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举报
开通vip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常见症状和护理 (一)头痛的护理 头痛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面部疾病可引起头痛,人体其他器官疾病也能引起头痛。颅内的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等疼痛敏感结构受到挤压、牵拉、移位、炎症,血管的扩张与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都可产生头痛。不同病因引起的头痛,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护理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发生的方式以及诱因和伴随症状。 1.病因:分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 颅内因素包括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常见症状和护理 (一)头痛的护理 头痛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面部疾病可引起头痛,人体其他器官疾病也能引起头痛。颅内的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等疼痛敏感结构受到挤压、牵拉、移位、炎症,血管的扩张与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都可产生头痛。不同病因引起的头痛,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护理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发生的方式以及诱因和伴随症状。 1.病因:分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 颅内因素包括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颅外因素包括颅脑附近器官或组织病变(五官、颈椎、颈肌)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热、缺氧、中毒、肾衰竭、神经衰弱等。 2.临床表现 (1)偏头痛: 典型的偏头痛在头痛之前可有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 常常为一或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可以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休息或服用止痛药后,头痛可以缓解。偏头痛常有家族史。 (2)颅内高压性头痛: 头痛常为持续性头部的胀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喷射性呕吐和视力障碍。 (3)颅外因素所致的头痛: 又可分为: ①眼源性头痛:头痛常常位于眼眶周围和前额,可伴有视力减退,一旦眼疾治愈,头痛也即缓解; ②鼻源性头痛:因鼻窦炎症而引起的前额部头痛,可伴有发热、鼻腔脓性分泌物等; ③耳源性头痛:因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乳突炎等引起,表现为单侧颞部持续或搏动性头痛,伴有乳突压痛。 (4)精神性头痛:头痛部位不固定,表现为持续性的闷痛,伴有心悸、多梦、多虑、紧张、失眠等症状。 3.护理措施 (1)居室保持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及精神安慰,从而消除病人因头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身心安静,休息及睡眠可以减轻头痛。 (2)观察头痛性质、强度的变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出现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抽搐或瘫痪,及时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医生进行处理。应熟悉颅内压高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 (3)当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瞳孔不等大、意识变化、呼吸不规则等脑疝先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4)脑梗死病人头部禁用冷敷及冰袋,以免影响脑部供血。 脑出血病人可头部降温,起到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头部冷敷也可以缓解因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病人遵医嘱口服麦角胺制剂头痛可缓解。 (5)颅内压增高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止灌肠,可给予开塞露等润滑剂。 (二)感觉障碍的护理 1.病因:主要由感染、脑血管病、脑外伤、药物及中毒、脑肿瘤,尿毒症、糖尿病等引起。 2.临床表现 四肢远端呈手套或袜套型感觉障碍称末梢型感觉障碍,后根受压为节段性带状分布的感觉障碍; 脊髓不同高度的双侧损害造成躯体及四肢节段性全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并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对侧延髓中部病变表现为一侧肢体深感觉障碍而痛觉、温度觉正常的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延髓外侧病变是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障碍,又称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是内囊病变,同时伴有对侧偏瘫和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征”。 3.护理措施 (1)对病人抱以同情、关怀的态度,加强沟通、解释病情,从而减少病人焦急情绪。 (2)由于病人对损伤无保护性反应,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对病人应注意保暖,特别要防止烫伤,对有感觉障碍患肢不使用暖水袋保暖,病人洗澡时应注意水温。 (3)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减少对皮肤刺激,避免搔抓重压以防皮肤损伤及感染,学会用健肢对患肢擦浴、按摩、处理日常生活。 (4)深感觉障碍者外出行走特别是在晚间要有人陪伴及搀扶。 (5)对偏瘫有感觉障碍的病人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防止褥疮的发生。 (三)运动障碍(瘫痪的护理) 人体运动功能受限(过少或消失)称为瘫痪。 运动功能的执行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部分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所引起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1.病因:由感染、脑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脑先天畸形及寄生虫病均可引致。 2.瘫痪性质 瘫痪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瘫痪)。前者无肌萎缩、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后者有明显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3.病变部位:评估瘫痪的部位(类型):单瘫、偏瘫、交叉性瘫痪、截瘫和局限性瘫痪。 1)偏瘫:表现为一侧面部和肢体瘫痪,常常见于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如脑梗死等。 2)交叉性瘫痪:表现为病变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的瘫痪。常见于脑干病变。 3)四肢瘫:表现为四肢不能运动或肌力减退。见于高颈位病变。 4)肌肉性瘫痪:肌肉病变是单肌或一组肌肉瘫痪。 4.瘫痪程度 0级 完全瘫痪。 1级 可看到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 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能抬起。 3级 肢体可脱离床面,不能对抗阻力。 4级 能够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弱。 5级 正常肌力。 5.护理措施 (1)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应有良好的服务。 (2)家属应给予同情和理解,使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持治疗及功能锻炼。 (3)评估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包括洗漱、大小便、饮食、坐轮椅,以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4)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保护;截瘫病人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5)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病人多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6)作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 (7)排尿困难的病人可按摩下腹部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留置尿管的病人每4小时开放1次,每天用消毒棉球擦洗尿道口,并保持外阴尿道口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引水达2000ml以上,多排尿,达到自行冲洗。每周给病人更换导尿管,拔管后应间歇4~5小时后再插入导尿管,以利尿道黏膜修复。一旦病人能自行排尿即应及时拔掉留置的导尿管。如已有膀胱感染者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膀胱冲洗。 便秘者应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应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8)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进行锻炼能改善肢体功能,根据病人肢体瘫痪程度,与家属及病人讨论制订功能锻炼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强调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护士在指导偏瘫病人穿、脱衣服时应先穿患侧,并先脱健侧,应穿宽松开身衣服,必要时可用搭扣。 (9)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强,患肢出现屈曲痉挛,应尽早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可促进自主神经的恢复,改善面部血循环及营养状况,被动运动还可对病人大脑形成反馈刺激;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病人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以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练习起坐、翻身和患肢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病人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此时应避免碰伤、坠床。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四)昏迷的护理(意识障碍) 1.定义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主要是大脑皮质与中脑的网状结构发生高度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 2.昏迷程度 (1)浅昏迷:随意识运动消失,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但强刺激,病人可有痛苦表情、呻吟及下肢防御反射等。 (2)深昏迷:病人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均消失,意识全部丧失。 3.昏迷的病因 可分脑部病变及全身性病变两大类。脑部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大脑占位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血肿。全身性疾病包括中毒性肺炎、败血症;心血管病如高血压脑病、肺性脑病、阿-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病如糖尿病昏迷、肝昏迷、尿毒症;理化因素所致如CO中毒、中暑、农药中毒。巴比妥等中毒。 4.昏迷的伴随症状及体征 (1)呼吸异常: 糖尿病或尿毒症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深而快的库氏呼吸,鼾声呼吸并伴有一侧面肌瘫痪,提示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呼吸减慢;呼吸过慢并伴有叹息样呼吸,常提示为吗啡类药物中毒;呼吸急促多为感染性疾病。 (2)脉搏慢而宏大:常见于脑出血、酒精中毒。 (3)偏瘫: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可无)、脑外伤、脑部感染、脑部占位等可偏瘫。凡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者均有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 (4)颈强直:是各种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体征。 (5)瞳孔变化:昏迷病人最重要的体征之一是瞳孔的变化,脑疝病人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癫痫发作时,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双眼向病灶侧注视,常见于脑出血病人。 5.昏迷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昏迷程度,瞳孔有无变化,肢体有无瘫痪,有无脑膜刺激征及抽搐等。若体温高热、脉搏渐弱减慢、呼吸不规律、血压波动:瞳孔散大表示病情严重。以上各项观察均应详细记录,随时分析,及时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2)确保呼吸道通畅,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高并使颈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坠,以免阻塞气道。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入呼吸道。准备好吸引器,痰多时应随时吸痰,以免发生窒息。并应作好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的准备。 (3)对尿失禁病人勤换尿布,会阴部及时擦洗干净,防止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的发生。长期尿潴留或尿失禁病人应留置导尿管,每次更换导尿管时应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记录尿量、尿色。意识清醒后及时撤掉导尿管并诱导病人自行排尿。 (4)昏迷病人如有不安表情及轻微躁动应考虑有便意,可提供便器。如便秘3天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以防病人排便用力时导致颅内压高。大便失禁时随时作好肛门及会阴部清洁,涂保护性润滑油,并保持床铺干净平整。 (5)预防呼吸道感染,去除义齿,每日清洁口腔2次,口腔溃疡可涂溃疡膏或锡类散。 (6)张口呼吸的病人应将沾有温水的三层纱布盖在口鼻上。可在翻身同时拍背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气管吸痰不超过15秒钟。 (7)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随时观察病人体温、呼吸及痰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采取相应措施。 (8)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的发生,由于病人无自主运动,长期受压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足跟、外踝等受压部位易发生褥疮,做到每2小时翻身1次,进行局部按摩。翻身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肢体关节应放置于功能位,受压部位可放置气圈、棉垫,如皮肤已有红、肿、热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床铺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出汗时应及时擦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9)应注意防止病人营养不良,给予鼻饲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保证每天热量供应。作好鼻饲护理。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现已与心血管疾病一起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各种脑部病损,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称为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起病急、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按病变性质可分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脑出血 为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中,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 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为出血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 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以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最为常见。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了脑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蛛网膜下腔出血 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 2.缺血性胞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部位纤维素与血小板粘附,脱落后成为微栓子,进入颅内动脉,引起颅内小血管被堵塞缺血而发病。但栓子很小,容易自溶或因血流冲击被击碎,使更小的碎片进入远端末梢血管,使得循环恢复,神经症状消失。微栓子可反复产生,因此本病可反复发作。颈动脉受压或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可以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风湿症、红斑性狼疮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是较常见的病因。在动脉壁病变(内膜肥厚粗糙)的基础上,管腔变窄,同时血小板破裂使红细胞、纤维素等粘附于粗糙处,血小板破裂释放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能促使血小板再聚集,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阻塞血管。 (3)脑栓塞:颅外其他部位病变如风心病、心肌梗死、骨折、人工气胸等均可形成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当栓子直径与某血管直径相同时,则栓子堵塞此血管,使此动脉闭塞,产生脑缺血、脑软化,而引起偏瘫和意识障碍。 (二)临床表现 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在白天发病,如情绪激动、活动过度、酒后或排便用力时,血压突然急骤升高,致脑血管破裂大量出血而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 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出血越多,意识障碍越重,鼾声呼吸,可伴有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同时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胃应激性溃疡)。体检:颜面潮红、意识障碍、脉慢而有力,血压可高达26.7kPa(200mmHg)以上,出血常损害内囊而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症”)。 当清醒后可检出瘫痪肢体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急性期),数天后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多因大量出血致颅内压增高、短期内迅速形成脑疝而死亡。 脑桥出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表现为出血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称交叉瘫。当出血波及两侧时可出现四肢瘫,瞳孔呈针尖样。 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一般无意识障碍,进展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压过低、血流减慢、血黏度增加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而发病。起病先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早晨起床时才发现半身肢体瘫痪。 如由于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引起病灶对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视觉障碍。 如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表现为眼震、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瘫或四肢瘫。 2)短暂脑缺血发作多为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单瘫、单眼失明、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3)脑栓塞多发生在静止期或活动后,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为特点。颈内动脉系统阻塞,一般表现为突然失语、偏瘫及局限性抽搐等。椎动脉系统阻塞,常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水平眼震及交叉性瘫痪等。 (三)辅助检查 1.意识状态:脑出血常有意识变化,脑血栓形成多无意识变化。 2.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CT能够作出早期诊断,准确的鉴别诊断,并能直接显示出病变部位、范围和出血数量。目前CT成为诊断急性脑血管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首选的检查项目。脑出血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缺血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影。MRI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3.脑脊液检查 脑出血可为均匀血性,压力增高至200mmH2O水柱以上。脑缺血脑脊液检查为正常。 4.病理反射 内囊出血巴宾斯基(Babinski)征阳性,蛛网膜出血脑膜刺激征阳性。 (四)治疗原则 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为主要措施,同时应用止血药。 目前降颅压的首选药为20%甘露醇。因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头痛剧烈可根据医嘱给予脱水剂镇静止痛剂,但禁用吗啡与塞替哌,因其有抑制呼吸中枢及降低血压作用。 2.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抗凝治疗为主,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血液扩充剂以改善微循环。脑血栓发病6小时内可作溶栓治疗。对重症脑血栓急性期,生命体征不稳定时,不宜口服倍他司汀和桂利嗪,因为虽然有扩血管作用,但不利于脑缺血的改善。 (五)护理措施 1.维持或稳定病人生命功能、防止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或进一步改善脑部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脑血管病)。对神志清醒病人作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悲观盼隋绪。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观察脑出血病人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现象,或脑血栓形成病人是否因缺血、缺氧致脑水肿,进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发现颅内压增高,应遵医嘱静脉快速滴入甘露醇等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形成。 3.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病人,病人侧卧位,头部稍抬高,以免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周。限制探视,一切护理操作均应轻柔,并头置冰袋,可防止继续脑出血。 脑血栓病人采取平卧位,以便使较多血液供给脑部,头部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以免脑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严密监测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4.饮食护理: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如病情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上消化道出血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并作好鼻饲管的护理,每次鼻饲前应抽吸胃液观察有无颜色改变,如发现胃液呈咖啡色,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鼻饲液体温度不应过高以不超过30℃为宜。每日总热量8368kJ,保证足够蛋白、维生素的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液体及电解质,保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每日控制在1500ml左右,注意静滴速度、避免肺水肿。意识清醒后如无吞咽困难,可撤掉胃管,酌情给予宜吞咽软食。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进食时病人取坐位或高侧卧位(健侧在下),进食应缓慢,食物应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以利吞咽。 5.大小便护理(详见瘫痪的护理)。 6.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每2小时翻身1次,以避免局部皮肤受压。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进行关节按摩及被动运动以免肢体废用,病情稳定后,特别是脑血栓病人的瘫痪肢体在发病一周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见瘫痪之护理)。 7.言语训练 在肢体康复的同时应与语言训练同步进行,早期与病人加强非语言沟通,讲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使病人有讲话的欲望,指导病人反复发音,然后反复练习听读、强化刺激,直到病人理解为止。再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由简到繁、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并及时鼓励其进步,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 某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呼吸快而不规则,血压明显增高,意识障碍,哪项护理对该病人不适用。 A.绝对安静卧床4周以上 B.每1小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 C.及时清楚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 D.头部略抬高 E.若24小时后病情稳定可以进流食 [答疑编号111090101]   『正确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B             第三节 癫痫病人的护理 癫痫是一组由于大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造成短暂性大脑功能失常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能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同时存在。本病的特点是发作性及重复性。癫痫持续状态为本病特殊情况,死亡率1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癫痫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癫痫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癫痫多为脑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如颅脑外伤、脑膜炎、脑部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尿毒症等。 癫痫的发病机制牵涉到神经系统的内在性质,虽然已有许多发现,迄今尚无全面的、一致的了解。 (二)临床表现 1.简单的部分性发作:以发作性一侧肢体、局部肌肉的感觉障碍或节律性抽搐为特征—,或出现简单的幻觉,无意识障碍。 2.复杂的部分性发作:病人表现为--吸吮、咀嚼、舔唇、流涎、摸索等动作的重复;伴有意识障碍。 3.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无理吵闹、唱歌、脱衣裸体等,事后不能回忆。 4.单纯失神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停止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发作后仍继续原有的动作。 5.强直阵挛性发作:旧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先有瞬间麻木、疲乏、恐惧或无意识的动作为先兆,随后出现意识丧失,发出叫声倒在地上,所有骨骼肌强直收缩、头后仰、眼球上翻,上肢屈肘、下肢伸直,喉部痉挛,牙关紧闭,呼吸暂停,口唇发紫,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持续约10~20秒,随继全身肌肉阵挛,约1分钟抽搐突然停止,口吐白沫,然后呈昏睡状态,伴有大小便失禁。约10余分钟至2~4小时后病人逐渐苏醒。对发作不能回忆。若发作间歇期仍有意识障碍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三)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检查在癫痫发作间歇期亦可出现各种痫样放电,部分性发作病人可出现局灶性异常放电,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短,目前可应用24小时脑电监测。 2.CT和MRI 对癫痫诊断无用,但通过检查可以明确病因。 在各种检查方法中,脑电图无疑能提供最大效果。发作时记录的脑电图诊断意义最大。脑电图也可以用以区别发作类型和明确病灶部位。 (四)治疗原则 1.对继发性癫痫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对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2.合理用药 长期用药者在完全控制发作后应再持续服药3~5年,然后再考虑停药。 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保证一定的血药浓度。 特别是要根据发作类型选择最佳药物。最好单一药物治疗。 如两种以上类型发作同时存在,最多只能用两种药。 3.定时测量血中药物浓度以指导用药。 4.癫痫持续状态在给氧、防护的从速制止发作,首先给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不超过每分钟2mg,以免抑制呼吸,在监测血压同时静脉滴入苯妥英钠以控制发作。 (五)护理措施 1.防止发作时发生意外 评估癫痫类型,如果是强直阵挛性发作,一旦发作应迅速将病人就地平卧,解开领扣和裤带,用软物垫在病人头下;移走身边危险物体,以免抽搐时碰撞造成外伤;抽搐发作时床边加床档,护士应保护病人;使用牙垫或厚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病人上、下臼齿之间,防咬伤舌头;抽搐肢体不可用力按压,以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精神运动性发作,应保护病人防止自伤和伤人。密切观察病情,室内环境应安静,关节及骨突出处应垫棉垫,以免皮肤损伤。 2.防止窒息发生 癫痫大发作时病人意识丧失,应松解衣领及裤带,病人头位放低,偏向一侧便于唾液和分泌物由口角流出。必要时可使用吸引器,托起下颌,将舌用舌钳拉出,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不可强行喂水、喂药,以免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解除病人自卑心理 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征和诱发因素,帮助病人正确认识、面对现实,给予理解及同情。护士应鼓励、疏导病人,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恢复正常生活和情趣,增强治愈信心。 4.用药护理 护士应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分次、餐后服用,避免胃肠道反应;向病人说明药物不良反应,当这些反应(胃肠道反应、眩晕、共济失调、嗜睡)发生时应及时就医。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 5.健康教育 1)向病人介绍本病基本知识和诱发因素。保持心情愉快,情绪平稳。 2)癫痫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禁饮兴奋性饮料,不用辛辣调味品,饮食应富于营养,易消化;可参加适量体力和脑力活动,如打太极拳和书法练习。禁止游泳、驾驶汽车、高空作业、登高等危险活动。 3)病人应随身携带简要病情诊疗卡,写明家庭住址、单位或联系电话,以便发作时他人能有效处理。 6.强调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增减或撤换。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本文档为【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5-12
浏览量:8