执,通“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及曹„„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及楚,楚子飨之„„”《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自魏过曹,曹共公亦不礼焉。„„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九献,庭实旅百。”简文所述重耳逃亡途径国家及先后次序,与《左传》、《国语》有所不同,值得注意。 11 《晋世家》:“子圉遂亡归晋。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杀怀于高粱,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使文公袭怀公之室,就是使文公袭受怀公在秦的妻室。 12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围商密„„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杜注:“斗克,申公子仪。屈御寇,息公子边。”鄀,杜注:“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鄀县。”中城,地名,见《曾侯乙墓竹简》。 6 系年 第七章 ?晉文公立四年,楚成王率諸侯以圍宋伐齊,戍穀,居鉏(,)。晉文公思齊及宋之【四一】德,乃及秦師圍曹及五鹿,伐衛以脫齊之戍及宋之圍。楚王舍圍 ??歸,居方城。【四二】令尹子玉遂率鄭、衛、陳、蔡及群蠻夷之師以交文公,文公率秦、齊及群戎【四三】之師以敗楚師於城濮,遂朝周襄王于衡雍,獻楚 ?俘馘,盟諸侯於踐土。【四四】 ? 《国语?晋语四》:“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公率齐、秦伐曹、卫以救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即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北庐,作三军。„„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戍,表示驻扎的意思。谷,地名。《春秋》庄公七年杜注:“谷,齐地,今济北谷城县。”(钅且),从后文“居方城”看,亦当是地名。《左传》哀公十一年有“城(钅且)”,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谓即襄公四年传“后羿自(钅且)”之“(钅且)”本宋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十五里。一说当隶定为“(鍲又)”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史记?晋世家》:“五年春„„侵曹,伐卫。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鲁僖公二十八年当晋文公五年。五鹿,《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杜注:“五鹿,卫地。今卫县西北有地名五鹿,阳平元城县东亦有五鹿” ? 交,训为“会”,在此指会战。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师败绩。„„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卫雍,作王宫于践土。”《晋世家》:“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卫雍,作王宫于践土。„„(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城濮,卫地。杨伯峻云:“城濮,卫地,今山东旧濮县(1956年已并入范县)南七十里有临濮县,当即古城濮地。”卫雍,郑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注:“卫雍,郑地,今荧阳卷县。”在今河南原阳西南,原武西北。践土,郑地。杨伯峻以为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武陟县东南。 7 系年 第八章 ?晉文公立七年,秦晉圍鄭,鄭降秦不降晉,晉人以不憖。秦人豫戍於鄭,鄭人屬北門之管於秦之【四五】戍人,秦之戍人使人歸告曰:“我既得鄭之門管也, ?來襲之。”秦師將東襲鄭,鄭之賈人弦高將西【四六】市,遇之,乃以鄭君之 ?命勞秦三帥,秦師乃復,伐滑,取之。晉文公卒,未葬,襄公親【四七】率師 ?禦秦師于崤,大敗之。秦穆公欲與楚人為好,焉脫申公儀,使歸求成。秦焉【四 ?八】始與晉執亂(,),與楚為好。【四九】 ?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鲁僖公三十年正当晋文公七年。不憖,不悦,《说文》:“慭„„一曰,说(悦)也。”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史记?秦本纪》:“郑人有贾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属,表示委托、交付。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杜注:“管,钥也。”即钥匙。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布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处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翼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也。”滑,姬姓国,在今河南偃师南。 ? 御,通“禦”,训为“止”,在此意指阻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人御师必于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世家》:“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立。„„襄公衰绖。四月,败秦师于肴,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杜注:“肴在弘农渑池县西。”当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 《左传》文公十四年:“初,斗克囚于秦,秦有肴之败,而使归求成。”斗克即申公子仪。“执乱”与“为好”相对,义当近于“执仇”。《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韦注:“执,犹结也。”《鲁语上》“乱在前矣”,注:“乱,恶也。”是执乱犹云结恶。 8 系年 第九章 ?????晉襄公卒,靈公高幼,大夫聚謀曰:君幼,未可奉承也,毋乃不能邦,猷 ???求強君,乃命【五〇】左行蔑與隨會召襄公之弟雍也于秦。襄夫人聞之,乃 ?抱靈公以號于廷,曰:死人何罪,【五一】生人何辜,舍其君之子弗立,而召 ?1112人于外,而焉將寘此子也,大夫閔,乃皆背之曰:我莫命招【五二】之。乃立靈公,焉葬襄公。【五三】 ? 晋襄公,文公之子,名驩,或作讙、欢。《春秋》文公六年:“八月乙亥,晋侯驩卒。”《左传》月日相同。 ? 晋灵公,襄公之子,《春秋》宣公二年云名“夷皐”,《公羊传》作“夷獋”,“高”、“皐”、“獋”相通假。 ? ? 奉承,此处指奉之为君。 ? 毋乃,即无乃,《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无乃犹得无。” ? 《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此处“强”当泛指成年而言。《左传》文公六年载:“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而主谋为赵盾,详述他拥立公子雍的主张。简文没有突出他在此事中的作用及有关细节。 ? 左行蔑,即先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文公)作三行以御敌,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公羊传》文公七年做“先眛”。随会,《左传》等或称之为“士会”等。“雍也”,“也”字据简下文疑系“子”因形近而误。雍子即当时为秦亚卿的公子雍,襄公庶弟,乃杜祁所生。《左传》文公六年:“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 ? 襄夫人,《左传》称“穆嬴”。 ? 《左传》文公七年:“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史记?晋世家》:“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 ? 《左传》文公七年:“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 11 闵,《尔雅?释诂》:“病也。” 12 莫,义为无人,见杨树达《词诠》。 9 系年 第十章 ???秦康公率師以送雍子,晉人起師,敗之于。左行蔑、隨會不敢歸,遂【五 ??四】奔秦。靈公高立六年,秦公以戰于堇陰之故,率師為河曲之戰。【五五】 ? 秦康公,名罃。 ? 起师,《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起师于滑”,杜预注:“起,发也。” ? (云山?),地名,《左传》文公七年做“堇阴”,系晋地。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堇阴在今山西临猗东。《左传》记此战役较详,云败秦师实在令狐,今临猗西。 ? 《左传》文公七年载:“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 《春秋》文公十二年:“宋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战役经过详见《左传》。河曲,晋地,今山西永济南。 10 系年 第十一章 ????楚穆王立八年,王會諸侯于厥貉,將以伐宋。宋右師華孫元欲勞楚師,乃????行,【五六】穆王使驅孟渚之麋,徙之徒林。宋公為左盂,鄭伯為右盂,申 ??11公叔侯知之,宋【五七】公之車暮駕,用抶宋公之御。穆公即世,莊王即位, 121314使申伯無畏聘于齊,假路【五八】於宋,宋人是故殺申伯無畏,奪其玉帛。 151617莊王率師圍宋九月,宋人焉為成,以女子【五九】與兵車百乘,以華孫元為18質。【六〇】 ? 楚穆王,成王之子,名商臣。 ? 地名之第二个字难于隶定,《左传》文公十年作“厥貉”,《公羊传》作“曲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在近河南项城。 ? 《春秋》文公十年:“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左传》:“沉厚、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 ? 华孙元,即华元,出于宋戴公之后华氏。其父华御事,《左传》文公十六年疏引《世本》称华孙御事。华元为右师,见《左传》文公十六年,在简文所记事之后。对勘《左传》文公十年“宋华御事„„逆楚子,劳且听命”,简文华元应为华御事之讹。 ? 乃行,意为方行,见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 孟诸,宋薮泽名,文献或作“孟豬”、“明都”、“望诸”等,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孟诸之麋”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注云:“水草之交曰麋”,盖读为“湄”字。据简文,“麋”实指麋鹿。 ? 徒林,田猎地名,但与《国语?晋语八》唐叔射兕的徒林非一地。 ? 《左传》文公十年记此事云:“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与简文相反,杜预注:“盂,田猎陈(阵)名。” ? 知,《吕氏春秋?长见》注:“犹为也”,意即主管有关的事物。申公叔侯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二十八年称申叔。申无畏又称申舟,与申公叔侯并非同族,详见郑樵《通志?氏族略》。据本章下文,此处申公叔侯乃是讹误。 ? 暮,《左传》:“文公十年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命夙驾载燧”,杨伯峻注:“夙驾,早驾也”,则暮驾意为晚驾、迟驾。 11 抶,《说文》:“笞击也。”《左传》文公十年:“宋公违命,无畏抶其仆以徇。” 12 孙,通读为“申”,音近通假。或说申氏出自楚文王,故称“孙”。 13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及由此引生的事件,详见《左传》宣公十四年,参看《吕氏春秋?行论》、《淮南子?主术》等。 14 15 《春秋》宣公十四年:“秋九月,楚子围宋”,传同。简文则言楚围宋历九月之久。 16 《春秋》宣公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自上年九月至此五月,恰共九月。有关事迹详该年《左传》。 17 女子,疑当乙为“子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国语?晋语四》同。 18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公及楚平,华元为质。” 11 系年 第十二章 ???楚莊王立十又四年,王會諸侯于厲,鄭成公自厲逃歸,莊王遂加鄭亂。晉成 ??【六一】公會諸侯以救鄭,楚師未還,晉成公卒于扈。【六二】 ? 厉,国名,在湖北随州东北,或作“赖”。王夫之《春秋稗疏》则以为在今河南鹿邑东。楚庄王十四年会诸侯于厉一事,《春秋》宣公九年未能明记,以至后代学者多有误会。 ? 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当时郑君为襄公,简文作“成公”,疑因下涉“晋成公”而误。郑君自厉逃归,见《左传》宣公十一年追述:“厉之役,郑伯逃归。”杜注云:“盖在六年。”按宣公六年传有“楚人伐郑,取成而还”,齐召南《春秋左氏传注疏考证》已指出:“此传既曰‘取成而还’,郑伯又何至于逃归乎,”详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由简文知杜说不确。 ? 加,《左传》襄公十三年注:“陵也”,意即欺凌。郑国其时方有“讨幽公之乱”之事,见宣公十年传。 ? 《春秋》宣公九年:“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帅救郑”,传云:“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晋世家》则云晋使中行桓子“即荀林父”救郑。 ? 扈,郑地,今河南原阳西。《春秋》宣公九年记“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传云:“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其下始记楚伐郑事,与简文显有差异。 12 系年 第十三章 ????„„[莊]王圍鄭三月,鄭人為成。晉中行林父率師救鄭,莊王遂北【六 ????三】„„[楚]人盟。趙旃不欲成,弗召,席于楚軍之門,楚人【六四】被 ??駕以追之,遂敗晉師于河„„【六五】 ? 简上部残失,约缺七或八字。楚庄王围郑,事见《春秋》宣公十二年经传,即楚庄王十七年。《左传》云:“十二年春,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孔疏指出三月季春之月,而是围郑至克共经三月,由简文知其正确。 ? 楚庄王许郑平,详《左传》宣公十二年及《史记?楚世家》。 ? 中行林父,即荀林父,中行桓子。《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楚子北,师次于郔。” ? 简上部残失,约缺十一或十二字。《左传》云楚庄王“使求成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 ? 赵旃,赵穿之子,见《左传》宣公十二年杜注。 ? 《左传》云:“赵旃求卿未得,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弗许;谓召盟,许之。与魏锜皆命而往。”简文“弗召”指不执行召盟的使命。 ? 《左传》云:“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 ? 被驾,被甲驾马。《左传》云:“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 ? 简下部残失。《十二诸侯年表》晋景公三年:“救郑,为楚所败河上。”疑简文“河”下应补“上”字。 13 系年 第十四章 ??晉景公立八年,隨會率師,會諸侯于斷道,公命駒之克先聘于齊,且召高之??固曰:【六六】今春其會諸侯,子其與臨之。齊頃公使其女子自房中觀駒之克,?駒之克將受齊侯【六七】幣,女子笑于房中,駒之克降堂而誓曰:所不復訽於???齊,毋能涉白水。乃先【六八】歸,須諸侯于斷道。高之固至莆池,乃逃歸??。齊三嬖大夫南郭子、蔡子、晏子率師以【六九】會於斷道。既會諸侯,駒1112之克乃執南郭子、蔡子、晏子以歸。齊頃公圍魯,魯臧孫許適【七〇】晉求1314援。駒之克率師救魯,敗齊師于靡笄。齊人為成,以甗賂玉筲(竹少?)與1516錞于之【七一】田。明歲,齊頃公朝于晉景公,駒之克走援齊侯之帶,獻之17景公,曰:齊侯之來也,【七二】老夫之力也。【七三】 ? 《春秋》宣公十七年:“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杜注:“断道,晋地。”同年《左传》云:“盟于卷楚”,注以断道、卷楚为同地,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推论在今河南济源西南。 ? 邭之克即郤克、郤献子,《左传》宣公十二年或称“驹伯”,其子郤锜,成公十七年传也称“驹伯”。郤,即“驹”,当为其封邑。聘其事见《左传》宣公十七年:“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徵会于齐。” ? 高之固,即齐卿高固、高宣子。 ? 与临,参与、莅临。 ? 《春秋》三传此年均载有郤克被笑之事,《左传》所记与简文最为接近。《公》、《谷》云笑郤克者乃齐顷公母萧同姪子。 ? 复,报复。訽,《说文》:“謑诟,耻也。” ? 白水,指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重耳与子犯誓云:“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也是指河。但重耳时在河上,简文郤克则系以不能涉河归晋为誓。《左传》宣公十七年:“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报此,无能涉河~’”意同简文。 ? 须,《说文》:“待也。” ?《左传》宣公十七年:“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歛盂,高固逃归。”歛盂,卫地,今河南濮阳东南,简文“莆池”疑在同地。 ? 嬖大夫,《国语?吴语》韦注:“下大夫也。” 11 《左传》宣公十七年云三人分别获于三地:“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 12 《春秋》陈公二年仅云:“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左传》记有齐“围龙。„„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等情节。 13 臧孙许即臧宣叔。如晋乞师、主郤献子(即郤克)等事,详见《左传》成公二年。 14 《左传》成公二年云:“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臧宣叔逆晋师,且到(导)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杜注:“靡笄,山名。”并详述次日鞍之战败齐经过。靡笄,山名,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以为即今山东济南千佛山。 15 此句疑应乙为:“赂以甗、玉筲(竹少?)与淳于之田。”筲(竹少?),筒形器,乐器,《说文》云为“小管”。淳于,齐地名,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左传》成公二年云:“齐侯使宾媚人(即国佐)赂以纪甗、玉磬与地。”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引《纪年》云:“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与传文合。 16 援,《说文》:“引也。” 17 《左传》成公三年记“齐侯朝于晋”,云:“郤克趋进曰:‘此行也,君为妇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与简文异。 14 系年 第十五章 ???楚莊王立,吳人服于楚。陳公子徵舒取妻于鄭穆公,是少(孔皿?)。莊王立十又五年,??【七四】陳公子徵舒殺其君靈公,莊王率師圍陳。王命申公屈巫適秦求師,得師以【七五】???來。王入陳,殺徵舒,取其室以予申公。連尹襄老與之爭,敚之少(孔皿?)。連尹止於??河【七六】澭,其子黑要也又室少(孔皿?)。莊王即世,共王即位。黑要也死,司馬子1112反與申【七七】公爭少(孔皿?),申公曰:“是余受妻也。”取以為妻。司馬不順申公。王13命申公聘於齊,申【七八】公竊載少(孔皿?)以行,自齊遂逃適晉,自晉適吳,焉始通吳1415晉之路,教吳人叛楚。【七九】以至靈王,靈王伐吳,為南懷之行,執吳王子蹶由,吳人焉1617又服於楚。靈王即世,【八〇】景平王即位。少師無極讒連尹奢而殺之,其子伍員與伍之雞18192021逃歸吳。伍雞將【八一】吳人以圍州來,為長壑而洍之,以敗楚師,是雞父之洍。景平22王即世,昭王即【八二】位。伍員為吳太宰,是教吳人反楚邦之諸侯,以敗楚師于柏舉,遂23242526入郢。昭王歸【八三】隨,與吳人戰于析。吳王子晨將起禍於吳,吳王闔閭乃歸,昭王焉復邦。【八四】 ? 《左传》文公十四年:“楚庄王立。”庄王,穆王子,名旅,或作侣。 ? 夏徵舒,《国语?楚语上》“昔陈公子夏为御叔娶于郑穆公,生子南”,韦注:“公子夏,陈宣公之子,御叔之父也,为御叔娶郑穆公少妃姚子之女夏姬也。„„子南,夏徵舒之子。”《左传》与之相合。简文则云徵舒娶郑穆公女,与《左传》、《国语》不同。 ? 少(孔皿?),即《左传》、《国语》等的夏姬。《左传》宣公十一年称夏徵舒为“少西氏”,杜注:“少西,徵舒之祖子夏之名。”少(孔皿?)之“少”疑为“少西氏”之省称,而(孔皿?)是夏姬之名。 ? 夏徵舒杀陈灵公事,详见《左传》宣公十年,即楚庄王十年。《史记?陈世家》:“灵公太子午奔晋,徵舒自立为陈侯”,则与《左传》不合。 ? 《左传》宣公十一年:“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详记其事。 ? 申公屈巫,即《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屈氏别族,《左传》成公二年称“屈巫”,襄公二十六年云“字子灵”。楚庄王命屈巫求师于秦,经传不载,但《左传》宣公十一年庄王云:“夏徵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说明伐陈不仅楚军。孔颖达《正义》云:“经无诸侯而云‘以诸侯讨之’者,时有楚之属从行也”,只是猜测。 ? 《左传》成公二年追述楚庄王讨陈夏氏,庄王和大臣子反先后欲占有夏姬,经申公巫臣谏劝而止,庄王于是将夏姬予连尹襄老,与简文有异。《楚语上》则云:“庄王既以夏氏之室赐申公巫臣,则又畀之子反,卒与襄老”,接近简文。 ? 敚,《说文》:“强取也。”一般通用“夺”字。之,在此训为“彼”,见杨树达《词诠》。 ? 止,《左传》僖公十五年注:“获也。”河澭,《左传》宣公十二年称“衡雍”,《韩非子?喻老》作“河雍”,在今河南原阳西,与“邲”同地。《国语?晋语七》:“获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说襄老被获,与简文同。但《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晋知季“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陈公二年也说“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是襄老被获而死,其尸被晋人载去。 ? 黑要,见《左传》陈公二年。室,《左传》昭公十九年注:“妻也。” 11 简上文说庄王曾以少(孔皿?)予申公,故此出云“受妻”。 12 顺,《礼记?月令》注:“犹服也。”子反怨申公,见《左传》成功七年。 13 申公聘齐逃晋事,见《左传》陈公二年:“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郤至,以臣于晋。” 14 《左传》成公七年:“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 15 楚灵王四年以诸侯及东夷伐吴,详见《春秋》昭公五年经传。王子蹶由,《左传》作“蹶由”,《韩非子?说林下》作“蹶融”,《汉书?古今人表》作“厥由”。蹶由为寿梦之子,夷末之弟,《左传》云:“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 16 《左传》昭公五年称:“是行也,吴早设备,楚无功而还,以蹶由归”,且云:“楚子惧吴”,与简文有异。 17 《左传》昭公十九年载,楚平王生太子建,“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无极,《楚世家》作“无忌”。费无极馋太子建及伍奢,杀伍奢及其子尚之事,详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吴越春秋》等书。 18 伍奢二子,伍之鸡应属伍氏另一支。 19 州来,今安徽凤台。吴伐州来经过,详见《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但传文和其他文献均未提到伍鸡其人及其作为。 20 洍,《尔雅?释丘》训为“穷渎”,注:“水无所通者。”此处是说挖长沟蓄水,以阻堵楚军。 21 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使楚师败奔,见《春秋》昭公二十三年经传。《谷梁传》作“鸡甫”。 22 《左传》定公四年:“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伯州犁之孙嚭为吴太宰以谋楚。”与简文异。 23 白举,《左传》作“柏举”,《公羊传》作“伯莒”,《谷梁传》作“伯举”,今湖北麻城东北。柏举之战及吴人入郢事详见《左传》定公四年。 24 随,姬姓国,今湖北随州南。 25 析,今河南西峡,在随州以北,楚与吴大战于此,似与当时形势不合。《左传》定公五年载,楚申包胥自秦乞师,“秦子蒲、子虎帅军五百乘以救楚。„„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自稷会之,大败夫概王于析”。简文“析”应为“沂”,在今河南正阳。参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6 《左传》定公四年:“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据简文“王子晨”,知“晨”为夫概王名。夫概王败于沂,归而自立, 15 系年 第十六章 ??楚共王立七年,令尹子重伐鄭,為(氵禾 。晉景公會諸侯以救鄭,鄭人止 )之師 ?鄖公儀,獻【八五】諸景公,景公以歸。一年,景公欲與楚人為好,乃說鄖公, ?使歸求成,共王使鄖公聘於【八六】晉,且許成。景公使糴之茷聘於楚,且修 ?成,未還,景公卒,厲公即位。共王使王【八七】子辰聘於晉,又修成,王又 ?使宋右師華孫元行晉楚之成。明歲,楚王子罷會晉文【八八】子燮及諸侯之大 ?夫,盟於宋,曰:弭天下之甲兵。明歲,厲公先起兵,率師會諸侯以伐【八九】 ???。共王亦率師圍鄭,厲公救鄭,敗楚師於鄢。厲公亦見禍以死,秦,至于涇 無後。【九〇】 与吴王战,败而奔楚,见定公五年传。 ? 楚龙王,《左传》及《史记?楚世家》等作“楚共王”,《国语》作“楚恭王”,《吕氏春秋》作“楚龚王”。名审,又作葴,在位三十一年。楚共王七年为鲁成公七年。《春秋》成公七年:“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同年《左传》:“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氾。”令尹子重即公子婴齐,青铜器中作“王子婴次”,楚庄王弟。(氵禾 ),《左传》作“氾”,杜预注:“郑地,在襄城县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氾有二,僖二十四年传与此传之氾是南氾,在河南襄城县。僖三十年传之氾是东氾,在河南中牟县。南氾离楚较近。” ? 晋景公,名獳,有名据,晋成公子,在位十九年。《春秋》成公七年:“(鲁成)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 ? 芸公义,《左传》作“郧公钟仪”,《左传》成公七年:“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景公)观于军府,见钟仪。„„(景公)重为之礼,使归求成。„„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简文称楚共王复使芸公义还晋,晋景公卒,厉公即位,乃使公子辰聘晋,与《左传》当年即使公子辰不同。 ? 见《左传》成公十年:“春,晋侯使立籴茷如楚,报大宰子商(杜注:楚公子辰)之使也。„„晋侯有疾,五月,晋立太子州蒲以为君。„„秋,(鲁成)公如晋。晋人止公,使送葬。于是籴茷未反。”据《左传》,晋厉公名州蒲,《史记?晋世家》作“寿曼”,孔颖达《正义》引应劭《风俗通义?旧君讳议》作“州满”。刘知几《史通?五行志杂驳》篇以“蒲”为误。 ? 此次王子辰出使晋国,《左传》未载。《左传》成公十一年:“宋华元善于令尹子重,又善于乐武子,闻楚人既许晋籴茷成,而使归复命矣。冬,华元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 ? 王子(皮),《左传》作“公子罢)。文子燮,《左传》作“士燮”。《左传》成公十二年:“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癸亥,盟于宋西门之外,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弭,《国语?周语上》韦注:“止也。” ? 《春秋》成公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诸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同年《左传》:“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在成公十一年),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五年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马隧。秦师败绩„„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杜预《释例》:“泾水出安定朝那县西,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陆县入渭。” ? 《春秋》成公十五年:“楚子伐郑。”同年《左传》:“楚子侵郑,及暴隧。遂侵卫,及首止。郑子罕侵楚,取新石。”《春秋》成公十六年:“六月„„晋侯使栾黡来乞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公子侧。”同年《左传》称郑叛晋,卫侯为晋伐郑。晋厉公伐郑,“六月,晋、楚遇于鄢陵”。《左传》说楚伐郑,郑服于楚而叛晋,晋伐郑,遂与楚战于鄢陵,与简文不同。 ? 据《左传》成公十七年、十八年载,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尽去群大夫,而立起左右,栾书、中行偃遂执晋厉公,杀之。 16 系年 第十七章 ???晉莊平公即位元年,公會諸侯於湨梁,遂以遷許於葉而不果。師造於方城, ?齊高厚【九一】自師逃歸。平公率師會諸侯,為平陰之師以圍齊,焚其四郭, ??驅車至于東畝。平公【九二】立五年,晉亂,欒盈出奔齊,齊莊公光率師以 ?逐欒盈,欒盈襲絳而不果,奔入於曲沃,齊【九三】莊公涉河襲朝歌,以復平 ?陰之師。晉人既殺欒盈于曲沃,平公率師會諸侯,伐齊,【九四】以復朝歌之 ?師。齊崔杼殺其君莊公,以為成於晉。【九五】 ? 据《左传》,鲁襄公十五年冬,晋悼公卒,平公即位。次年为晋平公元年。 ? 《春秋》襄公十六年:“三月,公会诸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同年《左传》:“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会于湨梁。„„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杜预注:“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按,《春秋》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左传》:“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此时许欲叛楚,而求迁于晋,简文所谓“迁许于叶”,谓迁许出叶而使之近晋。 ? 造,《说文》:“就也。”《左传》襄公十六年载晋楚湛阪之战,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 ? 高厚,齐国大臣高固之子。湨梁之会,齐灵公使高厚与会,高厚讨归。此言高厚自师逃归,与《左传》异。 ? 《春秋》襄公十八年:“春,齐师伐我北鄙。冬十月,公会诸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同年《左传》:“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击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从齐师。„„十二月„„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壬寅,焚东郭、北郭。„„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三十五里。 ? 《左传》、《史记?晋世家》载乐盈之乱,在晋平公六年,鲁襄公二十一年。乐盈,又称乐怀子,《晋世家》等作“乐逞”。乐盈与范鞅同为公族大夫而不相睦,范宣子遂逐之,乐盈奔楚,后又奔齐。《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及二十二年、《国语?晋语八》与《晋世家》等俱载此事。简文称其出奔齐,系概括言之。 ? 齐庄公,名光,齐灵公之子。逐,跟从。《晋世家》:“齐庄公微遣乐逞于曲沃,以兵随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齐庄公借媵妾于晋之机,纳乐盈于曲沃。乐盈得魏献子(魏舒)之助,率曲沃之师袭晋国都城绛(今山西侯马),被范宣子击退。乐盈遂奔曲沃。晋人围之。逐,一说隶作“(冖逐)”。 ? 诸侯会于夷仪伐齐有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会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简文当指《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公会诸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左传》云:“伐齐,以报朝歌之役。” ? 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庄公私通崔杼之妻,崔杼遂杀庄公。晋侯伐齐,“齐人以庄公说,使隰(钅且)请成,庆封如师。男女以班。赂晋侯以宗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晋侯许之”。 17 系年 第十八章 晉莊平公立十又二年,楚康王立十又四年,令尹子木會趙文子武及諸侯之大夫,盟【九六】??于宋,曰:弭天下之甲兵。康王即世,孺子王即位。靈王為令尹,令尹會趙文子及諸侯之??大夫,盟于【九七】虢。孺子王即世,靈王即位。靈王先起兵,會諸侯于申,執徐公,遂???以伐徐,克賴、朱方,伐吳,【九八】為南懷之行,縣陳、蔡,殺蔡靈侯。靈王見禍,景??平王即位。晉莊平公即世,昭公、頃公皆【九九】早世,簡公即位。景平王即世,昭王即?1112位。許人亂,許公[力它]出奔晉,晉人羅,城汝陽,居【一〇〇】許公[力它]於容城。晉1314與吳會為一,以伐楚,(门戈)方城。遂盟諸侯於召陵,伐中山。晉師大疫【一〇一】且饑,1516食人。楚昭王侵伊、洛以復方城之師。晉人且有范氏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一〇二】17諸侯同盟于鹹泉以反晉,至今齊人以不服于晉,晉公以弱。【一〇三】 ? 楚康王,名昭,楚共王子。楚康王十四年,晋平公十二年,即鲁襄公二十七年。《春秋》襄公二十七年:“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及大夫盟于宋。”同年《左传》:“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 ? “乳”字见于上博简《周易》、清华简《楚居》及曾侯乙墓乐器铭文等处,旧多释为“嗣”,最近赵平安改释为“乳”。查清华简有“兹武王乳=肇嗣”一语,“乳”、“嗣”二字形形用法明显有别,足证其说可从。和《楚居》一样,此处“乳”用为“孺”。孺子王名麇,《史记?楚世家》作“员”,楚康王之子,《左传》、《楚世家》等称为郏敖,清华简《楚居》篇称孺子王,与此简文同。《春秋》襄公二十八年:“十有二月„„乙未,楚子昭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夏四月„„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围即楚灵王,共王之子,康王之弟,孺子王之叔父,弑孺子王而立,即位后易名熊虔。 ? 《春秋》昭公元年:“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虢,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公羊》作‘漷’,《谷梁》作‘郭’。„„虢为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后为郑所灭,平王即以其地与郑。故城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同年《左传》:“遂会于虢,寻宋之盟也。” ? 《左传》昭公元年:“冬,楚公子围将聘于郑,伍举为介。未出竟,闻王有嫉而还。伍举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围至,入闻王疾,缢而弑之,遂杀其二子幕及平夏。„„葬王于郏,谓之郏敖。„„楚灵王即位。” ? 《左传》昭公四年:“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伸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遂以诸侯灭赖。„„还赖于鄢。”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赖,《公羊》作‘厉’„„今湖北随县东北之厉山店”,“朱方,吴邑,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南”。 ? 鲁昭公四年,楚灵王会诸侯于申,以诸侯伐吴,详上。同年“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左传》昭公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吴子使其弟蹶由(本篇第十五章之‘’)犒师„„楚师济于罗汭,沈尹赤会楚子,次于莱山,薳射帅繁扬之师先入南怀,楚师从之,及汝清。吴不可入。楚子遂观兵于坁箕之山。是行也,吴早设备,楚无功而还,以蹶由归。楚子惧吴,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强待命于雩娄,礼也。”南怀应在江、淮间。 ? 《春秋》昭公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同年《左传》:“使穿封戌为陈公。”杜预《集解》:“灭陈为县,使戌为县公。”《春秋》昭公十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殷,杀之于申。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同年《左传》:“使弃疾为蔡公。” ? 《春秋》昭公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灵王)于乾谿。楚公子弃疾(平王)杀公子比。”事详同年《左传》。平王即位后改名熊居。 ? 《春秋》昭公十年:“秋„„戊子,晋侯彪(平王)卒。”昭公十六年:“秋八月己亥,晋侯夷(昭公)卒。”昭公三十年:“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顷公)卒。”昭公三十一年为晋定公元年,简文则称简公,下第二十章同。 ? 《春秋》昭公十年二十六年:“九月庚辰,楚子居(平王)卒。”楚昭王,名壬,又名轸,又作珍,楚平王子。 11 此句疑在“罗”下断读。罗,即“罹”字,《尔雅?释诂》:“尤也。”汝阳,疑即《汉书?地理志》汝阳县地,在今河南商水西北。 12 《春秋》定公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藤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六月„„许迁于容城。”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 13 《左传》称鲁定公三年,蔡侯如晋,请伐楚。定公四年春,诸侯盟召陵,本欲伐楚,晋卿求赂不得,改谋中山。冬,蔡、吴、唐伐楚入郢。据简文,吴人入郢之役,晋(门戈)方城。(门戈)字疑为从戈门声,为动词“门”专字,训为攻破。《左传》文公三年:“门于方城。” 14 《左传》定公三年:“秋九月,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获晋观虎,恃其勇也。”《春秋》定公五年:“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同年《左传》:“晋士鞅围鲜虞,报观虎之役也。” 15 吴人入郢事,《左传》不载晋(门戈)方城为吴援;昭王复国,败吴师,复入郢之役,《左传》亦不载侵晋复方城之役。 16 荀氏、韩氏、魏氏与范氏、中行氏为仇,乃移兵伐范氏、中行氏,事见《左传》定公十三年至哀公五年。所谓“七岁不解甲”,盖指定公十三年至哀公四年。 17 “诸侯同盟于鹹泉以反晉”,事见定公七年经传,地作“鹹”,在河南濮阳县东南。 18 系年 第十九章 ?楚靈王立,既縣陳、蔡,景平王即位,改邦陳、蔡之君,使各復其邦。景平王 ??即世,昭【一〇四】[王]即位,陳、蔡、胡反楚,與吳人伐楚。秦異公命子 ?蒲、子虎率師救楚,與楚師會伐唐,縣之。【一〇五】昭王既復邦,焉克胡、 ????圍蔡。昭王即世,獻惠王立十又一年,蔡昭侯申懼,自歸於吳,吳洩庸【一 ??〇六】以師逆蔡昭侯,居于州來,是下蔡。楚人焉縣蔡。【一〇七】 ? 《春秋》昭公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灵王)于乾谿。楚公子弃疾(平王)杀工资比。”同年《左传》,平王即位,“封陈、蔡,复迁邑,致群赂,施舍、宽民,宥罪、举职”。又称:“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 ? 《春秋》昭公二十六年:“九月庚辰,楚子居(平王)卒。”次年为楚昭王元年。 ? 《左传》定公四年,诸侯盟召陵,谋伐楚而不果。同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据简文则伐楚者为吴、陈、蔡、胡四国。 ? 《左传》定公四年楚昭王奔随,“申包胥如秦乞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史记?秦本纪》亦作“哀公”,索隐云:“《始皇本纪》作‘(王毕)公’。”今本《始皇本纪》作“毕公”。简文作“异公”。《左传》定公五年:“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大败吴军,“秋七月,子期、子蒲灭唐”。《世本》:“唐,姬姓之国。”《括地志》:“上唐乡故城在随州枣阳县东南百五十里,古之唐国也。” ? 楚昭王复国后灭胡。《左传》定公十五年记吴人入楚之役:“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遂至国灭。胡,妫姓国,在今安徽阜阳。《春秋》哀公元年(楚昭王二十二年):“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同年《左传》:“楚子围蔡,报柏举也。里而栽,广丈,高倍。夫屯尽夜九日,如子西之素。蔡人那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 据《左传》,楚昭王卒于鲁哀公六年。 ? 楚惠王十一年为鲁哀公十七年,据《左传》,该年七月,楚公孙朝帅师灭陈。简文此处所述疑有误。蔡昭侯死于楚昭王二十五年(见《左传》哀公四年),楚惠王十一年时,蔡国国君为昭侯之子蔡成侯。此处简文可能系将陈、蔡之事混淆而致误。 ? 蔡昭侯,名申,蔡悼侯之弟。蔡昭侯墓于1955年在安徽寿县西门被发现。 ? 缦用,《左传》作“泄庸”。 ? 《左传》哀公元年(楚昭王二十二年):“楚子围蔡,报柏举也。„„蔡于是乎请迁于吴。”《春秋》哀公二年:“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同年《左传》:“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人,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蔡本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后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于此则入吴,因吴师迁州来。 19 系年 第二十章 ??晉景公立十又五年,申公屈巫自晉適吳,焉始通吳晉之路,二邦為好,以至 ??晉悼公,悼公【一〇八】立十又一年,公會諸侯,以与吳王壽夢相見于虢。 ??晉簡公立五年,與吳王闔盧伐【一〇九】楚。闔盧即世,夫差王即位。晉簡 ??公會諸侯,以與夫差王相見于黃池。越公勾踐克【一一〇】吳,越人因襲吳 ??11之與晉為好。晉敬公立十又一年,趙桓子會[諸]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 1213于【一一一】鞏(,),遂以伐齊,齊人焉始為長城於濟,自南山屬之北海。 1415晉幽公立四年,趙狗率師與越【一一二】公朱句伐齊,晉師(门戈)長城句 1617俞之門。越公、宋公敗齊師于襄平。至今晉、越以為好。【一一三】 ? 晋景公立十有五年,即鲁成公六年。晋景公详本篇第十六章注2. ? 申公屈巫,屈巫见《左传》成公二年,及申公巫臣。申公通晋吴之路,是春秋史上的大事,详见《左传》成公七年及本篇第十五章。杨伯峻辨其当在成公六年,与简文相合。 ? 晋悼公,名周,在位十六年。 ? 《春秋》鲁襄公十年:“公会诸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祖。”《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悼公十一年在鲁襄公十一年。吴王寿梦,《春秋》襄公十二年称“吴子乘”、“乘”当是“梦寿”的合音。(虢阝),《春秋》经传并作“祖”,杨伯峻注:“楚地,今江苏邳县北而稍西之泇口。” ? 晋简公,即晋定公,名午。《左传》与《十二诸侯年表》记阖庐入郢在晋定公六年。阖庐伐楚,事详见《左传》定公四年。 ? 夫秦王,吴王夫差。 ? 黄池,《春秋》哀公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杨伯峻注:“黄池当在今河南封丘县,济水故道南岸。”春秋初为卫地,后属宋。战国时屡易其主。赵孟庎壶:“遇邗王于黄池,为赵孟庎(介)邗王之惕(赐)金,以为祠器。”黄池之会详见《左传》鲁哀公十三年。 ? 越公,越铜器自名称“越王”,简文皆称“越公”,与夫差称“夫秦王”不同。勾践克吴详见《左传》和《国语?越语》。《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 ? 因袭,《龟策列传序》:“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 ?晋敬公,见《竹书纪年》:“出公二十三年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晋世家》索隐)据《史记》,晋敬公名骄,又别谥哀公、懿公。简文所记晋国世系始自献公,终烈公止,中间只缺出公一世未见。据《竹书纪年》出公在位二十三年推算,晋敬公十一年当在周贞定王二十八年。 11 赵桓子,《赵世家》“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索隐:“《系(世)本》云‘襄子子桓子’,与此不同。”《六国年表》桓子自立在周威烈王二年,与简文有十七年之差。简文夺“者(诸)侯”之“者”字。 12 越令尹,即越国的令尹,名宋。令尹是楚官,越亦有令尹。巩,地名,《礼记?王制》郑玄注:“远郊之外曰遂。” 13 据简文可知,齐始为长城的时间在战国初期,齐宣王十五年前后,目的是为了防御三晋的入侵。最初当是在济水的防护堤坝基础上加固改建而成,其走向是东起平阴东部的山陵,沿济水东北行,经过济南,东北入渤海。南山,疑指平阴一带丘陵地带。北海,今之渤海。《庄子?秋水》:“(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济水走向是自南山起,经历下(今山东济南)往东,到北海。 14 晋幽公,名柳,敬公之子。《晋世家》:“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据《竹书纪年》推算,晋幽公四年在周考王十一年。 15 赵狗,晋赵氏人名。株句,越国国君。《史记?越世家》索隐引《纪年》云:“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又:“于粤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句卒。”存世越王州句剑多见,见《集成》。株句、朱句、州句等,并为同一人名的异写。 16 晋师,指赵狗所率军队,此时三晋尚未称侯。长城,齐长城。句俞之门,疑读为“句渎之门”。《左传》桓公十二年有“句渎之丘”,杜注:“句渎之丘即谷丘也。或以为宋地,或以为曹地。”“句俞之门”可能与“句渎之丘”相关。 17 襄平,地名,与燕国之襄平无涉。 20 系年 第二十一章 ??楚簡大王立七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約公室。王命莫敖 ????昜為率【一一四】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雍丘。晉魏斯、趙浣、韓啓章 ??率師圍黃池,(辶童)迵而歸之【一一五】於楚。二年,王命莫敖昜為率師侵 ??晉,奪宜昜,圍赤岸,以復黃池之師。魏斯、趙浣、韓啓【一一六】章率師 1112救赤岸(,),楚人舍圍而還,與晉師戰於長城。楚師亡功,多棄旃幕,宵遯。楚以【一一七】與晉固為怨。【一一八】 ? 楚简大王,即楚简王,已见于清华简《楚居》。简大王之前冠以“楚”,似非楚人自记其事的口气。简大王立七年,《史记?六国年表》在周威烈王元年(公元前四二五年)。 ? 宋悼公,《宋世家》云名购由,在位八年。索隐:“《纪年》为十八年。”《六国年表》宋悼公元年在楚简王死后五年,肯定有误。若依《纪年》前推十年,则宋悼公元年在楚简王十九年,亦距楚简王七年有十二年之差。宋司城(立皮),司城即司空,《公羊传》文公八年何休注:“宋变司空为司城者,辟先君武公名也。”(立皮),人名。约,削弱。 ? 莫嚣阳为,见曾侯乙墓一号竹简“大莫嚣阳(口象)”,新蔡简三?三六作“大莫嚣阳为”。 ? 雍丘,本郑地,此时已属韩,在今河南杞县。《韩世家》:“景侯元年,伐郑,取雍丘。”《郑世家》:“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六国年表》同。黄池、雍丘在郑、宋之间,是魏、韩欲据扩张之地。楚以定宋为名,扩张势力,城黄池和雍丘,侵犯了三晋的利益,因此三晋当即发兵围黄池。《韩世家》:“昭侯元年,宋取我黄池。” ? 魏斯,《魏世家》“桓子之孙曰文侯都”,集解引徐广曰:“《世本》曰斯也”,索隐:“《系(世)本》云‘桓子生文侯斯’,其传云‘孺子(疒其)是魏驹之子’,与此系(世)代亦不同也。”据《世本》可知,襄子生桓子驹,驹生孺子(疒其),孺子(疒其)即后来的魏文侯斯。 ? 赵浣,《赵世家》:“(襄子)其后娶空同氏,生五子。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传其位与伯鲁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为太子。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又:“献侯少即位,治中牟。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赵襄子至赵襄侯之间世系异说纷纭,难于确考。 ? 韩启章,韩武子启章。《韩世家》“康子卒,子武子代”,索隐:“名启章。”《魏世家》索隐引《世本》同。 ?(辶童),攻击。《吕氏春秋?贵卒》:“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辶童)迵,义同攻陷。归之于楚,意思是把楚国的势力逼出中原,赶回楚地。 ? 二年,第二年,楚简王八年。《楚世家》:“简王„„八年,魏文侯(斯)、韩武子(启章)、赵桓子(嘉)始列为诸侯。”《六国年表》同。夺,侵夺,强取。宜阳,韩地,在今河南宜阳西。 ? 赤岸,地名。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赤岸,如《楚辞?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文选?七发》:“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以雷行。”当与此无关。 11 长城,楚长城,起自今河南叶县西,至今河南泌阳北。《汉书?地理志》南郡叶县:“有长城,号曰方城。”《水经?潕水注》引盛弘之云:“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郦县有故城一面,未详里数,号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齐桓公云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12 旃幕,旗帜与帐幕。 21 系年 第二十二章 ???楚聲桓王即位,元年,晉公止會諸侯於任,宋悼公將會晉公,卒于鼬(,)。韓虔、趙籍、??魏【一一九】擊率師與越公翳伐齊,齊與越成,以建陽、(巨阝)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與齊侯貸、魯侯衍【一二〇】盟于魯稷門之外。越公入饗於魯,魯侯御,齊侯參乘以入。??晉魏文侯斯從晉師,晉師大敗【一二一】齊師,齊師北,晉師逐之,入至汧水,齊人且有?1112陳(鹿坙)子牛之禍,齊與晉成,齊侯【一二二】盟於晉軍。晉三子之大夫入齊,盟陳和13141516與陳淏於溋門之外,曰:“毋修長城,毋伐廩【一二三】丘。晉公獻齊俘馘於周王,遂以17齊侯貸、魯侯顯、宋公田、衛侯虔、鄭伯駘朝【一二四】周王于周。【一二五】 ? 楚圣桓王,即楚声王。《史记?楚世家》:“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 ? 晋公止,《晋世家》:“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索隐引《世本》云:“幽公生烈公止。”任,《左传》襄公三十年:“羽颉出奔晋,为任大夫。”任为晋邑,在今河北任县东。一说在今山东济宁东南,古泗水边上,地在宋、鲁之间。此次盟会,当时是为了攻打齐国。 ?宋悼公,宋悼公之卒年历来纷纭莫辨,据简文可知卒于楚声王元年。宋悼公卒于前往任的途中,鼬(,)当在宋地至任之间。 ? 韩虔,启章子,后为景侯,见《韩世家》。索隐:“《纪年》及《系(世)本》皆作景子,名处。”“处”系“虔”之讹。赵籍,献子之子,后为烈侯。《赵世家》:“十五年,献侯卒,子烈侯籍立。”魏击,文侯斯之子,后为武侯。《魏世家》:“(魏文侯)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索隐:“击,武侯也。”越王翳,《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索隐引《纪年》云:“翳三十三年迁于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杀其君翳。” ?建阳,即开阳。《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经开阳门南。《晋宫阁》名曰故建阳门。”《皇门》“为其开告于予嘉德之说”。简文开阳当在今山东临沂北,详见《水经?沂水注》。(巨阝)陵当与开阳相近。服,服事,指为臣妾。 ? 齐侯贷,即齐康公贷。《齐世家》:“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贷立。”鲁侯侃,《鲁世家》:“元公二十一年卒,子显立,是为穆公。”索隐引《系(世)本》“显”作“不衍”。鲁稷门,《左传》定公五年“己丑,盟桓子于稷门之内”,杜注:“鲁南城门。” ? 鲁侯驭,鲁侯为越公驾车。《左传》文公十八年“纳阎铁之妻,而使职骖乘”,杜注:“骖乘,陪乘。” ? 晋魏文侯斯,斯此时已经称魏文侯,三晋魏先称侯之说可信。从,率领。《春申君列传》“从而伐齐”,索隐引刘氏云:“从,犹率也。” ? 汧水,开阳在今临沂北,疑即汧水之阳,简文汧水当是沂水的之流。 ? 陈(鹿巠)子牛之祸,陈(鹿巠)子牛即《墨子?鲁问》之项子牛,孙诒让《墨子间诂》:“项子牛,盖田和将。”《淮南子?人间》有牛子,当系一人。《人间》云:“三国伐齐,围平陆。括子以报于牛子曰:‘三国之地,不接于我,踰邻国而围平陆,利不足贪也,然则求名于我也。请以齐侯往。’牛子以为善。括子出,无害子入,牛子以括子言告无害子,无害曰:‘异乎臣之所闻。’牛子曰:‘国危而不安,患结而不解,何谓贵智,’无害子曰:‘臣闻之,有裂壤土以安社稷者,闻杀身破家以存其国者,不闻出其君以为封疆者。’牛子不听无害子之言,而用括子之计,三国之兵罢,而平陆之地存。”此次伐齐,事又见(厂骉)羌钟:“唯廿有再祀,(厂骉)羌作戎,厥辟韩宗(鬲攵)率征秦迮齐,入长城,先会于平阴,武侄寺力,袭敚楚京。赏于韩宗,命于晋公,昭于天子。用明则之于铭。武文咸刺,永世毋忘。” 11齐侯盟于晋军,指齐康公被陈(田)氏胁迫,即《淮南子?人间》所说“出其君以为封疆”。 12 晋三子,魏斯、韩虔、赵籍。简文不载大夫之名。与陈和盟的是三子的大夫,说明陈和此时地位尚不能和魏文侯等晋三子并列。 13 陈和,田和。《田敬仲完世家》:“庄子卒,子太公和立。”齐田氏源自陈完,故又名陈氏。陈淏,齐国人名。溋门,疑即雍门。《战国策?齐策一》“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高诱注:“雍门,齐西门名。” 14 毋修长城,齐国这个时期在北方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三晋的入侵。战国初年,三晋多次攻破齐的长城。不允许齐修长城,几近于不允许齐防御抵抗。《吕氏春秋?下贤》:“(魏文侯)故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 15 毋伐廩丘,前此一年,齐之公孙氏因内乱叛齐,以其领地廩丘入晋。其反夺廩丘,三晋救廩丘,两军相战,齐人败北。此时虽然三晋控制了廩丘,但还担心齐人反攻,因有此盟。《纪年》:“晋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廩丘叛于赵。田布围廩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廩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水经?瓠子水注》引)事又见《田敬仲完世家》。 16晋公,晋烈公,此时当是晋烈公十六年。三晋以献齐俘馘为名,要求周王命为诸侯。 17 鲁侯羴,即鲁穆公显,本章120号简作“侃”,人名异写楚简多见。宋公田,即宋休公田,悼公之子,《宋微子世家》:“悼公八年卒,子休公田立。”卫侯虔,据《卫世家》和《六国年表》,此时为卫慎公颓。《卫世家》记慎公之父是公子适,索隐云:“《系(世)本》‘适’作‘虔’。”可见《世家》卫世系有混乱处。郑伯骀,即郑繻公骀,《郑世家》:“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幽公弟骀,是为繻公。” 22 系年 第二十三章 ??楚聲桓王立四年,宋公田、鄭伯駘皆朝于楚。王率宋公以城(見犢)關,寘 ???武陽。秦人【一二六】敗晉師於洛陰,以為楚援。聲王即世,悼哲王即位。 ?鄭人侵(亻犢)關,陽城桓定君率【一二七】犢關之師與上國之師以交之,與 ??之戰於桂陵,楚師亡功。景之賈與舒子共止而死。明【一二八】歲,晉(貝 ??重)余率晉師與鄭師以入王子定。魯昜公率師以交晉人,晉人還,不果入王 11子。明歲,【一二九】郎莊平君率師侵鄭,鄭皇子、子馬、子池、子封子率師 121314以交楚人,楚人涉氾,將與之戰,鄭師逃【一三〇】入於蔑。楚師圍之於(蔑 1516阝),盡逾鄭師與其四將軍,以歸於郢,鄭太宰欣亦起禍於【一三一】鄭,鄭 ? 楚圣桓王立四年,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此时三晋正忙于与越联兵攻打齐国,楚乘机发展其在中原的势力。 ? 榆关,地在今河南中牟南。《史记?楚世家》“(悼王)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索隐:“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一说地在今河南汝州东南。 ? 武阳,《水经注》中武阳同名异地多处,简文武阳尚难确指,从所述战争形势看,地在今山东阳谷西的可能性较大。《水经?河水经》之武阳:“河水又东,迳武阳县东、范县西而东北流也。又东北过东阿县北。”第二种可能是《水经注》中提到的“武阳关”,在今河南舞阳西,参看《中国历史地图集》。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卷二十二云:舞阳“史作武阳,以音作通用也”。然此时的主战场在宋、卫等国境,舞阳关紧邻方城,此时应尚属相对安全的后方,楚人在出击远方前,却在后方预先防御,亦有可疑。 ? 洛阴,在今山西大荔西。洛阴是魏太子击在四年前所筑。《魏世家》:“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传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子击不怿而去。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 声王即世,《楚世家》:“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六国年表》在周威烈王二十四年。悼哲王,楚悼王熊疑,《六国年表》楚悼王元年在周安王元年(前四零一年),是逾年改制。 ? 阳城君,又见于曾侯乙墓简一六三、一九三号简。阳城是封君的封地。战国时期有多个地名叫阳城,疑此在今河南漯河东。《文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公子所封。”桓定当是此封君的谥。包山楚简中的阳城公则可能是阳城被占领后,流落他处的阳城君后人。犊关之师,驻守榆关的军队,当是楚军。上国,《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杜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上国”与“东国”对称。一说上国是对北方列国的称谓,《水经?济水注》:“昔吴季札聘上国,至卫。”交,《说文》:“会也。”此处指交兵迎战。交,《孙子?军争》杜牧注“交”云:“交兵也。”《楚世家》:“(悼王)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 ? 珪陵,桂陵,在今河南长垣北。《水经?济水注》:“《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亦曰桂陵。按《史记》(田完世家):‘齐威王使田忌击魏,败之桂陵,齐于是强,自称为王,以令天下。’”熊会贞注:“《括地志》,故桂城在乘氏县东北二十一里,与此注所指之地异,验此注所指,当在今长垣县西境。” ? 竞之贾,楚公族,楚平王谥竞(景)平,竞之贾为平王之后,亦即楚之景氏。楚青铜器有竞(景)之定,见张光裕《新见楚式青铜器群器铭试释》。舒子共,舒灭于楚,其后人以舒为氏,见秦嘉谟《世本辑补》。 ? 明岁,楚悼王二年,(贝重),人名。入王子定,当是使王子定入周。《六国年表》王子定奔晋在楚悼王三年。晋入王子定未果,王子定奔晋。据简文,王子定在三四年后流落到齐人田氏的领地。 ? 鲁阳在今河南鲁山,楚肃王时被魏国占领,《六国年表》楚肃王十年:“魏取我鲁阳。”又《魏世家》:“(魏武侯)十六年,伐楚,取鲁阳。” 11 郎庄平君,楚之封君,庄平是其谥,郎为其封地。 12 郑皇子,郑有皇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皇武子、宣公十二年的皇戌、成公十八年的皇辰等。 13 (氵禾),见本篇第十六章八十五号简,此“(氵禾)”可能就是新郑东北的氾水。 14 蔑,或作“(蔑阝)”,当是郑地。 15 尽,全部。逾,有征服、战胜义,《逸周书?允文》:“上下合协,靡敌不下。”四将军,指皇子、子马、子池、子封子。郢,此时的郢当在鄩郢。 16 太宰欣,《韩非子?说难》:“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 23 系年 ??子陽用滅,亡後於鄭。明歲,楚人歸鄭之四將軍與其萬民於鄭。晉人圍津、 ???長陵,【一三二】克之。王命平夜悼武君率師侵晉。逾郜,止(灷阝)公涉 ???澗(,)以歸,以復長陵之師。厭年,韓【一三三】取、魏擊率師圍武陽,以復郜之師。魯昜公率師救武陽,與晉師戰於武陽之城【一三四】下,楚師大??敗,魯陽公、平夜悼武君、陽城桓定君,三執珪之君與右尹昭之竢死焉,楚 1112人盡弃其【一三五】旃、幕、車、兵,犬逸而還。陳人焉反而入王子定於陳。 13楚邦以多亡城。楚師將救武陽,【一三六】王命平夜悼武君使人於齊陳淏求師。 14陳疾目率車千乘,以從楚師於武陽。甲戌,晉楚以【一三七】戰。丙子,齊師 15至喦,遂還。【一三八】 如此臣者,唯圣王智主能禁之,若夫混乱之君,能见之乎,” ? 原注17.郑子阳用灭,《六国年表》:楚悼王四年“败郑师,围郑,郑人杀子阳”。郑子阳之灭,又见于《楚世家》、《郑世家》,《吕氏春秋?首时》、《适威》,《淮南子?氾论》、《缪称》及《韩非子?说疑》等。 ? 原注18.明岁,楚悼王即位第四年。楚人归郑至四将军与其万民于郑,可参《六国年表》楚悼王三年“归榆关于郑”。 ? 原注19.津,《水经?河水注》:“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又《左传》鲁庄公十八年冬,巴人伐楚,“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简文“津”可能与传文“津”无关。长陵,疑是楚地。《水经?淮水注》:“淮水又东迳长陵戍南。”熊会贞按:“《地形志》,萧衍置长陵郡及县,盖取此戍为名。在今息县东八十里。”所说长陵戍在淮水上游,是楚东国的南境。此时争夺的是郑、宋、滕、鲁等上国之地,三晋之兵不一定及此。 ? 原注20.坪亦悼武君,“坪亦”即“平夜”。平夜君见于曾侯乙墓简、新蔡简和包山简。平夜,封君的封地,在今河南平舆。悼武君可能是第三代平夜君,为新蔡葛陵墓主平夜君成之子。 ? 原注21.逾郜,春秋时郜地不一,此疑即今山东成武以东至郜。山西浮山西面之郜位置太北,楚侵袭至此的可能性很小。包山164号简有“郜邑”,也应不是一地。 ? 原注22.(灷阝)公,疑即滕公。滕在郜东,相距不远。涉(,),滕公之名,又见于天星观遣册简。楚地有(灷阝),包山162号简有“(灷阝)少司马(龙廾)酉”。楚国也有(灷阝)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大市量开头的纪年是“(灷阝)公卲之果(辶石)秦之岁”(《古文字研究》),卲之果是昭王的后代,封公世袭。楚国的(灷阝)与简文的(灷阝)公大概没有关系。 ? 原注23.厌,与“荐”通,《尔雅?释言》:“荐,再也。”荐年即再一年。 ? 原注24.韩取,即韩烈侯取。《韩世家》:“九年„„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 原注25.鲁阳公率师救武阳,与晋师战于武阳之城下,楚师大败,包山简之“鲁阳公后城郑之岁”当与此有关。前一次城郑在简文中悼王即位第二年,此次城郑是悼王五年之后。若此,武阳当距郑地不远。但悼王初年下距包山简的下葬年代有八十多年,楚国公文是否能保存这么长时间尚待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 ? 原注26.执圭,楚之爵位。《吕氏春秋?知分》:“荆王闻之,仕之执圭。”三执珪之君,即鲁阳公、平夜君、阳城君。右尹,楚官。卲(昭)之(立巳),昭王之后。(立巳),即《说文》“竢”之古文。 11 原注27.犬逸,像犬一样地逃逸。 12 原注28.陈人,齐人田氏。反而入,反方向使其进入,王子定入周与入齐是反方向。陈,田氏领地。 13 原注29.将。以下一段补叙武阳之战前后向齐求师及齐发兵、还师的遇程。 14 原注30.陈疾目,齐国将帅。齐陶文有“疾目”人名,见《陶文图录》二?463以下。从,义为随,在此意指随至。 15 原注31.喦,包山楚简有“喦氏”,166号简有“喦甬”。“喦”应当是楚邑。《说文》:“喦,多言也,从品相连。《春秋传》曰‘次于喦北’,读与‘聂’同。”《春秋》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为“喦”即《左传》昭公二十年“聊、摄以东”之“摄”,在今山东聊城聂城,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喦距离武阳不远,甲戌晋、楚在武阳开战,丙子齐师至喦,知楚兵败,中间相隔仅一日,齐师遂还。如喦地考释不误,则武阳在今山东境内更有可能。 24
本文档为【《系年》释文 注释word版(改良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