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举报
开通vip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成就和失误; 知道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成就和失误; 知道苏联三十年代肃反运动的严重后果; 理解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和方法来分析历 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的认识,理解民主体制的...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成就和失误; 知道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成就和失误; 知道苏联三十年代肃反运动的严重后果; 理解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和方法来分析历 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的认识,理解民主体制的建设和领袖品格对国家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苏联政治和经济体制,结合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状况,使学生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二、重难点 1、重点 (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2)、苏联农业集体化 2、难点:对苏联政治和经济体制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20世纪30年代前,苏维埃俄国实施了哪些经济政策,起到哪些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余粮收集制,对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这在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倾覆的严重时刻,是必要的。 1 新经济政策。内容:规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满足了广大人民建设家园、恢复经济、摆脱贫困的愿望,解除了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那么,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又有哪些经济政策呢,今天我们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即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问题:何谓“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年宪法的通过。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托洛茨基关于“超工业化”的思想,在列宁逝世后的党内斗争中,这成为了托洛茨基“意图损害农民利益”的罪证。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实行工业计划,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 斯大林模式特点 2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评价 ,(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因为这些不过是巩固国家统治的方式而已。斯大林模式和民主、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 苏式社会主义的国有化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有化的区别在于,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作为后盾的方法来壮大资本,同时资本必须由国家实行绝对控制;社会主义国有化旨在限制和消灭资本,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代替资本关系,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将逐渐由社会接管,并且这一切建立在资本关系发达并走向衰落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命运。随着过度集中的体制和日益发展的市场因素的对抗性矛盾走向顶点,斯大林体制最终走向崩溃。 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3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1、原因 (1)、斯大林成为列宁后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2)、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但苏联仍很落后。 2、内容 (1)、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推行 3、过程:两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1928——1932年 第二个:1933——1937年 4、评价 (1)、利: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就已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让苏联免受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2)、弊:这条道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排出市场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农业集体化 1、原因 (1)、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 (2)、斯大林担心农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内容 (1)、提出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的方针 (2)、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国营农庄,以实现机械化的集约耕作。 3、过程 (1)、开展强制性的“全盘集体化“运动”(1929年11月起) (2)、集体农庄的建立(1937年) 4、评价 (1)、利:从上而下的集体化运动迅速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形态,支持了社会主 4 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2)、弊:片面追求集体化速度,采用强迫、暴力手段,违背自愿原则和经济规律,挫伤农民劳动积极性、损害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三、肃反运动 1、原因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基础 (2)、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之风兴起 (3)、斯大林抛弃集体领导原则走向个人专制 (4)、基洛夫被刺直接导致肃反运动 2、内容 斯大林提出“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开展肃反运动,清洗党内的反对派。 3、过程:1934年12月持续到30年代末,制造大量的冤案和错案。 4、评价: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給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损坏社会主义国家形象 四、小结 讨论问题: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有何启示,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苏联政治和经济体制,结合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状况,使学生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五、作业 1、练习与测评P80 2、探索与争鸣P80 3、预习第五单元第17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P81--85 附: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俄)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 5 响, 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余粮收集制,对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这在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倾覆的严重 时刻,是必要的。 新经济政策。内容:规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满足了广大人民建设家园、恢复经济、摆脱贫困的愿望,解除了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苏联政府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实行五年计划,使苏联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三十年代中期,苏联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 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背景是 什么,分析其实施后的利弊得失。 答:背景: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有所恢复,但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经济相当落后。 利: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就已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让苏联免受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弊: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排斥市场经济,导致国民经济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比例失调,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影响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与争鸣 讨论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时,有的同学说:农业集体化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说: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没有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所以是不成功的。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提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场政治经济改造运动,它走出了农村社会改造的道路,为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它支撑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使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 6 同时,农业集体化又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没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相反,使得苏联农业长期滞后,影响了其经济的健康发展。 7 8 9 10
本文档为【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6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