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举报
开通vip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大长秋下属: 1.大长秋丞:一人,官秩六百石,大长秋的副官,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2.中宫仆:一人,官秩一千石,掌中宫的车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为皇后驾车,由宦官充任。西汉时,此官本名为中宫太仆,官秩两千石,位同大长秋。东汉省去“太”字,称中宫仆,减官秩为一千石,并让其隶属于大长秋。《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大长秋下属: 1.大长秋丞:一人,官秩六百石,大长秋的副官,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2.中宫仆:一人,官秩一千石,掌中宫的车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为皇后驾车,由宦官充任。西汉时,此官本名为中宫太仆,官秩两千石,位同大长秋。东汉省去“太”字,称中宫仆,减官秩为一千石,并让其隶属于大长秋。《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3.中宫谒者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中宫谒者,由宦官 1 充任。中宫谒者三人,官秩四百石,负责传达皇后的旨意、章表,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 宦者。主报中章。” 4.中宫尚书:五人,官秩六百石,负责中宫里面的文书,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5.中宫私府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管中宫内的府库,并负责如裁剪衣服、修补被子、洗涤衣物之类的杂务,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币帛诸物,裁衣被补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另,据丁孚(吴国太史令)的《汉仪》,中宫私府令官秩为一千石,地位等同于上文少府属下的御府令。《后汉书?百官志四》引丁孚《汉仪》:“中宫藏府令,秩千石,仪比御府令。” 6.中宫永巷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中宫之内的宫人(官婢和侍史),由宦官充任。中宫永巷令手下还有丞一人。《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2 7.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官秩六百石,掌中宫的中黄门冗从,由宦官充任。何为冗从,按卫宏的《汉官旧仪》:“骑吹曰冗从,仆射一人,领髦头。”骑吹即骑在马上吹奏乐器的人,由中黄门充任的骑吹就称为中黄门冗从。《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 8.中宫署令:一人,官秩六百石,负责维持中宫接待皇帝的礼仪,为皇后延请皇帝,并为皇帝的来访布置各种事物,由宦官充任。中宫署令手下有女骑六人,丞一人,复道丞一人。女骑即骑马的侍女,复道丞掌中宫的复道(楼阁之间上下两重的通道)。《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请署(请,邀请;署;布置)天子数(数 为礼仪的意思)。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丞主中阁道。” 9.中宫药长:一人,官秩四百石,应该类似前文太医令手下的方丞、药丞,掌中宫之中的药物,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五.太子宫 3 太子宫即太子所居住的宫殿。西汉时,太子的宫殿专称太子宫,东汉时则称东宫。东宫如前文所说,在西汉的时候代表长安城东的长乐宫,西宫为长安城西的未央宫。汉朝初建之时,高祖刘邦本住在长乐宫之中。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为了表示对母亲吕后的敬意,将长乐宫让给了吕后居住,而自己则居住于未央宫。此后西汉的各代皇帝均居住于未央宫,而太后均居住于长乐宫。前文所说得长秋宫和长信宫都是位于长乐宫之中的宫室。而东汉的太子宫之所以称东宫,却不是因为其方位,而是因为按照易经的“四象”,太子应该位于东方震卦之“少阳”之位,故以东宫指代太子宫。《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颜延之着)》:“正体毓德于少阳,王宰宣哲于元辅。正体,太子也。丧服传曰:父为长子三年。传曰:何以三年,长子正体于上。周易曰:蛊,君子以振民毓德。少阳,东宫也。《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曰:„……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东汉之后,中国历代皆以东宫指代太子或太子宫。在《后汉书》书中,有少数地方的东宫还是指代皇太后的长乐宫,如《后汉书卷六十一》:“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太子太傅: 《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 4 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太子太傅一人,官秩中两千石,负责教导太子,太子必须敬太子太傅为师,太子太傅手下没有任何属吏。应劭的《汉官仪》:“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言太子有玉之质,琢磨以道也。”汉朝时,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合称“太子二傅”。 按《礼记》,夏商周时就有太子大傅和太子少傅。《礼记卷二十?文王世子第八》:“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教世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汉高帝九年,刘邦以叔孙通为第一任太子太傅,位次于太常,在其他正卿之上。《通典?职官十二》:“汉高帝以叔孙通为太子太傅,位次太常后,亦有少傅。后汉太傅礼如师,不领官属,而少傅主太子官属。”西晋咸宁元年(二七五年),晋朝置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为“太子三师”。西晋司马遹继太子位的时候,晋惠帝设置了太子六傅(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少师,合称“三师三少”),东晋只有太子二傅。之后的中国各朝代多有三师三少,如宋明清,唐朝仅有三师。 汉末无太子太傅。汉灵帝到死的时候都没有确立太子,他 5 本想立的是庶子刘协,但迫于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的压力而犹豫未决。灵帝之后的献帝也没有立太子,大概是迫于曹操的压力。 灵帝的嫡长子刘冯死的时候身份是南阳王,而非皇太子,灵帝的其余儿子更没有被曹操封为太子。所以说,曹操篡汉由此也可见一斑。《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秋七月,立皇子(刘)冯为南阳王。壬午,南阳王冯薨。”没有太子,当然就没有太子宫,没有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之类的东宫下属。这些官职虽然汉末未置,却是在汉制之中,所以还是辑录在内。太子少傅: 《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少傅,二千石。本注曰:亦以辅导为职,悉主太子官属。” 太子少傅一人,官秩两千石,负责辅导(辅弼和引导)太子,并掌东宫的所有下属。太子少府手下有十二名直属的属吏。汉朝和魏国时,太子对太子二傅(太子太傅、太子少傅)都执弟子礼(以弟子的礼节对待),而太子写给太子二傅的文书皆称“书”,而不称“令”,即信件而非命令。此外,太子太傅不用向太子称臣,而太子少傅需向太子称臣。晋朝的时候,太子二傅都不用向太子称臣。《通典?职官十二》:“汉魏故事,太子于二傅执弟子礼,皆为书不曰令。少傅称臣,而太傅不臣。”《太平御览》引《晋书》:“何曾议太子少傅当称臣拜,荀顗曰:„太之与少,自二傅之名次耳,非於太子有轻重也。‟诏曰:„秦汉以来, 6 旧章废灭,随时改作,其故事不可依用,宜远准古义,定二傅不臣拜。‟” 东宫(太子少傅)下属: 1.太子率更令:一人,官秩一千石,负责安排太子庶人和太子舍人的轮值表,职能类似光禄勋。《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诸侯王手下的郎中令其职能类似太子率更令,诸侯王手下的郎中其职能类似下文的太子舍人。 2.太子庶子:无定员,官秩四百石,类似光禄勋手下的三署中郎(见前文光禄勋部分,中郎高于侍郎),和太子舍人一起轮班值守太子宫,属太子率更令。《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庶子,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如三署中郎。” 3.太子舍人:无定员(《汉官》中为十三人),官秩二百石,类似光禄勋手下的三署郎中,和太子庶子一起轮班值守太子宫,属太子率更令。太子舍人和太子庶人都选良家子弟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无员,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太子登基后,太子宫的属吏全部撤除,只保留太子舍人,负责看守空的太子宫。 7 4.太子家令:一人,官秩一千石,负责太子宫中的谷仓和饮食,其职能类似于少府、大司农。《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5.太子仓令:一人,官秩六百石,负责太子宫的谷仓,属太子家令。《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仓谷。” 6.太子食官令:一人,官秩六百石,负责太子宫中的饮食,属太子家令。《后汉书?百官志 四》:“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饮食。” 7.太子仆:一人,官秩一千石,总的负责太子宫中的车马之类的事务,其职能类似太仆。《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仆一人,千石。本注曰:主车马,职如太仆。” 8.太子厩长:一人,官秩四百石,负责太子宫中的车马,属太子仆。《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车马。” 9.太子门大夫:两人,官秩六百石。西汉时,太子宫有左、右户将分别掌管左、右户直郎,太子门大夫掌左、右户将,类似羽林中郎将掌羽林左、右监。东汉时无左、右户将和左、 8 右户直郎,只保留太子门大夫两人作为虚职,在太子出行时骑马随行于左右。《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门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职比郎将。旧有左右户将,别主左右户直郎,建武以来省之。”《汉官仪》:“安帝时,太子谒庙,门大夫乘从,冠两梁冠。” 10.太子中庶子:五人,官秩六百石,其职能类似于侍中,为随侍于太子左右的顾问官。《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员五人,职如侍中。” 11.太子洗马:无定员,官秩比六百石,其职能类似于谒者(见前文光禄勋下属之谒者仆射部分)。太子出行的时候,当值的太子洗马在太子马车前作为前导,以彰显太子的威仪。太子洗马从光禄勋手下的郎中之中选拔。前汉时称太子先马,有十六人。《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洗马,比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 12.太子中盾:一人,官秩四百石,负责太子宫周边的守卫和巡查。《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卫徼循。” 13.太子卫率:一人,官秩四百石,掌管太子宫门的卫士。 9 《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门卫士。” 六.其余朝官(执金吾、司隶校尉、将作大匠、城门校尉、北军中候) 执金吾: 《后汉书?百官志四》:“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 执金吾一人,官秩中两千石,位同九卿,负责警戒和处理宫城外的意外状况,如水灾、火灾之类。执金吾每月要巡视宫城外三次(卫尉巡视宫内,互为表里),并掌兵器(手下有武库令,武库是京城之中的兵器库)。关于执金吾的名字;执金即执(掌管)金革(武器、兵器、军械),吾通御,即御非常之事,防止、防范非常之事的发生。《汉官仪》:“吾,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 如前文卫尉部分所说,执金吾的前身是西汉初的中尉,中尉统北军。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一零四年)改中尉为执金吾,并设置北军八校尉,北军从此不再从属于执金吾,执金吾失去了兵权,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官。东汉建国后, 10 执金吾的权力进一步地被削弱。西汉执金吾的下属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负责在皇帝出行时为皇帝的车驾清道,并持旗帜到宫门处通报,然后宫门才能打开。东汉时,仅有式道侯一人,而且只有在皇帝出行的时候才设置,并以郎官兼任,式道侯不再从属于执金吾。此外西汉执金吾的下属还有中垒令、丞、尉(掌垒门,驻军军营的正门),寺互令、丞(掌门禁,宫门的戒备和防范),都船令、丞(负责治水,整治水利),左、右京辅都尉(分左右巡视京师);这些下属在东汉全部被裁撤。《后汉书?百官志四》:“右属执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车驾出,掌在前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又省中垒、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东汉的执金吾仅是虚职,只负责宫外的巡视,不得参与朝政。《汉官仪》:“中兴以来,但专徼循,不预国政。”曹操的封国魏国之中有中尉一职,类似汉朝的执金吾,曹丕称帝后,又改回为执金吾。 一八九年,丁原受何进征召,带兵来到洛阳,被何进封为执金吾。同年,董卓指使吕布杀掉了丁原,并吞并了丁原的部队,吕布本是丁原手下的主簿。《三国志?魏书七》:“灵帝崩,(丁)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吕)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 11 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一九零年左右,胡母班为执金吾。同年,胡母班被袁绍派人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董卓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緕安集关东,解譬袁绍等。胡母班、吴修,王緕至河内,袁绍使王匡悉收击杀之。” 一九四年,献帝以王斌为执金吾,王斌为献帝的舅舅。同年,王斌病逝。《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兴平元年……斌还,迁执金吾,封都亭侯,食邑五百户。病卒,赠前将军印绶,谒者监护丧事。” 一九五年四月,献帝以伏皇后的父亲侍中伏完为执金吾。伏完不久后被迁为中散大夫,他老死于二零九年。《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夏,四月,甲子,立贵人琅邪伏氏为皇后;以后父侍中完为执金吾。” 一九九年左右,荣郃为执金吾。同年,荣郃被迁为尚书左仆射。《晋书?职官》:“仆射,服秩印绶与令同。案汉本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郃为尚书左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 一九九年十一月,曹操以贾诩为执金吾。《资治通鉴第六十 12 三卷》:“冬,十一月,绣率众降曹操,操执绣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表(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 执金吾下属: 1.执金吾丞:一人,官秩比一千石,为执金吾的副官。应劭的《汉官仪》中说执金吾的官秩为比两千石,执金吾丞的官秩为比六百石,可能是在东汉的不同时期,执金吾的官秩有所增 减。《汉官仪》:“执金吾比二千石,丞六百石。” 2.缇骑、持戟: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无官秩,俸禄同官府之中的低级属吏。缇骑和持戟就是跟随执金吾巡城的仪仗队,两者的区别在于缇骑骑马,而持戟步行。执金吾手下有二十九名直属的属吏专门掌管缇骑和持戟。执金吾带着七百人的仪仗队巡城,非常地风光,朝中的其他大臣都没有这么庞大的随从队伍。所以,光武帝才会感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光武的皇后)。”(《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汉官仪》:“执金吾属官府武库令丞,从骑(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 3.武库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武库。武库是位于洛阳 13 城中的兵器库。武库令手下有丞一人。《后汉书?百官志四》:“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二月,南宫平城门及武库东垣屋自坏。注:武库,禁兵所藏。东垣,库之外障。”司隶校尉: 《后汉书?百官志四》:“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孝武帝初置,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元帝去节,成帝省,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 司隶校尉一人,官秩比两千石,领司隶校尉部,并察举百官。司隶校尉是西汉武帝征和四年(前八十九年)时效仿周制(周朝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所置,置司隶校尉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公孙贺和阳石公主的巫蛊之祸(详见《汉书卷六十六》)。按刘昭的注解,周朝并没有司隶,所以可能汉朝的司隶校尉是效仿周朝的司寇。《后汉书?百官志四》注:“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司隶校尉,周官也。征和中,阳石公主巫蛊之狱起,乃依周置司隶。‟臣昭曰:周无司隶,岂即司寇乎,”司隶校尉初置之时,权力极大,不仅持节,手下还有一千二百名士兵。汉元帝初元四年(前四十五年)撤去了司隶校尉的牦节和军队(汉成帝诸葛丰担任司隶校尉的时候曾一度再持节,不久后又被去节,详见《汉书卷七十七?诸葛丰传》),汉成帝元延四年(前九年)撤去司隶校尉一职,汉哀帝时复置,并省校尉两字,只名为司隶,属大司空,位同丞相司直。东汉时又 14 改回为司隶校尉,并让司隶校尉领河南尹、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河东、弘农凡七郡,置司隶校尉部(东汉十三州之一),治所设在河南尹洛阳(京城)之中。关于州郡的部分,放在后文地方官部分详解,这里只叙述司隶校尉作为朝官的部分。 前文已经说过,司隶校尉和尚书令、御史中丞在朝会时有自己的专席,三者被统称为“三独坐”。这点说明,司隶校尉和尚书令、御史中丞的实际地位相仿;具体而言,尚书令应稍高于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稍高于司隶校尉,三者的实际地位都要高于正卿(九卿)。《汉官典仪》:“司隶诣台廷议(在朝廷上议论,即朝会),处九卿上,朝贺(朝见庆贺)处公卿下,陪位卿上。初除,谒大将军、三公,通谒持板揖。公议、朝贺无敬。台召入宫对见尚书,持板,朝贺揖。”司隶校尉所察举的对象不包括三公及三公以上的宰辅。《通典?职官十四》:“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后汉江冯上言「宣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陈元议以为不宜使有司省察公辅,乃止。” 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在职能上的区别。西汉时,御史中丞作为朝廷总的监察官,在名义上掌管全国所有的监察官和刺史,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之一,当然也受御史中丞监管。《汉官旧仪》:“御史中丞,督司隶,司隶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15 刺史督二千石以下。”汉朝制度以官秩划分官员的品级,通常来说,官位高,官秩也就高。但是这套理论却不适用于汉朝的监察 系统,汉朝监察系统的特色,是用官秩低的官职监管官秩高的官秩,即以位卑督位高,以下监上。如六百石的刺史督二千石的郡守,一千石的御史中丞督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督两千石的丞相司直。当然,随着时间段的不同,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司隶校尉、刺史之间,并非严格地遵守以上制度。在西汉时,也有司直奏免司隶,司隶弹劾御史中丞的事件。西汉成帝时,丞相司直翟方进和司隶校尉陈庆相互弹劾,最后结果为陈庆被免官。之后翟方进又弹劾司隶校尉涓勋,导致涓勋被免官。《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翟)方进旬岁间免两司隶,朝廷由是惮之。”这事说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丞相司直之间更多地应该是互相监督的关系,皇帝(或权臣)才是监察权的最高拥有者。此外,东汉司隶校尉的察举对象仅包括自三公以下的朝官和京城周边的郡县(即司隶校尉部)。而御史中丞的察举对象则包括全国的大小官员。司隶校尉多为自行察举百官不法之事,而御史中丞多为按公卿的章表以察举百官不法之事。《宋书?百官下》:“(御史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16 一八九年,何进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并假节,让袁绍见机行事,对付宦官。同年八月,袁绍被董卓所逼,弃官逃出了洛阳。《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何)进于是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一八九年八月,宦官诛杀何进后,矫诏以樊陵为司隶校尉。没过几天,樊陵就被袁绍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张)让、(段)珪等为诏,以故太尉樊陆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一九零年左右,宣播为司隶校尉。一九一年,宣播转任光禄勋。《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议罢,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黄)琬、(杨)彪等,(杨彪)诣阙谢,即拜光禄大夫。” 一九一年左右,刘嚣为司隶校尉。《资治通鉴第六十卷》:“(董)卓使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者,皆身诛,财物没官。” 一九二年左右,黄琬为司隶校尉。同年黄琬被李傕、郭汜等人所杀。《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卓。……傕等收司隶校尉 17 黄琬,杀之。” 一九二年九月,献帝以李傕为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并假节。《资治通鉴第六十卷》:“九月,以李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皆封侯。” 一九三年,袁绍矫诏以吕布为司隶校尉,吕布这个司隶校尉应该不作数。《资治通鉴第六十卷》:“(袁)绍承制以(吕)布领司隶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图之。” 一九五年左右,管郃为司隶校尉。《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郃为傕所遮,欲杀之,贾诩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乃止。” 一九六年五月,献帝以韩暹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一九七年,韩暹被路人所杀。《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乃以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 皆假节钺。暹与董承并留宿卫。……明年,左将军刘备诱奉斩之。暹惧,走还并州,道为人所杀。” 一九六年八月,镇东将军曹操领司隶校尉,并录尚书事。《裴注三国志?魏书一》:“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 18 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献帝纪曰:又领司隶校尉。” 一九七年,曹操以钟繇为侍中兼司隶校尉,让钟繇持节监管关中各军。《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曹)操乃表(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特使不拘科制。”二一三年,曹操建魏国后,钟繇专任魏国的大理,不久后又迁为魏国的相国。在一九七年和二一三年之间,钟繇一直担任司隶校尉长达十七年,他是汉朝最后一任司隶校尉。 二一一年,刘璋上表推举刘备为大司马兼司隶校尉。这个也应该不作数。《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司隶校尉下属(从事吏、假佐、参军): 1.都官从事:一人,官秩一百石,协助司隶校尉纠察百官,简称都官。都官从事和三公府的掾属一样,可以参与朝会。司隶校尉和其余刺史手下的从事都是州府自行征辟的官吏,而非朝廷任命的官吏,因此其官秩统一为一百石。凡是带从事之名的皆为从事史,司隶校尉的从事史一共有十二人。《后汉书?百官志四》:“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皆州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汉官仪》:“司隶都官从事,主洛阳百官,朝会与三府掾同。” 2.别驾从事:一人,官秩一百石,简称别驾。别驾从事跟随司隶校尉巡视州郡,并记录沿途各事。《后汉书?百官志四》: 19 “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 3.功曹从事:一人,官秩一百石,负责州府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及其他诸事,简称功曹。司隶校尉的功曹从事就是其余刺史的治中从事,治中即居州府中治事,主管各曹文书。《后汉书?百官志四》:”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后汉书?百官志五》:“其(司隶校尉)功曹从事为(刺史)治中从事。” 二零五年左右,马适为钟繇的功曹从事。《裴注三国志?魏书十三》引《魏略》:“(钟)繇时治在洛阳,自以威禁失督司之法,乃上书自劾曰:„……辄以文书付功曹从事马适议,免冠徒跣,伏须罪诛。‟” 4.簿曹从事:一人,官秩一百石,掌管记录钱粮的账簿,简称簿曹。《后汉书?百官志四》:“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 5.军曹从事:一人,官秩一百石,州中有战事的时候才置,无战事则省,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简称军曹。《后汉书?百官志四》:“其有军事,则置兵曹从事,主兵事。”马超担任过的司隶校尉督军从事大概就是汉制中的军曹从事。 二零二年,曹操以马超为钟繇的督军从事(即军曹从事),让马超带兵讨伐郭援。《三国志?蜀书六》:“(马)超后为司 20 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 6.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司隶校尉部有七郡,所以有七人。部郡国从事负责督促各自郡国上交文书,以及察举各自郡国的官吏。《后汉书?百官志四》:”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7.主簿:一人,负责记录州府中各事。以下官吏除参军外,包括主簿在内,都被称为假佐,假佐一共有二十五人,为州府之中负责文书的官吏。《后汉书?百官志四》:“假佐二十五人。本注曰:主簿录合下事,省文书。 门亭长主州正。门功曹书佐主选用。孝经师主监试经。月令师主时节祠祀。律令师主平法律。簿曹书佐主簿书。其余都官书佐,及每郡国各有典郡书佐一人,各主一郡文书,以郡吏补,岁满一更。司隶所部郡七。” 8.门亭长:掌州府大门。 9.门功曹书佐:一人,简称功曹书佐,协助功曹从事选用州府官吏。《通典?职官十四》:“功曹书佐一人,主选用,汉制也。晋以来,改功曹为西曹书佐。宋有别驾西曹,主吏及选举,即汉之功曹书佐也。” 21 10.孝经师:负责监考经文(汉代察举制中有一个科目为“明经”,即考察应征的士人是否通晓经学)。 11.月令师:负责时令和祭祀。 12.律令师:负责刑狱和法律方面的文书。 13.簿曹书佐:协助簿曹从事掌管账簿。 14.都官书佐:协助都官从事纠察百官。 15.典郡书佐:七郡之中每郡各一人,负责掌管各自郡国所上交的文书。典郡书佐从郡国之中的官吏选拔,以一年为一任,每年更换一批。《通典?职官十四》:“典郡书佐,每郡国各一人,汉制也。各主一郡文书,以郡吏补,岁满一更。” 16.参军:无定员,官秩不明。二零五年,曹操以议郎张既、贾逵参钟繇(司隶)军事,让张既和贾逵协助钟繇平定张晟、张琰的叛乱。《三国志?魏书十五》:“其后(高)干复举并州反。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太祖以(张)既为议郎,参繇军事,使西征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张)琰败,(贾)逵以丧祖父去官,司徒辟为掾,以议郎参司隶军 22 事。” 此外,汉末有些刺史属下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职,这些刺史大多身兼将军,而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为将军府中的官职,和州府无关。只不过刺史、州牧身兼将军,为了方便,所以也一同在州府中办事。这些官职我放在将军府署部分介绍。司隶校尉部所辖的七郡官吏放在后文地方官部分介绍。将作大匠: 《后汉书?百官志四》:“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曰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丞一人,六百 石。” 将作大匠一人,官秩两千石,负责修建宗庙、皇宫、陵墓、园林,并在通往这些建筑物的道路旁种植桐木(梧桐树)和梓木(梓树)。另据《汉官解诂》,将作大匠种植的树木中海油栗子树和椅树(山梧桐)。 将作大匠的前身是秦朝的将作少府,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一四四年)时更名为将作大匠,东汉光武中元二年时(五十七年)撤去了将作大匠一职,以谒者负责将作大匠的事务。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七十六年),又重置将作大匠一职,位次于河南尹。魏晋皆有此官,有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时则置,无工程时则 23 空缺。南北朝时,或称大匠卿,或称将作寺大匠。隋唐时,多称为将作监大监、少监(或称将作监大匠、少匠,或称缮工监、营缮监),宋辽时称将作监和将作少监,元朝为将作院院使,明朝之后废置。《宋书?百官上》:“将作大匠,一人。丞一人。掌土木之役。秦世置将作少府,汉因之。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光武中元二年省,以谒者领之。章帝建初元年复置。晋氏以来,有事则置,无则省。” 一九零年左右,吴修为将作大匠。同年,吴修被袁绍的部下王匡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董卓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緕安集关东,解譬袁绍等。胡母班、吴修,王緕至河内,袁绍使王匡悉收击杀之。” 一九五年左右,梁卲为将作大匠。《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帝复使公卿和傕、汜,汜留杨彪及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璠、大鸿胪荣郃、大司农朱儁、将作大匠梁卲、屯骑校尉姜宣等于其营以为质。” 一九六年,曹操以孔融为将作大匠。《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曹操与(孔)融有旧,征为将作大匠。”一九七年, 24 孔融转任少府。 将作大匠下属: 1.将作大匠丞:一人,官秩六百石,为将作大匠的副官。 2.左、右校令:各一人,官秩六百石,分左右掌管工匠。左、右校令手下各有丞一人。按前文,光武中元二年撤去将作大匠,将作大匠的下属也一并撤除。汉章帝时重置将作大匠,左、右校令则直到汉安帝时才被重置。《后汉书?百官志四》:“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注安帝复也。 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注安帝复也。” 3.甄官令:有三人,分别为前、后、中甄官令,官秩大概也为六百石,其手下各有丞一人,管理和制造砖瓦等建筑材料。《通典?职官九》:“甄官署:令、丞一人。后汉有前、后、中甄官令,属将作。晋有甄官署,掌砖瓦之事。宋、齐、北齐、隋悉有之。大唐因之,掌营砖石瓷瓦。”前面卫尉下属各宫门司马部分有很严重的错误,我修改了一下,重新贴过 洛阳宫城大致形状图 25 此图应是根据《水经注疏》和东汉李尤的《铭》(铭即铭文,刻在器物、墓碑上的文字。完整的李尤《铭》如今已经佚失,只见于《后汉书》、《水经注疏》之类史书的引文之中)画出来的。南北宫就是东汉的皇宫,而南北宫外的城门和城墙把皇宫围城了一个宫城,三公府就坐落在宫城之中。此图中的铜驼指的是铜铸的骆驼,矗立于宫门之外。《邺中记》(晋陆翙着):“二铜驼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二尺,脊如马鞍,在中阳门外,夹道相向。”南、北宫宫门的名字是我自己添加上去的。 6.各宫门的司马:每个宫门(或掖门,掖门为正门两旁的小门)各有司马一人,官秩比一千石,负责各自宫门的守卫。 南宫南屯司马负责平城门(见上图)的守卫,手下有军吏(军吏即士兵的队长)九人,士兵一百零二人。平城门是洛阳宫城的正南门,通过复道和南宫南面公车司马令尉负责的阙门相连。平城门是洛阳城门之中唯一不受城门校尉管辖,而是由卫尉管辖的城门。《后汉书?百官志四》:“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北宫门,属卫尉。注汉官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千石。‟李尤铭曰:„平城司午,厥位处中。‟古今注曰:„建武十四年九月开平城门。‟” 南宫宫门苍龙司马负责南宫东门(苍龙阙门,按古时候的 26 四象,东方七宿中有东宫苍龙,所以苍龙也代表东方)的守卫,手下有军吏六人,士兵四十人。《后汉书?百官志二》:“注案洛阳宫门名为苍龙阙门。汉官曰:„员吏六人,卫士四十人。‟” 南宫玄武司马负责南宫玄武门(按古时候的四象,北方七宿中有北宫玄武。那么此处的玄武门应当指南宫北门)的守卫,手下有军吏二人,士兵三十八人。 南宫北屯司马负责南宫北掖门(掖门为正门旁边的小门,北掖门应该在玄武门旁边,上面地图并未标出)的守卫,手下有军吏二人,士兵三十八人。 北宫朱爵(朱爵同朱雀,南方七宿中有南宫朱雀,所以朱雀也代表南方)司马负责北宫南掖门(掖门为正门两旁的偏门,这里可能仅指此门是个小门)的守卫,手下有军吏四人,卫士一百二十四人。朱爵门兴修于汉明帝永平二年(五十九年)十一月。《后汉书?百官志二》:“古今注曰:„永平二年十一月,初作北宫朱爵南司马门。‟” 北宫东明司马负责北宫东门的守卫,手下有军吏十三人,士兵一百八十人。 北宫朔平司马负责北宫北门的守卫,手下有军吏五人,士 27 兵一百一十七人。 《后汉书?百官志二》:“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南宫)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南宫)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南宫)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门;(北宫)东明司马,主东门;(北宫)朔平司马,主北门;凡七门。” 结合上图和前文总结一下。南宫南面的阙门是由公车司马令尉负责,南宫东面的苍龙阙门由苍龙司马负责,南宫北面的玄武门由玄武司马负责,玄武门旁的掖门由北屯司马负责。北宫南面的掖门由朱爵司马负责,北宫东门由东明司马负责,北宫北门由朔平司马负责。还有一个宫城的正南门-平城门由南屯司马负责。 宫门的司马手中有所有住在皇宫之人(妃嫔、宫女、太监)的名册,而所有住在皇宫之人的手中都持有盖有印章的文书以证明其身份。宫中人士进出宫门,必须出示文书给宫门的司马,宫门的司马看过文书、对过名册、验明身份后,才会对他们放行。其他外人(无官职者)出入宫门,必须出示先前朝廷下达给他们的通行证(棨传);有官职在身者,必须让他们的御者(驾车的人)报上官名,经过宫门的司马审核后才得以通过。《后汉书?百官志二》:“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内之。若 28 外人以事当入,本官长史为封棨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9
本文档为【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